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0500000049

第49章

第七佛受请成益中有二。初升殿益。后尔时世尊下升座益。前中二。先受请升殿。后尔时下明其益相。前中二。先升此界殿无边相海是佛相庄严。令天王喜等正明受请意。即升殿等明机缘契合也。二如此下结会十方升殿圆满。二益相中三。初严处益十句可知。二尔时下明天王得定益。于中初不乱正念正明得定。下依定增善。增善有四。一进心。二喜心。三菩提心。四总持。三令天王忆自宿善叹佛。显处益中二。先此界谓叹前夜摩十佛之前十如来寄显渐深远过前故也。理实通于一切诸佛。后结十方。第二升座益中二。先此界升。后十方升。前中二。先升座。后益相。益相中。先法益谓初现同三世佛之身。二应机说法。三明法身无著。下明事益及结并可知

兜率天宫菩萨云集赞佛品第二十

初释名者。明如来将说妙法必英徒影赴电速云臻遍满虚空集于法界各以妙偈叹佛实德故以为名。又天宫是处。菩萨显人。云集是身业自在。赞佛是语业功德。约身语处用以题名

余来意及宗并同前释。但加叹菩萨德及光益为异

四释文中四。一集众。二放光。三叹众。四叹佛

初集众内。先此界集后十方集。前中三。初举本位。二一一菩萨下明集来。三以正直下显德。初中佛力显集所因方等显分量。国名坚固者表显所依行成难坏故也。佛与菩萨同名幢者表回向善巧因果独出摄伏故也。宝网覆身表德备也。放光用广也。三叹德中二。初叹其行德。于中二。先自行后一切众生下利他行。谓十地已还等一切众生同时于此菩萨身念念观见。别别法门皆新新引摄。故云观无厌足。二此菩萨下显所得法门。于中初总。后所谓下别有十种法门。一身遍游。二智见理。三多身遍。四入果用。五得果智。六巧便光。七广辨。八深持。九见法界。十尽虚空。应以六相融摄思准

第二放光中两膝放者过前足指表行渐胜故也。又膝有屈申进趣用表回因向果进升之相故也。于中四。一出处。二光数。三所照。四缘见。谓因时同行果时感会故见也

第三叹众德中二。先别叹。后总结。前中二。先明所乐谓佛不思议解脱用也。二明所得于中有五。一得法界身。二得无碍下明得法界心。于中有四。一三昧心。二无著心。三无碍心。四离垢心。宝心是证心故能离垢也。三得佛无量下显得佛力。初标。决定下释显也。四得诸下明得佛证。初标入深下释。谓入深智是能证底。净法身等所证底。五得一切下明得佛智。于中十句。初句总标。下九别释。于中。一智依理起故云妙趣生也。二智起开明。三成金刚大智。四金刚喻定破微细愚。上来本智。下明后智。五摄生智。六自在智。七无著智。八照俗智。初名学数终名究竟。九善住下照真智。后成就下总结无尽。此等并是究竟位中菩萨与佛同一法界。是故皆云得佛所得也。但就因门说为菩萨耳

四偈叹佛中十段内。初金刚幢标别说人。以此菩萨为先首者由是会主故。承力显说所依。普观四意同前会释。十颂叹佛寂用无碍德。于中分五。初二明佛无生灭示现有。初颂正辨。于中。初半无生灭。下半现有。后颂寄对彰深。谓上半寄劣显深。谓则寂之用非四心境是故难思。下半就胜显妙。既非四心是谁境界。谓彼智还是佛智及普贤位满智境。以称佛境智要佛智方尽故明深也。二有二颂明佛非色声示现有。亦初颂正辨后颂寄显。上半亦寄劣彰深。谓凡小及地前名劣智也。下半就胜显妙。谓地上证智能为佛本名本业智。十地位满名成就则普贤智也。又成就亦是佛智。三有二颂明佛无来去示现有。初颂正辨后颂显深广。谓此则无来去之来去。身遍诸刹语广说妙意恒住寂。又上三句显广。下一句显深。四有二颂明佛智不动示现用。亦初颂正辨。上二句入证。下二句现用。后颂显深广。上半深。下半广。五后二颂劝修辨益。初颂劝修。后颂辨见益

第二以观佛心坚名坚固幢。十偈分三。初七叹佛德。次二劝修趣入。后一结见闻益。初中五。先二偈明体用超情。谓初一体深。次半用广。下半超情。二有二偈明德深劝近。初偈德深。上半说深法。下半起净身。谓明佛净身随顺万行因缘而起。谓本性为因所修为缘。何故显此德者明从缘起是可成法。后偈劝求义理便故。三一偈叹佛令供广。益德谓净心常心供令成佛。四一偈叹佛令观增行德。初句增长德。二长行。三离惑。四结观。五一颂叹大人观解德。谓究竟法性之佛子方解了故。劝修中。初偈劝起欲求道。后偈劝报恩敬近。下结益。上半结叹。谓见佛结上佛德。闻佛法结上导师所说等法。下半显益

第三智力勇健尽佛海原名勇猛幢。十偈分二。初七叹佛为修行胜缘。后三显佛自在之德。前中初一明佛难见要具净信心为因佛力为缘方得见佛。细色合佛以难见故。二明见难尽。谓要以普贤猛智方尽原底。三明佛难成。谓要依圆净心海十地之所出生。四明佛法难遇得便离垢。五明佛难逢见能灭惑。六明闻信难成要由善友。七校量显胜。若化一人令信入佛德过上施。下显佛德中。一德圆。二用广。三体寂

第四以于生死夜现晖智光名夜光幢。十偈分三。初一叹佛用广十方普见故。次七明佛用深融理而起故。后二双结深广无涯底故。用深中。初一体一无一故现多。二明无二而二现庄严。三明一二双融德无尽。谓空喻体幻喻用。上叹此佛下类余佛。四依体起用。五用相无功。摄论云。如摩尼天鼓无思成自事。如是不分别种种佛事成。六明体用无碍。谓则体成用而不失体故云不坏法性。即用常体而不废用故云不着法界。是故由不着理故恒用不废。由不坏性故用无不寂故也。七双融自在。上半约体绝待。谓化非化俱不可得。下半约缘示现化非化。又上二句标。下二句如次释可知。又释此明依真起化作二门释。一开义。二融合。初中真应各有二义。真中。一不变义。谓虽现化而常湛然初句显之。二随缘义。谓不守自性无不现应故云亦非非化。二化中。一无体即空义。谓揽缘无性故云诸法无化。二从缘幻有义。故云示现有化。二融合亦二义。一别合。二通融。初中由真中随缘则不变故。是故亦真亦不真。非真不非真名为真法身。化中体空则幻有故。是故亦化亦不化。非化非不化名为佛化身。二通融。谓由真不变显化体空。此是真不无化不有。以为法身不无化用。以有化中空义故。又由真随缘显化幻有。此是化不无真不有。以为化身不无真理。以有真中随缘义故。又由随缘幻有不异不变体空故。是故现化纷然未尝不寂。真性湛然无曾不化。真化镕融为一无碍清净法界。思之可见。下二偈双结中。初结上体深无底广无涯。后结上用。上显深。下彰广

第五深慧无碍名智幢。十偈分三。初四叹佛德用无限。次四叹佛一异无碍。后二叹佛生灭自在。前中初二显用无限。后二明德无穷。前中先辨感用之器。谓具无碍智及无限悲修行之者普于十方常见诸佛。此显如来于彼大机之所无时暂隐。然有五义。一一身圆广故云十方见。二一身则一切故云见一切佛。三明此用未曾暂歇故云常见。四显此用未曾不寂故云无来处。五彰所说复深故云法亦无著。下明德无穷内。谓前所现一切之身彼一一身各摄法界无尽之德。是故于不思劫说彼一身之德尚不可尽。况余一切之身三世众生等校量显多。二叹一异无碍中。初一法说。谓无二法界融故不可思议。何者谓不可无二思以现多身故。不可多身思未曾有异故。不可一多思以无两法故。不可俱非思以体用宛然故。是圆融难测量也。次一喻况。次一法合。下一释非一异。并可知。三生灭自在中。初一明不生灭而现生灭。后一明所现生灭还则不生灭

第六照理可贵故名宝幢。十偈分二。初三叹佛身心自在。后七叹佛出世自在。前中初二明身。一无量现量。二无处遍处。下一自明心。上句明无八识心王。次句明无心所有。下半结法体。智论云。佛地无有心心法也。问若约法身可如上说。约受用身无心法。岂可令佛同非情类。答若依初教佛地具有清净八识及二十一心所。设言无者但无染识非谓无净。又由智胜但云有智。非谓无识。若终教唯一圆智内证真如外起化用。亦无心王心数之异及八识差别故。梁摄论佛果唯如如及如如智独存故也。若约顿教以始觉则同本觉无始觉之异故。遂合此智当相则是如。智相亦尽。唯一妙理离言绝虑为佛果也。若约圆教既理智混融举法界俱为智。说十显无尽。是故此智未尝不即法界。思准之后七中。初四明此佛后三类余佛。前中初二明佛为益出世而则无出。谓初一明不出有损。次半明出世益。下半显实无出。诸法无行经云。如来不出世亦不度众生。众生强分别作佛度众生。解云明此释迦身出世之时则常无出。非谓别约法身。下二释不出世所由。谓凡论佛出皆于时处。今推此二俱非等觉。是故即出而无出也。下明众生机熟。自于心内见佛日出。然佛自觉本非净日。下类余佛。中初一法说正类。上半牒前出。此佛出世则无出义。谓前众生心所见佛并是虚妄无有故言语断也。下半正类三世佛出。理亦同然。次一喻况。上喻佛出则无出。谓破闇名日出。日出闇已无。闇无日非出。是故出则非出也。下半喻不出而出。出但有名也。下一法合。上半合出则无出。下半合无出而出。出但有名。是故不异彼不出也

第七勤观妙理名精进幢。十偈分二。初一泛举诸佛标德同应异。后九正叹此佛。前中身同是法身同。义是功德同。下半应异亦是用同。文意理实诸佛体德齐同。所有异者皆随应现。此同等功德。如无性摄论云。于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事无差别功德者则是开示逮得一切佛平等性。所依无别者一切皆依清净智故。意乐无差别者一切皆有利益安乐一切有情胜意乐故。作业无差别者一切皆作受用变化利他事故。后九中二。初三略释。后六广显。前中初一明境义深广。释上义同。二明身非是根境内外。释上身同。三随机见异释上应别下六偈中。初二明法身体非分数。先法说后约喻。如横计之我本无所有。纵四智五眼思亦不及。以无物故。此举妄计情有理无非圣智境。以况法身理有情无非下位测。二次一明依体现相。次一应缘见用。次一明用成益。后一显用广大

第八净慧照实染障已除名离垢幢。十偈分四。初三叹佛身智净。于中先一叹净智益世。后二叹身净。一拂应显真。二依真现应。二次二叹三业净。初一意业净。谓名德虽高而心常安。后一身语可知。三次三融摄净。一照理。二现事。三融显无碍。以器世间则是智正觉故云即是身。此身无性复则真谛故言则是最胜。最胜是胜义理故也。下半释显无碍者是上融摄相即等知彼故名无碍智。四后二离妄净。一泯境智。谓菩提是能照佛。法是所照寂故无得。后一绝三际。谓于三时求前智证竟无得故离彼倒也

第九了佛应身即同真故名真实幢。十偈分二。初二明佛无方大用。先一明所应处。后一明所现身八相用也。下八会用同体。于中初二约思见会。先一征用。后一同体。二次一约身土。上半举用。下半会体。三次一约化用会可知。四次二约佛德会。初句标涅槃德。次句标菩提德。下半如次释可知。次中上半举神力德。下半总会无所有。五后二约佛因果会。初一牒举因果。谓明佛往昔知唯心道理明解诸法悉皆如是不可得故。是故速成正觉。由此佛果平等离言同一真体。后一正会显体可知

第十善解成佛之法故名法幢。十偈分四。初二明近佛益。先一总举。后一释成。上半举损显益。下半彰益异损。二次三明于佛所发心利益。先一总举。二释成。三校量显胜。谓不知发菩提心之方便犹非供养。若能一念发菩提心则是最上法之供养。三次二明于佛所闻法利益。于中。一由闻故求因。二由闻故得果。四后三明于佛所生解利益。于中初二举损显益。一标二释。谓过去无量劫由不知是法既不成佛。今时纵尽未来际劫若不知是成佛之法终亦不成。下一彰益异损。上半举理境法。下半成智行法益也。上十菩萨百偈叹佛。或总为一。以融会为一法界佛故。或别。以十佛百门德差别故。或同。以百偈无非显佛德故。或异。以门门相别故。或成。由此德缘佛果立故。或坏。各住自法本不作故。准思之。又此偈后应有结通十方世界。但为前诸菩萨各云普观十方。则已显现故不更论。前会等处皆准此知

金刚幢菩萨回向品第二十一

释名者。德成无坏喻号金刚。独出世间举幢以表。此中即以金刚为幢。菩萨是人。有彼德者。有财释也。回已善根向于三处。此是行德法。谓刚幢之回向。依主释亦通有财。又通持业。以人法相即故。但以寄人显法故双举耳。此即从德标名依人显法故也

二来意者。序分既彰。正宗宜显故次来也

三宗趣者。十种大行回向三处。为此品宗。又以无边行海随顺无涯大愿成就普贤法界德用为此宗趣。如下文显引之

同类推荐
  • 重寄金山寺僧

    重寄金山寺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伤科方书

    伤科方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唱论

    唱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Rose in Bloom

    Rose in Bloo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转法轮经优波提舍

    转法轮经优波提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三国之顶峰召唤

    三国之顶峰召唤

    穿越进汉末?没钱没粮没有将怎么办?不怕,我有超级召唤系统。且看高弘如何拳打西蜀脚踢吴!
  • 复仇女王的蜕变之路

    复仇女王的蜕变之路

    18岁前,她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宝贝;一夜之间,家破人亡。训练归来,看她如何复仇……却无闯进了他的生活,最后发现他竟是他,她竟是她……
  • 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

    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

    《图说世界名人: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介绍了,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生于波兰。他于40岁时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 灵宝净明大法万道玉章秘诀

    灵宝净明大法万道玉章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前世夫君,该你挂了

    重生:前世夫君,该你挂了

    施诺作为富可敌国家产的唯一继承人,被有心之人利用,两次死在同一个人的手上,岂是恐惧二字可以言明,当她再次睁开眼时,仇人就在面前。既然他二人是命定的宿敌,那么第三世,新仇旧怨我们一起算。
  • 皓月剑歌

    皓月剑歌

    如今的神州大地,据正魔两道大战已过了七百年。当今正道昌盛,魔道式微,正道巨擘分立六家,统御诸派。而魔道自七百年前大败于正道即退居东海一隅,神州大陆已难觅其踪迹。如今七百年已过,正魔两道本相安无事,但有一些居心叵测的魔道中人自不甘心偏居海上,虎视眈眈,想称雄世间。就在此时,一个神秘物事将在神州出世的消息传遍了正魔两道,如此物被魔道中人得之,返回神州,一雪前耻指日可待。于是一场血雨腥风,便围绕这件东西,在神州展开了……而处在这风暴中心的太虚门少年江云皓,又会在这偌大的神州大地,激荡起怎样的传奇故事?御剑千里,涤荡神州大地,只为终结七百年前的宿怨;心系两人,虽负绝世修为,亦不能勘透世间情为何物。且看他皓月之下,如何一剑惊天!
  • 超现代王妃

    超现代王妃

    一觉醒来,林今就看见了一群古代打扮的女子围着她,床上也是繁琐的帐帘,莫非这就是穿越?!
  • 余幸遇见你

    余幸遇见你

    幸好,最后还是你。(身心干净,青春小短篇,改自亲身经历)
  • 大明情情仇录

    大明情情仇录

    大禹治水后,羽化飞仙留下九鼎,上有无上功法<九鼎飞仙大法>.江湖传言得九鼎者得天下.此后九鼎成为历代皇家镇国之宝.传到大明这一朝,多半已失传.明孝宗弘治帝英年早逝,留下年幼太子明武宗正德帝,本书将以江湖的视角向你讲述弘治/正德两朝的重大事件.弘治帝的死因,正德为何终身不育,为何独宠刘贵妃,喜欢已婚妇女.为何屡下江南.一代才子唐伯虎为何身陷徐经科考案,最后落得装疯裸奔才得已苟且偷生.一代权阉刘喜深得正德信任,为何最终却要背判正德自己当皇帝.一代大儒王阳明功高震主为何最后病死回师途中.江湖突现倭寇/成吉思汗后裔/亚历山大后裔.群雄逐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