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26100000005

第5章 繁杂都是乱象,清净本是自性(1)

繁杂是混乱的表象,自性才是本真,自性本清净,自性本无生灭,自性本圆满,我们之所以痛苦、迷茫、有各种各样的争执,是被繁杂迷了自性。

除去粉饰现自性

雕琢粉饰的外表,也许刚好掩饰了一个人纯真质朴的自性,不必非要追逐某个潮流,也不必非要模仿某个群体,做真实的自己就好。

弘一法师在讲经说法时曾提到智者大师的一句话:“世间色、声、香、味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

他解释说:“‘色、声、香、味、触’是五尘,属于物质,再加上一个‘法’,名为六尘,法属于知识。眼所见者为色,耳所闻者为声,鼻所嗅者为香,舌所尝者为味,身所接触者为触。这都是外面的环境,容易迷惑人,令人生起贪嗔痴慢。为了追求物欲享受,使人生起爱著,一爱一执著,毛病就来了。心被境界所转,即是凡夫。”

佛在一切经论中,常常提醒我们要修行,行是生活行为,在生活行为中难免发生很多错误,修正错误的行为谓之修行。五受,但不执著,没有爱、取、有,没有分别执著,永远在定。佛祖给弟子解释禅理的时候特别擅长通过故事的形式将晦涩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徒弟们也是百听不厌。一天,佛祖就给徒弟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皇帝想在皇宫内修建一座寺庙,于是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和工匠,希望能够把寺庙修建得华美。

被找来的有两组人,其中一组由京城里有名的设计师和工匠组成,另一组则是附近寺院里的几个和尚。皇帝有点犯难了,一个是建筑的行家,一个是最熟悉庙宇的行家,到底谁建的寺庙会更好呢?于是,皇帝决定让他们公平竞争。

皇帝要求这两组人在三天之内,各自去整修一座小寺庙,到时候他会亲自验收。

工匠们向皇帝要了很多颜色的颜料,又要了很多的整修工具;而和尚一组只要了一些抹布和水桶等清洁的工具。

三天之后,皇帝来验收两组人员所整修的寺庙。他发现工匠们所装修的寺庙,以非常精美的图案和巧夺天工的手艺将小寺庙装饰得非常华美,皇帝很满意地点点头。

接着,皇帝去看和尚们整修的寺庙。当他看到眼前的景象后整个人都呆了,和尚将寺庙内所有的东西擦拭得干干净净,的树影,甚至被工匠们装饰的五颜六色的寺庙,都变成了这座寺庙的一部分,而这座寺庙只是宁静地接受着这一切。

皇帝在这座寺庙面前站立了许久。当然,胜负也就不言而喻了。

追求外在的浮华是一种诱惑,当用心去沉淀的时候,外在的浮华只不过是跳梁小丑一样的角色,真正有魅力的是那颗至真至纯的心。工匠们追求外表的浮华,是想以精湛的手艺取悦于皇上,而和尚们能将心放得更远,他们没有拘泥于取悦皇上的庸俗心理,而是将心境放得更远、更纯,所以他们才能将寺庙的本来面目呈现于世人。

这就像人们追求的目标,越是刻意雕琢离目标越远,只有以一颗淡定的心,一份不受任何诱惑的开阔胸襟去追求,你才能有最终的美好与收获。

随机而变,本性自现

水绕山而行,遇海而入,遇到分水岭就分流开来,遇到汇合口就汇聚一处,它的不固执,它的筋骨柔顺让它川流不息,永远充满生机。人只有像水一样才能以万变之姿应对万千局势,使生活更顺畅、心性更通达。

弘一法师在讲到随缘而变时,就非常赞同佛眼禅师对于随缘的解释:“报缘虚幻。不可强为。浮世几何,随家丰俭。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温,自愧自悔。”

他向大众解释道:“报指身体,缘指这一生遭遇的环境,我们这一生的境遇,全是虚幻不实的。觉悟的人生活随缘就自在了;不觉悟的人造作强为,以自己的心意为所欲为,就是造业。虚幻的世间无常,人命苦短,祖师们嘱咐我们随家庭之丰俭,安分度日,无论苦乐顺逆均属三世因果。”

觉悟之人心中清楚,在日常生活中,心清净不动。佛弟子家庭,心中亦如如不动,不为环境所转,此之谓道在其中,道是觉悟的心。

在生活与环境变化之中,被环境所转而不能觉悟就应当忏悔,自己努力悔过。一切随时、随性、随悲喜才是心性通达的最高境界。

寺院的地面到处盖满了枯黄的小草,小和尚觉得很难看,于是对师父说:“我们重新种些草吧!”

师父回答道:“不急,随时。”终于到了播种的季节,老和尚和小和尚开始忙碌着种草。“不好了!师父,好多种子都被吹飞走了。”小和尚惊恐地喊道。

老和尚笑了笑说:“没关系,吹走的大部分都是空的,就算是洒在泥土中也不会发芽的。一切随性!”

这时候,飞过几只小鸟啄食草粒。“真要命!师父,草籽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直跺脚。老和尚依然笑呵呵地说:“没关系的,草粒多着呢,吃不完的。一切随遇!”半夜时分,一阵暴雨铺天盖地倾泻而下。

第二天一早,小和尚惊叫道:“师父,这下可全完了,草老和尚走过来,缓缓地说道:“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一切随缘!”

一个星期之后,原本光秃秃的地面上居然长出了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点点绿意。

小和尚高兴地拍手欢呼。师父看到后说:“随喜!”

为人处世之道就是不要刻意地去强求,去改变任何人或者物,正所谓“遇事强求,徒伤感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是要顺其自然,不抱怨、不躁进、不强求、不悲观、不慌乱、不忘形。这是一种大觉悟,只有心性旷达才能以柔克刚,以智胜勇,人生才能顺畅圆满。

让心不染纤尘

想要有一双慧眼,内心必须不染纤尘。只有心无外物,才能洞察一切,才能更清醒更理性地走下去。

藕益大师有句话是:“善友罕逢,恶缘偏盛,非咬钉嚼铁,刻骨镂心,何以自拔哉?”

弘一法师对藕益大师这几句话颇为赞同。他在讲经说法时为众人解释这句话作为开示:“‘善友罕逢,恶缘偏盛’”,此八个字把世间相说透了。善知识很难遇到,但是遇到之后,你也不一定喜欢他。因为看他的样子,听他的讲话,都觉得格格不入。他说的是苦口良药,但世间人听不惯。恶缘是引人造罪的因缘,随时可以遇到,而且你很喜欢同他交往,以后吃亏上当,已经晚了。

真正善知识必定谦虚。从前闭关的人是为养道,道业已经成就,闭关清修,等待时节因缘成熟再出来弘法利生。现在不以佛为师,以经为友,决不会错。应有刚毅的志气,成就自己的道业,坚守原则,决不同流合污。

世间人原本就有很多扮相,交一个心存正气的有品位的人做朋友并不容易。有时候,反而是我们恰恰能被别人看透,想要不被别人看透,并非隐藏心迹就可以做得到的,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让自己没有心迹可寻。三藏禅师一直自诩神通广大,一次他找受人们尊敬的慧忠禅师前来印证。

慧忠禅师看了三藏一眼,问道:“早有耳闻您可了人心迹,是这样的吗?”

三藏恭敬地笑了笑说:“弟子不才。”

慧忠禅师在心里起了一个念头,然后问三藏:“你告诉我,我现在的心思在什么地方?”

三藏微微一笑,说:“高山仰止,小河流水。”慧忠微笑着默许了,然后又有了一个新的念头,于是又问道:“那你再告诉我,现在我的心思在哪里啊?”三藏得意地笑了笑说:“禅师怎么会想到和山中的猴子玩耍呢?”

慧忠禅师又是微微一笑,慢慢进入了禅定的状态,他缓缓地说:“那你现在告诉我,我的心思在什么地方?”

慧忠禅师再次微笑着说:“你知道为什么你没有找到我的心迹吗?”

三藏茫然地摇了摇头。慧忠禅师说:“因为我刚才根本就没有心迹,你自然不能找到。”

做人就是如此,只要你有心迹存在,无论隐藏得多深,最终还是会被人探察到,所以要不想被别人探察到心迹,就要做到心无外物。

不看表象看本质

哲学上说,透过现象看本质,佛学上说一切凡尘俗事都会成为修行的障业。其实,无论出家还是在俗世,我们都要保持一颗灵慧的心,都要学会通过一切迹象洞悉事物的本质。

印光大师曾教化僧众:“汝信心颇深。但好张罗及好游、好结交,实为修行一大障,祈沉潜杜默,则其益无量。戒之!”

无独有偶,弘一法师也对此观点深信不疑:“信心颇深,是好现象,此生脱离轮回往生净土的好因缘。但有障碍,障碍即好张罗,好游玩,好交朋友,这是修行的大忌。把不必要的应酬统统放弃,喜欢场面,喜欢形式热闹,于实际修行没有好处,应引以为戒。”

修佛人开示弟子无处不在,他们会从一件小事中教弟子洞悉事物的本真原貌。

有一次,佛陀和他的侍者在远行的中途停下来歇息,佛陀取些水来解渴。”侍者拿着容器很快就来到了小河边,但很巧合,不远处的一队商人骑着马从小河里疾驰而过,溪水顿时变得浑浊不堪。于是侍者转身回去,对佛陀说:“我正准备盛水的时候,不巧一队商人骑马从河水中践踏而过,溪水被弄脏了,不能喝了!据我所知,前面不远就有一条小河,河水非常清澈,而且离我们这里也不是很远,如果我们现在起身的话,两个时辰就能赶到那里。”

佛陀生气地说:“我们离这条小河很近,更重要的是我现在口渴难耐,为什么还要再走两个时辰的路去找水呢?再说,也许你这次去会有不同的收获呢?”

侍者满脸不悦地拿着容器又朝小河走去,并在心里不停地嘀咕:“刚才我明明看见水那么脏,根本就不能喝,现在又让我去,这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

可是当他再次来到小河边的时候,却发现河水那么清澈、纯净,泥沙早已不见了。

当事情的最终结果还未知的情况下,不要急着下结论,人的双眼没法与真理抗衡。有时候亲眼看到的未必就是真实的,一份耐心等待和观察,而不是过早地贴上标签,打上烙印,以免留下遗憾和悔恨。

璞玉无暇靠打磨

人们生来便受很多诱惑,他们通达世俗人情,掩盖了自己的本性,如果要将璞玉一样的天然灵慧展现于人,需要我们重新塑造自己。

弘一法师对上根之人有如此评价:“上根之人,虽有终身专持一句圣号者,而决不应排斥教理。若在常人,持名之外,须于经律论等随力兼学,岂可废弃。且如灵芝疏主,虽撰义疏盛赞持名,然其自行亦复深研律藏,旁通天台法相等,其明证矣。”

大师的教诲让人们铭记于心。人不但要能够认知自己,还要懂得打磨自己。一所寺院的监院师父来参加法眼禅师的法会,法眼禅师问他:“你来参加我的法会有多长时间了?”

监院说:“我参加禅师的法会已有三年了。”法眼问道:“那你为什么不到我的丈室来向我问佛法呢?”监院答道:“不瞒禅师,我已从青峰禅师处领悟了佛法。”

监院答道:“我曾经问过清风禅师‘怎样才能真正认识自己’?青峰禅师对我说‘丙丁童子来求火’。”

法眼问道:“说得很好,但是你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意吗?”监院答道:“这就是说凡事要反求诸已,因为丙丁属火,以火求火。”

法眼问道:“你果然是不了解,如果佛法是你了解的那样的话,它不会从佛陀传承到现在。”

监院听后,非常恼火,认为禅师看不起他,便拂袖气愤地离开了。但是在途中他有了悔意:“法眼禅师是个知识渊博的人,而且现在是五百人的大导师,他对我说的一定自有其道理。”

于是他又回到原处,向禅师忏悔,并再次问道:“禅师,请问学佛的人真正的自己是什么?”

法眼答道:“丙丁童子来求火。”监院听完,终于有所领悟。我们在看问题办事情的时候,不要死钻牛角尖,应该灵活和变通,对事物的认识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发展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才会以正确的方法处理问题。人们只有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打磨,才能对眼前的事有所领悟,洞悉真相。

处的环境有关。从前,印度的国王饲养了一头力大无比的大象,专门让它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有时候国王也会命它去踩死犯人。有一次皇宫发生了火灾,大象的住所被大火烧毁,国王只好把大象安排到了一个新的住处。在大象的新住处附近有一座寺庙,所以大象常常都能够听到和尚们念经,时间一长,大象的性情逐渐变得温顺,甚至起了慈悲之心。

有一天,国王要处决一名罪大恶极的犯人,于是命人将大象牵了过来,没想到大象用鼻子轻轻地触动了犯人几下,就离开了。从那以后,凡是国王让大象执行踩死罪犯的任务时,大象都是以这种方式来处理。

国王看见这种情况,非常诧异,于是召集满朝文武来想办法。一个大臣说:“大象的住所旁边有一所寺庙,想必是大象经常听和尚念经,心生慈悲,不愿意杀生。如果将大象迁往屠宰场,让他每天看屠杀的情景,过一段时间,大象就会恢复嗜杀的本性了。”

国王觉得非常有理,于是将大象牵到屠宰场,让它每天看着血淋淋的屠宰场面,没过多久,大象果然又变得性情残暴。

尚且如此,人类也不例外。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我们要远离邪恶的环境。

只有远离邪恶的环境,身处善境才能将自己原本的真性情展露出来。

人性本善,福德自现

广行善事,积累福德。没有善良之心,美好生活就会受到伤害。宽容博大是善是福,让人敬服,让自己心安。

弘一法师对前来求福的信徒们说:“不信净土真是福薄,念了《无量寿经》就明白了。一听就相信,乃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所培养的善根福德。即使下下品往生的,或一生造作罪业,临终忏悔往生者皆是大因缘大福德,绝非平常人。”

来看一个人作茧自缚,失去福德的故事吧:有一个妇女在生育了一个儿子之后,还想再要一子。可是苦于没有求子的方法,于是就问其他的女人:“你们有办法让我再生一个儿子吗?”

其中有一位老妇人说:“我有办法让你再得贵子,但是你必须去行祀天之礼。”

妇女听后高兴地说:“那是当然,只不过我要用什么东西做礼物呢?”

天,肯定可以再生几个儿子。”妇女因为求子心切,对老妇人的话深信不疑,真打算杀子祭天。

一位禅师得知此事后,解劝道:“你怎么傻到这种地步,为了还没有出生的孩子却杀死你辛苦抚养大的孩子,上天不会允许你做这种残忍的事情。”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和文中妇女一样的人,为了一时的快乐,竟然作茧自缚,毁了一生的快乐。做人不可贪图一时的享受或者利益而迷失了自己,从而毁了美好的生活。

保持天性中的智慧

人们有一种天然的智慧,只是一路走来被生活磨砺得所剩无几,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辛苦。人若有一颗自然之心,便能保留一份天性中的智慧,让人生更加从容而丰富。

弘一法师讲经时,对人们的天然智慧做如是说:“药师经云,‘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就是这个意思。”前两句从反面转说,“无垢浊心”就是智心,“无怒害心”就是悲心。下一句正说,“舍”及“平等之心”就是智心,余属悲心。

同类推荐
  • 星云日记16:禅的妙用

    星云日记16:禅的妙用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十六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的日记,分为“心中无事一床宽”、“禅的妙用”、“人间佛教”、“共生的地球人”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在此刻

    在此刻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此刻》(寻真问道的不二法门)身在此刻,心不能定,皆为想要得太多。物质的丰裕并不能带来身心的安顿,需要向内在去寻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立足于当下,讲生命轮回,讲日常生活,通过寻常人生的悲欢喜乐来阐释禅机妙义,知道人们理解生命真相。如一盏明灯,点亮蒙尘的心灵,踏实淡定活在此时此刻。
  • 尘心洗尽(禅·心灵·灵性)

    尘心洗尽(禅·心灵·灵性)

    我们被欲望左右,我们被执着伪装。于是,我们不知自己是谁,不知谁是自己。我们一生的被描述决定于墓碑与悼词,而写悼词与墓碑的,却不是我们自己。于是,我们只是一个动态的角色,而不再是自己的主人,我们永远都只是他者的代名词。本书为本性禅师关于生命与死亡、入世与出世的人生感悟,帮助人们摆脱尘世功名利禄的烦扰,追求自在健康的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天下易得知己难求

    天下易得知己难求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命由我,生死由天?不……如果什么都由天定,还修什么仙,还求什么长生!我要以天地为棋盘,众生为棋子。命运只掌握自己手里,天亦可违!与天争,与地争,与人争,!登天成神。逆天,尚有例外。逆吾,绝无生机!我……我们想要的一切所憧憬的未来这里全有!
  • 帝女黄燕

    帝女黄燕

    “洪荒必将破碎,这是既定的事实,谁也不能改变”。闻言,名为黄燕的少女切了一声,嘴里低声嘟囔着“又来了”,随即撇过头去漫不经心的晃了晃手中空掉的奶茶杯,“呐,强子,再给我来一杯阿萨姆吧”。“遵命,我的公主殿下。”身着复古唐装的短发青年轻笑着为其添了一杯阿萨姆。“嗯...”黄燕轻托着腮,眼眸微阖,露出一抹陶醉,“果然,还是最喜欢这个味道”。“你喜欢的话,可以天天来喝。”男子一如既往,用着令人感觉阳光的爽朗笑容轻声说道。“算了吧。”黄燕翻了个白眼,嘴里没好气的道:“天知道你的店铺下一次开在哪里”。“那行吧。”男子摇头失笑,“回头我让蕾姆给你准备一点固态奶粉,想喝的时候倒入热水...”男子话未说完,便被某个少女的动作打断。只见黄燕猛地摇头,嘴里大叫道:“才不要呢,冲奶粉什么的太麻烦了,我要瓶装的瓶装的,哼,不许拒绝”。男子哑然,看着黄燕那气鼓鼓的小嘴,最后忍不住噗嗤一声,哈哈大笑起来,“成成成,依你依你,都依你。诶,自己冲多好,还能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浓度”。“哦对了,奶粉也给我来一些。”黄燕头也不抬的念了一声...“好...”“洪荒破碎,地球当立!”“真的是,又来了”。
  • 魅力英文ⅲ:不爱也是一种爱

    魅力英文ⅲ:不爱也是一种爱

    本书收录的百则经典美文,围绕着爱的主题,或婉转或浪漫,或温和或充满激情,洋溢着浓浓的爱意,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融语言美、意境美于一体;有的语言凝炼、言简意赅;有的叙述详尽、丝丝入扣。
  • 仙缘2

    仙缘2

    欲亡华夏,先毁其根,欲毁其根,先灭儒学。神教东传,大劫已降,妖孽横行,囚我栋梁。叶昊天一腔热血,从仙界重返人间,不畏艰险救出当世大儒,危难关头揭开千载之谜:原来,儒家并非一盘散沙,而是有着严密组织的门派,一门六脉,同气连枝,诗,“悠哉悠哉”,掌门人孔修文;书,“光被四表”,掌门人朱璨;礼,“憎而知其善”,掌门人程守礼;乐,美丽绝伦的朱兰儿,千年乐府唯一传人;易,“一门七进士”的苏洵安,易派掌门;春秋,前任掌门杨士奇为妖人所杀,新任掌门会是谁呢?
  • 安能不苟活

    安能不苟活

    底层小人物的挣扎,草根改变命运的奋斗,酸甜苦辣都是人生……
  • 指腹为婚苏家有郎初长成

    指腹为婚苏家有郎初长成

    苏何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反扑商倾。画面一:"小苏儿,过来哥哥给你洗澡澡"苏何觉得他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来商国,世人都说商倾无情无爱,为什么他只看到了商倾天天对他耍流氓外加调戏他。"商倾,我可以叫人给我洗不要你帮我洗"说完这句话的后果就是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商倾扒光他衣服对他上下其手。画面二:"咦,小苏儿你怎么脸红了,咦,怎么被褥好像湿了呢"商倾越说他脸就越红,怎么会,感觉下身湿哒哒,脸越来越低。完全没看见商倾一脸阴险,哈哈,他半夜偷偷趁着苏何睡着泼的水。"商倾……"再次抬头,苏何满脸羞红,商倾表示这样的苏何简直太可爱了。果断明天继续≧﹏≦"商倾,你很好啊半夜往本少爷床上倒水昂"看着某只拿着水往他床上倒,苏何忍住揍人的冲动,原来他这几日尿床就是这样的嘛。画面三:"苏何,小时候姐姐那么疼爱你,你不能这样恩将仇报的"商倾悲催的发现什么时候小绵羊变成大灰狼,反过来调戏他了〒_〒"嗯,还有力气说话?看来为夫得更加努力才行啊"绝对宠文1+1
  • 唐代诗风的开创者——初唐四杰

    唐代诗风的开创者——初唐四杰

    《唐代诗风的开创者——初唐四杰》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诗词创作。《唐代诗风的开创者——初唐四杰》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璇斗天师

    璇斗天师

    *天地间,道大,人也大。人生本来就是上山、下山。而道心原本宽广,可容万物,装得下山河大地,万古星辰…*°她,是嫣然氏族的千金,也是一名来自闾山派的天师…°千犀冷笑“我不是来杀人的,我明人不做暗事”“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牡丹不开,群芳失色,空有彩蝶独自飞,何处寻芳踪…”---《某氏…》
  • 杏坛论

    杏坛论

    以《十二公民》的论述方式去论述一个全新的故事,虽不涉及权力与人性,但同样扣人心弦,发人深省。
  • 尺距

    尺距

    “一把直尺,直线向前,永不相交。没有人会再回返了,你我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