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15900000034

第34章 惟才是举的科举制度(1)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治乱兴衰,全系于此。而如何得人,即采取什么样的途径和办法,选拔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至关重要。隋唐时期兴起的科举制,就是当时社会条件下,保证相对优秀人才进入仕途的一项较好的制度。虽然到后世,科举制度的弊病越来越严重,但它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办法,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产生,是中国古代人事制度中的一大变革。这一时期科举制度的兴起,为后世科举制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它对当时社会的进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显露出一些弊端。

中国古代在隋唐以前的人事制度,大体经历了世卿世禄制、察举征辟制和九品中正制等几个阶段。这些制度都是当时社会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有过积极的作用,也造成过严重弊端。在这些制度之中,已逐渐萌生出科举制的萌芽。

相传夏、商、周时期,较为可信的是西周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所谓世卿世禄,就是最高统治者按血缘关系的远近,分封自己的亲属;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权力,分别掌握在大大小小的贵族手中,而且世代相传,不能随意任免。这种世卿世禄制度,是与当时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一体的,其主要特征是嫡长子继承王位,余子分封,逐级逐层类推下去,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体系。应该肯定,这种世袭制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重要标志和原因之一,是人类由野蛮向文明的一种过渡,也是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演变的必然产物。但它在对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之后,日益暴露出内在的弊端,又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阻碍。

僧人坐禅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对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对有用人才的选拔使用自然十分重视。有的诸侯国将一些有才干的人供养起来,以便随时使用,称为“养士”,如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各养士成百上千人,以备使用;有的诸侯国注重从立有战功的人中选拔官吏,称为“军功”,如当时的秦国就着重以军功大小用人,军事力量因此而十分强大,终于征服其他六国;还有的国君任命别国的人才担任自己国家的要职,称为“客卿”,商鞅就是从卫国到秦国当官的,显赫一时的苏秦、张仪,更是身兼数国之职,十分荣耀。这一时期,还有其他一些选拔任用人才的办法,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人才辈出的状况。这表明以血缘世袭为纽带的世官制,已经不能继续下去了。

到了汉代,逐渐形成察举征辟制。所谓察举,就是由州、郡等地方官,在自己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发现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以“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等名目,推荐给中央政府,经过一定的考核,任以相应的官职;所谓征辟,是由皇帝或地方长官直接进行征聘。察举和征辟,对于原先实行的世卿世禄制来讲,是一大进步。但是这一制度又带有举士与举官不分,选举与考课不分,选举与教育分离,没有选官的专职官员,先选后考等特点,给各级官吏在察举和征辟中徇私舞弊留下很多缝隙,所以到了东汉末年,竟然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即被推荐为秀才的人,竟然不识字;举荐为孝廉的人,竟然和父亲过不到一起;举荐为德行清白的人,竟然昏浊不堪;举荐为将军的人,胆小得像只鸡)的怪现象。

曹魏时期,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人事制度。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它的基本内容,是各州设大中正,郡设小中正,大小中正都由中央选派当地“贤有识鉴”的官员担任。大小中正将自己所辖区内的人物分为九等,或称“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中央政府根据中正评定的等第授予官职。这一制度多少改变了东汉以来州郡名士操纵舆论,左右荐举和征辟的局面,能够选拔出一些比较有才能的人充实官僚机构。但是随着豪门世族力量的发展,大、小中正官都为世家大族所把持,从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积弊,使有才能的寒士发出“贵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感叹。“九品中正”到后来完全成了巩固门阀势力的工具。

这几种人才选拔制度,与后来的科举制当然是不同的。但是,在实行上述几种人事制度的时期,甚至就在这些制度本身之中,又多少孕育着后来科举制的胚胎。相传周代在实行世卿世禄制的同时,还保留有前代“乡举里选”的办法,如据古代典籍《周礼》记载,乡大夫每3年举行一次“大比”,考察乡人的“德行道艺”,选拔贤能之士贡献予周王,有人说这就是后世科举中“贤良方正科”的雏形;后代的进士、贡士等名称,也已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文献中。汉代的察举征辟中,科目较多,如“明经”、“明法”、“秀才”、“孝廉”、“贤良方正”等,都与后世科举中科目相同;又有所谓“特科”,相当于后世科举中的“制举”;对于举荐到朝廷的人,也要经过一定的考试或考核,只不过不像后世科举中那么严格罢了。

隋、唐初建之时,都曾沿用过一段“九品中正制”。待条件具备之时,科举制应运而生。大体说来,隋为初创阶段;唐初为恢复阶段;武周至开元天宝时期为发展阶段;“安史之乱”后的一个时期中出现过反复,到宪宗以后的唐后期,科举制基本确立下来。

隋初与唐初,由于社会尚未完全安定下来,积弊难返,故都曾一度实行过前代的“九品中正制”,以应急需。隋文帝杨坚即位后不久,即实行“九品中正”选人之制。因为杨坚的父亲叫杨忠,为了避讳,将“中正”改为“州都”。但因其时的世家大族已日趋没落,寒门士族的势力日益上升,这一做法受到较大的反对和抵制,固守旧的用人标准的两位官员还因此而丢了官。唐初与隋初情况相似,王朝建立时,人才十分缺乏,为了笼络各地的豪强势力,也曾一度恢复“九品中正制”,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久即被废除。

为了适应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扩大政权的阶级基础,隋文帝在开皇年间,终于以分科取人的办法,取代了魏晋以来的“九品官人”之制。据史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又诏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大业三年(607年)四月,隋炀帝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骁壮”等10科举人。大业五年(609年)正月,又诏令诸郡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等4科举人。这些虽都是临时取人之法,尚未形成制度,但分科举人的特征,已具科举制的雏形。大业年间,隋炀帝还曾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之制已经诞生了。

隋朝创始的科举制度,到了唐代,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最终得以确定下来。

第一阶段在高祖和太宗时期,是恢复阶段。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四月一日,发布敕令,要求诸州的学士,以及原先的明经、秀才、俊士、进士,如果确实明于治国之才理,并为乡里称誉者,委托本县考试,各州重加审核,选取合格者,于每年十月在诸州送物到京之时一并入贡。这是迄今见到的唐王朝恢复隋朝产生的科举制的最早的一道诏令。次年(622年)三月,又诏令诸州的总管、刺史举人,以备朝廷录用。唐太宗即位后,深知“致安之本,唯在得人”的道理,因此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工作。在采取各种办法广选人才的同时,尤重以科举的办法取人。据史载,有一次唐太宗走到殿后端门,见到新考中的进士们一个个排着队,规规矩矩地走出来时,心中大喜,情不自禁地说:“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意思是天下的优秀人才,都落人我的圈套中了。但是这一时期的科举,只是士大夫获得出身资格即做官资格的几种途径之一,据统计,贞观时期每年平均录取的进士只有9人,明经人数多一些,约为三四十名。可见,这一时期科举制尚处在恢复阶段,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是高宗、武周到玄宗开元、天宝时期,为科举制的发展阶段。经过唐初几十年的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繁荣起来,要求进入仕途的大小地主及读书人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取士的数量比过去明显增多,如唐高宗总章(668~683年)以后,每年平均录取进士24人,比高宗初年增加70%。武则天当政以后,为了收拢人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于科举取士也十分重视,尤其重视常选之外的“制举”,如从垂拱四年到大足二年(688-702年)的15年间,便有11年举行制科考试;载初元年(690年),又亲自在洛城殿策问贡人,开后世殿试的先例;长安二年(702年),又创立武举科目,专门考试选拔武将。这些都使得科举制度得到改进与发展,科举在选官中的地位也进一步提高。据统计,高级官员特别是宰相中科举出身者的比重,由太宗时期的3.4%,上升到高宗时期的25%,武周时期再上升到50%。一般地主家庭出身中举为相者的比重也大大增加。如武则天称帝期间,明经、进士出身的20名宰相中,普通地主家庭子弟及中下级官吏的子孙即有14人。到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713-755年),科举选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据说当时每年贡举的人数有数千名。自神龙、开元年间规定以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内容之后,以诗赋取士的风气大盛。中小地主和下层读书人通过科举入仕,特别是以进士科获得显要官职的人越来越多。

螳螂捕蝉第三阶段是“安史之乱”后到唐末,这期间虽曾出现过反复,但科举制最终还是得以确立。“安史之乱”前发生的关中大族宇文融与清河显姓崔隐甫联合起来,排挤出身寒微的张说、张九龄事件,已开朝廷中朋党之争之端。“安史之乱”后科举出身者与非科举出身者的争斗更加激烈,如代宗、德宗时期,陇西冠族李揆当政时,拒绝任用家本寒微的元载;到元载为相时,又重用进士出身的杨炎、常衮等人;李揆一派刘晏掌权,杀元载;杨炎为相后,又杀刘晏:范阳大姓卢杞为相,又杀杨炎。在朋党纷争中,藩镇割据势力坐大,宦官专权严重,朝政日非。这期间又出现“牛李党争”,非进士出身的“李党”首领李德裕,主张重用门荫子弟,对科取入仕者竭力排挤。在他当政的时候,虽未完全废除科举取士,但把进士及第后的许多仪式如“期集”、“参谒”、“曲江题名”等予以取消。但是,唐代科举制毕竟处在早期发展阶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尽管遭受到门荫出身官僚集团的反对,但最终还是发展成为唐代占主导地位的选拔人才入仕的途径。据统计,从宪宗朝以后,进士出身者在宰相中一直占据绝对优势的份额,具体情况为:宪宗朝占58.6%,穆宗朝占57.1%,敬宗朝占85.7%,文宗朝占75%,武宗朝占80%,宣宗朝占87%,懿宗朝占81%。

隋唐科举制在考试的科目内容、考生对象、考试方法、考试手段及中举后的待遇等方面,都处在不断改进和规范之中,为后世科举制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处在兴起、发展阶段的隋唐科举制,其基本内容时有变更,大致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窥见其面貌轮廓。

这一时期科举考试的科目与内容,主要有常选、制举以及武举3种。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公孙大帝

    三国之公孙大帝

    烽火四起是三国,群雄争霸论英雄!三国一个道不尽的乱世,一个英雄辈出的乱世!公孙度,一个威名远扬海外的霸主级人物,一个历史上记载寥寥的“悲剧人物”!今朝易命而生,将谱写另一个历史华章!(独孤不是萌妹子,也不是帅锅,但也卖萌求票,求推!)
  • 三国之武统天下

    三国之武统天下

    主人公战群雄,扫天下,美人在卧,何人可与其争霸?
  • 蜀中龙庭传

    蜀中龙庭传

    春秋过后,骊阳王朝一统天下百余年,太平之世下暗流涌动。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寥寥百年事,不过一笔。让书页去铭记每一个值得歌颂的小人物和大人物的故事,些许不同,皆是温柔。捏杯酒眯着眼,要专心看人间,关山点酒,一柄玉扇,一段故事,一程人生。
  • 辛宋

    辛宋

    一场车祸,让医学博士辛奋梦回南宋,成了辛弃疾的族弟。不为良相,就为良医。这是前世家族的祖训和父母的追求。这一世,辛奋本立志为良医,然救得了他们的性命,却改不了他们的命运。契丹锋芒刚折,女真铁骑又至,坟墓里的太祖见子民涂炭,该发出怎样的怒号?栏杆拍遍,只能见九州陆沉。胸中忧愤,恨不能跨越历史长河,摘飞星,揽日月,让乾坤倒转。也罢,我本无心向金戈,奈何铁马逼人来,耳听得黎民之嗟伤,眼见得国土之沦陷,辛奋怒发冲冠。谁言医者只会救人?在这乱世里,辛奋持三尺青锋,昂然而行,蓦然回首时,却发现在不经意间,历史已然大变。
  • 秦汉岁月

    秦汉岁月

    战争的硝烟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人们似乎已经忘却了和平的时光。何时为战,何时为宁,已经没有人分得清楚。但他们似乎也忘却了战争的残酷,幸存下来的人们已经学会了在命运的缝隙中苟活。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是幸运儿,也并未觉得自己人生有多悲惨。麻木,是这个时代最真切的感受。这里是公元前256年,华夏大地上的战国时期。不断有小国被歼灭,有城池被烧毁,有些种族甚至被灭亡……这是一个历史融合的时代,也是一个残酷冷漠的时代。中国统一的前夕。
热门推荐
  • 忘忧不归人

    忘忧不归人

    每瓶酒都是一个故事,这江湖可以容得下腥风血雨,而那些儿女情长,却只有一家酒馆可以装下…
  • IDOL成长计划

    IDOL成长计划

    今晚的夜空还是以往的漂亮只是星星变少了是否我也是这样失去了太多太多只剩下空壳.我不是也不想装脆弱.我没说不代表我不会痛.我是IDOL但我只不过是一个看似强大实际却无比卑微的IDOL.我要生存下来抱着所剩无几的阳光和生命.我是IDOL我想为自己拼出一条路但命终不由己.我是IDOL我一定会生存下来只当是为了自己.“林珍娜和裴秀智两个的颜值和实力都十分拔尖。李居丽和朴素妍嘛…挺不错的。至于朴孝率和郑琳荷,我觉得郑琳荷Rap实力更好。朴孝率的性格……”说道朴孝率的时候许部长摇了摇头。“或许吧。那新女团的新成员就先加入林珍娜,裴秀智,李居丽,朴素妍和郑琳荷。之后再把人深度的筛选一次。”
  • 画娘子

    画娘子

    她是临摹世家的唯一传承者,拥有绝佳临摹的天赋,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忌伺,在被追杀与争夺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不断逃亡与隐藏。冥冥中却遇上了他,诡计多端,狡猾奸诈,无利不往的商人。究竟是倒霉还是异性相吸?“怎么又是你?我都打扮成乞丐这样子了,姑奶奶放过我吧。”“你最近缺德的事做多了吧?运势这么低。来人啊,此人乃赫兰家族大少爷,要杀要剐冲他来,不用客气。”“怎么不冲你去?”“因为你是男子汉大丈夫,男子汉就应该有所担当。”“担当?”“赫兰钥在此处!打!”“荀宓,我跟你没完!”
  • 鱼丸配意面

    鱼丸配意面

    “我就是故意的!”“嗯,你就是顾怿的。”
  • 乱世际遇

    乱世际遇

    王者之心永无止境,他生来不凡,也就意味着不会平凡的过完这一生。不凡的来历和不凡的生命,让他选择了一条不平凡的路。那他在这一路都经历怎样不平人生呢?崎岖的生活,慢暂的人生,不一样的际遇。
  • 买个校草当老公

    买个校草当老公

    nchdjdjdjdjdjjchcnchdjdjdjdjdjdjdjdjdjdjdhdndjdjdhdhdndndndndhdndnd
  • 末武至尊

    末武至尊

    天武大陆突现红霞,自此末世降临,武尸横行。为了生存,曾经的富家千金可以甘身为奴;曾经的武道强者可以摇尾乞怜;甚至高高在上的一国公主,也可以卖弄风骚,只为一顿饱餐。人文律法彻底奔溃,没有底线,只为求生。开创玄幻末世流,爽爆末世,唯武至尊。我的另一本小说《万古僵祖》
  • 拍卖总裁老公

    拍卖总裁老公

    一笔交易,谁也不爱谁,谁也不欠谁,为了家人,她牺牲了初恋情人,倆年契约一到,她断然放手,不牵不恋,一张公告,一张租赁合同,将老公拱手送人,开始新的生活,望着她转去的背影,他内心悲痛得几乎窒息!难道自己真的做错了?怎会落得个被她拍卖的下场?
  • 迷途

    迷途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偶遇仙缘

    偶遇仙缘

    前一秒还是现代社会的普通青年,下一秒穿越后就成了毅力哥,心智如妖?那不是扯呢吗。何川没有大追求,只想顺顺当当走完这一生。做人嘛,开心就好。当然了,你也不能欺负老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