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49300000019

第19章 秦腔散语(2)

1947年4月间,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集体参了军,成为彭总领导下的西北野战军的一部分。在陇东战役中,由于当地水资源奇缺,彭总说:“我建议可不可以优待一下剧团的同志,给他们多喝一点水?因为他们不光是行军,还要演戏、唱歌、做宣传鼓动工作。”在新解放区洛川县演出《穷人恨》,天下起了雨,而彭总仍然冒雨前来再次观看《穷人恨》,当晚给剧团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你们演出的穷人恨,成为发动群众组织起来的有力武器。

王震将军多次观看《血泪仇》、《穷人恨》后,曾给****翎写了一封激动人心的信,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长李卓然同志转交****翎。

民间班社

1938年初,张秦伯鉴于乾县无一戏剧团体,乃邀集志同道合者五六人,集股一千二百元创办戏剧团体,名“新民学社”。当时,范紫东返里居乾,修纂乾县志,提议剧社更名为“晓钟社”。学生艺名均带“中华民国晓钟”六字。第一个学生名唐福,易其名为唐晓钟,后有任哲中、殷守中、杨晓华、李晓俊、韩绪中等。这年古会,在马王庄首次上演《杀狗》、《升官》、《二进宫》等传统折子戏获得成功。流行顺口溜有:快走,快走,看杀狗。之后范紫东任理事长,1947年初,晓钟社迁往西安。

明正社,1941年在泾阳成立。班主贾志明,山西荣河人,原为泾阳大商人高冠军烟膏局的店员,因受清俗社班主其岳父李云清的影响,遂改行成立戏班。开始租赁云阳赵山峰的旧戏箱,打出明正社牌子,驰名渭北。

同乐社,1942春在长安县引镇建立,刘兰圃任社长。演出《白蛇传》、《烙碗记》等多本戏,1950年再招新生80余名,终因经济不支而解散。

裕民社,1942年底在边区淳耀县铁王镇成立,前身是蒲城三义社班底,又到临潼县栎阳镇投靠在军队中任过要职的霍景生等门下,改名“景存社”。这年10月,****中央西北局在延安召开高级干部会,关中分区“八一剧团”为会议演出秦腔《三滴血》、《石达开》、《民族魂》。省工委汪锋书记,给当时在蒋管区临潼栎阳镇学校校长杨宜漠写信,让其设法在蒋管区搞个剧社拉到边区。在马栏进行了三个月的学习、磨练和演出,后边区文协主席赵伯平到关中接“裕民社”到了延安,合并于“民众剧团”。

1936年,刘毓中的新声社到陇县演出,首先在关帝庙,后迁于南街马王庙演唱。该社属于模仿易俗社规章所建立的班社,非江湖草班,箱底红火。1942年春,警钟社到陇县卖戏演出,因衣箱简陋,学生穿着褴褛,观众戏称其为“精脚社”。秦腔演员王朝民,师从前辈名家朱喜堂、惠济民等,颇得真传,抗战以后转入甘肃庆阳、平凉等地剧社。

上海百代公司和胜利公司,三四十年代为秦腔名角灌录过唱片,其中有王天民《得意郎君》,雒秉华、王月华《走雪》,陈雨农《断桥》,杨令俗《关中书院》,李可易《绑子上殿》,李正敏《探窑》、《赶坡》,苏****《游湖借伞》等。由于抗战爆发,后来的唱片未发行。

王绍猷《秦腔记闻》

王绍猷,富平人,生于1883年,卒于1971年,享年88岁。1918年加入同盟会,在井勿幕部属参加过讨袁战争和护法运动,任职至旅长,后退出军界,任易俗社的总务主任和剧务主任,创作改编了大小剧本40余种,如《周仁回府》、《秦香莲》脍炙人口。

四十年代初,王绍猷下决心研究秦腔。十多年间,他在阅读数百种经史诗文、杂记之后,对秦腔兄弟剧种的关系进行了考察。日本飞机时来轰炸,他却人不离西安,身不离书案,对家人的劝言置若罔闻。1949年自费汇印成册,名曰《秦腔记闻》。

其结论是: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隋,完整于唐,传播于明,盛行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在国剧上可谓开山鼻祖,有屹然独立不可磨灭的价值。京剧及全国各路梆子都由秦腔蜕化出来的。”

秦班赴京

五一剧团成立于1949年,原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队二队、西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文工团三队。1956年易名“陕西军区五一剧团”。李爱琴解放前习旦角,被称为“六岁红”,参加该团后改演生角,小生、须生均能,以《周仁回府》一剧享誉西北。

1956年深秋的一天下午,陕西省戏曲剧院三团在人民大厦礼堂演出《梁秋燕》。戏完了,李瑞芳和演员们开始卸装,彭德怀、赵伯平来到后台。彭总笑了笑说:“祝贺你们《梁秋燕》演得很成功,对老年人、青年人都有教育意义,特别是对有封建思想的老年人意义更大些,好好演。”

这一年,尚友社抽调113人分别支援了玉门、西藏、宝鸡等地秦剧团。1960年,更名为尚友秦剧团。

1958年三大秦班晋京汇报演出,1959年陕西演出团晋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编剧是范紫东,导演是从四川请来的。剧目有《三滴血》、《游西湖》、《火焰驹》、《金碗钗》、《梁秋燕》、《赵氏孤儿》,都是体现秦腔特色囊括秦腔绝活的名戏。演员抽调了易俗社、戏曲研究院的名角刘毓中、马蓝鱼、李瑞芳等,别的戏曲只让演一场,秦腔一演就是九场。当时北京观众流行一句话,“路再远也要到长安剧院看秦腔去。”

三大秦班晋京汇报演出后,一路南下,从上海到云南,途径13个省,群众夹道欢迎,当地剧团争相学习秦腔表演,着实让秦腔在大江南北火了一把。

剧场与戏台

西安易俗社剧场,位于今西一路关岳庙对面,原为“宜春园”,清末固原提督蒲城人张志行之子张少云爱好二簧,购地建筑室内剧场。1916年,军阀陆建章督陕时整修,装置了西安最早的转台,作为京剧演出场所。民国六年卖给易俗社,由当时陕西督军陈树藩书题“易俗社”牌名,成为陕西最早的现代化剧场之一。

秦腔不是厅堂里的艺术,在小小的茶室里唱实数委曲求全。秦腔最适合在室外搭台演唱,在夜色之中它的高亢曲调远远回荡,演员的胸臆更开阔,观众的遐思才会飞的更远。在关中、东府北路,还流行一些“跑台子”戏,即不定点、不定时,以小台子或大车为舞台,灯油照帐,昼夜可演,夜晚演毕即搬至另一处。传说这是司马迁被害时流传下来的一种演出形式。

清末至民国中期,民间秦腔多限于自乐班、坐班以及各种木偶、皮影、线戏等方面的表唱,班社较少。生丑净旦虽有,但多是一人兼数角,女角直接扮唱的极少。五六十年代的民间戏曲活动,由专业带动业余文艺活动,许多优秀剧目和名演员的形象被搬上银幕,进入电视广播。

东西南北路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梆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勉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

其中的西路入川后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所以说秦腔可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的发展趋于停滞,有被中路秦腔取而代之的趋势。

源于陕甘一带的民间曲调和宋金元的铙鼓杂剧,形成于明代中叶,曾受昆腔、弋腔、青阳腔的影响。秦腔形成近代的声腔、表演体系,也还吸收了晋西南梆子腔及傩戏的曲调及表演技巧。

成板腔雏形的戏曲腔调,早在明万历年以前,以皮影为载体,跨越秦、晋传入华北平原并唱响于北京和河北诸地,再流向全国各地。因是甘肃产生的剧种,在全国各地流传过程中又有了各种名称,如又名琴腔、甘肃腔、陇西梆子、甘肃梆子、西腔、西皮、陇东调、咙咚调等。

秦州小曲和陇东道情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称:“历史上在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所建王国疆域占今甘肃西南部,称为西秦(383—437)。可见‘西秦腔’是甘肃人民所创造的,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秦腔就是西秦腔在陕西的发展,后因增加击梆为板,故俗名梆子腔,为西府秦腔之前身,也是一种说法。

秦州小曲,早期是在农村社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从演唱具有人文情节的折子或段子为主,配以文、武、器乐组合而成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基本曲调为乡音乡情的九弓十八调,还渗入一些佛、道曲调,苍凉凄婉,优美柔和。流传曲目有七八十首,如《花亭相会》、《小放牛》等。

陇剧是一个新兴剧种,原称“陇东道情”,是流传在甘肃东部地区的皮影戏,1958年搬上舞台。唐代陇东就建有道观,道教音乐繁衍不断。清同治年间,环县著名道情艺人解长春(1843-l916年)的皮影班曾在宁夏、内蒙、陕北以及当地流动演出多年。陇剧表演动作吸收了部分皮影的侧身造型,如侍卫警戒多用大侧身剪影姿势,特别是啼哭动作更为别致,人物左袖垂射,右手以袖掩面,大侧身晃动腰肢,前俯后摇,抽搐而泣。

甘肃秦腔自有其特点,是不同于陕西秦腔的又一大流派,其形成的历史与西安乱弹只在伯仲之间。但随着易俗腔的传播和大批陕籍演员的涌入,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甘肃的秦腔流派就遭到了重撞。

西府秦腔

西府秦腔在明代末年已有班社演出活动,清道光至光绪年间,仅西府十余县即有100多班社流动演出,曾有“四大班,八小班,七十二个馍馍班”之说。

西府秦腔剧目比较古老,据传有《断王霍霍》一剧,十分独特,为其他各路秦腔所没有。故事情节是剧中一女妖所变化的角色,扮演女妖的演员乘机跑下舞台,并混迹妇女观众中,说笑逗趣,充当好人。其他角色相继下台搜寻女妖,女妖发觉后即在观众中穿行躲藏,直至逃上舞台,其他角色亦随之追上,并捉住女妖使其露出真相。这一剧目仅在旱情严重时演出,以示除妖斩魃。

西府秦腔唱腔细腻清朗,委婉动听。除板腔体外,仍保留了较多的“秦吹腔”。据老艺人李嘉宝讲:“西府班社有个规矩,所聘请演员、文武场面人,要求既会‘秦腔’,又要会‘秦吹腔’,否则,一律拒聘。”

解放前夕,由于中路秦腔不断发展,对西路秦腔影响很大,演员相继改唱中路秦腔,并将西路唱腔融会其中。独具一格的“任派”唱腔,则是吸收了西路秦腔唱腔之长形成的。1958年后,西府秦腔已无正式班社存在,幸存的老艺人也都先后返乡改行。至此,中路秦腔取代西府秦腔而流行西府各地。

碗碗腔

碗碗腔,曾用名华剧,是流行于陕西东部及陕北、陕南、晋南一带的皮影戏。从清乾隆年间剧作家李十三起,碗碗腔已相当流行,各种唱板齐备,说明碗腕腔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至少经历了三百年以上的历史。

碗碗腔的音乐特色是细腻、幽雅、耐人听闻。不但有独特、悠扬、清丽的音乐,而且有抒情、优美、感人的唱腔,表达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和各种不同人物的复杂感情。尤其采腔“花花腔”、“叠腔”,“慢板”及“紧板”中“三不齐”即西厢调的唱法,显示出碗碗腔比较齐全的板路和丰富的声腔艺术。

李十三的碗碗腔剧目“十大本”,简称“佩配庙钗真,宫莲媒驹庵”。已抄录在卷和出版的就有二百四十多种,其中最出名而经常上演的有《金碗钗》、《香莲佩》、《火焰驹》等。碗碗腔的名艺人,在二华即华阴、华县有史长财、段转窝,大荔有张立儿、疙顶,渭南有参苗子、齐喜、王曼、一杆旗即杜升初。民间流传说:“齐喜王曼参苗子,一杆旗歪脖子”。

汉调桄桄

流行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一带,唱腔、道白吐字归韵以汉中方言音调为基础,用梆子击节发出“桄、桄”之声,名“汉调桄桄”、“桄桄戏”。主要板式名称、旋律结构、主奏乐器等,和秦腔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也称“南路秦腔”、“汉调秦腔”。

汉调桄桄花旦与正旦、小旦唱腔高昂,花脸讲究“犟”音,唱腔多用假声窄嗓,艺人称为“老少配”,伴奏乐器分文场和武场。武场为打击乐,与中路秦腔基本相同。20世纪30年代前文场以盖板二弦为主奏乐器,之后改板胡为主奏乐器。咏、白、唱、念的发音均以汉江上游群众语音为基础,顺水而下,流布于汉中地区各地和安康、川北、陇东、鄂北等地。因地域环境与风土人情的不同分为东西两路,东路唱、白、吐字发音略带关中语音,西路则用巴蜀语音。

汉调桄桄的起源,传说元代有个蒙古族亲王,因犯罪被朝廷谪贬到汉中,来了带了一班戏,演变成汉调桄桄。也说明代万历皇帝有个宠妃,是洋县江坝人,皇帝为了让妃子的父母在家欢度晚年,赠送了一班戏,后来发展成汉调桄桄。秦腔于明万历年间前传入汉中后,吸收了当地语音、民间音乐,祁家班社极为兴盛。加之汉中毗邻四川、湖北,长期与川剧、汉调二簧交流,使新兴的汉调桄桄,既保留了秦腔高亢激越的特点,又融入了川剧、汉调二簧柔和婉转之长。

同类推荐
  • 红楼女儿花

    红楼女儿花

    本书解析了《红楼梦》里的女性角色: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王熙凤、李纨等,再现了《红楼梦》女性人物性格。
  • 茶馆

    茶馆

    世纪之交,北京城内,裕泰茶馆。八旗子弟常四爷和松二爷、黑帮老大黄胖子、司令部沈处长、想娶老婆的庞太监、相面为生的唐铁嘴、热心民族救亡的秦二爷、女招待小丁宝、人贩子刘麻子……各色人等,来者皆客,年轻掌柜王利发,每天送往迎来小心伺候。芸芸众生,世间百态,在这间小小的茶馆轮番上演,直到大家被时代的巨浪淹没……
  • 孝心不能等待

    孝心不能等待

    本书是用日记体的方式写成的,其中渗透着对母亲深恩的追思。书中的这位母亲在“婚后的58年里赡养和抚育了五辈人”,是深入骨髓的敬老爱亲的传统教养,使这位母亲,以柔弱之躯和礼让、宽容的情怀,维系了一个由五辈人组成的和睦家庭。她以“淡定的人生”,向周边的邻里亲朋,昭示着爱心的伟力。作者面对远去、且永不回返的母亲,受到了“死别”之痛的巨大震撼,使他的思想走向了人生的终极目标,产生了无尽的追悔,并升华出“孝心不能等待”的哲理,众多的读者又由此开始了对孝心的“自省与自责”……这部书的出版与传播,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条由孝道传递爱心的心路历程。
  •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千古五言之祖:<古诗十九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郁达夫散文集

    郁达夫散文集

    本书是郁达夫的散文精选集,收录郁达夫的散文作品五十余篇。郁达夫的散文具有独到的个性特征,他在作品中对个人的思想、生活进行详细地描写,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文字,将自己透明坦荡地展示给读者,自叙传色彩浓郁而强烈。这些与作品中秀丽、隽永的山水景物交融在一起,以情遣笔,寓情于景,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艺术功力。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说,可以通过这些作品理解郁达夫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可以看出他不少畸形和病态的情思,也正是被这社会阴狠和暴虐地迫害所致,至于从艺术技巧方面来说,则可以极大地有益于读者审美情操的陶冶和升华。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阿秋,别那么疏远

    阿秋,别那么疏远

    陈阿秋与何疏远,大抵就像我和你。我大你两岁,可从未想过有一日你会走入我心里。一住,便是经年。总是以不可能否认我对你年少无悔的爱恋。有的时候,靠近不是爱,疏远一定是爱,只因为如果不爱就会直接离开,而不是疏远。可最深沉的爱,莫过于分开之后,我变的更勇敢了。然怕终是独我一人,面临所有,我与你与他与她们,都已疏远了啊,何以沦落至此……谨以此书,赠予你,赠予我。
  • 五千年的悲伤我与你的爱

    五千年的悲伤我与你的爱

    一次一次的回眸,只是等待你的出现。******************向日岳人,你别给我再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有一张消消卡

    我有一张消消卡

    苏莫穿越异界,人人都有系统,不慌不慌,我有一张消消卡。灵药有副作用,用消消卡消掉,再吃!进阶血脉有后遗症,用消消卡消掉,再来!身中绝世奇毒危在旦夕,用消消卡消掉,再o((⊙﹏⊙))o~~~也不敢大意了!……
  • 天命有道

    天命有道

    天掩七星,地绝九窍。千年憎怨,今降尘嚣。亘古邪源,寰宇失道。命定有终,乾坤昭昭。北海鲛人女皇祈月所见的预言,似是轮回之中降下的天意,不知何人能解?天道自有循环,冥冥之中每个人的命轨早已定下,是否有人能脱离命数,自写传奇?怀恨之掌,陈年旧怨,再掀儒道释血海波澜!
  • 盗墓女鬼

    盗墓女鬼

    一个面目狰狞的影子她,是鬼吗?颤颤巍巍地钻进墓地她,是要盗墓吗?(PS:欢迎各位读者加入《盗墓女鬼》读者群:544156110,作者大人会在里面剧透的噢!)
  • EXO女扮男装复仇记

    EXO女扮男装复仇记

    “啊啊!你不是男人么?你你你……”EXO们看着淡定走进女卫生间的帅气背影,刹那就不淡定了……*雪、燕、悦想说说我很贪心,我偷的将不只是你们的心,还有你们。
  • 红墙回忆(下)

    红墙回忆(下)

    红墙高大雄阔,红墙阻断了普通百姓的视线。红墙内是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红墙内是共和国领袖的住地。这里,有波澜起伏的政治风云,有领袖人物的真实人生,有领袖们的感情生活。
  • 恶龙公主是骑士

    恶龙公主是骑士

    无数年前龙族灭族,兽族鸟飞云散,人族获得最终的胜利称霸了世界数个时代,而如今兽族重组重新占领了一部份疆土,而龙族最后的公主将重返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