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9800000046

第46章 友谊链接(9)

我并不奢望追回那无可挽回的一切,试想,谁能舒展开我满脸的皱褶呢?谁能还给我鲜嫩欲滴的心腑呢?谁也不能。那就让我们珍视现在吧!只有把握住朝气蓬勃的现在,才会有充实丰满的未来。(《把握现在才有未来》)

每每读柳萌的青春散文,撼动我的心灵,激动我的思考,我情有独钟,如饮佳酿,尽情地大段大段地摘录,成为我工作学习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受柳萌寄语的感召,我业余时间勤奋地写新闻稿,1981年秋,我从甘南州农业银行被调入甘南报社任记者。1982年,有一则信息:柳萌写的青年修养丛书《生活,这样告诉我》出版发行,我喜出望外,立即邮购了一本,一直珍藏,随时翻阅。

2007年春,闲暇去逛新华书店,我发现柳萌散文随笔选《悠着活》,犹如他乡遇“故知”,“带”回住所,灯下悉心品读:柳萌,天津市宁河县人,多年从事文学编辑工作。1955年在“反胡风运动”中挨批判受审查,失去到大学读书的机会;1957年在“反右”中划为“****分子”,发配北大荒、内蒙古劳动改造。重新走上编辑岗位后,曾在《乌兰察布日报》、《工人日报》、《新观察》、作家出版社、中外文化出版公司、《小说选刊》供职,出版的主要作品有《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柳萌卷》《变换的风景》《中国当代散文精品文库——柳萌散文》《夜梦与昼思》《珍藏向往》《春天的雨秋天晴》等20部。“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没有很高的人生修养,是不可能有如此旷达的胸襟的。感怀之余,我试着给柳萌老师写了一封信,谈了我钟爱散文的心情以及向老师求教交流的愿望,没有几天工夫,竟然收到了回信:

訾晓辉先生:

您好。出版社转来大札拜阅。

谢谢您对我习作的厚爱。我跟您一样是个业余作者,主要工作还是做编辑,利用业余时间写点小文章,变成铅字就不满意,所以对于自己出过的书,除留一两本样书,就再无多余。每每有文友来信讨要,我只能表示感谢和惋惜……我们都是爱书之人,特意写了两幅字(笔者注:“人生无驿站”“书是宝”)寄您表表心意,我已是逾七之人,留下时间不多,别的事情实在无力它顾。请谅。

顺颂大安

柳萌四月

六日

柳萌

四月六日这封信及书法我像宝贝一样收藏着。柳萌老师在《悠着活》这本书中写到:这几年散文随笔写作比较活跃,不仅长期从事散文写作的作家没有辍笔,而且一些小说家和诗人也参加了进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也许有好多,但是最根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我认为是人们的心灵放松了。散文中的“散”字和随笔中的“随”字,照我的理解和认识,绝不是完全指的文体,恐怕更多是指思想感情。就以鲁迅、朱自清、何其芳、梁实秋、林语堂等作家的作品来说,我之所以比较喜欢,正是因为读他们的作品犹如读他们的人,无论是怒骂痛斥,抑或是倾诉道情,都能使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散文又是一种平实的文体,只有用心灵面对读者,读者才会用心领会。

柳萌散文所具有的“冷水泡茶慢慢浓”是艺术特色和阅读效果,从根本上说,还是作家的自由心态、散淡性情、坦诚胸怀和率真意趣的本色挥洒与天然外化,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生命释放。散文是靠近作家生命境界与灵魂国度的文体,散文之美说到底,是一种性灵之美,人格之美。任何一位用心的读者在欣赏柳萌先生散文作品时,都会清晰地感觉到:它那流畅而舒展的语言叙述中,时时充注着一种属于作家特有的精神气质和人生涵养。这就是:在领略了世事沧桑和超越了一时功利之后的自由心态与散淡性情,在明悟了人生极限和卸却了精神负累之后的坦诚胸怀与率真意趣。柳萌笔下秀美的气质,大概是深深地隐藏在他的心里,当只有写作心爱的篇章时才会倾泻出来。对于当代散文创作来说,柳萌的散文作品,不仅表现出独特的阅读欣赏价值,而且包含了重要的创作启示意义。

原载2012年7月6日《兰州日报》

忘不掉柳萌《忘不掉的馒头》

——门外谈文七题

马望野

柳萌这个笔名,我还是熟悉的,也深知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和造诣,早已众所周知。但是因为退下来之前耽于编辑工作,退下来之后耽于个人写作,对他的散文作品,应该说声对不起,抱愧,浏览的不多,更谈不上研究了。而且对于目前我们文学圈内特定含义的散文,如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纪游散文、科普散文、文史散文……,在下的兴趣也不大。我喜欢的是杂文。虽然按照台湾颜元叔教授的看法,杂文也应该算是散文系列里的一种,亦即议论性的散文。那我还算是喜欢散文的。但是,我依然不能不遵从该行业里时尚的规矩,不把它当作散文而另眼看待。正如我们文学从业人员那样,总习惯地以为它是新闻界的产儿,报纸社论的小兄弟,谈的多是社会问题,而不全是文学问题,好像没有多少文学味,从而不能不把他打入另册,革出了教门。

其实,我对于此等看法,是另有看法的。我以为,中国现代杂文之诞生和繁衍,得益于鲁迅;把杂文从散文队列里开除,不仅是对鲁老夫子的不敬,而且是对文学的无知。文学,包括散文,如果和社会问题,亦即现实生活,及作为其主体的人民群众,隔离开来,它还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在此,也请恕我冒昧附带说一句不中听的话:近二三十年来,我们文学的不理想或说是不景气,难道和文学没有解决好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以及没有解决好和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没有解决好和社会问题的关系问题,没有干系吗?所以,我一直认为,把杂文和散文并列,至少是一种不科学的区分。但是,前些日子在《人民日报》(2012/07/18)上看到柳萌先生的《忘不掉的馒头》,却感觉到一股子按捺不住的欣喜和高兴。他在生动的叙事中发表了深刻的议论,他在强烈的抒情里夹带着坚实的论证。那是非凡的散文,更是出色的杂文!我们的杂文,或者说我们的散文,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则文学幸甚,社会幸甚。

柳萌先生起笔就提到了“不再讲‘忆苦思甜’”,可是却还在“忆苦思甜”;于是他便在一般里显出不一般。乍一看,我还有一点不想读下去了,不过,细一想还是因此读了下去。小说《伤痕》和话剧《于无声处》的相继问世,曾给我们大家带来了极大的激动和震撼。当时,在报社工作的我,组织过评介文章,撰写过演出报道,至今仍深以为荣。由小说《伤痕》和话剧《于无声处》****而带来的伤痕和反思的文艺潮流,铺天盖地,充斥神州,在下一直不以为忤。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嘛。人类就是站在成就以及失误的肩膀上逐渐攀登上前所未有的不可企及的巅峰的啊!忆苦,还是很有必要的。据说,新中国成立以前,在新式整军运动以及土地改革中,就开展过此类活动。但是,当时我还在念书,尚未成年,不了解其中的情形。后来,长大了,入伍了,在参加抗美援朝之前,我就经历和体验了忆苦所带来的威力。我们部队当时的兵员,一部分是来自革命根据地的子弟兵,不少人已经成为基层干部。一部分是从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俘虏过来的解放战士,大多数变成战斗中的骨干。一部分是土改翻身后参军的农家子弟,几乎全是班里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新战士。其中出息了一个特等功臣王凤江,就是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而来投军的,在解放东北的战斗中被记者作为翻身英雄报道而著名全军。后来,我在朝鲜战地去采访釜古里战斗中涌现的英雄司号员郑起,负责接待的副教导员申明和介绍说,郑起到招兵站来的时候,是个半拉子(在我国东北,整劳动力叫长工,半劳动力叫半拉子),手里还拿者赶猪鞭子。问他家在哪里,他说,我没家。问他为什么参军,他说,听讲你们这儿能吃饱饭。他跟随我们部队从长白山打到了镇南关(现在的睦南关),然后,又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过江以前,他和许多同志一样,都向战友们诉说过自己家庭和本人所经历过的苦难。所以,他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切,都和保家卫国的意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对于巩固新中国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战功和威望,那已经是举世皆知的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苦难,它给我们带来艰辛回忆,也带来美好期盼。它给我们带来教训,也给我们带来经验。无论是艰辛回忆或美好期盼,无论是教训或经验,那都是千金难买一生难得的经历和体会。我们未来的无比辉煌,很可能就建筑在这个坚实基础上啊!当然,金华火腿吃多了,也会发腻的。面对越来越多的离奇的情节,离谱的演绎,大家也难免不无善意地提出,不能为了忆苦而忆苦,应该进一步为了更好地吸取教训和经验而忆苦。这个意见是很对的。吃一堑长一智么!而正好在这一点上,柳萌先生也给大家作出了极有意义的示范。

在《忘不掉的馒头》中,作家不仅让我们记住了那艰辛的岁月:“数日一个馒头的日子,过了就是半年多点儿吧,就到了全民挨饿的日子,连个馒头影子都不见了,馒头成了梦中情人、精神餐品。再其后,对馒头连想都不敢想了,每天四两带壳的高粱果腹。在繁重超时的劳动里,不时有生命消失或生病,哪还敢有对馒头的奢望呢?处于危难时刻的我们,保住命比什么都重要。好在那时北大荒自然生态好得很,漫山遍野的花草,江河湖泊的鱼虾,以及田野里饿得乱窜的虫鼠,凡是可以吃的野生东西,都让我们用来填充辘辘饥肠了。就这样好歹挨过饥饿的三年时光。”而且作家也让我们没有忘记那曾经有过的宽裕的日子:“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因言获罪,被送北大荒劳改。初到时农场伙食不错,肉食不多主食管够,一米长的柳条笸箩,装着热气腾腾的馒头,看上一眼都觉得可爱,闻着那纯净的面香,即使吃惯大米的南方人,都要抢先拿走一两个馒头,等吃完习惯的白米饭,再来仔细地品尝馒头。至于北方人就更甭说了,用筷子头儿往笸箩里扎几下,几个白净暄腾的馒头,像串糖葫芦似的串在一起,高高兴兴地举着走开,有的人为拿馒头忘记打菜,只好用馒头蘸点剩余的菜汤儿吃,脸上挂着的依然是舒心的微笑,还满意地说:‘有这大白馒头,怎么吃也香呵。’”

在《忘不掉的馒头》中,我们见识了那荒诞的故事:“有天半夜两个邻铺的人,突然坐起来又吵又骂。众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点起小油灯问究竟,原来是,一位胃不好留了半个馒头,另一位半夜饿了给偷吃了。这怎么得了,于是,这‘馒头事件’就成了大问题,上纲上线到‘抗拒改造’,让偷窃者足足检查交代多次,彻底来了次‘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才勉勉强强地过了关。”“从天津站到北京站,换乘去内蒙古的火车,候车时我躺在长椅上,唯恐装馒头的提包丢失,用后伸的两手护着枕在头下。躺着躺着竟然睡着了,醒来觉得头底发空,翻身一看,原来鼓鼓胀胀的手提包,变成了像放过气的瘪气球,拉开拉链儿再一看,别的东西一样未少,十来个糖馒头只剩两个。再仔细检点手提包,旁边有条长长横划刀痕,馒头就是从这刀痕处,硬被一个个掏走的。我无奈地抱着手提包,踏上远去边疆的旅程……”而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亲人们别样的挚爱:“那是个用票证购物的年代。吃饭更是按人口定量供应。拿出家中仅有的一点白面,母亲蒸了几个馒头,弟弟妹妹每人一个,给我碗里放了两个,母亲说:‘老大受苦了,饿得面黄肌瘦,好容易回家来了,补补身子吧。’我狼吞虎咽地很快吃下,没有饱的感觉,心里却很满足。这是挨饿两年多之后,我第一次吃到馒头,当时认为,馒头是天下第一美食。”“就是在那时,我被再次发配内蒙古劳动。每年回家探亲,临行前母亲给我带东西,总是少不了几个馒头,说是让我在路上吃。有一年休完探亲假,母亲依依不舍地说:‘这日子过得怎么这么快,十二天说过就过去了,再来又得等明年春节了。’可能是想慰藉对我的思念吧,这次,母亲用攒下的几斤面票,特意蒸了十来个糖馒头。我离家动身前一天,她给我装在帆布旅行包里。看着这些香喷喷的糖馒头,我的心里,倒是有种苦涩滋味儿袭上心头。我想,我个人命运不济倒也罢了,竟然还要让母亲为我操心,生活竟然如此严酷、冷漠。”

在强烈的和鲜明的对比和反差里,您看到了什么呢?我很难猜想得出来。而在我心里,却见到了一种伦理,一种情感。那种伦理,就是“偷吃了半个馒头,被折腾得死去活来”,“偷吃了我的馒头,却并未对我伤害”,“饥饿让一些人失去尊严,却没有失去为人的良善,至少没有心起伤害的念头”。无形的戒律,自觉的约束,依然牢记在你我他人际相互之间。那种感情,就是“母亲蒸了几个馒头,弟弟妹妹每人一个,给我碗里放了两个”,“母亲用攒下的几斤面票,特意蒸了十来个糖馒头。我离家动身前一天,她给我装在帆布旅行包里”,“看着这些香喷喷的糖馒头,我的心里,倒是有种苦涩滋味儿袭上心头。我想,我个人命运不济倒也罢了,竟然还要让母亲为我操心”。爱子之情,怜母之情,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同类推荐
  • 诚也勿扰

    诚也勿扰

    本书为作者的散文、杂文选集。作者力图将灵动的知性贯穿入阅读、观影、行走和生活,通过文字体现一种过人的感受,为读者打开另一扇窥视世界的窗户,在有所思中感悟别种生活的正见,并从中获得向上的力量。
  • 诗的见证

    诗的见证

    本书乃米沃什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讲演的结集。米沃什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借助这本小册子,米沃什论述了诗歌之于时代的重要性。米氏所言并非老生常谈,他提醒世人关注的恰恰是诗歌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同时对于二十世纪的反省为这一思考维度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向。
  •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是鲁迅的随笔选。所选作品,不包括《野草》和《朝花夕拾》中的篇目,也不包括鲁迅上世纪30年代写下的大量文艺论战名篇,内容上以社会、思想、文化、生活见闻方面的随笔为主,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偏向于“准风月谈”的那一类文字。这些作品基本上按照发表时间的顺序排列。其中1918-1919的“新青年”时期、1924-1925的“语丝”时期、1933-1934的“申报·自由谈”时期可以说是鲁迅随笔创作的三个高峰期。
  • 我的桃花源

    我的桃花源

    其中有忆旧,写家乡亲人故旧;有游记,记外出考察游历囯内外名胜古迹;有感悟,写读书心得做人体会。庆棠的散文因行文时间跨度较长,有些是早期工作手记,虽然不能说篇篇都是珠玑,但贯注和流淌在他的文字里的,是能扣动无数人心弦的“真情”二字。他对父母师长无限的感恩,对家乡山水深情的关注,对异域风光的心灵沟通,对人生社会的大彻大悟,在记叙中娓娓道来,在抒情中倾诉肺腑,字字句句无不是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的真情流露。
  • 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爱国: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创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求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奉献: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1981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家经委党组《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报告》,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国家经委党组对大庆精神的概括,即发愤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
热门推荐
  • 毁灭之戒之无影

    毁灭之戒之无影

    冷心“你这该死的戒指把东西给我吐出来,吐出来”戒指“......”冷心“你吐不吐?”戒指“我可是能帮你成为无上的存在你这样对我真的好吗?”冷心“对不起,大哥我错了”这是一篇热血、搞笑的小说,我真正投入情感的小说,或许写得不怎么好但也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我,毕竟有时候看一个人的成长可能比一本小说更吸引人不是吗?如果你想让你所喜欢的情节或者其他什么加入此书中都可以加作者的QQ(3270744315)和作者一起讨论。谢谢
  • 拉神记

    拉神记

    我不就是个开黑车的吗,遇到交警我忍了,遇到运管我也忍了,别人开黑车拉美女,拉校花,可你看看我遇到的都是些什么鬼,太上老君、白素贞、叶问、诸葛亮,还尼玛有泰坦尼克号的杰克...要我怎么办!!!
  • 异界总裁妖灵妻

    异界总裁妖灵妻

    他是风流不羁的总裁,她是娇小萌妻上古妖灵,为爱重生她损耗仙寿续千世姻缘,为爱牵手他魂归上古再修侠骨仙风,蹬三界巅峰战万世魔王,功成名就之时他选择散尽灵力甘为一世凡人,再到今生只愿执子之手。
  • 昔日荒城

    昔日荒城

    为了这个江湖,屡屡忽略爱他之人的感受。为了站在他身边,她隐忍寂寞不敢表现出半点怨尤。他和她都曾有旧,他与她身负隐仇。若不是这个江湖波谲云诡,波涛暗涌,他又怎会在倾覆之时向她伸出手,将她拉入温柔的风雨之中。昔日荒城,今朝帝国,且看他,如何号令江湖,统率枭雄。【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佛说语

    佛说语

    灵仙原是一株凡间有了神识的千年梨树,一次偶然间,他被白及神君带回了天界,从那开始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了理想,有了抱负,有了想追的神!她要追的,是万物生灵之主,万神敬仰的芫华神尊。未得手之前,整日偷偷摸摸,不敢接近,只能默默送东西,小怂花一枚。就连好友白及都摇了摇头:“你这么怂,想追他,不可能。”得手之后。灵仙笑看着眼前这位十几岁的孤寡老人:“对不起,追到了,还在你之前。”白及:“卧槽!怎么可能!假的吧!”怂包居然追到了心中偶像!直到某神尊突然出现,白及认了。只见某神尊拉着她的手,一脸认真道:“走,生孩子去。”小梨仙和神尊的爱恋。纯情小花仙VS高冷神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境神偷

    绝境神偷

    欧阳诺是名高中生,但是家里并不富裕够他交学费,无奈之下,他只能读到了高一便辍学从工,寻找自己的而另一条人生之道。
  • 最强医道

    最强医道

    悠悠太岁,亘古沙河,不知埋葬了多少秘密,多少未知的岁月……天煞绝命又如何,我命由己不由天。在这个病魔肆掠,中医没落的世界。少年洛枫团自昆山而出,携天一九针绝世医术、法天相地旷古神功。从此恣意都市花丛间,美女学霸相伴其身。……神话已尽,仙道未绝,大道残缺,是谁斩灭时空,断毁星河。且看洛枫武道双修,肉身极致,以力破万法,拳打天骄,剑碎星河,打破亘古。沐浴时光之雨,揭开那一个个埋葬的真相,接续时空补苍天,升级打僵尸;舞动风云,扬我华夏神威……
  • 天涯双探4:双城血案

    天涯双探4:双城血案

    《天涯双探》第一季完结!带您破解大宋300年悬案史上从未公开的民间奇案。万里追凶,23次反转、64起悬案、78种诡计……一书看尽江湖梦!一个身世不明的算命先生&一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心中有正义,不顾一切赴远方……从京城到西域,108万公里:帝、官、将、相、商、农、兵、侠、盗、妓、僧11种身份;沉湖女尸、荒村童谣、墓室迷踪、鱼尸人骨等64起大小悬案;童谣杀人、不可能犯罪、叙述性诡计、暴风雪山庄等超过78种推理诡计……古风悬疑推理神作,一经发表便在贴吧、论坛等中文网站广为流传,大批学霸粉丝挑灯夜读。堪称中国古代版福尔摩斯,北宋版怪盗基德!《暗黑者》作者周浩晖、《清明上河图密码》作者冶文彪、《无证之罪》作者紫金陈、《簪中录》作者侧侧轻寒、《犯罪心理档案》作者刚雪印大力推荐!翻开本书,让两个热血少年带您见识民间奇案背后的智斗谋略和生死友谊!
  • 三世决

    三世决

    敢阴我,看我怎么弄死你,让我告诉你谁才是真正的九界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