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38600000037

第37章 长大的年

家乡的农村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忙年。二十三这天是小年,俗称“祭灶”,关于小年祭灶已记不起太多,只记得娘在这天会里里外外的打扫卫生,然后会揭下贴在锅灶间的画,边烧边念咕:“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大人忙年时,我和爷爷一老一少的两个闲人插不上手,我就缠着爷爷讲古。

爷爷边忙着给我做扁食叉子,(扁食叉子就是用小木棍削扁一头,从中间劈开成叉,然后再往中间横塞一小木条,用它叉水饺,可以免得孩子不会夹而鼓捣烂。)边绘声绘色的讲起了有关“年”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他长居深海,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但这怪兽惧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因此,为了驱赶"年"兽,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称之为“过年”。

当时听了这个“年兽”的故事,深深的恐惧中带着强烈的好奇。我歪着小脑袋眨巴着眼睛很乐观地告诉爷爷:那是因为年还小,他调皮捣蛋,光干坏事儿,老惹人家生气,等他长大了就会好的。听了我的话,爷爷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没了牙的嘴上花白的胡须一颤一颤的。见我娘端着饺子要下锅,爹挂起火鞭要放炮,爷爷忙把给我做好的扁食叉子放下,紧紧地捂住了我的耳朵。我迅速掰开爷爷粗糙的大手,大声嚷着:炮声是吓唬“年”的,我又不怕。用力挣脱他的怀,冲进院子里。可,当鞭炮炸响的一刻,我又双手抱头快速地拱进爷爷的怀抱,怯生生地瞅着院子里炸开的一串串火光。 长大后,从书本上读到苏轼写下的《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方知守岁的习俗,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后来,教我语文的恩师告诉我: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等我知道了这些知识,再想向爷爷求证这世上到底有没有“年兽”时,爷爷已经去世了。在年复一年的轮回中,我由听古的孩子变成了讲古的妈妈。当我向儿子讲起 “年兽”的故事时,儿子非但没有好奇,反而和我理论道:哼!什么嘛!现在不管过年不过年,大街小巷霓红闪烁,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年兽”早都被吓死了。

儿子的小小世故让我多少有点失落,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新时代,他怎么能了解妈妈小时候的“年”景呢!怎么能懂得,在那还没告别铅与火迎来光和电的童年里,除夕的点点烛火曾给了那代人多少的遐想与欢乐。也许,一个人的童年生活会影响到长大后的思维,一直到现在,每到年底时,我都会想起爷爷讲过的那个故事。想着如果真有“年兽”的话,在经历了无数个除夕后,“年兽”也一定长大了、苍老了,不再年轻气盛、穷凶极恶,而变得沉静内敛、温顺了许多吧!

长大了的年,没有了“年兽”的恐吓,没有了少时只逢年才能穿花衣带新帽的期盼,没有了除夕之夜才能吃到鱼肉的欣喜……在孩子一年大一年的欣慰中,父母也一年年的老去,渐渐体会到了人到中年,上顾老下养小的艰涩与忧烦。唉!"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再读这首《守岁》诗时,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新年到了,在我把新挂历又翻了一页的时候,小妹给我的手机里发了两条信息:姐,咱娘只在家过了十天就又去侍候咱姥姥了,多么希望她能在家多过几天啊!可是,去看咱姥姥时,姥姥瘦得可怜,她老人家毕竟养了咱娘啊!没有舅,她和咱姨只能轮流侍候了,这样不行,过了年我看得想个法。

读完手机上的信息,我心头沉甸甸的。发短信的是我最小的妹妹,也是对娘家操心最多牺牲最大让我等自愧不如的妹妹。她从小像个野小子,只读到小学四年级便不想读书跟别人学起了武功,为了让惟一的弟弟不受欺负,在选择爱情时她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找了当地的“黑老大”,把小家也安在了离娘家只有一里地的小镇。初始,爹娘没理解她的苦心倒怕她们给惹麻烦,没想到,她们两口子在当地却是出了名的义气,开店做生意火的不得了,赚了钱也给娘家不少接济。

小妹总想当救世主,可她却无力阻挡人间的生老病死、亲情轮回,在疼娘的同时娘也在同样疼着她的娘,想什么办法呢!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姨和娘从小感情深厚,娘从小就让着她,上大学的机会、工作的机会等等全都让给了她,一直到现在说是姐妹俩轮流侍候老人,实际上姨那次也没坚持到点儿,每次都打电话向娘求救,快来吧,要不然她就要崩溃。娘说她在城市里上班呆惯了,侍候病人心焦,就由着她吧!

过年更不必说了,多少年了,每年除夕我娘都是守着她娘过的。尽管也担心着孩子,挂念着老爸和家,可是,没有办法。只从过年时家里少了个陪她娘守岁的牵肠挂肚的娘,想着多少年后这又是一个轮回,我便觉得长大的年越过越沉重了。

同类推荐
  • 帕拉新语

    帕拉新语

    帕拉庄园是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贵族庄园,位于江孜县班觉伦布村。曲宗是班觉伦布村走出的几十位大学生之一,正在青海民族大学读大三。
  • 水浒人物品评录

    水浒人物品评录

    本书选取了《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最具特色的二十七个主要人物,以现代视角予以解读。
  •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本书是从语言的角度专门研究莫言小说语言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的一部著作。
  • 山道

    山道

    本书分“山道”和“品味”两部分,顾名思义,也就是谈自己对“山”和“味”的感觉,并把这感觉及时地抒写出来。尽管自己深知,要达到“使一个爱欲的幻想,容纳到柔和轻盈的节奏中”(沈从文·《论徐志摩的诗》)的境界是那么的遥远,但也更深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于是,也就思考了,也就抒写了。
  • 李健吾译文集·第六卷

    李健吾译文集·第六卷

    福楼拜翻译第一人,莫里哀翻译第一人,创作、翻译、评论、研究全才李健吾先生译文全集;汇集著名翻译家李健吾存世的所有翻译作品,共十四卷,三百五十余万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意义;《在国内翻译界、文学研究界和出版界都有填补空白和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李健吾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评论家和文学研究者,在创作、批评、翻译和研究领域都蔚为大家。
热门推荐
  • 惊破九霄
  • 爱了痛了伤了哭了①

    爱了痛了伤了哭了①

    有些话只能偷偷拿出来纪念遗憾。有些人只能深深埋藏在记忆彼岸。要很久很久以后,才能明白,有些爱情注定开头失,结尾残。
  • 恶魔·王子·战(涩世纪传说)

    恶魔·王子·战(涩世纪传说)

    [花雨授权]罗兰德是以骑士文化著称的学院,而303室则是众所瞩目的殿堂。带着黑豹的黑道少主;用雪狼当宠物的俊美王储;偕同王子的假公主……挑战传统就是创造自己的传奇!
  • 万法至尊

    万法至尊

    当这天,已经开始崩塌!当这法,已经开始紊乱!当这虚空,已经失去了秩序!一个背负着背叛和耻辱的少年,从灵脉矿洞之中走出来终有一日,我萧易要成为脚踏虚空的人物,要这个世间因我而改变这天,由我来撑,这地,任我践踏当一切已成定数,漫天神佛都已经无能为力的时候,就由我来度化苍生!
  • 全敏捷房东

    全敏捷房东

    林满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游戏高手,还是职业的那种。在《青天》这部全息与键盘结合的新款网游之中,他很幸运,抽到了3000个隐藏职业中的一个,白衣之剑。他建造了一栋别墅,一个新手收容所,大量接纳一开始不知如何玩游戏的新手,培养他们的才能。
  • 韩娱之蜕变之路

    韩娱之蜕变之路

    她是万人宠爱的公主,他是外冷内热的王子。她是中韩英混血,他是中国人却只能迫不得已离开。他生在中国长在英国为了学业去了加拿大认识了他,他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移民加拿大遇见了她。他为了梦想去了韩国进了sm,她为了他到韩国交换生却意外在老师的推荐下进了sm。她们相互鼓励,她作为f(x)的成员在出道的前一天意外被人陷害。后经他的鼓励继续联系。最后,他以exo出道,她也作为李秀满在位的最后一个女团出道。她们的爱还在继续。。。。。。
  • 谁的软糖

    谁的软糖

    阮依依从来都是一个自私的人,如果要选择,她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爱她的人而不是她爱的人。直到她遇到了陆川,让她看见一个比她更爱自己的人,变得比起他自己,却更爱她……他说:“如果她爱面子,那我就给足她面子。”他说:“如果你考上了一个好学校,我虽然考不上,但是我可以在你学校门口开一家小吃店,做你最喜欢吃的,让你吃个够。”……
  • 暗天墨尊

    暗天墨尊

    在一切诡异之中到底隐藏重大危机。帝王们神秘失踪的时候,万族如何应对危机。少年在强大的万族中崛起,斩断命运,带领万族冲破迷雾,走上那主宰之路
  • 九誓

    九誓

    天穹崩塌一角,阵营划分阴阳,万劫不灭的身躯,剑破万法的绝冥,改天换地的冥想,力量不竭的魔瞳。一生换九世,九世君相随,生世不离弃,助君凯旋归。
  • 神圣之国度

    神圣之国度

    如有一人对你讲来:他信奉弱肉强食,并认为规则只是强者的玩物,道德不过是伪善者的面具,但同时又大口地抱怨着世界不公与卑鄙。对这种人你当明白:在他们的逻辑链条中,他们是没有资格去抱怨世界。顺着逻辑下去,当一个处于抱怨的时候,他便也处于弱势。按他们口头上所信奉的,他们处于了弱势,那只能是他们自身软弱,他们是不能够在社会、自身等其余各个方面上,找原因的。因为弱肉强食,这条简单粗暴的逻辑,摧毁了他们一切的借口。乃至于我们可以推论到,他们所遭受的,正是他们所信奉的。他们被卑鄙和不公给压迫,那卑鄙和不公,不正是他们所承认的手段吗?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规则从来不是强者的玩物,那是施暴者和不屈者的妥协,施暴者是没有资格冠以强者的,但弱者可以不屈。道德也不是伪善者的面具,恰恰相反,伪君子是不道德者对道德敬畏的最好表现。——摘选自,神圣者莱布尼茨写给女儿的第十三封信中,《论善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