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33900000001

第1章 想象创造能力培养

创造,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动力,一个人的创造力是由知识、智力和非智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因此,如果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具有创造力的人,必须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想象创造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将小椅子当汽车,一根木棍既当枪使又当马骑,用手帕给娃娃擦眼泪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在2岁以后想象力得到迅速发展,幼儿期是想象力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力几乎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

幼儿想象的突出特点是喜欢夸张。例如,希望自己的鼻子像大象那样长。此外还有以下特点:想象主题多变,一会想当解放军,一会又想当医生,分不开想象与现实的区别,常被误认为是说谎,幼儿的心理就是在想象中得到满足的。

想象能活跃孩子的思维,诱发创造情趣,有利于智力的发展。所以,当孩子出现无意想象时,家长应有意地引导孩子进入有意想象和创造性的想象。如果儿童想象的内容新颖、与众不同而且是自己想象出来的,那么这个孩子的想象就具有创造性,例如儿童画画时大多会画鸟儿在天空中飞翔,而小强却画了一个小孩在飞,可以说小强的图画是有创造性的。由于儿童受知识、经验的局限,他们的想象在成人的眼中可能是荒谬离奇的,即使如此,大人们也不要否定或嘲笑孩子的天真想象,而是应当鼓励孩子的大胆想象,然后引导孩子作出合理的想象。

随着年龄增加,幼儿的想象会日益丰富起来,但也需要培养。首先注意培养孩子表达想象的基本技能,如言语表达、绘画、歌谣、手工等;多接触外界,孩子长大后经常带他们去公园玩,看各种有意义的展览;开展多样化的游戏,进行形象化教育,用生动的言语进行描述,以此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组织各种有主题的想象活动,启发他们的想象,如小白兔拔萝卜;鼓励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并予以耐心解答;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多看幻想性图书、科幻书籍。

孩子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人们对头脑中的表象加工、改组,从而创造新思想、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前者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脑中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后者则是独立地在脑中形成新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想象力包括以下品质:①广泛性,即能够根据表象形成多种形象;②新颖性,即想象的内容和结果独特而新颖;

③积极性,即能够提供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思想、新形象。家长应从如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引导孩子积累生活经验,使其建立丰富的表象储存感性经验丰富,想象才能丰富,没有知识与经验的想象只能是毫无根据的空想,或者是漫无边际的猜想,只有扎根在知识与经验中的想象,才能闪耀思想的火花。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成长就得益于做过教师的母亲南希的教育。南希很注意让孩子积累生活经验,总是带他去看春天的花草、秋天的果实,夏天带他去看河沟的小溪,冬天围在火炉旁给它讲故事。这些促进了爱迪生想象力的突飞猛进。

发展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象好奇心是发挥想象力的起点,是想象展翅飞翔的促发剂。儿童是世界的新客,他对周围世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周围事物吸引着他,激发起他探索的愿望。爱迪生小的时候,妈妈得了阑尾炎需要手术,当时是夜间,几只蜡烛的灯光很暗,爱迪生想了一会儿,忽然想到“镜子反光可以增加亮度”,于是借来几面大镜子,利用镜子的反光让医生把手术做了下来。现在我们的孩子到街上看到交通拥挤,他会说出使家长惊讶的话:“为什么这么多人?错开时间上班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有的孩子遇到下雨时会问:“天为什么现在才下雨?能不能想叫它下雨它就下雨?”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提问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甚至训斥孩子,这很容易伤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家长注意千万不能做这种愚蠢的事情。

对孩子进行想象训练,提高其想象的广阔性和新颖性想象力不仅可以在生活中逐渐培养,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利用故事训练儿童想象力是家庭教育的传统做法,具体方法很多,这里仅举几例:一是给孩子讲故事。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孩子听,他会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对人物的命运、事情的结局进行猜测和想象。二是要孩子续故事。当故事讲到某一关键情节或即将结束的时候停下来,让孩子想象接下去会出现的情况。三要孩子编故事。让孩子根据图片示意或已知故事编出新的故事。猜谜语也是一种传统的训练想象力的方法,猜的对象有物体、事件,也有文字、数据等,如猎物:“说花不是花,说桃不是桃,身穿青皮袄,肚里长白毛”;猜字:“千里来相见,心儿紧相连。”。这些需要孩子抓住特征进行联想。近年来又有人提倡用朦胧法训练孩子的想象力,其方法是让儿童在朦胧状态下(似乎明白又不甚明白)对于感知对象大胆猜想、假设。如,家长在带孩子郊游途中可以指着云雾缭绕的山向孩子发问:“那块石头像头怪兽吗?那棵桦树的长枝像条龙吗?”

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想象力,教给其捕捉灵感的本领创造性想象力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本条件,家长应特别注意培养。而培养创造性想象就不可忽视灵感。灵感的出现常常是突然的、出其不意的。人在灵感状态时,他的意识十分清晰,创造热情十分活跃,工作效率也极高。灵感通常是长期思考之后,由于某种原型的启发或者思维方式的改变而产生,如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为鉴定王冠的含金量苦苦思索,终于有一日他在浴池洗澡时从溢出的水量中悟出了比重的道理。为此家长在引导孩子思考过程中要注意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想象,并且能借助原型,从中受到启发。

给孩子思想和生活的自由,尊重其想象的权利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途,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可以说想象是孩子的天性,问题是现在许多孩子的大脑和手脚被束缚住了,功课太多,没有时间玩耍,当然也没有时间想象;管得太严,不允许犯错误,当然也就不能想象。因此,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首先应想到他是个孩子,他是个独立的人,他有他自己的思想和生活,鼓励孩子大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大胆说自己愿意说的话,这样他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王国里翱翔。

培养内容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家长在教孩子学习时,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内在兴趣,孩子只有对外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他才会去探究、发现问题。虽然有些问题使家长觉得不可思议。比如:母鸡能孵出小鸡,我能不能孵出小鸡呢?不过正是这些怪异的想法,使爱迪生成了一个著名的发明家。因此家长要启发孩子多提问。

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权威影响和控制,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事情。遇到问题时,如果没有超出孩子的知识范围,家长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孩子自己去判断,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帮助孩子积累知识知识经验的缺乏也将影响孩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讲一些大千世界各方面的知识,以便孩子运用。

引导孩子模仿制作家长要让孩子经常模仿制作一些剪纸、折纸以及废旧物品制作的小火车、房子等等,让孩子在动手动脑的模仿中去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提倡多向思维,鼓励孩子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幼儿由于经验少,因此在他们的脑子中无条条框框的限制,对外界的一切事物,他们会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小鸟会飞,妈妈给我安一个翅膀我也会飞等。家长还要启发孩子从多方面来看待一个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驱动力。一个人创造力的大小是由知识、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条件决定的。在这些条件中,属于智力因素的创造性思维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您如果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具有创造力的人,必须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出发,培养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要培养孩子敏感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人,思维触角灵敏,善于从被别人忽视的角度和看似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找到研究的起点和突破口。如詹纳从挤牛奶的农妇不得天花病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了防治天花的办法,以及抗菌素的发现,色盲的发现等,都和发现者敏感的问题意识有关。为了培养孩子敏感的问题意识,家长对于孩子喋喋不休地提出看似寻常的问题要耐心地给予解答,对于孩子在学习生活乃至游戏中努力寻找问题的精神,要给予充分肯定;对于那些马马虎虎不善提出问题的孩子,家长要多给予启发。总之,要鼓励、引导孩子多问一些“为什么”。

要全面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从某一问题出发,不依常规,从多角度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它具有自由流畅、灵活变通、新颖独特等特点。集中思维则是对由发散思维提出的多种可能进行比较、选择,以取得最优结果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而集中思维则提供其最大的有效性。灵活的发散和高度的集中缺一不可,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家长在发展孩子思维能力时,既要引导孩子在一个问题面前尽可能地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如,找出一道算术题的多种解法等。同时,又要注意培养孩子在多种可能面前做出选择,找到最理想的答案,如,让孩子比较一道算术题的多种解法中,哪一种最简捷有效等。这样,使孩子的思维既有可供驰骋的广阔空间,又不限于漫无边际的通想。

要教育孩子及时抓住解决问题的灵感灵感不是经过一步步思考而突如其来的对问题的领悟与理解。它具有直接、跳跃、迅速等特点。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对部分科学家进行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曾得益于灵感的启示。一个人在长期自觉地思考过后,都可能突发某种灵感,但灵感往往稍纵即逝,如不及时加以捕捉,就可能永久地消失了。

因此,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善于捕捉灵感的好习惯。尽管孩子的灵感有时可能是微不足道、甚至十分荒诞的,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孩子的灵感本身,而在于这能培养孩子善于捕捉灵感、记住灵感、完善灵感的好习惯。

培养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能表现出来各种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核心。要想使孩子聪明,家长就必须重视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重视发展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实质上就是思维的广阔性,求异思维就是思维的独创性,而这两点都离不开知识。

大量事实表明,知识广博的人思路开阔,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为了培养发展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大人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充分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如听广播、看电视、读各类书籍、参加科技活动、猜谜语,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外出参观旅游,引导孩子在细致的观察中进行联想,在联想中观察和思考。这样,既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又发展了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其次,大人应有意识引导孩子遇到问题时充分想象,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如让孩子看画编故事、看故事绘画、画想象画等,其中每一种活动,都引导孩子用不同方法、不同形式去完成,并对每一种做法对比分析。例如孩子做数学题时,一般是做完就行了,而大人应引导孩子充分联想,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最后,家长对于孩子的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特别是对孩子的独特见解,甚至有的做法、说法让大人觉得很可笑,切不可盲目评论或指责,应积极鼓励,给予引导。

这样,不但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还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丰富孩子的想象能力

想象,每个人都有,但是存在贫乏与丰富之别。不过,孩子的想象力是随时可以训练的。

为了使孩子在想象过程中自觉创造,家长还可教给他一些想象技法。

灵机一动法又称头脑风暴法,个人一般是在外界原型事物的启示下有感时进行的,如根据火可以取暖、熟食、烧开水、熬药、发电等,想象水的用途、节约用水的方法。

求异思维法简单地说,这就是“你说东来我说西”。这种方法一般不是从内在原理出发,而是从外部现象入手,提出不同意见。如开会讨论时,不附和前面发言者的观点,尽量多提不同意见。

构建法这是以部分事实和常理为基础,通过主观推测、科学猜想、逻辑分析来预测未来事物前景方法,如根据以往经验推测将要来临的春天的景象、夏天的模样、秋天的风光……构建一般是粗线条的,让孩子留下空间,继续向前奔涌。

此外,积极评价孩子的想象也是非常必要的。有人调查,在美国的孩子们,每得到六个消极的评价,才能得到一个肯定的评价。那么,我们中国呢?恐怕会比西方的训斥更多、更严重。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才能使孩子的创造激情受到保护。

培养方法

儿童超常记忆能力的培养

记忆概论记忆是人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和语言的再认和再现。人的一切知识都可认为是由记忆过程保持着的。一个丧失了记忆的人,是无法正常生活在世界上的。

需要记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第一,记忆形象材料。也就是对各种客观事物的直观的形象的再认与再现;第二,记忆语言和文字;第三,记忆自己身体的操作或运动;第四,记忆各种情感,如自己或他人的喜、怒、愁、恐惧、悲伤等。要培养儿童的记忆力,就要全面地发展他们的各种内容的记忆,不但要有强的形象记忆,还要有强的语言和情感记忆。

如果把人的记忆种类按照人在记忆时是否有意识来划分,记忆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指人们的记忆是按照每个人的目的去进行的,而无意识记指人们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识记。人的绝大多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有意识记获得的。同时,人类的生活现实要求人必须进行有意识记,因为一个人要生活和从事工作,许多知识不经过顽强而有意识的努力是不能掌握的。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仍有一定程度的无意识记,培养儿童把无意识记转化为有意识记是培养儿童超常记忆力的一个重点。

如果把人的记忆种类按照人在记忆时是否对材料的意义进行理解,记忆可分为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理解记忆是指对识记材料的内容和意义进行思维,理解了材料的含义后再进行的记忆。机械记忆是指只通过一遍遍的重复,记下识记材料的外部联系。

由于儿童还处在记忆发展的低级阶段,所以在识记中仍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把儿童的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是培养儿童超常记忆力的又一任务。

超常记忆能力是训练出来的每个人的记忆能力的强弱是不同的,即使是双胞胎,他们的记忆能力也是不相同的。影响人的记忆能力的因素很多,如动机、兴趣、记忆方法、情绪、疾病、睡眠等,但最主要的还是记忆能力的系统训练,尤其是幼儿(3~7岁)的记忆训练。按理论计算,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五亿本书的记忆量,但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发挥出这种巨大的记忆潜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记忆训练。世上记忆超常的人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记忆速度快。例如有个叫莱因克的人,依次接见几百个陌生人,每个人报出自己的姓名,莱因克能立即记忆住每个人的名字。记忆速度之快之准确令人惊奇。另一方面是保持时间长,如日本的小野能把圆周率记忆到小数点后两万位,并能长久不忘。这些记忆超人并非天才,而都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后来他们又把自己的记忆训练方法加以推广,训练培养了许多记忆能力超常的人。

在我们进行的记忆训练实验中证明,经过几个月的短期训练,儿童的记忆能力会成倍提高。如有些5~6岁的儿童训练前记忆能力仅为其父母的1/3~1/4,训练后可以超过其父母。记忆各种知识的速度也显著加快,一些一年级的儿童可以在一年的时间里轻松地学习完两年的课程。

记忆能力超常儿童的表现记忆的速度快以识记形象或实物为例,一般的5~6岁的儿童在一定时间里能识记住25个实物中的10~11个左右,而记忆力超常的儿童能在相同时间里记忆20个以上,或者在比其他儿童少一半的时间里识记相当数量的材料。

记忆保持的时间长对于同样的材料识记后一小时,一般的儿童大约就会忘记30%左右,而记忆力超常的儿童几乎能全部再现。又如,对于一定的记忆材料,识记一个星期后,一般的儿童会忘记40%~50%以上,而记忆力超常的儿童只忘记20%左右。

记忆的正确性高在记忆一定的材料时,一般的儿童虽然回忆的数量与记忆力超常的儿童差不多,但是正确性低。一是把一些别的材料加进去了,二是记忆的不全面。而记忆力超常的儿童不但能够记住一般儿童易正确记忆的材料,就是那些不易被感觉的细微处也能正确再现。

记忆面广一般的儿童往往只对他感兴趣的材料或经过专门训练的方面记忆力好,而别的方面记忆力差。例如,有的儿童对植物、动物感兴趣,能记忆大量的动植物的名称、特点及它所属的科、属、种。但是记忆算术、语文就明显表现出较差的记忆力了。又如,有的儿童经过音乐或绘画的训练,记忆音乐和图形的能力就明显强过其他的儿童,但记忆另外的材料又不行了。

记忆力超常的儿童对各种材料的记忆能力是有差别的,但综合记忆能力远远超过同龄人。

记忆的备用性强这是衡量儿童超常记忆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记忆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能够在需要时随心所欲地提取、运用。记忆的备用性就是指适时提取记忆材料的能力。一般的儿童虽然能记忆不少知识,但是常不会用,或不知怎样用,到用时想不起来。而记忆力超常的儿童却能在需要时适时地取出。从记忆的备用性的特点可以看出,它已不仅仅是指记忆力的特性了,而加进了思维的因素。也就是说,一个儿童要想有强的记忆备用性,他必须在熟记材料的同时,进行一系列思考活动,要记忆它的应用范围、条件、联系物以及特殊之处。

会利用一些记忆方法一般的儿童记忆主要是利用机械重复的方法,一遍遍地重复要记忆的材料,这样的记忆效果较差。而智力超常的儿童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一些记忆方法。例如,一个“神童”在记忆文字时,采用了一种比较的方法,他把形相似和意相近的字放在一起记忆。当问他为什么这样记时,他说:“这样很好记,我记住了一个,就记住了好几个。”又问是谁教的方法,他说:“是妈妈。因为有一次她教我认字时把同、铜、桶、捅放在一起教我,我很快就记住了。我想这个方法好,以后我就这样记。”而后又发现每当他在课本中学习一个新字,就要到字典中查找几个与它同音或字形相似的字。可想而知,他记忆文字的量比别的儿童要多几倍,而且对字的含义的掌握也好得多。

还有一个“神童”采用构字法记忆汉字。她把一个字或偏旁部首写出,然后在它的上、下、左、右添上其他的字,和偏旁部首组成新字。当问她是谁教的时,她说:“我在看电视时,看到有一道题要求在‘口’字的上、下、左、右各添上一个字组成一个新的字。我想这样的方法一定很好,不然,怎么能上电视呢?”

记忆材料的取舍性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儿童的好奇心广泛,如果想记忆什么就记忆什么,就会相互干扰,影响记忆力。智力超常的儿童,有些也懂得哪些该记忆,哪些不用记忆,这些对他们来说现实性可能不大,但对将来的意义可就大了。有人问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光速是多少,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你们去查物理手册。” 问者很奇怪,爱因斯坦说:“我脑子只是用来记忆书上没有的东西的。”

该记的要能很好地记住是人记忆力强的表现,不该记忆的不去记,也应该视为记忆力好的一种特例。

培养儿童超常记忆能力的方法用信息论的观点解释记忆过程:记忆是人脑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存贮和输出的过程。

要培养儿童具有超常的记忆能力,就要在这些过程中想办法,如创造适当的方法有利于信息的输入,并能顺利地编码、存贮,在需要输出时能及时地提取出来。

实验研究发现,人类的记忆程序为:

第一步:明确记忆目的和记忆动机;

第二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第三步: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应用;

第四步:适时的复习。

只要上面这四步能正确施行,信息就很容易进入人的大脑。被编码和存贮,并在需要时提取出来。

第一步:明确的记忆目的和动机是记忆的开始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人的心算能力很强,别人给他出了这样一道题:

一辆公共汽车从始发站开出,车上有31人。

下一站:下6人,上4人;

下一站:下11人,上3人;

下一站:下一个抱孩子的母亲,没上人;

下一站:下9人,上3个老人;

下一站:下13人,上30人。

题目一说完,这个人马上就报出了此时车上的人数,但是出题者却问:汽车经过了几站?哪一站没下人?哪个站上了3个老人?这个人却答不上来,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记。

由此可见,记忆的目的性是非常重要的。要培养儿童记忆的目的性,就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①让儿童明确记忆什么。

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家长要告诉儿童哪些东西需要记,哪些东西不需要记,只看一看就行了。例如,在学习前可先让儿童把要记的东西说一遍,或者学完后家长问一问他。如发现他记忆目的不对,可让他重做。

②让儿童明确怎样记忆。

明确记忆的目的性关键是让儿童理解材料,而不是死记硬背。不要让儿童一遍遍读材料,而是让他用自己的语言“说”材料,这样他就会明确记忆目的,去识记材料的实质,理解材料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再完成回忆,记忆效果才会更好。

第二步:培养儿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识记中,注意力不集中是不可能取得好的记忆效果的。

要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让儿童在心境平静时记忆。

儿童心情过度的兴奋和烦躁都不利于集中注意力。

②要让儿童发现问题。

有些人为了提高自己的注意力,长时间地注视着一个小物体,或是在吵闹的地方读书,这对于意志力还不太强的儿童是很难办到的。只有让儿童发现材料的趣味所在,引发他的好奇心,才能够使他的注意力集中。例如,有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笑嘻嘻”一词与“笑哈哈”一词的不同,在讲课时脸上现出笑嘻嘻的表情,并说:“你们学习很认真,你们看老师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学生都说:“老师笑嘻嘻。”说完学生也不自觉地笑了。接着老师又问:“还有什么词可以表现笑的程度?”有的学生说:“笑哈哈。”老师再问:“笑哈哈和笑嘻嘻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学生说:“笑哈哈是出声哈哈大笑,而笑嘻嘻是不出声地笑。” 由于老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教他们在材料中发现了好奇的东西,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记忆效果也就好了。

③各种感官参加识记。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选择一百个句子让学生听、读、写,结果,听记住40%,读记住60%,而写则记住80%。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因为写时既要默读,又要看,还要写,各种器官都工作,相互配合,有利于记忆。二是因为这样多的器官配合,有利于注意力集中,所以记忆效果好。

④要懂得大脑卫生。

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虽然要以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学习的有意性为主,但是也不要忘记教会儿童懂得大脑卫生。因为,儿童的体力、视力、用脑度、疲劳、睡眠、饭食是否正常或学习环境是否卫生都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第三步:把握意义,灵活联想儿童记忆时最大的弱点是不善于理解材料的意义,尤其对于语言材料。如果不理解其意义,只按字面记忆材料,字面记忆难度很大,记忆效果不好;另一方面这样的材料即使记忆住了,儿童因不理解其意义也常会不知如何利用。因此,家长要培养儿童记忆材料时首先要明确理解材料的意义和内容,真正懂得了材料的意义记忆起来也容易很多。例如“白日依山尽”

与“尽日白山依”,同是五个字,但因为第一句的五个字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记忆起来相当于一个记忆量,而第二句的5个字却没有完整的意义,记忆这句话等于记忆五个独立的字,相当于5个记忆量。

另外灵活的联想也是提高记忆能力的重要方面。联想规律是人类记忆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是说当所要记忆的材料与人的大脑中的材料有某种联系能引导人的联想时有助于新材料的记忆。例如,当儿童学习了“大”字,告诉他“大”字下面加一点就是“太”,儿童会很快记忆住“太”这个字的,因为“太”与“大”进行了联想,而“大”字又是儿童已经记忆住的内容。

把新旧知识进行联想是提高记忆能力的一个方法。把要记忆的材料联系起来对比着记忆也是提高记忆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儿童与其他已记住的材料相比较、联系,让他们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没有什么联系的可教他们自已创造联系。例如要记忆我国人口在100万以上的15个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藏族、彝族、苗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土家族、哈尼族、瑶族、白族的名称。由于这15个民族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所以让几童采用机械记忆,是不容易记全的。如果经过加工,就会变得好记了。

例如把这15个民族联起来教给儿童的:

吾(维吾尔)有一颗棉花种子,放在盒子(回)里,用布蒙(蒙古)上,藏(藏族)起来。

后来种子发了芽(丫,彝的拼音yi)长成了壮(壮族)实的苗(苗族),并结了棉桃长出了棉花,棉花纺成线织成布,做件布衣(布依族)裳,衣裳真鲜艳(朝鲜族)。满(满族)意地穿起来。玩耍时去钻洞(侗族),弄了一身土(土家族),别人看了哈哈(哈尼族)笑,而妈妈却直摇(瑶族)头,说:“这么好的衣服白(白族)做了。”

结果儿童很快就记住了,而且不易遗忘。

在培养儿童运用联想时。还要让儿童发现材料的特征,培养对材料的兴趣。材料越有特征,儿童对材料越有兴趣,记忆效果也越好。

第四步:适时地复习任何知识都不是一次就能学会的。需要经过不断地复习,才能保持长久。

①隔一天就必须复习。

儿童对新奇的事物会产生兴趣;但不复习已学过的东西,这就将影响记忆的效果。研究表明,一个材料,识记一天后大约要遗忘50%以上。因此,隔天就得复习一次,不要在一段时间后才集中复习。

②让儿童运用最佳记忆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睡眠中记忆力不会下降。因此,让儿童在睡前记忆一些材料,第二天醒后回忆,这样效果最好。在对几十名儿童进行实验发现,儿童的记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儿童的自我感觉也很好。

儿童超常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概述一般认为,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的特性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有许多概念和定义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只能间接地推想得来,这种推想就是思维。例如,要比较两块大小、体积完全一样,而重量相差极小的铁块的重量,仅凭手的感觉是无法分辨出来的,但只要把这两块铁块放到天平上,就可立即得出结论了。而动物就没有这种间接性。例如,我们往猴群中扔一个橡胶苹果,第一个猴子抢到后咬一下,发现不能吃就扔掉了,可别的猴子仍要去亲口咬一下,发现不能吃后才扔掉。猴子就没有这种间接发现本质的能力。

思维还有一种特性——概括性,即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规律性以及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是相辅相承的。对事物间接认识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我们已有了概括的认识。如上例,我们正是概括了天平对相同和不同质量的物体所表现出的平衡与不平衡的特性后,才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的,这正是概括性所反映的结果。

人的思维是大脑的精神活动,要进行思维就要有材料。人类的思维材料有两种,一为语言,二为形象,分别叫做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人们不但依靠语言和形象来进行思维,同时也用语言和表象来记载、巩固和表达思维活动的结果。由于大量的思维材料是语言性质的,所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

儿童时期既要接触客观实体,又要学习人类的语言,而学习人类的语言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因此,这时的儿重主要是建立用语言代替实物,用语言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语言。培养儿童的思维也要以此为主。

思维能力超常儿童的表现思维广阔性比较强思维能力超常的儿童在思维时,能够全面地看问题,考虑到有关的各种因素,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从多方面分析、综合、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

例如,有一个不到10岁的“神童”,当被问到“世界上什么最大”时,他回答:“想象最大。”可见这个“神童”的思维的广阔性是相当好的,他不但对自然事物进行了比较,还与人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的确,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不管你说出一个多大的东西,人都可以想象出一个更大的东西。

思维的深刻性强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而不被各种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是最伟大的思想家所必备的素质。

我国绘画神童周小松,不但有训练有素的绘画技巧,而且有很强的思维的深刻性,能够对画的意境有深刻的认识。一次他父亲带他去看石鲁山水画展,事先他不知是“个人画展”。他走了一圈后对父亲说:“好像是一个人画的,每幅画都好。”父亲问:“你说好在哪里?”

“布局好,气魄大、大胆、用笔好。”小松能够看出画的思想,归纳出各幅画的共同之处,这是许多一般的成人都不易做到的。

善于独立思维思维能力超常儿童遇到难题不是马上去问他人,而是先经过自己大脑的一番思考;对于一些他可能懂得的见解、观点也决不盲从他人;不易受他人的暗示或影响而对自己的想法发生动摇。

例如,有一位9岁就上初二的“神童”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解不出来时对父母说:“我有一道难题解不出来,什么也干不下去。”妈妈看到他愁眉不展两三天了,就把答案悄悄地写在他的练习本上,他发现后很生气地说:“别人吃过的东西我不想吃。”

思维的灵活性强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不因循守旧,善于打破常规,按照不同的材料和条件,灵活地改变思维方法和方式。人的心理现象中有一种“思维定势”现象,这种现象造成这样一种事实:那就是人们在遇到新的问题时,总是不知不觉地用以前用过的导致成功的方法来解决,这就使得人的思路狭窄,方法单调,思路不活跃。

思维能力超常的儿童每解一道题,首先是看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发现它的内容,而不是用见过的例题去套。如果一种方法行不通,会立即放弃,而选择新的方法。而不少儿童则固执地在一种解法上找出路,结果浪费了很多时间,做了无用功。

思维敏捷思维敏捷是指能够很快地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问题的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敏捷是衡量思维能力超常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准,它与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等都有关系。思维能力超常的儿童,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比一般的学生要高得多。

对于有些青少年或成人做的题,他们也能以与成人差不多的速度解答出来。

思维有一定的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在思考问题时遵循逻辑规律,判断、推理有根有据。一般人大约要在15岁左右才能形成这种能力,而思维能力超常的儿童就可能已具有了。例如,一个8岁的“神童”曾准确地推理出一个典型的三段论推理题:

大前题:凡生物必死。

小前题:人是生物。

“神童”轻松地推理出“凡人必死” 的结论。

接着又给他出了一个很难的推理题,题目是:

有9个大小完全一样的球,其中有1个次品,重量可能轻些,也可能重些,其他8个一样重。现在让你用一个天平称3次,把次品找出来。

这道题他只想了半个小时,就解出来了。而当把这道题拿给15~16岁的高一学生做时,只有不到10%的学生在半个小时内做出来。

培养超常思维能力的方法儿童思维敏捷性的培养数学是培养儿童思维敏捷性的最好科目。研究表明,超常儿童的运算速度都比普通儿童快2~3倍以上。培养思维敏捷性的方法是:要求儿童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以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每次上课都带着小黑板,上课第一件事是出示小黑板上的数学题,让儿童计时演算,检查正确率与计算速度。经过两年多的训练,儿童的数学成绩与思维敏捷性显著提高,85%的学生升入重点学校。也可以利用扑克牌来训练儿童的思维敏捷性,方法是:4个儿童每人拿出一张牌,然后教育者任意说出1个在15到30之间的数,让他们利用牌上的数字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而且要求在4分钟内算出。通过不到1个月的训练,他们的运算敏捷性明显增强了,思考问题的速度也快多了,而且表现出急于解决新问题的趋向。还可以利用一种“接”

话的方法,训练儿童思维的敏捷性。教育者先说一句,然后儿童用教育者说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他要说的话的第一个字。如教育者说:“房间里有3个杯子。”儿童接上说:“子弹把敌人打死了。”教育者又说:“了却了一桩心事。”儿童接着说:“事情越来越难办。”……

这样的训练都能增加儿童敏捷的思维能力。

儿童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主要是培养儿童多方面思考问题,找出最佳解决方法的能力。学生每学过一个公式后,往往喜欢模仿书本上或老师在课堂上所举的例题形式去解答问题。如果题目稍微一改变,灵活性差的儿童就不会解了。因此,家长要给儿童讲解他为什么解答不出的原因,帮助他从多方面去思考。利用数学题训练儿童的思维灵活性,收到的效果很不错。让儿童养成在解题前多想想题目的已知和要求,是培养他们的灵活性的一个方法。另外,一题多解也是训练儿童思维灵活性的有用方法。经过几个月训练,儿童思维的灵活性得到明显改善。

儿童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培养儿童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要通过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才能达到目的。可以这样培养儿童思维的深刻性的:

拿两张图,一张是沙漠,图上除了广阔的沙丘外,只有很少的草,一只动物也没有;另一张是原始森林,有各种动物,各种植物。然后问儿童:“这两张图上都有什么?”儿童说:“这张是沙漠,除了沙子,只有一点草。这张是大森林,有好多动物和树。”接着问:“沙漠上为什么草少呢?”儿童答:“因为没有水。”又问:“海里都是水,为什么海面上没有长草呢?”儿童答:“因为没有土。”再又问:“植物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生活呢?”儿童答:“有水又有土才行。”

这时向儿童说明提问的目的是要让他懂得:生物只有在适合的环境下才能生存。经过几次类似的训练,这个儿童的思维深刻性加强了。

也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动物都有各种颜色。比如,蝴蝶与花的颜色差不多,海里的很多鱼与海底沙石的颜色很相似,变色龙到不同的地方就变成了不同的颜色,它们的颜色是为了好看吗?”儿童们立即回答:“不是。动物的颜色是一种伪装,就像解放军叔叔的军装。”又问:“动物为什么要伪装呢?”有的儿童会说:“以免被别的动物吃掉。”有的也许会说:“让别人不易发现它!”然后又问:“让别人不易发现,以免被别的动物吃掉,又为了什么呢?”儿童回答:“为了活命。”可见儿童已清楚地知道,动物的颜色与生存有着直接的联系,足见这些儿童思维的深刻性。

儿童理解概念能力的培养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语言描述,也就是用来代替具体的客观事物的语言。例如“花”这个概念,就包含了无数大的小的、各种颜色、各种味、千奇百怪的花朵。

概念产生于具体的事物,但又与具体的事物不同。例如:“花”的概念,包含了所有花的特性。而一朵桃花,则是有特性的一朵花,与别的花完全不同。

在人类的思维中,运用概念是一个最基本的因素。如果一个人不理解概念,不会运用概念,那么,他的思维活动是无法进行的。所以,理解概念的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怎样培养儿童理解概念的能力呢?

①让儿童广泛地接触实际。

所有的概念都是由客观实物或表象抽象出来的。因此,要想让儿童理解概念,就要让儿童广泛地接触、感知那些用来形成概念的客观实物。例如,要让儿童懂得“生物”这个概念,就应该让儿童接触各种生物体,包括各种动物、植物。

②进行概念的内涵、外延训练。

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的本质,而外延是指概念中的事物的数量。进行概念的内涵、外延训练的方法是:家长任说一个东西,让儿童说出它所属的种类的概念。例如,家长说“牛”

,让儿童说出牛所属的概念,儿童可以说“牛是生物”,也可以说“牛是一种耕畜”。或者家长说出某个概念的内涵,让儿童说出它的外延。例如,家长说“说出种子的外延”,儿童回答“黄豆、桃核、西瓜子……都是种子”。

还可以由家长说出概念的内涵,让儿童说出概念的名称。例如,家长说“可以用来运载人和东西的工具称做什么”,儿童回答“交通工具”。

以上几种方法经实验证明,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儿童理解概念的能力。

儿童判断能力的培养首先,让儿童懂得判断的特性。任何一个判断都要对事物进行肯定或否定,家长就要给儿童解释什么是肯定、什么是否定。还要解释判断中的代词的含义。例如,“全部”“有些”“每个人”等,家长只有把这些词的含义告诉儿童,他们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其次,利用儿童懂得的概念进行判断训练。判断都是利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的。儿童判断的是否正确,主要决定于他是否理解概念。因此,要培养儿童的判断能力,首先必须让他用懂得的概念进行练习。练习形式如下:

家长先进行判断,然后让儿童判定是否正确,并要他讲出道理。

利用上述的方法对不少儿童进行训练,几个星期后,儿童就能掌握判断的技巧。但过多地给儿童讲判断的知识,作用不大,只有多练习才行。

儿童推理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儿童掌握大量的知识。让推理完全是在一个个判断上推出新的判断,而判断所涉及的都是自然规律。要想让儿童能够正确地进行推理,首先就应该知道这些大量的客观存在的事实,这样才可能进行推理活动。调查发现,许多儿童之所以发生推理的错误,不是不懂得推理的方法(当然这也是一个原因),而是知识有限。因此,让儿童掌握许多关键观念,对推理是有直接作用的。

其次做大量的推理练习。

要想培养儿童较强的推理能力,除了给他做许多推理的示范和让他做推理的练习外,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常用的办法是让儿童记住5个推理的实例,让他们遇到问题,模仿着去做。

这样就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培养儿童记忆的5个常见推理模式是:

一切生物都要死亡,人是生物,结论:所有的人都要死亡。

现在不是白天,就是晚上,我看见天上的星星了,结论:所以现在不是白天。

爸爸比我年龄大,爷爷比爸爸年龄大,结论:爷爷比我年龄大。

刀、枪、石头、棒子都可以作为武器,结论:刀可以作为武器,我有一块手表,妈妈有一块手表,爸爸有一块手表,我们家只有爸爸、妈妈和我,结论:我们家里每人都有一块表。

儿童统摄思维能力的培养统摄思维能力是指用少数几个概念代替多个概念,或是用一个概念代替多个概念的过程。人类创造的每个概念几乎都是统摄思维的结果。例如,“力”这个概念,就包含了“运动”。“相互作用”、“物体”、“主动”等概念。

怎样培养儿童的统摄思维能力呢?

①让儿童找出关键词。

儿童每学完一篇文章,或学完一章节,家长要让儿童找出这篇文章中最有价值的词汇,或是让儿童找出这一章节所学习的最有用的公式、性质、原理等,然后让他把它们用自己的话联系起来。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是这样训练自己的统摄思维能力的。他说:“在对书中的每一个问题真正懂得以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全书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融会贯通,从而弄清什么是书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

②进行缩写练习。

让儿童针对一篇较长的文章进行缩写练习。儿童必须对它进行全面分析、综合,最后留下主要的内容,这就是对统摄能力的一种训练。

在儿童看完一个事件的过程后,让他概括出这个过程的发生步骤,以训练儿童的统摄力。例如,告诉儿童他们做的八节广播体操第一节是以锻炼上肢为主的,第二节是以锻炼下肢为主的,第三节是以锻炼腰为主的,第四节是以锻炼手、脚配合的……然后问他们:“你们说说,做广播体操为了什么?”儿童回答:“为了锻炼身体的各部分和它们之间的配合能力。”

培养超常思维能力的原则

引导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大多数低年级的小学生离开了具体的形象就无法思维。例如,算算术题要借助手指、小棒等。要想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关键就是让儿童抛开形象,用语言、用抽象的概念进行思维,培养儿童较强的思维能力要从培养他们理解概念入手。

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形象、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前人的思维加工、抽象出来的。因此,要想让儿童懂得概念的内容、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讲解几个典型概念的内容和概念的形成过程、方式,儿童就会很快懂得该怎样去理解概念,掌握和应用概念了。

例如,有个儿童对“真理” 这个抽象性较高的概念不理解,她的母亲是这样讲解的:

母亲:“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孩子:“是女孩。”

母亲:“小刚说你是男孩,他说得对吗?”

孩子:“不对。”

母亲:“小兵说你是女孩,他说得对吗?”

孩子:“对!”

母亲:“对了,小兵说的话就是‘真理’。”

孩子:“妈妈,难道说对的话就是真理吗?”

母亲:“差不多。‘真理’就是指与事实相符合的话。”

孩子:“妈妈是外婆的女儿。这句话是‘真理’吧?”

母亲:“对,你说的是‘真理’。”

母亲又问:“太阳每天早晨出来,晚上落下。这句话是‘真理’吗?”

孩子:“是。”

母亲:“为什么?”

孩子:“因为事实就是这样,谁都知道。”

这位母亲通过十几分钟的对话,就让一个9岁的儿童懂得了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不仅如此,这个儿童经过几次这样的经历后,就慢慢地会自己试着理解概念的内涵了。这样就把揭示性讲解变成了儿童的证明性问答。例如,一段时间后,这个儿童来问母亲一个成语的含义。

孩子:“妈妈,我们今天学了‘盲人摸象’的成语,‘盲人摸象’的意思是不是只懂得一点,而不知道很多呀?”

母亲:“对。这个成语就是说盲人只能摸到象的一部分,以此来说明对整个大象的理解。如果你只看到妈妈的手,能说妈妈是手吗?”

孩子:“不能。”

母亲:“那应该怎么说?”

孩子:“应该说妈妈有手。”

母亲:“这就对了。”

长此以往,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将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给儿童“设疑”改变他们的思维思维心理学中有一条原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儿童的一个特点就是好奇,对许多事物感兴趣,但是大部分的儿童对学习却没有兴趣。

要想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产生思维的积极性,就需要用“设疑” 的方法,给儿童提出问题,让他解答。

例如,有个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每天让孩子做一道思维训练题,而且一天比一天难。刚开始时,孩子对许多难题解决不了,家长也不急,做不出的就留着,再接着出新题。

当一道题解出来后,家长就拿出以前没做出的题。有时,以前做不出的题,这回却立刻解出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前没做过的难题都做出来了。儿童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立性明显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大了,还专门让老师留难题做,思维能力提高很快。

要向儿童指出思考的方法爱因斯坦说:“在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难得多,意义也大。解决问题只是实验手段的问题,提出问题则需要改变思维方法,有创造能力才行。”爱因斯坦的话,应用到儿童的学习中,可以理解为,儿童悟出解题的思路,比以后具体的解题过程更重要。因为要发现一道题的关键,不但要求儿童要记得定义、公式原理,还要求会运用。

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不知要应用多少次,但一般人要到14岁以后,才能较正确地完成具体的思维过程,而超常智力的儿童一般在6~7岁就能较好地完成了。因此,培养儿童的超常智力的一个中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儿童尽早掌握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儿童掌握得越早,掌握得越好,对他们的智力的发展也越有利。

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儿童好奇心强,对事物有广泛的兴趣。他们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可以看作是儿童发现问题的一个方面。但这样发现的问题常带有随意性或是兴趣使然,因而常常是一些不合逻辑式的,或超出儿童理解能力范畴的问题。家长要根据儿童的提问内容和方式加以引导,把他们发现问题的方向引导到与目前学习有关的方向,让他们发现问题的范围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样对他们有效控制自己的能力的发展很有益处,使他们的问题在广博之中有所专注。

指导儿童发现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

直接提出问题如家长把儿童的小汽车拆开,对他说:“你的汽车拆散了,你能把它装好吗?”家长为儿童提出了问题。儿童感受到了这个问题,他也会自己提醒自己:“要解决一下安装汽车的问题了。”看上去这个问题似乎是家长提出的而不是儿童提出的,但实际上家长为儿童指出了发现问题的方向,即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发现问题,去发现什么样的问题。在家长不断地提示下,儿童就会逐渐明白应该怎样在生活、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而不至于经常提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

把问题摆在儿童面前让他自己发现同是上例,家长把小汽车拆散,放在儿童能够发现的地方,儿童看见了一般会有这样的感觉:“汽车坏了应该修好。”他们要么自己动手修,要么让家长修。如果他们自己动手去修,则说明该儿童不但发现问题能力很好,而且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当然,也可能儿童发现汽车坏了,但却不想解决,可能会说:“爸爸,汽车坏了,帮我修好吧。”这时家长可以指导儿童让他们自己学着修理汽车。这种方法常被称为“设题并指导儿童自我解决”。

明确问题本质的培养明确问题阶段是指真正理解问题的所在,知道自己发现了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并初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这个过程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思维活动:

问题出在哪里?

要解决哪些问题?

没出问题时是什么样的状况?

以前解决过类似的问题吗?

需要利用什么手段和工具吗?

靠自己的能力能完成吗?

第一步应如何着手呢?

一般经过以上的思维活动,儿童对解决问题就有了大致的方向,明确问题的阶段便完成了。培养儿童明确问题性质的方法是家长应从各方面为儿童提示,引导他们逐步学会应怎样明确问题的实质。仍用上例,面对拆散的小汽车,家长可以这样提示儿童:你想一想汽车原来是什么样的?车轮、各个零件都在什么地方?你想一下上次爸爸是怎样修的?先试着修理一下,把这些零件一个个装到你认为该装的地方,看看行不行,如果不行再重新装。

在家长的指导下,儿童大致上能明白问题之所在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向。下面就该是他提出安装的各种假设,尝试着解决问题了。

培养儿童明确问题实质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儿童知识水平有限,对一些问题常不能确切地了解,因而常会出现连自己都不清楚自己问了什么问题,自己想问什么问题的现象。

提出假设能力的培养提出假设是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方案的提出不是毫无根据的乱想,而是有一定理论或实践依据。培养儿童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儿童知识水平有限,经验不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在这样心理水平基础上发展属于高级智力活动的假设思维活动是不容易的。但并非说这样做是不可行的。

事实证明,只要培养的方法正确,儿童是能够正确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的。但问题不要提得太难。只要儿童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将来提出成功的科学假设就会得心应手。

培养儿童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家长首先应针对问题提示儿童:“你认为应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为儿童提出一些可供选择的假设方向。如可以说:“从某某角度去想会怎么样呢?”

为儿童提出一些可供选择的假设,如:“用XX方法解决怎么样,如果不行的话就造成XX可以吗?”如果儿童选择一种方法要让儿童说明他选择的原因。

儿童在思考如何假设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提供儿童过去的经验,他们掌握的有关知识,以便引导他们提出尽可能正确的假设。

培养儿童学会验证:这主要是个观念问题,家长一定要培养儿童养成验证假设的好习惯,这是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指导儿童明白,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只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因为也许提出的假设是完全错误的,必须用具体的实验来验证。一些人在工作甚至科研中轻视验证假设,对一些假设不经过验证就当做成功的方法加以肯定,结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一个具有超常智力的儿童一定要明白验证假设的重要性,并养成亲自验证的习惯。

儿童超常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概述想象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和在语言的调节下,根据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有两种类型:

再造想象这是指根据对某种事物的语言描述,在自己的头脑中再造出符合该对象的新形象。例如:一个没见过飞机的人,根据别人对飞机的描述,产生飞机的形象的过程,就是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这是指在没有语言描述和客观形象为依据的情况下,人们按照自己一定的目的独立地在头脑里创造出新事物的形象。创造形象过程是一个真正的全新的过程,它的成果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而且是被人创造出来的。

想象还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人们漫无目的的胡思乱想,想象出各种形象;有意想象是人们有目的、有企图地按某种要求进行想象。

想象能力作为智力的翅膀,它对于人的智力的发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想象能力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活动各个方面的顺利进行有积极的作用。

想象能力能够激发儿童学习的动机和成功的欲望人在从事各种活动,尤其是进行智力活动之前都会对活动结果有一个想象或设计。如果两个人能够想象出活动过程以及活动的结果,特别是想象出活动的成功结果,就能够加强人从事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和巩固他从事活动的动机,从而保证了从事活动的必要的积极心态,这是确保活动顺利完成的条件之一。例如,常见一些教师、家长对儿童说:“你们想当科学家吗?要当科学家就要好好学习才行。” 这样的教育就相当于让儿童大脑中浮现出将来当科学家的表象,使儿童想象到美好的未来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想象能力能够提高儿童学习活动的创造性人不论在学习时或是在解决问题时都需要灵活性和广泛性,即需要充分的创造性活动,人应在学习时进行创造性学习,在解决问题时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一切创造活动的开展没有想象是不行的。只有想象能力发达的人才可能有优秀的创造能力,才可能有各种创造性活动。

想象能力能够促进儿童自身智力的发展利用想象能力解决问题,使人的思路开阔。解决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头脑中常会突然“冒” 出从未应用过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诀窍。这样就能使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智力。这些新产生的思想和方法被所记忆和巩固,并加入到原来的智力结构中成为人们以后智力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可以想象这种良性循环推动着儿童的智力一步步从低级走向高级,从简单走向复杂。

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人才来说是必须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而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有的学者指出,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即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一般情况下,人们运用前三个部位功能的机会多,而应用想象区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运用了自己想象力的15%。因此,可以说,想象能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一个标准。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才,都是擅长于运用想象力的。因为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而且提出问题、提出科学的假设,也是想象的结果。

马克思常说:“蜘蛛的工作与织工的工作相类似,在蜂房的建筑上,蜜蜂的本事曾使许多以建筑为业的人惭愧,但是最低劣的建筑师都比最巧妙的蜜蜂更优越,这是因为建筑物在以蜂腊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人的大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取得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已经想象地存在了。”我们培养儿童超常的想象能力,就是要培养儿童这种对劳动成果的事前想象能力,让他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个适合的想象,这对他们的智力活动十分重要。而这一点也正是想象能力超常儿童和一般儿童的重要区别之一。

儿童超常想象力的表现

(1)能够自己编故事,而且故事有较强的逻辑性,结构完整,已能正确地形容和比喻。例如,有的儿童在作文中写到:“肥壮的玉米杆上挂着红缨缨的棒,像千百杆红缨枪立在青纱帐里。”“山上的小鸟为我们唱着歌,在欢迎我们到来。”……

(2)能画想象丰富的画和制作富有创造力的科技作品。

(3)有强的有意想象能力。

能够有目的地、完整地想象出事物的形象。在进行想象时,他们已完全不用依靠具体材料,可以仅凭借语言的描述想象。一个想象力很强的儿童,可以按照成人的语言(或图画)描述出他从未见过的东西。

(4)能进行具有现实性的创造想象。

想象力超常的儿童可以有目的地创造出许多别出心裁的东西,将幻想变得有现实性。他们已不是简单地再现,而是创造性地想象出新的形象了。例如,有个9岁的儿童想象出了一个宇宙飞船,靠光能作为前进的动力。教育者问他:“为什么用光作动力呢?”他说:“光到处都有,宇宙中每个恒星都发出光,宇宙飞船到哪里都能吸收能量。”接着教育者说:“你想得很好。现在有很多卫星已经用光能来做能源了。”他听了后显得很泄气,说:“我见到太阳灶,想到太阳能除了用来烧水做饭外,一定还有别的用处,就想把它用到宇宙飞船上,没想到大人们已经想到了。”教育者又说:“你还可以想象用别的东西做能源嘛。”他想了想说:“电流可以被用来做饭,是不是也可以用做宇宙飞船的能源呢?”接着他又说:

“有核潜艇是否也能造成核宇宙飞船呢?”

培养儿童超常想象能力的方法

培养儿童优秀的想象素质①想象的目的性。

想象的目的性是指儿童在想象时有计划,有准备,不是毫无目的的乱想。想象不是凭空乱想,它是人围绕一定的中心任务,按照解决问题的要求展开的。因此,家长指导儿童首先明确想象的目的,在一定的主题下,一步步地展开想象。

②想象的广阔性。

想象的广阔性是想象内容广泛。对于同一个问题,一个想象丰富的人能够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展开想象,唤起各种有关的表象。这样会使想象充实、丰富,对于解决问题提供了多方面的选择;而想象能力差的人,多数想象空洞、贫乏,只会从一两个简单的方面展开想象,因此常不能有突出的成就或创造。培养儿童想象的广阔性,家长主要应指导儿童从问题的目的性出发,寻找有关的各种因素,在预计了各种可能的因素后,展开各方面的想象,不让想象停留在一两个方面。

③想象的深刻性。

想象的深刻性是指想象活动不是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是深入到问题的核心,不是对问题泛泛地掠过,而是深入其中,为问题的解决想象出有实质性帮助的结果。

儿童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他们的想象常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不易深入其中,这是他们想象发展的一大阻碍。许多儿童常因想象的深刻性发展不好,想象的结果受到他人的讥笑或批评而越加不愿开展想象,结果造成想象能力发展迟缓,从而影响到整体智力的发展。

培养儿童想象的深刻性重要的是指导儿童把想象活动深入到问题的内部,想象出真正能够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的结果。例如,让儿童想象未来人类的大致体形,一些想象深刻性差的儿童就会想出许多浅薄、缺乏理智的内容。如:“未来的人有好多条像鞭子一样的手。”

“有长颈鹿一样的脖子。”“身上有机关枪。”“长有翅膀。”“腿有 10米长。”“跑得比汽车快。”等,而想象深刻性好的儿童的想象却是:“脑袋上长有天线,可以收到各种信息。”“眼睛像X光线能有透视功能。”“能快速记忆许多知识,永远不忘。”“能一年里学完小学到大学的课程。”等。

④想象的新奇性。

想象新奇性是指想象的结果有独创性、新奇性,而不是对原有内容的重复和再现,也不是“依葫芦画瓢”。想象的新奇性是衡量人的想象能力的又一重要因素。新奇性想象的出现需要儿童对已有的各种内容进行综合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多方面的想象。培养儿童想象的新奇性,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儿童树立“必须有新奇的想象,不能模仿他人”的观念,让他们的思路从原有的结果中走出来。

其次,指导儿童找到突破口,从最容易的方面进行想象,以便有利于新奇想象的产生。

第三,可以帮助儿童分析原有结果的不足,从这些方面入手,对不足之处的解决常是找到新奇性想象结果的开端。

让儿童丰富生活知识和经验儿童喜欢幻想或者说乱想,这与想象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想象是有一定目的性的,其次它是在一定的知识丰富性基础上产生的。

丰富的想象力是建立在大量的知识基础上的。而且知识的广度越大,深度越强,想象的能力也越强。家长要让儿童学习他们所能遇到的各种知识,不要对他们说“这个你不懂”、“长大后再学”、“那是你能问的吗”,而应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的趋势。

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培养他们想象力的好条件。每当回答完儿童的问题,家长就要让他想象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知识和其他问题,让他把许多知识联系起来,然后去想象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创造想象的基础。

结合儿童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生动性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发展想象的起点。但是如果没有一点想象的目的,想象就会变成胡思乱想的空想。当孩子问你一个问题时,你不但要完善地给予解答,而且还要反问:

“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呀?你是怎样想的呢?”然后比较他的想法和你的回答。告诉孩子我们要针对一个问题去想象,不能凭空想象。

为了培养儿童想象的生动性,家长最好是提出儿童感兴趣的问题,让他去进行想象。例如,可以对他们说:“一只老鼠掉到了水盆里会怎么样呢?”儿童就会去想象老鼠在水里挣扎,浑身上下湿淋淋的,急得乱游、乱抓的样子。

通过讲述前人的发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家长可以针对一些生活现象和科学发明给儿童讲应该怎样去想象。例如,某个教育者给一个9岁的儿童讲述船的发明故事的。我先问他是否见过船,他说见过。教育者又问:“船有什么用?”他说可以载东西。教育者把一只鞋放到一个装水的盆里,鞋漂起来了。我问他:“鞋漂在水里像只船吗?”“很像。”然后教育者给他讲了古人如何看到漂在水上的木板,发明了船的故事。

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如果说培养儿童再创造性想象较容易的话,那么,培养儿童创造性想象就比较难了,然而创造性想象是想象中更有价值的想象。

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可以从针对一个东西进行“加一加”、“减一减”开始,然后过渡到“改一改”、“换一换”。

“加一加”练习:例如,对几个10岁左右的儿童说,在桌子上再加一个可以转动的圆台,这样放在对面的菜就不用人站起来去夹,而只要一转圆台就行了。讲完后,他们立即想象开了,有的说:“把碗和盘都固定在桌子上,就不用搬来搬去了。”有的说:“把碗柜就加到桌子下面,需要什么伸手就可拿到。”

“减一减” 练习与上类似。

“改一改”、“换一换”练习,是指把某些东西的一部分改变一下,或换一下。例如,对几个儿童说:“如果一只狗长了一条鱼的脑袋,你们想想看它是什么样子?”一说完,他们都笑了。又说:“你们也来想一想,怎样把东西改一改,换一换。不要只想动物。

”有个儿童说:“我们的铅笔如果做成前面是铅笔后面是圆珠笔,那就好玩了。”又有一个说:“一只鸭子长了一个鱼尾巴,身子在水面漂着,尾巴在水里摆着。”

培养儿童的丰富感情想象与人的情感有密切的关系,感情可以激发想象。悲观、忧虑的感情,常使人想象到可怕和受打击的情景;而欢快的情感,常使人想象到充满希望、令人兴奋的情景。家长要关心孩子,不要训斥打骂,要使他生活在愉快的环境里,这对他的想象以及人格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儿童超常操作能力的培养

操作能力概述操作能力是指人以确定的思想为指导,通过行为来完成思维成果的能力。操作能力又称动手能力,具体表现为人用双手和体力作用于客观物体,进行劳动、实验、加工和制作物品等。例如,儿童在大脑中构想好了剪纸的图样后,用剪刀把纸剪成预想的样子,这个过程就是由儿童的“用手”能力来完成的。

如果说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是儿童“用脑”,那么操作能力是儿童在“用手”。操作能力也是人类智力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它对于人的智力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不如其他的能力,但它仍是人类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操作能力不发达,将给儿童以后的学习、工作带来许多的不便,甚至影响到智力的发展。国内外的智力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用脑”的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学生相差不多,有些方面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学生,但中国学生的操作能力却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学生,从而影响了某一方面才能的发挥,无法表现出应有的成就。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人们不但在体力劳动中需要加入越来越多的脑力劳动的成份,而且在脑力劳动中也需要加入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例如,在科学研究中,无论是物理、化学方面,还是生物、医学方面都有大量的实验需要科研人员亲自动手操作,要顺利完成实验没有强的操作能力是不行的。同时,在科研设计中,如果科研人员缺乏操作方面的能力,他们的设计就常会超过实验操作所允许的范围,最终因设计无法实施操作而导致失败。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脑与双手的关系不仅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即不仅仅是大脑单方向地支配双手活动,反过来双手的活动同样也促进大脑的发展。正如人们所说:“手是大脑的老师。”“用儿童的双手来教育大脑”。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做一些精细的、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出来,否则这些区域将处于沉睡状态。有人估计,人的双手能做出几十亿种动作,而手的动作又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导到手,因此,手的动作对于发展思维起着积极的参与作用,有人观察轻工业学校学员学习数、理、化知识,比全日制学校学生学得深刻,其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工人学员都在从事用手的工作。这种用手的工作,是激发智力才能的一种强有力的刺激物。

重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儿童掌握知识和技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些知识内容,儿童不仅是听、看、读,而且还能进行实际操作。具体实践后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有理想的效果,正如人们常说的“读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纸上得来终觉浅”。

儿童时期正是培养操作能力的开始时期,这时期儿童无论是肢体的大动作,还是双手的精细动作都开始发展,虽然还没有达到成人的那种成熟的水平,但正是发展训练的有利时机。

一旦到了成年期,人的关节、关键的发展已定型,再进行一些灵巧性训练便十分艰难。

具有超常操作能力儿童的表现(1)能够很快学会各种动作,如体操等;

(2)喜欢自己独立动手操作;

(3)能制作一些精致的模型;

(4)常自己动手修理一些身边的物品;

(5)能独立对一些物品进行拆装;

(6)对一些陌生的机器、物品等能很快发现操作的方法;

(7)不需要他人指导,能找出一些陌生工具的使用方法;

(8)自己的生活自己料理;

(9)能够正确指导同龄人完成各种操作活动;

操作能力的培养与理论有关的操作在学习理论时一起做,不但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对理论的理解也加深了。例如,教师在常识课中讲解电路时,如果让儿童实际连接一下电池、电阻、电压表,儿童对电路的知识理解就加深了,又培养了他们的操作能力。

经常让儿童做些操作练习家长要注意儿童的动作,提醒他们改掉不必要的动作,高质量地完成各种动作。

让儿童自己动手做模型家长只做示范,主要让儿童自己做。要教儿童使用各种常用的工具(如钳、锤、电烙铁、扳手、万用表等)。

帮助儿童把思想变成现实例如,有个儿童看到报纸上介绍国外有人用废旧罐头盒做成了火车的模型,就收集了罐头盒、火柴盒、酒瓶、书本等,要建造一座城市。家长和他一起建造,教他使用各种工具,一个个多月后“一座城市”建起来了,主要都是他自己动手“建设”的。他感受到了把思想变成现实的快乐,锻炼了操作能力,不但掌握了已见过的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能大体想出新的工具的用法。

让儿童养成动手的习惯家长要让儿童养成动手的习惯,无论干什么事只要需要动手或可以动手一试的,都要鼓励儿童亲自动手试一试,操作一下,让他们感受到亲自操作的乐趣。一般来说,儿童有好动的天性(当然好动与操作有显著的区别),这是培养儿童操作能力的有利条件,但是许多家长怕儿童受伤,怕儿童弄脏衣服,弄脏手,怕儿童拆坏物品,因而阻止儿童的动手活动,结果逐渐养成了儿童不愿意动手的习惯,影响了操作能力的发展。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于儿童自己的事,如穿衣、整理床、书包等,家长要培养儿童自己去做,不要娇宠他们,什么事情都代他们做好,这样不利于发展儿童的动手能力。据某机构调查统计可知,1984年以前,在理工科大学里,女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比男学生强,那些来自工人或农村家庭的男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比来自知识分子或干部家庭中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强。1985年后,理工科大学中男、女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差别又明显缩小了。究其原因,就是在学生家庭中动手的机会普遍减少,动手习惯越来越差,因而影响了实验的能力。

帮助儿童进行一项长久的动手实践过程集中训练是训练和发展儿童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家长可以为儿童制定一项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操作实践。以训练儿童的动手能力。如让儿童制作一个较好的模型,一般儿童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在这几个月里,家长不要让儿童每天操作大量时间,而是要督促儿童每天坚持制作,这样经过几个月的坚持,儿童会逐渐养成动手的习惯,又能从制作中发现操作的乐趣,对儿童操作能力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儿童超常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应用能力概述实践应用能力是指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人的一生中要学习各种大量的知识,每个人掌握的知识量是不相同的,同时每个人实践应用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能够将掌握的大量知识自如地运用于实践,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有些人尽管掌握了许多知识,但是并不会应用它们,掌握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无济于事。人们常称这些人为“书呆子”。

人们学习各种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要遇到各种问题时能正确的运用,以便解决所面临的难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现有的知识,发展自己的智力。

一个人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才算是人才。爱因斯坦的好友米凯尔?贝宁一生好学慎思,从小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和对科学的爱好,但他的兴趣和好奇只是停留在学习理论上。因此,尽管他掌握了许多知识,但因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所以一生都没有任何建树。

实践运用能力超常的儿童的表现

(1)能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在理解的同时记忆住知识的内容,并且准确无误,一点细微的改变,他们都能发现,并且及时指出来。

(2)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现有知识的适用范围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3)对各种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超人的求知欲。

(4)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不生搬硬套。对掌握的知识能做到“举一反三”,随着问题性质的变化,运用不同的知识去解决。

(5)喜欢探寻各种知识的来源,如一个公式或定律是如何总结出来的等等。

(6)常常对所掌握的知识质疑,不盲目地接受知识,而是先用实践验证一下,具有一种只愿接受那些经过自己亲身实践的知识的倾向。

培养儿童实践应用能力的方法首先让儿童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理解知识的意义是应用知识的第一步。许多学生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不知道这些知识讲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既然不理解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当然就更谈不上运用它们了。第二是儿童实践运用能力差,甚至没有应用知识的观念,只是把知识死记硬背住而已。因此,培养儿童实践运用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儿童把所学知识的意义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记忆。如何了解儿童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的意义呢?检查的方法是:家长让儿童用自己的语言,不是按照书本中的话,将知识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如果所表达的含义与原义相符,就证明他们基本上掌握了知识的意义。

先用后教传统的教育方法都是先给儿童讲解某个公式、定律,然后讲例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做。

这样学生的思路完全被教师控制住了,学生的心理认识完全进入了“公式——例题——原理”之中,认为学公式、原理就是为了做作业题,而与实际生活无关。要改掉儿童的这个心境,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就要在“用”后教。方法是先提出实际中的问题,让儿童去想,然后教儿童解决方法。

例如:要教会儿童求正方形面积的公式,教师就应先拿一块正方形的实物(不只是在黑板上画出)问学生,这个物体的面积是多少呢?或者对学生说,你们家里的四方桌的面积是多少?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针对这个问题去思考。当教师把求面积的公式告诉他们时,他们就能很快地掌握这个公式,而且会应用。

经常让儿童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要针对儿童在学校或家里学过的知识向他们提问,让他们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例如,有个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提高实践运用拼音的能力,让他们回家后,把妈妈说的话用拼音拼出来。放学回家,妈妈见他回来了,就说:“放学了。”孩子马上拼出:“fangxuele。”妈妈又说:“真淘气。”孩子又拼“zhentaoqi。”又如学过了各种面积公式后,就让儿童求见过的各种物体的面积。再如,让儿童写各种应用文、介绍信、感谢信等。

熟能生巧要想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必须经过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要想“巧”,必须“熟”。儿童只有把知识熟练地掌握了才会灵活地应用。

培养创造性想象

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二岁以后的儿童,随着语言的发展,开始出现简单的思维活动,而且能通过活动来思考自己接触到的事物。此时应注意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随时随地地告诉他们,启发他们去思考,这样才能通过观察产生思维能力。父母应利用各种机会,带他们到不同的地方玩,多接触外部世界的新内容,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为思维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启发幼儿思维父母应将幼儿容易看到、摸到、听到且易回答的问题和现象,多向幼儿提问,提问时或采用游戏或激将或实践的方法,去引导他动脑筋寻找答案。在幼儿求知欲受到挫折时,父母应该以温和的态度,让孩子再想一想,再问几个为什么,并加以引导,这样既不损害幼儿的愉快情绪,干扰思维的进行,又能真正达到促使幼儿积极思考的目的。

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幼儿思维能力的训练,就是要使幼儿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它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因为幼儿掌握了语言,可以与成人交流思想,学习各种知识,记取各种经验,从而使幼儿思维发展得到强有力的支柱。因此,可让幼儿讲故事,培养孩子系统连贯的口语能力,同时也训练了思维能力;通过做智力游戏,还可以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多同孩子交流、谈话,这种活动可在孩子与父母的共同活动中随时随地进行,恰当的话语能刺激幼儿去思考,从而发展想象思维能力。

鼓励幼儿独立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已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这时要让幼儿学会用自己的眼、耳、手去辨认事物,探索了解周围事物的因果关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应为孩子准备多种用途的玩具和游戏条件,指导他们尽情地玩耍,独立地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从而促进他们去思考。

创造力教学方法

教育者应在教学中启发孩子的创造力,根据国内外教育经验,创造力教学法有以下几种。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是中外课堂教学的流行做法,教师创造一种民主自由的氛围,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加以归纳,得出正确结论。中国和西方国家教师使用讨论法略有不同,中国教师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西方国家教师用讨论法,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出不同结论。结论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发散思维,形成自己的见解。

中外讨论法效果虽各有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错误法鼓励学生犯错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

有个法国儿童见鸡蛋能孵出小鸡,便异想天开,认为用同样形状的卵石大概也能孵出小鸡。

老师并没有断然打消他的念头,反而鼓励他作试验。把卵石揣在衣袋里,进行孵化。并煞有介事地给学生一本小册子。记下卵石每天的变化。

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一个月后,小男孩把本子还给老师,说卵石毫无动静。老师问他为什么?孩子回答说:“噢,我明白了,石头没有蛋黄和液体,变不成小鸡。”老师欣慰地笑了。

这个失败,胜过老师的讲课,孩子会牢牢记住这件事。

错误法的关键在于:老师不要轻易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犯错误,失败是成功之母,当学生明白失败的原因时,离正确答案便不远了。

自由选择法在课堂上采用自由选择法,能激发学生创造潜力。

北京有所外国儿童学校,教室里桌椅按学生的爱好,三五成堆,课上自由讨论,教师巡视其中。与我国学校集中讲课不同,这是一种课堂自由选择法,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智力、能力、兴趣和个性各有差异。统一强求一致,智商高的学生感到不满足,能力差的学生很吃力。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弹性要求,则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

比如,在教同一篇课文时,教师可要求记忆力强的同学背课文,写作能力强的同学写读后感,或改写课文,基础差的同学解释词语。这样,既能调动每个同学的潜能,又能开发各自的创造能力。

如果有的同学不喜欢这篇课文,则允许他学习另外一篇类似文章,达到掌握同类知识的目的。

这样也许会打乱正常教学秩序,给教师造成管理上的麻烦。但对学生的创造潜力的发挥却极有好处,值得尝试。

抬杠法抬杠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属于一种固执心理。

但抬杠并非完全错误,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正确的东西超过限度,即为错误。

运用抬杠法,教师在课堂上可提出一个命题,让学生反驳、抬杠。

例如:少数服从多数,正确吗?

通过双方的抬杠结论是,在一般情况下,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正确;在特殊情况下,少数服从多数的论点错误。

通过抬杠,辩证法的原理为学生所接受。

运用抬杠法不应强词夺理,而应言之有据,符合科学规律,这样才能开发创造思维。

假设法这是丰富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方法,各科都可使用。

政治课上,学生可以《假如我当校长》为题,进行模拟施政演说,想象自己运用权力所能办到的事。

语文课上,学生可以《假如我见到毕升》为题,做一篇作文,想象今人与古代发明家的相会情景。

数学课上,可假设若干解题方法。

物理课上,可假设地球停止转动,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此等等。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训练,如假设发生地震,将怎样抢险救灾,假设大型客机在飞行中突然失去动力,机组人员应如何应对?

另外,结合课文,提出假设性思考题,学习效果会更好。

相似法世间事物千奇百怪,混沌无序。但可用科学方法找到它们的共同点,进行比较,变无序为有序,变模糊为明晰。波音飞机和鲨鱼,都遵守流体力学的规律,其外形都是流线形,以减小阻力。蝴蝶花纹和京剧脸谱图案相近,它们都具有对称性。

采用相似法,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复杂现象,找出科学规律,总结科学定理。

比如,在教授黄金切割定律时,教师不必急于讲解公式,而是让学生运用相似法,找出符合该定律的相似事物:

人体肚脐的位置,舞台报幕员所站的位置,宽银幕电影的长度和宽度之比……

语文教师可用相似法,让学生搜集同义词,同类比喻手法,……

生物老师可让学生学习分类,把相似的动、植物归类,区别异同。

大到宇宙,小到原子,相似法都可运用,这是启发学生动手动脑的好方法。

空白法空白法正是将这种心理活动,移植到教学方面的一种方法。

例如,老师可事先录制一首乐曲,只有开头和结尾,包含主旋律,让学生听后,按主旋律特点,将中间空白音乐补充完整。既是开头乐感的延伸,又需要发挥创造力,学生如果方向正确,完全可恢复原有的乐段。

语文教学中,老师在未预先给出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将故事情节强的课文开头和结尾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补齐当中缺失的空白。学生按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内容,进行创造作业。最后,老师可把课文全文推出,让学生评判,哪种写法最接近作者的原文。如果学生有更好的内容,则应予以赞扬。

有时,老师只给出一个提示,让学生按提示写出内容。如生物老师给出恐龙生活的年代、基本环境、恐龙种类,让学生根据想象,描述恐龙的活动,再与课文的描述相比较,找出两者不同之处。

空白法还可使用在策划活动上。有一期《商报》在第四版整版留出空白,边上用一行小字提示: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此法引起读者议论纷纷,迫使人们猜测想象应当画什么内容。次日,内容揭晓:原来是某房地产公司的商业策划,空白版暗示将有高档住宅介绍。

激励法激励法类似于“激将法”,后者用反语刺激对方。产生应激行为,完成人们起初不敢想象的事。激励法与激将法不同之处在于:激励法不用反语,而是提出论题,通过角色的自我参与意识完成思维活动。

例如:爱因斯坦是人,我也是人,如果我像他那样思考宇宙,会有什么想法?

学生被激活思维,念头稀奇古怪,五花八门。如:

宇宙既然是曲线空间,光线具有弯曲度,那么从地球上发射的定向光束,经过若干年后,绕一个大围子,定会返回地球。同样道理,历史上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情形,会在某一天重新出现在地球上,那是光线绕一大圈的结果。

或者,按照现代科学的研究,宇宙间有物质便会有反物质,事物都有它的相对性;那么,有太阳系,便应该有反太阳系,当然也有反地球、反人类。那么反人类,也许头朝下、脚向上行走。

想法固然荒诞不经,创造力却充分得到应用,这就是教学的预定效果。

老师还可提出激励性的问题:

父母批评了你,你感到不服气,如果你当了父母,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是联合国秘书长,你该怎样处理国际争端?

利用光线,能做到哪些事?

用第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个成语的头一个字,你能说出多少成语?

如此等等。

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变更法人们的思维由于受习惯影响,容易形成思维定势,约束了创造性思维的开展。变更法旨在改变某些习惯性做法的先决条件,迫使人们寻找另外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行创造。

小学课文有《曹冲称象》一文,有位老师采用变更法,提出“与曹冲比赛”,假定当时没有船,该采用什么办法测出大象的重量?

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提出办法:

让大象站着不动,画下它在阳光下的身影,然后用石块堆在地上,和大象影子差不多,用秤称石块,就能得到大象重量。

把大象赶到水池里。记下水涨的情况,然后往水池里灌水,灌入的水便是大象的重量。

做一个跷跷板,让大象站在板的一头,另一头站人,直到大象被跷起,人的体重总和就是大象体重。

孩子们提出的办法虽不一定正确,但都有一定道理。

变更法常常能解决科学难题。

例如,老师提出,在没有任何科学测量仪器的情况下,能否测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这种情况,只能用“目测法”,根据人眼观看峰顶的角度,和人与山脚的距离估计,用三角尺在纸上演算,可得出大概数字。在从前,目测法常用于估计山峰高度。

在野外迷了路,辨别方向的办法都有哪些?

无船无桥无救生圈的情况下如何过河?

变更法在很多情况下更能使人发挥创造性思维。

改进法对已有的事物,找出不足,改进其功能,制造出新事物。这是生产活动中常用的方法,课堂上同样可使用。

例如,老师展示一部旧电话机,让同学们观察,找出不尽人意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电话机应显示拨号数字,防止拨号错误。

应增加来电显示功能,方便查阅对方来电。

应储存拨号与来电的号码,便于查找使用。

应增加分机,免得主人接电话时不方便。

应有录音功能,录下对方话音。

应有图像显示,看到对方更好。

应有传真功能,能将语言变成文字输入或输出。

应和因特网相联,话费更便宜。

如此,一部功能先进的电话机便产生了。

汽车除了行驶,还能有什么功能?

宣传一种新产品,哪种方案效果最佳?

房屋除了方形、条形,还能有哪些形状?

任何事物均有改进之处,创造永无止境,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申请发明专利并非幻想。

回顾法课堂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发现什么,只是要求学习已有的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本身就是一部发明创造史。前人采用的方法,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回顾法要求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回顾,研究前人成功的方法和失败的教训,近而从中受到启发。

例如:明代我国曾进行过载人火箭试验,有位官吏让人把太师椅的四只腿捆上火药筒,他手里拿两把扇子,想象借火药力量把椅子送上天空,然后扇动扇子,像鸟儿鼓翅一样飞翔。结果可想而知。火药点燃后,官吏摔了个大跟斗。

做法固然幼稚,但却是人类想飞上天空的一次试验,意义十分重大。

根据这个史例,教师可让学生回顾这段历史,提出要求:

为什么明代才能进行这类飞行试验?

那位官吏失败在什么地方?

火箭升空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借古鉴今,学生懂得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解科学史的进程。

如《墨子?非攻》里描写墨子与公输般用攻城机械进行对抗,其中便已经提到了“飞天”的原理、指南车的制造方法、皮影戏的光学原理等等,包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可用来启发学生创造思维。

回顾近现代科学发现的成功和失败事例,能帮助学生学习前人的创造技法,探寻失败原因,避免走弯路。如66粉药剂的失败与成功,爱迪生发明灯泡走过的曲折道路,飞机、飞船从幻想到现实的艰难历程等等。

模拟法教学中,老师模拟一个情景,让学生想出处理方法。如某银行发生抢劫案,罪犯破坏了监控系统,现场未留下痕迹,你作为探长,如何破案。

学生可进入角色,设想案发情景,寻找破案线索,采用所能想到的方法进行侦破。

报刊经常进行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讨论,宇宙史中确曾发生过类似情况。据说恐龙便因一次小行星撞击地球而遭灭绝。

模拟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场景,让学生思考对策:

人类该如何预防此类灾难?

如果真的发生了,人类该怎么办?

地球和人类社会还有存在的可能吗?

学生可运用过去所见所闻,结合创造性思维、想象,推测未来情形,锻炼创造思维。

创作法创作法作为一种创造方法,可以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可用故事性强的卡通图片,让学生观看,然后想象图片角色会发生什么事情,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如小白兔和大灰狼的图片,会令儿童自然而然想到大灰狼捕捉小白兔的情景。如果小白兔能机智逃脱厄运,则构成一篇情节作文。

高年级的同学可运用创作法,写作短剧。老师给出几个特定人物和环境,如老大爷、小学生、小青年、公共汽车上。学生进行情节串连,很容易编成小品,小学生在车上给老大爷让座,小青年无礼抢座位。

也可以编成另外的情节,小青年给老人让座。老人让给小学生坐,因为小学生是他孙儿。

根据情节的曲折程度,给学生创作的小品打分,评出名次。

中学生已具有创作能力,命题作文和自由作文都属于创作法的范畴。老师可引导学生进入创作境界,如对课文进行改写,或观察生活,写出故事情节。

梦想法梦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梦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常被人们认为毫无意义。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梦具有创造意义。

化学物质“苯”的分子式,就是一位科学家在梦中见到一条火蛇弯成圆圈而受到启发后发现的。有的文学家在梦里得到一个很好的情节,醒来便写出了优秀作品。

不过,青少年的梦由于知识含量太少,不大可能产生发明念头,但并不是没有。

梦想法是一种启发方式,青少年梦中所见,大多是白日活动的内容,加上其它脑波的干扰,有时显得离奇古怪,富有趣味。教师可让学生用语言或文字把自己的梦描述出来,看看有无可取之处。

梦想充满了大胆离奇的幻想,很浪漫很美好,这当然不包括噩梦在内。学生写出梦想,再加以补充联想,会成为不错的文章。

培养创造力

事实上,任何一个儿童都具有创造力,而且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开始于婴幼儿时期。

幼儿期和学龄期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为这是孩子们渴望自己能主动地去创造和发现的时期,此时所奠定的基础可能会影响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此时不但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者认为,要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家长或老师应该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为儿童创设一个易感应的环境易感应的环境是指儿童在其中可以轻易地受到各种潜移默化熏陶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机会接受刺激,也有多种形式的机会进行探索和尝试。在家庭中,家长应该为孩子准备形式多样的材料,这些材料不必是昂贵的。现在的许多家长不知出于何种心理,喜欢给孩子买许多高档的东西(包括高档玩具和学习用具),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家长对孩子的爱。其实,这样做不见得对孩子的发展有多少好处,也不见得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事实上,一些旧的杂志、书籍、报纸、旧衣物、旧钟表、旧电器和旧家具等东西可能更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施展和发挥。家长还要注意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为孩子提供一个能进行自由阅读和探索的空间。还要注意经常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使孩子的劳动成果有展示的机会。家长应对儿童的各种想法及行为给予积极反应。家长的鼓励、支持和赞赏,或者家长的有益的建议和帮助,对于儿童积极从事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应该创设一种比较宽松和活跃的气氛,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中,老师随时准备回答来自儿童的各种提问,儿童有各种机会进行创作活动,强调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学习效果的惟一标准等。

鼓励儿童独立从事操作性活动尽量要让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保证能取得一定的结果,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某一活动又取得较好效果的积极情绪。

为了鼓励和培养儿童进行独立操作的能力,家长或老师可以为孩子们建立一本“成果登记簿”,把儿童自己在一定时间里完成的事情全部记录下来。记录时不要过分考虑孩子做得是否很好,也就是说不要太强调质量。即使是一些做得实际上不太好的甚至是很糟糕的事情,也应该记录下来,但不要作什么评论。这份记录将成为儿童从事创造性尝试的完整记录。

它不仅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检查和识别儿童创造性活动的活跃时期和创造性活动进行的条件,而且也可以使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

重视对孩子在感情上的支持我们强调培养孩子要投入感情。这里所说的感情投入不是指是不是爱孩子。可以说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也没有不爱学生的老师。作为家长和老师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高创造性的人才,应该有这样的意识,那就是能够不惜“浪费”宝贵的时间于看起来可能毫无意义或所谓的“玩闹”上。孩子有时候有一些很好的想法,有时这些想法常常出乎我们成人的意料,因此,对于儿童的一些想法或做法,不能因为一时不合自己的想法就加以否定或反对。父母或家长应该多花些时间在思考儿童的想法上,尽可能地去发现儿童的想法或做法中的独特和巧妙之处。对于儿童的任何一种独特、巧妙的设想都应该表示积极的关注和评价。家长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要总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话,而对孩子的话不屑一顾。应该让孩子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应该静下心来仔细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并对其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加以积极的评论,表示对儿童创作结果感兴趣,对此加以赞扬或发表自己的建议,也要经常留意孩子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的独到之处。

为使信息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教育者需要为自己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自己倾听儿童表达自己想法的情况或记录自己和孩子们一起活动或参与孩子们的创造性活动的情况,并记录自己当时对孩子叙说的反应,如表示赞成、反对或提出什么建议等。倾听记录的不断增加,一方面表明你对孩子的成长确实很关心,另一方面也为你不断地积累关于孩子成长的第一手资料。

允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退步要鼓励孩子勇于承认错误而不是隐瞒错误。当然更要让孩子从错误或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生活并不总是风平浪静的,人生的道路也不是一帆凡顺的。一定要提醒儿童,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或者学习上都会有挫折和失败,如果可能就应该让儿童有挫折和失败的体验。孩子应该认识到这样的事实:失败和挫折是常有的事。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当遇到挫折或出现失败时不会因为焦虑过度或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而变得灰心丧气。

作为家长或教育者,要充分理解孩子,就像希望别人能理解我们自己一样,应该允许儿童做“白日梦”,允许孩子出现“魂不守舍”的现象。实际上,当你发现孩子在做“白日梦”

时,或者正在“发呆”时,他们也可能正在积极地发挥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可能正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阿维诺曾经说过,教育者一定要能够接受和警觉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高原期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停顿现象。这时他可能没有明显的进步,创造力甚至可能出现了下降的现象。在此期间,孩子有时看上去很疲倦,或者会出现各种的抱怨,或表现出经常性的厌烦。要知道,这是很自然的。家长或老师没有必要为此焦虑,更不应该看到孩子没有进步而责怪孩子。实际上,我们不能期望一个孩子的一切行为总是合乎逻辑或合乎要求的,更不能期望他的一切行为总是富有创造性的。要发展孩子的创造潜力,并不意味着不允许孩子有不足之处,也应该允许孩子存在错误或缺点。教育者不应该对儿童的缺点或错误表示反感,而要经常与孩子讨论这些缺点和错误,要设法使孩子认识到其中的道理,再给他们纠正错误或克服缺点的机会。

帮助儿童协调好与人相处和自己独立的关系独立并不意味着不与人来往,独立性好并不表明不需要朋友关系。在一个人的终生发展中,社会性发展始终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的独立性固然重要,但即使是十分幼小的儿童,与人交往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没有合作几乎是不可能成功地完成任何事情的。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在交往中,儿童不但能在相同或相近的认知水平上进行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且对于每个儿童来说,这都是非常难得的,能够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是让人评价的机会。研究表明,是否有机会让自己的产品得到社会的承认是发展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具有很高创造性才能的人最终没有被人认识,其才能最终被埋没,只是因为没有机会表现,没有机会让社会评价。因此,很多理论家都强调产品最后向社会展示这一环节,即创造性产品的社会价值。

帮助孩子建立有明确规定的训练和行为标准对于家长或老师的对错标准,儿童是毫不怀疑的。换句话说,对于儿童来说,教育者具有绝对的裁判资格。然而,我们的许多家长或教育者却错误地利用了自己的这种绝对权利,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了不应该的错误。具有绝对权威的教育者不应该依仗这样的权威任意改变行为中的对错标准。

因此要求老师或家长随时准备以适当的方式承认并改正自己的缺点。训练中的规则必须明确,而且应自始至终坚决执行。规则不能没有,没有规则就会使孩子变得无规无矩,但规则太多就会使孩子过于循规蹈矩,抑制创造性的发挥。这就需要在确立规则时注意必要的关键性的内容。

例如,在组织儿童游戏时,要给孩子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如不要出现伤害性行为,不要出现破坏性行为等,至于怎样玩游戏等具体的细节,教育者可以完全不加约束。

培养创造力的方法

人们崇拜科学家、发明家,因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一项发明创造改变世界的事例不胜枚举。

爱迪生发明电灯,世界从此摆脱了黑暗。

贝尔发明了电话,地球一下缩小了许多。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人类飞向天空。

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人类开始进入宇宙。

青少年特别崇拜科学家、发明家,因为科学发明是永无止境的探索,符合青少年好奇和创新心理。

科学家和发明家因而常常被神化,显得高不可攀。

家长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将来当科学家。”

青少年也常表达理想:将来长大后,当个发明家。

将来?将来到底是哪一天?

人生短促,光阴似箭,观其一生,最富创造活力的时代,仅在二三十岁以前。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何必等到将来。

从现在开始做起,从儿童抓起。

创造发明的萌芽,就在幼儿阶段。

这决不是好高骛远,想入非非,有事实为证:

北京12岁的小学生田霏,从6岁开始写诗,12岁便出版两本诗集,被北京大学中文系破格录取为少年大学生。

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专招收学业超前、富有创造才能的中、小学生。

上海小学生刘莉莉,在随家长到饭店就餐时,见服务员递上餐巾,忽发奇想,发明了一种组合式餐桌布,将桌布和餐巾连为一体,便于清洗,获全国青少年发明金奖。

据统计,我国中、小学生每年向国家专利局申报的专利达上千项;没有申报的专利达数万项;全国各级学校、少年宫、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组织的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有数以千万计的人次参加。

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蔚为壮观,方兴未艾。

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与成年人不同。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创造思维成长,开发创造能力。

因此,重在学习创造技法和思维规律,结果反而退居其次。我们不主张废除基础知识学习,去搞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的创造发明,那样会诱导青少年误入歧途。

青少年在加强课堂学习的同时,掌握一些创造技法.有助于将来从事创造发明的研究。

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选择了一些创造技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法生活中有些事物虽然种类不同,但却具有相似性,如果我们能找出其共同特点,便可创造出新产品。

例如:火箭发射卫星,靠燃料燃烧喷出的能量产生反作用力。火箭运行速度快、爆发力强。地质学家钻探矿井,速度慢,费时间。便有发明家制造勘探火箭,利用火箭的优点,不上天反而钻地,打出符合要求的矿井。

这种“钻地火箭”,与探空火箭原理一样,使用目的不同,便成了一项新技术。

坦克和履带式拖拉机很相似,用途不一,可互相通用,如再加上轮子,便可在任何路面行驶。

学生使用的铅笔,粘上尾翼,稍加修饰,便成为“长征一号”火箭模型。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书包,功能都是装书,结合它们的优点,可制成多用途、多功能的书包。使用过的方便筷可粘合成晾衣架。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搭配法把不同的物件任意搭配,有可能产生新产品。据说万能胶的发明,就是因为药剂师错把两种化学溶液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强大的粘合力。

搭配法并非盲目拼凑,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例如,不少人苦于袜子太臭,不堪忍受,可否在袜子织物里加入香料,发明出香味袜子呢?当然可以。以此类推,人们在鞋子、垫子、衣物里放入香料,制成有香味的衣物用品。

有人在童鞋里搭上一只哨子,走路发出响声;又在鞋跟里装上一只小灯,夜间闪烁发光,引人注目。

不同的物件搭配在一块儿,可以诞生新产品。

盥洗间洗手池上方,常有一面梳妆镜,除了照容貌,还能做什么?有人把小灯泡、塑料格、镜子、挂钩、小盒子、小抽屉,一古脑儿搭配在一起,发明出多用途梳妆架,能放许多洗洁用具。

组合法组合法和搭配法有点相似,但组合法的范围更广泛。譬如汽车主要是用于运送人和货物,有人把房屋和汽车加以组合,发明旅行住宅。这种能奔驰的房屋,把汽车、卧室、厨房、厕所、电器用具、家具等组合在一起,成为活动家庭,深受人们欢迎。

基于这种思路,有厂家生产出一套电子玩具,配备电容器、集成块、印刷线路、喇叭、调谐器等电子元件,让孩子按说明书,自己动手组装电子玩具,可根据不同的印刷线路,插入元件,组装收音机、门铃、放音机、信号机等产品,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开启儿童能力的玩具。

学生的文具盒除了装文具,还可组合计算器、乘法九九表、日历表、工具刀、指甲刀等,具有十余种功能。很多生活日用品都采用组合法,成为多用途、多功能产品。

缺点列举法某个产品问世,人们总喜欢评价产品性能,指出优缺点;厂家收集顾客的反馈信息,改进产品,从而产生新产品。

例如:电视机问世之初,功能单一,除了看电视节目,没有其它用处。顾客便开始挑缺点:荧屏面呈圆弧形,图像失真;扫描行数少,图像粗糙闪烁;荧屏四只角不呈直角,图像不完整;音质不优美,不能定时关机,有好的电视节目不能录制下来,不能打电子游戏,缺乏人机对话智能……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挑剔,先后找到百余个缺点。现在,高清晰度数码电视完全避免了这些缺点,以崭新面貌出现。但只要顾客还在挑剔,更新式的电视机便会不断推出,永无止境。

运用缺点列举法,可对身边任何用品进行挑剔,如钢笔吸墨水,经常弄得两手墨黑;

运动鞋洗过后要晾好几天才能干;晚上进屋,找灯开关很费劲;坐式便器用水量太多;燃气淋浴器的温度很难控制;电脑在打字过程中,如果停电则内容丢失;主人不在家时电话无人接……

只要善于挑剔,新发明便垂手可得。

扩张法任何产品或概念,只要扩展其容量、能量、空间、时间、强度、厚度、比例等等,都可变成其它产品。

例如:手机待机时间太短,可否发明一种待机时间长的电池?

电视屏太小,可否扩大荧屏尺寸,30寸、40寸、50寸,直至拼装式电视墙。

小手袋样式美观精致,扩大用料和形状,做成大背包,适合旅行用。

空调能量小,可制造两匹、三匹、四匹,甚至中央空调,供整幢楼使用。

用录像机录下的节目,有些情节想反复观看,可否添加静止、慢镜头、反复播放功能?

天然牛奶制成的奶粉,儿童吃了容易上火,可掺入微量元素,降低奶粉比例,制成适用于儿童的钙奶。

将薄毛衣加厚,制成毛线大衣;在牙膏中加入不同药物,制成防龋齿牙膏、脱敏牙膏、美容牙膏。

玻璃加厚或制成双层,便成为特殊玻璃,防弹保暖。

压缩法压缩法与扩张法恰好相反,根据日常生活需要,有些大体积产品不适合某些顾客需要,可采用压缩法制造新产品。

比如:夏天在街上行走,暑热难当,在帽沿上装一只微型电扇该多实用?于是微型电扇出现在商店里。

电视机通常在家观看,体积大、太重,不适合随身携带,于是便出现了一种眼镜电视,利用镜片作荧屏,轻巧精致,重量仅十余克。有种微型收音机,挂在耳廓上,仅几克重。

微型产品处处可见,但人们并不满足。

现在有一门新兴产业,叫“纳米”技术,它把机械产品做到原子级水平。专家预言,它将引起世界工业新革命。这称得上微型产品的极端化。

例如,将机器人做成细胞大小,可通过人体血管,清除脂肪瘤,铲除癌细胞。将电子干扰器做成病毒般大小,撒到敌方电脑机房里,破坏集成电路,使敌人网络瘫痪。

小些,更小些,乃是人们对微型产品的要求。

随身携带的洗衣机、便携式帐篷、手提式小汽车、背包式单人飞行器、折叠式手提浴室……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需要哪些更小更轻的用具?

代替法有些事物之间具有相通之处,可以互相代替,如果遇到某个事物损坏,人们就会想办法用其它相似事物代替,从而产生新东西。

在野地迷了路,干粮吃光,面临生存危机,为了坚持下去,一切可下肚的东西都能作干粮的代替品。老鼠、草根、野果、昆虫、蜥蜴、植物茎叶……

无意之中,你会发现有些东西鲜美可口,完全可作人类食物。于是,昆虫食物上了超市货架,特制的老鼠干成了美味零食。甚至经过培养的蛆虫、苍蝇,都变成营养丰富的新食品。

有些替代物是出于无奈,并无发明价值。例如汽车运行途中输油管断裂,可临时用竹管代替一下,坚持到修配站。

有的替代物却具有巨大创造价值。用水代替汽油作燃料,是人类几百年来的梦想。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如果分解开来,完全可以燃烧。但由于分解困难,至今未能成功。不过,科学家已看到这项研究的巨大潜力。

人造蛋代替鸡蛋,纸饭盒代替塑料饭盒,人工橡胶代替天然橡胶,电脑代替人脑……代替法在科学技术中应用也非常广泛。

反向法反向法是指采用逆向思维,把事情颠倒过来认识,从而产生新概念。有人嫌汽车倒车麻烦,于是制造出两个驾驶室的汽车,进退自如,无须倒车。

有人在理发店理发,从镜中见后面的电视机图像全是反向的;于是灵机一动,研制了一种反向电视机,播出的图像全是反向的,通过镜子反射,顾客便可以边理发边欣赏正常电视图像了。这类电视机除理发店需要外,在医疗、工业、交通等行业上的用途也很广泛。

世界上左撇子的人不少,而供左撇子使用的用品却几乎没有,于是某人便发明出专供左撇子使用的物品,如餐具、剃须刀、书架、拐杖等。

人们进行体育锻炼、跑步、行走,通常都向前;有人忽发奇想,编排出倒行、退步走的锻炼方法,效果极佳,大受欢迎,倒行锻炼一时间在国内风行。

有人推而广之,又发明了“倒立”练身法,双手撑地,双脚靠墙,作“拿大顶”状,也是有效的锻炼方式。

新产品固然受人欢迎,旧产品可引起人们怀旧情绪。于是,收集旧钟表、旧汽车、旧家具、旧用品进行展出、销售,成为一门行业。

凡事倒过来想想,说不定你也能发明点什么。

模仿法模仿已知的事物,发明新产品,是一种较普遍的创造技法。

汽车雨刷在下雨天不停扫动,擦净车窗,保证司机操作。有人在眼镜上模仿汽车雨刷,装两只小雨刷,用钮扣电池驱动,大受欢迎。戴眼镜的人们都吃过雨水、雾气模糊眼镜的苦头,这项发明并不新鲜,却解决了大问题。

舞台上,芭蕾演员急速旋转,裙摆张开成为圆圈状。一个小学生见了,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下雨天披雨衣上学,常被积水打湿鞋。于是发明一种充气雨衣,下摆充气后成为圆圈张开,类似芭蕾舞裙,雨水再也不会打湿鞋子了。

有个马戏团演出时,敲锣人在背上插一根竹竿,弯过头顶,吊一面锣,腾出手来边敲锣边驯猴。有人模仿他,在雨伞柄上做一根弯管,背在背后,这样,下雨天打伞,不再占用双手,既轻松又实用。

自然界有一种履带虫,行动时靠皮肤滑动前进,据说坦克履带就是模仿这种虫子发明的。

有一门科学名叫“仿生学”,专讲人类模仿大自然的动植物,发明创造人类用具。

例如,响尾蛇的颊窝有能吸收红外线辐射的功能,人类便模仿它制成红外线跟踪导弹,有一种干脆起名“响尾蛇”导弹。苍蝇的眼睛是复式结构,由若干只小眼睛组成。人类便造出一种复眼相机,一次能拍下几千幅相同的照片,用于印刷行业。猎豹的奔跑速度世界第一,人类用高速摄影机拍下猎豹的动作,以训练田径运动员。牵牛花的盘旋生长具有力学意义,人类造螺旋式楼梯便模仿它的形状。

总之,模仿能使孩子思路大开,思想活跃,一切现成事物皆可当孩子发明创造的“模特”。

喜新厌旧法喜新厌旧乃是人类创造能力的基础之一,人类只有厌弃陈旧,喜欢新事物,社会才能发展。如果抱残守旧,不思改进,必然被社会抛弃。喜新厌旧又是科学家必备的观念意识,是创造发明的驱动力。

喜新厌旧法要求人们对旧有的事物进行改造。力争突破旧的套路,产生新思路、新概念。

有位知名科学家到某大学讲学,在黑板上写下公式:l+l=?请听众回答。

台下众多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面面相觑,无人敢举手发言。科学家哑然大笑,告诉大家,这是幼儿园的算式:l+l=2。为什么大家不敢回答,分明把我当作权威,被旧有的概念束缚了思路,失去正常的判断力。

众人恍然大悟,方知科学家用心良苦,意在破除大家头脑中旧有的框框,不迷信权威,大胆思考。

喜新厌旧是一种永不满足现状的心理状态,对已有的环境、条件、产品、设计总不满足,希望求新,用新事物刺激自己。

电影被称为“遗憾的艺术”,就因为导演对拍成的影片总感到不满足,艺术追求永无止境,最好的作品在下一部。抱有这种观念,艺术便不断出新。事实上,观众的接受心理也包含喜新厌旧成分。一部影片,无论多么感人,发行一段时间后,便再也提不起人们的兴趣,除了偶尔因怀旧上演一两场外,只有存入档案库了。

艺术的喜新厌旧法比较重要,因为艺术求新的速率远远大于实用产品。我们可以在一个月内观看数十部影视作品,却不能在一月内更换一次电视机。

工业产品设计也常用喜新厌旧法,如家用电器不断推出换代产品,食品经常采用新的烹制法,汽车设计经常推出新概念产品,流行时装更是日日出新。

侧向法如果思考问题正面受阻,不妨换个角度从侧面思考,常常可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思路顿开。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寓意深刻,包含创造思维原理。在文学家的眼里,山随人意,境由心造,世间从无固定不变的事物。譬如庐山丈人峰,正面看,佝偻着腰,像个百岁老翁,故名“丈人峰”。从侧面看,如婀娜少女,彩云环绕,令人浮想联翩。或许再换个角度,又似仙猴望天,憨态可鞠。

文学创作法有“移步换形法”,讲人与自然相互移动所产生的景象和意境。在人物描写中,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而侧面描写便是侧向法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有一家化妆品公司,生产的洗面奶滞销,公司技术人员费尽心思提高产品的质量,仍收效甚微。一家广告策划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登门建议把包装瓶改一下,由圆筒形改为女性身材形。新包装推出后,立刻受到顾客欢迎。

因为圆筒式瓶子太俗气平庸,在众多化妆品中显不出优势。改进后的包装具有人情味,故而畅销。可见,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已无大作为时,变换一下角度,从包装上找问题,或许可以获得成功。

有家方便筷工厂,产品销往日本,市场已达饱和,增加产量似不可能。有个策划人员建议,在每双筷子包装上印日期,从周一到周日,组成套装。厂长如法炮制,果然供不应求。产品质量如前,只是换了个形式,效果大不相同。

换个角度试试,便可以茅塞顿开。

以弱克强法用自己的弱点去克服别人的强项,这不是痴人说梦吗?其实不然,在竞技性活动中,以弱克强法是一种技术战术,屡试不爽,十分灵验。

在体育对抗中,以弱克强法能创造奇迹。在一次日本队对伊朗队的足球比赛中,日本队实力弱于伊朗队。上半场日本队派出防守型替补队员,以守为主,消耗对方体力,力保不失球。下半场日本队换上几名进攻型主力,在伊朗队员体力消耗较大、进攻疲软时,展开猛烈进攻,连进3球,大胜伊朗队。取胜的道理与田忌赛马类似,战术运用得当。

商业策划中,以弱克强的现象也不乏其例。

广东建业集团是家从事装饰材料生产的私营企业,总资产不到1个亿。却收购了比它财大气粗的另一家同行公司。原因是建业集团针对对手的主要产品隔热饰板,集中力量研制换代产品,很快将新产品推向市场,使对方大量积压旧产品,资金周转困难,濒于破产,只好被兼并。弱者集中力量攻其一点,化弱为强,达到以弱克强,除了商战以外,战争实例也屡见不鲜。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均是此法的最佳典例。

以弱克强法既是谋略,又包含了创造性思维,常能制造奇迹。二战后期,日本面对美军空中优势,作垂死挣扎,把落后的“零式”战斗机改装成“自杀炸弹”,飞机起飞后。扔掉起落架,驾驶员组成“神风突击队”,驾驶飞机直向美军军舰冲去,分明是以人制导的“活人导弹”,给美军造成惨重损失。不过,日本这种极不人道的“发明”,最终也未挽回失败的命运,反而暴露了法西斯分子的残忍性。

变旧为新法有很多物品使用过后被人们当成垃圾随手扔掉。如果稍稍动一下脑筋,用旧物作原料,可变旧为新,制造出新产品,甚至可申请专利。

易拉罐比较普遍,使用的数量却很多,工厂通常加以回收。有人将易拉罐堆砌起来。修了一间住宅,既保温隔热,又废物利用,保护环境。这种作法受到媒体赞扬。人们纷纷前往参观,主人大出风头。

有条柏油公路翻修路面,大块含沥青的路面被工人撬起,堆在路边。有位科学家对这些碎块进行测定,发现里面含有钒、镭等多种稀有金属,于是建议有关冶炼厂提炼。结果,厂方从中得到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修公路的费用。

俄罗斯航空母舰“基辅号”因超期服役,军方打算把它当废旧钢材出卖。我国山东一家企业闻讯,以极低价格买下,拖到青岛。重新装饰一新,改造成“海上乐园”,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了餐饮娱乐的好去处,而且生意特别兴隆。

在日常生活中,变旧为新法经常使用。日光灯管坏了,没有修理的价值,把它当晾衣架。过时的日历画,剪掉日期部分,可装饰起居室。自行车轮胎不能用了,可用于修补鞋底。

喝过的空酒瓶、饮料瓶,可以组合成现代艺术品,如抽象雕塑、风铃等。有人用报废汽车组合成行为艺术《现代的报复》,引起轰动,加深了人们对工业废料危害性的认识。

淘汰法某些物种在实际生存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缺陷,落后于其它物种,便会被自然淘汰,这就是生物进化理论中的“用进废退”、“适者生存”原理。世界上原来有一种叫“雷鸟”的巨鸟。产下的蛋有水桶般大。由于体型太大,消耗能量多,竞争不过小体型鸟类,后来灭绝了。我国的大熊猫由于食物过于单一,繁殖能力低,也濒临灭绝。

自然界的淘汰不可避免,同样,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落后的工艺、过时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也会被市场淘汰出局。史蒂文森发明蒸汽火车给世界文明带来福音。经过百年,火车由蒸汽机车,发展出内燃机车、电动机车、燃气轮机车、磁悬浮机车,蒸汽机车只好放进博物馆收藏。

淘汰法运用竞争原则,促使人类不断生产出新产品,抛弃旧产品,推动文明不断向前发展。这是宏观现象。

就个人和家庭而言,淘汰法有许多好处,帮助个人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当学生发现简便运算可代替复杂运算,并能达到同样效果时,他会毫不犹豫地淘汰后者。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主人通常要忙着烧开水,招呼客人。应酬——烧水——茶叶——泡茶,这是必要环节,但如按程序做,会使客人久等,感到不耐烦。主人会抛弃旧的做法,用现成的易拉罐饮料招待客人,将应酬过程变为两个步骤:应酬——喝饮料,大大节省了时间。

市民上班坐公交车,每次买票很麻烦,不如买一张月票,省下准备零钞的麻烦。外出做生意,随身携带大量现钞不安全,改用信用卡则非常方便。手机每月交一次话费,不如买一张“神州行”卡,省得忘了交费。

自行车用旧了,有些零件损坏并显得多余,卸掉挡泥板、护链盒、行李架,也许更轻巧灵活。衣服上饰物太累赘,不利于用洗衣机洗涤,剪去腰带、袖扣、多余的衣袋,或许更适用。有人的牛仔裤磨破了一个洞,索性再剪几个洞。把裤脚剪成缺口状,反而成了时髦服装。淘汰法让你在除去陈旧和多余的部分时,会产生新做法,新概念。

急转弯法近年来,书店里出现很多“脑筋急转弯”的儿童智力书籍,引得家长孩子趋之若骛,争相购买脑筋急转弯。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用新奇巧妙、意想不到的念头代替常规思维,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方式。

一张方桌,用锯子锯掉一只角,还有几个角?

许多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3个。实际情况是:有5个角,因为锯掉的地方,出现了两只角。

同样的道理:树上有5只鸟,猎人用枪打掉一只,还剩几只?回答4只是错误的,应该是一只不剩,因为枪声会惊飞其余的鸟儿。

急转弯法常用偷换概念和不合规则的方式思考问题。有时会损害科学的严谨和精确,甚至采用诡辩术强词夺理。如有道题说,公共汽车下坡时突然失去刹车性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正常情况是:或翻入山中,或与来车相撞,或撞山壁。答案却是:那是辆玩具汽车,不会有任何情况。

这样偷换概念对创造思维毫无益处。

变形法人们习惯于很多传统形状的事物,如提到西瓜便想到又圆又大;椅子通常有靠背、四只脚;楼房大多长方形;盆子肯定是圆形等等。

但在实际生活里,固有的形状对使用未必方便。例如西瓜、鼓茄,运输很不方便,既占体积,又容易损坏。

有人采用变形法,培育出一种方形西瓜,像肥皂那样搁在方箱里,便于运输,结果大大降低成本,又引起人们好奇,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西红柿也有类似方形的产品。有人试图把葡萄串也培育成方形,目的也是便于长途运输。

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战斗机,为了节省体积,便于入库,机翼制成折叠式,从而增加飞机停放数量。

人造卫星的天线面积达数十平方米,发射前先压缩成一整体,升空进入轨道后,再设法让天线展开。

自行车制成折叠式,既可像提箱子一样拎上楼,又便于放进汽车行李箱。

目前,大屏幕电视重达百余斤,又大又重,把它做成壁挂式,像油画一样不占地方,该多么好。

许多东西改变形状,则新产品便呼之欲出。有一种意大利休闲椅,只有一只脚,做成符合人体曲线的造型,即优美,用材又极简单,改变传统椅子的概念,受到人们欢迎。

房间的床、沙发、桌椅,让人行动不便。有一种活动式家具系列,可将所有家具折叠藏于墙壁里,扩大了使用空间。甚至房间也可变形。用活动墙板装配房屋,随主人喜好,可以经常改变房间格局、形状,保持新鲜感。

变形法,使我们生活更美好。

困境法人们处于困境,会做出不同寻常的反应。缺乏创造力的人面对困境,只会唉声叹气,一筹莫展,坐等外界援手救他脱困;创造能力强的人则去想办法、动脑筋、急中生智、积极自救,靠智慧和创造力摆脱困境。

有一个煤矿发生地下水爆涌事故,二十多名采煤工被困在工作面,分别隔在两条不同方向的巷道里。8天后,救援人员抽干地下水,发现有一个工作面的矿工全部活着,而另一个工作面的矿工全部死亡。

后来经了解,生还者们在事故发生时,便往矿井高处转移。有个小组长命令矿工熄灭矿灯,只留一盏矿灯照明,估计了最坏的情况,准备作长期坚持。后来地下水愈涨愈高,矿工们被逼到巷道尽头一个狭小空间,组长命令工人全体躺卧,保持体力,并把电池集中串联在一起,做了个简易电解水装置,增加氧气含量。他还在煤层里发现一些泥炭,作为充饥物,一并要求大家坚持喝水,保持体内水分,连排出的尿也不浪费,重新喝下,以摄取营养成分。

经过8天自救,终于坚持到获救。而另一处工作面的死者形状各异,显示临死前的慌乱状况,未作任何自救努力。

可见,人处在困境中,会激发智慧能量产生创造力。

有个飞行员驾驶一架私人小飞机,飞行时发生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荒无人烟,烈日炙烤,没有水源、面临绝境。飞行员并未束手待毙,而是积极展开自救。他将飞机的蒙皮剥下来,做成一只凹型铝锅,类似卫星天线。利用夜间沙漠气温低,雾气凝固,收集露水维持生存。又从飞机上损坏的电子仪表里,拆下元件,做成一架简易无线电发射仪,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十多天后,此飞行员终于被救援直升机救回。他发明的露珠集水器后来申请专利,推向市场,颇受欢迎。

家长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现实中遇到危险的困境。但可以人工制造困境,迫使孩子们在困境中接受求生训练,最大限度地开发创造能力。日本组织学生到荒岛进行生存训练,沙特阿拉伯王室组织王子们到沙漠学习生存技术,都有锻炼意志、培养能力的目的。

老师可给学生提出困境条件,让学生设法解决。如:

当你不小心掉入古井,而周围又没有人发现时,该怎么办?

如果电梯在楼层当中停电了,而管理员又恰好下班,你该怎么办?

一个人在森林中迷了路,手中无任何用具,该如何辨别方向?

困境能激发人的应急机制,刺激创造力爆发,超常发挥,想出平时想不到的方法,产生惊人的潜能。

搬迁法有些东西,在它的出产地,人们见惯不惊,习以为常。但运到另一个地方,便物以稀为贵,成为一种新产品。

例如,在三峡地区,河滩的石头普通平常,有人把它运到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包装成旅游产品出售,立刻成为新商品,而且身价扶摇直升。80年代初东西德国合并时,原来隔绝两国的“柏林墙”被拆卸,有些商人打起主意,把这些普通的水泥砖块包装成纪念品,且价格不菲,运到世界各地出售。

这些商业行为,也包含有许多创造思维。

近年来,人们甚至打起太空物质的主意。从月亮上取回的岩样自然属无价之宝,有人出售太空星星,只要你付一大笔钱,你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某星球,可以死后把骨灰发射到太空。如果想到太空飞船住几天,尝尝“太空人”的滋味,若出价合理,完全可以得到满足。美国有家公司正向人们宣布,如果想在2010年到月球居住“希尔顿大酒店”的话,现在赶快预付订金。搬迁法大多属商业炒作,但不排除环境一变,新的产品、新的概念也随之出现的情形。

0~6个月游戏训练

找妈妈游戏目的通过发展孩子的视觉能力,加深孩子对母亲的脸的再认模式,从而训练孩子最初的记忆力。

游戏内容妈妈走近摇篮,俯下身对孩子微笑,让孩子注视自己的脸,稍微呆一会儿。然后妈妈把脸移到孩子的一侧,这时如果孩子的视线跟着妈妈的脸转过来了,就继续对孩子微笑。如果孩子的视线没有跟着妈妈的脸转过来,这时妈妈可轻声地叫孩子的名字,直到孩子的视线转过来。此后妈妈再把脸移到孩子的上方,然后再移向另一侧,如此重复上述过程。

游戏指导在做此游戏时孩子应处在平静的、愉快的状态下,进行的时候妈妈要有耐心,第一次如果效果不佳,切忌急躁。多进行几次,效果自然会变好。

游戏中,妈妈在叫孩子的名字时,注意声音要轻,孩子能听到就行。如果声音过大,会造成孩子由于惊吓而哭闹,从而无法进行游戏。同时,声音过大对孩子的耳膜会产生不良作用。

眼睛对视是妈妈传递爱的重要手段之一。

摸一摸游戏目的让孩子分辨环境中不同物品的不同质感,积累触觉经验,为训练宝宝的记忆力打好基础。

游戏内容把毛毯的一角放在孩子手里,让孩子摸,并告诉他:“这是毛毯,毛毯软软的,毛毯茸茸的。”

抱孩子摸桌面,告诉孩子:“这是桌子,桌面硬硬的、光光的。”给孩子一张纸让他摸。还可将不同质料的玩具给他摸。

游戏指导这个游戏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地、有意识地进行,这样才能使宝宝将此类经验巩固下来,形成记忆。

妈妈在哪儿游戏目的通过发展孩子的听觉能力,巩固孩子对母亲声音的再认,从而训练孩子的最初记忆力。

游戏内容爸爸抱着孩子坐在沙发上,妈妈先在孩子面前叫他的名字,并和孩子说话。孩子这时一定会对妈妈做出反应,如动手、动脚以及发出简单的声音。然后妈妈换个位置,站在沙发背面叫孩子的名字,当孩子转过头去后再逗弄孩子。妈妈的位置还可多做几次移动来进行,让孩子随着妈妈的声音转动,以判断妈妈的声音来自何方。

游戏指导妈妈每次所处的位置不宜离孩子太远,并且要让孩子能看见,不要隐藏。

在做游戏时,爸爸可帮助孩子找妈妈,并做语言提示“宝宝,听妈妈在叫你”等等。

游戏中家长应用普通话,为宝宝以后正确发音作准备。

抱一抱游戏目的通过母亲的动作,使宝宝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并达到再认的过程,以培养宝宝的无意记忆。

游戏内容妈妈在孩子面前有意识地伸出双手,并说:“宝宝,让妈妈抱抱。”抱起孩子逗他玩一会儿,然后放下宝宝。反复上述过程,直到形成孩子看见妈妈就伸出双手,自己也伸出双手的反应现象。

游戏指导进行游戏时,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反应。反应积极时,玩的时间可以长一些;反应不积极甚至表现出厌烦时,家长应少玩一会儿或立刻停止。

7~12个月游戏训练

都是球游戏目的运用词的概括作用来发展宝宝的思维,同时提高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

游戏内容教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球。它们的大小、颜色、质料都是不同的,如塑料球、乒乓球、足球、篮球、铁球、网球等。无论你指哪个球,都应该说:“这是球。”并滚动球,使孩子了解球都可以滚动这一共同特点。训练一段时间后,问孩子:“球呢?”启发他们指出所有的球。

游戏指导进行游戏的前提是宝宝已认识球。

根据上述游戏,可以触类旁通,教宝宝理解“凳子”、“鞋子”、“灯”等词的意义。

用棍子够皮球游戏目的运用手的动作来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尝试使用工具来解决问题。

游戏内容家长和孩子玩滚皮球的游戏时,故意将皮球滚到孩子能看到但用手够不着的地方,然后给他一根细长的棍子,看他会不会用棍子够玩具。如果他没有用棍子而是爬过去拿时,家长应给他示范如何用棍子去够皮球。训练孩子模仿家长的行为。

游戏指导当宝宝模仿用棍子够皮球时,不要苛求他能准确地把玩具取出来,他能用棍子碰到玩具就算成功。

宝宝拿棍子够球的过程中,注意宝宝拿棍子的动作,防止棍子戳到他脸部或造成身体其它部位伤害。

动物音乐会游戏目的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以及记忆力。

游戏内容家长准备一些动物卡片,如小鸭、小鸡、小狗、小羊、小猫等。给孩子讲一个“唱歌比赛”的故事:“有一天,小鸭、小鸡、小狗、小羊、小猫比赛唱歌。小鸡先唱:‘叽叽叽、叽叽叽。’小鸭接着唱:‘嘎嘎嘎、嘎嘎嘎。’小狗接着唱:‘汪汪汪、汪汪汪。’小羊慢慢唱:‘咩—咩—咩。’小猫最后唱:‘喵、喵、喵,好听极了。’家长每学一种小动物的叫,就出示相应图片给孩子看。或者当你说动物名称时指着图片,学小动物叫并做有趣的固定的动作。反复多次以后,再问孩子:“小猫怎么叫?”请他模仿动物的叫声。

游戏指导游戏中家长除了问孩子:“小猫怎么叫?”还可以这样问:

“喵、喵是什么在叫?”

游戏还可以扩展到其它动物,如青蛙、知了等。

郊游游戏目的练习行走,开阔宝宝的眼界,发展宝宝的观察力、记忆力,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游戏内容家长带孩子在户外散步或到公园、野外郊游时,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世界,如街上的汽车、行人、路旁的建筑物、天上的飞鸟、地上的家禽家畜等。带他捡各种各样的树叶、石子、花瓣等。用野花野草编成花环给孩子戴上;还可做一个小风车,让孩子拿在手上,在微风的吹拂下旋转起来,使孩子看到大自然的力量,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游戏指导带孩子郊游可以使孩子的感性经验越来越多,大脑里的沟回也随之复杂加深,各种能力如记忆力、思维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找玩具游戏目的发展宝宝的观察思维能力及训练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内容游戏前在桌上放一些颜色鲜艳的玩具,用一块透明的玻璃挡在玩具前面。家长抱着孩子坐在桌子边,孩子只能看见玩具但拿不到。游戏开始时,孩子看见玩具会马上伸手去抓,但只能碰到玻璃,拿不到玩具。家长可当着孩子的面,从玻璃旁绕过去,从玻璃后面把玩具拿过来玩,并教孩子这个动作。等孩子能拿到玩具时,家长就说出玩具的名称,并让宝宝玩这个玩具。

游戏指导当孩子能熟练地从玻璃后面取玩具后,可将玻璃板换成木板、纸板。

取玩具的方法还可以是移开木板或纸板。

为了保持孩子的兴趣,可以有间隔地更换玩具。

1~2岁游戏训练

到了2岁时宝宝身体发育状况:体重大约增长到12.87~13.52千克,身高增长到90.1~91.4厘米。动作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l岁半时孩子已经能够平稳行走,很少摔跤,2岁时已经行走自如,这时的孩子可以倒退着走,拉东西走和跨越障碍走等。l岁半时宝宝扶着栏杆可以上楼梯,但只会一个脚一个脚地向上爬,到了两岁时上下楼梯动作已很熟练,可以独自上下楼梯。1岁半以后,宝宝扶着父母手可以双脚跳,到2岁时跳得更高,能迈过一些略高于地面的障碍物。此外,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能做更多的事,如能开关门,会拉关抽屉,能把三样东西垒起来,会用积木搭成简单的物体;还可以投掷物体,手的大肌肉动作有很大进展,同时手的精细动作也有不少提高,如会翻书,并从一次翻几页逐步发展到一次翻一页,会用笔学着画线或画圈,会跟父母做一些模仿性动作,如学着穿木珠等。手越变越灵巧了。

l岁半到2岁的孩子在语言方面的发展是飞速的,l岁半以后,孩子似乎突然间会说很多的话,能与成人自如地进行语言交流,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开始学习语言中的语法关系,对句型、句子结构比较敏感,如,已注意说话时主语在先的要求,不再说“吃,妈妈”,而会改为说“妈妈吃”等。这说明孩子已有初步的语法意识,开始注意说话时语序的正常排列。

记忆力进一步发展,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能记住一些日常用品的名称。再认的保持期逐步延长,能再认出几个月以前见过的亲人、经历过的事。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开始出现高层次的记忆形式——重现。其表现为延迟模仿,即孩子在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时,当时并没有什么反应,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却会出现对先前所见语言或动作的模仿行为。这种延迟模仿的出现表明孩子的记忆力明显增强。此外,从1岁半以后,语言开始在记忆中逐步起主导作用,孩子在逐步地积累、记住大量词汇的同时,记忆的时间也在不断地加长。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仍处于直觉行动思维的初级阶段。例如,一个孩子当他用手开盒子没有成功后,他不再像从前那样一次一次地尝试,而是停下来,仔细地观察,用手或嘴一张一合模仿盒子开关的样子,然后他突然把手指插进盒子,成功地打开盒子。这个年龄段宝宝的直觉行动思维的产生直接和儿童以词为中介的概括能力形成相联系。如,这时的宝宝的每一个词只标志某一个特定的个别物体,像“汽车”这个词标志宝宝所见过的那辆红色小汽车(玩具),而不包括黑色小汽车。这个阶段的宝宝只知道“妈妈”一词是指自己的妈妈,当听见别的孩子也叫“妈妈”时,就会感到困惑。

想象力初步萌芽,表现在孩子的语言、行动中。比如,以前玩玩具时,孩子还只是将玩具当做一个无生命的东西,到这个阶段孩子能给玩具赋予一定的生命,如能哄布娃娃睡觉、喂饭等,在游戏中加入想象的成份。

由于宝宝生理上的迅速发展、心理上的逐步进展,加上语言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宝宝的游戏不再拘泥于简单的摆弄和模仿动作,而是越来越喜欢具有创新性的游戏。因而游戏物品不再喜欢定型的玩具,如布娃娃、小汽车等,而喜欢能发挥想象力的东西,如纸、剪刀、铅笔、蜡笔、水彩笔、粘土、橡皮泥、沙子等。宝宝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的表现欲及创造力已经萌芽。要想满足宝宝这种表现欲和创造欲,主要通过造型游戏来进行和实现。造型游戏只要利用身边的东西就够了,不需要特别的工具,以每个家庭都有的纸为例,广告宣传单或报纸等也可以玩很多游戏,不需要准备特别漂亮的图画纸。此外,画画也能训练孩子的造型能力。1~2岁的宝宝还处在涂鸦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大人看不懂孩子到底在画些什么,遇到这种情形,尽可能不要干涉,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去作画。

捕鱼游戏目的训练宝宝的应变能力,发展宝宝的思维,活跃家庭的氛围。

游戏内容父母两双手相握成鱼网,孩子当鱼。游戏开始,孩子自由地在鱼网内外跑动。父母边说边准备捕鱼:“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才捞鱼。”说完以后孩子就要尽量躲开鱼网,如果被网住,问孩子:“你是大鱼还是小鱼?”若答“大鱼”,父母说:“把他送到鱼市上去。”若答“小鱼”,就说:“把它送回水里去吧!”放开孩子,游戏重新开始。

游戏指导开始做游戏时,父母说儿歌,做动作的频率不能太快,给孩子一个适应的阶段。

当孩子熟练以后,父母的频率逐步加快,增强宝宝的应变能力。

找食物游戏目的训练宝宝了解事物简单的对应关系,从而促进宝宝思维能力的发展。

游戏内容准备4块宽长均为10厘米的硬纸片,分别贴上或画出小兔、小狗、肉骨头、大萝卜等图案。然后让孩子指认这些图片问孩子:“小狗最爱吃什么,小兔最爱吃什么?”让孩子根据动物的习性,把食物与动物对应起来。

游戏指导在进行这个游戏之前,家长应教给孩子有关动物的名称及其习性,使宝宝在这方面有初步的印象,为游戏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个游戏还可以推及到其它动物或事物,如船在水里行,飞机在天上飞,汽车在公路上跑等等。

应答游戏游戏目的通过对话练习来训练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宝宝的记忆力。

游戏内容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进行语言交谈。1岁半以后,孩子逐渐由说单词句过渡到学说短句,这时应多问孩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用短句来回答。

如:“妈妈叫什么名字?”、“爸爸在哪工作?”“爷爷去哪儿了?”等等。如果孩子答不出来,或回答的不完整,父母要用完整的句子再说一遍,让孩子重复。一问一答,既能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又能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游戏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和宝宝进行此类游戏进行一段时间以后,家长与宝宝可以互换角色进行游戏,即宝宝问问题,家长回答,这样可以锻炼宝宝的思维能力。

2~3岁游戏训练

3岁时宝宝大脑皮层细胞大致分化完成,大脑重量已接近成人的三分之二。动作发展情况:34个月的宝宝可以单足跳远,到了35个月的时候,可以双足立定跳远33厘米以上。3岁的宝宝可以在原地跳10~20下,能跳过10~15厘米高的障碍物,可以模仿各种小动物跳。31个月的宝宝能登上三层的攀登架,会钻过相当自己身高的二分之一的洞穴。到3岁时幼儿的攀登动作已经十分自如了,手脚协调配合自如地攀登到高处再返回。这个阶段的宝宝还可以骑足踏三轮车、踢球入门等。手的动作更加灵活协调。31个月时能用手指捏面塑或泥塑构成三种以上的形状。33个月时可以接住反跳起来的球及距离1米远抛来的球。到3岁时,宝宝可以接住从3米远抛来的球。此外,宝宝还会简单地折纸,如将方报纸对折成长方形及三角形。

语言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词汇量已达到2岁时的二倍,大约为1000左右。可以运用较简单的完整句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用否定句,可以比较准确地背诵或讲述儿歌故事。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能用简短的语句讲述自己的见闻,说明一件简单的事,同时会提问题和回答问题,并能与人进行有目的的交流。

3岁的宝宝对事物的感知正逐步从知觉概括水平向思维概括水平过渡,认识能力进一步提高。32个月的宝宝能认识6~10个数字,会做数字配对。有初步的时间、空间概念。33个月的时候,宝宝可以按颜色、大小或形状给物品分类。

2岁半至3岁的宝宝记忆力进一步延长,可以保持记忆达1~2个月之久。同时,语言在记忆中起主导作用。

3岁左右的宝宝已经产生了联想,可以做些最初步的推测。这一时期宝宝的想象力水平依然很低,仍处于初级阶段。想象还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依赖于成人的提示。因此,这一时期也是培养宝宝想象力的重要时期。

直觉行动性仍然是这个时期的宝宝思维的主要特点、思维活动仍然需要凭借动作与感知进行,即孩子总是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很难做到先想再做。此外,这个时期的宝宝对事物的理解虽出现了简单的概括能力,可以进行一些直接推理,但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复杂的分析。

2岁半至3岁的宝宝的游戏水平有所提高。不再停留在从前的简单摆弄物品和玩具的水平,开始越来越多地进行有目的性的角色游戏。这是因为随着宝宝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加以及其生理发育水平的提高,宝宝越来越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需要跟宝宝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产生了重大的矛盾。而角色游戏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

角色游戏的开展不但可以解决上述矛盾,同时,通过进行角色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宝宝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这个时期宝宝常玩的角色游戏“过家家”,在进行的过程中就可以发展宝宝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此外要培养宝宝的创造力,促进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途径是进行造型游戏。如“搭积木”、“玩沙”、“折纸”等。

单站腿游戏目的发展宝宝身体的平衡能力,激发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宝宝的动作表现能力。

游戏内容家长采用示范动作的方法,引导孩子学习用一只脚站立,而另一只脚必须抬起来悬空的“金鸡独立”动作。等孩子掌握了这一基本的动作要领后,并且能单脚站立两秒钟以上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各种“金鸡独立”姿势来,如:悬空的脚盘着站立的脚或勾住站立的腿、两只手交叉抱住或两手叉腰等等。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动作玩,并比一比看谁想出的花样多。这样将会增加游戏乐趣,从而吸引孩子更加投入。

游戏指导在刚开始引导孩子做这一动作时,必须在孩子身边进行适当的保护。

家长应根据实际情况,让孩子换另一只脚,以避免宝宝过于疲劳。

听音乐捉迷藏游戏目的培养宝宝听音的能力及听音辨别方向的能力,促进宝宝思维的发展。

游戏内容家长自选一段音乐,全家三人一起玩听音乐捉迷藏的游戏。

爸爸放录音,控制音量,妈妈躲起来,让孩子去找。当孩子接近妈妈时,爸爸就把音量逐步放大;当孩子远离妈妈时,爸爸把音量逐渐放小。让孩子根据音量的变化去找妈妈。

游戏指导让孩子根据音量的大小确定藏人的地方,训练孩子的听觉能力,活跃孩子的思维。

也可以互换角色进行,由爸爸找妈妈,孩子控制录音的音量。或由孩子找爸爸,妈妈控制录音的音量。

穿项链游戏目的发展宝宝逻辑思维能力、美感以及数概念,从而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游戏内容家长准备一些红、黄、绿、蓝等彩色的珠子,一些硬一点的绳子。

做游戏前,家长先用绳子把一些珠子按一定的规律穿起来,做成项链,让孩子看“漂亮项链”,并将它送给孩子,从而激发孩子的兴趣,然后请孩子给妈妈也做一条项链。在孩子穿项链之前,妈妈先按一红一绿、一红一绿的顺序穿上五六颗珠子后,让孩子观察并说说珠子是怎样排列的。孩子说出“红绿红绿”的规律或在妈妈的提示下说出这一规律,然后让孩子亲自接着妈妈穿的一段穿下去,做成后送给妈妈。

游戏指导当孩子掌握了这个规律后,可以逐渐增加项链珠子的颜色,把规律复杂化,如两红、两绿、两黄、一蓝一红等等,但复杂程度应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而定。

拼插游戏目的促进宝空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激发宝宝的想象力。

游戏内容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些拼插玩具,如大的雪花玩具、乐高玩具等。让孩子在家长的协助下练习拼插圆圈、盘子、花、大炮、房子等,鼓励孩子给播出的东西命名:如圆圈可以作“花环”戴在头上,还可以做项链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做“手链”戴在手腕上等。

游戏指导此年龄段的宝宝适合用大一点的拼插玩具,因为他的手指肌肉还不够发达,动作还不够精细。

家长首先要给孩子示范如何插,插的东西越简单越好。等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拼插技艺以后,再鼓励他拼插更复杂的事物。

谁会游泳游戏目的通过宝宝的视觉活动来发展宝宝的观察力,促进宝宝思维能力的发展。

游戏内容家长请孩子看图,并告诉孩子:河岸上有7种小动物,有的会游泳,准备参加游泳比赛;有的不会游泳,是来观看比赛的。你能找出会游泳的小动物吗?

请你帮助它们跳到小河里去比赛。7种小动物是:乌龟、猴子、小花猫、大公鸡、小鸭子、白鹅、青蛙。

游戏指导孩子必须认识这些小动物并了解它们的大概习性。

3~4岁游戏训练

在此年龄段,幼儿处于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一个时期,即学前期。这一时期是在前一时期发展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幼儿出生以后,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下,经过三年的成长,已从一个新生的个体发展到能够直立行走,广泛操纵物体,进行初步的语言交际,并且能进行一些最初步的游戏活动的独立个体。这时幼儿的神经继续增长,分支加多,长度加长,这更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形成。

此时幼儿进入幼儿园,开始参加集体性的游戏活动,并且与成人的交际活动增多。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基础上,第二信号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幼儿不仅可以通过第一感觉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而且能通过语言的描述、讲解来认识更多的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同时,幼儿能接受成人的语言指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3~4岁阶段的幼儿大约掌握1100~1600个词汇量。这时幼儿掌握的词汇中所含的词类范围不断地扩大,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之外,对于各种关系词(副词、连接词、前置词)也能逐步掌握和运用,而要满足幼儿的这一愿望,而关系词则是事物关系的反映。同时也应该指出,此时幼儿口语中出现的这些关系词,内容还是非常贫乏而低级的,远远不能与学龄儿童或成人相比的。

3~4岁幼儿的各种心理过程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随意性。也就是说,儿童的认识活动更多地依赖于感觉、知觉和表象,抽象概括的能力还很差。而且各种心理过程的进行还不能很好地受自己的目的和计划的支配,而是很容易受外部印象的支配。

3岁的幼儿能正确地辨别各种基本颜色,即红、黄、蓝、绿,但是在辨别一些混合色(如橙色、紫色等)的时候,通常会犯错误。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步学会能正确辨别各种混合色。此时幼儿还不能正确而巩固地把颜色和颜色的名称联系起来。触摸觉的绝对感受性在幼儿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发展起来,如对粗细、软硬、轻重等等的辨别;而触摸觉的差别感受性从3岁后才开始发展起来。3~4岁的幼儿用两手来比较两个同样体积而重量不同的物体,往往认为重量是一样的。空间知觉发展到3~4岁时能辨别上下方位以及前后方位。时间观念初步形成,例如“早晨”是指吃早饭以前,晚上是指妈妈下班的时候。

3~4岁的幼儿由于活动的复杂化,由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记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起来,不但能记住一些直接的经验,而且能记住一些间接的经验;不但能记住一些直观的材料,还能记住一些词的材料,如儿歌等等。其记忆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无意识记:这个阶段的幼儿还跟以前一样,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凡是他感兴趣的、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就容易记住。单纯以记忆作为一个专门的、有目的的活动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

机械识记:这时幼儿的记忆还带有很大的直观的、形象的性质,对语言的逻辑识记能力还很差。因此幼儿常常只能记住事物的一些外部特性。例如,常常有些成人没有觉察到的小事情,而幼儿能长久地记住。

识记的持久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3岁幼儿可以再从几个月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如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可以重现几个星期以前的事情;4岁幼儿可以再认一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再现几个月以前的事情。

3岁以前幼儿只有最低级形态的想象:简单贫乏、有意性很差。在教育影响下,由于幼儿活动的复杂化,儿童语言的发展和经验的扩大,想象也进一步发展起来,学前期幼儿想象的发展与其游戏活动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游戏活动特别是创造性游戏活动中,要求幼儿具有丰富的、有目的的想象。例如“骑马”、“开汽车’等等。这一时期幼儿的想象主要是无意想象。如在画画时,幼儿正画着小兔子,忽然想到花,又开始画花。同时这一阶段幼儿的想象创造性很低,基本上是重现生活中的某些经验。

随着生活范围大大地扩大,幼儿不但接触家庭和幼儿园的各种事物,而且接触到更广泛的自然和社会的事物,因而知识经验也随之丰富。同时,幼儿的认知兴趣也日益发展起来,表现在儿童关于“怎么样”、“为什么”这一类的发问上。幼儿的思维在以前的水平上逐步发展起来,3~4岁仍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表现为能在直觉行动水平上(有具体实物和行动)解决问题。此外,这个阶段的幼儿,在他的经验范围以内,而且又是他熟悉的事物,开始有可能进行最简单的逻辑思维。例如,4岁的儿童可以猜出像关于“花生”、“星星”

之类的谜语。

年龄的增加,知识经验的增长,使幼儿的独立性也随之增强,有了参加社会活动的愿望,就要通过游戏来进行。3~4岁幼儿的游戏活动与以前的游戏活动相比有所不同。从游戏的内容来看,幼儿开始不满足于单纯的动作的重复,而是力图赋予这些动作一定的意义。

如:幼儿已不再像婴儿期(1~3岁)那样只是把匙子放在布娃娃的嘴上,简单地重复喂东西的动作,而是力图做出妈妈的样子,多少反映着母亲与孩子的关系。从游戏的形式看,3~4岁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有了明显的主题和角色,只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事物如玩具、材料等等的直接支配。如看见听诊器,就说“我是医生”;看见娃娃,就说“我是妈妈”。父母在指导这个年龄段幼儿游戏时,要针对此时幼儿游戏的特点,帮助幼儿确定简单的主题。供给适当的游戏材料。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坚持下去,有头有尾。

寻宝游戏目的训练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游戏内容家长在业余时间可以带孩子到户外去,并有意识地让孩子寻找一些他喜欢的“宝贝”,如小树枝、小石头、种子等,家长也可以找一些“宝贝”给孩子看。家长可以和孩子互相交换宝贝,交流自己宝贝的好处、用处。

游戏指导有时候,现成的玩具会使孩子感到乏味,引不起孩子的兴趣,“寻宝”则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引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兴趣,也表现在对一些小石头、小树枝等东西的好奇上。这是孩子想象力和好奇心的一种表现。他可能把一块小玻璃当成宝石,也可能把一小块石头当成是小猫的弟弟。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收藏自己的宝贝,并且让他讲讲这些“宝贝”的来历、“身世”,启发孩子的想象,这对他的创造力发展会有很大的好处。

(3)此外,家长要劝阻孩子收藏那些不安全、不卫生的东西。

拍照游戏目的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内容游戏前家长准备画有各种人物表情的小图片若干张,“小熊拍照”玩具一件。家长告诉孩子:“小熊今天来给你拍照了,请你配合它。”并出示小熊拍照用的玩具。拍照时家长根据孩子特点,提出富有生活情趣的表演动作。例如让孩子“微微一笑”、“哈哈大笑”、“生气”、“做出一副哭相”、“高兴得跳起来”、“看书”、“拍皮球”等表情或动作。这时家长应给孩子一张相应的照片。

游戏指导在进行游戏过程中,家长应注意幼儿的反应。如果提出的某一种表情,孩子不能完成时,家长可先为孩子做示范。

这是什么游戏目的通过看图想象,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游戏内容让孩子看下图,并说说是什么形状、像什么,说得越多越好。可以是孩子单独说,也可以是家长和孩子互相说。

如:图一:两个圆形,像眼镜、像哑铃、像望远镜……图二:三个三角形,像小山、像竹笋……图三:许多圆形,像贝壳、像帽子……图四:椭圆形,像镜子、像鸡蛋……。

游戏指导家长还可找出其它图形让孩子来玩此游戏,或是领孩子看云,描述云的形状等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在游戏中,家长不能以自己的原定想法来限定孩子。如图二,孩子如果说像小草,家长不能因为这个答案不在自己想的范围内,而认为孩子说的不对。

小侦察兵游戏目的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游戏内容父母、爷爷、奶奶各从玩具箱里拿出一件玩具,出示给孩子看。让孩子扮演侦察兵走出房子。当孩子再回到房子时,妈妈手中的玩具已经换了。孩子应该指出妈妈手中的玩具和她以前所拿玩具的名称。如果说错了,妈妈可将两个玩具都拿出让孩子再看看,并且换一个人当侦察兵。如果说对了,让孩子继续作侦察兵。

游戏指导游戏刚开始时,家长只能一次换一个玩具。等孩子熟悉以后,家长可一次换两个,甚至三个玩具。

它是谁游戏目的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游戏内容家长指定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分别代表不同的动物,如它们分别代表小兔子、小猫、小公鸡、小狗、老鼠。家长伸出代表一个动物的手指,孩子立即说出这个手指所代表的动物的名称,假设中指为公鸡,当家长伸出中指时,孩子说:“公鸡。”或家长说出一个动物名称,孩子立即伸出能代表这个动物名称的手指,如家长说“小猫”,孩子立即伸出食指,越快越好。

游戏指导在刚开始玩时,家长可在孩子的每个手指上贴上这些动物的小图片,以帮助孩子记忆。等到熟练以后取掉继续玩。

游戏也可以使家长和孩子一块伸指头,并说动物名称,也可以用不同的植物或不同的其它东西来代替动物。

4~5岁能力培养

4~5岁的幼儿生理约从4岁起,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与生活条件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语言,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三岁以前的幼儿内抑制的发展是很慢的)就使幼儿有可能形成更复杂、更细致的暂时联系,从而能更好地分析并综合外界的事物,同时也使幼儿有可能更好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己的行为更有组织性。

4~5岁幼儿的词汇量大约为1600~2100个。词汇内容不断的丰富和加深,语言逐步从外部向内部过渡,4~5岁是内部语言的萌芽期。

4岁的幼儿才能把各种基本颜色和颜色的名称联系起来。5岁幼儿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教育的影响下就可能更好地运用“早晨”、“晚上”这些词,而且也可能正确辨别“昨天”、“今天”和“明天”。但对较远的时间如“前天”、“后天”等还不能掌握。例如,一个4岁的孩子问妈妈:“什么时候去动物园?”妈妈说:“后天。”“那么,我应当再睡几次?”“两次。”孩子于是假装睡了两次,然后对妈妈说:“现在该去动物园了吧!”

识记与追忆能力在教育影响下,4~5岁幼儿的有意识记和追忆能力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幼儿有意识记和追忆能力的发展,是跟幼儿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分不开的,是跟成年人经常向儿童提出而又为儿童所能理解的词的指示或要求分不开的。例如,要求幼儿复述故事内容,要求幼儿回想星期天是如何过的等等,就能锻炼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记忆的持久性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4岁的幼儿可以再认一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而4岁以后再认的保持时间可以更长些。在重现方面,4岁幼儿可以重现几个月以前的事情,而4岁以后的幼儿重现保持的时间可以更长一些。记忆的精确性较差,常常出现被成人误解为故意撒谎的情况。

这个时期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出现了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幼儿的经验范围以内,他熟悉的事物,他才开始有可能进行最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例如:5岁的幼儿已知道“桃核种在地下就会长出桃树来”这一因果联系。思维的发展影响着思维中语言跟行动的关系,4~5岁的幼儿往往一面动作一面说话,但语言的表达能力很差。

在整个学前期,创造想象正在发展,但是再造想象仍占主要地位。4~5岁的幼儿开始有一定的创造性,如在游戏中不单纯重复成人或年长的儿童提出的主题,而是通过自己的构思来加以补充。

4~5岁幼儿的游戏内容跟前一时期比较起来,有了显著的变化,经常反映着成人的社会生产活动和人们之间的一般的社会关系。例如,反映工人劳动和社会交通运输活动的“汽车”游戏等等。这个阶段的幼儿在进行游戏的时候,一般都能从分配角色开始,这就说明幼儿对自己的游戏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性。因而在这个时期,要训练幼儿的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应从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方面进行。

此外,在这一时期,家长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有意记忆、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想象。

接句子游戏目的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游戏内容家长准备一些有关的图片。游戏开始,妈妈出示两张图片(一张画着皮球,一张画着手帕),请孩子仔细看上面画着什么。启发孩子观察皮球是什么样?手帕是什么样的?妈妈说:“皮球是圆的。手帕是——”请孩子迅速回答出“手帕是方的”,看孩子能否接得又快又对。

再如,妈妈说“白天出太阳,晚上出——”,孩子接答“晚上出月亮(星星)”。“叶子是绿色的,花儿是红色的”;“桌子高,椅子矮”;“夏天穿裙子,冬天穿棉袄”;“大象的鼻子长,兔子的尾巴短”。

游戏指导要求孩子仔细看图片,听清上句,按上句的句式回答出下句,对答要有一定的速度。

当孩子接得又快又对的时候,家长要给予表扬或鼓励。

添几笔就变了游戏目的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及创造力。

复习绘画技能。

游戏内容家长准备一些纸张、笔。家长先在纸上任意画出横线、竖线、十字或圆形等,让孩子在这些线条上任意添画,画出不同的图案。如家长画出几个小圆圈,孩子可以在圆形上添画太阳、向日葵、花朵、苹果、车轮等。又如家长画出一条横线,孩子可在横线上添画房子、伞、桌子、卡车等等。

游戏指导游戏中,家长要启发孩子画得越多越好。

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比赛看谁画得又快又多又好。当然家长应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多赢几次。

看旗帜行动游戏目的训练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反应能力,并能遵守纪律,行动迅速。

游戏内容游戏前找一块场地,画上三个大小不等的圆,制成三面小旗(红、绿、黄)。游戏开始,家长任意举起一面小旗,让孩子看着旗子的颜色行动。举绿旗时,孩子迅速走入小圆内,举起右手;举黄旗时,孩子迅速从小圆走入中圆内,举起右手;举红旗时,孩子迅速从中圆走入大圆内,并举起右手。反复多次后,观察孩子是否犯规越来越少,速度越来越快。

游戏指导孩子必须按旗帜行动,听指挥,否则犯规。必须按规定做完动作,站进圆内举起右手才算完成。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请妈妈举旗。看谁完成的快,犯规少。

词汇接龙游戏目的丰富词汇,培养幼儿记忆联想、观察思维的能力。

游戏内容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先提出一个字作为词尾,例如“光”,每个人轮流讲一个词,要求词的最后一个字是“光”,可以讲出:灯光、电光、太阳光、激光、月光、阳光、绿光、红光、眼光、星光等等。如果轮到谁讲不出来,就出一个节目,然后继续向下轮,到最后大家都讲不出来了就算结束。有兴趣的话可以换一字,继续进行。

也可以点出一类事物的总称,看哪些都属于此类。例如“动物”、“植物”、“飞禽”、“机器”等等。“植物”类可以讲出:杨树、柳树、梧桐树、柿子树、枣树、梨树、苹果树、杏树等等。

游戏指导在游戏中,如果有人说出不符合规定的词,应罚做表演。

这个游戏也可以一个成人和几个孩子一起玩。

找另一半游戏目的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在幼儿的头脑中建立“对称轴”的概念。

游戏内容家长把一个对称图形从对称轴剪开,然后再画两三张同样的图形而偏离对称轴任意剪开。先给孩子出示第一张从对称轴剪开的图形。注意两块纸板的边沿对齐拼成一张完整的图形,让孩子仔细观察。然后将其中一半拿去,与其余几张任意剪开的半边图形混在一起,放在桌子上,对孩子说:“你还记得刚才看到的那张图形吧,现在它丢掉了一半。你能从桌子上的这些半边图形中,找回丢掉的另一半吗?”找对了给予表扬,找不对可鼓励孩子再找几次,直到找对为止。

游戏指导在游戏的最初,混在一起的图片可以少一些,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可以适当多加一些,让孩子从中找出另外一半。

熟悉以后,可以重新更换图片,再进行训练。

注意问题

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诀窍

在小学阶段,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因而,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家长应采取有效的方法,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促进小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1)家长在让儿童掌握直接知识经验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掌握间接的知识经验。在家庭教育中既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玩具、学具、教具,使儿童掌握有关知识,更要注意让他们能凭借语言、文字,掌握诸如“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算术运算法”、“时间”等大量的间接的知识。

(2)在家庭辅导和日常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例如,可以给孩子读一些侦探小说,让孩子学习警察或大侦探慎密的思维过程,以便透过扑朔迷离的表面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提高判断推理的能力。从中也可以训练孩子了解如生物、动物、植物、老虎、花草等概念的包含关系,使他们能逐步超越具体的事物,理解抽象的概念。

(3)在思维品质方面,家长要向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思维应具有一定水平的目的性、方向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等等,使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以提高。例如,可以给孩子出一些如“怎样用六根火柴摆出四个等边三角形?”、“青蛙为什么跳得高?”等问题以训练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算术应用题,从而能够有目的、沿着一定方向来培养其思维。

同类推荐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

    本书分中国篇和外国篇两部分。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父亲的教子经验,以及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
  • 玩到5岁,学啥都不晚

    玩到5岁,学啥都不晚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年轻的家长们正不惜一切代价地忙碌着。他们把巨大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早期教育中,认为早教越早越好,孩子学的东西越多越好,全然不顾儿童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盲目开发所谓的儿童早期智力,结果却事与愿违。这种违背科学、急功近利的做法,为孩子的成长带来了种种问题,如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与社会要求相脱节,不符合未来社会用人的需要;侵害了孩子玩耍的权益,剥夺了本该属于孩子的快乐……而事实上,孩子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却是——玩耍!
  •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60种方法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60种方法

    本书阐述了培养孩子注意力的60种方法,借鉴了国内外有关注意力研究的最新理论,深入剖析家庭注意力训练的精髓。
  • 赞赏、信任:决定孩子命运的教育方法

    赞赏、信任:决定孩子命运的教育方法

    《赞赏信任:决定孩子命运的教育方法》基于东西方经典的家庭教育理论,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结合我国家庭中特有的教育问题,剖析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及表现,针对家长的疑问,为困惑的家长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帮助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
  • 吃对了就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智力

    吃对了就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智力

    本书共分5章,内容包括:第一章对孩子益智饮食新观念的介绍;第二章对益智主食的推荐;第三章提出合理搭配水果有益智力之说;第四章提出了四季饮食以及相关食品搭配的方案;第五章主要针对“如何躲避损脑食品”。
热门推荐
  • 天庭继承者

    天庭继承者

    现代社会,下界污染严重,天庭灵气渐失,玉帝等天庭一众大佬为此忧心忡忡。眼看天庭众仙因为没有足够的灵气滋养,一个个变得老迈异常,颤颤巍巍,更有一些仙力低微的小仙经熬不住,就此陨落。玉帝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遂在三界六道广洒英雄帖,只要谁能解决下界污染,充盈天庭灵气,便立他为天庭继承者!这一决定,一石激起千层浪,沉寂不知多久的三界六道彻底沸腾了起来。
  • 盛世锦颜

    盛世锦颜

    十三年的尽心谋划,换来的却是司空府和言家上下二百三十七条人命斩于市前。一杯鸠酒,重回十五入京,这一世,那些伤害过司空府的人一个也别想逃,她要守住司空府百年荣耀,守住前世所失去的那个他……(我也不知道这简介写的是个啥,对不起的我尽力了,看文吧〒_〒)
  • 圣主的挽歌

    圣主的挽歌

    圣主抬起他巨大的头颅,冲着漆黑的天空吐出幽蓝色的吐息。末日,就要来了。
  • 群星璀璨之非常网红

    群星璀璨之非常网红

    主角是一个身患绝症,从小被家人一起在大山里的婴儿,幸被大山中一位修道静心的老者捡起并且抚养成人后,决定以自己短暂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些不可磨灭的痕迹为目标而奋斗!!
  • 重生都市之最强主宰

    重生都市之最强主宰

    (全新流派)九天之上有一条星河,星河之间有十二颗圣星,千万颗星辰。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一名圣修者。每升入一个境界,便可沟通一颗圣星,引用星辰之力!传说,当十二颗圣星均被沟通后,则能够引用星河之力,甚至能打开那扇通向圣道,成上巅峰的“星穹之门”!而这里,也随之被称为“圣域”,——与现实世界平行的世界......高中生洛炎,偶然得知自己的体内被植入了一颗神秘的圣心,从此宁静的生活变得波涛不平。一份跨越两界的情感,一段拯救危机的征程。当女神的灵魂进入躯体时,当命运的罗盘开始转动时,一切就此开始
  • 一见生子:甜心送上门

    一见生子:甜心送上门

    初次见面,她说:“我想给你生个孩子。”他沉寂了两年的欲望第一次被唤醒。然而顺利产子以后,她却绝然离去。四年后,某奶宝扭着自己的小屁股,嘟起小嘴:“爹地,茵茵是怎么来的咩?为什么别人都有妈咪,就我没有?”“商场买尿不湿送的。”他无奈的答。……四年后,当邬瞳再看到这个男人,气不打一处来:“女儿说自己是买尿不湿送的,你什么意思?”男人眼神迷离的将她紧紧的拥在怀里:“我总不能说她妈咪不要她了。”他宁愿让女儿觉得是他骗了她,也不想在女儿心里有任何对妈咪的失望。因为从四年前他就知道,总有一天,她会回来……
  • 枪神纪之铁血生涯

    枪神纪之铁血生涯

    有一天,马卡洛夫被一个人硬塞地给了他九个奶娃娃,让他好好照顾,培养他们。十六年后,九个奶娃娃已经长大,正式开始他们的特工生涯,世界从此也不平静。历史将被他们篡改,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更何况你小小的血族,对了,审判是什么,给我靠边站!(勿喷!)
  • 我家大佬黑切白

    我家大佬黑切白

    被吓死的弥月,竟然被抓壮丁成为了一名任务者。“你的任务,就是让目标(在你没死的时候)活下去!”身带短命debuff且欲望极低的弥月:“……好吧。”只不过,当她遇到某人,就总会燃起生的希望。——乖僻猫眸少年对旁人面若寒霜,对她含笑如桃花。——寡言黑发管家日日索吻,顺从吃下她喂的蛋糕。——花心黑红鲜肉抛弃人设,在她跟前软软得像只猫。“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1v1双洁】外热内冷空白少女x外黑内白纯情少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北上广相逢在夜未央

    北上广相逢在夜未央

    爱情和人生故事集,命运有高低,相逢无贵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