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17000000002

第2章 一剧之本

一部影视剧是由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工、灯光、化装、道具、剪辑等许许多多影视艺术工作者合作制作而成的。但也必须指出:编剧是第一个接触生活素材的人。影视编剧既是对生活、形象和美的发现者,又是将这三者统一起来的创造者。因为,正是通过他的创造性的劳动,将生活变成艺术,把生活素材提炼、构思成为具有美学意义的银幕或屏幕形象。所以,有人把影视编剧在整个影视剧艺术中的作用概括为“无中生有”四个字,是不无道理的。

影视剧本是影视剧的基础,尽管在影视编剧手里的“银幕或屏幕形象”尚处在用文字表现的阶段,但它却能“独立地描绘出鲜明的生活图画”(巴拉兹语)。所谓“独立地”,是指它将适宜于体现在未来的银幕或屏幕上,是一种用独特的银幕或屏幕画面来构造形象的剧本。因此,它虽是文字的,却已经能够充分地向未来以导演为首的再创造者们提供出拍摄影视剧的“基础”,包括思想和艺术这两个方面的基础。可见,影视艺术是离不开这个“基础”的;离开它,就意味着离开了影视艺术的思想和形象。可以这样说:影视剧本决定了未来影视剧反映生活的深刻程度和艺术造诣的高下。

我们这样来强调影视剧本的“基础”作用,无意贬低以导演为首进行“再创造”的其他影视艺术部门;而恰恰是由于至今还存在着对影视剧本地位的不公正看法,使我们不得不来维护它的“尊严”。

比如,有这样两种意见是对电影剧本的基础作用持否定态度的。其一,某些人认为,电影剧本只能是“未完成的草图、尚待执行的计划书或一部艺术作品的提纲”。他们在谈到电影剧本的作用时,总爱讲述一个陈旧的故事:一位电影工作者在餐厅里就餐时,突然想到了一个电影故事,于是顺手把它写在餐巾纸上。应该说,这是事实,生活里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但是,也必须指出,它不是发生在今天,而是发生在电影的幼年时期。时至今日,如果还拿当年餐巾纸上的故事梗概来涵盖今天电影剧本的含义,那只有一种可能:无非是想有意贬低影视剧本的地位和作用。其实,持这一观点的人所缺乏的,恰恰就是电影发展的观点。世界上许多电影理论家已经明确地指出:随着声音在影片中的出现,电影剧本的艺术地位也已同时得到确立。这倒并非是由于电影至此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地依靠画面,还需要一批文人参加到电影工作者的行列中来,写出优美的人物对白;而正是由于他们的到来,把他们长期积累起来的一整套塑造形象的方法也带入电影中来,使电影开始摆脱一味摄制打闹喜剧的那种状况,走向对人物性格的描绘和刻画;同时,随着人物关系的配置,也就需要把结构渐趋复杂的内容,事先在纸面上做出详尽的设计来。这样,电影剧作便从“草图”、“提纲”、“梗概”阶段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描绘和刻画,反映出时代的基本特征,电影“不仅可以使人们得到娱乐,而且还可以对他们有所裨益,其微妙和复杂的程度,并不亚于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温斯顿语)。可见,电影剧本之所以能够上升到“基础”这一新的地位,是由于其自身思想艺术性的提高,使得影片的质量离不开电影剧本的质量这样一种现实状况所决定的。所以,巴拉兹认为,电影剧本在有声影片时期,“已经不再是一个技术性的附属品,像是屋子建好后就要拆卸的脚手架那样”,电影剧本“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它为未来的影片奠定基础”。

其二,电影发展至今天,在西方,有些电影艺术家认为,电影更多的是和色彩、构图以及情绪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和句法或逻辑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电影存在着非语言表现的思想。因此,他们认为,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甚至认为“电影是导演在拍摄之中完成的”。因为一部影片首先是出现在导演的脑子里的,未来的银幕形象,甚至一些细枝末节在导演的脑子里已经完成了。所以,对导演来说,就没有必要先用文字去描绘出银幕形象,再转换成银幕形象。对他们来说,不需要电影剧本,或只需要一些“半成品”就可以了。因此,在西方就有所谓“脚本作者”、“对话作者”等称呼。编剧的任务仅仅是给导演提供一个故事梗概,或是编写人物的对话,显然这一切活动都必须被纳入导演的总体构思之中。

那么,应该怎样来理解上述现象呢?我们认为,西方某些导演,如戈达尔等,他们是“身兼二任”的,即他们实际上既是编剧又是导演。而在创作过程中,他们省略了用文字去描绘银幕形象这一环节,直接去用镜头讲故事了。可是,必须指出,“身兼二任”是有条件的,必须要提高导演的素质,使他有直接把生活素材变成电影艺术的本领。可见,导演要强调“电影是属于导演的艺术”,那是要有前提的,这就是你这个导演凭一个简单的故事就能拍出一部好影片来。如果导演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电影剧本,就不应该再去突出自己。因此,发生在我们某些中国导演身上的矛盾情况变成这样了:他们到处找好剧本,因为没有剧本他们拍不出电影,但一旦找到剧本,他们却又极不尊重编剧已经付出的劳动,强调什么“电影是完成在银幕上的艺术”了。1987年,我访问日本时,在和日本著名导演新藤兼人(他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探讨这个问题时,他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他说:“电影剧本在摄制影片中所起的是‘骨架’作用。在拍电影之前,如果不先写好剧本,就很难拍出好影片。这一观点,和西方某些人士的看法很不相同。在西方,比较普遍认为电影是属于导演的艺术,电影是导演在拍摄之中完成的。因此,对导演来说,就没有必要先用文字去描画影像,然后再转换成银幕形象。所以,对西方导演来说,他们不需要电影剧本,或者只要一个很简单的‘脚本’就可以了。编剧的任务仅仅是向导演提供一个故事,或给导演编写人物对话。”

我以为,中国导演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分清东西方的区别。

其实,就在西方某些电影艺术家否定用文字表现影片思想的同时,他们又承认在拍摄影片之前需要先写好电影剧本,如认为“电影存在着非语言表现的思想”的伯格曼却又认为:“写电影剧本尽管困难,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可以迫使他首先通过纸上的文字从逻辑上来证明他的影片构思是否确实行之有效。”伯格曼的话至少可以证明这样一点:凡是有逻辑的影片构思,都离不开电影剧本这个“基础”。

此外,西方某些电影艺术家反对写电影剧本,并不等于说在西方就没有编剧或电影剧本,相反,在西方有许多出色的编剧和大量优秀的电影剧本。我们只要列出罗伯特·本顿和大卫·纽曼合作的电影剧本《邦尼和克莱德》,罗伯特·本顿参加编写的另一个电影剧本《超人》,玛格丽特·杜拉编写的出色的电影剧本《广岛之恋》,以及罗勃-格里叶编写的富有视觉感的电影剧本《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等便可证明。显然,上述这些剧本并不属于“脚本”或“对话剧本”之列,相反,它们是真正的电影剧本。这些电影剧本为导演提供了极其良好的基础,甚至导演在拿到这样的电影剧本后,一字不改就可拍成电影,因为这些电影剧本是用电影思维写成的,视觉感很强,如玛格丽特·杜拉所写的《广岛之恋》。更何况,西方一些著名导演,如瑞典的伯格曼、英国的大卫·里恩、意大利的德·西卡、美国的奥立伟·斯通,他们自己也写出过许多漂亮的电影剧本(也并非“脚本”或“对话本”)。为什么这些导演在拍摄前要写出一个详尽的电影剧本来呢?这可能和上面我们引用过的伯格曼的话有关,“通过纸上的文字从逻辑上来证明他的影片构思是否确实行之有效。”可见,我们说西方电影界把电影剧本看成是“半成品”,这是事实,也是一种倾向;但它又不是事情的全部,因为在西方确实还存在着大量的优秀编剧和优秀的电影剧本。

总之,我们不想否认,影视剧本并不等于完成的影视剧;我们也承认,银幕或屏幕形象在表现光影、色彩和构图时,要比文字形象更为直接和鲜明。正因为如此,当把文字形象转化为银幕形象时,有些影视艺术上的处理,如镜头、构图等,恰恰是需要影视导演加以发挥和补充的。但是,最为重要的是,影视剧本已向再创造者们提供了包括思想和艺术这样两个方面最根本的内容。何况,导演对剧本的补充和改动,恰恰也“是在与剧作者那总的、根本的意图相符合”的情况下实现的,因此,“导演在体现剧作者的作品时,总是应当力图尽可能更深刻、更充分、更丰富地展示出正是作者意图中所包含的东西,而不是‘自外面’加进去一些与电影剧本的实质和精神、与它的艺术形象结构格格不入的东西。”所以,虽然一部影视剧的主要创作者是影视剧本的作者和导演(他领导着整个摄制组的工作),一部影视剧的成败也往往取决于他们两个人的努力,然而,正如希德·菲尔德所言:“一个电影导演可能用一部很好的剧本拍出一部很糟糕的影片,但他绝对不可能用一部很糟糕的剧本拍出一部很好的影片。”这说明,剧本在影视中所起的正是“基础”的作用。

无论是国内或国外电影界的有识之士,都曾肯定影视剧作的“基础”作用。在我国,许多影视界的知名人士都曾极力主张:如要提高影视剧的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影视剧本的质量。在国外,一些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和电影艺术家也都认可电影剧本的地位和作用。如巴拉兹说:“有声电影诞生后,电影剧本就自动跃居首要的地位。”“自动”二字用得十分贴切,它既含有“有声电影诞生后”的那种形势感,又有电影编剧在这种形势下自身得到提高后的那种“当仁不让”的自豪感。

影视剧本的地位和作用还可以从“没有好剧本就拍不出好影视”这个角度来得到论证。苏联的杜甫仁科说:“艺术电影是以文学,即电影剧作为基础的,因此,影片的高质量首先要以具有创作上真正的优秀的剧本为前提。”他又把电影剧本的作者称为“在纸上设计影片的总设计师”。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黑泽明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就说得更为透彻了:“弱苗是绝对得不到丰收的,不好的剧本绝对拍不出好的影片来。剧本的弱点要在剧本完成阶段加以克服,否则,将给电影留下无法挽救的祸根。这是绝对的。无论拥有多么优秀的导演力量,也无论在导演时做了多大的努力,结果也无济于事。当然,导演对剧本要尽一番努力,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正因为有人把这种努力和导演工作混为一谈,所以才认为导演能够掩饰剧本的缺陷,那完全是一种错觉。总之,一部影片的命运几乎要由剧本来决定。我甚至认为,抓住一个好的剧本是导演艺术的第一步。”结合中国电影的情况,可以证明黑泽明的话是非常符合实际的:几乎没有一部好影视剧,不首先来自一个好剧本;我们也找不到这样的实际例子——一部好的影视剧竟然是根据一部十分糟糕的剧本拍摄出来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导演才会四处物色好剧本,他们并不认为,剧本对他们的“二度创作”来说是无足轻重的。也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的影视处于不景气的时候,领导也往往要从影视剧本的质量抓起。影视剧本是“一剧之本”,这已是一句常被影视界强调的话。

对影视剧本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的探讨,自然也会使从事影视编剧工作的人们产生一种重大的责任感。如黑泽明所说,“一部影片的命运几乎要由剧本来决定”,这就意味着:电影剧本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在有才能的编剧手中才得以体现出来,而它也很有可能丧失在一个无能的电影编剧手中。

思考题

1.电影剧本是在电影发展的什么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2.为什么说电影剧本是电影创作的“基础”?

3.苏联的杜甫仁科和日本的黑泽明是怎样论述电影剧本的“基础”作用的?

本章参考阅读书目

1.〔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中的第二十节“电影剧本”。

2.〔苏〕吉甘:《论导演剧本》。

3.〔美〕D.G.温斯顿:《作为文学的电影剧本》中的第三章“电影的叙事形式:对小说的借鉴”和第七章“《野草莓》:一出梦的戏”。

4.〔苏〕杜甫仁科:《杜甫仁科选集》中的“艺术片电影剧本中的语言”一文。

5.〔日〕野田高梧:《剧作结构的基础》,刊于《世界电影》1984年第4期。

同类推荐
  •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是一本围绕一个主题的杂作结集,体裁上有对话、有侧记、有随笔、有札记还有日记与散文、纪念文章,在学术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几方面都还有着力之处。
  • 中国民乐

    中国民乐

    民族乐器不仅仅是可以发出美妙声音的工具,更是每个民族的独特的文化载体,是每个民族自我表达他们与宇宙、与大处然、与他人对话的方式。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音乐艺术又是这一文化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殷商、西周的陶埙、古笛、钟磬古乐,隋唐五代的箜篌、琵琶音乐,还是明清以来的各地方乐种以及胡琴音乐等,它们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历史时期的音乐成就。中国民乐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珍品。
  • 文艺美学

    文艺美学

    “文艺美学”,从学科意义上说,可以看作是“文艺理论”与“美学理论”的综合,或者说,它既涉及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又涉及美学理论的根本问题。文艺理论,通常可以具体表述为诗学、美术学、音乐学等;美学理论,通常具体表述为美学或审美哲学。从价值形态或文化归属上说,文艺美学则可以分成:基于民族文化传统的本土文艺美学,基于异文化传统或“民族—国家”意义上的国别文艺美学,以及基于政治意识形态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等。文艺美学的复杂性与多元性,也因此呈现出来。
  • 表演兴趣观摩

    表演兴趣观摩

    本书主要讲述有关青少年表演兴趣爱好的知识内容,包括舞台表演、舞蹈表演、曲艺表演、军事故事演唱表演、乐器表演等内容。
  • 中华传世藏书——元曲杂剧

    中华传世藏书——元曲杂剧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热门推荐
  • 不归王

    不归王

    南国南岸有昕升之地,算得二十四日内皆有天星陨落,而天下二十四大七重天高手接连失踪。因此,世间突发妖族祸乱,幸得初辕王族与西云曹氏出手平息,天下方得安宁。传说,消失的二十四大高手皆于不归山巅,问道成仙不问凡尘,于是无数英雄豪杰开始了他们的不归行......
  • TFBOYS之未错的时光

    TFBOYS之未错的时光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一定因为天气太热
  • 我养的精灵超猛

    我养的精灵超猛

    一条巨大的青龙裹住他僵硬的身体。在他未完全失去意识前问道:“如果有下一世,你最想干什么?”意识已经逐渐模糊,听力却变得异常敏锐,他的耳朵捕捉到青龙对他说的话。“如果还有下一世,我不要做杀手,不要做英雄。我只希望能和我家人在一起。”
  • 上天赐我一个你

    上天赐我一个你

    苏恋,一个兼职作家,哈哈哈,她的主要工作当然是欺负他的小助手鱼果啦。最近她很不开心,因为她的灵感都跑了,她的小助手天天逼着她写言情言情,哪有那么多言情可以写。于是,为了她的言情工作,她就专门去勾搭一个男朋友。只是后来才发现,她的男朋友好像不简单,关键是好像她才是掉坑的那一个。
  • 再结前生缘

    再结前生缘

    都市丽人离婚后被穿越悲催地穿越成为一个小人物在乱世中,她只想安身立命,好好活下去以为只要安于现状,就可以和家人好好生活下去嫁人,过日子,守着一份真心的感情......谁知,当她以为好日子继续开展时遇上她无法逆转的命定之人....带着光环的反复折腾她怼天怼地怼怨家,既然她做不成女主角那她也要好好把配角所特有的生存狠辣劲传承下去。
  • 血眸公主:校草,别惹我

    血眸公主:校草,别惹我

    贵族+黑道+异能+校园+绝恋】身份多变的她,有着超常人的异能力,到底是诅咒还是上帝给他开的玩笑,而在她身边却一直出现一个又一个惊世骇俗的极品大帅哥,犹如冰山的翊,温柔阳光的煜,花心兼拽的轩,超级卡哇伊的凌……但是帅有屁用啊,还不是一个不能吃的大萝卜,面对命运的安排,她将如何选择属于自己的幸福呢,期待吧,更文慢,慎入。
  • 欢迎回到末世

    欢迎回到末世

    当自己心中最后一丝光明被自己的发小亲手吹灭后,陈夜就不在是那个谁都相信的人了。本以为就要死亡的陈夜没有想到,上天好像给他开了一个玩笑,把他送回了十二年前,那一切的开始。他不知道这是上天的爱还是恨,把他送回了这里,但他知道,他要做的,就是活下去。这里是末世,没有什么可以让你一飞冲天的异能,有的,只有你这个普通的人,和武器。在这里,你没有人可以相信,能相信的只有你自己,和你手中的武器。而你的目标只有一个,活下去。这是真实的世界,你们的起跑线也是不同的,但我对你们的话也只剩下一句:“欢迎来到,也许是回到,地狱”
  • 引妻入谋

    引妻入谋

    乖巧温顺景景VS演技大佬沈三爷初见的沈三爷在忽明忽暗的灯光里,吐着烟圈,朝着旁人吩咐要灭她的口。至此以后,景小姐就粘上他了。景妤:“救救我。”景妤:“帮帮我。”景妤:“求求你。”沈三爷哭笑不得,“景小姐,我是不是上辈子欠你的啊?”【她原以为,这只是个卑劣无情的变态,后来才明白,这个藏在深渊里的男人,有的是柔情万种,守的是长治久安。】
  • 人间百梦

    人间百梦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收集人间故事,感悟平凡人生。
  • 来生怨

    来生怨

    如果有来生,愿永不相见!可你欠我的,必须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