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涛和岳仲泰的行动很迅速,不到十天,基本上把情况搞清楚了,形势不容乐观。这两年,皇四子也拉起两万多的洋枪队,战斗力要比旧军队强。而且,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也有他的人渗入,可以说掌握了一半的兵力。就是步军统领衙门也让他掌控了三分之一,如果道光帝真要把皇位传给他,两方的力量合起来足够压制奕了。
不难猜测,这些都是道光帝默许的,自己在外面搞的风风火火,为了均衡力量,当然要打开绿灯,任由奕詝折腾了。这么一来,可不得了,京城完全成了自己的领地,在杜受田的指引下,也聚集了一批人才,出谋划策。
奕属于西学东进的代表人物,身边聚集的也是一批思想开明,锐意进取的进步人士。这几年的行为和做派,大大损害了顽固守旧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嫉恨,再也不抱什么幻想,紧密团结在皇四自己身边,死心塌地的效命。
其中不乏身居高位的军机大臣穆彰阿和宗人府宗令载铨,他们在道光心目中是大忠臣,而且是能力超群的托孤之臣,备受重用。特别是穆彰阿,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外放的官员多次写信告奕的状,并且列举了很多不利的政见。致使他心中警惕,常在道光帝耳边嚼舌头,奕的每一道奏折,都会从中挑出毛病,诋毁新主张。
这类举足轻重的大臣占了一半,难怪现在自己做什么都不顺,完全隔绝了和道光帝的联系。很多奏折根本就递不到道光帝面前,朝廷上发生的事情也传不到自己耳中,完全成了摆设,还不如宫里的一个小太监或者小宫女呢。
岳仲泰还传回一个消息,皇宫里的侍卫有一部分是奕詝的人,稍微有些权势的大太监和女官,也都靠拢在皇四子这边。
可以说,奕在京城的人脉关系出了问题,完全丧失了人和优势,更为严重的是,也丧失了地利的优势。
因为,皇四子奕詝自从结婚后,一直住在皇宫,而奕为了做事方便,才主动要求搬出皇宫的。看来当初的决定有些大意,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不自立门户,恐怕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奕詝住在皇宫大内,道光帝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中,任何决策都能预先得知,从而采取有利于自己的对策。同时,也给文武百官造成一个假象,道光帝已选定四阿哥为继承人了。
这一点,是奕万万没有料道的,自己有时候也是这样的想法,自从来到这个尔虞我诈的帝王家,已经完全融入到这个社会了。残酷的现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古人的聪明才智也不是现代人所能比拟的,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比这些政客聪明,那就大错特错,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阴谋家和政客,混了半辈子官场,谁不是精的像个猴子,想在他们面前搞小动作,必须千小心万小心。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朝廷重臣,后面都有一群支持者,你没一项措施,都会影响一批人的利益。
按说,奕目前的实力足可以把英法列强打会老家,收复各通商口岸,解除不平等条约。也有能力推翻道光帝,强行登基,执掌大清国,实现振兴中华的目标。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目前仍然是道光帝掌权,奕只是一个王爷,还没有调兵的权力。如果抗命发动对英法美的战争,将被扣上叛逆的罪名,遭到道光帝的忌惮,很有可能撤后腿,从而发生内战。如此一来,将会战乱不断,给英美法以可乘之机,把整个国家给丢了。
别看大清国的旧军队腐败不堪,可是打起内战来,一点都不含糊。这些年,各地的起义不断爆发,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政权掌握在大地主大官僚手里,危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就会不惜一切的反扑,甚至会以出卖国家主权,而寻求帝国主义的援助。
这是奕最不愿意看到的,劳民伤财不说,会把自己建立起来的势力消耗在毫无意义的内战中。
另一方面,中国已经落后了,很多先进的科技和知识必须向国外学习。一旦发动战争,就会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封锁,不但学不来科学技术,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更会导致列强们全力扼杀中国的进步,从而丧失一切发展的机会,完全沦为殖民地,最终成为亡国奴。
韩信还受过胯下之辱,越王勾践也卧薪尝胆,自己当然不能心急,毕竟第一批留学生还没有回国,该学的东西还没有学到手。总而言之,差距仍然存在,而且还很大,人家的工业革命已有百年的历史,自己想用两三年的时间追上人家,简直是天方夜谭。
当然,也不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中国人就是聪明,只要想学,一看就会,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这一方面,魏源和林则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正在编写的《海国图志》,详细介绍了各国的军备和制造技术。还有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和贪功冒功的官吏,无形中也为军事技术的引进和变革起到促进作用。
在鸦片战争中大清国受到了英国坚船利炮的沉重打击,统治者惟恐动摇了他们的地位,就迫切的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急需取得外国的坚船利炮,来战胜外国。这种心理在当时各级统治者之中,都是很迫切的。地方高级统治官吏,以至其他较低级的官吏,也急于要想取得外国的军事工业技术,来战胜外国,争功领赏,加官进爵,当然也有一批像林则徐这样保家卫国的好官。
耆英从英国购得一艘三十六门火炮的外国兵舰,和几只九到十二座钢炮的英国兵舰;林则徐从葡萄牙购得战舰黄旗娜领号和甘米力治号。但购买枪炮船舰,究竟受制于人,因此林则徐等主战派企图自己制造。
就连耆英和奕山这样的卖国贼,也极力主张制造船炮的,他们这样做并没有决战卫国的信心,而只是在人民面前,作为掩饰他们卖国的工具,他们的真心实意是要投降卖国。
兵舰建造方面,林则徐是先驱,他在1840年已经仿造出西洋战舰,可是技术上还存在缺陷。真正的中国船炮专家龚振麟,用宋人踏轮行船的方法,造成英国火轮船形式的战舰,又按装了枪炮,使中国和西洋的技术结合起来。这种中西技术结合的新产物,使英国人吃惊了,他们不能不承认中国是有较高技术的国家。
其后,买办资本家潘仕成既赚外国人的钱,又赚中国的钱,延揽外国人壬雷士来制造战船,这是直接在外国指导下而制造的。它表示着外国造船技术直接来到中国了,不必再使中国人按图摸索,凭意想象了,这比龚振麟造船更进一步发展了。
接着,水师提督吴建勋利用美国兵舰模型制造了战舰,完全实现了自己制造,较之潘仕成所造战舰,不必利用外国人,又更进一步的发展了。西方科技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但科技在进步,每一天都会发生变化,最先进的蒸汽火轮船也被中国人学到了。可是,这一次不像帆船那么容易仿造,因为火轮船是机器工业,而当时中国还没有机器工业的技术基础。只要世界上存在这种东西,就有人敢去尝试引进,广东十三行中仁和行的老板潘世荣,招用何礼贵等一批中国工匠,建造了蒸汽发动的船,掌握了划时代的新技术了。
可惜的是,道光帝等目光短浅的统治者,一方面促进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阻碍新技术的使用和改进。这些新技术和人才并没有得到重用,而且还让人监管起来,害怕被起义军征用。
枪械和火药方面也取得可惜的成就,先仿制了西洋火枪,再仿造了枪子儿。铜帽火药方在当时是一项军事机密,可是对那些追逐财利的资本家,中国的官吏们也摸透了,只要用金钱,就可以收买过来。户部王事丁守存掌握了这项外国秘诀,并详细记录,中国的技术又往前跨进一步了。
而另一项技术就是水雷,为了升官进爵,和美利坚人壬雷士按商业买卖作价,共花了六万五千两银子,争取到水雷制造技术,送给道光帝检阅,作为捞取功名的手段。
最可贵的是,龚振麟创造了铸炮铁模,所造出的大炮,炮膛光滑而射程远,没有蜂窝,不易炸膛,同时大大节省了成本。较之欧洲相似于铁模铸炮的发展,约早三十年,欧洲铁模铸炮约在一八七三年,由圣彼得堡的拉夫罗夫,维也纳的乌洽提斯及土林的罗赛德等三人所发明的。可见铁模铸炮又是中国在欧洲之先发明的,这是中国杰出的创举。
遗憾的是,这些新技术和人才并没有被道光帝重视,也是最近一两年,才被奕费尽心机,笼络到自己手里。而此时的中国,钢铁厂和煤矿才投入生产,机器工业也刚萌芽。客观条件阻碍了他的进程,因此也造成了差距,给奕造成不利影响。
这样的关键时刻,容不得半点马虎,任何行为都要考虑再三,一忍再忍。自身的原因,再加上皇四子多方阻挠,让奕左右为难,动弹不得,可谓大大不妙。如此恶劣的形势,需要寻找时机,扭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