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83300000002

第2章 前言(2)

其实,“军旅文学”最早见于80年代中期,虽然当时并未有人对它作出精确的理论界定,并与“军事文学”比较优劣高下,但它的天然的合理性保证了它的生命力,一经问世便蓬勃生长,而且悄悄地从“边缘”进据“中心”,终于在90年代大行其道。它为什么到90年代才盛行于天下呢?表面看来,是时间的力量使然,深究起来,则另有一条重要原因不可不察,即在90年代新的文学生态环境中军旅文学价值取向的悄然嬗变。众所周知,80年代的“军事文学”,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形态,它的内涵和外延显然不仅止于一种文学题材的划分与界定,它还已然包蕴了一种特定的主流意识形态色彩。这种特点,就使它在80年代中前期当文学主潮与主流意识形态联姻或暗合之际。常常拥有一种先定的“政治优势”,这种“优势”又进一步引导了“军事文学”的价值定位。然而,90年代的情况则大为不同,市场经济的最终确立和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也带来了文学生态环境的遽变,政治语境迅速嬗变为商业语境,一元文化的格局裂变为经典马克思主义、西方现代思潮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分天下,政治主导下的写作演变为文化观照下的写作和回归艺术中的写作。而“军事文学”也在政治语境淡化和商业语境强化的“双重夹击”中努力寻求将政治的优势转化为文学的优势,深入开掘军旅题材自身特有的审美特点、文学品质和人文内涵以及相关的表意策略和操作技巧等等。比如“军事文学”一向庄严辉煌、高歌猛进的英雄主义主旋律也在90年代出现了耐人寻味的变奏——朱苏进的《醉太平》企图以军队的大院来透视文化的中国,他慨叹太平盛世之中只能寻觅到“英雄的碎片”,在“祭奠英雄”的同时,他提出的问题却发人警省:在和平年代如何保持英雄主义的品格?以阎连科、陈怀国、徐贵祥、黄国荣等人为代表吟唱的“农家军歌”虽然有失高亢激昂,却也充溢着一种“视点下沉”的底层关怀精神,真切地反映了转型期农家子弟兵的生存景况,风格沉郁顿挫,引起了广泛共鸣,成为了一个阶段内军旅小说的“主旋律”。此外,还有一部分军旅作家的价值取向,更加灵活也更加坚定。他们的题材选择就选出了军旅范畴,步履坚定地直奔审美目标——周涛立于西部边陲,以天山长风般的大气、鹰隼般的锐利和哲人的睿智卓然成为90年代中国散文一大家;周大新的“长河小说”《第二十幕》,阎连科的现代主义“突围之作”《日光流年》,柳建伟的现实主义厚重之作《北方城郭》,均非军旅题材,但都达到相当的艺术高度,将作家个人的艺术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实现了各自的追求目标,成为了各自的代表之作,也成为了中国90年代长篇小说的扛鼎之作。与此同时,由于军旅文学开放品格所焕发的独特魅力,也吸引了一批非军旅作家如邓一光、尤凤伟、阎欣宁、阿成等人的热情投注,写出了《我是太阳》、《父亲是个兵》、《生命通道》、《五月乡战》、《枪队》、《枪族》、《赵一曼女士》等军旅题材的佳作。而这两种现象在80年代都是难得一见的。

上述例证,都或近或远、或隐或显地证明着,90年代的军旅作家(军旅文学)正在告别昔日那个被浓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所包裹过的“军事文学”,逐渐走出政治化、走出宣传化,而回归与创造更加艺术化更加审美化的军旅文学。提法的不同,多少反映了一种观念的变异。正是在此种情势之下,“军事文学”的淡出和“军旅文学”的凸显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而从政治强势中降下来了的军旅文学,正在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姿态,融入当代中国文学的多元格局之中。

前面在辩析“军事文学”的过程中,曾指出过它的“政治优势”和“主流意识形态色彩”。其实,推广开来看,这种“优势”和“色彩”深浅不同地贯穿于整个当代军旅文学之中。当然,中国文学有上千年的“文以载道”的深厚传统,只是近代以来“道”随时变,总是反映着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或主导情绪。20世纪中叶,******将其明确界定为“为政治服务和为工、农、兵服务”的“二为”方向。新时期之初,******又将“二为”方向放宽为“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总体看来,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前40年(1949—1989)基本上都是在“二为”方向指导下运行。但是,比较而言,《在延安**********上的讲话》由于是在战争背景和战时体制下提出的,因此更多地可以理解为针对军队文艺工作而言。事实上,它对此后的军队文艺工作确实产生了深远影响。再加上军旅文学由于自身的特殊规定性,对“二为”方向执行得更加严格、更加坚定、更加具体甚至也更加逼仄。反过来说,正是由于“二为”方向的规定路线,潜在地决定了当代军旅文学的两个总体特征。一是“为政治服务”决定了当代军旅文学内容的政治化与功能的宣传化;二是“为工农兵服务”决定了当代军旅文学风格的民族化与形式的大众化。所谓军旅文学特殊规定性的背景,包括了这样几个层面:一是军队作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武装集团在社会主义阶段上层建筑中的重要定位;二是军旅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在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本定位;三是一支数量可观的军旅文学创作队伍在编制序列中的特殊定位(据说,在军队中编入一支专业文学创作队伍,亦属中国特色,其他国家没有此例);四是“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作为军旅文学的“主旋律”定位。所述种种“定位”,都或近或远地钳制了军旅文学与政治的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以及它服务于政治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语)。因此之故,“为政治服务”的方向性指导,在军旅文学中常常演变成“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可操作性倡导。从50年代战争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中,“歌颂******军事思想和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主题思想的普遍盛行,到五六十年代之交的《星火燎原》征文以及60年代的“四好”、“五好”运动征文,70年代的“自卫还击”征文,直到八九十年代的“抗洪抢险”征文等等,军旅文学中的政治功利性、战斗性和宣传性总是得到鼓励和提倡。耐人寻味的是,一些批判性和反思性的作品,其思想锋芒也是直指高度敏感的政治性问题或题材,譬如话剧《曙光》(白桦);诗歌《将军,你不能这样做》(叶文福)、《小草在歌唱》(雷抒雁);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等等,或得到非议,或得到肯定,原因之一都是涉及或“突破了政治禁区”。真可谓“成也政治,败也政治”。总之,政治的张扬作为军旅文学50年的总体特征之一,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它作为一把双刃剑所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我们将在正文中具体展开论述。

作为中国军旅文学50年的第二点总体特征——“风格的民族化与形式的大众化”,亦决定于它的接受对象——“为工农兵服务”。事实上,在40年代的解放区,这个“工”只是理论上的虚拟的或人数极少的“服务对象”,绝大部分或主体部分都是“农”与“兵”。而“兵”的主体又来自于昨天的农民,今天的农民则有可能变成明天的兵。中国军队的农民军人主体性,乃是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农民革命”性质和中国乃农业国度的国情所决定。这一特点半个多世纪以来亦未有根本的改变。要说改变,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应征农民的文化程度从无到有,从低到高,农民成分在总体比例中逐渐缩小而已。因此,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为工农兵服务”即可理解成“为农民服务”。“农民化”则可看作“民族化与大众化”的具体注释。歌剧《兄妹开荒》、《白毛女》,诗歌《王贵与李香香》,小说《吕梁英雄传》等等被视为此一阶段的典范之作。即便到了50年代,“农民化”的审美趣味被大大提高,但“通俗易懂”、“为普通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仍然是绝大部分军旅长篇小说创作者的不二法门。如果说,在80年代以前,军旅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一样,除有限的向苏联文学作横向借鉴之外,主要是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蹒跚前行而别无选择的话,那么,80年代以后的情况就有了比较,因而也更能说明问题。从80年代初期的“意识流”、“现代派”到中期的“先锋写作”直至90年代的“女性写作”种种,“西风美雨”的洗礼,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文学的整体面貌,然而通观20年来的军旅文学,却较少听到相应的回响。再举具体的门类——譬如理论批评为例。从最初的尼采、弗洛伊德到晚近的福柯、杰姆逊,当代文学的理论批评也是上下寻觅,左右逢源,边走边学,到处“拿来”;但军旅文学理论批评则不然,虽然较之以往有了较大繁荣和较大发展,却几乎无一家不恪守“社会—历史—审美”的传统批评套路。军旅文学审美风格的民族化和表达形式的大众化,是服务于政治的间接体现,更是服务于工农兵的直接结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军旅文学50年”按照体裁排序,依次是小说(依次是短篇、中篇和长篇)、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理论批评、戏剧、电影(而研究电影又侧重从文学的角度切人,譬如主要关注从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等等)、电视剧。

同类推荐
  •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卷)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卷)

    本书内容包括:汉语叙述的转型与文学的自觉(1901-1921)、在冲突与互补中发展的文学(1921-1937)、文学民族意识与人民意识的张扬(1937-1949)、文学的意识形态中心化(1949-1976)等共五编。
  • 衣食亦有禅

    衣食亦有禅

    为随笔和国画的集合。王祥夫不仅仅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著名作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耳濡墨染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之道。他有专门的绘画老师,老师亦是一个具有古典文化情结的人。在这样的氛围中,加之他的天性,他热爱市井,热爱饮食,热爱生活中注视到的点点滴滴美的享受。他说:人类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始终追寻美的过程。许多事物,只是当它们过去或消失的时候才会显示出它们的美来。他最经典的话是:古人除了击鼓鸣金地打仗,一般都很闲散。
  • 散文精品——情感·温馨卷

    散文精品——情感·温馨卷

    其实,世间好远的事情很多,何苦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呢?如果能把心思花在一些美好的有意义的事情上,一个失业的人也不至失去尊严的气度,反过来做一些无知而折损福德的事,自以为好地,伤害的则是自己的心。
  • 安康诗词集成

    安康诗词集成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当代诗词向着更加繁荣昌盛的方向发展,中华诗词学会启动了编辑出版发行《中华诗词文库》、《当代中华诗词集成》这两项浩大的工程,精选自1840年以来的优秀诗词作品,这是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繁荣诗词创作的重大举措。安康市诗词学会即从2013年开始着手这项工作,选入了178名作者近千首作品,分上下两卷,上卷为1840年至1949年9月30日期间的作品,下卷为1949年10月1日至2014年期间的作品,大体将1840年以来安康的的优秀诗词作品收录在内。
  • 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诗文诵读

    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诗文诵读

    本书是从浩瀚的文化宝库中采撷出来的文学精品,代表了不同时代爱国者的心声。书中共选取伟大领袖、革命先烈、爱国志士及文学名家的古体诗词139篇、现代诗32篇、散文杂文27篇、书信25篇,每一篇都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书中还对历史人物及写作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帮助读者了解诗文背后的重大事件,重温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史诗,是各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及广大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读物。
热门推荐
  • 疡科心得集

    疡科心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觉醒剑

    觉醒剑

    金时空剑者,寻得三个时空剑者,齐心协力杀死魔王,在恐惧面前他们坚定、勇敢,他们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诊宗三昧

    诊宗三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陈瑶修仙路

    陈瑶修仙路

    陈瑶作为一名大学生,整天不务正业。每天除了吃喝玩乐就是看小说,终于有一天,留言骂了作者一顿后,华丽丽的穿越了……武道剧情很多,武道剧情很多,武道剧情很多请谨慎入坑!请谨慎入坑!请谨慎入坑!
  • 大清种田十福晋

    大清种田十福晋

    阿木尔·博尔济吉特是部落里的小公主每天都过得很开心,五岁的她最近常常做梦,梦见一个小精灵和六块土地,好神奇哦。
  • 拯救小迷糊

    拯救小迷糊

    一个卑微转学生,有点可爱的女主黎茗,自带水逆体质。但碰上了冰山校草楚昱轩,好像一切都改变了…
  • 一个在赎罪的主播

    一个在赎罪的主播

    新书【幸福的乡村咸鱼】求收藏。明星接手混混留下的烂摊子,混混接手明星留下的烂摊子,一个共同的名字,两个不一样性格的人,两段互换的人生,结局回如何呢??第一卷【我是一个搬运工主播】已完结。第二卷【混混的我用明星的身份在异世赎我的罪】正式开始连载。
  • 冷面情人的逃妻

    冷面情人的逃妻

    诗亚没有想到小咖啡屋居然也能遇到熟人,还是自己大学时最好的朋友。什么?邀请自己去参加大学社团的聚会。不是吧?躲了这么多年了,万一遇到了怎么办?何况自己现在也不是一个人!什么?这次邀请会是特地为学长开的,他从国外回来了,还带着未婚妻。恭喜啊,只是心里怎么涩涩的……
  • 瞎子的无限之旅

    瞎子的无限之旅

    从无限开始的史诗之旅,笑看一个神奇的瞎子如何面对这些波澜壮阔的世界电影世界、动漫世界,一步一步得到强化的西门,会继续经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