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10200000011

第11章

疏七說勝行者以所說勝行為因能說言教為果若不修行成道無日如數他寶自無其分說食與人終不能飽匪知之艱而行之艱經云不如說行於佛菩提則為永離故君子下君子者大人也賢智有德謂之君子上敬尊長如臣事君下恤萬民如父育子故曰君子彼疏云不憂無祿位但憂無立身之才學耳以況行人不憂無圓融行布之位但憂己德行不立。

鈔包氏者後漢儒林傳云包咸字子良會稽曲阿人也少為諸生習魯詩論語舉孝康除郎中建武中入授皇太子論語又為其章句拜諫議大夫永平五年遷大鴻臚彼疏云不憂無人知見於己求善道而行之使己才學有可知重則人知己也今引上二句行成得位證此由行故得位也求為可知者行成得名以行為能立名與位皆所立人為能立行為所立故云及所能立皆是行也下兩句行成得名非今所用今為下疏欲證前由行得位故但引前兩句耳。

疏一頓成諸行者新經疏云此復有二義一約心觀二約性融今初謂一念相應能頓具故謂知此心即是佛智佛智即是無念無念心體內外無著一諸過自防(二)忍可諦理(三)離身心相(四)寂然不動(五)了見性空(六)善達有無(七)進詣妙覺(八)是真信習(九)決斷分明(十)十度具矣十度既具餘行例然故修一行成一切行二約性融者以修一行稱法性故性融攝故令此一行如性普收無行不具。

疏十住品云下言等者次云文隨於義義隨文如是一切展轉成此不退人應為說又彌勒告大眾言餘諸菩薩經無量百千那由他劫乃能滿足菩薩行願乃至此長者子於一生內則能淨佛剎乃至則能具足普賢諸行皆一行即一切行義也。

鈔等取一障一切障等者問今證一行一切行何證以斷障修證耶答以此皆行中別義障是行之所斷斷以行為能斷修正約行證則行之所證故也。

▲鈔初說十句等者此指一斷一切斷等文也經云欲疾滿足諸菩薩行應修十種法所謂心不棄捨一切眾生一於諸菩薩生如來想(二)永不誹謗一切佛法(三)知諸國土無有窮盡(四)於菩薩行深生信樂(五)不捨平等虗空法界菩提之心(六)觀察菩提入如來力(七)精進修習無礙辯才(八)教化眾生無有疲厭(九)住一切世界心無所著(十此即初說十句也)次有五十句謂十種清淨十種廣大智十種普入十種勝妙心十種佛法善巧智(即今頓成五十種勝行有本云五十二種二字似剩也)下疏云能治深妙(若所治即下百萬障是也)後五十展轉依初十是為初即攝後一治一切治(即今云一斷一切斷此唯約能斷也)說有前後得即一時評曰別是一斷一切斷并一修一切修通一行則一切行也。

▲鈔一念嗔心下即所斷也經云佛子我不見一法為大過失如諸菩薩於他菩薩起嗔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諸菩薩於餘菩薩起嗔恚心即成就百萬障門故所謂不見菩提障不聞正法障乃至遠離三世諸佛菩薩種性下疏云決定毗尼經云寧起百萬貪心不起一嗔以捨眾生違起大悲莫過此故既一惑成百萬障則一障一切障義惑惑皆然今從重說雖標百萬略列百門古人寄位分五(謂十信行十住行十行行十向行十地行此五約所障惑是能障)是知通障一切信尚不起況諸位耶又所障法界如帝網重重能障同所亦無盡故知百萬猶是略明問上之斷惑約何位斷答准教章云準上下經文有四種一約證謂十地中斷二約位斷十住已去斷三約行十信終心斷四約實無可斷以本來清淨故。

▲鈔故偈中下約所依顯能依行時既延促自在行亦一多圓融妙嚴品約法顯行可知。

疏乃至等覺中行者問前彰地位中直至妙覺此說勝行秪至等覺其故何耶答位是所得通因及果行為能得唯至因圓以等覺因圓便能至果故行不說妙覺淨行品疏鈔說約行修有障等但四十一位行妙覺位是所求無障非行故。

鈔體即三心者是起信文疏云一體直心即大智無所執著絕能所念名念真如後二心以其為本二深心者樂修諸善謂四弘願等雖發此願而無分別契前直心諸行相中不可稱量故名深心三大悲心者見受苦眾生方便救拔見得樂眾生護令不失雖發此心而無愛見即無緣悲故曰大悲亦順直心又以前二心皆為眾生則無心非悲以悲直二心皆順深心則行願無涯說即三心次第發必不得單行言四弘等者等一切願也貞元疏云以大願為主然願無量而多說四弘者對於無作四諦理故一眾生無邊誓度者度於苦源二煩惱無邊誓斷者斷於結集三法門無邊誓學者學於道諦四佛道無上誓成者證於滅理言無作者不同小乘有生滅謂造境即中無不真實陰入皆如無苦可捨煩惱即菩提無集可斷邊邪皆中正無道可修生死即涅槃無滅可證無苦無集即無世間無滅無道即無出世間不取不捨直趣真實若更深入應知一苦一切苦則一度一切度事事無礙故一惑一切惑則一斷一切斷一道一切道則一修一切修萬行一體故一佛一切佛一成一切成等然此深義是上圓融行之願也上圓融雖約行說此約願說思之。

▲鈔七十八經云者即慈氏章中文也言大悲為油者約喻即油不盡而燈不滅約法則大悲無盡大願無窮智光不息恒照法界行願品云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菩提言上求即直心下化即悲願照理起行亦然故云不出此故。

鈔言相者下釋疏中相字而有四義一無相為相者以發心文云今所發覺心遠離諸性相故二同法界相者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故三無分量相者無分齊頭數等行相可稱量故四無齊限相者貞元疏云若約悲願二心無齊限盡度眾生盡修諸行故約直心無齊限下無眾生可度上無菩提可求中無萬行可修亦無真如而為所念淨名云捨於分別菩提之見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若融上三心則度而無度修而無修故光明覺品經云若於一切智法發生迴向心見心無所生當獲大名稱鈔言功德下釋疏中功德字言無德不收者貞元疏云經云一切功德皆在最初菩提心中安住故是以語其智等虗空而非類論其德碎塵剎而難量極念劫之圓融盡法門之重顯初心契於佛智豈有邊涯微滴入於天池齊無終始。

▲鈔發心品十種大喻下經云佛子假使有人以一切樂具供養東方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終於一劫然後教令淨持五戒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乃至云教令住辟支佛果比發心功德百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此即第一喻利樂眾生喻也二速疾步剎喻三知劫成壞喻四善知勝解喻五善知根性喻六善知欲樂喻七善知方便喻八善知他方喻九善知業相喻十善知煩惱喻十一供佛及生喻隨一喻而十者十門校量顯勝總有一百一十門今云十喻百門者約大數耳亦寄顯圓義故問如第十一喻中云有人以不可說不可說供具念念供不可說佛及眾生經不可說劫此之功德全比容許不齊何以不及少分答有三義一無時處齊限故二稱法性故三事事無礙故問此發心功德既爾豈是行布行耶答是即圓融之行布故。

▲鈔獨覺聲聞下問起一念二乘意退菩提心(智論中說有一阿羅漢領一凡夫沙彌沙彌隨從行忽作念發大乘心羅漢觀知便於沙彌身上取衣鉢自擎令沙彌前行行經數里間沙彌心念菩薩苦行難成佛果遂却擬修小乘法羅漢又觀知却過與衣鉢還令隨後沙彌都不知意而問羅漢羅漢方與說其意也)何以菩提心出二乘安樂答由佛出世說二乘法方有二乘得道佛因菩提心得據本為言亦從菩提心出有解云菩薩發心非但出生如來亦令二乘迴心向大得大乘安樂之果者非也今云二乘之安樂故問獨覺自悟出無佛世豈由佛出答說得果時云無佛世必前世已見佛聞法推本亦由佛出故又佛昔依一乘發菩提心今於一乘分別說二乘亦依菩提心出也故十住婆沙論第二云一切聲聞辟支佛皆由佛出若無諸佛何由而出。

鈔此上三事下貞元疏云體相德三不相捨離猶如日輪體是珠寶其相圓明德無不照成熟糓稼廓徹虗空三無離理言為萬行之本者離世間品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善財求友先陳已發菩提心者是法器故彌伽翻禮於初心若敬白月之新吐(法界無差別論云敬禮菩提心者如人禮白分初月不禮滿月以希現故滿月由此故又寶積云如是迦葉世間人月初出時恭敬禮拜至其盛滿時而不恭敬何以故從初至滿故等又涅槃三十八云發心畢竟二無別如是二心先心難自未得度欲度他是故敬禮初發心)海雲驚其初發美青松之始萌(下經中善財先陳已發心已海雲告言善男子汝已發心耶善財言唯已發心然後海雲讚歎等下疏云先讚法器以發心者難故若不發心不堪受法非法器故如青松之始萌人愛彼美大松依此成故)不有凌雲之心豈展垂天之翼若無等佛之志豈成妙覺之尊長流生死凡夫初發此心為後萬行之本言即此發心便名為行者問此中說勝行何言發心耶故此答也十信已上即此發心便名為行乃至十度萬行皆名行相問淨行品疏云夫妙行者統惟無念歷修萬行疲役身心豈當為道答若斯見者離念求於無念尚未得於真無念況念無念之無礙耶。

疏此二無礙者問圓融行布復說無礙即可如實能行云何答始則圓布別修淳熟自然雙具亦猶前之四地真俗別觀至五地中真俗雙運若爾何殊有作之修終成敗壞答善用其心不已故能無心體極本不以有作為是則非認賊為子也問既無心體極何須斷惡修善但以無心體極善惡無礙行之復何礙耶答為實無心體極謂如能渡水之人逆順出入自在者得無礙行之其有力未任者心雖欲得逆順出入自在無礙以力未任入必沉沒難得出離幸須冷暖自知慎勿欺心而已故圭山云世有非法之人假為菩薩之行誑惑愚夫說空無相之言不拘齋戒以麤行為大乘以真修為小教愚人不曉却敬彼麤人不知弟子有擇師之分既聞彼說已仍須勘以聖教合者名正不合者名邪又須日夕體之心在佛道大悲利生方堪歸依無得杜順和尚食肉便乃食肉彼却食臰屍汝何不食誌公食魚鱠吐之水盆魚跳躍食鴿口中飛出(誌公就人求生鱠人為辦之致飽乃至還視盆中游泳如故日令弟子煑鴿一隻而自食之忽於時有弟子先食彼鴿一足之肉誌公既覺曰汝無慚也弟子背面竊訟之曰我食一足便謂無慚和尚每日吞取全身德行如何誌公知已復告之曰汝所食者與我不同乃自張口據所食鴿從口中飛出最後一鴿落之在地乃令看之唯無一足於是時人咸皆驚異)汝等為能如此自在否若更縱無知之心阿鼻地獄何門可逃。

疏八示真法者所示真法為因能示言教為果欲成下躡前起後不體下我等無始至今亦曾修善云何猶不出離良以未能深心體達理事等真實之法所修之善得人天果皆生死之業也今仍不求學通達如何解脫故言故兜率下上二句云眾生無始來生死久流轉(即法幢菩薩偈)言此亦下貞元疏云示四法界今略言二也。

疏九開因性者開即開說顯示之義以所開因性為因能開言教為果言上因果理事者因即第六第七果即第五理事即第八既皆性有不唯但具性功德爾行願鈔徵云如何開耶答如出現品云佛子如來智慧無所不在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等即開因性也若性非下喻上性有可知。

疏良以下蓋為我等具足包含恒沙功德為體性即本有涅槃全依本覺佛智之海以為根源即本有菩提義分理智實無二體(此釋因性二字也)。

鈔初明因義下恒沙性德即舉所具德顯能具體即涅槃也本覺佛智約自體說即菩提也此無二體又本覺因性與佛果智本新似異然佛果智亦本有故故云無二體故疏云因果理事皆由眾生性有問此何舉同教沙德本覺之因性耶答此性德智海實通別教今且約同教一分以釋相也或可然在眾生有之故非同教因性之義問何以下引涅槃法華為證答用涅槃法華之文成華嚴之義引同入別眾生既全包此為身故眾生與理智而無二體。

疏但相變下但真性隨緣受五趣身名相改變執此凡相謂別有體性以是虗妄情執既生本智斯隔而非(先覺後不覺故圭山云譬如福德端正之人忽然夢見貧賤病苦之身即相變也不見本身即體殊也執認病身是我身者情生也不信自身福德智慧即智隔也)。

鈔覆彼因義者雖具理智之因由相變情生全不覺知即隱覆義故須說經開示言迷真如下以楞伽五法釋此二段文也以瑜伽七十二亦有五法一相二名三分別四真如五正智分別即是妄想異名下疏云迷如以成名相妄想是生悟而名相本如執翻成智如外無智智體即如此二猶空寂照無礙言上對約境者迷真境以成妄境故下對約心者失真心以成妄心故本唯一體遂成五法既知如此須開示之此釋開字之因也。

鈔今令下正釋開字以能開言教為果言知心空寂者經中顯說令我等知妄心空寂則無所變名相之境故合體也言達本下通達本有智慧元不於境住著則妄想亡滅而正智生如前睡夢之人有覺者警之令寤即夢見惡身便是好身即合體也豈有能合所合是故聖說真智證理之時無能所相故。

▲鈔真本下重釋上文真本約性深源約智亦可反此如前作夢之人好身何假功成覺時則亡功本就覺故正智何假外求如作夢之人不顛倒心何假功用方成覺如行盡源成言若寂照下融理智也若寂然絕相朗鑒居懷行者能爾則因性開矣由教令人開故或眾生亦具開義言性即知見者即上因性之理智即佛知見也本有涅槃知見性也本有菩提知見相也既能寂照雙流所以並皆顯現言故談下顯教為能開也。

鈔如示貧女下涅槃云如貧女舍內多有金藏無有知者時有一人善知方便語貧女言汝舍內有真金藏等彼疏云凡夫無德稱貧能生真解名女五蘊名舍即蔭有性故言舍內有多金藏不覺自身有如來性名無知者善知造修顯勝之法名知方便故經合云眾生佛性亦復如是無有知者如來普示眾生諸覺寶藏所謂佛性此但知有佛性未見未證則教能指示令知故云唯明示義。

鈔二使其下釋疏第二義中具開示悟入四義使其行者修行義通開示二義能銓教法使其修行如令掘寶藏示義也能令行者見佛性是開義開說名開即開示二義俱是能詮言教行者先來不分明了知今明了知之名悟因悟證達名入即悟入二義俱是行人言顯現之言下即教開說朗然顯現對四義中開示義也或眾生悟入因性顯現分明則對上能詮開顯故云顯現之言等。

鈔經云如有大經卷下證上開示義下疏釋云大經者佛智無涯性德圓滿故潛入一塵者略有三義一妄覆真故二小含大故三一具多故一切塵者無一眾生不具佛智故有一聰慧人下出經益物喻上離妄現前佛智亦如是下合也佛智合上大經眾生身及妄想俱合上塵諸佛下合出經益物可知。

鈔唯以一大事因緣下解疏文一句鈔文分二。

初指他經(疏唯)二正解釋(二)

初依慈恩且解事字(大乘)後自清涼具解一句(二)

初解一大事(今略)後解因緣家(二)

初因緣無別屬於如來通於因果解(言因)後因親緣疎屬於大事因緣唯因解(二)

初具釋(二)

初屬大事(又因)  後解因緣(正因)

後料揀(斯則)

鈔大乘法師者即玄贊疏也言隨應皆得意者此段大意但釋知見大事亦可約義曲配事物等四義也次文又云為此大事因緣所以出現世間大事體即知見(總出大事體也)真如所證義理境界俱名為義證智能證能知義理真境即能證所證能所知見並名知見(上約理智解也此上理為事義教所詮名義理智所證名境界上智為道理以能證真境能知義理故)或知正體智見後得智此二是用此二本性即是真如合名知見(即依本後解也上二句應配前事物義本後一異別故言此二是用者是智體家用故下三句應配上體事也以難云二智有為應非法性知見故此通也)菩提體是有為本有種子多聞熏習因修增長體即四智其涅槃性體是無為本來而有自性清淨後逢善友斷障所顯雖一真如逢緣證別名四涅槃(約菩提涅槃釋開知見也前當因性此當開字)。

鈔今略釋下絕待名一佛因佛果者真菩薩正行為因如來實報名果故稱為大因果並有幹事之能(周易曰貞者事之幹也有幹即能有為事)所謂令物皆得究竟解脫。

▲鈔言因緣下謂因由緣由所以之義不分二別但為前絕待因果幹能故佛出現耳。

▲鈔又因緣下此因緣屬法分其疎親言屬大事者以狹即寬故因緣即大事中因義故言正因佛性等者此出涅槃經今引祖據知彼經文次釋今鈔彼經二十八云善男子因有二種一者生因二者了因能生述者是名生因燈能照物名為了因煩惱諸結是名生因眾生父母名為了因糓子名生水土名了六度阿耨菩提名為生因佛性阿耨菩提名為了因復有了因謂六度波羅蜜多佛性復有生因謂首楞嚴三昧阿耨菩提復有了因謂八正道阿耨菩提復有生因謂信心六度又云善男子因有二種一者正因二者緣因正因者如乳生酪緣因者如酵暖等又云正因者名為佛性緣因者發菩提心又云正因者謂眾生善男子僧名和合和合者名十二因緣十二因緣中亦有佛性十二因緣常佛性亦常是故我說僧有佛性(清涼云前有六對生了二因前三對以因為生因緣為了因此就能生後三對以因望果以論生了)下疏云然則緣因即是了因了因未必是於緣因有親疎故(疎者是了亦是緣因親者是了非是緣因)善友是於緣因而必是了(善友是疎亦緣亦了如酵暖等是酪了因亦是緣因)佛性名為了因未必是緣此約智慧性故(以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本有真實識知等義當體名了又約有性居然是了)若以第一義空為佛性者唯是正因而非了因但為了因所了而非生因所生(揀異智慧為性也然涅槃云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智慧此二不二以為佛性然第一義空是佛性性名為智慧即佛性相第一義空不在智慧但名法性由在智慧故名佛性也)若以智慧為佛性者即是了因(結成上義生次文也)若以五蘊為佛性者名為正因亦名生因(五蘊是正是生不得名了五蘊名生者能生諸法故明生因今因五蘊能得菩提豈非生因如乳生酪如糓生芽皆生因故)然復生必對了正必對緣(以上疏文參用今依涅槃明義有二對並如上引)又云五蘊相續即是正因亦名生因言正因者是中道義中道即是佛性(上引祖據訖)次釋今鈔者此有二對初正緣對言正因佛性為因者即上涅槃云正因者名為佛性即中道佛性也望六度行名為正因(親故名因)緣因佛性者即六度行也(疎故名緣)言了因下二生了對也即般若為了因意令行者修學般若了第一義空之性為因如燈了物故(下疏云今以了因了被正因了即般若亦緣因也評曰了因為能了正因為所了所了從能了以彰名了因之所了了因所了即因體即正因佛性若以本智為了因則了因即所了了因所了即因體即本智也然今以六度中般若為了因故亦即緣因也)言生因下即前五蘊為生因也欲勵行人依今五蘊(五蘊名生因)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為緣如種生現(上寂照義)若會解云生因亦名正因如穀生芽正因攝故今由佛種起成菩提故云生因所生為緣也所生即菩提此是果義今約以所生目能生故屬因也評曰上二解前解以能生通緣因(五蘊為正因發心等通緣因)後解能生唯正因前解為正若單穀無土等不能生芽故。

▲鈔斯則下結揀也通揀四字大事則因果幹能故寬因緣但說大事中因義故狹也。

▲鈔故彼經云下證也佛種正因佛性也萬行為緣通於緣了起斯佛種成菩提故即是生因故一句經四因皆具也問準下鈔引此文釋之有因果二種性今何但證於因耶答此中且說初義於初義內復分二種因緣彼但是此中後義蓋影略以明也。

鈔廣釋如別者應指天台文句并慈恩玄贊亦未可詳定而天台文句初廣引十餘家解次開法華論意以為四釋一約四位釋開者即是十住初破無明開如來藏見實相理緣修惑破名使得清淨示者惑障既除知見體顯體備萬德法界眾德顯示分明故名為示即是十行位也悟者障除體顯法界行明事理融通更無二趣故名為悟即十迴向位也入者事理既融自在無礙自在流注任運從阿到茶入薩婆若海即是十地位也然圓通妙位一位之中即具四十一地功德秪開即具示悟入更非異心二約四智釋一道慧見道實性實性中得開佛知見也二道種慧知十法界諸道種別解惑之相一一皆示佛知見也三一切智知一切法一相寂滅寂滅即悟佛知見也四一切種智知一切法一相寂滅相種種行類相貌皆識即入佛知見也又道慧如理名開道種慧如量名示一切智理量不二稱悟一切種智理量雙照為入此亦約實理無淺深中而淺深分別也三約圓教四門橫釋四句者空門一空一切空即開佛知見有門一有一切有即示佛知見也亦空亦有門一切亦空亦有即悟佛智見也非空非有門一切非空非有即入佛知見能通則四所通則一開示悟入是能通之門所知所見是所通之理也四約觀心釋者觀於心性三諦之理不可思議此觀明淨為開雖不可思議而能分別空假中心宛然無濫名為示空假中心即三而一即一而三名為悟空假中心非空假中而齊照空假中名為入是為一心觀而分開示悟入之殊也所以四釋者見理由位位立由智智發由門門通由觀觀故則門通門通故智成智成故位立位立故見理見理故名為理一也(恐要知天台宗義故筆于此)言略釋如下者下鈔云古有多釋一法華論云開者無上義(論標名也)謂除一切智更無餘事(即雙開菩提涅槃二無上果謂知見之性為涅槃知見之相為菩提也)示者同義三乘同法身故(別示涅槃即法身也)悟者不知義不知唯一實事故(今令知成報身故即別悟菩提也)入者令證不退地故即是因義(謂證初地已上菩提涅槃因故登地證如為涅槃因能證地智為菩提因清涼云論意即初深後淺以入約因故然上初三句約果中初句總第二第三句別約果也第四即因也)二嘉祥云開示約能化悟入約所化能化有大開之與曲示(但說有性為大開言此是凡夫性此是聖人性因果理行即曲示也)所化有始悟之與終入(豁然了知故名為悟修行契證目之為入即始淺終深也)然此天台破云經明四句皆云為令眾生語意為主前機得益非開化主應作所化人開悟那即分兩句作能化開示耶今為通云如經第二句云欲示眾生佛之知見豈非佛為能示又法華論牒初句云如經欲開知見令眾生知得清淨牒第二句云欲示眾生佛知見故皆為約能開示說也若牒第三句則云如經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牒第四句欲令眾生入佛知見故此二句約所化悟入說也故經論正意自約能所明義那忽破云四句皆云為令眾生耶華嚴亦云其性本清淨開示諸羣生亦佛為能示也只由此故吾宗多引嘉祥此義也又清涼略釋云謂開除惑障顯示真理令悟體空證入心體也又禪門釋者北宗云智用是知慧用是見見一心不起名智智能知五根不動名慧慧能見是佛知見心不動是開開者開方便門色不動是示示者示真實相悟即妄念不生入即萬境常寂南宗云眾生佛智妄隔不見但得無念即本來自性寂靜為開寂靜體上自有本智以本智能見本來自性寂靜名示既得指示即見本性佛與眾生本來無異為悟悟後於一切有為無為有佛無佛常見本性自知妄想無性自覺聖智故是菩薩前聖所知轉相傳授即是入義上二各是一理(上略釋是鈔主意由鈔中指故依會解繁引)。

疏十利今後者貞元疏云諸佛設教起則有始用乃無終若雨滴滄溟與海俱竭一言稱性與性齊終法界無終斯教何盡故廣利無邊然能利是經所利是機今取能利為因不同前機感取其所也。

疏發心品云等者此品次前文中由法慧說此法時諸佛證已次經云汝說此法時有萬佛剎微塵數菩薩發菩提心我等今者悉授其記於當來世過千不可說無邊劫同一劫中而得作佛出興于世皆號清淨心如來所住世界各各差別我等悉當護持此法令未來世一切菩薩未曾聞者悉皆得聞下疏釋云汝說下顯益證成通二世初顯現在後我等下顯及當來今初清淨心者以聞菩提見心性故而經多劫者然餘教說定三僧祇此宗所明劫數不定略有四類一或展則無量不可說不可說剎塵劫如法界品說(即瞿目波仙人暫時執手時經多劫等是也)二或千不可說或減或增如大威太子及此中說三或一生二生如善財童子兜率天子四初心即得如前文說(即發心品前文以是發心即得佛故并纔發心時即得一切佛智慧等)所乘之法既自在圓融能乘之人亦遲速不定念劫融故故彌勒云一切菩薩無量劫修善財一生皆得起信則以若遲若速皆為方便此宗楷定為權並有聖言無煩固執不以長時而生退怯不以速證而起輕心若遲若疾誓要當尅是佛意也(今以起信宗以遲速為方便則定三祗故皆判為權今圓宗遲速四說並皆實也)。

鈔等取餘經者是疏引不盡自餘經文非是他經疏云吞服金剛喻喻智德智慧破惑如金剛故以有智者必無煩惱故不共住(彼有三喻喻於三德此即第一喻智德也第二小火燒多喻斷德了惑本寂故第三藥王徧益喻喻恩德種種利生故)。

疏設有菩薩等者如教迹中釋也言生如來家者下疏云初住見心性故故名生家四地寄出世故生道品家八地無功用故生無生法忍家今此通三兼顯凡夫解心亦名生家因果無礙故。

鈔乃至深入下下疏云生如來家為總乃至所引九句為別一以如境為家無性攝論云謂佛法界於此證會名為生家二以行法為家具家法故(行是如來家法故)三俗境為家世親攝論云由此令佛種不斷故(謂由後得智了達俗境觀機審法說教化生令生依行成聖佛種不斷故)四遠離非家(遠離世間不是如來家法故)五以佛行為家(第二說菩薩行此說如來行故不同也)十住婆沙論云初地菩薩行如來道相續不斷故六菩薩法性為家故(下疏云亦是佛種性故亦同如來一如境故)七當淨佛家(當來至佛位中所得自在上心無疑惑故淨也)八住本佛家(住本有性不從師得之佛家也)九因果理事無礙家前六自分家(但就因位說通諸地)後三勝進家(約果位說也因是能勝進果是所勝進)。

疏良以有非等者鏡心錄云依八識生滅有作之心修於萬行則見有實惑可斷實行可作當果可求名為有作既依生滅有作心修故所修萬行盡屬有作如木作器器器皆木若頓悟真心本淨妄心本空故所修萬行盡是真心(既屬真心則名無作)如金作器器器皆金非謂全不修作名為無作若全不修作即是修外求於無修乃外道見也言無心體極者既悟妄心本無真心本淨故所起心皆是無心何以故謂知己所起之心本無妄心元是真心也又若但無心亦未能體極亦不能一念契證也如肇公破支慜度心無義云心無者無心於萬物萬物未甞無此得在於神靜失在於無虗今云一念契者若三乘望理為一念契佛家今圓教中一念即無量劫故一念契時即已究竟生無生法忍家矣故新經序云失其旨也徒修因於曠劫得其門也等諸佛於一朝言賢首品下上半證有作之修下半證無心體極由信該果海故勝前福也下疏云唯明誦持餘略不說亦顯所行真行不可校量也即如說而修行其福不可限。

疏成見聞益者以成及益皆通能所能成能益謂法爾常徧之因所成所益謂物之機見聞唯局所益謂能成名成成之見聞所成名成成即見聞依主持業二釋如次益字例知下九亦然而皆言聞者望果聞因故。

鈔所以辨異者亦為揀濫等者以此十因亦探玄中義而此利今後是清涼新加恐人濫于順機感中故此辨異也(探玄十因者謂前六與今文全同第七云開發故即今第九開因性第八云見聞故今廣為第十利今後也第九云成行故即今第七說勝行故第十云得果故此中略無攝在利今後中故今加利今後合探玄第八第十也)言前但約時者問感者善根豈非行耶何得言但約時答以善根約時中說故言又順機多約於所等者謂順機約所順之機善根為因感能順教為果今此以能順教上有能利今後功用為因起教法之體為果故不同也既云多約有互通少分二世義故言又順機但是別義者即利益總別也。

鈔此十種益出於旨歸者彼有十門此是第九門明經益中文也言從淺至深者准旨歸意前五從淺至深皆自利初見聞但泛爾故最淺二因見聞而發心故次深三由發心乃起眾行故復深四由行成即攝於位更為深五由具位速證圓滿故最深也六令他滅障(旨歸云地獄天子香雲普熏其蒙香者滅八萬四千煩惱等故名利他也)七令他展轉得益上皆汎明(問如滅障已指蒙香者何言泛明耶答雖說蒙香滅障不的指是何人故云泛明)八如善財童子九如六千比丘此二別彰得益之人第十總具深淺(前五)自他(前五自利六七利他)總別(第十為總前九為別)等義(等前七泛明八九別指)故鈔云自利利他等而為其次等字亦等其總別汎明別指六字也問造修與起行何異頓得與速證何殊答體雖無異而義不同造修對劣顯勝(旨歸云一切菩薩無量劫善財一生皆得)起行直彰其妙(旨歸云若起一普賢行遍一切行位一切功德一切法一切處一切時一切因一切果皆悉窮盡具足一切如帝網等)頓得通得諸益(旨歸云六千比丘頓見如來十眼境界逝多林中菩薩頓得無量自在法海)速證則別明入地(旨歸云依此普門一證一切證速入十地如隨好品兜率天子頓起十地等也)或可約自起行令他造修自速證令他頓得(自利利他異也)又起行總指不揀何人造修別指善財速證總明不揀何人頓得別指六千等或可起行約初修造修約成就則勝劣有異速證約疾頓得約齊則寬狹有異(雖有四意初意為正旨歸有文故後之三意共成初意)。

鈔然見聞下通妨也妨云詳此十益隨舉一益可具十因或隨前一因可通成十益今何故以一因為一益耶故此通也初二句領妨後二句通妨也。

▲鈔便能觸目對境者如不思議品云一一毛端處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一一世界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說法等是知何有不說法之時處耶言常如法見者如猶稱也稱法而見故言所引經文如前總中者即前法爾因中疏鈔所引不思議品第四十七卷經中文也此言總者意顯法爾因直談法性不待別因名總下九因各是別義不同前利益總別不爾何處更明法爾常說徧說為總耶(此有二義總別約法性則初一為總後九為別約利益則第十為總前九為別思之)問十因之中法爾為深十益之中見聞為淺何以對深因而成淺益耶答理實法爾皆成十益深淺皆具今以常徧說上見問義顯且作是配非不該於深也下九皆爾。

音釋

(古孝切酒酵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神级挖掘机

    神级挖掘机

    蓝翔毕业的林川找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偶然获得了挖掘机之神的挖掘机系统,从此认识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神界。听说水稻之神的大米很好吃,我们去挖两块?大白菜之神家的青菜也不错!哦对,还有灵芝神,搞两株灵芝来玩玩?系统提醒:“林川先生,死神刚刚给您发布了一条任务!”欢迎加入书友群:535523231
  • 宁姑娘的江湖路

    宁姑娘的江湖路

    北宋年间,一个温柔又坚强的女孩找寻身世,寻求自我,找寻爱情的奇遇记。
  • 捉星

    捉星

    命运如同天边划过的流星,稍纵即逝,当破碎的命运降临到聂政的世界,努力生存中的他是否能借助这微微的光亮,捉住流星。这是一个努力之人就有回报的故事,这是一个抗争不公的故事,这是一个黑夜中追求太阳的故事。
  • 薄荷味的夏季

    薄荷味的夏季

    敏感女孩童汐在老家后所发生的事情,关于青春,关于爱情。作者:赵婧霖霖霖其他书还有《花千骨之永不漫灭的回忆》
  • 某年,某某

    某年,某某

    一个断断续续写了三年的故事,最后还是落得一个烂尾的结局。讲真的,挺好笑的。
  • 给自己的情书

    给自己的情书

    我的世界,你不在乎;你的世界,我被驱逐。我真的喜欢你,闭上眼,以为我能忘记,但流下的眼泪,终没有骗到自己。只有将这样的感触,写一封情书,给自己祝福。
  • 异样的喜欢

    异样的喜欢

    我喜欢你的手指,所以我砍下了你的手指。我喜欢你的脸,所以我撕下了你的脸。我喜欢你的头,所以……来陪我吧!
  • 神雕逍遥录

    神雕逍遥录

    现代少年偶的系统穿越神雕世界,附身杨过,他不但继承了杨过的逆天天赋,更凭借着逆天的圆梦系统得以修习各大神功以及各种技能,琴棋书画,堪比大家;奇门八卦,黄药师自叹不如;一身医术,更是精妙绝伦;帅气的面貌,英俊的外表,加上高强的武功,这如何能不使得美女倾心,群雄俯首。
  •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丑小鸭与冰孔雀的美丽邂逅,谱写了一段暖伤的青春恋爱圆舞曲,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回到了那曾经年少的时光,当时年少春衫薄,当时别离笙箫歌!四个主人公,一段故事,在青春里打转,只是时光荏苒,物已是人也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