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93900000030

第30章 棠棣之华(5)

曹植就此话题与邯郸淳交谈起来。邯郸淳问他对兄长大作有何观感,曹植直率坦言:兄著《典论》颇有特色,所论“文以气为主”,可值称道,无论才学皆极出众,既有典实,又有文采,可谓下了一番苦心。但其“自叙”有枉夸之嫌,其喻诗赋文章如此“经国”“不朽”,实乃小题大做,内涵浮浅。其实诗、赋皆为言志,气壮则文壮,志亦在其中。所以孟夫子云,夫志,气之帅也。

邯郸淳不禁为曹植的秉直纯真而惊异:敢挑五官将文章毛病者,唯有你这胞弟了,别人只有恭维颂赞之能事。其实众人也都心知肚明,五官将这番苦心,却有他图啊!

既然是临淄侯文学属官,邯郸淳便借题谈及文学。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专长现身说法:文学很诱人,但不可以作为谋生发财的职业,它不可能给你带来光宗耀祖的荣誉。尽管有人认为“辞赋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却是小瞧了它的用处,但自古有“文不养家”一说。音乐、歌舞、绘画等艺术,都可以作为从事的职业而生存,唯有文学不能算作一种技艺,它没有相对固定的套路和章法可循,而书法、音乐、舞蹈却可以随时随地展示出来。所以文学在一些人看来是最没有使用价值的艺术称呼。然而,文学又是所有艺术的心脏和灵魂,人们总是把它放在所有艺术的首位,而文学家又是最耀眼的称号,因为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意志、魂魄的雕塑者。就那么若干个汉字,任由你随意摆来摆去,这些脱兔游鱼似的汉字会把你的记忆、灵感、智慧、才情无穷极地调动出来,激发幻想,升华意境,借以文字表达展现,其变化莫测,妙不可言,且又永无止境。故而从事一切艺术的职业者或是为官从政者,都需要有文学的滋养和素质,方能润及宏业,立世长久。

曹植听来,如沐春雨。先生谓之文学精要,不正是自己多日来所思考的“言志”和“文气”吗?先生把文学与其他艺术的比对和辩证关系,如此言简意赅却又意蕴深邃地讲解出来,令人大开眼界。他觉得同样是老者,那位道貌岸然的邢颙老夫子,与眼前这位鹤发童颜的邯郸淳相比,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就才识和义德更是有天壤之别。

曹植恳求邯郸淳赐一幅字,邯郸淳欣然应诺,当即挥毫泼墨写下八字真言:“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曹植端详一番,自然明白其中寓意:但凡剑法,往往追求的是准确和速度,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大概就是剑法精义,和刀法的凌厉不大一样。而重剑难以把速度和准确度提高到那种精、准、快的程度,因为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技巧,一种超强力量的最高体现,一具重剑过去,虽然没有什么精妙的速度,但却有着不能不挡却又挡无可挡的力量;这就是大巧,超乎了准确和速度等刻意追求小技巧的高级剑法,它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剑道。即使它没有开刃,并不锋利,但使用它的人当须有极大的力量和勇气来驾驭。而大巧不工,则是说大智慧实际上是不需要追求什么技巧的,这有一种老子道家精神的遗风。一言以蔽之曰:最精良的剑靠的已不是剑锋之利,而是剑气之强;最精良的做工已经不追求细微之处,而只在大气魄上下功夫。若是妙到毫巅,每一招一式都随心自然,也就不工而工了。所以这与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大象无形、********有相似的道理。相形之下,做人也是如此啊!

邯郸淳写毕,不愿作任何字解,他相信曹植深领其意。只是捻几下过胸的银须,郑重地向曹植点点头。

曹植收下墨宝,虔诚地向邯郸淳道谢,告辞时又问:“先生还有何教诲要子建命遵,恭请指点。”

邯郸淳颇有禅意地告诫曹植: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缄,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切记:苦心志,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故而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

——当下该做什么就全心去做,不偷懒,不取巧,不算计于心,亦不必担心,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真正至心一处,无事不可为也。

曹植悉心聆听后,便说:“先生谆谆教导,子建铭记于心。每见子建有失当之处,还望先生不吝训教。”

邯郸淳仿佛有一种预感,神色有些异样,当曹植告辞将走出斋舍,邯郸淳略有所思地说道:“哦,《诗经·小雅·棠棣》诗句,子建可记得?”

曹植说:“记得记得,棠棣代指兄弟情义。诗曰:棠棣之华,鄂不,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邯郸淳说:“老夫即不讳言,你和子桓面临大考,愿曹氏兄弟,以棠棣之珍念,好自为之。”

曹植明白“大考”之所指,说道:“子建珍念,切记于心。”

曹植与邯郸淳会面之后,感悟良多。尤其对兄长炮制出《典论》中的诸多观点颇有歧见,而由此引得邺下文人互相鼓吹、虚夸浮华之风十分厌恶。他觉得,不管兄长出于何种目的为己所用,但因其带来的文风不端就不是什么好兆头。他思考良久,几次给远征在外的丞相主簿、他的文友杨修(字德祖)写信,表达自己对文学的诸多看法。其中的一封就是著名的《与杨德祖书》。信中说:

德祖兄,数日不见,非常想念你,料想你也是吧。我从小喜欢作文章,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如今世上文章写得好的人,大致可以数得上来:当年王粲在汉南独步一时,陈琳在河朔像鹰一样高翔,徐干在青州享有盛誉,刘桢在齐地独秀文章,应玚在魏地振起发迹,而你在京都极负盛望。当此之时,人人都认为自己握有灵蛇之珠,家家都堪称藏有荆山之玉。

我父王于是设天网包罗海内之杰、延揽八方才俊,如今全都聚集到魏国了。但是这几位名士,如今却不能再写出绝妙的文章,一举千里。以陈琳之才,不擅长辞赋,却时常自称能达到与司马相如一样的风格,这就像画虎不成,反而像狗了。我此前写文章嘲讽他,他反而作文章说我称赞他。钟子期能听懂俞伯牙的琴音,至今仍然为人所赞叹。但我也不能妄加评说,因为害怕后人讥笑我所评不当啊。

世人之著述,不可能没有缺点,我也喜欢被人指点批评自己的文章,有不对之处马上改正。以往丁廙经常写一些小文章让我来润色,我认为自己的文学才能并不比他强,所以就推辞了。丁廙却对我说:你何必感到为难呢?文章得到润色,是我自己受益,后人怎么知道我的文章乃是有赖于他人改定而成的呢?我常常感叹他这番通达而富有哲理的话,以为美谈。

从前孔子的言辞与常人没什么两样,至于他编纂《春秋》,连子游、子夏这样的人都不能改动一词。除此之外,文章没有毛病的,我还没有见到过。可能只有拥有像南威那样的美貌,才可以评论像淑媛那样的天下美女;只有具备龙泉剑那样的锋利,才可以谈论断劈东西的锐钝。至于刘修(刘表之子)才能不及别人,却喜欢挑剔人家的文章,指摘人家的缺点,说长道短。当年田巴(战国时期齐国著名学者)诋毁三皇(燧人、伏羲、神农),蔑视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在稷下学宫挑春秋五霸的毛病,一天就能让一千人心悦诚服,但是遭到鲁仲连(齐国学者)的一通反驳,便终身闭口不再说话。刘修的辩才,还不如田巴,如今像鲁仲连那样的人,也不难找到,而一般可不能逞能!人们各有喜好,像兰、茝、荪、蕙这些芳草的幽香,众人都喜欢闻的,但奇怪的是海边上竟有追逐臭味的人。像《咸池》(黄帝所作)、《六茎》(颛顼所作)这样高雅的音乐,大家都爱听,但是墨子却指责它们为“非乐”的言论。因为各人品味不同,怎么能一样看待呢!

今日,我将少小以来所作辞赋抄写一份送给你。那些街谈巷议之语,必有可采之处;驾车俗夫吼野之曲,也有《风》《雅》的意韵;普通人的所思所想,不要轻易忽视。辞赋不过是小道,不足以用来宣扬大道理,垂范后世。当年杨雄是先朝的重臣,犹且宣称壮夫不为此道。我虽资质平凡,身为藩侯,仍然希望为国效力,造福百姓,建立永世基业,留下金石功名,难道只以空洞的文章来建立勋绩,以撰写辞赋当君子吗?如果我的志向不能实现,我的理想不能推行,我将采集人们的言论辨识时事得失,评定仁义正道,成就一家之言,哪怕不能藏之名山,也将传与同好。我会坚持到白头,并不是今天说了就算了。我说这些话并非其言不惭,只是因为你最能了解我。

——应该说,曹植的这一书信体文论,是我国中古文学批评的一篇重要文献。大概因其言辞过于犀利,一针见血,不留情面,杀伤力甚强,且又以其兄《典论》而“有的放矢”,故而邺下文人都讳莫如深,或唯唯否否,或文过饰非,并借曹丕为之造势,皆将《典论》奉为“国粹”。

毋庸讳言,曹植在信中叙述了邺下文人集团的形成,讨论了文学批评的弊病,表达了自己平生的胸怀和抱负。其中蕴涵了不少罕见可贵的文学思想,与《典论》有异有同,毫无偏私。他针对建安文坛“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的现状而批驳文人相轻之陋习。他提出文学要不惮修改,精益求精,要容人品评高下长短;且以批评陈琳为例,主张文人之间客观地开展相互批评,而不是一味专事相互吹捧。他强调文学批评者也应具备创作才华和修养,方有资格对别人文章言论优缺,此议虽有“辩而无当”之嫌,但对当时刘修之流才疏行妄、却随意抵苛他人的文坛时弊,也不失为一种矫枉纠偏的助益。

钱钟书先生对曹植所谓“能作文者方许评文”的言论颇不以为然,而赞赏曹丕对文人的“自见之论”不啻匡救阿弟之偏[46]。但诸多史学家和评论家对曹植的“俗与雅”之见解给予高度评价:曹植提出在文学口味上“人各有好尚”,不能强求风格统一,所谓“海畔有逐臭之夫,墨翟有非乐之论”,故而不可以一己之偏好,强求他人认同迁就。他对民间俗文学所独有的价值给予热情褒扬,“街谈巷议,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此言灼灼,诚为难得。

由此觑来,此书信见地高远,且意到笔随,情文并茂,堪称魏晋时代的檄文。后历代诸名家如刘勰、钟嵘、陆机、王世贞、谢灵运等对此文皆有赞语:观其《与杨德祖书》,气度宽宏,雅量豁然,语意切挚,真甘苦自得之言。文无有定极,人言果当,何吝更改?正不失为己益也,子建深明此理,甚善。子建人品甚正,志向甚远,仁心劲气,骈散兼行;有波澜,有性情,气势昂扬飞动;后幅倾吐怀抱,不欲以文人自囿,尤觉英气逼人,气焰非阿兄敢望,其义信然。

曹植在书信末尾不仅申明自己的理想抱负和毕生追求,且对辞赋文章贬抑甚低,很显然是对曹丕文章的浮华鼓噪的一种挑战。曹植斥辞赋为“小道”,一心要“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这与曹丕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观大相径庭,何则?不妨对兄弟二人为太子之位的角逐来测断:曹丕为赢得父亲的信任早立自己为嗣,鼓动邺下文人写诗作赋歌颂曹操的功德,也以此笼络更多的文臣名士为自己拉选票。当然以文宣扬只是他争嗣谋策的其中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他推崇个人才华的一种装饰。而曹植则与之相反,追求功名建树是他的志向,自己正在奋力前行,如不能实现也绝不后悔,岂能拿文章为勋绩来标榜,以辞赋为君子来炫耀呢!至于太子之位,若父王恩赐于我,我要;若父王不恩赐于我,我则不争;一切顺其自然,一切由父王来断。棠棣之华,亲同手足,历代“兄弟阋于墙”的争斗还少吗?作为兄长,你不能为当太子挖空心思、耍小技巧,而不顾及兄弟间的情义。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与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对曹植所言“小道”作过中肯的分析。鲁迅认为:曹子建说文章是“小道”大概是违心之论,因为他的文章已经作得很好,便敢说文章是小道;他的活动目标在政治抱负方面,遂说文章只是小道。建安是“人的觉醒”时期,曹子建对“三不朽”的追求和认识则是立德、立功应成为建安文人价值追求的主导,立言仅为建安文人抒发情志的余事。所以曹子建说“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真正有雅量的文士,确也对曹子建的风度表现出一种难得的理解,而有的名士风度实际是假装的,有的故作旷达,有的不过是厚脸皮而已。

览文如诡,循理即畅,今人当细心揣摩体察,方能了悟曹植真意所在。二者比对,一假一真,一虚一实,一个大言不惭,一个肺腑至诚。

心有灵犀而又聪明绝顶的杨修,俨然窥视出其间的堂奥,于是便很快给曹植写了回信,名为《答临淄侯笺》。他对兄弟二人各持的观点显然是一种调和的态度:“若乃不忘经国之大美,流千载之英声,铭功景锤,书名竹帛,斯自雅量,素所畜也。岂与文章相妨害哉?”看来,作为曹操的主簿杨修,对两个贵公子是谁也得罪不起的,他深谙其中的利害,故采取折衷调和的姿态。且说“辄受所惠,窃备蒙瞍诵咏而已,季绪璅璅,何足以云。反答造次,不能宣备”。你听,说得多么圆滑,多么谦卑,又多么老道啊!信的开头和结尾都是这般诚惶诚恐拿自己自罚:“修死罪死罪!修死罪死罪!”

一日,当邯郸淳看了曹植的《与杨德祖书》后,连连拍案叫绝:“真乃奇才,旷世奇才也!”稍顷,眉头紧蹙,银须微微颤动,喃喃自语道:“临淄侯,你犯了大忌!”

同类推荐
  • 莫扎特

    莫扎特

    莫扎特是一位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他从3岁时就涉足乐坛,年仅六岁的“神童”就被带进维也纳的美泉宫,为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演奏钢琴。莫扎特小小的年纪,就随父亲跑遍了欧洲。后来莫扎特就在萨尔茨堡主教的手下担任乐师,期间他多次造访意大利。意大利之行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莫扎特为什么那样受到人们的酷爱,是因为莫扎特像萧伯纳所说他的文雅犹如路易十四宫廷这文雅呢,还是因为莫扎特像贝多芬所说,是大师中的大师,是一个为作曲家所欣赏的作曲家,而远远不是流行的作曲家?关于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本书正以故事的形式奉献到读者的面前。
  •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描写了魏晋时期前后达70余年的一长段历史故事。主人公是一群在改朝换代的巨大变迁中选择了不同道路和士大夫,史称“竹林七贤”。在当时风云变换,危机四伏的社会生活和政治斗争中,他们或成为上层贤达,或成为一代宗师,或成为高官显贵,或成为富商巨贾,或成为云门卧客,或成为绿林英豪,但总的说来都是蔑视礼教的性情中人,身心兼修的时代巨子。其中尤以一身傲骨,万种风情、放浪形骸、文武双秀的嵇康最具代表性。
  •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首席执行官之书”,并不以时时抛出格言隽语的俗套来左右读者,也不试图以模具演示的方式来整合读者的思维。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商界内部绘声绘色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炽热的激情,有西部好汉的粗话,也有上流豪门的恶谑,甚至不乏街舞式的鄙俚。这里一部权谋书,推进一步说,也是一部商界政治法则书,艾伦·纽哈斯毫不讳言——必要的敌意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我们看到,在回到新闻观上时,作者又提倡着一种可敬的“保守主义”。他的经历,对广大的新闻工作也是不无教益。《手段》不仅是媒体策划人、执行总编和栏目制作人的职业必读书,而且是一切行为经理人——特别是那些处在事业关键阶段的中青年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之书。
  • 古今回族名人

    古今回族名人

    我们不可以把回族与伊斯兰教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不可以把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混为一谈,但“回族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逐渐形成的民族共同体”的结论已经得到了共识。从唐宋时期的“番客”“土生番客”到蒙元王朝的“回回人”(官方文书按其职业称为“回回军”“回回工匠”“回回商人”“回回掌教”等),因为政治上的共同命运,宗教信仰上的一致,生活上围清真寺而居的居住格局,形成共同的民族意识。明代,回回脱离行伍生活,从事农业、牧业、手工业、商业,形成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商业经济为特色的行业特点。
  • 娱乐大王迪斯尼

    娱乐大王迪斯尼

    全书鲜明地展示了一个全世界老幼皆知的娱乐大王的形象——迪士尼。以“少年时代”开始,描述了家世、农场的快乐少年、送报、本顿学校、显露绘画天才、从军、踏出事业的第一步、初次接触卡通电影等生活经历,以及卡通影片制作人、迈向新艺术、扩展新境界、迈向永恒等奋斗成功的历史事实,最后以壮志未酬、无尽哀思告结束。其中他创造米老鼠唐老鸭卡通形象,建立迪士尼乐园和开创迪士尼世界的过程更令人感慨、催人泪下。
热门推荐
  • TFBOYS之旅

    TFBOYS之旅

    有三位男生开始谈的旅游,偶然碰见三位,与众不同的美少女,从此六个人开始旅行!
  • 魔方转动

    魔方转动

    一张神秘的邀请函一个未完成的魔方只要闯关可以重见天日而也可以选择甘于现状如何抉择?
  • 超级狂暴升级系统

    超级狂暴升级系统

    地球闷骚宅男穿越自带超级狂暴升级系统。手拿诛仙剑,脚踏翻云靴,身穿锁子甲。让我们一起来开挂,称霸异界。(新人新书,多多支持)
  • 冥王太子不好惹

    冥王太子不好惹

    我是冥界太子冥言溪,有些原因离家出走。不知道去哪里在我迷茫遇见我师父。。。师父跟我说言儿你已经十五岁了吧。应该下山锻炼自己,我开始在人间生活。无间遗弃婴儿看了一眼,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女孩死活不放要跟我走。那个尹梦雪不要跑
  • 一世樱华

    一世樱华

    两个平行时空,四个相同的容貌,残缺却渐渐涌上心头的记忆,不一样的只是时间。。。
  • 诸国志

    诸国志

    志霸大陆,诸国纪元一个不同于地球的发展史和上下五千年从人族起兴,到百家诸子。期间纷争不息,天下主宰更替不断,故名诸国纪元政治、韬略、军事、人情、上古传说、魔族妖兽,尽皆登场大江东去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多娇,无数英雄竟折腰说一段史诗佳话,道一段千古传奇海纳百川,天下归心
  • 豪门二婚:首席的千亿新娘

    豪门二婚:首席的千亿新娘

    她,经历了小产背叛双重打击。他,是黑白两道通吃的帝少。当她遇到他,是解救还是再次进入爱的圈套。“龚安晏,我们不能再这样了。”“陈太太,昨晚你的身体可不是这样说的哦!”“你混蛋。”她双脸绯红,双眼冒火的看着他。“嗯,是有点疼,你呼呼。”龚少不怀好意的接近,又是桌咚又是壁咚。谁能告诉她,人前冷血无情的龚少去哪里了,人后的他为什么无耻没下限。
  • 贤者成长日志

    贤者成长日志

    贤者,最古老最崇高的荣耀。想要成为一名贤者,光是有着知识是不够的。他们同样要掌握着强大的力量,丰富的手段,古老的经验,以及各方各面样样精通的能力。而作为一名法师,走在这古老的贤者之路上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至少,你得把全世界的法师都揍一遍证明你的能力吧?PS1:本书慢热,如不喜请跳过序卷PS2:对于里面出现的各种既视感请不用担心,你们想的是对的!
  • 忍者

    忍者

    这是一部讲述忍者文化的发展及其相关内容的读物,通过大量的文字与图片,真实还原忍者的发展历程。全面解读忍者的诞生,发展的流派,兵器的使用以及忍术的秘籍。深度展现忍者隐秘与真实。本书还配有大量的珍贵图片与手绘图,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忍者这一特殊的族群。
  • 宇宙无敌大财迷

    宇宙无敌大财迷

    隐身?瞬移?单手地爆天星?就这也叫超能力?你问我为什么做超级英雄?惩恶扬善?拯救世界?开什么玩笑,当然是为了赚钱!!不过,为什么这么多超级英雄都要做我的小弟啊?本书又名《我的超能力是无敌》、《我的小弟都是超级英雄》风格轻松搞笑,希望能博君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