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92500000009

第9章 我还在路上

我们一无所有地来到世间,最终还是两手空空地离去

1.

2007年4月28日。

北京。

人民大会堂。

如潮的掌声,再次响起。《草原传奇》剧组演出人员,站在舞台中央向观众谢幕。

《草原传奇》这次应邀参加“相约在北京”演出,又一次赢得了赞誉。

期待的这一天,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奇禄义站在谢幕的舞台上,他突然发现事先准备好的许多话,都忘记了。

如果说,对于这个时刻的向往,确实是奇禄义期待很久的愿景,那么,现场演出的效果,还是超出了奇禄义的预期。

许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八岁离家远行的奇禄义,就是《草原传奇》的主要投资者奇禄义,一直隐身于幕后,这实在出乎许多人的想象。

奇禄义,7岁时,母亲去世。

他8岁,离家远行,要到天的那边去看看。

这些年来,奇禄义在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古等区域,浪迹天涯,一直在行走,却发现天的那边,很遥远。

奇禄义,15岁时,结识了乌兰活佛,然后,他去了山西五台山。

16岁时,他回到了家乡,最初的三年,受雇为牧民放羊500-600只。

1989年春天,他参加了工作,在伊金霍洛旗毛纺厂当挡车工,班长,车间副主任。

1992年,秋天,离开工厂,来到东胜(今日的鄂尔多斯),承包了一个饭店与建材门市部,未赚到钱,事后,他认为自己管理出了问题,奇禄义的第一次创业失败了。

不到一年,奇禄义赶上“羊绒大战”,赚了他的第一桶金,在达拉特旗,他又开了一家公司,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奇禄义的理想版图越来越大,与许多那个时代的人一样,奇禄义,又败北而走。

这次,他选择了北上呼和浩特,他再次去寻找自己的理想,历尽无数的磨难。

1992年到1994年之间,奇禄义在呼和浩特,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还曾经练过正宗的少林功夫,许多年,悠然过去了,在呼和浩特,奇禄义逐渐成长起来。

2001年,30岁的奇禄义,成为呼和浩特市建筑工地上的一个小包工头。

2002年到2006年之间,奇禄义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2006年,企业快速发展起来。

假如,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奇禄义的商业足迹,我们就会发现奇禄义个人成长与国家经济发展是同步的,他个人的起伏,是众多曾经成功者成败的缩影,在商品经济海洋里,奇禄义逐渐捕捉到机遇,并借势快速成长起来……

2010年元旦。

在呼和浩特。

我在奇禄义的书房里看到了《草原传奇》相关资料:

作品名称:原创大型蒙古族曲艺音诗《草原传奇》

作品类型:戏剧作品

作者:内蒙古亚细亚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著作权人:内蒙古亚细亚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作品完成日期:2005年11月12日

作品登记日期:2008年07月12日

根据国家版权局制定的《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我局对上述作品予以登记,作品登记号为:

作登字:05-2008-C-413

特发此证。

内蒙古自治区版权局

2008年08月05日。

我又看到了奇禄义荣获第四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最佳诚信奖的荣誉证书。

如今的奇禄义,有了多种身份。

如果,我们套用成功者的定义,那么,现在的奇禄义就加入到成功者的序列。

成功后的奇禄义与众多的企业家最大的不同,他虔诚地皈依了佛教,说他虔诚并不是说他语言上的华美词句,奇禄义平时很少讲话,他总是满脸笑容,奇禄义的虔诚,体现在他能够舍得捐献给寺庙众多的财富,在捐献这些财富时,他从来没有搞过所谓的捐献仪式。有关佛事活动,凡是他闻讯后,他就会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他并没有把自己的这些行为上升到一种境界,当然了,奇禄义的境界,也是众人无法企及的。

2.

“也许,你皈依佛门,你才有今天。”我对奇禄义说。

“当初,没有想到。”奇禄义答。

“你投资了《草原传奇》。”

“《草原传奇》,获了全国特别奖的。”

“你为何要投资这部剧?”

“当时听说了这个项目,我有这个能力。”

“文化项目,很少盈利的。”

“没考虑过盈利。”

“没考虑过盈利,你就决定投资了?”

“也许,这就是机缘吧?你看现在我有能力,还真没有草原传奇这样的机缘。”

“也就是说,你当时没有考虑投资的回报?”

“从未考虑投资的回报,我对财富没有考虑过。虽然,现在的企业做大了,财富从小到大有了积累,但我不能白活一次。”

“你的意思是说有了财富后,应该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还是不准确的说法,我的意思是说正好有了《草原传奇》的机缘,我才有了这样的福报。我们三个股东,我占58.7%。”

那天,奇禄义与我谈了他的许多观点:

比如,轮回报应,因果报应。他说自己做善事、普度众生,不是怕自己进地狱。法律解决社会的矛盾,佛教解决心理矛盾。用佛法,约束行为,解决心理问题,稳定情绪。

奇禄义又说:我对佛教的理解,全世界都信佛,以和为贵。要有规矩,要有信仰,自己提醒自己,约束自己。尤其,企业家更应该信仰佛教,规范企业的行为,以最少成本,让大家受惠于和谐。

实际上,人的一生,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基督教,活在当下。佛教,活在来世,信仰了佛教,就能规范人们当下的行为。

奇禄义说:财富,要还回去的。有的人,富裕后,自己舒服就行了,我要让更多的人分享。

为下一辈子打基础。人生在世,不过百年,活,要尽心尽责,弘扬佛法,就不会做亏心事,活得,就能够快乐些。

3.

其实,在这之前,奇禄义连续四年一直在呼和浩特大昭寺主持佛事事务。他经常要回答居士或信徒的疑问。

“我学过喇嘛教,受过灌顶,离开喇嘛教修学大乘佛法,学修过一些佛法法门。在我第一次寻找期间,遇到过一个喇嘛和乌兰活佛,受其点化后来逐渐觉悟的。”

比如关于布施问题:

“你怎么看待这次布施?”许多人,都曾问过奇禄义。

“布施,不在多,不在少,也不在正好,忘了就好。”

有人又问:“商场,就是战场。许多商人经常这样比喻,你怎么看?”

“如果把商场当做战场,在这场战争中是没有赢家的。”奇禄义如此答道。

奇禄义认为:经商,赚钱不是唯一目的。人生,也不应该以赚钱多少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无论赚钱还是亏本,都绝不能算作赢家。如果,赚钱不能增加人生的幸福感,那赚到的钱,又有什么用呢?

佛法认为世间一切都离不开因缘因果的法则。

有好的因,必有好的果;有真心的付出,必有丰厚的回报。

同样,若以商场如战场的心态去经营。这个因,也必定使我们四面树敌,处处碰壁,陷入争斗不休,乃至互相残杀的战场。即使在争斗中暂时领先,也很可能为自己树立了更多的竞争对手,更要时时面临潜在的威胁,不敢有一刻放松。那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那么,佛法,又能为企业经营者带来什么样的启迪呢?”

我们每个人的觉悟,不是谁能给予的,必须要通过修身、修心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境界,自己觉悟。

无论经商也好,从事其他职业也好,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现在,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这就说明佛法能给与我们的人生众多有益的启发,也可以比喻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说是灯塔也行,说是确定了我们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对。

我个人认为,佛法首先能帮助我们认识到什么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第二,佛法能帮助我们调整心态,以放松、从容而又健康的精神状态,面对各种机遇,迎接各种挑战。

第三,佛法能帮助我们找到自身定位。一个明确自身定位的人,才能自尊自爱、自强不息。虽然各人因福报、机会等种种因缘而有不同的生活境遇,但只要我们找到自身定位,无论做什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

第四,佛法能帮助我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对内,可使企业内部团结合作,具有活力。

对外,可将竞争对手转化为激励自己上进的善知识,而非潜在或公开的敌人。同时,以真诚守信的品格,在客户和同行中树立良好信誉,不断赢得信任。倘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无论在内部还是外部,都不可能出现障碍事业发展的阻力,正所谓“得道多助”,“仁者无敌”。当企业经营进入这种良性循环后,不仅事业能够稳步发展,生活也能自在、喜悦、安详,就不会顾此失彼,因为工作而影响生活质量。

说完这些,奇禄义又补充了几句,大意就是:曾经有人这样谈到过金钱,说钱可以买到衣食,但买不到满足;钱可以买到药品,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娱乐,但买不到快乐;钱可以买到环境,但买不到欣赏、享受环境的心情。在这个世间,凡是钱可以买到的一切,无论多么昂贵,都是有价的,也是无法永远拥有的。

我们一无所有地来到世间,几十年后,还是两手空空地离去。

在此过程中得到的一切,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哪一样,是我们可以带到来生的?唯有那些无法买到的,才是人生最可珍贵的无价之宝,是任何人无法从我们身上夺走,也无法直接给予的无价之宝。

4.

奇禄义认为:无论是作为一个企业家,还是作为一个信仰佛教的信徒,“六和敬”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座右铭。

什么是“六和敬”?我特意查询了一下“六和敬”的意思,原来是最近企业家热衷的企业文化。

有学者这样认为:“六和敬”即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这里面牵涉六个对象,即身,口,意,戒,见,利。

身即员工的行为仪表,口即员工的语言表达,意即员工的情感态度,戒即公司的规章制度,见即员工的见解判断,利即员工的自身利益。

这六点都是建设一支和谐团队所不可缺少的。

身和同住讲究的是礼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优秀的礼仪,礼仪的作用就是用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让他们以一种良好的仪表展现在客户面前,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公众形象。

同住是员工之间的和平共处,闹内讧的企业肯定不能长久,内部的团结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怎么做到这些呢?首先就得靠礼仪,礼仪是外部的规约,无规矩不成方圆,方圆就是内在的精神气质,需要靠规矩才能形成,没有礼仪的团队就会松散就没有战斗力,所以身和同住是第一步。

口和无诤不是说员工之间不能有不同的看法,而是要求员工不能因为私利而去诤。

口和无诤需要企业有共同语言,有了共同语言,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就容易沟通了,不会因为语言不通而产生误会乃至矛盾。

企业管理者可以批评员工,但绝不能骂员工,和气生财,有了和气就会有财运,天理如此。意和同悦是要培养员工的共同心理。企业管理者要关心每一位员工,员工也是人,员工也有感情,你关心他,帮助他解决生活工作上的困难,让他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他就会感激你,就愿意为企业付出汗水。

戒和同修是说企业的规章制度一定要制定得合理,得人心,要让大家都愿意接受,而且在执行过程中要公正平等,绝不徇私舞弊,这样员工才愿意共同遵守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要避免死板僵化,过时了的,不合理的要及时修改,当然不能以企业管理者个人意志为尊,而要征求员工的意见,进行修正,如此员工才能永远遵循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效率。

见和同解是企业要有近期和远期的发展目标,要让员工朝着共同目标努力,而不是各持己见,各自为政。思想决定行动,在原则问题上统一思想还是很有必要的,见解相同合作才能顺利进行。

企业管理者要经常利用员工大会等形式给员工做思想工作,贯彻企业既定方针,防止员工思想上的紊乱,治企的根本在治心,员工心齐了,没有办不好的企业。但光靠精神上的教育和制度上的规约还是不够的,毕竟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企业管理者自己才能,至于普通员工,必然要有恒产而后方能有恒心。但利和同均在企业中并非平均主义。而是利益的分配必须按照统一的原则,依照员工贡献的大小进行分配,不偏不倚,均是如此,没有特殊对待。这样员工才会满意,才会有积极性为争取更多的报酬而努力工作。

六和敬是同时进行的,缺一则其余也必不久立,有了六和敬精神,企业团队的和谐就能够实现,但此时的和谐还并非最高层次的和谐。六合敬在佛教里属于和合的事和,和合还有理合,叫做证择灭,就是大家一同修证此共同选择的寂灭的道理。

在团队建设中,企业管理者如果志向高远,才华卓绝的话,那么他就可以将六合敬发挥到最高境界,使团队成员达到高度的融和,甚至可以说是消融,多化为一,团队成了超人,拥有比众多员工组织而成的普通团队大得惊人的能量,它将无往而不胜,虽有千手千眼,本体却一如,虽然化而为一,却各个都禀赋着全体的精神,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化境!当然这不是一般企业家所能做到的,能将团队建设到这个境界者,必是与道合一的伟大企业家。

5.

“我们怎么进行自我约束?佛教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曾经有许多信徒,向奇禄义提出过类似的问题。

这是两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再说了,根据奇禄义所受过的教育与履历,理论上讲,奇禄义即没有时间去思考这样广泛的问题,也不能给予一个完整清晰的答案,但是他不仅思考了,而且还有自己主张与观点,奇禄义的这番回答,实在超出我的预想。

奇禄义认为:“佛教并非、也不可能完全不关注现实世界和他人,并非、也不可能完全不参与世事。”佛教讲弘法利生、大慈大悲,佛教讲有容乃大,“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不论我是你非、我正你邪;见到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佛教讲四众平等,反对种族歧视和欺寡凌弱,主张以非暴力抗衡社会的不公义。

佛教讲报三宝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在历史上,极少看到佛教与其他宗教之间的争战,极少看到佛教与世俗权力的暴力抗衡。

佛教强烈的报恩意识,尤其是报国家恩,认为国家富强、政治清明,佛教才能兴盛;有了国家的保护,才有佛法的弘扬,强化了它对世俗政权的依附性和从属性。这一方面道出了佛教对世俗政权的依附心理,同时,也可从中看到佛教在处理政教关系、弘扬佛法方面的极大智慧。

有人问:“佛教与喇嘛教的区别是什么?”

奇禄义认为:

“佛教建立在无相基础上生出的万法,万法唯心。喇嘛教建立在实相基础上生出的一切法,喇嘛教一切教徒都可以说着相了,喇嘛教一切教徒都可以说非常坚固执着。”

当下,佛教成为众多人信仰的选择,据学者研究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佛教在世界各地经历着不同的变化,显现一些新的特点:

(一)趋向神秘化 近几十年来,佛教的传统派别都经历着不同的变化,有的是衰落了(唯识、律宗和华严宗等),有的则在急速发展,而且有压倒一切的气势,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禅宗和密宗。禅宗是我国佛教的一个派别,欧美过去对禅宗并不很重视,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禅宗的信仰和研究风靡一时,形成了一股“禅宗热”。目前在美国约有175个修禅中心或禅宗道场。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禅宗派别,如颓废禅、杂烩禅、方禅、禅外禅等等,修禅不单成为美国或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如菜禅、茶禅、射艺禅、舞蹈禅等)和锻炼身心的手段,甚至,成为用以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一种技艺。禅宗在英、法、德国也很盛行。欧洲最近成立了欧洲禅联盟,总部设在巴黎,世佛联已承认它是一个区域中心。密教的信仰和实践过去一直局限在亚洲一些佛教国家的范围内,但近年来传播到了全世界各地。

(二)日益世俗化 佛数和当前亚洲不少国家的政治、社会运动已密切联系起来,出现了许多佛数政党和社会团体。如印度的共和党以及从共和党分离出来的围钓党。日本的创价学会和公明党等,这些政党把实现佛教社会民主和净土理想作为他们奋斗的目标。泰国自1932年以来各部宪法都规定佛教为国教。老挝在1947年和缅甸在1961年也都曾一度宣布佛教为国教。佛教和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给合是本世纪以来的一个鲜明特征,许多资产阶级的民族和社会改良运动都蒙受其影响:斯里兰卡的近代启蒙运动是由神智学会、摩河菩提协会发起的,印度改善贱民的处境运动、尼泊尔的现代觉醒运动、缅甸的社会政治运动、越南南方的反帝运动、老挝的复兴运动、日本的新兴宗教运动都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的还是在佛教旗帜下发动起来并获得前进的,最近一段时期内,佛教社会主义鼓吹得很热闹,在佛教信徒中也有相当的市场。

(三)佛教内外各种派别互相对话,互相渗透和结合,原有的宗派界限正在缩小,普世的性质正在扩大。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印度“新佛教”。日本佛教系的某些新兴宗教、欧美的混合佛教会、朝鲜的圆佛教、越南的和好教等等,无论在教义和仪式方面都和传统的佛教派别有着很多区别,很难把他们列入大小乘的哪个宗或哪个派,圆佛教主张以“一圆”为中心,把佛教的“法门”、儒教的“太极”和道教的“道”合在一起,明显地有着非佛教的成份。

6.

奇禄义从最初受到乌兰活佛的开悟,到后来自觉自愿的修行,这一路走来,很艰难与坎坷,直到他发愿在青海湖畔贡宝东神洞石刻《大藏经》,修缮呼和浩特喇嘛洞,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就是想为下辈子人做一些善事,经过多年的修行,奇禄义从一个蒙古族的孩子成为了彭斯克仁钦活佛。

奇禄义这段极具传奇色彩的转身,历经了32年的修行,尤其成为一个活佛,更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

活佛,是藏传佛教发展到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青藏高原这块神奇的雪域之地培育出的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在世界宗教舞台上独树一帜。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释迦牟尼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三大系统(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之一,自称“佛教”或“内道”,清代以来汉文文献中又称之为“喇嘛教”。

藏传佛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如蒙古、锡金、不丹等地)的佛教;二是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如蒙古、纳西、裕固、土族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仍用藏语和藏文,故又称“藏语系佛教”。

“政教合一”是藏传佛教的另一大特点。

藏传佛教的传承方式既有师徒传承方式,如宁玛派、噶举派、噶当派;也有家族传承方式,如萨迦派,基本上采用以昆氏家族为基础的家族传承方式。但最具特色的还是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可分为前传期与后传期:

前传期:佛法在我国南北朝时佛教就传入西藏,但早期的藏族是信奉万物有神论的“苯教”,也就是俗称的“黑教”,善用巫术和和占卜,巫师和祭师在社会上有极高的地位,以致早期的佛教一直无法融入西藏社会。

七世纪前半叶,第五代藏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并迎娶唐朝文成公主与尼泊尔赤尊公主。因为二位公主都各自携带经典佛像到西藏,松赞干布就造寺供养,并且翻译大悲、准提之密法及显宗诸经典。尔后,松赞干布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至印度学习梵文,端氏返回后造出西藏文字。

八世纪后半叶,藏王赤牒主颠,娶唐肃宗之女金城公主,生子名赤松德赞。赤松德赞十五岁即王位,年十七即宏扬佛法,刚开始先从印度迎请那烂陀寺的住持菩提寂护入藏传授显教经教。但是受制于苯教势力太大,推广佛教不易,遂再邀请精通密续的邬金国的莲花生大士入藏传法,于公元749年至750年来到西藏,收服诸多非人,并兴建桑耶寺。在当时亦有“七贤士”为西藏首批出家比丘,且当时不断有印度的高僧入藏传法。

后来,狮子王朗达玛迫害佛教,陆续刺杀赤雅巴丁王、强制比丘还俗、毁坏佛寺。尔后,朗达玛遇刺身亡后,才由伦美阿舍黎和其弟子自康区回哺,且陆续有卓弥、布顿、马尔巴等大译师自印度携回新密法,三素尔将旧密法再度弘扬宣说,昆氏家族融合新旧密法、及阿底峡尊者自印度来藏,遂进入西藏佛教史上的后弘期,逐渐产生四大教派:噶举派(马尔巴和密勒日巴)、宁玛派(三素尔)、萨迦派(昆氏家族)及迦当派(阿底峡及种敦巴),日后在明朝期间,被大成就者宗喀巴发扬光大,兼纳各派的优点改革后,在获帕木王朝支持成立“格鲁”派,后又获得蒙古、清朝的支持,成为政教合一的教派,直至今日。

后传期:十世纪后半叶,佛教开始复兴,不再以王权为中心,而以佛寺、宗派为中心。因祥秋月王的迎请,印度超戒寺阿底峡于1042年至西藏,创立迦当派。十一世纪时,衮曲迦保创立萨迦派。十一世纪中叶,马尔巴创立噶举派,弟子密勒日巴至今仍闻名于西藏。十四世纪后半叶,宗喀巴创立格鲁派,又名甘丹派。这五大宗派中,宁玛派俗称红教,迦当派俗称新教,萨迦派俗称新红教,格鲁巴派俗称白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其中,格鲁派是最大的宗派,融合显教及密教,并严格遵守戒律,是西藏喇嘛教的核心宗派。宗喀巴无子嗣,其弟子根登珠巴被封为第一世达赖喇嘛,另一弟子喀鲁布差被封为第一世班禅喇嘛。达赖住在布达拉宫,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班禅住在札什伦布寺,被视为阿弥陀佛的化身。第五世达赖统一西藏,确立政教合一制度。第七世达赖受清朝保护,西藏入清朝版图。

时至今日,各宗派的“活佛”依然是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宗教神职人员,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广大信教群众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宗教地位。至于其称谓,汉族人习称“活佛”,其实是不大准确的,应译称“转世尊者”。在藏语中,“活佛”则有多种不同的尊称,其中最为常用的有“珠古”、“喇嘛”、“阿拉”、“仁波切”等。

“珠古”,是藏文的音译,意为“化身”,这是根据大乘佛教法身、报身、化身三身之说而命名的。藏传佛教认为,法身不显,报身时隐时显,而化身则随机显现。所以,一个有成就的正觉者,在他活着的时候,在各地“利济众生”;当他圆寂后,可以有若干个“化身”。换句话说,在这种佛教理论的指导下,藏传佛教对于十地菩萨为普渡众生而变现之色身,最终在人间找到了依托之物,即“转生或转世之活佛”。故“珠古”(即化身)是多种称谓中最能表达“活佛”所蕴含的深奥义理和精神境界的唯一准确、全面的称谓,因而是“活佛”的正统称谓。

“喇嘛”,是藏文的音译,该词最初是从梵文译过来的,其本意为“上师”;然而在藏文中还含有“至高无上者或至尊导师”的意义。因此,后来随着活佛制度的形成,“喇嘛”这一尊称又逐渐成为“活佛”的另一重要称谓,以表示活佛是引导信徒走向成佛之道的“导师”或“上师”。

“阿拉”,是藏文的音译,该词在字面上看,没有实际的意义,是一种表达恭敬的语气词;自从成为“活佛”的别称之后,该词就有了实际的意思。在不少藏族地区以“阿拉”一词来尊称活佛,并成为活佛的专用名称,从而完全代替了活佛的另外两种重要称谓,即“珠古”和“喇嘛”。因此,“阿拉”一词已蕴含一种引导信众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殊胜意义。

“仁波切”,是藏文的音译,意指“珍宝”或“宝贝”。这是广大藏族信教群众对活佛敬赠的最亲切、最为推崇的一种尊称。广大藏族信徒在拜见或谈论某活佛时,一般称“仁波切”,而不呼活佛系统称号,更不直接叫其名字。在活佛的多种称谓中,“仁波切”是唯一普遍使用的一种称呼。

活佛的转世制度,发端于十二世纪初。

公元1193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意指圣识三时,三时即过去、现在和将来)大师,临终时口嘱他将转世,后人遵循大师遗言寻找并认定转世灵童,从而开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之先河。此后,活佛转世这一新生的宗教制度相续被藏传佛教各宗派所普遍采纳,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于活佛转世灵童的寻找、认定、教育等一整套严格而系统的制度。使活佛世系像雨后春笋般地在青藏高原出现。据估计,目前整个藏传佛教活佛的总数可达近万人。

藏传佛教各宗派中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各类活佛系统,而且每个活佛系统的称谓各有自己特殊的因缘和象征意义。这里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活佛系统的称谓作简要剖析。

噶玛巴活佛系统的称谓,是以自己所属宗派的名称命名的,即取自噶玛噶举派的“噶玛”一词。追本溯源,该宗派的名称得自祖寺的寺名,而祖寺的名称来自某一地名。公元1157年,都松钦巴在昌都类乌齐附近的噶玛地方创建一座寺院,随即取名为噶玛拉顶寺(或称噶玛丹萨寺)。他以该寺作为道场,大力宣讲噶举派教法以及自己的佛学观点,遂形成噶举派中最具活力的一支派别,并以噶玛拉顶寺的寺名作为该派的名称。后来噶玛噶举派中产生藏传佛教史上第一位转世活佛,亦以宗派的名称命名;当噶玛噶举派中形成二大活佛系统时,仍然称“噶玛巴”,即分别称“噶玛巴·黑帽系”和“噶玛巴·红帽系”,其中红帽系活佛转世至第十世时被迫中断;而黑帽系活佛一直沿袭下来,至今已转世至第十七世,即第十七世噶玛巴,现与达赖喇嘛同在印度达然撒拉。总之,噶玛巴活佛是藏传佛教史上历史最悠久、转世最多的一大活佛系统。

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格鲁派活佛系统的称谓,是历代中央王朝授封的。公元1578年,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在青海湖畔的仰华寺与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会面,互赠尊号。阿拉坦汗赠索南嘉措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喇嘛”,阿拉坦汗后报明朝,经明庭册封得以确立。其中“瓦齐尔达喇”是梵文的音译,意为执金刚;“达赖”是蒙文音译,意为“大海”;喇嘛是藏文音译,意为“上师”。这就是达赖喇嘛活佛系统称谓的最初由来。公元1653年,清朝顺治帝又授封第五世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从此达赖喇嘛这一活佛系统的称谓才被确定下来,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二大活佛系统之一的尊号。

达赖喇嘛被藏传佛教认定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现已转世至第十四世达赖。

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二大活佛系统之一,被认为是无量光佛的化身。公元1645年,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向第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赠以“班禅博克多”尊号。尊号中的“班”字是梵文“班知达”的缩写,意为通晓“五明学”的学者;“禅”字是藏文“禅波”的缩写,意为“大”或“大师”;“博克多”是蒙语,意为“睿知英武的人物”。从此班禅成为这一活佛系统的称谓。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帝又授封第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是满文,意为“宝”。之后,班禅额尔德尼这一称谓被确定下来,当然,有时仍简称“班禅”。现班禅额尔德尼活佛系统已转世至第十一世。其驻锡地为西藏日喀则札什伦布寺。

帕巴拉活佛系统的称谓,是以印度佛教史上著名的圣天大师的名字命名的。藏文“帕巴拉”是“圣天”的意译。历代帕巴拉活佛的驻锡地为昌都强巴林寺,现已转世第十一世帕巴拉活佛。

嘉木样活佛系统的称谓,是以创建甘肃拉卜楞寺高僧的尊号命名的。因为这位博学的高僧成为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其全称在藏文中意为“文殊”,从而不难理解,嘉木样活佛系统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现转世至第六世嘉木样活佛,驻锡地为拉卜楞寺。

贡唐活佛系统的称谓,是以贡唐寺的名称命名的。第一世贡唐活佛的晚年是在西藏贡唐寺度过,并在该寺开始成为转世活佛,所以贡唐活佛与贡唐寺有着密不可分的因缘关系;从第二世贡唐活佛开始迎请到拉卜楞寺驻锡,故历代贡唐活佛的驻锡地为拉卜楞寺,而不是西藏的贡唐寺。现已转世至第六世贡唐活佛。

此外,还有其它许多活佛系统,诸如章嘉活佛、哲布尊丹巴活佛、夏茸尕布活佛、热振活佛、多杰札活佛、夏日东活佛、策墨林活佛、第穆活佛、司徒活佛、降阳钦则活佛、土观活佛等等。

同类推荐
  • 俗眼看红楼

    俗眼看红楼

    前人有四部书可供我们翻来覆去地读,实在是莫大的福气。“文字是对人的童年经历、青春体验和无数生命记忆的唤醒。”我们今日说红楼,全以人情世态的角度看。《史记》、《资治通鉴》是帝王将相们的镜子,他们在里面照出权谋机运、世事兴亡的大道来,剩下的芸芸众生,且来照照《红楼梦》这面石镜,看看自己作为一个俗人的得失短长。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丢失的草地

    丢失的草地

    《丢失的草地》本书稿从作者对其家乡内蒙古的感悟切入,分别从人、自然、社会、历史、生活等多种角度,抒发了作者对这些的看法。体现了散文的抒情性,很独特、敏锐地诠释了作者的思想、才情和感受。本书请文学硕士编写随文赏析、总评等,使学生更易理解。
  •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本书是作者借游记的形式谈城市景观、谈文化发展、谈历史故事、谈古典音乐等等。书中不仅有美丽的欧洲图画和引人的历史,尤其是作者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深刻见解十分丰满地表现出来。文字精当,晓畅易读。
  •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是文学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词盛行于唐宋,而现代诗歌则是随着白话文的兴起而开始发展的。诗歌没有散文那种细腻淡然,也没有小说的迭宕起伏,但它却以最简炼的语言囊括了最丰富的情感。诗境富有大胆的想象,诗意具有悠远的意味,还有力求避实就虚的空灵。文字优美、富有韵律,常给人以“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的美感。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读这亦真亦幻,似远似近的诗歌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编者,走入诗歌鉴赏的艺术大堂……
  • 名家经典散文选: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热门推荐
  • 圣武仙皇

    圣武仙皇

    神魔大战崩坏天地,致乾坤倒转时光逆流,本应神魂俱灭的主角残留的一缕幽魂来到亿万年后的人间。炼惊世法器,修盖代秘技,唤上古战魂,收仙阶元灵。入京寻母,揭神秘身世;上殿面君,揍嚣张太子。帝王一怒,赤地千里。某人一嘘:惹了我,叫你血飙九霄!圣武宗城,繁衍出人族最精粹修行文明的耀眼城堡。八宗会弑,云集人族各宗派的强者大牛,谁能在会弑中勇折桂冠?是谁要重临颠峰?是谁要傲啸苍宇?我,罗邪!
  • 毒宠:王妃逆天

    毒宠:王妃逆天

    他和她的故事因为一副千年寒棺,世世惜,生生恋。成亲之日,他对她说:“本王不会碰你,本王爱的是你姐姐。”果真,他待她如亲妹。成亲之后,她对他说:“你的王府不干净。”他不语,伸手摸摸榻上有没有灰尘。她绝色容颜凑到他面前,“我是说月圆之夜王爷有没有看到过蛇妖、鬼、无面尸身之类的脏东西?”他依然不语,伸手摸摸王妃的额头看看有没有发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尊图腾

    魔尊图腾

    少年天骄,被同门陷害,一剑穿身时,誓言:愿,没有来生,愿,成魔,报仇雪恨!我既为魔,举世皆魔!
  • 血起天惜,雨落天宁

    血起天惜,雨落天宁

    一死三失踪案件将他拉入一个又一个神秘的案件,凶手到底谁?
  • 妖孽横行:暴妃不好惹

    妖孽横行:暴妃不好惹

    (日十更以上)她是21世纪特种佣兵,一朝穿越,成为丞相府可有可无的庶出小姐。他,皇朝三皇子之首,明明是男子,却被天下人评为‘第一美人’。一场皇宴,一句箴言。她成为天下人皆知的‘祸国’!他亦成了她名义上的丈夫。然而,阴谋与爱情接踵而至,他以她为棋子,深入敌后,横扫千军。她亦以他为棋子,培养暗军,执掌玉玺。棋子尽,棋局了。他说:“弱水三千,为汝倾尽又何妨?”她笑:“弱水三千,终不得吾欢颜。吾要的是天下无妃!”他与她,王王相见,究竟是携手天下,还是独占江山?
  • 中医古法里的居家养生经

    中医古法里的居家养生经

    《中医古法里的居家养生经(图文版)》还原最真实中医偏方,防治最常见大小疾患(纯食材配方,最齐全、最安全、最有效)告诉你常见病、慢性病怎么吃、怎么养据调查,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5%,45%的慢性病患者死于70岁之前,慢性病已成为最大的“健康杀手”!频繁看病吃药会降低人体免疫力,而且“是药三分毒”。懂得一些居家保健知识,不仅能防患于未然,即便有轻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调养恢复健康。所以说,病要治,更要养。养生还得靠中医!如果你是忙碌的上班族,希望进行中医养生保健,防治大小疾患,同时又关心亲人朋友的健康,那么本书就是你最好的选择!
  • 相识相知

    相识相知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遇上你,在最美的年华。吵吵闹闹,各种分手各种无理,我们还会在一起。开始的毫不在意,中间的刻骨铭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求医记:我陪父亲治病的真实经历(南瓜屋故事)

    求医记:我陪父亲治病的真实经历(南瓜屋故事)

    讲述我从2015年到2017年陪父亲治疗心脏病的故事。父亲2015年被查出心肌梗塞,起先是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2016年,在当地医院请沈阳三甲医院的医生来做了心脏介入手术,就是支架,缓解了病情。可好景不长,没到九个月父亲再次心梗发作,只能转院去省城的Z医院做心脏塔桥手术。Z医院号称东三省心脏外科水平最高的医院,所以从住院到手术都需要托人找关系。我们是小县城的普通工薪家庭,不得已跑到省城的大医院求医治病,自然经历了种种曲折和艰辛。所幸父亲在Z医院住院45多天,终于完成了心脏搭桥手术治疗康复出院。我全程陪护了父亲的治疗过程,既体验了作为患者家属的起伏的心路历程,又耳闻目睹了大病治疗的某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内幕,将其写下来只为有相同遭遇的人提供一点经验。
  • 先交朋友再做生意智慧全书

    先交朋友再做生意智慧全书

    在生意场上,如何交朋友,结交有益的朋友是一门学问。做好生意赚大钱,交好朋友成大事,扩展自己的人脉圈子,学会感情投资,运用生意场上的交际艺术,扩大生意空间。该书通过一批在商海中摸爬滚打,最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卓越商人和企业家奋斗成功的实战经验,和他们创业成功的轨迹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生意人,不仅需要过人的智慧、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精明的用人方法,更需要超人的魄力,拥有超强的人脉网络,以及长远的目光和进取的心态。本书运用典型的事例和通俗的语言,循序渐进地向读者详细介绍了包括自我修养、交朋识友、扩展人脉做生意等一系列方面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在生意场上更好地与人交际,做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