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62500000019

第19章 《聊斋志异》中的“知己”之爱

说起“聊斋”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作者蒲松龄对“世情如鬼”的黑暗现实的揭露,对腐朽的科举制度的抨击以及对至诚、纯洁的爱情的讴歌,构成了洋洋大观的《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的基本内容,而其中名传后代,引人入深的书之珍宝,乃是反映爱情主题的篇章。全书近500则故事,而描写爱情生活的约有120余篇,占全书的四分之一。爱情,是文学史上一个源远流长、风行不衰的传统主题。蒲松龄在《聊斋》中,不惜重墨叙写了一个又一个非常态的人鬼之恋,且对那些花妖狐魅情有独钟,以他饱蘸赞誉的生花妙笔,进行了热情的歌颂,这正如曹雪芹所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那么,就让我们走进那些花妖狐魅的世界,去领略她们至深至爱的恋情,来探究作者的真谛吧。

中国古典爱情小说,或为才子配佳人的爱情故事;或是“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反映男女青年爱恋钟情,悲欢离合的生活,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而蒲松龄一扫过去的窠臼,独树一帜,在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同时,提出自己进步的爱情婚姻观:蔑视封建的门阀观念、世俗观念以及男尊女卑的观念,把爱情的内容由互慕美色提升到精神契合、心灵沟通的更高境界,唱出一曲“知己”之爱的颂歌,它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包办婚姻迥异,也与“男才女貌,一见钟情”式的婚姻不同,他们是以“知己”为思想基础,经过生生死死考验的自主婚姻。《聊斋》以比较多的篇幅反映了建立在“知己”基础上的爱情、在互慕基础上的婚姻。

首先,他们从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开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封建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条维系封建统治的黑网的锁链,不知扼杀了多少青年男女的生命,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在整个古代,婚姻的缔结都是由父母包办,当事人则安心顺从。古代仅有的一点夫妻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在蒲松龄生活的那个时代,婚姻的基础不是爱情,而是门第、财产、身份、资格等因素,封建家长可以置子女的真情实感,甚至他们的生命于不顾,男女双方不了解,有情人难成眷属,造成了众多的爱情悲剧。比如《连城》中,连城的父亲史孝廉,嫌乔生贫困,强将连城许嫁给盐商大贾之子,致使乔生痛苦不堪,连城则被折磨得死去活来。此外《鸦头》中鸦头的母亲、《长亭》中长亭的父亲、《青凤》中青凤的叔叔等,都曾以不同的方式干涉过儿女的婚姻自由,造成儿女的各种痛苦。但是,如果作者仅写这种由父母干涉所造成的爱情悲剧,那么,《聊斋》中的爱情之花也难以留香千古了。我们知道,明清时代,封建礼教的禁锢愈是严厉,反禁锢的要求也愈强烈,那时的反礼教、反包办婚姻的思想相当活跃,作者以他敏锐的社会洞察力,紧紧抓住这一点,从青年男女的婚姻幸福出发,对父母之命造成的不幸婚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赞扬了变革时期的青年男女,勇敢地站在封建家长的对立面,注重自己的真情实感,大胆地追求婚姻幸福。《聊斋》中的男女之爱是“主观的爱好”,而没有“客观的义务”,他们的婚姻不是父母包办,不讲经济地位,也不讲政治权势,他们婚姻的基础是相互的爱情。《连城》中的乔生,有“才”、“偃”,他肝胆照人,真诚乐助,他的这些美德以及一首《从倦绣》所表现的,他对身处深闺、忍受礼教束缚的女子的同情,引起了连城情感上的共鸣,使得这位“工刺绣,知书”的秀外慧中的少女萌生了对乔生的倾慕,这是他们爱情产生的基础,而连城的称赞,以及她的真挚情谊也打动了乔生的心,他感叹连城是肝胆相照的“知己”,这正是乔生孜孜追求的心中之爱,他认为“士为知己者死,不以色也”。正因如此,当连城病危需胸肉药活时,乔生毫不犹豫地“割膺授僧”,而当连父违约,以千金相谢时,乔生正色道:“仆所以不爱膺肉者,聊以报知己耳,岂贷肉者哉?”话语铿锵坚决,显示了乔生这个伟男儿的铮铮铁骨,读来不得不使人感慨涕泪。“重知己”是他们的爱情真谛,这与当时的进步思潮息息相通,有积极意义。作者所歌颂的这种“知己”之爱,是文学作品中爱情描写的新发展,同时,它又是对“父母之命”的有力反抗。《连城》可算是《聊斋》中“知己”之爱的绝唱,冯镇峦就说,“知己是一篇的眼目”,但明伦也认为“知己是一篇之主意”。

其次,以情为基础,反对男才女貌、门当户对。

这一点,在《瑞云》中表现尤为突出。瑞云不贪恋众“富商贵介”而选择了贺生这个“才名夙著”的“穷蹙之士”,展示了她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精神境界,她倾心贺生的是他那“唯有痴情可献知己”的诚意,贺生追求瑞云,不同于以玩弄女性为乐事的公子哥儿,不是倾心于她的美色,当瑞云的容貌突然变得“丑状类鬼”后,仍不改初衷,坚持不复另娶,说:“人生所重者知己,卿盛时犹能知我,我岂以衰故忘卿哉。”他执著地爱瑞云,是由于对她美德素质的真切了解,在于她出淤泥而不染,不以色骄人,不以色谋利,他们的爱是建立在相互了解、深深爱慕的基础上,是寻找真正的知音,“心之所好,原不在妍媸也”,这就鲜明地提出了情侣之间重要的是“知己”,不是以貌相取,不是倚重于金钱、地位,体现了一种超越世俗之见的新型的爱情观和道德观。

再次,以“知己”之情为重,不以男女情欲为本,是“知己”之爱的另一内涵。

众所周知,作家要达到其创作目的,总是呕心沥血地塑造他笔下的典型人物。毫无例外,蒲松龄也就是通过他笔下众多的“情痴”、“情种”的形象来表现他对“知己”、“至情”的赞颂和执著的追求。但是,《聊斋》中塑造的“情痴”、“情种”形象也与以往不同,他们不贪利禄,不求仕宦,藐视功名,不遵循封建家长为他们规定的人生道路,也不顾封建礼教的羁绊和社会的嗤笑,热烈追求诚挚的爱情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婚姻。如《阿宝》中的孙子楚,生有六指,当阿宝戏言“渠去其枝指,余当归之”,他信以为真,毫不迟疑,砍去枝指,最后竟“魂随阿宝去”,化为鹦鹉,日夕依偎在所爱身边,“他人饲之,不食;女自饲之,则食,女坐,则集其膝;卧,则依其床”的描写,像一曲想象美妙、情深意浓的爱情之歌。终于,孙子楚那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痴心之爱深深感动了阿宝,阿宝因而以痴报痴,至以身殉。诚然,孙子楚是个真性情的人,以往有些作品在描写男子痴情的同时,夹杂有低级趣味的东西,往往表现出玩弄女性的思想局限,而《聊斋》中的痴情男女,一成爱侣,便情深谊厚,魂魄相随,表现出净化的情趣。如《宦娘》中写爱妻良友之间设弦操缦,教学琴筝;《云梦公主》中的夫妇下棋饮酒;《白秋练》中的夫妇互相诵诗治病;《凤仙》中的妻劝夫苦读,等等。最令人难忘的是《香玉》篇,本文塑造了三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黄生、香玉(白牡丹精)和绛雪(树精)。黄生是一个情专意笃的“至情人”,他全心爱香玉,当香玉死时,黄生悲恨至极,“作哭花诗五十首,日日临穴涕”,“苦杯香玉,泪凝枕席”,就是有了绛雪陪伴,也是“今对良友,益思艳妻”,他与香玉可谓是一对一往情深、生死相恋的典范,香玉为感谢黄生的知遇之恩,以身相许,“矢共生死”,为黄生甘受一年风雨而再生,直至黄生脱化的赤芽遭人砍去,她也憔悴而死,实乃真正的“情痴”,而绛雪作为他俩生死恋情的见证人,从对黄生的防范到感于他俩的“至情”而替香玉陪侍黄生,使黄生在寂寞中得到知友的同情与安慰,他们也在相识相知中成为知己之交,但也正因为相知,使绛雪真正了解信赖黄生,使得他们的知己之情永远高于一般的男女之爱,正如绛雪所言:“妾与君交,以情不以淫。”正因如此,最后她能以身殉友,以谢知己,奏响一曲感人心肺的知己恋曲。在这里,作者把“知己”的情感扩大到异性之间的友谊,这在《娇娜》篇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其情不在男女之爱,琴瑟之好,笃于友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在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更谈不上建立什么深厚的友谊。是纯真的感情与志趣的相投,思想认识的一致,使故事的主人公走到一起,这是新思想的闪光,也是蒲松龄在爱情描写上开辟的一个新的艺术天地,这使我们更进一步理解了蒲松龄对“知己”的苦寻,可以这么说,作者在赞美男女情爱中的“知己”之感时,也未不隐含着对社会生活中的“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的称道。

从上述描写“知己”之爱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瞥见时代的影响。《聊斋》问世于17世纪,当时,我国正处于封建社会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得以发生和发展时期。这一切,在当时人们的思想中如巨石投水,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些有识之士都去作历史的反思,因而,同封建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市民思想也就更加活跃。明清之际,产生了李贽、顾炎武、王宗羲、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他们各自的思想体系中都具有一定的民主因素,这种进步的时代思潮,不能不对进步的作家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较为清晰地看出,理学乃伪学,开始对维系社会的精神支柱——理学产生怀疑、反感,对封建礼教展开了批判,而这种批判,往往是从妇女婚姻问题入手,以肯定与颂扬“情”来表达的。我们知道,宋元理学提倡禁欲主义,他们把饥寒愁怨、饮食男女、长卿隐曲等人类正常需求当做罪过加以压抑,而把“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视为至高无上的“天理”要人服从。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对这种“以礼杀人”的反动实质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和猛烈地抨击,他们以“情”和“理”对立,也就是以“人欲”和“天理”对立,为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争取个性解放而斗争。这无疑对蒲松龄有积极的影响,他更吸取了他们思想的民主精华,结合现实的历史条件,以他们的进步思想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追求个性自由,赞美相知相爱的幸福婚姻,以一腔激愤、满怀热情奏出了古典小说中爱情乐章的新声异响。涉足于《宦娘》、《白秋练》、《凤仙》等理想的爱情王国,会使你慨叹流连;看到鸦头、晚霞、细侯为反对封建门阀、父母之命,争取自由、幸福的婚姻而不懈斗争,会使你为之欲泣;听到连城、乔生、青梅、瑞云、绛雪共奏的知己之音,会诱惑你再去领略一番,鼓动你继续登峰探幽。

当然,作者如此强调重“知己”,除了时代内容和特征是其客观原因外,与他怀才不遇的身世也有密切的关联。蒲松龄一生坎坷没落,科场失意,壮志难酬,曾有“落拓名场五十秋,不成一事雪盈头”的遗憾,慨叹无人赏识重用。一生唯一的一次南游幕宾,他看到了吏治的黑暗,达官贵人的醉生梦死,平民百姓的啼饥号寒,因此,他把“满腔孤愤”、“磊块愁”倾泻于他的作品中,希望能得到理解。但因他的生活环境,虽结交甚广,可至交不多,少数几个朋友又因地位的悬殊,志趣的差异而疏远了,这使他深感“此生所恨无知己”,悲叹于世间的知音难觅。就此,我们不难理解,蒲松龄在抒“磊块愁”中深含的对知音的渴求,他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和热情,含蓄地寄托于他笔下的男女主人公,抒满腔之深情,唱一曲“知己”之爱的颂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蒲松龄能把人与人之间、异类之间的男女之情写得如此动人,与他个人的实际经历,生活基础不无关系。他在爱情生活中有过不幸的遭遇:他与妻子刘氏在患难中结合,刘氏为人温和谨慎、朴实能干,蒲松龄常年在外,刘氏带着儿子空守场屋,她没有奢望,不图富贵,安贫寂守,理解、宽慰、支持着自己的丈夫,她是蒲松龄的贤妻,也是他最知心的朋友,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有过虽然短暂却永驻记忆的甜蜜时光,然而更多的是挥袂跷跂、生离死别,双方尝尽了凄寂、相思之苦,更不幸的是刘氏因操劳早逝,使得蒲松龄无限伤痛,以致终身抱恨。爱情生活的悲剧,使作家不能相信他所处的那个现实中会有真正的自由和幸福,他渴望得到妻子那样的理解、赏识与友情,因此,他揭露,他反抗,也在孜孜地追求,现实使他愤懑、压抑、痛苦、失望,世间知音难觅,他不得不沉溺于他的幻想生活中去,到幻想中寻求寄托,苦寻之中,神思异想,恍惚间,意念已驰向与世隔绝的幽冥之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于是,他用笔,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现实,以饱满的笔墨,寄情于幽幽冥间,他曾在“异史氏曰”中写道:“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这充分说明他的不得已的苦衷,抑或作者也正是想通过那些花妖狐魅,达到与爱妻的交流,一抒自己永远的情思。

同类推荐
  • 慕容雪村随笔集

    慕容雪村随笔集

    慕容雪村说:“这不是正菜,而是所谓的‘杂拌’。”但是,这些“杂拌”比“正菜”更有味道。作者洋洋洒洒,天马行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这些“杂拌”中,作者将历史、哲学、宗教熔于一炉。言简意赅,直逼主题,开门见山,直指人心。《中国美食地图》是美食风物志,活灵活现,色香味俱全;《做爱的经济分析》诙谐有趣,见血封喉。可以说,慕容雪村的随笔是自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之后,中文世界里最具个性的杂文随笔。
  • 诗词年代:唐诗宋词名家纪事

    诗词年代:唐诗宋词名家纪事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两座山。一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映着婉约与豪放。大唐的傲骨铸就了唐诗的气度,宋朝的柔风吹就了宋词的韵味。理性与感性,言志与抒情,意境与意绪……两种美,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构成了中国古典韵律文学中最为纯美的二重奏,让人心旷神怡,令人如痴如醉。本书以史事为蓝本,以诗文为佐证,以奇思妙理为笔,以浓情旷怀为墨,酣畅淋漓而又明晓畅达地绘制出二十二位唐宋诗词名家的生命轨迹和命运蓝图。
  • 寂寞的守望

    寂寞的守望

    《寂寞的守望(文艺评论集)》介绍了:秦发生这部文艺评论集主要分为作品论,文艺论文,文化工作探索,灯下偶感四类。我们根据内容又将其概括为两类,其中一类是对宁夏当代文学艺术比较完备而准确地扫描与解读,在这方面,他是颇具功力的。
  • 野狼的嚎叫

    野狼的嚎叫

    玛兰沁夫说得没错,我这“点点”的确是只狼。1990年,我从同学那儿换来一条苏格兰牧羊犬,这“小姑娘”才半岁就有小牛犊子那么大。它尖尖的头和宽宽的肩,披着一身褐色长毛,肚皮和腿却有一袭雪白短毛。我打算给它物色个如意郎君,就找养父给出个主意。他说起早年村里有条雌藏獒,发情的时候,一到夜里就往草原深处跑。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卷八)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卷八)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热门推荐
  • 唯卿是爱

    唯卿是爱

    哇呀呀!她不过是站在古城墙旁边,然后,天地昏暗电闪雷鸣怎么就穿越时空了呢?罢了罢了入乡随俗是她的优点,不甘平凡是她的野心,开了馄饨店,办学堂,咦,这个男人,她喜欢,可以拐回家做老公的说.他不认识她,她救了他一命,然后,无踪可寻。他带妃子笑赴京,妃子笑为他挡飞镖,然后,他丢了妃子笑。京城烟花之地,这个箫爷风流成性,美女伴身侧,没事爱调戏他,他要玩是吗?好,他堂堂一个王爷陪他玩b
  • 遗世毒医王爷我们终究错过了

    遗世毒医王爷我们终究错过了

    正如同所有的古老故事,待君坐拥天下时,红颜枯骨已成沙。女人,尤其是痴心的女人,从来都只是江山的陪葬,帝王脚下的垫脚石。她也不例外,当所有人都离开了她,她带着漫天的仇恨重生,却是逐渐陷入爱恨抉择的两难境地,她该何去何从?她又是否找到了属于她的......
  • 这个猴子超强却过分谨慎

    这个猴子超强却过分谨慎

    花果山的石猴漂洋过海,前往仙山名地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然而一梦万古,看到了无数年后的时代。在梦里他看到了数千年后的繁华,当然也看到了很多奇妙的故事,比如某只石猴欺心伐天被压五行山下,然后西行取经的故事,比如商纣大战,分封诸神,然后他还看到了那个恐怖如斯的洪荒时代,于是醒来的石猴决定谨慎行事(本书会涉及西游、封神,但是无关洪荒)……
  • 荡尘诀之天赌

    荡尘诀之天赌

    杀人掠货?烂赌鬼身陷死牢,临安大雪初至。拍板定案!段九手丑态毕现,难有一线生机。
  • 丹武神尊

    丹武神尊

    天若有我,苍穹染血,轮回崩裂。天若无我,逆乱阴阳,崩天裂地。抬手间,天翻地覆,举足间,山河倾塌。荒凉大地,苍穹染血,妄想成仙,唯踏血与骨前行。孟非,于莽莽天地间,崛起!
  • 遇见你遇见爱

    遇见你遇见爱

    孤儿院长大的她天生活泼开朗,无意中救了被人围殴的他。恋人结婚了,新郎不是他!他原本就黯淡的心灵更是变得冷如冰山。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他收留了她。她有了住所,而他的心灵也有了归处。校园的生活并不平淡,恋情曝光,身世之谜也被揭晓。冰山不再是冰山,他的心已为心爱的女人燃烧......
  • 大圣弟子

    大圣弟子

    刘轩是个很悲剧的学生,家里条件不好,为了给小妹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他主动缀学外出打工,打工期间寄托了全家希望,父母辛辛苦苦经营的小餐馆又要被持强凌弱的酒店经理恶意收购,身陷绝境的他向天发出了一声呐喊,意外的得到了一个手机,这个手机竟然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传承系统,卑贱的命运由此改变……这是一个现实与神话结合的故事,这是一个梦幻与传奇并存的世界,这更是一个阴谋与诡计糅合的残酷社会,一切的目的只是为了成就一个旷世强者,强无止境,奋斗亦无止境,唯有一次次拼搏下去,永不停歇……
  • 诡异在行动

    诡异在行动

    他来了,他来了,踩着诡异进来了………他走了,他走了………
  • 王爷的养红鲤日常

    王爷的养红鲤日常

    周和是大周朝有名的纨绔子弟,她喜好男色,她游手好闲,她颓靡不堪,不过整个大周朝又有谁敢妄议,她周和是这大周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安和王,她的亲姐便是当今圣上,只是遇上谁家翩翩少年郎,妖娆多姿,一笑生花,她从此与他纠缠不清。怎料少年原是帝王后,东宫主;是今天下三分,而独一份男尊国家的未来掌舵人,不过问题不大,不慌,她瞧上的人,强取豪夺,阴谋诡计,撒娇卖萌,她都一定会有情人终成眷属。
  • 重生学院之全能学生

    重生学院之全能学生

    一个未来世界的宇宙特警被敌人轰杀,灵魂穿越到了2011年地球的一个老实孩子身上,从此他有了多种异能,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