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49000000059

第59章  和珅:贪污之冠

历史档案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和珅出生于乾隆十五年,父亲名常保,母亲为伍弥泰之女。他身居要职,还兼任过多职,被封为一等忠襄公。深受乾隆皇帝的宠信,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就是纵观整个历史,像他这样的也很少有。他同时还是皇上的亲家翁,其子丰绅殷德被指定为皇上最宠爱的十公主之额驸。不过,他的结局并不好,是被嘉庆皇帝赐死的。生前荣光,死后骂名。

历史揭秘

在民间一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不过,要说人们对他有多了解,却又不见得。历史上真实的和珅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清史稿》和《清史列传》中只记载着,和珅“少贫无藉,为文生员”,除此之外,有关和珅青少年时期的记载很少。这就让我们了解他受到了限制,也许是受这些史料的影响,有不少的学者就认为和珅出身于地位低下的“包衣旗人”,也就是内务府包衣,包衣也就是奴仆的意思。不过,这样说也不确切。冯佐哲曾在《和珅评传》中做过详细的考证,认为和珅应该是满洲正红旗人,他家还曾一度被抬入正黄旗,可是后来因为获罪,其家属又被划归正红旗。

有人说和珅出身贫贱、卑微,这也许是人故意造的谣,以表示对他的不满。不过,这种说法甚至影响到了外国人。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来华特使马戛尔尼就在他的回忆录中说,皇帝的首相和中堂是个鞑靼人,出身低微,但是很有才干。当然,和珅出生时,家境并不富裕,却是事实。

从野史中我们或多或少的知道,和珅童年的时候曾在家里与弟弟和琳一起接受过私塾先生的启蒙教育。因为,当时他的父亲是福建副都统,所以在和珅十来岁的时候和弟弟一起进入了咸安宫官学。咸安官与武英殿相邻,均在紫禁城的西华门内。咸安宫官学创建于雍正初年,当时仅供内务府包衣子弟就学。

不过,到了乾隆元年,这个规矩改了,除了原来内务府子弟外,还开始从八旗满洲都统等家庭中选取优秀子弟来此就读,每旗十名;另外,大臣子弟中有愿意入学的,也可以来此就读。这里的教师多由翰林学士充任,最差的也是举人。学校分为汉书十二房,清书三房,各设教师一名,教授骑射和满语的教师有三人。所涉及的课程主要有满、汉、蒙古语还有经、史等内容。此外,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习骑射和使用火器等军事课程。看得出来,咸安宫官学已经成为当时官学中之最一流的学习殿堂了。通俗地讲,这就不仅仅是内务府包衣子弟的学校了,而是一座相当大的一个人才选拔基地。它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生质量很高的全国重点学校,这里的人才多是为朝堂准备的后续储备人才。

当时,和珅能够就读咸安宫官学,正说明了他是正红旗中一名优秀的年轻俊杰。有史料记载说,和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男子,长得是玉树临风,风姿翩翩,吸引了无数的俊男靓女。和珅本人天资聪明,记忆力极强,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再加上肯吃苦肯努力,所以经常得到老师们的夸奖。他除了能将四书五经背诵得滚瓜烂熟外,其满文、汉文、蒙古文和藏文也都学习的相当不错。

在此时,他就为日后的飞黄腾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后来的和珅经常在在乾隆身边出席活动,他能够运用各种语言接待不同民族的上层人士,同时还能用多种文字起草上谕,甚至连西域秘咒也能通晓一二,这样的人才让乾隆如何不喜欢,帝王的喜欢自然让他的官运更加亨通,飞黄自然腾达了。可以看出,小时候,和珅下的一番苦功算是没有白费。机会真的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和珅不会这些技能,即使他再善于钻营谄媚相信也不会那么得主子的喜爱。因为,宠臣很多,可是能干的宠臣却不多。这时,和珅就显得可爱了,一个能干的、得主子喜欢的,怎么可能不红呢?

要说,和珅的家庭不能说是小户人家,但也只能算是中上等人家。尽管,是中上等人家,可是由于其父长年在外任职,家里开销较大。他和弟弟和琳与继母的关系又不大好,因此经济上就很拮据,手头上并不宽裕。据说这个时期,他经常带着家仆刘全找人借钱,以供成在官学内的花销。可是,长贫难顾,没多久也无人再借钱给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廉对他多方关照,使他顺利完成了学业。

这个英廉原姓冯,是内务府包衣籍汉军镶黄旗人,曾任内务府大臣、正黄旗满洲都统、直隶总督、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并担任过《四库全书》正总裁,是乾隆颇得信任的高官。英廉为官比较清廉,他在乾隆四十八年病故,乾隆还特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入贤良祠,谥文肃。当时,他的孙女自幼失去双亲,英廉对她是格外疼爱,可是再疼爱,自己也总有死的那一天,孙女也得嫁人。于是,他想给孙女找一个好的靠山。当发现和珅之后,英廉是老姜毒辣,一眼看出和珅此人绝非等闲之辈,日后必能发达,下定把决心要把心爱的孙女许配给他。在看到,和珅为学业四处筹钱的时候,就递出了橄榄枝,和珅也欣然的接着。在和珅十八岁的时候,他娶了英廉的孙女冯氏为妻。和珅与冯氏结婚后,两人相亲相爱,夫唱妇随,感情颇好。嘉庆三年冯氏去世时,和珅十分的痛心难过,他为妻子连作六首悼亡诗,其中有一首这样写着:

结缡三十载,所愿白头老。

何期中道别,入室音容杳。

屏帏尚仿佛,经卷徒潦倒。

泪枯挽莫众,共穴伤怀抱。

游川分比鳞,归林叹只鸟。

追思病时言,尚祝余足好。

犹忆含殓前,不瞑心未了。

自此退食馀,谁与伴昏晓。

可见,他们结婚三十多年,夫妻感情一直不错,两人是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的一路走来。冯氏为和珅生了唯一一个长大成人的儿子丰绅殷德,这个儿子就是后来娶了乾隆最心爱的女儿和孝固伦公主的人。

其实,和珅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他很看重家庭,注重家族的荣誉。他总想这怎么样才能让他的家族保持着蒸蒸日上、人丁兴旺的局面,为此他真的是花了不少的心思。他对自己的亲人总是抱有责任,弟弟和琳可以说是他一手提拔和精心栽培的。提拔起来还不算,还一直为弟弟的家庭操心劳力,由于和琳的长年在外,和琳子女的婚嫁也都是由和珅操办的。嘉庆元年,和琳在外督办军务,不幸染病身亡。和珅伤心欲绝,一连写了十五首挽词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伤,是言不成声,泪随笔落,感情真切,让人见之伤心,闻之落泪。

人们印象中,只有和珅后来有权有势,是乾隆的宠臣的样子,很少有人会探究他以前到底是什么样子,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一路是怎么走到今天的,看他轻松得意的样子,想来应该是很容易。其实不然,和珅的发迹也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与他自身的才能是分不开的,某种程度上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和珅二十岁踏进官场,几年后他的仕途一路高升,畅通的无人能及。乾隆三十四年,二十岁的和珅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和珅并不满意自己现在的职位,于是他在第二年参加了顺天府乡试,可惜没有中举。不过,好运总是眷顾着他,在二十三岁时,他被授为三等侍卫,得到了出入宫廷的机会,虽然只是负责仪仗事宜,那也是向前进步了一大步。乾隆四十年,和珅又从三等侍卫擢升为乾清门御前侍卫,兼副都统。第二年正月,二十七岁的他出任户部右侍郎,三月份又被升为军机大臣,四月兼任内务府大臣,八月调任镶黄旗副都统,十一月充国史馆副总裁,十二月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他的一家也因为他的关系而从正红旗抬入了正黄旗,成为“上三旗”的一员。就看这样几乎每月都在升迁的速度,这在历史上恐怕都是极其少见的情形,这可以说是坐着导弹在升迁,真是“飞”一般的速度。

风流倜傥的和珅一经被乾隆发现,便不离皇帝左右,在乾隆的周围你始终能看到和珅的身影。和珅除了悉心的侍奉着,他还细心地留意乾隆的一举一动,时间一久,通过一些细微的小动作,他就知道乾隆想做什么,想说什么,不能说全能知道,大概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所以,他不等乾隆开口,就把乾隆想要做的事情操办的圆圆满满,把乾隆侍候得舒舒服服。这样贴心的人,让人如何不喜欢,所以乾隆对他是格外的宠信。其实,和珅在乾隆身边是处于一个帮忙和帮闲的角色上的。乾隆喜欢附庸风雅,吟诗作赋。上峰有所喜好,那么下面的就要投其所好。于是,和珅便在这方面苦下功夫,闲暇时总是学诗不辍,平心而论,和珅的诗写得还是不错的。与和珅处于同时代的钱泳就承认,和珅的诗,佳句颇多,看得出和珅很通诗律,他的大多数诗作被收入到了《嘉乐堂诗集》中。和珅凭借着精心打造出来的诗文功底,经常与乾隆和诗,两人有了共同的爱好,能够倾心交谈,他进一步的赢得了乾隆的欢心。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至今还保留着当年和珅与乾隆和诗的文档。乾隆是一个爱好颇多的皇帝,他不仅喜好诗词,他还喜欢欣赏古董,对字画、文物和各种工艺品也爱不释手。于是,和珅就挖空心思,四处的倒腾古董字画让乾隆加以把玩。乾隆喜爱书法,和珅就刻意模仿乾隆的手迹,竟然真的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以至于到了后来,乾隆的有些诗匾题字,他都干脆交由和珅代笔。现今,在北京故宫重华宫内屏风上的诗文是乾隆书写,而挂在故宫崇敬殿的御制诗匾,据考证却是由和珅代写的。和珅还曾与乾隆一同学习佛法。乾隆信奉喇嘛教,对佛教经典也很有造诣,曾主持翻译并刻印《满文大藏经》。看到乾隆佛法精神,和珅也学佛经,有的书还说他曾与乾隆一起修炼密宗。总之,乾隆喜欢什么,和珅就学习并喜欢什么,他的眼睛就没有离开过乾隆的身边,投其所好,让乾隆离不开他。看得出来,和珅也是为之下了一番功夫的,这也因此让他成为了一个博学的人,也算是对他的另一种奖励,毕竟知识是无人能夺走的。

和珅除了在乾隆面前卖乖讨巧外,在日常生活中,他对乾隆也是体贴入微,见到乾隆咳嗽,他就毫不犹豫地端个痰盂去接,丝毫不顾忌自己大学士、军机大臣的身份。他对乾隆皇帝也从来不称“臣”,而只用“奴才”自称,这让乾隆很受用。乾隆喜欢讲排场,贪图享受。和珅就陪着乾隆巡幸江南,是东巡祭祖,西巡五台山,一路的游玩赏乐。

和珅自己极善于敛财,他就利用这个本事,广开财源,公开的卖官。为了敛财,和珅无所不用其极,如侵吞、受贿、索要、放债、开店、收税、盘剥等等,总之巧夺名目的收钱。在乾隆八十大寿时,他还借举行万寿大典与千叟宴之机,命令外放三品以上大员都要有所进献,在京各衙门长官也要捐出俸银,而最为富有的两淮盐商至少要捐银四百万两。他还首创了“议罪银”,意思就是让有过失的官员以交纳罚银代替处分,少则数千两,多则几十万两。和珅把搜罗来的钱,也不交给国库,而是直接交到内务府,入了乾隆私囊,乾隆为此很满意,为此他对和珅搜刮别人钱财的时候大多的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内阁学士尹壮图看不惯和珅的行径,就上奏表示反对这种做法,结果差点因此丢掉性命。《啸亭杂录》有记载,说是由于和珅的多方搜刮,使得原来入不敷出、经常需要户部补贴的内务府,不到几年就扭亏为盈。这对内务府而言可是大大的好事儿啊!

当然,和珅也不是傻瓜,他也趁机中饱私囊,要不他哪里能成得了贪官呢?外省总是要给皇帝进贡礼品的,凡是送到京城后,首先就要过和珅这一关,而他从中看到喜欢的也就留下来,剩下的才送入宫中。在和珅被抄家时,人们就发现他所藏的珍珠手串,要比皇宫里的还要好,还要多。可见,他截留了多少的好东西。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东西,让他最后丧了命。

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给和珅六岁的长子赐名为丰绅殷德,丰绅在满语里有福泽之意。乾隆一生共有十个女儿,其中五个早夭,和孝固伦公主是最小的一个。《清史稿》中记载,这个小公主是乾隆最钟爱的女儿。在公主没嫁之前就赐了金顶轿给她,是非常的宠爱。她十三岁时,被破格封为固伦公主。不过,他把自己最心爱的小女儿和孝固伦公主许配给了丰绅殷德。可见,乾隆对和珅一家的荣宠,无人能及。乾隆五十四年,十五岁刚过的和孝固伦公主就与丰绅殷德完了婚。公主下嫁时,乾隆除了大量赏给她土地、庄丁和奴仆外,还赏赐了丰厚的嫁妆。儿女亲家的关系使得乾隆与和珅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了,这让和珅成为其他人望尘莫及的皇亲国戚。

随着执政时间的变长,乾隆也变得越来越老了。此时的他对和珅也更为依赖,无人能够替代。由于乾隆的宠信,和珅的官职扶摇直上,可谓是高官做遍,在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乾隆六十年,乾隆立第十五子嘉亲王颞琰为皇太子,决定次年实行“禅让”。对于乾隆的这个想法,和珅其实是心有不满的,他对自己的未来表示堪忧,可是他也无法公然表示反对。如果他反对,那就意味着不仅仅要对抗当朝皇帝乾隆,而且更要的是得罪新皇帝嘉庆。这样的结果就是,他在新、老皇帝面前全部失宠。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他考虑来思虑去,想着自己怎样能够在保全自己的同时又能够两面讨好,既能控制年老的乾隆,又能掌控嘉庆。其实乾隆虽然退位,但是他这个太上皇却不是一个老老实实享天伦之乐的太上皇,他可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和地位的太上皇帝,他仍牢牢掌握着大清帝国的权杖,嘉庆不过是应付一些朝廷礼仪的表面皇帝而已。据记载,年纪大了,记忆力总是要衰退的,当了太上皇的乾隆记忆力就衰退的很严重,往往当天早上所做的事情,到了晚上就想不起来了,也是那时的乾隆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翁,哪还有那个精力呢!

在这种情况下,和珅就成为了乾隆的代言人,更加的骄纵不法,贪污纳贿,无所不为。和珅一手遮天,文武百官无人敢与之抗衡,就连乾隆的儿子对他也要礼让三分。

这样的情况,让新皇帝嘉庆非常的不满意。他继位时就已经三十七岁,正是想有所作为的时候,可是乾隆死死不肯交权,这让嘉庆这个皇帝名存实归。而和珅又在一边狐假虎威,嘉庆对这种局面日益不满。不过,鉴于曾祖父康熙时期太子立而废、废而立的教训,嘉庆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虚与委蛇,小心谨慎的提防着和珅。嘉庆在忍也在等,他在等待时机,相信这个时机等的不会太久。他清楚地知道乾隆去世的时候也就是和珅倒台的时候,事实也正是如此,乾隆刚刚去世,嘉庆就马上作出周密部署,惩办了和珅。和珅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树倒猢狲散这样的简单道理都没有明白,没有提前做出预防,还那样肆无忌惮的行事,无怪乎嘉庆那么快就把他给收拾了。

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乾隆去世刚刚半个月,和珅这时下狱已经七天,嘉庆派大臣前往和珅囚禁处,赐给他白绫一条,令他自尽。和珅在乾隆去世的时候就已经知到自己死期不远了,可是回想过往,他也不禁悲从心来,提笔写下了一首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撤手谢红尘。

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这首诗是他对从前的总结,发人深省。从和珅出生至今他刚好五十岁,从平凡到权力的顶峰再一下子跌落到深渊,对他来说就像是一场梦一样,世间因由总有定论。赋诗完毕,和珅悬梁自尽,凄惨地结束了他的一生。

同类推荐
  • 山河盛世

    山河盛世

    历史系大学生穿越来到一个南明北齐并立的时代,这是一个刀光剑影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士子风流的时代,有着最淳朴的百姓,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尽在盛世风流!
  • 三国金主

    三国金主

    九世善人刘亮因机缘巧合穿越到东汉170年,意外成了糜竺,依靠糜家财力的支持,与另外几大财团联手开创金钱帝国,名声找名人点评,金钱财团支持,美女岂能抵挡后世渣男名句,组成理想梦之队,与当世精英开创另类三国。
  • 明末大丈夫

    明末大丈夫

    公元1638,明思宗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这一年左柱国朱燮元卒于官,卢象升抗清力战而亡,孙承宗率全家战死疆场,我大清的顺治出生,李自成还带着17个人在商洛山躲猫猫,张献忠又送钱乞降。也是在这一年,一次偶然的时光回流,把王怀素带回了这个最后的汉人王朝。这个时代资本主义才刚刚萌芽,全球殖民正在兴起,拉开东西方差距的工业革命还没有发生。中华这个有着两亿人口,占据着全世界40%GDP的世界中心,正在醒来!
  • 吾道南来

    吾道南来

    小说以南宋初期宰相张浚及其子张栻人生的遭遇及其一家悲欢离合为主线,绘制了一幅中华民族之间南北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融合的历史风情画卷,各色人等,芸芸众生,或尔虞我诈、骨肉相残、骄奢淫逸、嗜血成性,或金戈铁马、冲锋陷阵、攻城守池、叱咤疆场,或朝秦暮楚、见风使舵、唯利是图、落井下石,或不骄不躁、不屈不挠、坚如磐石、奋发有为,或青梅竹马、恩爱情仇、芳心暗许、忠贞不渝,或呕心沥血、为国育才、潜心学问、经国济世,或穷愁潦倒、生计无着、卖儿鬻女、贫贱不移…人物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细节真实生动,感情丰富细腻;情节曲折复杂,引人入胜;场景规模巨大,人物众多,气势恢弘。
  • 游三国

    游三国

    主角借尸换魂,成为历史讨董是被孙坚杀死的荆州牧王睿之子,他便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招揽人才,内统一三国,东征高句丽、倭国,北灭草原诸联盟。
热门推荐
  • 美好年华谢有你

    美好年华谢有你

    男主走进大学校园,恋爱,创业等等过程……
  • 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

    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

    本书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真实案例、问题为出发点,有机结合《土地管理法》等与其相关条例、司法解释,采取了“宣讲要点”“典型案例”“专家评析”和“法条指引”的结构编写而成。既可以让读者了解一般的案件审判知识,又可以了解有一定深度的相关法理,内容层次循序渐进,易于理解和掌握。
  • 融界石珠

    融界石珠

    天地和煦,万物皆春;天地冷血,万物皆灭;世间苦厄,何以化解?如若无情,一切介休;真情不缺,一切永恒。
  • 红颜劫桃花梦下卷

    红颜劫桃花梦下卷

    碧桃公主虽然是薛国国君的掌上明珠,却无力掌握自己的命运,本以为是天赐良缘,岂料只不过是争权夺利的阴谋,一场联姻却不知花落何处,色欲熏天的老皇帝,一心想要效仿卫宣公,欲行新台荒唐之事。窥伺皇位已久的太子季礼,爱江山不爱美人,宁愿以美人当做换取皇位的棋子。齐国最无能的二皇子明王季常,他生活放荡,爱好美色,她以倾城之色嫁给他,却被他弃如敝履。
  • 轻狂异妃:毒女逆袭妃

    轻狂异妃:毒女逆袭妃

    黑白双道的毒女,来到异世大陆,如何玩转大陆,打脸那叫一个啪啪啪的响亮。没想到在一个妖孽男面前,败下阵来,可恶!“娘子,你喜不喜欢孩子,我们造娃吧!”某男引诱当中。“………”
  • 旷世杀手:杀手倾天下

    旷世杀手:杀手倾天下

    她刚刚满5岁,便被遗弃在路边,成为了乞丐,一天一个援手伸向了她,她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遇见的人和事都不能相信,不然就死,遇见的任何事都不能怜悯,否则只有死。经历种种磨难,她,站在世界顶峰!此文现代,但不是言情哦!放心,本书有男主(个屁)哈哈哈哈。
  • 三罡散记

    三罡散记

    主要讲的是三罡大陆的历史。如果看主角光环四射的朋友抱歉了,这里主角没有光环,没有后宫三十六院,不讲套路,只有爱横情仇,武林争霸。当我踏上武林巅峰,尔等,只能仰望。我,定会问鼎,武—林—巅—峰。
  • 秦国上将军

    秦国上将军

    上将军蒙川秦国四公子之首,以五千人挡赵军80万大军与鬼门关漠北之外,九岁替祖父从军,短短三年灭北面蒙国收漠北为秦国边疆第一郡,一十一岁以军功在朝堂之上位列首位。他慧眼识珠,知人善用,创立秦国百代以上的盛世,五将三阁令大陆十三国为之颤抖,敢爱敢恨,为一人拔剑,怒杀千人,重情重义,为兄弟两肋插刀,独守城门吓退20万赵军,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少年,却因为战火家人的离去不得不上阵为将,他厌恶战争但是他知道如果他不去我身后需要他守护的秦国将会飞灰湮灭。他是,蒙家第一人。他是上将军
  • 鬼王独宠杀手妃

    鬼王独宠杀手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医学天才,亦是黑暗界顶尖杀手。当她魂穿到异世大陆,她将继续她的天才神话。他是鬼殿之主,嗜杀,冷酷是他的代名词…但当他遇见她,才明白什么叫“钢铁化成绕指柔”
  • 幻想之地下城

    幻想之地下城

    沈然偶然间来到了地下城与勇士这个剑与魔法科技并存的世界,鬼剑士,魔法师,格斗家,刺客,神枪手看着眼前对话框中的五个职业,沈然仅仅迟疑了0.1秒钟,果断的选择了鬼剑士这个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