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77700000044

第44章 晚生代与90年代的文学流向(1)

“晚生代”这个概念缘起于我数年前写的一篇关于先锋派的论文《最后的仪式》,并且在多篇文章中有所发挥。后来同行朋友时有借用,有的加以注明,有的未加注明。这个概念最初用以描述80年代后期出现的先锋派群体,在很大程度上,这个概念是多次与先锋派作家交谈的产物。当然,更重要的是依据他们在叙事中表现出的那种态度和方式,那些意义和风格——他们是当代生活的“迟到者”,摆脱不了艺术史和生活史的“晚生感”。当然“晚生代”并不是历史最后的守灵人,文学史总是有后起之秀,更新的群体不可避免要登上历史舞台。在如此短暂的历史空档,在如此相近的历史布景面前,又一个新的群体迅速崛起,应该如何给他们命名,这确实是件令人难堪的事情。没有命名将无以描述新的历史现象,无法给出恰当的历史位置。

我曾经试图用“后晚生代”来标出这个新群体的文化位置,但在这个嫉“后”如仇的时期,我终究还是有所顾忌,倒不是我个人惮于那些恶意中伤,主要还是因为我不希望这个群体过于匆忙地为人们的偏见所左右。我想人们已经习惯用“先锋派”来称苏童、余华、格非和孙甘露等人,因此,用“晚生代”来指称这个后起的群体——他们主要包括张曼、毕飞字、何顿、鲁羊、述平、韩东、朱文、刁斗、荆歌、李洱、东西、鬼子、李冯、罗望于等人——也算是各得其所那么,在90年代,“晚叶代”到底足表征着什么样的文学事实和创作经验呢’它又预示了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呈现于文学舞台上,90年代的文学背景明显向着后个人化,向着大众化,向着商业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向着欲颦化的观赏性方位延伸。在某种意义上,80年代束期的那种文学白成一体的格局已经破裂,不管“先锋派”和“新写实”多么的个人化,他们的写作终究与文学史(现实主义规范)构成对话,而90年代才过去数年,那种反抗和挑战的姿态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彻底“零度”的写作——没有任何形而上乌托邦冲动的写作,它被历史之手推到纯粹的阅读面前。文学写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同到个人本位,不管历史之手赋予什么样的群体意义给这种写作,它首先是以个人对文学说话的姿态进入现实语境。没有中心的时代注定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不可整合的时代,当然也就注定了是一个走向“直接存在”的时代。如果我们稍微保持历史敏感性的话,我们将不难感受到在大文化转型的背景上,一种新的叙事法则正趋于形成,在某种意义上,它表征着“晚生代”的最根本的文学内涵。

当真实的历史感被取消之后,当进化沦的意义遭致普遍纠:

疑的时候,当文化的方向感不再明确的时候,一切都变成“当代”——没有进行时的超平面的现在,这也许就是“后当代性”最基本的含义。很久以来,我们无法设想文学写作的位置可以超出文学史语境的巨大存在之外;事实上,与传统对话的文学写作已经变得自欺欺人,它越来越被卷入更加现实的文化企图。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正在被推人一个崇尚幻象、不断把真实改造为想象性事件的文化扩张的空间,这个空间对文学写作这种古典性行业的改造同样是严重的。文学被放逐到一个更大的文化谱系之中,它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不再是古典时代的纯文学意义,也小再是意汉形态充分活跃的政治隐喻,文学变成了一种超级代码,它被不同的个人操作和使用,而,变换成无穷无尽的当下性景观。90年代的中同文学,并非人们慨叹的那样委靡不振,实际上,它是如此怪诞而奇妙,混乱而不可思议,没有什么理南不认为这是生气勃勃的转型时期。当然,从理论上来说,中心化价值解体,文化的整合功能丧失,必然迎米-个文化相对主义盛行的时期。这并不像一部分人所慨叹的那样,文化的末日行将到来。这种文化情境说到底不过是过于严整的体化的文化制度必然的后果,对绝对权威的依恋当然还构成部分人的职业爱好,但大多数的人则不再寻求共同的终极日标,乐于以个人的姿态游走于那些中间地带。人们有理由斥责这个时代机会主义盛行,但是人们同样有理由要求最低限度的文化宽容。

文学共同体解散之后,个人化的叙事置身于没有文化目标的漂移状态——正是这种漂移状态构成“晚生代”作家的存在方式,构成他们的叙事法则、他们采用的叙事视角和处理人物的方式。他们的写作不再与文学史构成直接的对话关系,也没有现实的“热点”可以与之对应,就其具体叙事而言,也难以找到那种内在性。写作者在文化中的漂移,投射到叙事上则是那种随遇而安却无所顾忌的表达方式。相对于苏童、余华、格非和孙甘露当年对经典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挑战性,后起的这些写作者已经没有与之搏斗的风车,他们从此已形成的文学主潮中滑脱出来,游走于那些边界地带。

我们可以从苏童1987年发表的《一九三四年的逃亡》中读到“祖父”、“祖母”这样的意指着莫言的文本的字句,还可以读到“我不叫苏童”这样的脱胎于马原的“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的句式,这些细节当然不会削减苏童的创新意义,它仅仅表明那个时期,或者说那个群体生逢其时,他们的写作是在与文学史对话的语境中完成他们的革命意义的。显然,像张曼的《生存的意味》(1993)、何顿的《生活无罪》(1993)和《弟弟你好》(1993)、述平的《凹凸》(1993)和《晚报新闻》(1994)等作品,你看不到它们的母本,它们与既定的规范准则缺乏内在联系。这些叙事从当代文化的边际角落漂流而柬,它们也没有任何内在化的文化实践功能,这些叙事主体也不再怀有特定的文化日标,这些文本不过是—些具有阅读价值的块状结构。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写作不过是偶发的行为,而叙事则是追逐那蝗观赏效果。这些文本在当下性的阅读情境中呈现出它的生动面日,但是我感兴趣之处在于那种叙事态度,那种专注于细微末节的纯文本态度,那种个人化的切人生活边界的偶发行为。紧凑而松弛的笔法既是一种观望,又是一种降临。

究其最终的缘由,正如当年文学史的背景赋予一代先锋派以反叛的意义一样,这个非历史化的背景同样使张曼这样的写作具有了从整合语境中剥离出来的漂移意义。

进入90年代,对表象的书写和表象式的书写构成了又一批作者的写作法则。那些“伟大的意义”、那些历史记忆和民族寓言式的“巨型语言”与他们无关,只有那些表象是他们存在的世界。与这个“表象化”的时代相适应,一种表征着这个时代的文化面目的“表象化叙事”应运而生。又一轮的——或者说一次更彻底的后现代浪潮正汹涌而至。表象泛滥以及对这个表象进行“泛滥式的”书写,真正构成这个时期的后人文景观。正如列奥塔推导的后现代写作的基本法则:“……使得那种不可表现的事物在自己的作品中,在能指中成了具体可感之物。整个有效的叙述甚至文体操作者的区域都在与整体统称无关的情况下发挥了作用,因而新的操作者得到了考验。文学语言的语法和词汇再也不被当做既定的东西被接受了,而倒毋宁是以学术的形式出现,以在虔敬中产生的仪式(正如尼采所说)之面目出现,这种叙述使得不可表现之物不至于被显示出来,”(《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当今中国的文化现实在某些方面比列氏的激进理论走得更远,在这个全面扩张的表象背后,并没有隐藏什么“不可表现之物”,什么不可知的神秘和不可洞见的幽暗。

在那个不断膨胀的当代文化表象背后,空无物,一片虚空,一片澄净,那背后只有“无可表现之物”——对“无可表现之物的表达”,我们时代正在制作的“新表象”状态已经完成了对州奥塔的跨越。对表象的迷恋,一种自在飘流的表象,使“晚生代”的小说如释重负,毫无顾忌,真正回到了现实生活的直接存在。不管把这个时代的生活描述成分崩离析的情势还是完美无瑕的形态,都无法否认现实本身发生的巨变,当代生活正在以夸张的姿势奔腾向前。没有人能够抓住它的本质,触摸它的精神和心灵。不管人们是欢呼还是逃避、欣喜还是恐慌,你都无法拒绝扑面而来的表象之流。“晚生代”从新时期的“巨型语言”中走出来,走向后新时期的价值解体的情境。就其美学母本而言,它是80年代后期“先锋小说”的叛臣贰子,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先锋派”和“新写实”相调和的产物。你可以看到“先锋派”的那些叙事笔法和语言风格,虽改头换面而风韵犹存;“新写实”的那些态度滋味,似曾相识却面目全非。那种反抗式舶革命写作和宣言式的生活立场业已被打碎,现在只有面对纯粹的生活本身。这是一次惊人的裂变,也是一次果敢的冲刺,而且还是一次不着边际的下降运动。

同类推荐
  • 柳亚子诗全注全解

    柳亚子诗全注全解

    柳亚子,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人,我国著名诗人,南社创始人。柳亚子一生中写下了大量声情激越、意气风发的诗篇,计有诗7000余首,词200首。柳亚子重视文学的思想性,他反对叹老嗟卑的个人主题的吟咏,也反对批风抹月的流连光景之词,中国近代诗歌发展史上,他的诗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书精选了柳亚子的古体诗百余篇,并对每首诗进行了注释,同时还对诗词的出处及创作背景进行介绍,使读者可以更深刻的理解这些诗词作品,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作品了解诗词的作者和他所处的时代。
  • 芳草诗心(上)

    芳草诗心(上)

    走自己的创作道路,张扬任马由缰的无羁个性,这就是“诗骨”。一些作品尽管些许粗犷,些许锋利,些许坚硬,这其实是每个诗歌爱好者必经的阶段,不过在对优秀作品借鉴吸收之后,在永成的诗歌中已经有较高的自觉,逐渐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词语和表达,这是一种自醒,是一种成长。
  •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这本书中记了很多,节日、物品、礼节的由来。
  • 镇安民间故事集(下)

    镇安民间故事集(下)

    我们镇安历史悠久,民间文学形式丰富多彩,内涵深厚。我作为一名老文化人,对于民间文学的传承当然责无旁贷。我喜欢民间文化,对于民间故事、民间笑话尤为喜欢。因此,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就想为镇安的民间文化做点工作,但由于公务缠身,始终未能如愿以偿。直到退休之后,空闲的时间多了,于是,我便下定决心,在有生之年要为镇安的民间文学干出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于是,从2013年初,我便开始搜集、挖掘、整理镇安民间故事、民间笑话、地名传说及风俗故事。
  •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心有余悸可你远去

    心有余悸可你远去

    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而恨一个人又是什么感觉?她永远不会忘记初见他的样子。他似乎是个完美的人,他身上永远闪烁着光芒,是那么美好,那么耀眼。她把他当成她生命的光,她一直相信,他就是救她于黑暗的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乱蒹葭

    乱蒹葭

    家族破散,且看她复仇路上如何翻天覆地;爱恨情仇,且看他登云凌霄后如何寻旧梦!谁将浓墨泼洒,绘出江山如画;谁吟孤鹜同霞,弦上一指风华。谁缠红线千匝,银针渡绣对虾;谁映眉间朱砂,磁盏盖逸香茶。谁望尽天涯?谁浅笑拈花?谁反弹琵琶?谁乱了蒹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心灵鸡汤激扬人生全集

    心灵鸡汤激扬人生全集

    本书收录了数百个语颇隽永、发人深省的故事,内容涉及心态、宽容、感恩、幸福等十大人生课题。帮你在人生的旅途中梳理你纷乱的思绪,找到你人生幸福的密码,为你的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帮你端正人生态度,找到你生活的正确方向,成就你美满的人生。
  • 玄域之神

    玄域之神

    一身剑术登峰造极,称雄世界谁与敌手,他风光无限但却感情背叛,最后只得落得个自刎收场。可天意弄人自己竟然没死成,而是如陈旧剧情般穿越了,可······强者这是他前世的代词,而这世却沦为弱者。他不信命运,他相信没有真正的弱者,只有甘愿沉沦的人。成为强者的路多曲折,一场灭世灾难正在逼近······巅峰的世界又由谁来开创。
  • 兽王征途

    兽王征途

    兽!残暴、嗜血、杀伐果断!兽!野蛮、凶狠、横冲直撞!兽!冷酷、残忍、无所畏惧!兽!强壮、霸道、热血沸腾!兽!异化、粗糙、不可思议!兽!兽!兽!无惧魔神、碾压人皇,这是兽王的征途!
  • 雪止林中清

    雪止林中清

    穆雪止从11岁起便认识林清,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直到大学,他们在一起是众望所归,但有时候,事情反而不是众望所归
  • 陪我倒数两三秒

    陪我倒数两三秒

    [花雨授权]青春悸动尽在笔尖,超凡无敌浪漫演绎!这样的“冤家”与“王子”,你会期待哪一个?或者,当这样的“王子”和“冤家”恰恰都是同一个人的时候,那么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