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25900000013

第13章 如此感伤,如此温良,如此圣洁(1)

——论《巨流河》

我读书向来不喜欢读节本和洁本,但大陆版的《巨流河》(三联书店,2011年4月),我还是找来读了。原因很简单:它竟然把我的一位硬汉朋友,感动得潸然泪下。此前,我的这位朋友,也曾被一部名为《北逃》(CROSSING)的韩国电影,惹得失声痛哭,按他的话说,“竟然当着孩子的面,不知羞耻地哭了起来”。我信任他的眼泪。于是,便找来看,结果,自己也被这部韩国电影搞得难过了好一阵子,——谁若对中国“******”之后的哀鸿遍野的“大饥饿”有了解,谁若对搞得“四海翻腾”、“五洲震荡”的“****”浩劫有记忆,谁就有可能对《北逃》中人物的不幸,有感同身受的理解,就更容易体验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

这次,关于《巨流河》,我的朋友的眼泪,也同样没有欺骗我。我依然像前次那样被感动了。只是,这样的好书,怎么可以只读个节本了事呢?为了得窥全豹,我托一位作家朋友,从香港带回一部完整版的《巨流河》。对照着大陆的删节本,我将这本厚达603页的繁体竖排的书,重又细细读了一遍。

这是一部充满乡愁的追怀之作。那些失去故乡的漂泊者,如风中的转蓬,从巨流河,飘到长江,飘到岷江,飘到大渡河,一直飘到了哑口海。在动荡的年代,他们看了太多的惨象,流了太多的眼泪,经了太多的生离死别。然而,齐邦媛的叙事,哀乐中节,态度平静而内敛。在她的笔下,感伤和悲情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挚爱,是对他人的感恩,是任何时候都不焦躁暴怒的温良,是任何时候都不歇斯底里的优雅。

一 如此感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浩劫的终结和文化禁锢的宽缓,台湾文学逐渐进入大陆读者的阅读视野。林海音、於梨华、聂华苓、琼瑶、白先勇、李昂等人的小说,张秀亚、王鼎钧、郭枫、三毛、琦君、杨牧等人的散文,余光中、郑愁予、痖弦、洛夫、席慕容等人的诗,柏杨、李敖、龙应台、姚一苇、柯庆明等人的社会批评和文学批评,都给大陆读者留下别样而深刻的印象。

相提而论,概而言之,由于未曾受到外部规约力量的强力干扰,由于较好地维持着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台湾作家的作品比大陆的当代作品,更有人情味,语言功力更好,古典文学的因子更浓,“中国心情”也表现得更充分。即使在琼瑶的那些比较模式化的小说里,你也能感受到汉语特有的韵致,也能体验到中国古典文学的诗意情调,也能感受到中国人对世俗幸福的想象与憧憬。

至于对故国往事感伤的追怀,对父母之邦无边的眷恋,更是台湾文学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主题。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白先勇的《游园惊梦》和《谪仙记》等小说,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郭枫的《黄河的怀念》、《我想念你,北方》,琦君的《何时归看浙江潮》和《烟愁》,席慕容的《出塞曲》和《长城谣》,张晓风的《愁乡石》和《远程串门子》等许多台湾作家的作品,都曾叙写对故人与往事的怀念之情,都曾抒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依恋。

从情绪模式来看,《巨流河》属于典型的台湾文学。沉重的漂泊感和强烈的乡愁,如浓云重雾,萦纡在这部杰作的字里行间。但是,齐邦媛年近耄耋而述往事,世事洞明,心气和平,最终能将自己的感伤、愤懑和悲恸,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始终不失“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这既与她温柔敦厚的家风有关,也与她所受的学校教育分不开,——她的老师,不仅教她知识,而且从情感上,深深地影响了她,使她的情感世界既包含着“感时忧世”的广度,又蕴含着深刻、沉重的人生内容。

孟志荪先生指导学生要用心读“不幸人物的传记”,并且把自己在乱世颠沛流离的痛苦,融入到了对杜诗的讲解中,从而培养了学生在诗境中体验人生的情怀,以及在人生中感受诗意的能力:

……那时我已长大成人,又逢国难,很能了解孟老师为什么说若没时间读全本《史记》,又想读最好的,就先读司马迁写倒霉不幸人物的传记,《项羽本纪》就比《刘邦本纪》高明得多。从南京到四川这一趟千百里的流亡经验,也让我深深明白为什么孟老师教杜甫诗时,竟声泪俱下。教室里弥漫一股幽愤悲伤,久久难消。

我浸润于孟老师的诗词课整整两年,如醉如痴地背诵、欣赏所有作品,至今仍清晰地留在心中。加上日后在武汉大学朱光潜老师英诗课上也背诵了百首以上的英诗,中英两种诗选中相异又相似的深意与境界,四年之间在我心中激荡,回响。在生命的清晨融合出我这样一个人,如覃子豪《金色面具》诗句:“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

杜甫《秋兴》诗云:“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辗转于“干戈际”的人们,是很容易因无奈而感伤,因感伤而流泪的,所以,孟志荪讲杜甫时,哭了,朱光潜先生讲华兹华斯的《玛格丽特的悲苦》时,也哭了:

朱老师读到“the fowls of heaven have wings,…chains tie us down by land and sea”(天上的鸟儿有翅膀,链紧我们的是大地和海洋),说中国古诗有相似的“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之句,此时竟然语带便咽,稍微停顿又继续念下去,念到最后两行:

“If any chance to heave a sign”(若有人为我叹息,)

“They pity me,and not my grief.”(他们怜悯的是我,不是我的悲苦。)

老师取下了眼镜,眼泪流下双颊,突然把书合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满室愕然,却无人开口说话。也许,在那样一个艰困的时代,坦率表现感情是一件奢侈的事,对于仍然崇拜偶像的大学二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件难于评论的意外,甚至是感到荣幸的事,能看到文学名师至情的眼泪。”

自古无泪不成诗。在诗的深处,总是涌动着泪的泉水。然而,只有至情至性的人,才能感受到那泉水的温度。孟志荪和朱光潜都是有诗心的人,所以,他们因诗而动情落泪,并用自己的泪水,滋润学生心田里的禾苗,使他们也成为有温柔诗心和丰富诗情的人。齐邦媛在回答《瞭望东方周刊》的访谈时说:“文学教育帮助我更客观、深层认识人间悲苦与活着的意义。”其实,她所接受的诗化和人性化的文学教育,不仅给她提供了认识人生真谛的智慧,而且还给了她一副慈悲心肠,——这意味着能感受到人生的哀苦,能感受到他人的不幸,尤其重要的是,要知道眼泪的滋味。杜甫《哀江头》诗云:“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刘鹗在《老残游记自序》中说:“……哭泣也者,固人之以成始成终也。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巨流河》也是一部哭泣之书。齐邦媛多次写到眼泪——自己的眼泪,母亲的眼泪,父亲的眼泪,那些失去家园和亲人的人们的眼泪,这既与她的“灵性”相关,也是老师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岂偶然云乎哉!

一部作品的精神风貌,最终还是决定于作者自己的气质和经验。《巨流河》的感伤情调,说到底,还是源自于作者自己的人生感受。她在少年时代,便体验到了可怕疾病的折磨,独自体验过被死亡威胁的无助感,也亲眼目睹了失去两个年幼的弟弟和妹妹,给母亲带来的巨大悲痛:

我母亲完全不能接受幼子突然死亡的事实,哭泣自责,渐渐陷入精神恍惚的状态。在传统社会,一个年轻媳妇“没事”就哭,是很不吉祥的事,她只有趁黄昏伺候了晚饭后,在夕阳余光中躲到牧草丛中哭泣。后院空地上长满了一人高的牧草,从春天雪融时的嫩绿到降雪时的苍茫,庇护着她压抑的哭声。雪融之后,她还带着我去一里路外的祖坟,仆倒在我弟弟那小小的新坟上痛哭。我记得祖坟四周种了松树,在初春的风中猛烈地摇撼,沿着老坟周围则开满了粉红色的花,在我母亲哀切幽咽的哭声中,我就去摘一大把花带回家,祖母说是芍药花。我长大后每次见到芍药花,总似听到母亲那哀伤压抑的哭声。它那大片的、有些透明,看似脆弱的花瓣,有一种高贵的娇美,与旁边的各种野花都不一样;它在我日后的一生中,代表人生许多蔓延的、永不凋谢的,美与悲伤的意象,尤其是以前那些世代女人的痛苦。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可以看见母亲的悲苦对作者的影响,——这种影响留给她的记忆如此深刻,以至于到了耄耋之年,她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情境,依然能用文字还原那些具体的细节和氛围。同时,从这段文字里,我们也可以看见作者不俗的文学才华。她完成了一个高难度的“文学动作”,即在朴实自然的叙述语言里,在平和舒缓的叙述语调里,同时完成描写和抒情的双重任务。清晰呈现的画面感,充满情感律动的抒情性,以及丰饶的诗意感,统统都被和谐地包容在质朴、简洁而优美的叙述语言里。她的叙述态度是克制的,但是,所获得的效果,却是强烈的,在那感伤的意境里,在那悲怆的旋律里,流荡着足以使人泣数行下的力量。在齐邦媛的笔下,我们可以隐约看见萧红的影子,——她们都写辽阔的东北大地特有的风物,都写柔弱的生命躲避不过的死亡,都写女性无助的境遇、无尽的眼泪和无边的哀伤。

从少年时代起,齐邦媛就离开故乡,踏上了漫长的漂泊之旅,自此之后,故乡便在遥远的梦境里,便在凄楚的歌声里:“我生长到二十岁之前,曾从辽河到长江,溯岷江到大渡河,抗战八年,我的故乡仍在歌声里。从东、西、南、北各省战区来的人,奔往战时首都重庆,颠沛流离在泥泞道上,炮火炸弹之下,都在唱,‘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这种有家归不得的漂泊感,终其一生,萦绕在作者心头,成为她内心深处难以化解的情结,难以消除的疼痛。即使成年以后,她也常常被这种强烈的漂泊感折磨着。她曾这样写她中年时期,在美国进修期间的漂泊体验和感伤心情:

……昏天黑地睡到午夜醒来,窗外竟是皓月当空,想到《红楼梦》中,宝玉醒来所见当是同一个月亮。我这个现代女子,背负着离开家庭的罪恶感,在异国校园的一隅斗室,真不知如何在此红尘自适!起身在泪水中写了一信给父母亲,叙此悲情(当时父母已年近七旬,我怎末想到如此会增加他们多少牵挂!),第二天早上走下山坡将信投入邮筒,往回走上了一半山坡就走不动了,坐在草地上俯首哭泣许久。当时心中盘旋着《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诗中情境。

这纯然是一个诗人的感伤。在她的笔下,有未能替“家庭”尽责的不安,有对年迈父母的体贴和惦念,也有推己及人的不忍之心和仁爱情怀,而“可怜春半不还家”的漂泊,则更使人倍感凄凉,尤难为怀。

齐邦媛在写给《第二届在场主义散文奖》的答谢词中说:“我最应该得的是世界上最资深的漂泊奖。”漂泊者的乡愁,即使到了桑榆晚景,依然笼罩在她心头。触绪纷来,愁肠百结,“固将愁苦而终穷”,这,大概是古今漂泊诗人共同的精神遭际吧。

二 如此温良

文学是离同情和怜悯最近的一种精神现象。一个优秀的作家,往往是一个懂得爱的价值的人,而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也总是包含着善良的意愿和道德性的关怀。一部规制宏大的叙事作品,如果完全没有道德视景,对善恶和是非也完全漠不关心,那么,它就很难产生持久而普遍的影响力。

同类推荐
  • 素履之往

    素履之往

    总觉得诗意和哲理之类,是零碎的、断续的、明灭的。多有两万七千行的诗剧,峰峦重叠的逻辑著作,哥德、黑格尔写完了也不言累,予一念及此已累得茫无头绪。蒙田勿事体系,尼采戟指架构体系是不诚实此二说令人莞尔。虽然,诚实亦大难,盖玩世各有玩法,唯恭,恭甚,庶几为玩家。吾从恭,澹荡追琢以至今日,否则又何必要文学。
  • 我的童谣

    我的童谣

    这本集子辑录了当时那个贫乏挨饿的年代流传于小孩儿口中的童谣。分为经典童谣、传统童谣、怪味童谣和创作童谣,共有119首。里面不乏“小老鼠,上灯台……”这样的家喻户晓的童谣,每一首都朗朗上口,激起一串回忆的涟漪。之所以收为集子是为了不想让这些歌谣流失、被忘记,想让后代们也能体会当时孩子的童年乐趣。
  • 乌江之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乌江彭水水电站移民工作纪实

    乌江之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乌江彭水水电站移民工作纪实

    本书为重庆文学院策划的报告文学集。辑录了重庆25位知名作家深入彭水电站工程第一线,记录的当地苗族土家族同胞兄弟舍小家顾大家支持电站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动人颂歌!
  • 难忘桃金娘

    难忘桃金娘

    《难忘桃金娘》是一本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散文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小院》为首的文章,写的是开封、武汉时期的生活与亲友;第二部分以《寻梦街》为首的一组文章,背景大都在广州,其中也有部分发配海南的记事,如《难忘桃金娘》等;第三部分以《苦丁香》为首的文章多为纪游,但其中不少篇章反映了作者“购销员”生活的一个个侧面。记录了作者寻梦历程的一个个侧面——革命的梦、爱情的梦、友谊的梦和重回人间的梦。
  • 心灵甘泉·沙与沫

    心灵甘泉·沙与沫

    沙与沫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值得反复品读。除了哲理以外,诗集还富于音韵之美,宛如天籁,传达出生命的爱和真谛,让那些困顿彷徨的人们,都能得到慰藉和鼓舞!诗文超越了时空、国界的限制,字句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满足了不同心灵的不同需求。
热门推荐
  • 王俊凯之伴我左右

    王俊凯之伴我左右

    她,一个敢爱敢恨的人,她有着不一样的恋情,同时寻找着自己的身世,之前的她单纯善良,可之后,要报复夺走它一切的人
  • TFBOYS之你好王俊凯

    TFBOYS之你好王俊凯

    姜小祺,作为交换生来到了重庆,认识了“tfboys”,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他们的大哥——王俊凯。
  • 三月婚情,只要宝宝不要爹

    三月婚情,只要宝宝不要爹

    2016年7月新书《一吻倾情,总裁的秘婚佳妻》开更啦,求收藏~~~~http://novel.hongxiu.com/a/1311352/她不相信婚姻,却在遇见他的时候,提出结婚。他也不相信婚姻,却鬼迷心窍的同意了。不过,新婚生活似乎美好的超出他的预期。他喜欢每天早晨餐桌上摆好的营养早餐;他喜欢每天下班之前接到她的电话,问他要不要回家吃晚饭;他喜欢所谓的夫妻生活,事后抱着她睡的感觉很好。总之,婚姻生活其实也没有他想像的那么糟糕。他以为他和她的日子,过得相当和谐。可是该死的!她居然在结婚三个月之后,提出离婚!结婚的时候,他没有考虑就同意了,可是离婚?他要好好考虑一下。他还没有考虑出个结果来就已经气炸了!她把离婚协议书放在他的面前,一百万的赡养费是她提的唯一要求。他勾唇冷笑,三个月换一百万,她打的是这样的如意算盘。原来她要的,不过是他的钱!他本来可以不签字,他本来可以什么都不给她。到底他还是签字了,一百万也亲自打进她的账户。他把离婚协议书甩到她脸上,“滚,老子再也不想看见你!”世界这么小。七年之后再相遇,她还是美丽的叫他恨的牙痒痒,只是身边多了个6岁的儿子,父不详。所有人都说那个孩子简直就是缩小版的他,仔细一看,确实很像。她说:“孩子是我的,和你没关系,请记住,我们早就离婚了。”原来,她和他结婚,为的只是要个孩子,她不相信婚姻,只要宝宝不要宝宝的爹!靠!他也不相信婚姻!但是,儿子和儿子的妈,他、都、要!
  • 猫仙记

    猫仙记

    一个由超级神兽变成的人,一个由一块石头修成的灵智,一个风起云涌的大陆。各种神秘,各种势力,各种新奇的探险,各种脾气古怪的前辈——而这还只是发生在人界的故事。超级神兽、猫咪小灰艰难重重但惊险趣味的修真之旅,绝对值得你一看。
  • 带着不正经的系统称霸异世界

    带着不正经的系统称霸异世界

    重生在异界的陆渊,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上多了个系统,一开始还好,到时到后面发现了,这个系统有点不正经,一心想着看主人笑话,还有看宿主被搞。但是至少还有兑换系统,那么陆渊能否带着这个不靠谱的系统在这个异界称霸。
  • 银川之光

    银川之光

    人拽路子野。江生年,一个表面上不太正经的高中生,长得贼好看也就算了,可背后里一个又一个的大佬身份又是怎么回事?
  • 王妃又疯了

    王妃又疯了

    当聪明能干漂亮的客服穿越到架空,原主是个傻子是什么体验?“王爷!王爷!大事不好了!”“何事,如此慌慌张张?”淡定中的某人“王妃,王妃她又疯了。”“无碍”“要宣太医吗?”“无需,本王亲自去医治王妃的‘疯病’!”凤离月:“呜,不是说摄政王有厌女症吗?”北慕辰:“王妃果然有这一‘疯病’!”对于北慕辰来说,与凤离月相识是偶然,他这一生中偶然过许多女子,却只有凤离月愿意让他驻足。
  • 北京楚林禅师语录

    北京楚林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快穿之总有男神想攻略我

    快穿之总有男神想攻略我

    她的任务就是穿越到不同的小说世界里,完成炮灰的心愿。不过,为什么她每次逆袭的时候,总有人认为她是食人霸王花呢?天见可怜,她只是一枚小小的炮灰。这是一个初恋365次,男神抱回家的快穿恋爱史。
  • 淡月梅花

    淡月梅花

    用笔来记述美丽的往事,用心来回忆美好的过往。在淡月文学社,我们用文字对话,敞开心扉,创造一个美好的文学天堂。淡月文学社全员写作,文章。(注:退群想删的在评论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