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49300000058

第58章 我写铁市长

“铁市长”,是西安人送给张铁民市长的称呼。其实,这一称呼来自于他主政铜川时的事。据说,他在铜川的市政建设尤其是治理漆水河的艰巨工程中,雷厉风行,敢于碰硬,对拒绝参与市政建设的中央及省上驻铜单位实施强制措施,使工程圆满竣工,改善了市区环境,造福于铜川市民,从而得到了市民们的赞赏。“铁市长”的称呼就这样不胫而走了。我是铜川人,二十多岁离开家乡,可能是缘于乡情。便产生了对他的敬仰之情。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张铁民调任西安市市长,虽说进了省会城市,但他在铜川工作时养成的做事果断,坚持原则,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作风一点没变。

“‘铁市长’换锅”的故事,说的是一位灞桥老农民在城里商店买了一口铁锅,使用起来漏水,屡次要求退换没能解决,“铁市长”找到这位顾客,亲自拎着铁锅找到商店为这位老农换锅。这个小小的故事,一时成了老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铁市长甚至为了火柴的供销难题也要亲自走街串巷,查处违规现象。有人说,这是小题大做。“铁市长”却说:民以食为天,这是大事,市政府的职责就是从市民百姓的衣、食、住、行抓起,管好吃、喝、拉、撒,为市民服务,当好人民的公仆。

为缓解交通拥挤,一市之长的他还戴着草帽,扮成乘客去挤公共汽车,然后,让市政府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去公交车上体察民情,调查研究解决方案。为抓好市容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支持一位街道办的老太太上门罚了省委机关的款。在修复城墙的拆迁和义务劳动中,他顶着一些群众的围攻和告状风,坚持不懈,终成大业。今天的西安城墙已经是西安大都市文化和旅游的形象标志,提起往事,西安市民是应该感谢“铁市长”的。

而“铁市长”能成为我笔下的人物却有这么一段往事。

我当时在劳武巷警备区招待所内的市文联《长安》文学杂志做编辑,每天从大雁塔附近的家中骑自行车上班,几乎穿越整个城区。当时的媒体上时不时就会有市长出行的新闻,而更多真实生动的有关市长的话题却来自普通市民的传言中。在我看来,“铁市长”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彰显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张扬和世道人心的所向。

1984年夏秋之际,我去拜访《延河》副主编晓雷。我们两人在谈到报告文学的选题时,不知不觉地便谈到了“铁市长”这个题材。晓雷试探性地问我:你敢不敢写这个人?晓雷之所以这样问我,是因为“铁市长”除了被市民拥戴外,还在于他是一个有争议、甚至很敏感的人物。对于如何写“铁市长”,说老实话,我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只答应试试看。但在我的内心却有一股激奋的潮水渐渐淹没疑虑的堤岸,我感觉到自己正在向一个有时代典型意义的人物靠近。

这之后,我在当编辑之余,抽出时间赶到了北院门市政府办公厅,向这里的负责人说明了我的来意。在市长身边工作的一位50多岁的女同志,听说我要写“铁市长”,马上放下手头的事,很激动地向我讲述起“铁市长”的故事来。从她这里我才知道那些道听途说的传闻只不过是海中冰山的一角。这位女同志说:“铁市长”病了,正在省医院接受治疗,我们联系一下,争取找他本人谈谈。在此之前,我听说市长是被气病了,不知是真是假。但听了这位女同志的介绍,我想,在整顿市容、修复城墙等繁琐而艰巨的行动中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绝非易事。我想,气病也罢,累病也罢,反正他已经是一个病人了。

之后的采访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

一个秋雨天的午后,我如约骑车子赶到了省医院干部病房采访铁市长。秘书胡太平在门口等我,带我走进一楼南面的一间病房。市长显然是刚刚接受完治疗,从病床上走到外边的会客室。他很爽朗地笑着,吩咐我坐在沙发上,然后点燃一支烟亲切地同我攀谈。他问到了我的一些情况。说:我老家铜川的村子他去过。谈到采访,张市长真实的想法是:原先是不愿意让人写他自己的,现在想想,快到站了,总结一下工作也好。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为他的坦率所感动。他特意提醒我,写的时候,要注意分寸,不要只写了他的好而显得别人不好。他让我先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然后需要他谈什么,他会坦诚地如实讲出来的。他一边说,一边给胡太平交待,提到需要采访的市委市政府及一些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还把熟悉情况的一些人名让我记下来由胡秘书负责联系。

接下来,我和胡秘书相约,由他引见或联络,我有时乘车有时骑自行车,有时还步行着在西安的大街小巷追寻“铁市长”的足迹。在一个月前后的时间里,挨个儿寻访遍了与市长故事有关的人和事。在采访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无论是领导、同事还是普通市民,他们所讲述的事情已经不只是具有传奇色彩,而是以确凿的事实、栩栩如生的细节引领我深入那些感人至深的事件之中。采访中,一位市政协的老太太一边向我泣不成声地叙述“铁市长”解决幼儿园园址问题的过程,一边用拐杖戳着地板斥责一些基层干部不负责任的行为。在同张市长家人的交谈中,我从妻子儿女讲到的那些家务事中可以察觉到他们善意地抱怨他在大公无私方面对家人不近情理的地方。正是从这些来自各方面的采访素材,愈来愈使我走近了张铁民这位西安市市长既平凡又不平静的情感世界。

我用几个月的时间采访了近百人,采访笔记记了十几万字。之后,我用了十多天的时间,写出了有五六万字的初稿《张铁民市长》。说来也有意思,当时,我是应西安电影制片厂之邀,住在西影厂招待所修改电影剧本《疯子画家》的。而在此期间抽空采写的报告文学《张铁民市长》却成了我的主打产品。这,或许就是作家神圣使命的召唤吧。

1984年末,我将初稿送到仍在住院的张市长审读,这前后他已退居省人大任副主任,病情在渐渐恶化。他花了十多天时间,坚持在病床上读完了原稿,并作了多处更正和修改。之后,我把第二稿送到了《延河》编辑部,在晓雷的建议下作品的标题改为《市长张铁民》,修改后的稿子本意是让有关部门审读并签署意见发表。但稿子送出去,就没见回复。最后,只得由作者、编者和主人公本人负责了。

《市长张铁民》很快在《延河》1985年第五、六期发表。

当我把刊物送到张市长的手里时,他真切地说:谢谢。后来我问过胡太平,他说市长是在病床上断断续续读完的,医生多次劝说市长不能再劳累,要好好休养。谁知,没过几个月,张市长的病情严重恶化,一口痰没上来,就离开人世了。我参加了市长的葬礼,那是非常感人的场面。随后,我又写了续篇《铁市长之死》在《延河》发表,这是后话。

一个深受普通百姓爱戴的市长就这样走了,他因积劳成疾病退二线,60多岁便离开人世,铁市长的死,更使他的生命价值在人们心中得到了升华。“铁市长”的称呼,几乎成了敢于负责、为老百姓办事,铁骨柔肠的领导干部的代名词。

《市长张铁民》只是一个普通文学工作者对百姓心目中的市长进行的一次纪实性的描述,却得到了西安市民的欢迎。《陕西日报》记者秋乡在他的文章《人民肯定了他的作品》中这样写道:刊登《市长张铁民》的那期刊物“尽管增加了印数,还是脱销了。那些天,上至省、市各部门的党政干部,下至钉鞋赶夜市的手艺师傅,都热心地读《延河》,饭后茶余的谈话资料,也都是关于张铁民的。”“这篇报告文学,在1985年《延河》首届文学奖评选中,当然地名标金榜了。”“《市长张铁民》的成功,是时代和人民对‘铁市长’的肯定,也是对和谷的辛勤创作的肯定。”

报告文学《市长张铁民》在两年一届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1985—986)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评奖中榜上有名。先后担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兼副主席、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的李若冰作为评委,很高兴地说,这篇作品填补了陕西乃至西北作家在全国报告文学获奖方面的空白,在反映市长现实生活题材方面也是不多见的,难能可贵的。

随后,华岳文艺出版社推出了《市长张铁民》单行本,请原********何承华作了序。在序言中,除肯定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强调了市委、市政府在原则问题上的一致态度,也指出了作品内容“挂一漏万”的局限,这是我采访还不够深入细致,构思还欠得当的缺撼,看来,这些缺撼只能在出版书的序中弥补了。之后,作品被收入省纪委编辑的发行量广泛的《陕西党风建设》一书。近些年来,陆续被载入多种全国性经典选本及网站。

《市长张铁民》发表后,艺术界的不少人看中了这个题材。时任陕西省文化厅的霍绍亮是我读西北大学时的老师,他在戏剧方面的突破方面很有见地,一眼选中“铁市长”这一题材,组织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戈治钧、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李旭东等艺术家多次商讨,由我执笔改编成无场次话剧,后因种种原因搁浅。

随后,以报告文学《市长张铁民》为脚本的电视剧也投入筹拍。可是6集电视连续剧竟也好事多磨:或因剧情需要调整而下马,或因经费不足而搁浅。三起三落。在拍摄最困难的时候,我去找张市长的夫人余敏,她劝我说,能拍了拍,不好拍就算了,别让死人把活人闹得不得安宁。但她的心情,我是深知的。好在《市长张铁民》最终还是上马了。第三个摄制组仍由我担任编剧,由郑定于老师继续任艺术指导,并亲自在韩小磊的原导演工作台本基础上进行改编;请李默然、陶玉玲、刘法鲁、李万年、蒋雯丽等出演主要角色,由万盛华、杨宝石任导演。从电视剧开始筹拍到完成拍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铁市长》终于拍摄完成,我也长出了一口气: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1991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一频道黄金时段开播《铁市长》,陕西、西安电视台同时播放。此剧是在建党70周年全国优秀电视剧展播中作为第一部播出的,后获得该项“展播优秀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西北首届电视剧特别奖”等多项大奖。作家李若冰、路遥,评论家王愚、畅广元、薛迪之、李星等,或在电视专题中作访谈,或撰写文章在《陕西日报》等报刊整版推出,在文化界、政界和社会各界形成了当时的“铁市长热”。

从写报告文学《市长张铁民》到拍摄电视连续剧《铁市长》,历时8个年头。有关“铁市长”作品的问世,应该说是应运而生。撰写或拍摄有关现实生活中的或叫做行进中的市长题材的作品,它也应当说是较早的一部。报告文学和电视连续剧最早获全国奖的陕西作品,它也是开了先河的。

纪念改革开放30年,每个人都会有许多感触。我也想过,张铁民这位普通的市长之所以能得到广大市民的拥护,是因为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品格,比如他的坚持原则,敢于犯上;比如他的亲民作风,为群众办实事等等。铁市长所处的时代是改革开放初期,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关注民生,为民服务的公仆思想以及城市管理的理念和探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时代意义。

当代作家,能亲历这样的一场变革,并用笔记录一位改革历程中风云人物的所思所想。这段经历也成了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

《人民日报》2008年10月27日

获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网我与新时期文学散文奖

同类推荐
  • 走一路,吃一路

    走一路,吃一路

    《走一路,吃一路》是章小东的新作。作者酷爱美食,每到一处就探访当地著名餐馆和名菜。本书记录的是作者在往来中美两国,以及前往香港、台湾探亲访友期间的美食见闻。其中有初到美国的时候在中餐馆打工,见识了一道名扬美国的“中国菜”——左宗棠鸡;搬家到波士顿的时候被同事们簇拥着去品尝波士顿地道的奶酪牛肉三明治;更有将饮食做出了宗教感的著名寿司店,也不乏米其林餐厅体验,还有邂逅著名摄影师咖啡馆的奇遇,回国探亲时必定是千方百计寻访幼时的美食记忆,全书见闻甚广,饱含人生感悟和世态人情,文笔活泼生动,平易近人。口语化是本书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作者是老上海人,她的文字是地道上海腔调。她热爱生活,热爱美食,总之,不管是路边摊还是米其林餐厅,在“好吃”面前一律平等。
  • 诗词那么美,爱情那么伤

    诗词那么美,爱情那么伤

    本书评述了古典爱情诗歌,包括项羽与虞姬、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王献之与桃叶、元稹与红拂、崔郊与女婢、李煜与小周后等。
  • 中国文学史话

    中国文学史话

    胡兰成于1974年受聘到中国文化学院讲学,1976年返回日本侨居。彼时,仙枝、朱天文、朱天心等一群年轻人正通过胡兰成的书信指导,在文坛领袖朱西宁的直接引导下,办起了文学刊物《三三集刊》,开始追求文学理想。为了鼓励青年写作者,胡兰成亲自撰文指导,遂有此书《中国文学史话》,实际上是胡兰成给仙枝、朱天文等年轻弟子的文学教材。
  • 抹不去的记忆

    抹不去的记忆

    俊逸才情,春水文章,这是刘思斌其人其文。用自己照亮自己经过的地方,抹不去的记忆是这水样的情愫。在这本集子里,刘思斌集中写了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儿童时代和老村庄的故事,写了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如何读书识理并在乡镇工作奋斗的经历,特别写了他在税务部门工作时的所经所见,还写了他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记游感悟。恰好,这文学的碎片,使得这一切都完整而真切。
  •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青春无悔我亦相随

    青春无悔我亦相随

    青春无悔,吾自相随。碧海丹心,天地可鉴。正在使用发音m.86315.cnnxintheworldcanlearnfrom.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青子衿,澄月羽娆

    青青子衿,澄月羽娆

    那一年,初识,她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那双秋水翦瞳不知看向何方。那一年,更早,他凯旋官兵开道,锣鼓升天,百姓相迎,那一眼,意气风发,壮志凌云。坚毅的目光,眼里的是巍巍皇城。世人皆知,皇城美人恋月爱梓柠,却不知花前月下羽娆心属谁。世人皆知,我独揽权,凯旋归,美人坐怀不乱,却不知我意已属羽娆。但是,澄月湖的夜风太凉了,临湖的舞榭,我为你而跳的惊鸿,惹来了世人,而你看见了吗?但是,皇城的宫阙太冰冷了,不及澄月湖的画舫,只看你的舞,只爱你的歌,只在你的南阁绣楼外的小船上,看你在南窗上无绪的影。
  • 战域苍穹

    战域苍穹

    这是一片玄幻的世界,巨大的凶禽展翅,可以遮天蔽日,猛兽横行,可以压塌山峰··无数的种族林立。星域间,人族以日月星辰为信念,对其膜拜。获得了‘本命星道’开启,觉醒时可获得天地间任何力量,掌控这神秘秘力可纵横天地苍穹间。战域下,战斗不止,血流成河。这里是竞技场,强者生存,弱者淘汰,丛林法则演绎的淋漓尽致,而人族则在这无数的种族之间夹缝生存。人族林凡,一个被废弃的子弟,崛起于战域,故事将因他而起····
  • 网游之终极复制术

    网游之终极复制术

    终于成为《天命》里面的一位领主玩家,却没想到一切成就,一晚之间烟消云散,借酒消愁,醒来之后他发现他重生了,并且带着‘复制图腾’重生到了两年前《天命》刚开测的时候。未来世界我来主宰,宇宙之中我称枭雄!在所有玩家都没有火器的时候,他用复制术复制了一把!在所有玩家都在为建立要塞发愁的时候,他已经建好要塞,复制众多装备打造自己的领主了。在所有玩家还在享受地面科技带来的畅快感的时候,他已经拥有自己的宇宙飞船开始遨游星际了。他是林凡,凭借复制图腾,成为《天命》宇宙之王!PS:想看打怪升级的请点X,想看11的请点X,这是一个纯粹科幻网游,科幻知识不要科普,纯属虚构!
  • 庭萱解忧草

    庭萱解忧草

    初见时,她是将军府弃了的女儿,他是亲王府病弱的世子。朝夕相伴,扶持相依。后来……当他不再是他,她也没了当年的模样,所谓情,所谓义,所谓责任……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
  • 都市霸道赘婿

    都市霸道赘婿

    什么?要我回去继承千亿资产?抱歉,我没兴趣,我只想安静的做一个赘婿保护我的老婆大人!
  • 不朽的白月光

    不朽的白月光

    一件案子,引发的女主复仇记,父子两代人的价值观冲突。剥丝抽茧,真相浮现,你知道16年前的那个下午吗?16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多少人的爱情在面对现实时无奈、彷徨、犹豫、漫不经心。日光灿烂辉煌,月光清冷忧伤,她就像白月光,神秘、含蓄、使人感动也更令人怜惜;她就像天上的月亮,看着温暖接近,实则遥不可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先婚后爱:中校先生你别拽

    先婚后爱:中校先生你别拽

    原本以为自己找了个高富帅,爱不爱情,过的还算甜蜜。谁知高富帅一时兴起,去拍了个网络剧。原配竟然就这样成了别人口中的小三?!一怒之下,阴差阳错地和冰山老攻扯了证?嫁就嫁,中校先生你别拽,谁是最后的赢家,只有天知道。“咦?你对女人也会有感觉吗?”左微微好奇地戳了戳那已经有反应的部位。冰山中校将自己的小娇妻一把抱起:“试试,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