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43400000013

第13章

若比丘妄作异语恼他者波逸提此一戒本文有三节。初略制。次随结。后满足制持。此满足戒本句有三。一犯人。二恼业。三结罪。初句可知。二言妄语作余语恼他者。于中分二。初僧未白前妄作余语者。律云。余语者。汝向谁说。为说何事。为论何理。为我说为余人说。我不见此罪。如是语者犯吉。若僧白已如是语者犯提。二恼他者。如律中说。僧唤来不来乃至不应语而语。未作白前如是恼者得吉罗。若白已作者犯提。三言波逸提者。是违犯之罪。律云。如上恼僧者一一犯提。若上坐唤来不来吉罗。不犯者。重听不解。前语有参错。便言汝向说谁。为论何事。乃至我不见此罪。若欲作非法无利羯磨。不与和合。唤来不来不犯。若为作非法羯磨。若不欲知教言莫来便来不犯。若一坐食。若不作余食法食。若病唤起不起不犯。若命难梵难教莫起不犯。便起不犯。若恶心问不与说。若作非法事便语者。若小语错误一切不犯。及人见云。畏成斗僧默然者得

嫌骂戒第十三制意者。凡僧事务广处之不易。故简备德之人如法料理。宜应赞叹。令彼勤营。反坏恚忿发。言嫌骂令彼生恼。废营僧事。损坏不轻。是故须制次释名者。见而不闻处说有爱恚名嫌。闻不见处名骂。虽前后二结同恼知事合为一戒次辨具缘。通缘如上。别缘有六。一是羯磨所差。二知是所差人。三如法经营无受恚等。四说嫌骂语。五言词了了。六前人见而不闻。闻而不见便犯阙缘。比说可知。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慈地比丘。于沓婆比丘所有恨故齐眼见处讥嫌。余比丘白佛。佛便呵制戒。后又于闻处骂。以事白佛。乘前重制此戒。故律云。初略。次随。后广制

若比丘嫌骂者波逸提此满足本文有三句。一犯人。二骂业。三结犯。初句可知。亦言嫌骂者。律云。嫌者谓面见不闻处谤言有爱有恚有怖有痴等是言骂者背面耳闻不见处而设骂。三言波逸提者。是违犯罪。问。此骂戒何别答。前非知事人。此是知事人。又前戒实不实犯。此戒实不犯虚。律云。若虚嫌骂者堕。嫌骂一一堕。若不受上座教嫌骂者吉罗。律云。不犯者。实有其事。恐后悔悔恨。语令如法发露。便言有爱恚等。若戏若错说者。并皆不犯

露处敷僧卧具戒第十四制意者。多论云。三义故制此戒。一卧具是四方僧物。皆是笃信檀越所施供。僧受用利益事廓理宜赏护。资身行道得安乐故。二既是施主之物。详心爱惜常存爱用。为令增长信敬之心。三用助收举使僧物不坏。令受用功德反资施主。善恨成就故。为兹三益。是以圣制别缘有六。一四方僧卧具。二知是僧物。三露处。四自敷使人敷为己受用。五去时不自举不教举。六出门便犯。十云。出门四十九步。只二十五肘乃犯。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六群比丘。敷僧坐具妄去。不收风尘所污。佛便制戒

若比丘取僧绳床木床若卧具坐蓐露地敷若教人敷舍去不自举不教人举波逸提此满足戒本文有四句。一犯人。二是僧物。三露已下正明受用。四舍去已下结不举之罪。一言若比丘者。义如上辨。二言取僧物者。律云。僧者谓四方现前僧。言物者绳床有五。旋脚直脚曲脚入[打-丁+坒]无脚。木床亦有五种。如上所说。卧具或用坐或用卧。坐蓐者拟常用坐。此等四种皆是僧物。三言露地敷若教人敷。是其露地受用。四言舍去不自举不教人举波逸提者。是不举之罪。律云。若比丘敷僧物已而不收举。出寺时不嘱知事者。出门便犯堕。若方便还悔者吉罗。若二人同座下座收。不者犯二罪。上座犯一提。若俱不收二俱堕。故论云。上座与下座同一床座。下座谓上座不收下座犯提及吉。上座意谓下座当收。下座竟不收。上座犯提。二人不前不后俱不收二俱得提。若露敷僧物而入房思惟吉。五分见僧卧具在露地。以不自敷不使人敷。故而不举亦堕。到尼寺敷尼僧卧具。不举亦提。又俗人家会借僧卧具。食讫比丘不举亦堕。只云。若行路中挹乱草坐已去时聚已当去。多云。露地敷已不嘱人。游行诸房吉。不犯者。律云。若取僧物露地敷。去时语知事人令知。若无余人当举着屏处。若无屏处必知不失。当持粗者露好者上。若即时还便应堕。雨中疾及时还往。彼次第作如是方便应去。若不尔者初出门即犯罪

屏处敷僧卧具戒第十五制意同前。六缘成犯。一是僧物。二知是僧物。三是屏处。四为己敷用。五去时不举。六过限便犯。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客比丘在边房敷卧具宿。去时不语知事。卧具烂坏。虫啮色变。佛便制戒

若比丘于僧房中敷僧卧具若自敷若教人敷若坐若卧去时不自举不教波逸提。此满足戒本文有五句。一犯人。二屏处。三用僧物。四为己受用。五时已下结不举罪。比丘义如上。僧房者屏处。僧卧具者。谓绳床木床上栴蓐。坐具下至卧栴。四言若自敷若教人敷者。为己受用故。五言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波逸提者。不举之罪。律云。彼去时应语旧住比丘言。与我牢举。若无人不畏失。当移床离壁高枝床脚。持栴蓐卧具置裹。以余重覆。若恐坏败。取卧具等置衣枷上。坚床而去。若不作如是出界犯堕。欲去还悔吉罗。若即曰还不久听二宿界外。第三宿明相未出。若自至房中。若遣使至语知事人。赏护不者明相出便犯。不犯者。作如上方便。或水陆道断。命梵等缘者开

强敷卧具戒第十六制意者。然物有限事局彼此。情同则我为彼有。意隔即事须进否。然知失得住处竟不筹量。辄便于中强敷卧具。共相逼悭非出家之式故佛所制别缘有六。一先得住处安止已定。二知他先住。三作恼彼意。四强敷卧具。五无因缘。谓无观旧人及病与二难等缘。六随卧犯提。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六群比丘恼十七群比丘。故佛制斯戒

若比丘知先比丘住处后来强于中间敷卧具止宿念言彼若嫌责者自当避我去作如是因缘非余非威仪波逸提此满足戒本文有四句。一犯人。二知他先得住处。三后来下强敷相恼。四作是下结非威仪罪。初二两句可知。三言强于中间敷卧具者。中间者若头边若脚边若两胁边是。敷卧具者。若草敷业敷下至地敷卧毡。四言作如是因缘者。谓作故恼因缘。言非余者。非病等诸缘故。言非威仪者。彰显其过。言波逸提者。是犯罪。如律所言。知他失得住处后来强于中间敷卧具止宿。随转侧胁着床结犯。十云。若为恼他故开户闭户。然火灭火。若呗咒愿读经说法。随他不乐事作一一堕。不犯者。律云。若先不知。若语已住。先与开间。若间宽不相妨恼。若亲旧教言。但敷我自语主。若倒地若病转侧堕上。若命犯等难。一切不犯

牵他出房戒第十七制意者。然四方僧房众人共有理无边。嘱先料理安止已定。后来之徒宜共受用。嗔心牵出。自坏恼他。诤竞之本。损处不轻。是以须制别缘有六。一四方僧春冬房。二先至安止已定。三作恼乱彼意。四嗔心牵出。五无因缘为举等不犯故。六随出门便犯。已下正明戒本。此因六群比丘共十七群。道行至小住处。十七群先入寺扫洒房舍令净。六群知彼得好住处。遂牵出房。比丘举过。佛便制戒

若比丘嗔他比丘不喜僧房舍中若自牵出教他牵出波逸提此满足戒本文有四句。一犯人。二内心嗔忿。三是僧房私房不犯。四若自己下牵出结罪。前三句可知。第四言自牵出至波逸提已来。是为犯罪。故律云。随所牵多少一一皆犯。若牵多人出一户多提。若牵一人出多户多提。若遣一人出一户一提。若牵多人出多户多提。五分若后屋牵至前屋。前屋前屋牵至户外。户外牵至庭中。庭中牵至庭外。一一犯提。若持他物掷着户外闭他户外并吉。只云。牵他出时。若抱柱捉户倚壁一一提。若呵吒随语一一离一一提若嗔蛇鼠驱出越。若言此无益物驱出无罪。十云。若喜鼾眠应去经行。不能经行应起屏处。不应恼他。五分若降伏弟子而牵出者不犯。若持不喜人来。故令自出。出不出吉罗。牵下四众亦吉。律云。不犯者。无嗔恨心随次出。共宿过限遣。未受具人出。若破戒见威仪为他举及槟应槟。因此故有命梵难驱出。并皆不犯问。前房开亲不兰净秽。此戒局净。不除亲者答。前是他物属先借者。亲则无强非僧住处故不兰净。此是僧房净有共住不净无共驱出无犯

重屋上坐脱脚床戒第十八制意者。凡事宜审。危险须慎。重屋薄覆脱脚之床。放身坐卧。容有坠伤。于下人恼处不轻。是故圣制别缘有四。一重屋。二薄屋。三脱脚床。四放身坐卧。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同房重屋比丘起过。制此戒

若比丘若房若重阁上脱脚绳床木床若坐若卧波逸提此满足戒本文有四句。一犯人。二重屋。三脱脚床。四坐卧结犯。初句可知。二若房者。谓僧私两种房。重阁者。谓立头不至上。三言脱脚床者。律云。脱脚者谓脚入[打-丁+坒]。四言若坐若卧。律云。随胁着床随转侧。言波逸提者。是违犯。故律云。比丘如上坐卧者。随转侧一一犯提。除脱脚床外坐独坐床。或一板床洛床一切吉罗。不犯者。律云。若重屋板覆克木作花覆。若厚覆。若板床坐。若脱床脚坐若脚安细要。并不犯

用虫水戒第十九制意者。慈济物命道之正要知水有虫。而故受用将损物命违其慈道苟存自营所为无理。事是非轻。故所以制别缘有四。一是虫水。二知有虫水。三不作漉法。四随所用犯。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阐陀比丘起过。造屋虫水和泥。居士讥嫌。佛便制戒

若比丘知水有虫若浇泥若浇草若教人浇者波逸提此满足戒本文有三句。一犯人。二犯业。三犯罪。比丘者义如上释。已下二句可知。故律云。若不知水有虫无罪知即犯提。言虫水者。漉囊所遮肉眼所见。十云。眼所见漉囊所遮。若用此水随虫多少一一犯提。只云。用虫水一息一提。随息多少一一得提。四分云。若以草土掷虫水中。若虫酪浆清酪浆。若渍麦浆。若酢有虫。以绕没草。若以草土掷虫水中。一切皆堕。教人亦同。五分云。随用虫一一堕。律云。若以草土掷虫水中。随河池中鱼虫一一提。大集云。畜生身细犹如微尘十分之一。及至大者百千万由旬。只云。细故应作三重漉犹有者舍去故多云。若作住处先应看水。用已漉罗着器中向日细意谛看。若故意有虫者应二三重作漉罗。若故有虫。此处不应住。四分杂法犍度中云。无囊不得半由旬行。若无漉囊应用衣角漉水。律云。不犯者。若不知有虫。若作无虫想。若大以手动水令虫去。若漉水用。若教人漉用。不犯

覆屋过三节戒第二十制意者。凡物有限事成为要。贪不知量重覆不已。令屋崩倒。损丧功业。讥过不轻。是以圣制别缘有四。一自为己作屋。二使人覆。三至三节未竟不离见闻处。四第三节竟即犯。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阐陀比丘起房重覆不止便摧。居士嫌言。施者虽无厌受者应知足。佛随应制戒

若比丘作大房舍户扉窗牖及余庄饰具指授覆苫齐二三节若过者波逸提此满足戒本文有四句。一犯人。二作房法戒。三指授已下开限。四过限结罪。言比丘义如上辨。二言作大房者。多用财物。及余庄饰者刻镂彩画。三言指授覆苫者有二种。一者纵覆。二者横覆。言齐二三节者。是开限。律云。齐三节未竟指受无犯。四言若过波逸提者。是过限之罪。故律云。若比丘指受三节未竟自至不见闻处。若不至不见闻处者即犯提罪。若互离见闻处犯吉。见云。若过三节竟无边看随用草犯一一犯提。律云。不犯者。如上指授避覆第三节若水陆道断。贼难恶战难命梵难故不避第三节。无犯

辄教受教尼戒第二十一制意者有三。一尼须教授意者。尼是女弱。阙于游方。咨禀未闻。迷于理行。二教宣若夜游故须教授曲示行仪。大僧丈夫形无障碍。处处咨承故不别教授。二须差意者。教授事难须备德行。故委任众量简。遣有德慈心训诲。开晓心怀令生解行。终登道益。故须差遣。三结罪意者。今不被僧差辄往教授。滥行风教。乖于轨道之方。失于风靡之化。轻法自尊。损处不轻。故得提罪次释名专任自由不蒙僧命。称之为辄。宣传行德开晓未闲。名为教授。故曰辄教授尼又明具缘。通缘如上。别缘有五。一有少德行为简。全无德者永无教授之义。理不合差故无辄教尼罪。少谓极五如增五说。有五法得教诫尼。谓十德中初二八九十等是。虽备上德。若彼僧差本自无过故。次第二僧不差。虽不被差不作众法。虽教诫离已亦自无犯故。次第三集尼众众集。若说八敬生过义微。但得小罪故须第四说法除八敬。第五随所说法言了便犯。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爱尼来请教授。佛令差往僧。槃陀往彼说法。六群次往为说世论。爱道白佛。佛令羯磨而差因制戒

同类推荐
  • 咏史诗·昆阳

    咏史诗·昆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辟妄救略说

    辟妄救略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胎产心法

    胎产心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陈第年谱

    陈第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PORTRAIT OF A LADY

    THE PORTRAIT OF A LAD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我在明朝当厂长

    我在明朝当厂长

    万历十五年这是平平淡淡的一年此时魏忠贤年满十九,尚未登上政治舞台此时张居正逝去五年,朝野上下派系纷争此时万历皇帝厌倦朝务,无为而治此时,在公孙侯府内,世袭侯的内院中,公孙家的嫡长子公孙胜......开始了他的潇洒人生
  • 一头牛的传说

    一头牛的传说

    一头普通大黄牛进化为绝世大怪兽的故事!来到异界,牛大奔不幸成为了一头即将被屠宰的大黄牛,哀叹命运不公的同时,激活任务系统。【叮!主线任务激活!】
  • 不婚族遇上了不婚族

    不婚族遇上了不婚族

    同样的出生豪门世家,同样的蛮横不讲理,却因为家族的联姻必须在一起,可他们的观点却是一样的要当高端、霸气、上档次的“不婚族”因为应付父母他们不得不装得很和睦,但背地里两人却......
  • 不胜人间梦一场

    不胜人间梦一场

    发生的一切都可以看做是真的,也可以单纯地看做是一场梦境,究竟梦能不能隐射现实,还是现实本身就是一场梦境,能看透的一定是智者了。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

    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那么,何为个性,个性何为?这不仅是社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的问题。
  • 韩娱之新世界

    韩娱之新世界

    五彩斑斓的世界,五彩斑斓的人儿。单女主徐贤。
  • 女扮男装丞相不要闹

    女扮男装丞相不要闹

    她是女扮男装战战兢兢小心度日的“假”丞相!可是老天非要与她作对给她安排了一个死对头!他是一手遮天精明腹黑的“真”丞相他对于那个“假”丞相百般调戏最终却把自己也搭了进去!
  • 帝国时代之明末

    帝国时代之明末

    主角穿越到明朝,带着金手指,建立起,新的王朝。让华夏重回世界之巅。
  • 大唐平叛传(上)

    大唐平叛传(上)

    是一部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本书以唐玄宗天宝年安禄山叛乱为背景,叙述了平叛战争中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故事。书中除了以大手笔描写了千军万马拼力厮杀的恢弘场面,百十位出场的人物更是描写得活灵活现,显示出作者在历史、天文、地理、哲学、艺术及宗教等方面丰富的知识底蕴。
  • 与迪迷爷爷游迪士尼乐园(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与迪迷爷爷游迪士尼乐园(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作者为资深迪士尼专家,读者小朋友将在这位“迪迷”爷爷的带领下游览世界6座迪士尼乐园,从中你会了解到其中的游乐项目,以及如何游玩,并且还会回答小读者的一些问题呢,比如:乐园里的马是怎样生活的?如何巧用迪士尼“快速通行证”?更重要的是,里边还有很多有趣、可爱的插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