登陆注册
33160500000019

第19章

二释文中有二。长行偈颂。初中亦二。先众集。二显德。初中亦二。先集后结。初中十方即为十段。一一方皆有七。一器海名。二刹名十二佛国土等。此二是所依法相。但通别为异。三佛名。四菩萨。此二是能入智。但满分为异。五主伴俱来。明具德圆满。六兴供供佛顺益义。谓因顺果也。七依本方坐。明摄散归静。何故先辨东方。谓显开明之始故。顺彼方故。以西域方仪以东为上故。其堂殿皆面向东。如祇洹寺菩提寺皆面向东。如来说法亦多分面向东。故面门光出正即向东。问下文此华藏界无边。云何此中有东等耶。答以华藏界是边无边不二故名无边。如下说。无边边不二故名有边。如此说。是则不坏边而恒无边。不破无边而恒边若谓无边乖于边边乖无边。是情计所及法非正缘起也。以此边无边是一事故。双超情计也。其犹锦窠白线彻编而不杂紫窠。紫等亦尔。又白窠有紫由是绵故。若白中无紫紫线不至两编即绣非绵也。白窠无紫由是绵故。若白有紫现则坏文非绵也。是故由白有紫得成。白无紫无白亦尔。当知。此中道理亦尔。思以准之。问若尔彼十方世界是华藏不。答是不。谓由即是故不是。不是亦尔。准上思之。又何以故。由是华藏东等故即不即也。问此十世界外更有余界不。答无也。何以故。以华藏为主彼十为伴。此主及伴圆融普遍一切尘道重重如帝网故。余皆即此。如虚空故。又此中诸供并是法门。随相有十。一妙宝是可贵义。二须弥胜高义。云是润益义含两义。龂齶义。三日是除闇义。轮是具德义。四阁是重成义。如正智上起悲等。五华是净义。开敷义。六香云是戒等芬芳义。七座是摄益义。八盖是荫覆义。九幢是独出义。十树是建立义。余并准之。又约法亦有十例。一或以色法为云。如宝妙色云等。二以大声为云。如妙音及叹佛德等。此约事。三以无尽佛土为云。如十种不思议佛刹云等。此约依报。四以九世理性为云。如三世佛法身光明云等。此约体。五以佛八相等为云。如十种佛变化云等。此约用。六以无碍解脱法门为云。如十种解脱盖云等。此约不思议解脱也。七以佛所证境为云。如十种佛境界云等。此约果。八以一切菩萨行为云。如十种菩萨所行示现云等。此约因。九以一切众生欲乐为云。如十种一切众生乐不可尽示现云等。此约法器。十以现佛大愿为云。如十种一切诸佛所愿示现云此约赴机。此等一一皆以十门说者为显无尽故也。此上十义皆一一中有一切法。缘起无碍。是故或人或法或理或事或境或行或依或正或因或果。此中一一供具皆云满虚空者。明称本性空集而不杂如缘起性也。是故真理妙行可即事而成。云华宝等事可即理而为法。此约别教思之。第二结中。一结土。二主。三伴。四供。五座。第二现德用。次第座者缘起无碍集而不杂也。于中二。先明德体无碍。后念念下妙用胜益。前中通用中初句总有六重无碍。并倍倍多前。一身光无碍。二光人无碍。三人法无碍。四尘刹无碍。五依正无碍。六化用无碍。如一念中于一世界化一佛刹尘数众生。即此念中于一切世界亦如是化。一念既尔。余一切念悉皆然也。如一刹中现此尽念三世诸佛。余一切刹各别所现亦如是也。如一尘中有此一切现佛之刹。余一切尘各别亦尔。如一菩萨法门遍此一切现刹尘道。余一切菩萨法别遍亦尔。如一光出此一切遍尘菩萨。余一切光别出亦尔。如一毛孔放此一切出菩萨光。余一切毛别出亦尔。上来总辨一菩萨身中事。如一菩萨一切亦尔。如主伴亦然。是则重重无尽非心言能及。此是一乘法界法尔缘起实德非变化也。此等并是普贤位德。菩萨既尔。佛果德用非此能比。可准思通。二用益中三。初标所化众二以梦下明能化法。三于一念下辨化益。能化中十句。初九别辨。后一总结。九中一梦自在者即实即空故。一念现多法故。二净故化故。三教义故。四显胜神通令归依故。怖令入法故。动相归真故。五愿力摄生故。六深音性离故染音净用故。显净音普收故。七圆音普降故。如法界头口等。八体用惊机故。九建圆因故。三蒙益中有六故。释有四重。以文含多势故。一令离重苦。二堪成出世器。三令得二乘解脱果向十位。此大乘中二乘非愚法也。又小乘中五停心观前在邪定。依成实暖顶已上悉名正定。永不退故。依毗昙忍心已上方得不退。若依地论见道已上方名正定。故彼云正位正定者见道已上方是正位。言不定者此二中间名不定也。四入大乘三贤位。五证十地。六成佛果。此约同教。又初三同前。四入初教。五入终教。六入顿教。此约病尽处说三。又初人天。次二小乘。四是渐教。五顿。六圆。此约果显圆说四。又初人天。次三三乘。后二一乘。因果分二也。此上并是一念中益。余一切念准之。颂中十偈。初五总叹菩萨德。后五颂前法门。初中前三明自分德。一自利。二化他。三得法。后二胜进。一外益。二内圆。后五中。一现法。二动刹。三身严。四入劫。五说法。此等并是上毛孔中事。颂文巧略故也

第二光示法主分中二。初此界。后结通。前亦二。初示主是教义源故。二于彼下示法是教义相故。初中四。初明光意。言无边佛境者有三意。一令知所说法故。二即是普贤故。三显佛非不能说故。二显光名相中二。先明光相。眉间表中道一乘法也。白毫表无流证道白净法也。又白为众色本故。表此一乘为诸教源也。又毫者是长毛也。又是毫毛也。依观佛三昧海经云。太子时舒长五尺。树下长一丈四尺五寸。成佛已放之长一丈五尺。圆卷如秋满月。分明皎净珂雪宝色光体也。灯明光用也。又理可贵故名宝色。智普照故名灯明。境智遍益故名云也。又如未尼同诸色故。二立光名为显因人故名菩萨也。三辨光胜用中。一事故遍故广故。二理故正故深故。三辨说因故由大愿力方有说也。四显法门故令众知法从普贤门中出故。上文既不云别照普贤。何故乃云显现示众者。以上所照即是普贤故。四摄用归本中。毫出足入者。表上法可以传下。传下不失本故还入也。眉间足下处别。何故言还者。显上下无二故。又毫光照普贤明果乘因。还从足下入者明因成果也。第二示法中二。初辨莲华是所诠义也。二显胜音是能诠教也。坐华者称义施教也。初中一句总。于彼者场地也。又是相轮也。莲华者开敷故。出三乘水故。不染故。微妙故。众圣蜂所采证故。二宝茎者可贵故。坚固故。三藏者含摄故。出生故。具德故。四叶者覆盖故。以广大甚深故遍法界也。五香须者氛氲眷属故。六阎浮檀金是宝中之上故。金是贵相显著故。台是高出故。七结也。此等并法门也。若约三乘托此事别表法。然彼事非即法。若此一乘即彼事是此法。仍有事显现也。二显能诠中二。初标体。二偈颂明说相。前中三。先举教从佛眉间出者表依证起说故。教从佛出故。如胜流法界。又论云从最清净法界所流法也。出菩萨者为被因人故。诸法是所诠。胜音是能诠。论云。契经以文义为体也。若依一乘看此菩萨即名见教体。人法无碍故显教圆。故具主伴也。顺理故敬绕也。二明称义故坐台须也。三由称义故。令教诚实故叹德也。德中四句。一下惬群机。二上顺佛境。三穷兹义海。四令归佛果。二说相中二。初胜音明教体殊胜。二炎光明教威胜用。初中三颂。一明一佛遍法界而在道树。二多各遍法界之佛同坐一毛孔。三如一毛一切亦尔各具主伴。此三如是渐次增广也。又释。初一明舍那身满法界。后二明毛孔中现无量三世间重重无尽也。二教威中师子者有三种。一不畏义理深故光照也。二不畏不益故炎烧惑也。三不畏异学不降故奋迅也。同是教故亦名音也

颂中初明****义。后释文。前中******义略作十门。一释名。二辩体。三种类。四转相。五分齐。六转处。七转时。八转人。九转机。十诸门

一释名者。法是轨持义通有四种。谓教理行果。轮是所成义。亦有四。一圆满义以离缺减故。二是具德义以毂辐辋等悉皆具故。三有用义谓摧辗惑障故。四转动义谓从此向彼即从佛至众生故。亦从彼向此即从众生至佛果故。法即是轮。持业释。又轮是喻。况如圣王轮宝即法之轮故。依主释

二体性者。通论教等四法为性。克性唯八正道为性。以戒为毂。谓正语正业正命。以慧为辐。谓正见正思惟。以定为辋。谓正定。余正念正精进为庄饰成轮。此约小乘。初教亦同。又唯以无分别智为****体。又唯真理为性。此约终教。或理智俱泯。教果亦亡。离言绝虑。为****体。此约顿教。或通摄无尽法界。谓人法教义等一切自在法门海并为****体。如帝网重重具足主伴等。此约圆教。亦即摄前诸位。此中皆具约同教也

三种类者有三。初小乘四谛之下各有四义。谓苦空无常无我此四苦谛。因集有缘此四集谛。灭止妙离此四灭谛。道如迹乘此四道谛。此上十六约所知谛。若约能知亦各有四。谓眼智明觉。眼谓总观苦等。智谓别观过去苦等。明谓别观未来苦等。觉谓别观现在苦等。是故四谛各四故成十六。新大毗婆娑论第七十九云。眼者谓法智忍。智者谓诸法智。明者谓类智忍。觉者谓诸类智。又眼是观见义。智是决断义。明是照了义。觉是警察义。三转十六成四十八行****。此约小乘。如毗婆沙论具说。二明三乘中****。然有三义。一同小乘三转四谛通益三机。如密迹经辨。此则说四谛而具三乘。又三转即空常净。维摩经云。三******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此之谓也。此约初教。二唯说大乘亦通三根得大小果。如诸大乘经中所说。或分相开三。如转照持等三种****。或合为一。谓唯一实谛。上约终教。三离言****无转不转。非四三一。不可说故。此约顿教。三一乘****准下文有十谛差别。谓说诚谛等谛各十行。谓具足清净四无畏等。是故总有一百行****。准下文亦有十轮。谓过去愿力故等。即十转百行为千****。并寻下文应广具显。何以皆言十者。为显无尽故。此则无尽法界为大****海。常转无休息也

四转相者。小乘三转有二。一为自转。初转在见道名印相转。次转在修道名应作转。后转在无学道名已作转。二为他转。初名示相转。谓此是苦等令陈如等入于见道。次名劝知转。谓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令彼入修道。后名引证转。谓苦我已知乃至道我已修。令彼入无学道。若三乘****二。同前说。但义理差别。约菩萨人者。准大品等经既言鹿园******时无量众生发菩提心等无量菩萨得初地等无量一生菩萨一时成佛。此亦应同彼三转。是通非别。不可别配。若依一乘转无尽称法界****。与所被机同一法界无二无别。法尔常恒无新辩益之谓也

五明****分齐者。若小乘中有一义。佛说四谛苦无常等语音入****摄。如问阿难天雨等如是世语皆非****。若三乘中佛一切语及身威仪皆入****。以无不益生故。维摩经云。诸佛威仪进止无非佛事。以此准之。若一乘中通三世间俱入****。一切众生语言音声亦入****。国土****如刹说等准之

六转处者。小乘唯一娑婆百亿鹿园等处。三乘或一百亿或千百亿或如恒沙为一佛化境。一乘遍通树形等界乃至华藏犹如帝网重重主伴。经云。此是卢舍那佛常******处

七转时者。小乘三乘或二七日或三七日。复或六七日或七七日或八七日或五十七日或一年等。此并以是末教随机见闻异耳。亦无前后相摄等事。一乘本教要在初时第二七日。更无异说。仍摄前后各无量劫。念念无间。一一念中亦各摄彼前后际劫。亦如帝网重重无尽。九世十世之所转也

八转人者。先主后伴。小乘主谓释迦生身及化身佛。声闻弟子为伴三乘主即三身佛。声闻菩萨为伴。谓舍利弗等。一乘主谓卢舍那十身。普贤等菩萨为伴。亦如帝网重重现准之

九转机者。初唯为小机。次通被三机。后唯一普机准之

十诸门者。一教及念处等为****因。由此得圣道故。二福慧万行为****眷属。三真俗二谛为****境。四二障使习是****所断。五菩提涅槃****果。诸宗准之

释文者。颂中十偈分四。初三明佛法轮清净广大。于中初句标教主。次句明****清净。清净者灭惑染故现净理故教轮净故如梵轮也。下明****广大自有六门。初一句巧说广。二一句说人广。三二句说处广。于中国土海世界海双举者此二相成故也。四二句说因广。谓由大愿力说尽来际故。亦名说时广。五二句说机广。六二句言音广。二有二颂叹普贤能遍说法。一佛力加故令语业普遍。二身业称理亦遍雨法。三有三颂叹舍那佛说法。一语业。二意业出光也。三身业。四末后二颂叹三世佛亦同说法。一令见说法。二令闻说法。下结通有二义。一结上集众通十方界。二既在示法后结则知示法亦通十方。示法主分竟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星魂武神

    星魂武神

    穴窍可蕴神,机甲可通天。当人类一只脚踏入星河之时,战争已经打响。机甲在颤抖,巨剑在咆哮,稚嫩的少年,毅然决然,踏入这年轻的战场。
  • 官配不能拆

    官配不能拆

    三千世界的姻缘被人破坏,白乐奉命下凡去将那些姻缘恢复原本轨迹,顺便解决世界出现的异端。隋珏:不管你去哪儿,我都会跟着你。白乐:妈耶,这人怎么甩不掉?白泽:呵,女人!
  • 噬魂强者

    噬魂强者

    上古至今几千年来一直流传着有上古神兽和具有灵性怪兽的出现。有一种能驾驭这神兽的人,人们把这样的人称为弑魂人。这样的人能从神兽身上将魂吸走,一来可以控制神兽作乱,二来神兽魂能让人功力倍增让人得道升仙。因此一旦这样的人出现整个大陆必定会兴起一次血雨腥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际黑色闪光

    天际黑色闪光

    出现在人类中间的异生物,究竟是人类自己的恶果,还是自然报复人类的兵器,捕食与被捕食,人类究竟是猎物还是猎人,极端的人究竟是屠夫还是救世主,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 校草,你好

    校草,你好

    “诶,你看那三个男生,好帅哦!!”一个带着黑色眼镜框的女生花痴状的说着。“恩恩,我也觉得,如果他们跟我们一个班,那才正是天助我也!!”
  • 120宿舍的情丝

    120宿舍的情丝

    英语系120宿舍汇聚了5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女生,在开学初始料不及地尊严扫地,全心喜欢的周正明却先后与自己及两个室友有瓜葛。伤心之余出走丽江,邂逅郑杰,另一段感情是否能如想象之中的绮丽完美?
  • 明——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明——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全书六章,包括皇权空前集中的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对外关系与中西文化交流、科技与建筑之光、文化艺术的繁荣、追新求精的社会生活。
  • 随身带着同学

    随身带着同学

    李临,一个非常普通的高中学生,突然有一天,看见隔壁班的女神柳惠儿在自己眼前出了车祸。
  • 瀛涯胜览

    瀛涯胜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