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7300000016

第16章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流沙国劫摩沙住处,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阿难在闲静处,作是念言:“甚奇!甚特!世尊所说十二因缘法之光明,甚深难解!如我意观,犹如目前,以何为深?”于是,阿难即从静室起,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白世尊言:“我向于静室,默自思念:‘甚奇!甚特!世尊所说十二因缘法之光明,甚深难解!如我意观,如在目前,以何为深?’”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止!止!勿作此言!十二因缘法之光明,甚深难解!阿难,此十二因缘难见难知,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未见缘者,若欲思量观察分别其义者,则皆荒迷,无能见者。阿难,我今语汝老死有缘,若有问言:‘何等是老死缘?’应答彼言:‘生是老死缘。’若复问言:‘谁是生缘?’应答彼言:‘有是生缘。’若复问言:‘谁是有缘?’应答彼言:‘取是有缘。’若复问言:‘谁是取缘?’应答彼言:‘爱是取缘。’若复问言:‘谁是爱缘?’应答彼言:‘受是爱缘。’若复问言:‘谁是受缘?’应答彼言:‘触是受缘。’若复问言:‘谁为触缘?’应答彼言:‘六入是触缘。’若复问言:‘谁为六入缘?’应答彼言:‘名色是六入缘。’若复问言:‘谁为名色缘?’应答彼言:‘识是名色缘。’若复问言:‘谁为识缘?’应答彼言:‘行是识缘。’若复问言:‘谁为行缘?’应答彼言:‘痴是行缘。’阿难,如是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忧、悲、苦恼,大患所集,是为此大苦阴缘。”

佛告阿难:“缘生有老死,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生者,宁有老死不?”

阿难答曰:“无也。”

“是故,阿难,以此缘,知老死由生,缘生有老死。我所说者,义在于此。”

又告阿难:“缘有有生,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欲有、色有、无色有者,宁有生不?”

答曰:“无也。”

“阿难,我以此缘,知生由有,缘有有生。我所说者,义在于此。”

又告阿难:“缘取有有,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欲取、见取、戒取、我取者,宁有有不?”

答曰:“无也。”

“阿难,我以此缘,知有由取,缘取有有。我所说者,义在于此。”

又告阿难:“缘爱有取,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欲爱、有爱、无有爱者,宁有取不?”

答曰:“无有。”

“阿难,我以此缘,知取由爱,缘爱有取。我所说者,义在于此。”

又告阿难:“缘受有爱,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者,宁有爱不?”

答曰:“无也。”

“阿难,我以此缘,知爱由受,缘受有爱。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当知因爱有求,因求有利,因利有用,因用有欲,因欲有著,因著有嫉,因嫉有守,因守有护。阿难,由有护故,有刀杖、诤讼,作无数恶。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护者,当有刀杖、诤讼,起无数恶不?”

答曰:“无也。”

“是故,阿难,以此因缘,知刀杖、诤讼由护而起,缘护有刀杖、诤讼。阿难,我所说者,义在于此。”

又告阿难:“因守有护,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守者,宁有护不?”

答曰:“无也。”

“阿难,我以此缘,知护由守,因守有护。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因嫉有守,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嫉者,宁有守不?”

答曰:“无也。”

“阿难,我以此缘,知守由嫉,因嫉有守。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因著有嫉,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著者,宁有嫉不?”

答曰:“无也。”

“阿难,我以此缘,知嫉由著,因著有嫉。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因欲有著,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欲者,宁有著不?”

答曰:“无也。”

“阿难,我以此缘,知著由欲,因欲有著。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因用有欲,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用者,宁有欲不?”

答曰:“无也。”

“阿难,我以此义,知欲由用,因用有欲。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因利有用,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利者,宁有用不?”

答曰:“无也。”

“阿难,我以此义,知用由利,因利有用。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因求有利,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求者,宁有利不?”

答曰:“无也。”

“阿难,我以此缘,知利由求,因求有利。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因爱有求,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爱者,宁有求不?”

答曰:“无也。”

“阿难,我以此缘,知求由爱,因爱有求。我所说者,义在于此。”

又告阿难:“因爱有求至于守护;受亦如是,因受有求至于守护。”

佛告阿难:“缘触有受,此为何义?阿难,若使无眼、无色、无眼识者,宁有触不?”

答曰:“无也。”

“若无耳、声、耳识,鼻、香、鼻识,舌、味、舌识,身、触、身识,意、法、意识者,宁有触不?”

答曰:“无也。”

“阿难,若使一切众生无有触者,宁有受不?”

答曰:“无也。”

“阿难,我以是义,知受由触,缘触有受。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缘名色有触,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名色者,宁有心触不?”

答曰:“无也。”

“若使一切众生无形色相貌者,宁有身触不?”

答曰:“无也。”

“阿难,若无名色,宁有触不?”

答曰:“无也。”

“阿难,我以是缘,知触由名色,缘名色有触。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缘识有名色,此为何义?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答曰:“无也。”

“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

答曰:“无也。”

“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

答曰:“无也。”

“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

答曰:“无也。”

“阿难,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缘名色有识,此为何义?若识不住名色,则识无住处;若识无住处,宁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

答曰:“无也。”

“阿难,若无名色,宁有识不?”

答曰:“无也。”

“阿难,我以此缘,知识由名色,缘名色有识。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是故名色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大苦阴集。

“阿难,齐是为语,齐是为应,齐是为限,齐此为演说,齐是为智观,齐是为众生。阿难,诸比丘于此法中,如实正观,无漏心解脱。阿难,此比丘当名为慧解脱。如是解脱比丘,如来终亦知,如来不终亦知,如来终不终亦知,如来非终非不终亦知。何以故?阿难,齐是为语,齐是为应,齐是为限,齐是为演说,齐是为智观,齐是为众生;如是尽知已,无漏心解脱比丘不知不见如是知见。阿难,夫计我者,齐几名我见,名色与受,俱计以为我?有人言:‘受非我,我是受。’或有言:‘受非我,我非受,受法是我。’或有言:‘受非我,我非受,受法非我,但爱是我。’

“阿难,彼见我者,言受是我,当语彼言:‘如来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当有乐受时,无有苦受、不苦不乐受;有苦受时,无有乐受、不苦不乐受;有不苦不乐受时,无有苦受、乐受。’所以然者?阿难,乐触缘生乐受,若乐触灭受亦灭。阿难,苦触缘生苦受,若苦触灭受亦灭。不苦不乐触缘生不苦不乐受,若不苦不乐触灭受亦灭。阿难,如两木相攒则有火生,各置异处则无有火;此亦如是,因乐触缘故生乐受,若乐触灭受亦俱灭。因苦触缘故生苦受,若苦触灭受亦俱灭。因不苦不乐触缘生不苦不乐受,若不苦不乐触灭受亦俱灭。阿难,此三受有为无常,从因缘生,尽法、灭法,为朽坏法,彼非我有,我非彼有,当以正智如实观之。阿难,彼见我者,以受为我,彼则为非。

“阿难,彼见我者,言受非我,我是受者,当语彼言:‘如来说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若乐受是我者,乐受灭时,则有二我,此则为过。若苦受是我者,苦受灭时,则有二我,此则为过。若不苦不乐受是我者,不苦不乐受灭时,则有二我,此则为过。’阿难,彼见我者,言:‘受非我,我是受。’彼则为非。阿难,彼计我者,作是说:‘受非我,我非受,受法是我。’当语彼言:‘一切无受,汝云何言有受法,汝是受法耶?’对曰:‘非是。’是故,阿难,彼计我者,言:‘受非我,我非受,受法是我。’彼则为非。

“阿难,彼计我者,作是言:‘受非我,我非受,受法非我,但爱是我’者,当语彼言:‘一切无受,云何有爱?汝是爱耶?’对曰:‘非也。’是故,阿难,彼计我者,言:‘受非我,我非受,受法非我,爱是我’者,彼则为非。阿难,齐是为语,齐是为应,齐是为限,齐是为演说,齐是为智观,齐是为众生。阿难,诸比丘于此法中如实正观,于无漏心解脱。阿难,此比丘当名为慧解脱。如是解脱心比丘,有我亦知,无我亦知,有我无我亦知,非有我非无我亦知。何以故?阿难,齐是为语,齐是为应,齐是为限,齐是为演说,齐是为智观,齐是为众生;如是尽知已,无漏心解脱比丘不知不见如是知见。”

佛语阿难:“彼计我者,齐已为定,彼计我者,或言少色是我,或言多色是我,或言少无色是我,或言多无色是我。阿难,彼言少色是我者,定少色是我,我所见是,余者为非;多色是我者,定多色是我,我所见是,余者为非;少无色是我者,定言少无色是我,我所见是,余者为非;多无色是我者,定多无色是我,我所见是,余者为非。”

佛告阿难:“七识住,二入处,诸有沙门、婆罗门言:‘此处安隐,为救、为护、为舍、为灯、为明、为归,为不虚妄,为不烦恼。’云何为七?或有众生,若干种身若干种想,天及人,此是初识住处。诸沙门、婆罗门言:‘此处安隐,为救、为护、为舍、为灯、为明、为归,为不虚妄,为不烦恼。’阿难,若比丘知初识住,知集、知灭、知味、知过、知出要,如实知者。阿难,彼比丘言:‘彼非我,我非彼。’如实知见。或有众生,若干种身而一想,梵光音天是。或有众生,一身若干种想,光音天是。或有众生,一身一想,遍净天是。或有众生,住空处。或有众生,住识处。或有众生,住不用处。是为七识住处。或有沙门、婆罗门言:‘此处安隐,为救、为护、为舍、为灯、为明、为归,为不虚妄,为不烦恼。’阿难,若比丘知七识住,知集、知灭、知味、知过、知出要,如实知见,彼比丘言:‘彼非我,我非彼。’如实知见。是为七识住。

“云何二入处?无想入、非想非无想入。是为,阿难,此二入处,或有沙门、婆罗门言:‘此处安隐,为救、为护、为舍、为灯、为明、为归,为不虚妄,为不烦恼。’阿难,若比丘知二入处,知集、知灭、知味、知过、知出要,如实知见,彼比丘言:‘彼非我,我非彼。’如实知见。是为二入。

“阿难,复有八解脱。云何八?色观色,初解脱;内色想,观外色,二解脱;净解脱,三解脱;度色想,灭有对想,不念杂想,住空处,四解脱;度空处,住识处,五解脱;度识处,住不用处,六解脱;度不用处,住有想无想处,七解脱;灭尽定,八解脱。阿难,诸比丘于此八解脱,逆顺游行,入出自在,如是比丘得俱解脱。”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同类推荐
  • 也是录

    也是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勇毅

    勇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真武灵应真君增上佑圣尊号册文

    真武灵应真君增上佑圣尊号册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方简肃文集

    方简肃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AGE OF INNOCENCE

    THE AGE OF INNOCE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獒唐

    獒唐

    大唐......得魏晋之遗风,又承胡夷之奔放,无理儒之板古,避世家之横世。这是最好的时代,万里江山如画,四海呈平似锦。但,这也是最残酷的时代,皇权血祭父兄,欲望蒙蔽亲恩。自太宗起,子篡父、弟弑兄、父杀子、子叛亲、妻谋夫、臣逆君,李唐天下,似梦魇缠身,相杀不绝。皇权更迭,更如鬼獒啖亲而存!九犬一獒,这个流传于后世关于藏民驯獒的传说,真假姑且不论,但却真实地映照在这天唐盛世之上。那么,一只幼犬,弃于襁褓,游离獒群之外,又当如何百炼成獒,逆世而生呢?吐槽群:274736025全订群:531461799
  • 天都皇女当自强

    天都皇女当自强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二十一世纪古武世家家主,一朝重生成为凤鸾城人尽可欺的废物郡主。经脉尽废,容颜可怖,受尽世人嘲讽。呵!无妨,且看本尊如何于乱世昂首阔步,潇洒来去!受尽欺压也罢!极尽受辱也罢!总有一天定会展露锋芒,亮瞎你们的钛合金狗眼!
  • 重生化龙

    重生化龙

    繁华的大都市里面有多少秘密?你不知道?我知道!有漂亮到极点的狐狸精,有凶狠的狼人,也有装神弄鬼的人,还有常人不见的超人!你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是他们的主宰!世间唯一的龙神!而我的故事,该从那一年我被车撞死了开始,记得那个时候,我是所有妖物眼中的稀世佳肴,无量造化.......
  • 我的木雕会说话

    我的木雕会说话

    黑暗里的脚落,有人以力量为资本肆虐,横行人间,肆意妄为;也有人以杀伐为手段守护,坚持秩序,守家卫国!异能觉醒浪潮来袭,多少人能在欲望的汹涌里,坚持本心不动?青山绿水中,安小秋挥手间将一座高山雕刻成盘龙,血做点睛,龙吼震天!“这人世间的一切美好,都值得守护!”
  • 一生两半

    一生两半

    《一生两半》讲述了作者从少年时代到中年时期近三十年的生活经历,见证了湘南农村日渐凋敝凄清的现状,以及南下打工的心路历程。作者一路走过,遍尝人间冷暖,历尽生活的磨难,洞彻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卑微。
  • 穿越之青天女老爷

    穿越之青天女老爷

    谁穿越不好,怎么偏偏是她穿越?不信鬼神,不信仙佛,依法当道,她堂堂一个律师精英,就这么成了一个男尊女卑时代的穷人家闺女?难不成还得听天由命的,嫁人?生娃?她偏不!从来她都只服一条,我命由我不由天!看她怎么样一步步爬上这天!
  • 坟墓上最后一颗星

    坟墓上最后一颗星

    她从来不是最完美的,日子要简单点就好了,什么是压跨星星的最后一颗稻草
  • 异能小娘子:丞相夫君很纯情

    异能小娘子:丞相夫君很纯情

    在星际女久菱眼中,上官先生就是一个一指头就能戳倒的病美男,所以,特别霸气的对着上官先生说:“以后我负责打架,你负责赚钱养我。”“好啊!”上官笙歌含笑的点头。后来……“丞相大人,久小姐打了礼部尚书夫人。”“嗯,没事。”“丞相大人,久小姐打了将军千金。”“嗯,没事。”“丞相大人,久小姐打了皇妃。”“嗯,没事。”“丞相大人,有人打久小姐……”“墨竹,抄家伙,给本官灭了那个人……”
  • 女儿装之秋柳霜蕴

    女儿装之秋柳霜蕴

    秋瑟袭人花欲落,夜色沉深柳含烟;听风一曲汝泪殇,醉落红尘女儿装。她,貌比西施,眼似妲己,心如净水一般,无浊无染,荷一般的静美;认了命,忍了情,又怎料世事无常!一步一步走向真相与事实的旋窝,真真切切的被掩埋......
  • 爱在离别后

    爱在离别后

    这个有趣又浪漫,跨越海峡两岸的爱情故事,一定得先从一个天真活泼、热情开朗、浪漫又古灵精怪的19岁小丫头丁晓彤开始说起……这一天,薄云片片的湖南晴空,飘著渺渺白烟,回荡著罗鼓喧天的欢乐气氛,村子里正盛大举行着丁晓彤与儿时玩伴——吕劲的婚礼,谁知,原本欢乐的气氛又被晓彤给破坏了,晓彤穿著传统结婚礼服,奔跑在村庄的小路上,原来这已经是晓彤联合好友——孙招娣的第N次逃婚了,其实,晓彤并非不喜欢吕劲,只是晓彤心里一直希望能谈一场,如同小说里一般浪漫又轰轰烈烈的恋爱。有了前面多次失败的经验,晓彤这次可说是信心满满,目光坚定的往心中憧憬的繁华新天地,上海,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