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83300000047

第47章 散文(1)

第一节概述

一、溯源与界定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也是一个散文的国度,从先秦诸子、《尚书》、《战国策》到汉赋,到唐宋八大家,其中军旅(或战争)篇什也是洋洋大观。具体来说,从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到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李华的《吊古战场文》、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等,名篇佳构不胜枚举。但到明清以降,文风随世风迁移,怡性娱情的小品文逞一时之盛,那种取材于战争的气势磅礴的黄钟大吕之音反倒日渐稀少,沉雄阔大的散文一脉式微若游丝。新文学运动的前20年,散文成绩斐然,大家杰作迭出——有儒雅闲适的周作人式的小品,也有妙趣横生的林语堂式的议论;有丝丝人扣的胡适式的说理,也有匕首投枪般的鲁迅式的杂文;有意境俱佳的朱自清式的美文,也有言近旨远的许地山式的寓言;有郁达夫、徐志摩宣泄无遗的抒情,也有夏丐尊、丰子恺精简传神的记述……然而,铜琶铁板唱大江东去的“军旅散文”却依然少见,如果硬要按图索骥,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之类大概可以归入其中。

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如何界定“军旅散文”?这个问题恐怕只有作宽泛的理解才易解决。这“宽泛”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就内容而言,它必须在“战争和军旅人生(生活)”之外再加上军人(军旅)“情感”二字,否则作过于狭隘的规定,新时期以后的“军旅散文”就难以成立——譬如90年代军旅散文的代表人物周涛,其作品几乎就没有或极少正面描写军人或军人生活。二是就形式而言,它应该取大散文的概念,即包括通讯、纪实一类文字,否则仅仅是指某种“艺术散文”(姑且借用这一概念),“前17年”的军旅散文大概就只剩下刘白羽等人的少许篇什而根本形不成阵势丁。准此,我们就可以在以上共识的前提下,对当代军旅散文的发展脉络做一番梳理了。

二、迟开的花朵

我们对军旅散文的基本判断是:迟开的花朵。所谓“迟”,是一个时间维度的概念,大体说的是50年中的后10年即90年代,军旅散文之花才姗姗来迟,袅袅绽开,而在此前的40年中,或者发育不良,呈现普遍萎缩状态;或者一花独放,难成遍地风流之势。何以迟开?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限于篇幅,在此择其要端,只试举两条略加阐释。其一,是时代要求和文体的对位关系。大凡改朝换代(如新中国成立之初)或革故鼎新(如新时期)之际,其风云际会,情感跌宕,或歌颂之,或批判之,社会最需要的是历史的“宏大叙事”,是高歌猛进或长歌当哭。前者如50年代的《红日》等颂歌小说,80年代的《伤痕》等控诉小说;后者如60年代的《放声歌唱》和80年代的诗歌《小草在歌唱》等等。也即是说,此一时代的首选文体是小说和诗歌,论叙事之繁复和抒情之痛快,散文都有所不及。在这种时代,散文充其量只能敲敲边鼓,扮演忆旧怀人的边缘角色,而把叱咤风云的舞台中心让给小说和诗歌。此乃特定时代对文体的选择之故,并非散文或军旅散文之过也。

其二,是作家心态和文体的对应关系。先哲有云:散文就是思想的散步,就是文学聊天,就是作家“胴体”的真切展示。她对作家心态的基本要求就是真实、自然、放松,要的就是性情的流露,心灵的敞开和自由飞翔。而恰恰就是这一点,在前40年尤其是前30年中是最难以做到。众所周知,自从******《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中提出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二为”方向之后,便深刻的影响乃至规定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路线。而由于“讲话”是在战争背景和战时体制下所作,实际上也可以更多地理解为针对军队文艺工作而言,再加上军旅文学自身特殊的规定性,它对“二为”方向就得执行更加严格,更加坚定,更加具体,甚至也更加逼仄,它服务于政治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语)色彩也更加鲜明。“二为”方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功绩已有公论,但过于政治化对文学带来的伤害使之成为“传声筒”(恩格斯语)也是一个必须检讨的事实。故此,******在新时期将其修正为“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服务”。过于政治化和功利性,显然影响了作家的创作心态,“前17年”当代散文中的“假声假唱”和“真声假唱”现象即是一端。而军旅散文则和当代散文殊途同归,在纪实和抒情两条路上越走越窄,必等到新时期为之一变(前者演变为报告文学)才求得新生。此乃作家心态异常之故,并非作家才情不逮。

三、“前17年”:“纪实性”与“抒情性”

传诵一时的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常常被看作是战地通讯,被纳入新闻的范畴,这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它完全符合通讯的要求,具有完备的新闻要素。但是将其视为当代军旅散文的发轫之作也毫不勉强,因为这二者之间本来就不存在严格的楚河汉界。更何况,魏巍是一位有深厚文学修养的成熟作家,他在“通讯”中自然而然地使用了更多的艺术笔法,倾注了更浓的个人感情。事件的真实性使它像通讯,而表达的文学性又使它成了散文,这是一个“混血儿”,杂交的优势是它脍炙人口、风靡一时的重要因素,它成功地开启了“前17年”军旅散文的先河。在这条河道上奔涌前进的还有刘白羽的中篇纪实散文《万炮震金门》以及《志愿军一日》、《星火燎原》、《红旗飘飘》等大型回忆性丛书。以个人角度的散文笔法记录下战斗历程而成为散文佳构的作家还有巴金、丁玲、孙犁、吴伯箫、碧野、柯灵、杨朔、艾煊、黄秋耘、菡子、彭荆风、吴有恒等等。而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方纪的《挥手之间》、吴伯箫的《歌声》等等则是其中艺术性较高、影响较大的上乘之作。这一路散文发展到新时期,因了思想的解放和题材的开放,进一步强化了新闻性和纪实性而从散文家族中彻底独立出去,蔚成报告文学一大国,又别有一番洞天。

与纪实类散文并行发展的是抒情类散文,主要代表人物是刘白羽。他的名篇《日出》、《长江三日》等并不以真实具体地记录什么重大事件见长,而主要以抒情著称于世——借用“日出”和船行三峡的壮丽景观,来抒发一个战士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进程所作出的如高天流云般的俯察与观照,和急流勇进、一往元前的英雄气概与必胜信念,显得胸襟阔大,格调高远,激情澎湃,文采华美,有一种交响乐的气势与辉煌。它成为一种抒发革命豪情与理想的范文,却又使人掩卷兴叹,难以模仿。刘白羽就是诗歌中的贺敬之,高则高矣,常人却无法企及。因而在军旅乃至当代散文界都少有比较成功的追随者。倒是剪裁精巧、构思精致的杨朔式的《雪浪花》、《荔枝蜜》等更受青睐,熏陶了更多的人走上了学习散文之路。但是,总体来看,抒情类的军旅散文在“**********”前17年中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甚至开不出一个像样的名单。究其要害,仍然在于政治理念对作家的束缚与过滤,从而导致所抒之情的空洞与虚假,最终使这一体裁呈现出某种病态或畸形。

四、“后20年”:繁花竟放

新时期之初,为军旅文学重振雄风的首先是小说,其次是报告文学与诗歌,散文(或日“艺术散文”)则在前者频频获奖赢得的阵阵喝彩中湮没不闻。或者说,此一阶段的军旅散文和当代散文一样,正处在挣脱“前17年”传统窠臼,并向着更加良性的散文生态环境发展的过渡时期。尽管王中才、杨闻字等人执着于散文创作,仍不免形只影单,灯火阑珊。王中才在写出《天涯觅美》之后就改弦易辙,被小说所诱惑而去,痴心不改地在散文小道上坚韧跋涉的几乎只剩下一个杨闻宇。杨闻宇从“**********”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几近30年,先后出版了《灞桥烟柳》、《绝景》、《不肯过江东》等多部散文集,其间留下了艰难蜕变的履痕,也逐渐修炼出了一身“功夫型”的散文身手。他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精研和对典籍的谙熟,使他常常能辑古钩沉,发历史之幽思,愈到晚近,愈有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之趋向。但他长于短制。以精巧胜出,不过有时失之于紧巴。无论如何,他忠诚于散文,“至今思项羽”(散文),《不肯过江东》,是军旅文苑中数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辛勤耕耘散文的惟一。真正打破军旅散文的沉寂局面是在80年代后期,尤其到了90年代,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多音齐鸣的文化格局,都使得作家们的精神和心态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于此,散文热潮的高涨也就不可避免了。有一特点倒也与当代散文界相近似,从诗人、小说家队伍里杀出周涛、李存葆、莫言、朱苏进、朱增泉几员大将,才从根本上开出了军旅散文的新生面。

关于周涛由诗而文的原因,我们同意朱苏进的看法:“他从诗走向散文,并不是做诗失败另谋生路,而是一条过于凶猛的河流漫出了河道,是生命力膨胀使然。”(《自然之子的痴笑》)朱向前在《新军旅作家“三剑客”》一文中进一步认为,周涛在诗歌创作中的局限,恰恰有可能在散文中变为优长——散文需要的那种冲淡平和、闲适超然的处事态度和那种拒斥工整对仗、反对节奏旋律的自由散漫的文体品格都是更适合于周涛的。干脆反过来说,周涛的本质更是属于散文的。周涛诗之大河十几年的漂流似乎就是为了一个目的:把他的散文迭到人海口。周涛散文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大”字,它们气势沉雄,意蕴深远,笔力强健而汇成一股语言的雷鸣,夹带着西北的天风滚滚而来,使人如闻天籁,振聋发聩。这些大散文具有两个向度上的意义:从共时性看,它把周涛推上了当代散文革命的前沿;从历时性看,它和“前17年”的散文传统明显决裂,传送出了散文换代的先声。周涛创作于八九十年代之交的《稀世之鸟》、《游牧长城》、《兀立荒原》等散文集使他鹤立于军旅散文界,并和余秋雨、张承志、贾平凹、韩少功等优秀作家一起排列出了90年代中国散文世界的最新风景线。

朱增泉和周涛的相似之处是都由诗而文,相异处在于:周涛是一个“半路出家”、33岁入伍的“半吊子军人”。他的军人精神和战士品格主要来自他的个性和边疆马背民族文化的熏陶。而朱增泉则不然,他是一位真正行伍出身有40年军龄的老军人,并且官至中将,是军阶最高的当代中国作家。因此,《秦皇弛道》的散文选材和思情走向有着更为鲜明和强烈的军旅定位。他关注一般的军营现实和戍边官兵,但他对古战场和历史名将投注了更多的目光。在抚今追昔之中,融人了他对民族文化传统、古代军事智慧和现实军队命运的交织思考,将尚武精神、载道传统和言志理路作出巧妙的嫁接,展示了一位将军散文家特有的气质与风范。

莫言将他小说中的奇诡和浪漫带人了散文创作,而且更突出了幽默和俏皮的一面。其风格一如他的散文集名:《会唱歌的墙》。与感觉成为了莫言小说的重要特点不同的是,幽默成了莫言散文的主要特征。虽然明知他的想像和夸张的惯性在其中作祟,添油加醋,口吐莲花,但由于基本素材的真实性,仍然使人身临其境,和作者感同身受,获得了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并且常常因为作家出人意料的苦中作乐,或自嘲或调侃而忍俊不禁乃至捧腹大笑。而这笑又是带泪的笑,笑过之后,留下的是沉重的回忆。它在悲惨的情景中充分展示了人的豁达与乐观的天性和作家幽默与机智的天赋,或者反过来说,它以乐写悲,长歌当哭,是一种严峻的调侃,深刻的反讽。高人一筹的幽默品格使莫言散文不同凡响。

朱苏进的散文创作却和他的小说特点基本吻合,一是锐利的思想型。集中表达当代职业军人对战争、军人、死亡与和平的深度认识与终极追问,常常在形而上的层面升华为睿智的哲理,或者以理念的火炬照亮生活的发现;二是深思熟虑,出手谨慎,所作不多,作必精到。《天圆地方》和《独自散步》两本集子篇幅不大,却都有沉甸甸的分量。而万字长文《最优美的最危险》堪称其代表作,对作为战争组成部分的武器类别、性能的谙熟,对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枪炮的审美欣赏、酷爱与把玩,对作为以嗜血为目的的杀人工具的高度警戒、敏感与防范,都写到了极致,尤为精彩的是在这种尖锐的悖论中表达了一种高超而优美的艺术辩证法和辩证的艺术性。

同类推荐
  • 冬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1623年首次发行于《第一对开本》。尽管它首次发行时被列为喜剧类型,一些现代的编辑则将其列入“传奇剧”。因为其前三幕充满了紧张的心理描写,而后两幕为喜剧并且有一个欢喜的结局,因此一些评论家,其中包括W·W·劳伦斯,认为它是莎士比亚“问题剧”之一。尽管如此,这部作品时常非常受欢迎,并且在莎士比亚剧作表演历史中经常被一些先锋戏剧实验者改编为不同的形式和版本。
  • 村情:西部农民生活实录

    村情:西部农民生活实录

    历史像一摊积水,印在地上。历史像一根箭,射向远方。作者从魏家大山上走下来,从这样的历史土壤上走过去,带着一身风尘,说着地道的土话,走进他的乡村,走进民间,不设防地扯谈,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触摸、用心交流、用脑思考,用民间的语言记下一些事情和人们的生活。本书对西北地区的农民生活进行了调查研究,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述了西部农民生活实录。
  • 小日子诗头诗尾

    小日子诗头诗尾

    爱情、亲情、父爱、母爱、男人、女人……一个家庭在作者笔下焕发出柔美光彩。
  • 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上)

    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上)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处

    这是一本关于当下喧嚣社会中静得下来的那群人的书,讲述的是45个城市手艺人的故事。他们中有我们身边常见的蛋糕师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上过《国家宝藏》的传统染料制作人仇庆年老先生,也有网红手艺人。打铁、制香、染布、修笔、斫琴、做团扇、刻砚、金缮、刺绣、铸剑、竹艺、酿酒、做面……他们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他们代表一种惜物的生活美学态度,他们教给我们在虚无的人生中找到意义,在为生计所苦的同时发现美好。
热门推荐
  • 功夫圣王

    功夫圣王

    国术的核心,内家拳到底有何神秘武林,只存在于影视作品当中,还是就在我们身边看平凡少年如何一步步走上武道巅峰,演绎一段功夫传奇,弘扬中华国粹,斗地痞,护校花,纵横黑市拳台,阻击境外势力,争霸世界级格斗王者,守国魂,终成民族脊梁
  • 南北通幽录

    南北通幽录

    “若无此等凌云志,哪敢御剑乘风来”这里是仙侠的世界,御剑乘风,斩妖除魔,顺带来个英雄救美,谈情说爱!且看一代天骄手携灵剑,闯南渊,诛魔头,身负仙缘的他又会书写出怎样的故事?敬请期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别叫我爱上你

    别叫我爱上你

    书中的男生并不是现在所谓的宅男,或者屌丝,他只是被自己的一厢情愿打败,成功转型成为暖男,没有出众的相貌,也没有出众的才华,但他心目中的那位一直是他心中的痛。
  • 从游戏开始无敌的存在

    从游戏开始无敌的存在

    身处平行世界,一名主播将如何生存?无敌系统将怎样让男主角变得无敌?
  • 高城

    高城

    因为误会而分手,再到相遇那一刻,是幸福还是悲剧。假如爱可以重来我绝不会再放开你的手?
  • 赋愁集

    赋愁集

    中国诗词文化源远流长,本作品中的诗指近体诗,而不是现代诗。词,是宋词的词,而不是歌词。本作品中的诗都是按照严格的平仄格律而填写的,所以,在每首诗后都会注明是【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因古今汉语发音有些字的读音不一样,所以这两本韵书中的某些字也会不一样。为了不必要的误会,所以,每首诗我都会注明。本作品的词,都是按词牌而填写。当然,有很多词牌有几种,甚至十多种格式,所以,别觉得你看柳永的“玉蝴蝶”词有一百多个字,我的才几十个字,就觉得我写错了。当然,词谱也不止一本,有【钦定词谱】,【龙榆生词谱】。而且,韵书也分为【词林正韵】和【中华新韵】。因词谱不同,韵书不同,某些字可能会有些差别,所以我都有注明用的是哪个词谱,哪本韵书。词在前期没标注,但到目前为止,我填的词,词谱都是【钦定词谱】。标注【平水韵】的是诗,标注【钦定词谱】的是词。别觉得句式一样就算诗了。《啰唝曲》四句每句五个字,这是词。五言绝句也是四句,每句五个字,这是诗。它们的区别在于平仄不同。
  • 昨日琴音

    昨日琴音

    网恋,虚拟的网络,谁也不知道坐在手机对面的人是谁异地恋,跨越地域的距离,谁也不知道对方的身边围绕着怎样的人当这一切都汇聚在同一个女孩身上时,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局“我弹的怎么样”“很好听,只是为什么这么悲伤呢”“你们俩个是不会有结果的,他可能一直都在骗你”“可我就是控制不住地喜欢他啊!”“你怎么来了”“你不来找我,那我就来找你喽”“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走吧”对不起没关系你以为我会这么说?呵别傻了,我又不是圣人,怎么可能跟你没关系,况且...圣人也是人啊“这曲子真好听,可为什么没有歌词啊?”“有词的,只是唱的人已经不在了,这词又有什么用呢”嘶——我们之间的那根线其实早就断了断了?呵两根从没接上过的线,何来断了一说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