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49500000022

第22章

特警队狙击手射击训练计划实施的时候,正值炎热的夏季,符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训练规矩。队员们早晨迎着东边的太阳出场,晚上,又顶着西边的太阳回到宿舍,心情不免有些燥热。他们在射击位置上长时间卧着,烈日骄阳,无遮无挡,灼热的土地上蒸腾着熏人的暑气,淌着油亮亮的汗珠,有时候很想钻到低矮的树丛下,哪怕是一小片阴影,去感受一下自然赐予的一份凉意。

不知啥时,射击场的拐角处摆出一个无人茶水摊,一张矮桌子上放着一只铁灰色的圆瓷水桶和一只脸盆,桶上贴着写有“免费茶水”的纸条,旁边的脸盆里用净水浸泡着几只草绿色茶缸。没有人守在那里,那些在骄阳下训练的人,可以在这里痛快地喝上一杯粗茶。对于这些处于焦渴中的人而言,粗茶的滋味绝不亚于那各式各样的碳酸饮料,人在酷热煎熬的时候,有什么能比一大缸凉茶更滋润心田呢?据说这是老爹亲自打电话安排的,说他们练枪的那会儿,连这也没有呢,很有些礼轻情意重的意味。

二丫自然是狙击组的骨干,因为玩枪是她的长项,从3岁摸枪开始,到如今已有20多年了,文革期间中断了一些年头,对各种枪支的印象也模糊了,但感觉还是有的,就跟学会骑自行车似的,忽然有一日他说忘了咋骑了,岂不是笑话?现在的问题,是要尽快地找回那种感觉。

此时在二丫眼里,其实就是一个十字分割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一切距离跟她似乎都很遥远,因为按照刻度线上的距离显示,都在百米以外,但是似乎又距离她很近,因为甚至连人脸上的眉毛鼻孔都清晰可辨。只是二丫眼里的世界是无声的,她能听到的只有自己均匀的呼吸声。

二丫趴卧已经三个多小时了,全棉质地的橄榄色特警战斗服浸透了汗水,她却还没有任何脱水的迹象,没有一点儿千金大小姐般的娇气。象二丫这样蹲守静待时机,几乎是所有狙击高手家常便饭的事儿,完全靠自身超出常人的体能和忍耐力,在高悬的骄阳下保持旺盛的战斗意识,就如法国国家宪兵干预队的GIGN队员一样。

陪练的两位女特警队员显然意志上要弱了许多,一会儿站姿瞄靶,一会儿跪姿瞄靶,再不趴一会儿,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二丫看不下去了,侧过头说:你俩烦不烦啊?

其中一个撅着嘴说:我还以为练狙击很好玩呢,原来这么枯燥辛苦啊,看来我做不了狙击手了。

二丫数落道:做不了?你猴子屁股,乌鸦嘴巴,狙击手首先要安静,这么闹,几里外的罪犯就知道……

这时,教官走了过来,也没说她们,既然是陪练,要求也就用不着那么高了。他用高倍望远镜搜索了一下,指了指前方远处一个只有在瞄准镜里才能看得见的靶子,突然命令二丫道:121,消灭那个目标!

二丫随口问道:解决他么?

教官骂骂咧咧地说:废话,既然见到了,就该解决。他话刚落音,眼睛忽然一瞪,横道:怎么回话呢?不是早跟你们宣布过了吗?说着用拳头要擂二丫。

二丫一个迅疾转身,用枪横在教官面前,说:别跟本小姐拍拍打打啊,本小姐我不吃这一套。

教官一下愣住了,拳头悬在半空,想想也是,跟个丫头片儿动手动脚也确实不像样子。他绝没想到,他那句“屁股开花”的狠话,在她身上居然是句废话。于是松开拳头,跌软道:按规矩办!

二丫答道:是!教官!她瞄了瞄,转脸请示说:距离太远了,狙击步枪精度不高,能否调整个位置?

教官历来说一不二,便不同意道:不用,还在枪的射程内,如果在实战中老是换位置,就会丧失了机会,懂吗?

明白!教官!二丫将枪托抵紧肩膀,重新瞄准。

教官用望远镜一边测试距离,口中一边正正地念道:风速静风,前方目标,表尺射程1200米,连续3发,射击!

狙击步枪的表尺射程只有1200米,是个极限,4倍的瞄准镜在这个距离上看靶子非常小,只能凭感觉射击。二丫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聚焦视线,仔细瞄准。

教官最后告诫说:如果消灭不了目标,就要迅速撤离你所在的位置,因为实战中对手很可能也是个高手,你不一招制敌,必然会招来猛烈的反击,所以必须换位,懂吗?

明白!教官!二丫瞄了一会儿,又瞄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扣动扳机,“砰——”第一发子弹出膛朝目标奔去,接着第二发,第三发。击发之前,二丫是这么考虑的,这个距离,子弹飞行时间为1秒多,声音传播不到3秒,自己每隔0.5秒发射一发,不用3秒钟,3发子弹便可全部抵达目标位置,也就是说声音未到3粒弹头先到,而只要一发有效命中就算任务完成,因为即便目标听到枪响已被击中,根本不可能闪躲腾挪和实施反击。

教官一直在用高倍望远镜盯着,适时地宣布道:第一发脱靶,好!第二发命中,第三发光头!

这还用你说?二丫在瞄准镜里也看到了子弹打在地上腾起的泥土,第二粒子弹击发后,便很快击中了目标,而第三发子弹之所以为光头,是因为目标已经倒下。这么简单的算术题,对谁都不是个问题。

教官心里自然也明白第三发子弹是咋回事儿,他不由窃喜,但嘴里仍旧冷冷地命令道:目标已经终结,撤退!

二丫干脆而规范地回答:是!教官!

教官脸上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表扬道:121,你创世界记录了!他举起手又要拍二丫的肩膀,手在半空中停住,又收了回来,这是多年的习惯动作,想改都难。

在场的其他队员一下哄了起来,拍手称好。122声音不太大,煞有介事地吹捧道:海岑诺尔,对,绝对是他,一个新时代的海岑诺尔横空出世啦。他边吹捧边噼里啪啦地拍了几巴掌。

教官忍不住喜悦,露出了笑容,因为在他带过的学员当中,最好成绩是1080米,这已经是全军数一数二了。

110将那个无人茶水摊一起给搬了过来。教官拿起茶缸舀了一大缸凉茶,递给二丫,二丫也没有客气一下,接过杯子,便“咕咚咕咚”地一气儿喝完。她用手背抹下嘴,然后长长地舒了口气,脸上的笑容加上滚圆的汗珠像一朵含露怒放的鲜花。

海岑诺尔是谁?二战历史上有他的记载。德国国防军在二战中狙击射杀记录第一名是马蒂亚斯·海岑诺尔,射杀记录为345次。他的心得很耐人寻味,他说:衡量一个狙击手的成功之处不在于他射杀多少人,而在于他能给对手造成多大的影响。狙击手若能击毙对手军官,往往就等于挫败了对手的一次进攻。二战中,苏军很快认识到狙击的战术价值并加以推广。在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狙击手使德军部队产生了很大的恐惧心理,对于打击德军的士气起到了重要作用。据战后统计,每杀死一名士兵平均需要2.5万发子弹。越战时就更费了,大约20万发,然而,同时期的狙击手则惜弹如金,平均1.3发,不是没弹药,而是用不着,否则就不能叫狙击手而是个傻大兵了,狙击手的威力可见一斑。

老爹那次举枪点射震慑了小劫匪和马蒂亚斯·海岑诺尔的心得几乎一个道理。二丫的战绩当然是空白的,没法与海岑诺尔相提并论,有所区别的是,这位狙击之王,创下的用KA-98K毛瑟狙击步枪在1100米狙杀苏联军官的记录,就是说,在射击距离上,二丫比马蒂亚斯·海岑诺尔的记录整整多了100米。100米啊,她的喜悦溢于言表。

122还是那德行,阴阳怪气道:其实啊海岑诺尔并不算啥,真正能够被称得上狙击之王的应该是芬兰国的西蒙·海耶,他在苏芬战争中总共射杀了542名苏联军人,故又被军界称为“白色死神”,不过这小子也是命不该绝,一次狙射完成后没及时换位,被苏军的狙击手用斜射过来的子弹在近距离上打碎颚骨而退出战斗。亏好是斜射,否则小命非玩完儿。从这个意义说,狙击战的确是最强射手之间的对决。不是吹的,121创下的记录,当属中国军界警界甚至是射击领域首创,至少旷世空前,照这么练下去,那还了得。

海岑诺尔故事,二丫想起来了,老爹跟她讲过,于是她抱拳作揖,还是有点儿得意道:哪里,哪里,人家的记录已经是枪的射程极限了。

122干啐了一口:呸——,别臭美啦。

110可怜兮兮的,他拽拽122袖子,遮住半边嘴,很诚恳地说:大哥,你就引荐一下吧,让她收个徒弟,今晚我做东,到时你也去啊。

122抱拳作揖道:谢啦,这酒咱一定喝。不过,我觉着你目光浅了,理想不够远大啊,我倒有个建议,你不如跟她搞好关系,走走门子,将来谋个一官半职啥的多好?射击这玩意,纯技术活儿,意思不大,再练你能超过她?人家练的可是个世界级的童子功哟。

两人窃窃私语还是被二丫听到了,她质问道:122,你俩说啥呢?

122见二丫发横了,便软中带硬:嘿嘿,大小姐,在您跟前我能说啥呀?

二丫猛捶他一拳,122身子一闪,拳头擦肩而过,装作很痛苦的样子喊道:哎……哎哟……

二丫玩儿枪还没有达到老爹指哪儿打哪儿般炉火纯青的境界,也有自己的优势,如单兵系列枪械从手枪到步枪包括冲锋枪她几乎样样拿得起来,具备十八般武艺的潜能,而老爹仅仅局限于德式C96驳壳枪,换一支就得跑偏,技战术单一,也许受条件限制。二丫后来居上的势头强劲可见,似乎用不了多久啦。她的卓越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志们也是这么热议的。

当然全能特警队员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按先进国家列装器材的标准就有一大摞,比如窃听器和针孔摄像机,惯性力破门槌大铁锤、撬杆、多用途工具,有控制装置的高压水龙,电击引信可塑性炸药,开锁工具从二楼突入用的升降平台便携式气焊,水压爆破器材,低致命武器:即电击飞镳枪、37mm防暴枪和警棍弹,窥视镜及其专用灯具,附近地区的详细地图,脚镣和额外的手拷,等等,此外根据现场地形及实际情况经申请,获得许可后还可以使用:直升机、船艇、水下呼吸器和装甲车。这些列装,有些见过,有些听说过没见过,还有些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中国特警装备的水平与国际水平虽然还有些差距,但就目前急需的特警警务方式而言从干部到队员掌握得非常快,毕竟队员们都具有丰富的警务阅历,这一点,使军区特种兵教官都感到惊讶。短短半年,经过三轮的筛选,80人淘汰了50多,最后,一支由20多人组成的具有实战意义的特警小分队,通过了军区特种兵部队教官的各项严格考核。

这天下午军地两路分手仪式一结束,亮儿便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他和二丫一起回来,晚饭在家里吃。电话是老妈亲自接的,女儿和女婿一块儿回来,这让她高兴得说话都有些颤抖。二丫都半年没回家了,整整半年啊,这丫头连个电话都没有。虽然二丫当特警的事,让老妈心里不舒坦,可二丫再淘也是自己的亲闺女啊,现在,让老妈牵肠挂肚半年的二丫要回来了,她怎能不恨喜交加呢?

三个娃儿一听说小姨要回来,高兴得跑来跑去。

晚饭吃啥呢?是淮安狮子头还是平桥豆腐,老妈一时没主意了,便把电话打给大丫,大丫正在公司里忙着,她开了一家食品公司,生意正红火着呢,一听说小妹和老公一块儿回来,也是高兴得不行,她想想建议说:与其大荤大素,不如按老套套弄,就包饺子吧,因为包饺子最有气氛。其实老妈也有这意思,母女俩一拍即合,随即分头采购,老妈买白菜,还需要豆腐干,大丫说,她去办,老妈叮嘱她一定要闻一闻是否新鲜,要买刚出锅的,就是那家老字号的。

大丫自那天正式得知自己烈士遗孤的身世之后,心里很是别扭,幸好老妈那时在赵家坳,否则还真不知如何面见养母哩。大丫想了很多日子,还是感谢老妈的养育之恩,一匙水一匙饭,才是人间真情啊。正式挑开的那天,是在一个星月明亮的夜晚,大丫无比深情的向老妈行了三叩大礼,从今往后老妈就是咱的亲娘,大丫就是老妈的亲闺女,海枯石烂永不变心。拜见大礼就跟拜老祖宗似的显得太沉重了,就连春儿、喜儿、士儿三个娃儿不明就里的也跟着磕头。老妈拉起大丫,眼含着泪水说:好闺女,起来,快快起来呀,你亲爹是革命烈士,你的养父是革命干部,咱们家是一个革命家庭,不信这一套啊,起来,快快起来呀。随后祖孙三代人扑在一起,哭成了一团。老爹坐在一旁,见此情景,嘴唇哆嗦着没说话,背过脸去直抹眼泪。

一个多小时后,老妈和大丫都回来了,一颗大白菜,几张豆腐干,油锅里薄薄地摊了一些鸡蛋皮子。洗菜,剁豆腐干,切鸡蛋皮。厨房里一阵“乒乒乓乓”的响声过后,老妈端着菜盆,笑眯眯地走到客厅里,喘了口气说:饺子馅儿拌好了。她说完,双手很富有成就感地在围裙上擦了擦。

这边,大丫也麻利地和好了面,擀出了一张张四周薄中间厚小月亮似的饺子皮儿。饺子刚包出三十多个,二丫的电话又打过来了,说是先到局里,然后直接打车回家,估计五点钟就可以到了。

二丫从小最喜欢吃饺子,尤其是老妈包的素菜饺子。老妈曾经和二丫开玩笑地说:丫头,你就是为了吃妈妈包的饺子,才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啊。包完了一百多个饺子,老妈又抬头看看钟,才四点三十分。她舒了口气,说:今晚,丫头一定会吃掉二十多个。说完,老妈好像想起来什么似的,倏然站起来,拍一下脑门,惊呼道:哦,我想起来了,我想了半天总觉得有啥事儿,原来我忘了放盐。

大丫急忙夹起饺馅儿搁嘴里一尝,果然没有放盐。这下可怎么办了?馅儿已经被包进了饺子皮里,没法儿掏不出来了,重新包也已经不可能了。大丫安慰老妈说:可以让小妹沾着酱油吃。

老妈皱了皱眉头,没有答话,独自一人急急忙忙地出去了。不一会儿,她一手拿着针管,一手端着碗进来了,边走边说:今天我要给这些饺子打一针,丫头半年没回家了,我疼都来不及,怎么会让她吃没味的饺子?原来,她到街对面的大药房,连针头带玻璃管买了一套注射器回来,又化了半碗盐水,她像打针一样,挨个给饺子注入盐水。

“嘭”的一声,客厅门被撞开,二丫在前,亮儿紧随其后。二丫只说了一声:妈,二丫我回来啦。说完,便往沙发上一倒,特警靴也不脱,两只脚翘在沙发的扶手上,身上说不清是啥味。三个娃儿连喊带跑地扑在二丫身上。

亮儿和老妈打声招呼,把行囊便要往卧室里拿,老妈急忙制止道:亮儿,那玩意儿别搁屋里,我刚扫过,先扔卫生间里,待会儿我来收拾。

老妈说:你看你,啊,晒得像黑鬼似的。说着,她俯下身子,用手扒开二丫的头发,闻了闻,老妈扇扇鼻子:啥味儿啊?快去洗个澡,换身衣服,这才半年功夫,就没个人样了,快去呀!

训练地没有自来水,用的是井水河水,是水腥味,二丫已经习惯了。她闭着眼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就让我歇一会儿,嗳,累死我了,妈,你就让我歇一会儿嘛。

老妈气恼道:自找的,活该!

谁活该呀?只闻其声,未见其人。老爹如今比以前回家的时候多多了,他听说二丫要回来,便推掉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应酬,早早地赶了回来,这是没有过的。

二丫一听是老爹的声音,一跃而起,喊了一声:爸。便委屈的不能自己。她上前一把搂住老爹的脖颈,紧紧地不松手,眼泪扑簌簌地滚落而下。

老爹弯着腰,用手拍拍二丫的肩膀说:好了,好了,我快站不住了。咋样?吃了不少苦吧?

二丫撒娇说:那可不,这么长时间了,您也不去看看人家,对您女儿也太不关心啦。

老爹嘿嘿笑道:你看,几日不见,就学会扣帽子啦?老爹伸手刮了一下二丫的鼻子。

喜儿拽着二丫的衣角说:小姑,小姑,你说的不对,爷爷天天晚上都念叨你呢。

二丫松开手,捧着喜儿的脸蛋,亲了一下。春儿、士儿也跑过来,把腮帮侧过来。二丫在他俩脸上亲了亲。

喜儿用手在脸上划了几下,妒忌道:羞死了,羞死了。

亮儿说:爸,二丫表现不错,超过海岑诺尔了。

二丫白亮儿一眼说:尽捡好听的说,爸,大姐夫尽看我的笑话,坏死了。

老爹双眼闪烁着有神的目光说:是吗?

老妈一下没听明白,问:啥?啥海……岑……

老爹不无开心道:你不懂,这是位实战中的世界级狙击高手,一枪一个准,逮谁谁跑不掉啊。

正在厨房里忙活儿的大丫,伸出脑袋,明知故问道:小妹,我听人说过“活剥蛇皮,生吞胆”的故事,这是真的吗?

二丫反诘道:那还能有假?

喜儿做着怪样:咦——,好吓人哟。

活剥蛇皮生吞胆的故事确实有,也是二丫干的。那是在野外生存能力训练中发生的:

按理,野外生存能力训练是特种兵的必修课,特警队基本没啥用处,可考虑到未来警务实战的复杂性,亮儿与教官商量,还是额外增加了这个科目,又鉴于实际情况,训练时间定为三天,让特警队员有所了解和经历就够了。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二丫和两个陪练队员组成一个小组,被扔在大山里。茫茫原始森林,地面堆积着厚厚的树叶,上面是新鲜的,下面已经腐烂成泥,空气中混合着沼气的刺鼻气味。二丫用指南针很快确定了自己的位置。从地图上看,这里离驻地直线距离有60多公里,在这条直线上,要翻过一座高山和一座湖泊,旁边还有沼泽,如果绕过去时间就不够了,因为没有平坦的大道。于是二丫决定翻过眼前山岭,这样可以节省去10多公里路程。压缩饼干能凑合1天,剩下两天的肚皮问题得靠自己就地解决。二丫先用开山刀砍下树枝,做了一把弓和一些箭,每人虽有枪,但子弹只有一发,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用的。四下漆黑,她们背着行囊朝目标地进发,寂静的山野里传来阵阵山风声,不时夹杂着野兽的吼声和惨叫,这是肉食性动物在捕食。

当天中午,她们到达第一个宿营地,地图很精确,几乎没费劲儿就找到了水源。她们正准备去洗洗,在离岸边的不远处,忽然闪出一条杯口粗的大蛇,它只把头昂着,信子飞快地闪动,成了瘆人的红叉叉,几个人被吓得毛骨悚然。还是二丫胆儿大一些,她叫其她人站着别动,自己则拿出弓和箭,慢慢地拉紧弓,“嗖”的一下,竹箭准确地穿透蛇的七寸处,蛇遭到了重创,在地上翻滚扭曲着。二丫上前用特警靴踩住蛇头,用右手抓住蛇的脖子,一下将蛇拎了起来,蛇身足有五尺多长,在二丫胳膊上缠来绕去。都说七蜂八蛇毒性最大,眼下正值农历八月。二丫虽无惧色,但大腿根儿还是嗖嗖地发麻。她故作镇定,蛇贴着胳膊,一阵死冷的感觉沿着手臂直窜上脊背。这时她才想起来不知如何下刀。她知道蛇皮是要剥的,于是装作很老练道:姐妹们,你们看,是活剥呢,还是怎的?

女陪练员肃然起敬了:121你真有本事,还敢活剥?

其实这只是随口一说,谁也不会想到二丫此时也硬挺着胆儿哩。她从刀鞘里拔出警用匕首,心想:这同杀鸡不是一码事儿嘛!于是,她装作很娴熟的样子顺手割开蛇脖子,蛇血喷射而出,溅在手上冰凉冰凉的,她心里发寒,真想扔掉手中的这条蛇,可又怕因自己的胆怯而丢面子,反而将大蛇死死地抓住。大蛇奋力挣扎,在她手臂上缠来绕去。女陪练员的嘴啧啧地,捂着眼睛不敢看。

蛇血很快就流尽了,蛇便从她的手臂上松软下来。二丫这会儿不紧张了,却又想:怎么剥皮呢?她记得上初中时大姐剥兔子皮给她改善伙食的情景,便将蛇头钉在路边的一棵树上,轻轻地在蛇的脖颈处拉开一圈,照剥兔皮的经验,一边运刀,一边小心翼翼地将蛇皮往下拉,蛇肉一节一节露了出来,先是白的,随后就渗出了血色。最后,刺啦一下,蛇皮被完整的剥离下来。

皮剥完了,她左手抓住蛇尾,用力绷紧蛇身,右手用匕首从蛇尾部往上哧溜,给蛇开膛破腹。她先摘出蛇胆,也不洗一洗,脖子一仰生吞了下去,满嘴的蛇血,还呲牙咧嘴的作怪样给女队友看,犹如嗜血恶魔一般。

两位陪练员哄的一声,掩面往后倒退了几步,不停地反胃呕酸水,往地上啐着唾沫。

二丫见状越发得意,将蛇肉割成一段一段的,架在火上烤,火燎烟熏,蛇油刺啦刺啦作响,很快,蛇肉焦黄,香味扑鼻。二丫也是想的起来,竟开心地说:赶路时候,可以用作零食。女队员从来就没见过真蛇,更别说用蛇肉做零食吃了,吓得摆手直摇头。临离开前,她还记着那张蛇皮,便撸了把青草,将蛇皮上的血渍一一擦干净,一边叠蛇皮一边风趣道:废物再利用,可以做好几把胡琴用呢。市长家的大千金,也不知哪儿学来的,就跟野小子似的,简直不可思议。

于是这事儿便传开了,传着传着就有了传奇色彩。这便是“活剥蛇皮,生吞但”故事的由来。

春儿听完故事,眨巴着双眼问:小姑,那蛇皮呢?

二丫神情一亮说:在包里呢,小姑这就给你拿……

喜儿和士儿紧张得要命,身子紧紧靠在姥姥身上。老妈不乐意了,赶紧地制止道:行啦,行啦,还……叫不叫人吃饺子不?洗……洗手,一起给我洗手去!老妈声音颤抖着也发起威来。

一会儿,素饺子和调料一应俱全地端上桌子。

老妈先给二丫盛了一大碗饺子。二丫吃下几个,眉头皱了一下。这一细微的表情变化没逃过老妈的眼睛,她马上解释说:我放盐了,我是用注射器放进去的。

二丫一下愣住了。大丫于是将老妈给饺子打针的经过说给她听。二丫听后,一开始还笑,可笑着笑着就转过身去擦眼泪了。随后一口气吃下20多个咸淡不均的饺子。她对老妈说:妈,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饺子!

老妈侧过身来,搂住二丫,亲亲地搂着……

在家里,四个娃儿最蔫的要属勇儿了,正如老爹说的勇儿不勇啊。当初老妈给他起这个名儿,确实是个心愿,谁料勇儿遇事遇人竟没一点儿性子,这和他爹完全判若两人。勇儿打小起就喜欢静,总独自一人呆在一边儿弄这弄那,即便是和姊妹几个一块儿玩耍,也是别人主动的多,他主动的时候少。跟着大丫二丫玩沙子拍画片,跟着峰儿翻墙头爬大树掏鸟窝,就是在老家赵家坳的那会儿,割下的麦子往打谷场上运,峰儿叫他挑多少他就多少,挨得像根木头桩,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可是蔫归蔫,并不是一无是处。勇儿惟一的长处就是看书,啥书都看,不需要老师和爹妈来催,学习也不错,可惜给耽误了,若不是命运不济遇上“文革”,兴许现在正在某个领域勇攀科学高峰哩。

看着勇儿的样儿,老爹骂过他几回。每到这时,老妈总给护着:干啥,干啥呀?你一年在家里才呆几天?啊?别见了谁就贼眉鼠眼的,谁招你惹你啦?

老妈疯也似地护着,把老爹气得噗噗的,他一甩手,骂骂咧咧地:废物!都是你给惯得,将来能干啥?唉——

勇儿也不回嘴,翻老爹一眼,照样捧上一本书,一边窝着去了。

这句话把娘儿俩给一锅端了,自然老妈回敬得也就不客气了:哼,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就省省吧,操这份儿闲心就不用着你市长大人啦!

老爹又被噎住了,从此不再过问勇儿的事儿了,即便还有意见,想发火却发不出来,只能搁心里自个儿窝着,日子长了,也就随他去了。

回城以后,勇儿有了新变化,喜欢上家里的那部老式海鸥牌照相机,拍拍这拍拍那。后来大丫给勇儿换了一部更好的相机,单反加中长变焦,还是进口的,从此他一年四季都拍,尤其善于街拍,以往拍高楼大厦拍行色匆匆的路人,近来好像还改了,专拍鸟窝。有啥意思,别人闹不清,只有他自己明白。

同类推荐
  • 通向幸福的彩虹道

    通向幸福的彩虹道

    本书作品题材丰富,写作手法多样。无论是古代宫廷秘史、传奇轶事,还是现代人世百态、爱恨情仇……作者总能很自然地将那些精彩故事娓娓道来,使读者明知不能却渐人佳境,信以为真;掩卷深思时终于领悟到艺术真实的魅力所在。不管这些故事是不是真实地发生在你身边,它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都能使你得到教益和快乐。
  • 画爱为牢

    画爱为牢

    她在山穷水尽之时遭遇他的搭救,他机关算尽暗藏城府,想把她当作棋子,但却渐渐向她打开了冰封多年的心。因为爱,他用一场局将她套牢。在委身于他的日子里,她选择沉默,逼得他恨意如火。百转千回,他掩不住深情,逐渐卸下武装。她慢慢除下防备,不知自己已然爱上他。当误会冰释,他终于为她戴上婚戒。但紧接着的一场变故,让他不得不将她推开……这场感情是命中注定的错误,还是彼此蓄意而为的报复?
  • 二十年后(套装上下册)(译文名著文库)

    二十年后(套装上下册)(译文名著文库)

    《二十年后(套装上下册)》是在《三个火枪手》讲述的故事结束后,过了二十年,达尔大尼央、波尔多斯、阿多斯和阿拉密斯虽在巴黎发生投石党运动时,前两位为马萨林首相效劳,后两位则站在投石党一边,双方无法合作,但他们仍然像从前一样,忠于友谊,紧密团结,在关键时刻共同营救英王查理一世,接着又挫败了马萨林的阴谋。情节环环相扣,大起大落,紧张曲折。同时,通过一系列险象环生的遭遇,在作家的笔下,老火枪手们的性格特点也愈发鲜明。
  • 乞力马扎罗山下(全集)

    乞力马扎罗山下(全集)

    海明威是一百年来所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受我国广大学者推崇和广大读者喜爱的一位。他的《老人与海》为广大教师推荐给学生,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但是海明威早成名是靠他开创一代文风的短篇小说。他以陈述句为主,以精确的描写和简短的对白给读者以直接生动的印象。可以说,自此以后,世界许多现当代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他的影响。本书精选他有名具代表性的短篇,如《乞力马扎罗的雪》,《大双心河》,《杀手》等,从中可以窥见海明威创作风格的全豹。译文全部经过认真校订,力求在内容形式上更加贴近原作。
  • 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上)(海明威文集)

    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上)(海明威文集)

    在他所有作品中,令海明威最早成名并且经久不衰的,当属他开创一代文风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以陈述句为主,描写精准,对白简短,给读者以最直接生动的印象,影响了世界上许多现当代作家。本书收录了海明威的全部短篇小说。上册收录了1938年出版的作家的第一部完整的短篇小说集,即“首辑49篇”,包括《乞力马扎罗的雪》等传世名篇;另有6篇未收入“首辑49篇”,而显然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一并放在“附录”中。
热门推荐
  • 左庵词话

    左庵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衣锦荣闺

    衣锦荣闺

    穿越也可以拿来卖钱?这鬼门关里的小鬼,政治经济学学得很溜嘛!悲催的是,夕依45度望天,没钱肿么破?没钱啊,那就穿个掉价点的,往后就看自己奋斗了!那个谁,你宁愿憋着喝醋也要傲娇,不嫌堵得慌么?
  • 落尘不成埃

    落尘不成埃

    他的一生总是围绕着三个字,“赐自明”让他初漏锋芒,“战边书”让他离乡建功,“关城门”让他家破人亡……他面带微笑对他说:“我无悔”,落下一滴泪,跳下了悬崖。纵使千方百计,也没迷失他的初心,落尽千尘,不起一埃,干净平生。叶追尘他很聪明,想凭着自己扭转结局,但也很愚蠢,因为他只想单凭自己,他温柔着这世间,却伤害着自己,也许结局早就注定,但他还是想尝试,终其一生,尘埃落定。开篇已是结局,山水为家,独享空铃。
  • 东华帝君

    东华帝君

    什么是道?因何求道?一生总在追寻,去探求茫茫人生的真道……
  • 一衣带水:中日友好协会成立

    一衣带水:中日友好协会成立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上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 一路向北再向南

    一路向北再向南

    七槿少年还笑,阿楚姑娘不哭。十年,一个屌丝的青春奋斗史,一个胖子的减肥历程史,最难以割舍和忘怀的青春、爱与理想,一起封存在了岁月长河的深处。明天说:明天我要去见我心爱的姑娘西西,和青春一起。明天说:明天我要去和胖子一起再去吃一顿阿猫,风雨一路。明天说:即便我不知道明天是否还是明天,至少,我还想着明天吧。
  • 靖康

    靖康

    靖康,中国最屈辱历史的代名词!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女真大军南下,攻入汴京,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山河破碎,中原沦陷,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长达百年的宋金战争中,近两千万百姓死于这场战火。无数的仁人志士以收复失地为己任,岳飞大声疾呼“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然而,一心偏安的赵构杀害了岳飞,制造了悲恸千古的冤案!在历史浩劫即将来临之际,秦牧意外的来到了北宋,面临着家徒四壁的赤贫生活,艰难的时局,他将如何抉择?他的到来,是否会让历史的车轮发生改变?靖康之耻这段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历史是否还要发生?历史又会有哪些改变?岳飞、李纲、宗泽、杨再兴、张宪、牛皋、岳云、韩世忠、种师道、余玠、梁红玉、李师师、李清照,宋徽宗、宋钦宗、赵构、秦桧,完颜兀术、完颜粘罕、完颜斡离不、金太宗、完颜谷神、耶律大石,他们的命运是否会发生变化?
  • 最新企业商务礼仪实用全书

    最新企业商务礼仪实用全书

    本书通过对商务生活中的工作、社交、会客、谈话、宴请、着装等方面的商务礼仪知识的详细解说,传播和普及商务礼仪知识,扩大和提升商务礼仪的实用价值,以塑造企业和个人的商务形象,避免礼仪方面的失误。
  • 蛮荒破

    蛮荒破

    盘古现,开天地;蛮荒成,沐宇闯;见沙老,学沙画;邂奇遇,获小成;遇佳人,成佳话;许承诺,为家人;触逆鳞,无所惧;患难情,兄弟深;共携手,登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