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089500000006

第6章 传世故事(2)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阿骨打决定突然进击,打敌人个措手不及!因此,他乘辽主与众将正在商量是否接受其议和条件之机,不等辽主回书,便果断地发起攻击。阿骨打命大将宗雄率右军先攻辽之左军,令完颜娄室、银术可率左军猛攻辽之中军。辽军不意金军突然发动进攻,左军先退,宗雄又奉阿骨打之命援助完颜娄室等攻辽右军。宗雄灵机一动,率军绕到辽军后背进击,与娄室等对辽军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完颜阿骨打又遣大将宗干率一支军队作为疑兵以牵制辽之右军,令大将宗翰率中军协助娄室等猛攻之,娄室等九进九出,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此时,绕至辽军背后的宗雄又发动袭击,辽军大败。

完颜阿骨打麾军追击,乘胜包围辽军主帅大营。第二天早晨,辽军突围,金军追至阿噜冈,全歼辽之步兵。本来,辽人为了长期战守,特在边地屯田。此役后,金人尽获辽人的耕具。

达鲁古城之战后,辽国内忧外患并至,已是风雨飘摇、奄奄待毙了。完颜阿骨打在此役中所用战术颇为高明,先派宗雄击破辽之左军,然后集中兵力进攻辽之右军,宗雄又率军绕到辽军背后进行袭击,终使金军以少胜多。而辽军几乎没有什么战略部署,在金军的突然进击下被动应战,终至于败。

(《金史·太祖本纪》《金史·宗雄传》)

浚州之战

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年),金灭辽国,紧接着计划攻宋。宋将韩民义因与易州守将辛综结怨,率部下500人降金,力劝金太宗完颜晟伐宋。宋隆德府希望义胜军2000人亦降于金,并具言宋朝武备空虚之状,金将宗望、宗翰等亦劝金太宗立即出兵攻宋,金太宗遂于是年十月下诏南伐,命贝勒宗翰为左副元帅;先锋经略使完颜希尹为右监军;左金吾上将军耶律伊都为右都监;以六部路军帅达兰为六部都统,金音为副;以拣摩为南京路都统,宗望为副;知枢密枢院事刘彦宗为汉都统。诸将共统兵约近7万南下攻宋,希望占领宋朝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十二月,南京路副都统宗望率部攻宋之三河,大败宋军,并进抵燕山。宋燕山知府郭药师率所部7万人投降,宗望大喜过望,奏请金太宗封郭药师为燕山留守。同时麾军直逼北宋都城汴梁。

宋徽宗闻知金兵分两路南下,宗望之军气势尤猛,意在攻取汴梁,大惊之下,束手无策,于是下罪己之诏,将皇位禅让给太子赵桓,自己则打算弃汴梁而逃。

赵桓即位,马上檄召各路兵马赴京勤王,并令河北河东制置副使何灌率兵2万增援金兵南下的必经之地浚州,与浚州守将梁方平共守黄河大桥以阻击金兵。

因何灌所部兵力不足2万,宋钦宗赵桓答应何灌自行招募以凑数,结果,2万之数倒是凑齐了,新兵们都没有上过战场,甚至不会骑马,上马后战战兢兢,两手紧紧抱住马鞍,趴在马背上,一时传为笑柄。宋朝君臣竟欲指望这样的军队抵挡金国数万铁骑,未免视战争如儿戏。

宗望率军至邯郸后,即令郭药师率1000铁骑前锋,乘宋兵不备、汴京空虚袭取之。郭药师以1000骑兵太少,请求增兵,宗望乃再拨给郭药师1000骑兵。

宗望恐怕大军行进迟缓,因此果断地派郭药师率2000骑兵倍道兼行,加上郭药师熟悉通往汴京的路线、地形及宋军的守备虚实,令之为先锋官,实是极为恰当之举。

是时已至元旦,郭药师率军疾行300里,于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初二抵达浚州,离汴京只有200里之遥。浚州位于黄河北岸、开封府正北,守将为内侍梁方平。郭药师率金兵发起突然袭击时,粱方平及其部下毫无防备,不战即溃,逃过黄河。在黄河南岸守卫的宋兵见金兵南下,旗帜隐然渐至,又见河北岸宋军狼狈南逃,皆无斗志,不等金兵到来,便烧毁黄河大桥的缆绳而逃,正在桥上拥挤而过的宋兵有数千人落入黄河而死。何灌所率领的2万援军到此,发现守军早已跑了个干净,于是争相溃逃。何灌不能制止,只得驰往汴京。

金兵至黄河北岸,因桥已毁,不得遽渡,乃寻获一只小船,每次只能渡过数人,穿梭不停地渡了5天,郭药师的前锋骑兵方才全部过河。金兵过河后,马上南进。因不是同时渡河,随渡随进,故不成队伍,三三两两,马不停蹄,络绎不绝地径奔汴京。

宗望率大军抵达黄河北岸,亦凭小舟渡河,随渡随进,以增援其先锋部队。宗望过河后,与郭药师会师于汴京城西北的牟驼冈。此处为宋天肆监之所在地,有马2万匹。至此尽为金兵所获。宗望笑对左右道:“南朝可谓无人,若以一二千人守河,我辈岂得渡哉!”

宗望尚且不知,宋朝守河之军不止一二千,因郭药师进兵神速,早已望风而逃,还有数千人在桥断时落入黄河,随流而下到渤海喂了鱼鳖。金兵在牟驼冈稍事休整之后,即以火船数十艘顺流而下进攻汴京之宣泽门。幸赖宋尚书右丞、东京留守李纲率汴梁军民团结抗战,才抵挡住了金兵的攻势。

而早在金兵先锋部队抵达浚州时,宋徽宗便已闻讯南逃,宋钦宗也想弃都城逃跑,被李纲劝阻,因而北宋尚能保住都城,又苟延残喘了一年。

至靖康二年初,金兵终于攻下汴京,俘获宋徽宗、宋钦宗北去,北宋遂亡。金兵进袭浚州之战,行动至为迅速,竟使宋军来不及应战,望风溃逃,继而长驱南下,围攻汴京。至于徽钦二帝皆为金人掳去,则宋人之国耻可谓空前绝后了。而宋朝兵将纷纷降金,亦由宋廷失政所致。北宋君为昏君,臣为庸臣,将为劣将,兵为弱兵,加上朝政紊乱,徽钦二帝被擒,实乃咎由自取!

(《金史·宗望传》《宋史·何灌传》)

金世宗重视农事

辽国逐渐衰落的时候,辽国北方的女真族却日益开始强大。辽国把一部分汉化程度比较深的女真人迁入自己的内地,编入户籍,称为熟女真。而大部分女真人仍居住在栗末江(今松花江)以北地区,共有72个部落,称为生女真。这时的女真人还没有书契文字,靠渔猎畜牧为生。契丹人经常欺侮他们,称为“打女真”,还要求女真人进贡人参、貂皮、名马、峰蜡等等。女真人不甘心受契丹人的欺凌,拥戴完颜部的酋长阿古骨为首领,起兵反辽,并多次大败辽军。辽天祚帝天庆五年、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国,定年号为收国。阿骨打史称金太祖。

太祖收国七年(1123年),阿骨打去世,他的弟弟完颜晟(shènɡ)即位为帝,史称金太宗。太宗天会三年(1125年),金灭辽。第二年,就是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兵长驱直下,攻陷宋都汴京,掠走徽、钦二宗,这就是“靖康之耻”。次年末,赵构称帝于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北宋从此结束,南宋皇朝开始,南宋和金国的对抗自此开始了。

女真是奴隶制社会,他们占领了华北,便把落后的奴隶制带到那里,使那里的生产力受到严重的破坏。但先进的制度必然代替落后的制度。在汉人的影响下,女真的奴隶制度逐渐崩溃。女真统治者,意识到奴隶制度非常落后,就开始重视农业生产,因为汉人先进的生产力是与他们先进的社会制度相适应的。太祖太宗时代,他们以征伐和掠夺为要务,没有更多的力量顾及发展农业生产。而熙宗和废帝海陵王时代,他们不但要征伐,还陷入了内部的纷争之中,也无法顾及农业生产。到了金朝的第五位皇帝、金太祖阿骨打的孙子世宗完颜雍即位后,开始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并成绩突出。

世宗是在1161年继位的,金建国已经将近50年。前几代金帝,不管对汉族人的感情如何,对发达的汉族文化,他们是不得不表示钦佩的。因此,他们都要认真地学习汉族文化。尽管完颜希尹创制了女真大字,世宗自己还创制了一套女真小字,但他们还是要大量地学习汉语的典籍。因为靠学习翻译成女真字的汉族经典,数量远远不够。世宗是一个民族意识很强的人。他极力维护女真人的传统文化,汉族文化对他自己的熏陶极大。他讲话的时候,经常是引经据典。他对儒家的思想是很赞赏的。因此,他在自己的治世活动中,也是以儒家的“仁政”为指导思想的。当然,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并不盲从。

在他晚年的时候,曾经谈到:“帝王之政,固以宽慈为德。然如梁武帝专务宽慈,以至纲纪大坏。朕尝思之,赏罚不滥,即是宽政也。”梁武帝仁慈好佛,三度舍身当和尚,最后被饿死。

他还说道,以前的君王不了解农民种田甘苦的人很多。他们所以最后失掉了天下,这也是重要的原因。他还举一位辽国君主为例:当臣下向他反映百姓没有饭吃的时候,他竟反问臣下:那他们为什么不吃干腊肉?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他努力地了解农民的疾苦,经常到郊外去观察庄稼的生长情况。金朝的统治基础是女真人。金朝统治者把女真人按“猛安谋克”的组织形式组织起来。每300户为一谋克,每四谋克为一猛安。它既是居民组织,也是军事组织。金军南下以后,分布在各地的女真人也都按这个形式组织起来,称为“猛安谋克户”。猛安谋克户过去不会种田,现在国家分给他们田地,他们还是不会种。并且,他们又享有某些特权。所以,他们不好好种田。有的人把田里的桑树枣树砍掉当柴卖。还有些猛安谋克户自己不种,把土地租给汉人种。大定五年(1165年),世宗派人去检查那些砍伐桑枣当柴卖的人;大定二十一年,又下令猛安谋克户一定要自己耕种土地,实在无力耕种地才可以出租。他用这些措施,鼓励女真人学习汉人的农业生产技术。

女真人习惯于放牧,所以南下不久曾经规定路两边5里以内的土地都作放牧用,5里以外才允许农民耕种,对农民来说非常不方便。大定十一年,有人向世宗反映这种作法给农民造成的不便,世宗听后说;“对百姓不利的事,就怕不知道。一旦知道了,朕一定不作。”便下令让农民像过去一样耕种。

有人反映,一些豪强之家,强占大量民田,使百姓无法耕种。海陵帝时代的参政纳合椿年一家就占了800顷。有的人家平均每人占30顷,以致小民无田可耕,无以为生。世宗当即决定,凡是占地10顷以上的,超出的部分都括籍入官,就是都收归官家,然后分给贫苦百姓耕种。还有些猛安谋克户,迁徙以后两处都占有土地,也决定必须交还一处。

大定二十二年,有人报告说,有些猛安谋克户仍旧不自己耕种土地。有一个百口之家的猛安户,地里一棵苗也没有种。世宗听后很生气,问道:“那里的劝农使干什么去了?一定要治他的罪!”并下令,有地不种的猛安户要打60大板,谋克户打40大板,租他们地种的农民无罪。

世宗还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大定二年,他告诉大臣,不允许大户把徭役负担转嫁给贫民。有人提出建议说,由于国家财政紧张,向几个路(州以上的行政组织)预借一些租税。世宗说,国家的财政虽然紧张,可是百姓的生活更为艰难。他没有同意这个建议。当然,租税是封建国家搜刮农民的主要来源,虽然世宗有一些减免租税的行动,但总的说来,金代的赋税还是很重的。世宗时代,只是相对说来略轻一些。

总之,由于世宗实行了一些相对说来比较宽松的农业政策,有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利于以畜牧渔猎为主的女真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并使金朝中叶出现了经济全面恢复、发展和繁荣的新景象。史载,世宗时代出现了“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的局面,“天下治平,四民安居”。国家的粮食储备也比较充裕,一年的收成,够用三年。他在世时在各地设立了很多常平仓,他去世后,他的孙子章宗继位的时候,常平仓储粮3700多万石,可供4年之用。

由于金世宗治世有方,使得金朝社会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历史上有人把他称为“小尧舜”。

(《金史·世宗纪》等)

经营产业强占官田

纳合椿年是金朝的女真族知识分子。他聪明,有学问,有才能。但同样也贪婪,爱财,在历史上名声也不太光彩。

金初,当完颜希尹创制的女真大字颁布后,金朝便办了一些女真字学馆,就是教授女真文字的学校。儿童时代的纳合椿年也进入了西京(在今山西省大同市)的学馆。不过,他当时的名字叫做乌野。在学校里,他是属于聪明的学生之列。后来,他又被选送到当时金国的首都上京(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北白城)的国家学校学习。学成后,被补为尚书省令史,几经升迁,终至谏议大夫。

有一次,他酒后无德,受到了海陵帝的批评,海陵命他以后戒酒,从此后,他终生不饮。海陵帝对他挺器重,曾经赐给他玉带和马匹。“纳合椿年”这个名字,也是这个时候海陵帝赐给他的。

海陵帝问他道:“你的才干是很难得的。不知道还有没有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了?”几天后,纳合椿年就向海陵帝推荐了纥石烈娄室。海陵以纥石烈娄室为右司员外郎。不到十天,海陵对纳合椿年说:“经过这些天的试用,纥石烈娄室果然像你说的那样有才干。要不得人家说:只有贤明的人才了解贤明的人,这话说得真对!”海陵也赐给娄室一个名字,叫纥石烈良弼。这个人在世宗时代,成了有名的贤相。

纳合椿年在正隆二年(1157年)去世。海陵帝亲自去哭丧,还赏给他家银2000两、纟采(cǎi)百端(每端约两丈)、绢千匹、钱千万。他的孩子也都封了官。安葬的时候又赐钱百万,还给安葬用的路费。

世宗的时候,百姓向皇帝反映,有些官豪之家,占据大量的官地,使贫苦百姓无法耕种。所谓“官地”,就是公家的土地。金朝把无主的土地和从汉族百姓手中掠夺归官的土地都称为“官地”。因此,世宗下令检核田亩。结果发现,纳合椿年在世的时候,在西南路(在今山西省与内蒙自治区交界处一带)大量侵占官地,仅查实的就有八百余顷。当时查出来像纳合椿年这样的共有三十余家,总计占田三千余顷。世宗下令,每家只给留十顷,其余的没收归公。因此,史书说他“颇营产业,为子孙虑,冒占西南路官田……”

(《金史·纳合椿年传》等)

高汝砺治财

金世宗虽然号称“小尧舜”,治国有方,但到了他的时代,金朝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顶峰。他死后,金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农民起义不断地发生、北方新兴起的蒙古族不断地骚扰,搞得金朝统治者焦头烂额。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经济困境,他们便加重盘剥百姓。当然,这期间也有些官吏明白“以退为进”的道理,主张对百姓实行一些宽松的政策,从而保证金朝朝廷的财源。高汝砺就是这样一位官僚。

高汝砺是应州金城(今山西省应县)人,年轻时中了进士。有一次章宗要求大臣们推荐能用作刺史的人,他被举为石州刺史。以后进入朝廷,为左司郎中。

有一次他单独向章宗奏事,跪在章宗御案的下面。突然,章宗的扇子掉地下了,这时,宦官们都已回避,不在殿内。而捡扇子这类的事,是宦官们的事,别人是不能捡的,并非此事下践,而是为了皇帝的安全,也是职分的关系。所以,高汝砺看着扇子,仍旧跪在那奏事,直到奏完退下为止。章宗觉得他很懂事体,提升他为谏议大夫。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经典(诗经)

    中华国学经典(诗经)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此外,荀子还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 二十四史-晋书

    二十四史-晋书

    《晋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由官方主持、集体编撰的几部正史之一。这部《晋书》至今仍是学习、研究两晋十六国史的主要文献。
  • 淮南子全鉴(典藏诵读版)

    淮南子全鉴(典藏诵读版)

    《淮南子》语言如行云流水,文章富于变化,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很多神话传说:开天辟地、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颇有趣味。中国许多传统神话故事均是因此书而得以流传,也因此,它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宝典。本书以全新的解读方式,以大量的历史典故丰富哲学思想;语言精练、通俗易懂,让您轻松领略古代圣贤的智慧精华,使之古为今用。
  •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周作人、季羡林、钟淑河等大师推崇备至。比名言更管用的国学经典,看一本就受用一生。菜根谭:教人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围炉夜话:现实中如何安身立命。小窗幽记:怎么保持飘逸的心态和通透的看事情。宁为小人所忌毁,毋为小人所媚悦;宁为君子所责备,毋为君子所包容。——《菜根谭》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围炉夜话》眼里无点灰尘,方可读书千卷;胸中没些渣滓,才能处世一番。——《小窗幽记》。民国定本精校全注,精编精校,足本详注,收全历代序跋传记!套装共三册,收录《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菜根谭》、《围炉夜话》和《小窗幽记》三书,世称其为“处世三大奇书”。前人种树,后人纳凉,三书皆是前人用毕生智慧总结出的金玉良言、处世“奇”言。为人处世的道理永远不会过时,细读其文,受用无穷。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天自斗破开始

    诸天自斗破开始

    穿越斗气大陆,绑定神级奖励系统。一不小心成为了萧家的大少爷,萧炎的大哥,获得奖励:神品血脉。赢得古族千金的芳心,获得奖励:九尾妖狐血脉。无意间踩死一只黑蚂蚁,获得奖励:九万年千钧蚁皇魂环。从此,诸天万界就多出来了一个总是在撩妹的身影!读者群:927561904
  • 狐媚传

    狐媚传

    苏颜一个被狐门选中的天资少主,而在只剩下她一个人的狐门中,她该怎么办呢?在这个现代化的世界里,没有人相信妖魔鬼怪,可是自己突然变出来的尾巴是怎么回事?自己明明是人类啊?……
  • 穿越之帝女梦旅

    穿越之帝女梦旅

    她,流歌醉梦,因一场意外来到了这个异世,殊不知这是早就已经编织好的捕梦网。她遇见了四个男子,她本以为路遇良人,是这场异世之旅最大的幸运,却不知这一切都是阴谋。在经历过背叛,抛弃,伤害之后,究竟谁才是她的命定之人,她是否还能爱与被爱?
  • 林家有女名小花

    林家有女名小花

    重生为八岁幼女的白云朵被深度催眠,虽说失去了前一世被虐致死的记忆,却有幸变成了林家的宝贝女儿林小花,阴差阳错逐渐恢复了前世的记忆却因为无法面对而分裂出了四个性格迥异的人格。一部文学作品居然会改变那么多人的命运?恶魔般的男人为什么到死都那么呵护她?她深爱的男人为何三番五次地伤害她?第二次重生之后她又将做出何种选择?特别声明,本文创作灵感来源于陈渐先生的畅销作品《弗洛伊德禁地》,由于本人内心无比崇敬陈渐先生,在此衷心感谢,顶礼膜拜。
  • 炼界师

    炼界师

    一个残疾的八岁小乞丐,阴差阳错之下,夺走了修仙者和修神者人人都想得到的神之心,又在命运的安排下,踏上了古老而凶险的修神路。他喜欢练剑,喜欢炼器,喜欢朋友,喜欢活在阳光下……后来,他想炼制一个神界。
  • 黎明之前请思考

    黎明之前请思考

    一则悬疑故事,纯属娱乐,不含诱导等不良行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天尊奇传

    天尊奇传

    人物背景:楚天,国家王牌弓箭手,曾代表国家拿下多枚金牌,拥有神箭手的称号,广为流之,比一些一线明星的名声还要大。但时也,运也,命也。一次超常的事件,导致他来到一个强者为尊,弱者为食的大陆,变成了底端的存在。然而俗话说的好,今日手握窝窝头,明日嘴含燕窝粥。楚天相信,有朝一日,自己依然会成为名动四方的人物。因为,他是楚天!且看他是如何步步前行,踏上至尊之路,傲视苍穹,留下一段传奇传录的......!
  • 我来征服阿拉德了

    我来征服阿拉德了

    请跟随主角的视角一起去领略不一样的阿拉德大陆。
  • 少住春还在

    少住春还在

    当唐星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的时候,白羽就明白了,原来唐星早就把杨飞宇看作生命一搬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