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05200000023

第23章 昆德拉的《玩笑》(4)

格林伯格对“刻奇”的定义具有很大的影响,从那以后,“刻奇”就成为流行的中产阶级大众文化的同义词。它不但指具象画,而且指通俗小说、流行音乐、好莱坞电影、招贴美术等等。这些东西被认为有着明显的商业目的,它装作是原创的、真实的、唯一的,其实却是投大众所好并使人们的情感变得廉价,如画着蒙娜丽莎的烟灰缸,发着荧光的圣母玛丽亚雕像,印在机场出售的信封上的非洲艺术等,就常被西方艺术批评家们作为“刻奇”的例证。在这些批评家们看来,与大众艺术相对立的,是已经成为高雅艺术的前卫,如文学上的庞德、艾略特,音乐上的斯特拉文斯基,绘画上的毕加索、高更,他们都追求真诚的表达,反对大众文艺的平庸和陈腐。

西方学者对“刻奇”的研究主要限于西方艺术和文化,将前卫与“刻奇”对立起来。但由于格林伯格等人对前卫的推崇,他们没有认识到现代派其实也有不同,有批判的现代主义,也有浪漫的现代主义。前者力求更深刻地认识生命的世界,后者却是无条件地认同现代,追逐时尚。按照格林伯格的模式,一个社会的文化首先是产生前卫艺术,接着是被接受和被普及,最终变成大众“刻奇”。但恰如美国批评家欧文·豪所指出,绝对的现代派的悖论在于,它必须不断地为自己的不成功而奋斗,在形式上花样翻新,从而摒弃艺术的最终目的。

近年来在“刻奇”一词上重新做出阐释并引起较大影响的就是昆德拉。与西方那些艺术批评家不同,昆德拉是小说家,他不仅从社会学而且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这一概念的内涵。这也是昆德拉许多小说的主题。他对“刻奇”的观点大多来自与格林伯格同时的奥地利小说家布洛赫(HermannBroch)。首先他认为,“刻奇”被解释成“低劣的艺术”是一个误读,“刻奇”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浪漫主义,后来经反复的运用,它最初的形而上含义被淹没了。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昆德拉认为,“刻奇”就是“绝对认同生命存在的美学理想”,或者说是一种对存在的诗意激情。从理性上讲,生存的意义是不能证明的,但人又不能赤裸裸地生活,必须用意义或价值把自己包裹起来,以追求美好生活、终极目标、绝对真理等等。这种对生命的肯定往往会产生绝对的激情,如表现为对“生活在别处”和“不朽”的向往,从而使人获得一种存在的满足感。而当这种追求失去现实世界的内涵,只具一种崇高的情感形式时,便成为了“刻奇”。用昆德拉在《不朽》里的话说,就是“灵魂的虚肿症”。

本质上说,“刻奇”是“一道为掩盖死亡而关起来的屏幕”,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存在从不怀疑。“刻奇”是绝对的,它“将人的存在中本质上不能接受的一切排拒在它的视野之外”,如“大便”、“屁眼”以及“死亡”之类的存在;“刻奇”是矫情的,如“五一”狂欢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万岁”的集体认同;“刻奇”是崇拜现代性的,《生活在别处》里,诗人雅罗米尔崇尚兰波的“必须绝对现代”,爱上现代派诗歌,但当社会主义成为绝对的现代时,他又以现代性的名义批判现代派诗歌。这里,昆德拉的“刻奇”观有两点值得一提:一,价值观念对存在的遮蔽。受到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和怀疑主义影响,昆德拉认为存在是复杂的,不确定的,它并非只有一个解释,也很难用观念或意义来统摄划一。但迄今为止,世上许多主义、思想或理论,都坚称社会是一个统一有序的有机体,社会生活存在着某个规律和价值,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观念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获得生存的意义。“刻奇”把存在化约为价值,把价值化约为宣传,使它成为一个令人欣慰和可以预知的世界,从而掩盖了复杂而无诗意的生活本身。可以说,凡属绝对的一元论的思想,从美学上讲,都有“刻奇”的意味。二,情感价值观化的虚妄。昆德拉认为,“刻奇”是一种感情泛滥的表现,是“将感情上升到价值观范畴”,并为此而感动炫耀。比如,人类的爱与受难原本都是个人的感觉,但人们往往出于内心的“抒情态度”,认为存在一种伟大的爱,伟大的受难。“刻奇者对刻奇的需要,即在一面撒谎的美化人的镜子面前看着自己,并带着激动的满足认识镜子里的自己。”通过这种感情价值化与价值绝对化,就产生了审美的自我崇高感。与悲剧艺术相比,这种崇高显然缺乏任何反思的能力。

布洛赫曾指出,“刻奇”“不仅是美学的邪恶,而且是社会和政治的邪恶”,从而扩大了“刻奇”的定义。昆德拉也认为,“刻奇是所有政客的美学理想,也是所有政党和政治活动的美学理想”。有各种各样的“刻奇”,天主教的,新教的,犹太教,共产主义的,法西斯主义的,民主主义的,女权主义的,欧洲的,美国的,民族的,国际的。昆德拉的深刻在于,他以小说的形式分析了意识形态与“刻奇”的关系,揭示了人心中的道德激情可能导致的反讽,从而对东方和西方各种政治宣传做出了美学批判。一方面,极权国家发展了“刻奇”,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唯一美学。比如纳粹和苏联的宣传,它的矫情、呆板、装腔作势,都能通过一种统一的制服形象获得。无论是纽伦堡集会还是五一游行,都显示出“刻奇”的世界是一个制造“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天都在过节,死亡不会发生,事业成为不朽,生活充满欢乐。就连悲剧进入“刻奇”的世界,也会被净化成无害的忧伤。同时“刻奇”还强迫你加入它,与它一道共舞,凡是与“刻奇”不相容的东西,个性、怀疑、嘲笑、消沉都将遭到禁止。

另一方面,“刻奇”也是西方政客和某些知识分子的美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美国参议员看着自己的孩子在草地上奔跑,这使他在一个难民面前感到无比幸福和感动。弗兰茨认为自己平静的书斋生活没有意义,他前往柬埔寨参加和平进军,羡慕那里的生活,因为那里有监狱、迫害、禁书、非法画展等。《生活在别处》里,1968年巴黎学生在墙上写下“梦想就是现实”的标语,冲上街头与警察搏斗。他们的共同点都是通过审美本身去把握现代世界,从而无条件肯定生活的意义。然而正如昆德拉说:“对天堂的渴望,就是人不愿意成为人的渴望。”事实上,20世纪的许多罪恶正是在这种“刻奇”的面纱下发生的。

因此,昆德拉的“刻奇”主要是指一种诗性的人生态度,其中也包括某些浪漫的现代主义艺术,而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媚俗,恰恰相反,昆德拉是要回到本真的生活,以反抗各种出于心灵夸张的价值理性。他说:“在布拉格,刻奇是艺术的主要敌人,在法国则不是。在法国这里,与真正的艺术相对立的是消遣。”这表明,由于不同语境,西方与东方对“刻奇”的理解是不同的。昆德拉对“刻奇”的反抗,也是从传统的遗产中(如塞万提斯、狄德罗等)去追寻思想资源,把那个怀疑的时代看成是最有价值的时代,而不是像前卫艺术一样,从未来寻找支持。简言之,格林伯格等人的“刻奇”偏重于指大众文化,昆德拉的“刻奇”则偏重于指意识形态。它同样也具有前者的特征,比如虚假的激情,做作粗俗的坏品位,投合大众的作秀,并不反映真实等等。在艺术的本质上,无论是大众文化“刻奇”,还是意识形态“刻奇”,其实都是丧失现实感的结果。

在中国,我们曾首先目睹了意识形态“刻奇”的登场。

六十年代的三面红旗,“大跃进”,歌海花潮的盛大游行,整齐划一的大型团体操,赋予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以伟大崇高的意义。诗人们放歌着“未来的世界就在我的手里,在我—们—的手里”;小说家们描写着“青春之歌”、“沸腾的群山”、“百炼成钢”、“艳阳天”。为政治利益服务的律令使得文艺作品亦步亦趋,低眉俯首,彻底背离了新文学的现实传统,成为一种虚假的奴婢文艺。这种“刻奇”美学在“文革”中达到了极致,那就是对专政的抒情化,对领袖的无限崇拜,“不是……就是……”的绝对思维,“头可断血可流,海枯石烂心不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豪情壮志。在这种情况下,“刻奇”意味着对心灵实行全面专政,就像是心理学上的催眠暗示,使群众在狂热中产大唱国际歌生某种类妄想型亚文化信念。那个时代广泛传播一幅照片:一个战士胸膛上别满领袖像章,脸上洋溢着无限幸福的神情。集体忠字舞带给参与者一种强烈暗示,觉得自己还是人民中的一员。样板戏遵循“三突出”、“高大全”的原则,其中不但再也看不到战争的残酷和死亡,而且连男女爱情、婚姻家庭也一扫而光。“文革”美学的特征就是,它不允许任何讨论,而是反复陈述其主张,就仿佛这是一个事实,不在乎它是否能沟通和被接受。现在当然没有人怀疑掩盖在它后面的残酷,它最终还是结束于一个世俗的嘲讽,当时全国人都喜欢模仿样板戏中那句“谢谢妈!”的台词,便是象征着“文革”美学的退场。

新时期初的主流文艺基本上仍属政治“刻奇”,它建立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强调道德上的黑白分明,惩恶扬善。由于不触及本质,只是诉诸表面的抒情,许多作品都散发出浪漫主义的虚假气息,如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大墙下的红玉兰》,话剧《丹心谱》,以及谢晋的感伤电影,稍后张艺谋的民俗电影等等。80年代中期,有人开始提倡“玩文学”,试图用世俗精神消解意识形态的创作。与此同时,港台大众文化开始进入日常生活,邓丽君的歌一夜之间征服了全国。这两种文化的此伏彼起构成了80年代的主潮。但那时毕竟还有一些直面人生的作品。像北岛的诗句“我不相信”,就表现了一种怀疑的力量。

90年代是一个普遍丧失现实感的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大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让我们充分领略了它的“刻奇”美学。这是一种刻意营造、受到纵容的大众享乐。电视连续剧《渴望》使亿万人如痴如醉,安然度过了那段心理不适应期。金庸的武侠,琼瑶的言情,港台流行歌曲,日本卡拉OK,春节联欢晚会,时装表演等纷纷登台,更是让人们沉浸在虚幻的温柔富贵乡中。娱乐业人员成为文化的主人,向权力和金钱表演着最奴婢式的集体献媚。文学在宣布“失去轰动效应”之后,又一次宣布“逃避崇高”。冯骥才的《三寸金莲》,贾平凹的《废都》,汪国真的诗,文人游记,小女人散文,美女作家,都曾风靡一时,以无伤大雅无病呻吟的小烦恼小快乐供人消遣。正如皮勒·鲍第欧所说,这些娱乐形式大都遵循“容易和明显的美学快感逻辑”,体现出“实用与感官的一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为了唤醒和满足大众的情感需求,不冒犯任何人事而对生活表示感谢,因此被人们恰如其分地称作“媚俗”。

但意识形态并没有终结,90年代的两个主流是大众文化和民族主义,后者是意识形态话语在新时代的民间转型,如《中国可以说不》、《妖魔化中国的背后》等书的出版,就是一例。“文革”歌曲《红太阳》再次唱遍大江南北,当年的知青喊着“青春无悔”而感动落泪。梁晓声、张承志、张炜等人的文章以浪漫的激情呼唤着革命之魂,开口不离人民、祖国、土地这类大词。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剧场话剧《切·格瓦拉》对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召唤,更是重寻失落价值的“刻奇”表演。只是与“文革”及“文革”前相比,今天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刻奇”已经更少真诚,更多空洞和作秀。这些作品企图不通过悲剧而显得崇高,用自我满足的神话重构取代实际的审美行为,故而暴露出美学上的贫乏、道德上的可疑。

有意思的是,西方一些批评也指出,近年来,“刻奇”这一纳粹运动的“新话语”已经渗透了一些有影响的艺术和历史书籍。这说明,“刻奇”不仅是一种艺术上的坏品位,而且是一种既能吸引你同时又令你反感的强大诱惑力。它是一种过度的质,要认识它,得具有一种荒谬的现实感。

90年代中期的“人文精神”讨论,可以看作是意识形态“刻奇”与大众文化“刻奇”之间争夺话语权的直接交锋。但究其实,它们都是形式大于内容,简单,粗糙,缺乏精神含量和反思能力,一味诉诸受众情绪上的条件反射。更重要的是,这些意识形态“刻奇”都有明显的商业目的,在操作上与大众文化的包装或炒作一般无二,服从市场法则,追求票房价值,是由文化制作者、大众传媒和消费者共同组成的文化市场推出的审美趣味,目的是为了满足某些中国式中产阶级的情感消费。这种感情交流也是可以经由市场交换来完成的。在那里,目的完成与否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作秀和获取名利,从而导致符号的贬值。它完全符合哈洛德·罗森伯格(HaroldRosenberg)给“刻奇”的定义:“已经建立起规则的艺术;有可预期的受众,可预期的效果,可预期的报酬。”如果说革命“刻奇”与大众文化还有什么不同,那仅在于后者不讳言其假,而前者却试图以一种更高等的形式掩盖基本的现实,是对虚假的掩盖。

人类对高尚情操的需求反映了,只要人类社会不只受制于自然律,而且受制于道德律,只要还必须赋予生活以价值意义,诸如崇高、爱情、自尊、忠诚、自我牺牲、悲剧感等,“刻奇”就不可避免。昆德拉将人生意义的追求视作“刻奇”,不无悲观地说:“无论我们如何鄙视它,刻奇都是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我们在赋予人类生活以价值方面的失败。大众文化“刻奇”是远离生活,逃避价值;意识形态“刻奇”则是干预生活,价值至上。二者都不是真正的艺术。要把握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需要艺术家具有一种深刻的现实感,从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某个价值观念出发。可是,当代艺术的困境却是,我们需要的这种情感不能被制造,它所依赖的人类自由的想象力和判断力却在不断衰退。

半个世纪前,法国作家加缪对此就曾有过深刻认识,他在《艺术家及其时代》的演说中指出,当代的艺术家是在一座山脊上行进,这是一条冒险的路,在它的两边,一边是无聊的深渊,一边是宣传的深渊。今天,我们仍然能听到这位作家孤独的声音:

两种美学长期对立,一种要求全面拒绝现时,一种声称抛弃一切非现时的东西,最后是远离现实,在同一种谎言和对艺术的取消中汇合了。右的学院派不知道苦难,左的学院派则加以利用。然而在这两种情况下,在艺术被否定的同时苦难都变得更为深重。

昆德拉:反抗崇高

同类推荐
  • 县长这个官

    县长这个官

    这部书近似一部囗述实录,是一部贵州人寻谋后发赶超之路的心灵史,也是一部工作与生活的有思考有洞见的随笔。有时候作者写他经历的一些事情的具体细节,有时候作者把笔墨放在一种处事、做的方法和技巧上。整部书,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从书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是一个什么样子,中国的基层干部是如何面对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的,可以说,我们可以把这部书看成一面镜子,照见自已,照见贵州,照见民族地区的艰难和奋发。
  •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本教材分为上中下三编十三章,分别论述古代至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欧美文学的发展。本书是国内文革后第一部冲破禁锢编纂而成的高校教材,现已成书20余年,历经5次精心修订(特别是2004年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累计印数200万,是一部经受时间考验又不断追踪学术前沿、受到一代代师生(读者)欢迎的跨世纪精品教材,被许多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中文系和外语系长期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中一些章节设置、观点和论述已经不太符合当前教学的实际需要,现安排修订以保持教材的先进性。
  • 点亮心中的红绿灯

    点亮心中的红绿灯

    本书为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历、观察和感悟写出的亲感实受,以通俗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或宣传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或呼吁开车人提高自身素养,或讴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篇篇充满正能量,其中多篇文章曾见诸于报纸、杂志与网络。
  • 飞

    书名只用了一个字:飞。但仅只这一个字,却让人联想很多。想蓝天白云,想云中漫步,想自由,想风,想鸟儿,想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想《鹊桥仙》里的“四海为家家万里”和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甚至会做了要飞的准备,摆出个飞翔的姿势。我们不是鸟儿,但我们有谁不想飞?有谁不愿飞?我们只是太沉重,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所以飞不起来罢了。人原本应该是会飞的,我们的双臂其实在早先就是翅膀,只是因为懒惰,因为久久不飞,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然而又因为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我们才又开始渴望重新找回翅膀,渴望自由飞翔。
  • 林徽因文集

    林徽因文集

    看林徽因如何洞察生活,历练尘世,镌刻众生,描绘万象。
热门推荐
  • 步天涯传奇

    步天涯传奇

    江湖风云人物步天涯,一生追求自由逍遥,练就一身好轻功,使得一手好剑法。步天涯游历四方,东西南北都有他的朋友,但不管是那个方向,都有邪教为恶,邪教联合在一起……于是,步天涯被卷入了各种阴谋之中,于东、西、南、北各大邪教展开了斗智斗勇的厮杀争斗……
  • 穿梭世界的召唤师

    穿梭世界的召唤师

    我叫沈三宝,今年26岁,至今单身。我的话你应该不认识,不过我的一位祖宗你应该知道,他叫沈万三,乃是家族里第一位召唤师,家族就是靠他起来的。我身为他的后代,我的职业也是一个召唤师,祖祖辈辈都是如此,对此我很骄傲。召唤师,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职业,因为召唤师什么都能召唤出来,我的祖宗有不少的单身问题就是这样解决的。什么?你问我为什么还是单身?要不然我为什么说是大部分嘛!要知道召唤师可是有一个致命缺点的,那就是……不确定性。可是我依然觉得召唤师很厉害。为什么?因为我除了老婆啥都有了!!!我骄傲了吗?我骄傲了吗?我(┯_┯)(我要老婆……)不过这一天因为我的一个决定,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我想我应该很快就可以脱单了!(本书又名我是召唤师,万界穿梭只为妻)
  • 修修仙种种园

    修修仙种种园

    在现代的时候,她为情所伤,穿越到名不见经传的朝代,又是个爹不疼娘不爱的主儿,还被发配去守祠堂,不过她并无怨言,因为这样清静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机缘巧合中,她还得到了一本修仙秘籍,此后就开始了修仙种田的美好生活,好不快意,只是一个男人的闯入却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
  • 恰似耀晨落寒夜

    恰似耀晨落寒夜

    女主自带马甲,美中藏匿锋芒。男主神秘莫测,帅中氤氲桀骜。强强联手,谱写一段神仙爱情。从校服到婚纱,我只要你。从青丝到白发,我只爱你。苏寒自小缺少疼爱,修炼了一身马甲。遇见傅聿宸后,她被宠的无法无天……“傅聿宸,往后我叫你傅晨…可好?”“傅晨?”“嗯。你是我的世界里,唯一的太阳……”“好。”
  • 红袖落黄泉

    红袖落黄泉

    花开一千年,叶生一千年,两两不相见,独自暗忧伤。第一次入凡尘,不知是少年帝王的他迷惑了她,还是初涉凡尘双眼清灵的她,叫少年帝王一眼万年。之后她陪他成长,他带她领略人间繁花年华。可偏偏天不遂人愿,到头来枯舟老朽。少年人,你与我讲一讲那人间百味吧。
  • 神游间

    神游间

    我只是游荡在世间的神灵,看过花开花落,缘起缘灭。
  • 日娱之温柔的棘

    日娱之温柔的棘

    如果故事不是停止在2017年的2月,如果那些人那些事都不曾远去。
  • 少年画鬼师

    少年画鬼师

    军阀混战,百姓苦难,人间涂炭,千妖百鬼……谶纬流传,若能成十万鬼兵,必定一统天下。画鬼只需解开鬼生前心结,但是人心却奇形怪状……故曰:画鬼心易画人心难.关于画鬼师,要画便是一画鬼身,给鬼一个好的身子。二画鬼心,给恶鬼一个好心。因这个职业神秘,历来单传,世间只有一脉画鬼师。
  • 乱世之春江花月夜

    乱世之春江花月夜

    乱世之际,一则“君王之剑”重现的消息在江湖悄然传开,各大势力得讯,纷纷聚首西南边陲落英镇,就此牵扯出守珠人南氏一族的惊天秘密。而南氏最后的血脉,年仅十五岁的少女阳春,也因落英镇事变,不得不卷入甘昱若二王子的连环计。在甘昱若初识世道险恶的少女,幸得一位正义之士协助,脱身前往沧奕帝都阙城,欲投靠父家阳家,不料反而落入一个更大的阴谋,十六岁的少女被送到了天罗的刺客训练基地——忘归岛。在这里,她面临有生以来最严酷的生死挑战,见识了人心更为幽暗复杂的一面,更因遇见他,成长为绝顶剑客。两个卓绝非凡的人,从相遇的那一刻,便注定了一生的纠葛爱恨,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乱世下的他们该如何自处?她又会如何改写乱世版图?本书既有快意江湖、高阶武侠,又有朝堂权谋、绝美爱情,为你讲述一个极度聪慧的赤忱少女在乱世江湖的成长之路,以及她身边那些至情至性、不为乱世血污的人与事。
  • 异武为尊

    异武为尊

    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砂锅那么大的拳头你见过吗?不要逼我,我发起疯来自己都怕。看我不顺眼?打我呀笨蛋!带着满腹的疑惑来到这个不知名的时代。会打破一切束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