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10400000011

第11章 死亡线上的生命里程——青藏风景线系列之二(5)

如果成元生能有菲立普那样的好运气该多好呀!这样,若干年后,当他22岁的生命重新活跃在青藏线上的时候,战友们一定会把他抬起抛得高高的,像喜马拉雅山那么高!

可是,不会的。成元生不是菲立普,他走了,到好远好远的地方去了,永远不会回来了!

同志们为了怀念这位不该早去的战友,每当驾车路过四道梁时,都要鸣响喇叭,向他致意,向他问候。

笛笛笛——有时候是几十台车的喇叭一齐呜叫,荒原都被吵翻了。

成元生,你听见了么?

白昼,四道梁上空的蓝天镶着一钩弯月……

三片止痛片送他远行

1986年2月3日,彝族战士沙马说么住进了家乡四川省大凉山地区美姑县人民医院,医生对他的病情最后诊断是:肝硬化合并腹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在此之前,沙马说么一直认为他得的是胃病。“胃嘛,吃吃喝喝都是它的事,年轻人,铁能咽,钢敢咬,难免有热了要烫嘴凉了会渗牙的时候,还能不出点毛病?”他总是这么轻描淡写地对每一个认真劝他看病的人说。他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看过一次病,所以别人也认为他得的是胃病。

现在,大家明白了他的真实病情,讨厌的肝硬化!可躺在病房里的他仍然以为自己是因胃病住的院。

3月14日,沙马在县医院病逝。

他28岁,未婚,连女朋友都没有交过。他在青藏线上的汽车部队工作了八个春秋,却是在离高原3000公里外的凉山闭上眼睛的,乡亲们讲,他死时嘴里念念不忘昆仑山……

肝炎!一个又一个肝炎病人。王志远患的是它,邢景山也患的是它。这个可怕的病魔为什么要这样无孔不入地侵袭着青藏线人的身体?

高原的风用灰蒙蒙的颜料涂画着一切。

据有关部门统计:1980年以来,在青藏兵站部所属部队中,因肝炎病死亡数已达29人。其中团职干部10人,死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0岁,年龄最大的也仅50岁。从发现病情到死亡,最长的不过两个月,短者只有四五天。

沙马属于时间较长的行列中,也就是说上帝留给他在世的时间多于别人。

他仅仅活了28个年头。

另据调查:青藏线上困肝炎病死亡的人数与内地同等人数中的死亡数相比,发病率和死亡率平均高出二三倍。

我在昆仑山采访时,一位医生的感叹解开了我心中的疑虑,他说:青藏线上得肝炎病的同志,几乎无一不是与超负荷的工作有关。他们都像焦裕禄一样是被累死的!

我似乎悟出了点什么。王志远、邢景山、沙马,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带着疾病在高原抗争的西部战士,他们确确实实是一匹匹超载的西藏牦牛。

沙马这匹牦牛在世界屋脊上行走了3000多个日日夜夜,驮着星星,驮着太阳,驮着雪山,驮着戈壁,哪儿是他歇脚的小店?

那是他入伍到高原的第3年,连队执行给西藏运送水泥的紧急任务。9月的一天,长江源头突然飞降暴雪,数百辆军车、地方车被大雪封在唐古拉山中。沙马和他的战友们也未幸免。车队被围困了整整4天,食物极缺,大家只好在雪地里寻找野味野草来填充肚子,有两个地方司机因吃冻死的地老鼠中毒,死了。为此连里做出决定:谁也不许吃地老鼠。可是,饿极了的人是疯乱的,仍有一些大胆而抱有侥幸心理的战士拿着死老鼠啃吃着。连长急了,说:“咱们想别的办法渡过饥饿,死老鼠万万吃不得!”

别的什么办法可以充饥?没有。在下山联系饭的同志未返回之前,大家只有干等。奇人自有奇法,沙马当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同志们说:“我的体会是坐下来等死容易死,挺起身子抗争能产生力量,死不了。来,大家铲雪开路去,蹦达蹦达,干点活出身汗,饿呀累呀就从汗毛孔跑了!”说得大家直乐,这一乐,饥饿真的就退让了三分。

他确实是这么干的。被大雪围困的四天中,他一直拿着一把铁锹黑天白日不停地铲雪开道。他当然知道一个人一把锹的力量是很渺小的,但他仍然要铲雪,要开路。消极的等待,这不是沙马的性格。

第4天夜里,安多买马兵站的同志把饭送到山上。这时,沙马的力气已消耗得所剩无几,昏倒在他铲出来的路中央。他没有福分去享受这好不容易得到的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

正是从那时开始,沙马的身体素质明显的下降了,他常常感到胸部和腹部疼痛,食欲大减。同志们劝他去卫生队查查,他憨憨地一笑:不就是胃病吗?我当过卫生员,这病没啥大的危险,咱们这些跑车的驾驶员,十个有九个得胃病呢!

一次,他在西藏的当雄兵站帮着战友检修分电盘时,因腹部剧痛靠在保险杠上痛苦地痉挛着,最后倒在了地上。当大家要送他到卫生队去看病时,他忽的一下离开保险杠,站得直挺挺的,像一棵白杨树,他说:“咱们的连长,还有二班长,不都有胃病吗?他们干得多欢势!有点小毛病就躺倒,工作撂给谁干?”

沙马哟,看来你这个卫生员是肯定不够格的,三流水平?

有个起码的知识你没掌握,肝和胃的位置你没分清,它们虽然相连,但并不是一回事,你的疼痛来自肝区!

全连的同志甚至连营里的领导都知道沙马患的是胃病。多少人被他蒙哄了!

当然,后来大家知道了,不是沙马故意不去检查病情才把肝病当成了胃病,而是运输任务太紧张,他实在抽不出时间去劳驾医生。

他的身上经常揣着止痛片,有了情况就用它来解围。在他看来,这小白片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魔鬼向青春进军。

美姑县人民医院。

沙马骨瘦如柴,他的神走了,眼看就要倒下去了。人总是要死的,他不怕死。但他觉得有点窝囊,就这么个胃病,把命要了?那么多人都有胃病,怎么到了他这里就过不了关啦?

他连连发问,但不知问谁。

家人和专程从高原来县医院看望他的战友,在这最后的时刻不得不把真实情况告诉了他:你的病已明确诊断了,是肝炎。

他听了,那深深眼眶里的眼珠子忽的发亮了,呆呆地瞪了好久。之后,他叹一口气,一笑,又变得很轻松、很不以为然的样子。

从他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之后,大家就发现他常常在嘴里轻轻地、反复地默念着两个字:肝炎、肝炎……

沙马的病情日益恶化,每日吐血屙血不止,有时一天就是六七次,医院千方百计地抢救他。他却表现了少有的倔强,拒绝一切治疗。他拔掉了输血的针头,当护士劝说时,他竟然连准备的血浆也藏起来了。

护士说:沙马同志,你不能这样,你的病情需要这样治疗,需要这些药物。你应该听话,不听话要吃大亏的。

他说:我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希望你们再不要为我浪费国家的钱财了,把这些药都留给别人用吧!

护士哭了,一边哭一边又拿出了新的针头,她无论如何要给他把这些血输进去的!

沙马忽然变得老实了,乖乖地让护士给自己输血。

以后,他再也不闹腾了,只是悄悄地做着“走”的准备。

他要远行,心里不免有几分留恋。

他让护士找来笔、纸,抖抖索索地给连长写了一封信,信上这样写着:

连长同志:您好!

我不行了,我们再也见不着了,你不要难过。有几件事还要麻烦您,请您领取我的最后一月的工资,代我交了党费;请您检查一下我的04号车上的随车工具、附件,如有缺少,请折成款从我的工资中扣除;探家的前夕,我借了三班郭平生一套涤卡军衣,把我箱子里一套新衣还给他。我死后,不要为我的事给组织添麻烦,组织没有对不住我的地方。拜托了!

人在死时才感到活着多好,我这一生做的事情太少了,我多想再回到高原上干几年,可是,一切都晚了……

沙马

他走了,是有思想准备而走的,但留下了心头永远无法补救的遗憾。

死的那天,人们看到他总是哭,见到一个人就哭,不说一句话。惹得亲人和战友们跟着他一起哭。只是大家像他一样,也是无声地哭……

家乡人按照彝族的风俗习惯送他远行:他身穿彝族服,头戴“俄贴”(帽子),身披“查尔瓦”,打着“西敖”(绑腿),静静地躺在柴禾上。送葬的人们紧紧地围着他,伏在地上痛哭,呼叫着沙马的名字。乡人们把沙马身下的柴禾点燃了,接着便鸣枪四十响,倾洒子酒,表达对沙马的怀念和敬意。

同一天,青藏高原在悄不声地落着一场大雪。送走沙马好些天了,家人在为他整理遗物时,发现他的衣袋里还有几片白片片药。

啊,止痛片……

昆仑山下,有座拐杖冢

我的笔像触了电一样颤抖着。

又是一个肝炎病人!

但是,我必须写出他的故事,他的命运。我无法改变许多青藏线人是被肝病夺去生命这一事实,就像无法改变唐古拉山的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这个事实一样。

昆仑山的荒漠上,坟堆,望不到边的坟堆连成一片。

这,就是烈士陵园。

当年,慕生忠将军率领筑路大军在昆仑山下的荒郊撑起了第一顶帐篷,用笨拙的铁锨埋下了青藏公路在昆仑山地段的第一个里程碑,同时也用这个简陋的工具,为无私无畏把生命奉献给高原的建设者们修筑了永久的寝地——烈士陵园。

从那时候起,每年每月每日几乎都有魂系昆仑的英灵们在这里歇脚、永远地安睡。

虽然这是大家公认的烈士陵园,但是躺在这儿的青藏线人却没有几个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烈士”,他们绝大多数是患高原疾病故去的,属于正常死亡,按红头文件上的规定不够烈士的条件。

不过,高原人敬重他们的感情就像敬重在老山前线牺牲的烈士一样深沉。他们是为奋战高原而献身的,他们死得伟大。

他,章恩佑,修建格尔木至拉萨地下输油管线的总工程师,也是一个不够烈士条件的“烈士”。他埋在家乡唐山,不过,青藏线人一直觉得他没有离开高原,每年清明时节都要到烈士陵园为他扫墓。

壮实的生命应该崛起于荒原,又长眠于荒原。

章总的肝病几乎是与这项工程同时开始,而他的生命进程也几乎是和这项工程同时完结的。他倒下去了。他本应该长眠在昆仑山,但是没有……

章总是50年代初走出大学门的知识分子。那阵子的大学生在心中筑起的理想长堤似乎特别牢固。为什么?这是个不少人不以为然而我又暂时说不清有待大家共同研讨的课题。

我是深深敬佩他们的。1972年,******总理批示要在青藏高原修建地下输油管线,这是中国国防建设史上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一项宏伟的建筑。正在北京总后勤部某营房设计院工作的章恩佑得到这个消息后,迫不急待地要求上了高原。首都,这让许多人羡慕的舒适的环境对他失去了诱惑力,家中妻儿老小的挽留对他也不起作用,他只想着要到昆仑山去拼搏一番,那里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的生命之巅。他对亲友和领导说:“中国人要在世界屋脊上修建一条地下输油管线,多么自豪的事业啊!这不仅在中国属首创,国外也没有过啊!”

当时他已经53岁了,这样的年龄上高原肯定意味着要冒很大风险。我们这一代人是荒原的开拓者,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章总上高原后抓的头一件事是研究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编写教材。他协助各级领导采取诸多的方式,培训了3000多名焊接、仪表、电气、司泵等各类技术骨干。这是他亲手栽培的支撑输油管线的一批顶梁柱。

章总的生命在53岁这年爆发出了惊人的耐久力,山高缺氧奈何不得他,疲劳饥渴拖不住他,他像一个小伙子一样拚搏体力,绞尽脑汁。他的人生在这时候才写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序。

他毕竟是个老人。

一次,在鉴定油罐的安装质量时,他手里拿着仪表,脚下一滑,从荡荡悠悠的梯子上摔下来,右小腿被跌伤。如果仅是小腿骨伤了也罢,问题的麻烦性表现在: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原先就有的肝病从这次摔了以后加重了,病魔一日紧似一日地来纠缠他,致使他有点招架不住了。

章总不得不准备了一根拐杖,不管到什么地方去,都离不开这根拐杖了。年迈、多病,使他走路很艰难,但是,该走的路他一步也不拉下。不仅如此,他干的工作比过去更多了,每天都是小跑步地忙乎着。细心人在他下世后作了这样一个统计:他在高原3年时间里,刨去坐车,步行的路有2000公里。一个年轻人脚上的功夫也不如他硬啊!

“章总,你该歇歇了,不是为了你个人,而是从工作着想,身体健壮了才能挑更重的担子啊!”

“我比别人多了一条腿,当然就应该多走路,多干活!”

说毕,他拄着拐杖又一颠一颠地忙去了。

他的肝病越来越严重了。当然这是别人绝对不知道的。他把所有痛苦都咬碎咽到了肚里。当他知道这可恶的病正无情地吞噬着他的生命,他工作的时间不会很长时,便竭尽全力想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多做点事情,再多做点事情。也许这是他离开这个世界后人们还感到他存在价值的唯一标志。他不是追求个人的功名,人都死了,功名对他还有何用?

拐杖伴着他,他伴着拐杖,这是一对战友,他们丈量着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高原上的山山水水映着他们的影子。

管线的第一期工程完工了,试通油成功。这时,一部分人员要撤回内地。他是理所当然的排在了这批内撤人员中。章总,你早该走了,你就放心地内撤吧,你的功德永远留在雪山银岭间。

可是,他没有走,要求留下了。

他说,我要慢点走,这里的事我还没干完,工程的总设计人之一在工程还没有完工之前溜之大吉了,像话吗?

还是那根拐杖陪着他在高原上颠波、辛劳……

很快,他就走不动了。是被肝病拖住的。

同类推荐
  • 渥太华夜未眠

    渥太华夜未眠

    从北京来到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生活的陪读妈妈艾美,为排遣寂寞,开设了一个家庭旅馆,她因此看到在旅馆里进出的各式新移民的生活真相。在这里,既有“多活一种人生的庆幸”,也有始终无法融入当地的异己感;既有不分国界的美好人性与真爱,也有职场中更为严苛的竞争淘汰,异国婚姻中无法精神交融的孤独难耐。
  •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是特别针对现代初阶唐诗爱好者而编辑的唐诗选本,是新时代的唐诗基本读本。注讲上以言简意赅为标准,对入选作品仅作必要的注讲,讲清楚需要注意的字音、字义、典故、修辞、背景,易读易查,使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气力理解一篇作品。
  • 婆媳的美好关系

    婆媳的美好关系

    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将自身与婆婆相处十年间的生活细节,以及婆婆癌症复发之后相伴相守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回忆,由此延伸出对生命的思考,以唤醒众人对亲情、对婆媳关系更深一层的理解与珍惜;并将婆媳相处之道从心理学方面、生活细节方面给予适当的指引,让人逐步领悟培养好的婆媳关系其实并没有那么难。这不是一本歌功颂德的书,这是一本媳妇对婆婆单独而美好的怀念,旨在全然地展现生活,展现美好的婆媳关系。
  • 你要好好的

    你要好好的

    2019年苑子文全新个人作品集重磅上市,每一篇故事都能让你找到自己,冯唐、桐华诚意推荐;图书附录20个苑子文亲答疑问,希望这些回答可以帮你找到前行的力量。我们好像总是在不满,在遗憾,在后悔,在做错决定后才知道自己错了。可是别太难过,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不可能在人生的考场上把每一道题都选对,与其对往事耿耿于怀,不如为明天多做一些改变,抛弃世俗的眼光,做自己人生的掌舵人。你要相信,你也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可以给予陌生人善意与光明。你要相信,短暂的失败是为了迎接新的起点,没有人总是一帆风顺。你要相信,你最珍贵,总有人连你的缺点都觉得可爱迷人。我们自卑,我们胆怯,我们勇敢,我们蜕变。亲爱的,你要好好的,岁月还长,别太失望。
热门推荐
  • 初心不尽

    初心不尽

    【本来想写个傻白甜,不过好像失败了。】长山市单身多年的禁欲系男神不吭不响的结了婚,三年后才曝光真实面目,记者采访的时候,这个男人却笑的得意,“我觊觎我老婆很久了,你们等了三年的,和我这个等了八年才抱上孩子的比,真的不算什么煎熬了。”
  • 爵位之我爱我的家园

    爵位之我爱我的家园

    当天空中遨翔的巨龙几近销声匿迹时,地面上的贵族们也正迎来他们最后的光辉……一场新的权力游戏已然开始。
  • 花花世界不染尘

    花花世界不染尘

    当一朵花映入眼里,你看到了什么?一位真正的禅者,拥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观察力,能轻易遁入内心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看得清清楚楚。本书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禅者,他以一篇篇抒情短文,和我们分享他在这精彩世界的所见与体会。书中文字或许如作者自己所说,代表一个清理、重建内在花园的过程,又或许它们只是单纯的一杯好茶,等待有心人来细细品味,感受“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快意游走于花花世界的自在与潇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邪龙归巢

    邪龙归巢

    转生多年,在费伦成长为少年龙的奥斯瓦德有一天终于醒悟过来要想过上不被冒险者扒皮拆骨,不被疯狂科学家解剖切片,不被黑恶势力捕捉贩卖,不被盗窃者偷取财宝的平静生活“我需要有个龙巢啊!”这是一条向往和平的邪龙,在多元宇宙寻找合适自己的龙巢的故事。“话说,就没有一个对龙友好一点的世界观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执爱之月灵传奇

    执爱之月灵传奇

    她与她,是一同被创造出来的双生子。然一个是神之爱女,一个却是被神遗弃的魔族。他与他,一个是孤傲的天界战神,一个是统领魔族的魔君。然他们都为了她放弃了一切,甚至爱她的资格。如果我不能爱你,那么就让另一个我来爱你。如果我不能爱你,那么就让我用另一种方式来跟你在一起。不论你是高高在上的神之爱女,不论你是在世界底端的魔族,不论你是娇弱的精灵,不论你是渺小的人类。都会有人执爱着你。
  • 纸醉金迷·第三部:此间乐·上(张恨水经典文学)

    纸醉金迷·第三部:此间乐·上(张恨水经典文学)

    《纸醉金迷》作为讽刺暴露现实之作,作品将批判的锋芒直指抗战胜利前夕的国统区的丑陋、卑琐的世态炎凉。以抗战胜利前夕,小公务员魏端本和他的“抗战夫人”田佩芝在陪都重庆的命运起落为线索,写尽迷失在虚荣腐糜的“金色迷梦”中的扭曲人性和世态炎凉。田佩芝,艳冠群芳却又虚荣至极的一个女人,为了金钱和锦衣玉食,把丈夫送进了监狱而差点处以极刑;为了摆脱没有钱的生活,丈夫可以不要,孩子可以不认,最后钓上了一个有钱有声望的钱先生,眼看着就要成为万人瞩目的钱太太,抗战突然胜利,她却成了大汉奸的未婚妻和情妇。揭示了在特殊年代背景下,人性与金钱面前的迷失与挣扎。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 你的诗和远方

    你的诗和远方

    如果那个时候,我问你:“你所向往的诗和远方里没有我,你会为我停留吗?”抱歉……我没有诗意也不曾想过去远方
  • 一个文艺青年在富士康(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一个文艺青年在富士康(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人生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战斗。当单枪匹马、理想主义的堂吉诃德遭遇这个时代最大的代工帝国富士康,他拥有怎样的奇葩经历?作品讲述一个性灵饱满的文艺青年如何被富士康压榨和改造,进而丢失爱情、中断写作、埋没梦想和泯然众人,然后又如何挣扎、反抗、觉醒和逃离,并最终坚持爱情、重归写作、实现梦想和找回初心的过程。作品揭示了在这个贫瘠的时代,一个正常人想要保持性灵自由的正常需求,要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要经历多么卓绝的努力。作者曾经在富士康工作过一年半,并在生产线上实习了半年。这不是记者为了书写报道而做的潜伏,也不是作家为了构思小说而进行的体验,这是一段真实的人生,有最深切的迷茫和挣扎,也有最痛彻的反思与醒悟。读者们已经看到过许多关于富士康员工跳楼之类的报道,作品将是你走进一个富士康普通工作人员内心的机会。念灿华,82年生,EMC工程师,写作者,已出版科幻小说《末日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