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9800000017

第17章 心海波澜(3)

莫把孩子当作“小大人”

现在小学初年级语文课本,内容究竟是什么样子,我还真没有怎么留意过,听说,好像比较过于成人化。记得我读小学初年级时,语文课本内容非常简单。就是“人,手,足,刀,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之类,让学生认识普通的字,而且能够跟生活相对照,学起来容易记又有趣味。读书跟玩耍一样快乐。

最近见《解放日报》等多家报纸,选登六十年前的小学老课本,意在提倡小学课本生活化。我颇为赞赏。这几家报纸选登的语文课本,内容诸如“老师好!同学们好!”“老师再见!同学们再见!”,跟我读的课本很相似,其特点是,简单易记,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再配以拙朴的插画(类似丰子恺先生的画),很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学习。相比之下,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就显得过于庄重、严肃,对于天性活泼的孩子来说,多少会有点沉闷感觉。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我觉得最大不足就是把孩子成人化了。除了表现在课本内容上,更表现在课余负担上,走进学校就开始竞争,孩子本应有的快乐随之减少。有次跟当时读小学的孙女说,我是在玩中不知不觉长大的,记忆中的童年都是快乐。孙女听了非常感兴趣,希望讲讲都是怎么玩儿。

其实,那时候普通人家孩子,既没有什么正经玩具,更没有什么少年活动场所,就是捉迷藏、弹玻璃球、掀****儿,街道空地都是孩子乐园。由于课程负担不重且有趣儿,课余时间又没有多少作业,读书自然就是轻松快乐的事。倘若像现在中小学生这样,老师在学校盯,家长在家中催,一天到晚就是学习啊学习,没有或很少有玩耍的时间,我想十有八九我会逃课。所以我一直感谢当时的宽松环境。

社会竞争是必然的,只是不见得这样早就把孩子拖进竞争场,让一颗颗纯净心灵承受沉重精神压力。边玩耍边读书,读书中求趣味——这是我对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那时心地如同花圃,没有任何困惑的荆棘杂枝,我现存的真诚坦率品质,就是那时候培养成的。尽管懂得社会人情迟了,在人生道路上吃了亏,但是我没有丝毫后悔,因为我毕竟有过快乐,使我始终相信人间美好。以至于到了垂暮之年,都能保持孩子般的心,尽量从好的方面看待人和事。从塑造人的意义上来说,我非常感激幼年教育没有过早把我当成“小大人”。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和排斥现在系统教育模式。而是希望我们的正规教育,除了普及课本知识,可否考虑按年龄段侧重施教,比方,小学主要是培养品德,中学主要是学习技能,大学主要是认识社会,这样做的结果是,即使将来考不上大学,每个孩子也有个生存本领。社会竞争再怎么激烈,都能坚强地面对和应付,回想起读书情景,依然有种温馨余味儿。人生的真正成功与否,并非全在职位高低上,或者是在财富多少上,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把竞争贯穿教育始终,只能助长功利思想,绝不会造就平和心态,这比没有竞争意识更可怕。祝愿我们的孩子拥有更多快乐时光。

2011年2月20日

城市精神不是城市霓虹灯

是在什么背景下,城市有了“精神”阐述,我一直未弄清楚。反正自从首都北京率先,把“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北京精神,第一个向世人公布之后,全国很有些城市仿效,提出某某城市精神,而且文字形式大致相同。走进南北大小城市,在比较显著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类文字标语。

常言说,人要有种精神,活得才会有意义,日子才会有奔头儿。假如每个城市乃至村镇,都有自己的精神坐标,让每位官民遵守和实践,说不定就会提升或造就某个地区的整体文明风貌。这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像倡导几十年的“雷锋精神”,由于有其可以“触摸”到的内容,亿万人学习时就有了榜样,在促进全民文明素质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

那么,现在倡导的城市精神,如何体现它的内涵呢?这就有待研究和商榷了。比如“爱国”“爱家乡”“爱父母”,毫无疑问这都是完全正确的,倘若把它作为城市精神,不是不可以,而是在感情上总觉得不自在,因为爱国爱父母爱家乡,这都是与生俱来的事情,谁愿意做不肖子孙呢?何况爱国是体现在每个人的行为上,城市本身却很难体现,如果只停留在升挂国旗,长此以往又会沦为形式。所以说“城市精神”的提出,一定要想到寄托和体现,这样才不至于变成口号和“装饰”。

引发写这篇小文章的诱因,是笔者最近的一次苏北之行。那里的盐城地区有个大丰市,走出机场不远处墙壁上,就豁然写着大丰精神:“大气、包容、创新、争先”。这些内容似乎并不豪迈,却觉得比较具体和实在,在城市建设中能不能体现,稍微留心就可以检验出来。经过两天参观访问,我发现大丰精神,都能够体现在实处。比如大气,体现在城市的格局开阔,以及官员和市民的落落大方上;比如包容,体现在建筑的中西兼容,以及科技和花草的引进上;比如创新,体现在农业和工业的创意园,以及这两方面的多种产品上;比如争先,体现在思维观念的朝前,以及农家院从休闲转向提供城市人养老的模式上。总之,每项城市精神都有依托都有体现,这样就让人有了切身感受,不再停留于口号或形式。至于其他方面的体现,如原始生态保护,如新港口建设,如对麋鹿养护,等等,都有大丰精神注入。

由此可见,城市精神的阐述,作为口号也好,当作目标也罢,绝不能大而化之,喊得响亮,听得提气,而在实处却难见踪影。中央反对奢靡之风的八条,所以抓得有力易见成效,得到老百姓普遍称赞;中央新改革方案公布后,普通人所以觉得生活有着落,都是因为要求具体措施实在,看得见摸得着办得到,让人从小处看到大决心。如果依然像过去那样,光提“节俭光荣,浪费可耻”,光提“不改革就没有希望”,而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让老百姓在雾里看花,就如同坐车没有抓手,晃晃荡荡总让人难有踏实感。

说大话使小钱,喊口号如唱歌,这样的年月应该过去了。这是一个需要梦想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精神的时代,这是一个更需要实干真干的时代。只会喊口号说大话的人,再难以隐形藏身和做官,因为群众再不像过去那么愚昧无知,不亲见亲历的事情,说出大天来都不会信。某某城市(村镇)的精神,就是某某城市的灵魂,就是某某城市的居民准则。万万不可当作城市霓虹灯,闪烁着美丽的变换图形,只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惬意;它应该是长明的街灯,照耀着这座城市的路行人,即使在漆黑夜里都不致迷路。

2013年12月1日

半生笔墨半生情

有位老朋友传来一份资料,讲述医生出身的中外作家。其实不光是医生,记者出身的作家国内国外同样不少。医生和记者职业,服务对象都是社会,接触最多的都是人,久而久之便会生“情”。即人情、世情、激情,像三把火在心中燃烧,不吐不快,于是便开始文学写作。这也许不是原因全部,但起码相当一部分记者,是这样进入作家行列的。

以我自己为例。在成为业余文学作者之前,我的职业是编辑兼记者,下基层采访的是世情,观察了解的是人情,而这一切化为新闻报道,就必须客观真实地记述,来不得半点儿个人东西。可是有些人有些事常常难以忘怀,像清澈溪水在心中流淌,就想到要写诗写散文,借以抒发澎湃激情。日积月累,发表的诗文越来越多,就被人称为文学作者,渐渐地出版了几本书,又被称为作家了。转变似乎就这么简单。

当然,过程并非如我说的这么轻松。在我当记者那个年代,写新闻报道是职业,是任务,写文学作品是不务正业,一旦被领导发现或被人举报,就要遭批评做检查,检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我或与我一样记者出身的作者,后来还能够写点文学作品,十有八九是顶着“雷”过来的。有的老编辑一辈子未出过书,并不是不能写作不会写作,其实他们的文笔好得很,只是因为恪守职业规则,只好放弃写作,为他人“做嫁衣”。有的老记者写了那么多新闻稿件,却连一篇报告文学都写不成,并非他们没有才能,而是年轻时没有实践机会。所以我常跟现在的年轻记者说,你们赶上的时代远比过去好,完成本职工作后可以写诗文,而且还能够在自己报刊版面发表,这在我们年轻时简直无法想象。

我的记者生涯结束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我供职的《新观察》杂志,是一本文学与新闻相结合的刊物,与我此前服务的《乌兰察布日报》《工人日报》完全不同。报纸要求从内容到文字都具有新闻性。《新观察》杂志则要求内容是新闻题材,文字要具有文学性,这就使我这个钟情文学的老记者,有了可以自在驰骋的疆土。《新观察》杂志当时主编****,就是记者出身的著名作家,她很赞赏编辑记者写文学作品。她认为,自己写东西才会懂得作者,记者写文学作品才会练文笔。摆脱新闻固有八股调,文章才会活泼生动,让读者喜欢。

记者和作家这两种职业,其实没有什么根本性区别,终极目的都是表现世态人情。在从事写作之前能够当记者,起码会得到两方面锻炼,一是学会调查积累素材,一是学会敏锐观察发现问题,只要掌握文学创作规律,记者成为作家并非难事。20世纪50年代听一位苏联作家讲课,讲述他怎样从记者成为作家,他说,他做记者时有个习惯,每次出去采访前,都在台历上记下采访时间、事件。若干年后想扔掉旧台历,随手翻看了几页,忽然那些经历的事情,重新呈现在他眼前,而有些事情当时未能报道,于是他用这些素材写了小说,由此成了著名作家。这就是说,记者每天都在生活中,无须像作家那样刻意深入生活,只要记下生活中的人情、事件,哪天有了激情或曰灵感或冲动,用文学形式表现出来,就很有可能成为作家。

有人说文学就是人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开篇说的医生成为作家,后来讲的记者成为作家,除了医生和记者都接触人,职业还要求他们必须研究人的心理状态。接触多了有所思有所想,有了强烈的表现欲望,最后成为作家是很自然的事情。像我国当代一些著名作家,如孙犁、萧乾、郭小川、刘白羽、魏巍、金庸、张恨水等,都是新闻记者出身,而后开始步入文坛。

我离开记者职业,算起来已经三十多年,现在写文章,内容还会牵扯到那时的人和事。所以我非常感激那段记者生涯,它让我的思想依然活跃,让我的文笔依然不老,让我的激情依然存在。从记者过渡成作家是幸福的。

2013年11月5日

闲说家乡月饼

每年临近中秋节,月饼广告犹如候鸟,飞飞落落搅动着人心。或在电视节目插播,或夹在报纸间随送,或塞在住户门缝里,或在街头递到手中……五彩缤纷的纸片纸卡,更似斑斓美丽的羽毛。商店展示出来的月饼,不管内里如何质地怎样,都是包装堂皇身价百倍。很有点像时装模特大赛,哪怕你皮肤有点伤痕,只要用华丽衣裳包裹起来,颤颤地走几款猫步,就会招来无数双眼睛。这些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眼前的城市生活不也是这样炫耀富丽吗?

唉,无奈,月有阴晴圆缺,花有盛衰开落。中秋节的次日,甚至于在当天,月饼就会身价跌落。如同一个经济暴发大户,没有内在素质做支撑,当风光立马不再,狼狈得可怜兮兮无人疼爱。看着吃不完的月饼,中秋节过后心里添堵,这时中秋望月的雅兴,全被无奈的愁云遮蔽。我会不由得想起,早年间,家乡的中秋,家乡的月饼,还有那家乡的中秋月亮,仿佛都比别处圆润、皎洁。

我的少年时代,总算不愁吃喝,每逢中秋佳节,家里会购买月饼。可是更多的月饼,还是由自己制做。中秋节前麦子熟了,祖母、二祖母、三祖母和母亲、婶子们,提前几天发好新面,用食油把面活得柔软喷香,准备好自做糖果馅料,然后,说笑着一起烙月饼。先揪成一个个面剂子,压平包上各种糖果馅料,团成面球往月饼模子里实实地一按,形成对称的花纹字样,再轻轻地从模子里磕出,两面都涂些油放锅里烙,不一会儿工夫,一个个香香酥酥的新鲜月饼,就摆上八仙桌的大茶盘。尝鲜的除了曾祖母,就是我这个长孙了。曾祖母吃过月饼说声:“熟了,味道不错,你们也尝尝。”这时做月饼的儿媳、孙媳们,趁热掰开一个分别尝过,就又开始制做新月饼了。家乡人自家做月饼,除了烙的还有蒸的月饼,方法跟烙月饼差不多,区别是面里不放油,成了型放在笼屉里蒸,暄暄腾腾也蛮好吃。这大都是为孝敬老人,老人即使牙齿不好,吃上应节的又香又软的月饼,依然会享受过中秋节的快乐。

长大成人离开家乡,吃过各种各样月饼,自然让我大饱了口福。只是再未吃过家里自做的月饼,为我后来的中秋节留下缠绵悠长的乡思。特别是在没月饼可吃的年月,就更让我思念家乡的月饼,这时我才意识到,这月饼竟然寄托了我无尽乡情。

同类推荐
  • 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能缺乏教育……
  • 大爱无疆

    大爱无疆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笔法,客观真实地讲述了李培斌同志忠党爱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先进事迹。在当前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的教育活动中,本书更具有它的现实意义。
  • 萧红作品集二)

    萧红作品集二)

    全屋子都是黄澄澄的。一夜之中那孩子醒了好几次,每天都是这样。他一睁开眼睛,屋子总是黄澄澄的,而爷爷就坐在那黄澄澄的灯光里。爷爷手里拿着一张破布,用那东西在裹着什么,裹得起劲的时候,连胳臂都颤抖着,并且胡子也哆嗦起来。有的时候他手里拿一块放着白光的,有的时候是一块放黄光的,也有小酒壶,也有小铜盆。有一次爷爷摩擦着一个长得可怕的大烟袋。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3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3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常春藤诗丛吉林大学卷·李占刚诗选

    常春藤诗丛吉林大学卷·李占刚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祁总管放过阁下可好

    祁总管放过阁下可好

    “……我与阁下无冤无仇,为啥这局你就盯我,大哥,我不浪了,真的。”刚开局,祁小谣被对面的凯爹追着爆锤,小鲁班是真的伤不起啊,嘤嘤嘤
  • 超光速幻想

    超光速幻想

    人各有命,上天注定。有人天生为王,有人落草为寇。脚下的路,如果不是自己的选择。那么这旅程的终点,也没人知道。会走到哪,会碰到谁,都不一定。
  • 大佬们的座上宾

    大佬们的座上宾

    帝斯爵,华夏顶尖世家帝家二少,俊美如神砥的容貌与尊贵的身份,令京城所有世家小姐趋之如鹜。没有一人不为他倾心。【这是一本甜宠文,炒鸡甜,鼾到你牙疼,跟其他小说的情节有相似之处,但是又比较独特。男女双强,超苏爽文】
  • 圣法蔷薇

    圣法蔷薇

    其实这只是一首曲子,并没有所谓的歌词。但我不忍心,让它独自承受着寂寞,就像黑色的蔷薇一样。吾王啊吾王,您在哪?“王者是孤傲的。”您曾说过的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吾王啊,您知道吗,我们都在等待您的归来。堂堂的女王陛下,怎么会如此轻易地就消逝了呢。站在孤高的峰顶,任由风左右着散落的发丝,拍一拍满是土灰的衣裙,抬起沾满血渍的脸,微笑,凝望远方。您没有输,就算没有神,您不是依然看见了那片天空了吗?
  • 陪你温柔全世界

    陪你温柔全世界

    [甜宠文]电影学院的时尚校花遇到傲娇又会撩的霸道总裁。“同学,你也是表演系的吗?”“我来找我妈……”章筱筱一脸吃惊“我们系竟然有人儿子都这么大了?!”众所周知,江北市富豪榜排名第一的柯骏向来说一不二,可只要带着“官宣”的女朋友一出席活动,简直就成了舔狗嘛。“柯总,网上有人说您是舔狗,用不用处理一下?”“去问问夫人的意见,她开心就好。”“筱筱,网上有人说你虐待柯总,你是不是得澄清一下?”“发个声明,就说其实是他虐待我”晚上回家“夫人,不带你这么坑人的,好歹给我留点面子”
  • 阑辰美景奈何甜

    阑辰美景奈何甜

    身为燕市的顶级大佬,坐拥数不尽的财富,还手握着最大的“暗夜”组织,韩北辰似乎成了神的宠儿。可当他遇到那个占满了自己整颗心的女人,他却发疯的嫉妒起一个男人。在商场上杀伐果断,目下无尘的男人,竟也会幼稚的用牙齿狠狠地研磨情敌的名字,幻想着这样就能把他从朵朵心里赶走。“海阑朵,我爱你”“海阑朵,孩子生下来,我们一起养”可当烟幕散去,真相摆在彼此中间,他是否还能牵着她的手继续走下去?
  • 记忆深处拥有你

    记忆深处拥有你

    十七岁的女孩夏乔希,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拥有了美好的初恋,他们的一见钟情,引发了夏乔希青梅竹马的嫉妒,最后,夏乔希亲手将自己的爱人,叶伊凡送进了派出所,他的爷爷,将他送到了国外五年,而她,被自己的青梅竹马逼着结了婚,五年之后,他们又不期而遇······
  • 星浩斗士文涛

    星浩斗士文涛

    在古代明朝的德伦为了改变人类捍卫国家能力有限的特点,制造出了6套星浩斗士召唤器,而元朝的梦多为了夺取该国家制造出“奇镜”和“隐镜”。奇镜:可用任何东西让奇镜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吸魂怪物,并且通过该吸魂怪物吸取明朝人类魂魄。隐镜:储存和救回吸魂怪物、人。但是他不知道明朝的德伦制造出星浩斗士来防止入侵!星浩斗士发现了,只要击败吸魂怪物,那些被夺走魂魄的人就会苏醒。随着时间流逝,他们发现是梦多用奇镜来制造吸魂怪物。经过这6位星浩斗士努力抗敌,最终击败梦多,封印奇镜,保住了自己的国家。(注:星浩斗士都有统一的徽章符号,外围像W方形,内面是黄色的五角星,徽章一般在正面胸前的左边或右边,徽章颜色为红色)
  • 帘卷云

    帘卷云

    九月的南方,金桂飘香的季节,爽朗的温度,南方的雨季已经过去,自然没有那么潮湿,太阳伴着微风从玻璃窗透进来,微微抚弄着窗帘,清晨刺眼的阳光照到白色的地板砖上,照到表了框的黑白相片上折射出金闪闪的光与影,我醒了,却丝毫也没有想起来的意思,在那束照进来的阳光里,充斥着许许多多的尘埃,飞舞着,旋转着,高高低低,起起落落。就这样,就这样什么也不做也不想,此时便是个自由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