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9800000040

第40章 友谊链接(3)

其实,他不是没有个性。朋友们大都知道,他的火气一旦发起来会烧得人无处躲藏,而且无论对上对下、尤其是对上,否则就不会从审查胡风案起就烧到他这个当时仅仅十几岁的年轻人,更不会成为后来的“****”分子。在我们的交往中,他也曾发过这样一次火儿,那是因为一篇稿子。一天,他在电话中代《北京晚报》一位编辑朋友向我约稿,写好后我就寄往报社。可一个月过去了还没见报,此时,《中国青年报》文艺部主任富强向我约稿,因一时腾不出手,就将《北京晚报》的稿件说给了富强。他听后笑,说:那就给我们吧。我犹豫,怕犯“一稿两投”的忌。富强说,既然他们一个多月都没发出,责任就不该在你。我想想也是,于是将底稿给了富强。富强麻利,两天后即见诸报端。这下惹了大祸,第三天,柳萌的电话就打上门来:硕儒,你怎么能这么办事?电话那头传来他高声训斥:……人家晚报已排好版,你却先在中青报发出,一个文人总不能一稿两投吧……我让他训得火辣辣的,正要解释,他“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我让他弄得又愧又气,愧的是触犯了他重友情、重承诺的操守,气的是他不该不问青红皂白就对我如此武断呵斥。我狠狠吸了两支烟,决定从此不再理他。就这样,我们开始冷战,一年多的时间中断来往。事也凑巧,第二年暑期,分别在三个单位的柳萌、富强和我正好同时去北戴河疗养。先是在海滨遇到富强,没待多说什么,他就笑眯眯地问:“两位老大哥还在冷战?”我一时不知就里,他接着说:“和柳萌啊。他也正在这里,怎么样,见见面吧。事情是我惹的,你们总不见面,我也……”我理解他的心情,笑了笑也就没说什么。可还没等我笑完,柳萌已从对面走来。三人见面,谁都无言,可三张笑脸却借着蓝色的大海炎热的阳光化解了一年多的冰冻。

不打不成交或许还真有道理,因为人与人从矛盾的发生到解决更能了解彼此的心性脾气,从而可以少些猜疑多些理解。自这次不快后,我和他都更珍惜我们的情谊、呵护彼此的痛痒。早在这之前,为了能顺利去美国与妻儿团聚,我曾经绕道西非希图顺利获得入美签证,未料到了多哥首都洛美市还是遭到美领馆的拒签。妻的八叔在那里颇有声望和实力,以为在那里获签的机会总比北京多,我于是困在洛美。人届中年,无事可做,尽管生活优渥,那闲在异乡的日子还是逃不脱飘零孤寂的苦涩。在那“家书抵万金”的日子里,朋友中柳萌的信最多也最牵动我思乡的情愫。他在其中的一封信中说:“北京已到冬天,太冷不好出门,坐在屋里伴着暖气的‘咝咝’声读书,忽然想到远在非洲的你……”那时的西非虽到了雨季,仍是酷热难当,听着外面“啪啪啦啦”的疾雨声,想到北京冬天的风声雪飘、灰色胡同里寥落的行人、房间暖气的温馨……我不禁流出了眼泪,恨不能马上飞回北京,与柳萌兄促膝长谈。阔别经年,当我回到北京与他谈起那种感受时,他笑了笑说:“我知道,你舍不得北京,舍不得这些朋友……”

家庭格局已定,不舍也得走。1997年春节前夕,妻替我办好移民美国的手续后,带着已经长大的儿女来京接我了。那时,父亲已离世八年,早已病弱在床的母亲或许是经不起这大喜大忧,竟于正月初五撒手人寰。大悲之中行程在即,为送我远行,朋友们各个都要设宴饯行,我无心情,时间又紧,只好要求大家一起道别。于是作家王朝柱定了太阳宫饭店一座大厅,由他张罗操办这次告别宴会。他还别出心裁,买了一本大型纪念册,要每个人都为我写一段临别赠言,柳萌写的最简单,曰:朋友永远是朋友。

他最重朋友之谊,视友情高于一切。尤其到了古稀之年后,无论文章或闲谈,他总是说,人之为人,情字第一。官职再高,总有下来的时候;财富再多,总有散了的时候。得意忘友情,到老来孤独凄寂没人理,等于慢性自杀。我相信这是他在漫长坎坷的人生路上悟出的道理。正因为这种遵循,他才朋友遍天下,朋友们也才为他传统文人身上的君子风所吸引,各个尊他为忠厚兄长。我移民美国后还是他的书信最多、情意最浓。他在1999年深冬的一封信中告诉我:“延龄(李延龄,时任财政部副部长)走了,没想到我们之中这么好的一位朋友竟走得这么急……临行前他还那么渴望看看桃花,可惜时在隆冬,无处可寻……”字是墨写的,我却从中读出了泪水,悲沉的泪水。我抑制不住流出眼泪,即刻秉笔写了一篇长长的纪念文字,连载在美国的华文报纸《侨报》上。这是对延龄的纪念,可落笔时,国内众友人的身影无人不在我的眼前,因为柳萌在信的末尾写道:“我们都一年老似一年,希望大家都健康地多做些事……”

十多年过去了,柳萌兄虽偶有小恙,但仍是精神矍铄、创作丰盈,特别是他三卷本文集的出版,更为他的创作做了一个阶段性总结,即:一个真诚的生命,一种率性的为人,一杆朴实的文笔,缕缕深邃的思考。

原载2011年02月14日《文艺报》

柳萌:从事业型编辑到编辑型作家

徐兆淮

当了三十年的文学编辑,结识了不少的作家、评论家和编辑。自然手头也就积聚了一些他们题名送给我的书籍和往来信函。退休前工作忙,很少能及时拜读这些赠书,有的竟连一封信也未回复。如今想来,心中不免泛起阵阵的歉意。但毕竟时间过久,有的人已经远走异国他乡,有的甚至已经作古,偶尔翻到昔日的书信照片或是赠书,作家朋友的声音笑貌历历在目。

当我翻阅柳萌给我的书信和友情赠书时,恍惚间竟弄不清他究竟是编辑家,还是散文作家,抑或是编辑型作家,还是作家型编辑了。说他是职业编辑家自然没错:他从上世纪50年代即从事编辑工作,除了被错划为“****”,流放北大荒,发配内蒙古之外,他又编辑过《乌兰察布日报》《工人日报》,平反后,又担任过北京《新观察》编辑、作家出版社副社长、中外文化出版公司总编辑,恢复并主持过全国有影响的《小说选刊》杂志。退休前后,还亲自主编过一套烟、酒、茶的散文随笔集。无论是编龄,还是编辑成就,称他为名编,都是当之无愧的。

称他是散文随笔作家,那他也是当之无愧的。在长期担任编辑工作期间,即利用编余创作过不少的散文随笔,出版过作品集,从编辑岗位上退休后,他在散文随笔的领域内如鱼得水十分活跃,先后出版了十本散文随笔集,且在全国众多的散文随笔作家中,显示出鲜明的特色,独特的地位,并曾获得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和全国纪实文学作品奖。

如今我有暇读他题词赠我的散文随笔集《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柳萌卷》,是1997年4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全国性散文丛书中的一卷,组成这套丛书的散文家,乃是当代全国著名的老中青年散文名家,如季羡林、张中行、袁鹰、林非、赵丽宏、周国平等十人。读着他的这些散文随笔,我方才明白,他的独特经历和朴实真切、感情充沛的文字,在当代散文史,尤其是新时期文学史上,所应该占有的位置,和他作品所具有的独有风貌及价值。

柳萌与其他“****”作家有着共同的经历和苦难人生。在这一切苦难体验化成血泪文字时,许多作家都借助小说形式曲折地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而为人实诚敦厚、亲切随和的柳萌,在编余所写的这些散文随笔,不仅洋溢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也以自己领悟到的人生真谛启迪着他的读者,同时,也感染着我这个编辑同行。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柳萌是新时期以来一位创作颇有特色、颇有成就的散文作家。

可是,尽管如此,我仍愿意称之为事业型编辑家和编辑型作家。这是因为,他为文学编辑工作几乎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付出了锦绣年华。平反冤假错案之后,他参预作家出版社创办并首任编辑部主任、副社长和恢复并主持《小说选刊》,他在所从事的编辑岗位上取得的成就,是文学界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而他在创作上的成绩,不过是他编余的副产品,大都是他退休之后坚持笔耕所取得的。故而称他是一位地道的业余作者,大约一点也不为过。

我之所以更愿意把柳萌划入编辑型作家,也许还与我的经历与爱好,在某些方面,在文学观念上与他有些相近相通有关。或许说,虽然比之王蒙、刘绍棠等“****”作家,我跟柳萌结识稍晚一些,交情也不算深,但我们之间的交往却是甚有缘分的,颇有同行惺惺相惜的感觉。

90年代末期,我因公务到《小说选刊》商谈合作召开新生代作家作品研讨会时结识了柳萌先生。尽管后来《钟山》与《小说选刊》本拟共同在宁召开的新生代作家作品研讨会,因某些原因使这项合作告吹,《小说选刊》退出,但我与柳萌之间却有了新的合作与交往。或者说,合作开会未成,却成全了两个老编辑友好合作的开始。不久之后,当我去北京看望昔日文学所老友张韧时,得知柳萌也住在同一幢楼上,当即请张韧陪我一同去看望这位结识不久的编辑同行。

尽管柳萌在散文领域内有着相当醒目的成绩,但我仍愿意把他视为是一位编辑型作家。如今我手头保留着他给我的两封信函,似乎都是他1999年退休之后所写,一封信所谈主要是他从《小说选刊》退下之后,忙于创作散文随笔,已出版六本作品集,他曾说:“每次见到样书,我就后悔退迟了,不然岂不可以多写点文字。”可见他对写作的痴迷。另一封来信则说及他退休之后,除自己创作之外,还未忘记编刊物,并正在主持主编一套关于酒茶的丛书。他热情地让我为刊物丛书写稿。于是,我写了一篇《期刊守望》的随笔交他发表在他主持的刊物之上。另外,我还写了两篇关于酒与茶的随笔,分别收在他所主编的《闻香识趣》和《煮茶与品茗》中。而对于我向他约稿一事则在信中再三申明“千万不要为难”。最后还在信中说及他“正在写我前半生受苦的事,已写出四万字,不知你们那里要不要这类文字”,云云。

我自然当能领略到他正在撰写的苦难忆旧性作品的分量与价值,但终因我当时也处于退休前夕,恐已很难做主安排他的这类文字,只能无奈作罢。

如今我们都已过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龄阶段,大我四岁的柳萌更是渐渐走近八十的人生大关。近几年来,虽然我们很少联系和来往,但是我内心深处,仍在思念着、回忆着往日的编辑生涯和编余的写作岁月,我们都还在孜孜不倦地笔耕着。前些日子,听说他老伴已经离他而去,从此他需要面对老年孤独的日子,我很想打电话去问候老柳,却因一时间未找到电话本而作罢。我只能在心里遥祝柳兄一切安好。

原载《江苏作家通讯》

顺逆人生悠着活

徐怀谦

厚厚的三卷本《柳萌自选集》(作家出版社出版)摆在面前,掂了掂,很重,我说的当然不是纸的分量,而是生命的分量,岁月的分量,精神的分量。

“焦熘中段”少抱怨

一个人的命运,不可孤立地去看,它通常是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联的。像柳萌这辈人,尤其如此。15(6)岁高中没毕业,他响应国家号召,背着父母家人,走进军干校,在部队服役四年,转业后进了交通部,不久赶上“反胡风”运动,因有一本鲁藜的诗集《星之歌》挨整受批判,随之失恋、失去报考大学机会;1957年因讲了几句真话被打成“****”,先是发配北大荒劳改两年半,摘帽后到内蒙古当了几年电信工人,扛电线杆子,挖土坑,拉电线,做册报员,饱尝过风沙的热情伺候,最后内蒙古“五七干校”政委不弃,把他分配到《乌兰察布日报》社编文艺副刊,1978年秋重回北京,到刚刚复刊的《工人日报》社工作,1979年获改正,前后长达22年,横跨22岁至44岁,正是一个人生命中最该灿烂的时间段。

肉体的折磨之外,还有精神的煎熬。在内蒙古当工人的时候,经人介绍,柳萌与唐山师范学校教音乐的赵老师结婚,孩子出生后放在父母所在的天津养育,这样一家三口,分处三地,只有利用一年12天的探亲假才可以团聚。那时的柳萌是京包线上的常客,他在一篇散文中写道:“这条京包线上的两根冰冷的铁轨,在我看来无异于两行流不尽的眼泪,凝固在我青春抑郁的脸庞上。青年时代的美好愿望,个人本该享有的家庭幸福,全都被这隆隆的车轮,无情地碾碎在长长的京包线上,没有半点怜悯和恻隐之心。”要知道这短短的几句话,却是作者十几年分离之苦的结晶啊!

柳萌的“****”帽子压折的不只是自己的命运,他的妻子,那位胆小、善良的音乐老师也被株连,在“****”中遭受迫害,患了精神分裂症,生活难以完全自理,是柳萌,与妻子相濡以沫,无微不至地照顾了30年,直至老伴因病去世。尤其是在老伴病重的最后几年,柳萌推掉文坛的许多应酬,做了全职的家庭“主夫”,无怨无悔地成为老伴忠实的拐棍。

同类推荐
  • 东坡志林

    东坡志林

    此书所载为作者自元丰至元符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是苏轼游历交谈间的所见所闻,他将一切能理解、不能理解的奇人异事都记录下来,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为晚明小品之滥觞。
  • 寂寞如花落无声

    寂寞如花落无声

    本套书是一套给青少年的散文读物,内容丰富多彩,从文学与思想的尖峰话题到青春时代的镜像风景,从瞬间速朽的绿菌传奇到绚烂舞台后的寂寥烟花渗透着激情与锐思的文字,无不沉淀着青春年华中令人感念的情愫。
  • 朱世忠文存(上下卷)

    朱世忠文存(上下卷)

    本书分两卷,上卷为“散文·小说·诗歌”卷,下卷为“杂文·评论”卷。文存共收录了朱世忠生前所写散文、小说、诗歌、杂文、评论等162篇(首)计30余万字作品和各个生活阶段。风趣幽默,针砭时弊,字句中显示出作者独特的风格。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

    这是一个亿万人情不自禁地为新时代的到来而歌唱的诗的时代,一个不能没有诗的时代,一个诗人和诗篇喷泉般涌现的时代。想到这些,我就常常要想到新四军。
热门推荐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精灵之探险家

    精灵之探险家

    记者:“白辰先生你好,作为探险界内最出色的探险家,我们特意搜集了一些大家都很感兴趣的问题,请问你能赏面回答一下吗?”白辰:“你问吧。”记者:“首先是很多训练家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太空上真的存在着烈空座吗?”白辰:“那是肯定的,不久前我上传了一条骑着烈空座遨游太空,对抗外太空宝可梦的影片,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前去看看。”记者:“这还真是让人惊讶呢!听说白辰先生你曾经到访过灵界,这个传言也是真的吗?”白辰摇头,“不,是假的,我去过的是反转世界,在那里和骑拉帝纳谈了谈人生,至于灵界……暂时还没有机会前往一观。”记者:“原来如此!那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记者我私心想询问的——固拉多真的不会飞吗?”白辰:“……这个问题,我想你很快就知道答案了……”记者不解:“为什么?”白辰拍了拍记者的肩膀:“你看,老固就在你后面,用很和善的眼神望着你……自求多福吧。”……一个穿越到小精灵世界,成为探险家的故事。
  • 他们叫我九叔1

    他们叫我九叔1

    捉妖、灭鬼、斗僵尸,一切尽在《他们叫我九叔》。
  • 快穿:宿主是朵黑心莲

    快穿:宿主是朵黑心莲

    “我有开天辟地之大气运!”“我有男人。”“我有起死回生之灵丹妙药!”“我有男人。”“我貌美如花我腰缠万贯!”“我有男人。”“你有男人你了不起啊!”“她当然了不起。因为她的男人是本座!”
  • 仙道保姆

    仙道保姆

    当年我也曾叱咤风云,自成枭雄。大道无常,陨落衰颓之后,蛰伏十年。那人说过顺为我命,我不信。布下棋盘,等待他转世觉醒。到时,我会杀了你,一定!
  • 不问归期的喜欢你

    不问归期的喜欢你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过了很久云裳还是很喜欢楚梓生,像风走了十万八千里,不问归期。
  • 裂的缝

    裂的缝

    琴声弹奏的是我们,弹奏的也是我们,只为彼此存在。
  • 暖风眠

    暖风眠

    她本是个安静不张扬的女孩子,长大了,一切都变了。
  • 未来穿越之叶罗丽之梦

    未来穿越之叶罗丽之梦

    以未来的科技,帮助有梦想的孩子,她叫什么?进来看看就知道了。
  • 我拖延症又犯了

    我拖延症又犯了

    拖延癌晚期网络写手余闲,开启了被拖延症诅咒的新生。即怂且懒的余闲只想平平安安的度过混吃等死的一生。然而热血的发小兄弟,总是无脑叫他冲冲冲,鞭策着他不得不苟活求存。“余闲,冲鸭,谁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高冷的队友小姐姐,总是给他带来无尽的麻烦和困难,督促着他填坑平事。“余闲,这点小事你都搞不定吗?”寡言少语的养父,总是如同梦魇般缠绕在他的心头,驱策他破解事情的真相。“嘿嘿。”养父脸上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隐于背后的庞大势力,总是妄图颠覆世界打破他平静的生活,役使他与世界为敌。“让世界换个活法,真理掌握在我们手中。”对此余闲只好逆来顺受,既然无法反抗生活,那就只好躺倒享受。“不要着急,等我一会,一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