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641300000007

第7章

道言:是時元始天尊

說經一徧,東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二徧,南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三徧,西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四徧,北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五徧,東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六徧,東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七徧,西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八徧,西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九徧,上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十徧,下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內義》曰:以經而言,天尊說經十徧,十方大神至者,乃三元九聖、九真九仙,高真上聖,天神地祇,俱會始青天浮黎國聽法也。以丹而言,元始說經,即真鉛為藥祖,玄精作丹基也。十徧者,天地生成之數。十方者,五行配合之數。一三五七九,天數二十有五,陽精也。二四六八十,地數三十,陰華也。一二三四五,應四正上方;六七八九十,應四維下方。陽之生數五,五行之本也。陰之成數十,萬化之根也。一九、四六,各合為十,金水同宗;二八、三七,各合為十,木火同體。總而言之,五十有五,分隸五方。一六居北,二七居南,三八居東,四九居西,五十居中。以法除之,五方除一二三四五,乃水火木金土之元也。又除一二三四五,乃五行之本也。除外五方各剩五數,共而二十有五,為五行之根,是真陽戊土之體也。復將根數二十有五,除去五方之本,北一、南二、東三、西四、中五。即見北剩四數,象金,金本生水。金反自水而生,如鉛自銀炁而有,鉛中生銀,乃兒產母也。金,虎也。金在水中,乃虎向水中生也。南剩三數,象木,木本生火,木反自火而有,如汞感鉛炁結砂,砂自汞成,乃兒產母也。木,龍也。乃龍從火裹出也。東剩二數,象火,火生於木,砂中抽汞,乃七返朱砂返本也。西剩一數,象水,水自金生,一炁還元,是九還金液還真也。中央虛無以四象相合而成十,乃見真陰己土自然妙用。故張紫陽曰:震龍汞自出離鄉,兌虎鉛生在坎方。二物總因兒產母,五行全要入中央。又曰:赤龍黑虎各西東,四象交加戊己中。復姤自玆能運用,金丹誰道不成功。太一真人曰:五行顛倒術,龍從火裏出。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者,此也。無量大神至者,乃取乾坤真純潛運之跡而為法象,分三百八十四爻,循環火內,運五星二十八宿,環列鼎中,蹙三千六百之正炁,回七十二候之要津,驅六十四卦之陰符,鼓二十四炁之陽火。幽微詳密,見於隱語心鏡。故天地不能匿造化之機,陰陽不能藏亭育之本,由是神變無方,化生純粹,盡歸把握之內,混合空洞之中矣。或問程伊川云:聖人不師仙,厥術異也。聖人能為此等事否?曰:此是天地間一賊,若非竊造化之機,安能延年。故《陰符經》曰:人,萬物之盜。所謂竊造化盜萬物,則天地間皆吾所有,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十徧周竟,十方無極天真大神,一時同至。一國男女,傾心歸仰,來者有如細雨密霧。無鞅之眾,迮國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

天尊開國,萬聖咸集,威德崇重,厚載不勝,故至偏陷。蓋有非常之事,則有非常之應。牛頭法融禪師講《大般若經》,至成靜品,地且為之震動,況虛皇演化乎!

《內義》曰:十徧周竟,十方天真大神,一時同至者,乃息住神凝,炁歸室也。一國男女,傾心歸仰者,一身陰陽之炁,混合融鍊也。神炁之聚,薰蒸蓊鬱。《參同契》曰:金砂入五內,霧散若風雨。金者,天地之至精,乃神也。砂者,陰陽之純粹,乃炁也。故曰:來者有如細雨密霧,無鞅之眾,至於金精肘後,真炁過陽關,乃性情相盪,天機默運,陰陽感激,真神化生。雖曰體自然而運用,尚在作為之境,不能無躁勝寒、靜勝熱之變。蓋由持而盈之,性情未冥。性情屬土,故曰迮國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

元始懸一寶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

寶珠喻道,懸於空玄,亦同玄珠之義。於內傳經則寶中更寶,玄中又玄,真中之真,道中之道。去地五丈者,令人去五濁之世,脫五行之用。五濁皆出,自無眾患,五行不用,永離相剋。是故五行不相剋,萬物悉可全,自然長生久視,得道成真。玄師曰:此乃玉清寶珠,神化胎仙之道。

《內義》曰:元始懸珠者,神與道俱也。向來說經獅子之上者,是神凝室中,從無求有者也。今此懸珠空玄之中者,乃超神物外,出有入無也。天尊慮後世末學,不達此理,徒守頑空,故顯示妙化,明其至無之中,有至真至精者存。經曰: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以理而言,乃神冥性復,卓爾圓明,豁然無覆,空然無基。熙熙怡怡,昏昏默默,固非五行之數可得而拘,五濁之境可得而溷。川老云:有相有求俱是妄,無形無見墮偏枯。堂堂密密何曾間,一道寒光爍太虛。

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十方無極至真大神,無鞅數眾,俱入寶珠之中,天人仰看,唯見勃勃從珠口中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

天尊施玄妙大化,懸珠在空玄之中,莫測所懸之系,登引三元九聖、九真九仙,俱入其中。其一切天人,非天真上聖真人,故難隨無為化機,不能同入空玄之妙,祇仰看而已。見勃勃從珠口中而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且如下格小仙有芥納須彌之妙,壺懸天地之境,何況大聖天尊敷宣大化,示現神變也。所言寶珠大如黍米,已是微妙;更去五丈,能見寶珠在空玄之中者,非天人,亦無此****。又況見其珠口者,實天尊登引聖真入妙有虛無之境;當時隨天尊入於寶珠之時,天人仰看,即見入寶珠之中,不能見珠內玄妙之化。

《內義》曰:真神既冥,炁亦隨寂,契虛合無,升玄入妙。所謂斂萬有於一息,散一息於萬有。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其來無從,其去無在。

國人廓散動,地還平正靜;無復欹陷。

《內義》曰:動靜兩忘,有無俱遣。

元始即於寶珠之內,說經都竟。

《內義》曰:元始者,神寶珠即性。說經者,指明祖炁為丹之體。都竟者,謂神性圓明,了無一物。

眾真監度,以授於我。

《內義》曰:眾真者,妙化發生之炁。我即道君也。

當此之時,喜慶難言。法事粗悉,諸天復位。絛欻之間,寂無遺響。

《內義》曰:行功之際,妙應難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工夫已竟,萬神還元,恍惚之中,遺明息照。

是時天人遇值經法,普得濟度,全其本年,無有中傷。

《內義》曰:考古鑑今,其則不遠。經法丹道,一理無殊。六祖有言:我今說法猶如時雨,溥潤大地。汝等佛性,譬諸種子,遇玆沾洽,悉得發生。此乃值遇經法,普得濟度之理。內象之作體,此意矣。得之者,知其神而愛之,明其炁而寶之,可以全其本年,無有中傷。本年者,不遭橫天之謂,若夫向上一著,當進步焉。

傾土歸仰,咸行善心。不殺不害,不嫉不妬,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言無華綺,口無惡聲,齊同慈愛,異骨成親。

《斷命》曰:殺殘傷為害,惡他勝己曰嫉,憎同儔曰妬,男女不以禮交為淫,竊人之物曰盜,無猒曰貪,嗜好曰欲,嫌人曰憎,猜疑曰妒。十惡既滅,則異骨成親,萬行玄同,則聲無勃戾。○淫之一節,謂男女不以禮交者,蓋欲正人倫也。若修行之士,當屏絕之,故《太微靈書》以****為十敗之首,昔紫虛元君與茅君校勘天下真仙得失之事,頓落者四十七人,復上者纔二人,蓋為抱****之心,行上真之道,非止頓落,又將被考於三官。求長生者,豈宜不絕此念乎?盜之一節,非止竊人之物,但得之不以道,皆是也。欲之一節,非止嗜好,蓋謂私己也。太上曰:罪莫大於可欲,咎莫大於欲得。夫欲心一萌,我則有已如上諸惡。皆因此致以致黷亂國經,羣生失寧,利用之心,可不戒乎!

《內義》曰:人心皆善,無不善者,因物欲所蔽,昧其本初。一聞道要,諸惡冰消,人我一如,親疏無間。如上諸事,《感應篇》言之持詳,乃世人日用錯處。蜀士李昌齡解釋報應因緣十萬餘言,讀之寒慄,毫髮之私,不敢萌於心端,有益於世教也。諦觀經旨,謂咸行善心,不殺不害云云者,乃絕無惡念也。若毫芒惡念,濳蘊於心,不得謂之善矣。何則?玉有微瑕,謂之良玉可乎?蓋善惡不待見於行事,一念纔興,神明已錄。昔衛仲達為館職,被攝至冥司,冥官命吏呈其善惡二錄。比至,則惡錄盈庭,善錄如筯。冥官變色,索秤稱之,而小軸乃能壓起惡錄,地為之動。官乃喜曰:君可出。衛曰:某年未四十,安得過惡如是之多乎?官曰:不然。但念不正,此即書之,不待其犯也。衛曰:然則小軸所書何事?官曰:朝廷嘗大興工役,修三山石橋,君上疏諌止之,此諫藳也。衛曰:某雖言之,朝廷初不從,於事何益,而能有如是之力乎?官曰:朝廷雖不從,然念之在君者,已是。向使聽從,則君善力何止如是?將見乘此立獲度世,尚安得攝君乎!奈何惡念太多,力已减半,不可復望大拜矣。嗚呼,空有其念,尚在損福,況真犯乎。夫善惡報應,難以盡錄,但觀范文正公述竇諫議《陰德錄》,足以知其善可為也。或曰:我雖待之以善,彼為不善報我,豈能平乎?不然,若知南嶽赤君之言,則炁自平矣。南嶽赤君曰:人若遇我以禍,但以福往,自然福德之炁常生於我,害炁重殃自生於彼。此學道之大行矣。南嶽赤君豈誑人者乎。

國安民豐,欣樂太平。

此乃咸行善心之所致也。

《內義》曰:按老君授干吉真人太平之道,其要曰,夫人之生也,天付之神,地付之精,中和付之炁;人能保精愛神護炁,內則保身長生,外則致國太平。又曰:人臣之行,當上愛其君,欲其長生。為人子者,當念父母,畏其將死,風化其意,使之入道,常為求索奇方殊術,以奉君親。為人弟子者,當念錄師恩。夫人生於父母,成道德於師,得尊榮於君。每念君、父、師,將老無以復,或行學更事,賢明求奇方異法而資益之,此乃應太古上皇最善忠臣、孝子、順弟子也。人皆為之,則天下太平矣。夫有其內,必有其外,故善行著而謂之福,神性明而謂之慧。福慧雙修,內外兼濟。則國猶身也,民猶炁也,國則有君,身則有心。君治則民安,心正則炁和。經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治國修心,其政一也。

經始出教一國,以道預有至心,宗奉禮敬,皆得度世。

《內義》曰:經出教立,人依道行,預之為言,先也、前也。人稟道炁而生,是心寧無有乎?蓋由耽著幻妄,迷昧昏蒙,一遇經法,此心復明,謂如今之指出丹體,乃人人本來之物,非昔無而今有。雖得之於聞經聞道之後,實先有於聞經聞道之前,故曰:預有至心也。所謂宗者,祖其道也。奉者,崇其文也。禮者,尊其法也。敬者,欽其德也。故《本起經》云:夫為道者,當知道德經行之法;道謂路,道德謂善功;經謂徑路,行謂行步,法謂有成。道經可修而得道也,謂有成道路可隨而行之也。人能依是而行,必皆得度世矣。

道言:元始天尊說經中所言,並是諸天上帝內名隱韻之音,即天帝玉字內音是也。亦是魔王內諱、百靈之隱名也,非世之常辭。

《內義》曰:所謂上帝內名隱韻、魔王內諱、百靈隱名者,亦如《丹經》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龍,水銀朱砂,紅鉛黑錫,黃芽白雪,姹女嬰兒,黃婆金公,爐竈鼎器之類。雖名殊號異,並是先天一炁,非別陰雜之物也。

上聖已成真人,通玄究微。

《內義》曰:上聖修行妙道,已得成功。真人洞明奧旨,識達玄微。蓋有實用,非執虛文。如混洞赤文,元始祖劫開明三景,大行梵炁,皆知其底蘊,得其要機,則天地造化之妙、生死有無之理,都在睫前,不遠身外也。

能悉其章,誦之十過,

《內義》曰:既能通玄究微,則能知其道,十過之效,功齊元始。以丹而言,十過者,功則十月入室,理則九轉。

諸天遙唱,讚其功。萬帝設禮。尊其經。河海靜默,

周公居政,海不揚波。真人誦經,河清海晏。事殊理一,功異德同。

山嶽藏雲。

蓄雲為雨,澤及萬物。

日月停景,璇璣不行。

十過之效,功齊元始,此之謂也。

羣魔束形,鬼精滅爽。

經謂束,送妖魔精,斬馘六鬼鋒是也。

回屍起死,白骨成人。

老君起徐甲枯骨是也。

《內義》曰:諸天遙唱,萬帝設禮者,《莊子》所謂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天地之德,聖人之道者也。河海靜默者,愛河苦海也。皆人之心妄幻所有,愛從情生,苦由識致。既已德合天地,道同聖真,則愛河靜息,苦海淵默。山嶽藏雲者,《黃庭經》曰:五嶽之雲炁,彭亨即五臟雲炁也。真人者,其息深深,五臟炁盈,如山嶽之蓄雲也。日月,兩目也。景,光也。光即神也。真人神不外馳,目雖視物而凝然之不動,故曰停景。璇璣,斗極也。人心象之極者,旋而不移,視而察之,似若不動。真人者,任其自然,心雖應物而湛然常寂,故曰不行也。羣魔者,紛紜萬緒,惑亂我心者也。既任其自然,則應之若無事,是謂束形也。鬼精者,三尸也。三尸不去,道無由而成。能體純素,三尸自絕,故謂滅爽也。回尸起死,白骨成人者,丹成之士,非特獨善其身,更宜推功及物,故淨明法云:吾丹既成,變化自在。所不足者,上帝之詔未至,於是積功以期真命焉。凡羣品有善,可與延年益筭。不幸病死者,救以活之,如吴猛真君起于慶之死是也。

至學之士,

至學之士,心堅如鐵石,操列於水火,天地不能逾,鬼神不能惑,行人之所不能行,太極之上,有真名者也。又至學者,不待念起事至而後學,故能於有念無念,有事無事之間力行也。此之真人,抑又次焉。

誦之十過,則五帝侍衛,三界稽首。

此經乃妙炁結成靈文,是為萬炁之宗,在處有五行之炁,從之五炁之神,謂之帝。故曰五帝侍衛。季康子問五帝於孔子,孔子答:以五行佐成上帝,而稱五帝。三界者,即三界大魔也。至學之篤行積功立,三界魔王保而敬之,故曰三界稽首也。

魔精喪眼,鬼妖滅爽。

大魔既已保敬,鬼神焉敢正視,亦束形滅爽之理也。

濟度垂死,絕而得生。

《內義》曰:五帝,五臟之神也。肝魂、肺魄、心神、腎精、脾意;此五者,若人恬淡則神定魂清,意安魄寧,精不走失。若人躁競,則神疲魂濁,意亂魄散,精逐潰耗。夫人非不欲安而壽,然而日日應酬,神稍疲倦,則三尸九蟲作我蠡賊。所以絳宮之真,為其所擾;修鍊之士,則尸蟲消絕;五臟之神,各安其職,故曰侍衛也。三界,三尸也。乃人身三部陰濁昏邪之氣,以屬三徒之界。上尸彭踞居人頭,中尸彭躓居人腸,下尸彭蹻居人足。人之嗜欲貪淫,種種不善之事,皆尸鬼所使,至於庚申之日,則詣天曹,言人罪過,毫髮不遺。欲人速死,彼則欣躍。故葛稚川曰:子能絕三彭之仇乎?三彭者,三尸也。除絕之法極多,備載《道藏》庚申部。然不若金丹為妙。古詩曰:窮盡世間無限法,除非丹藥殺三尸。張真人曰:由來庚甲申明令,殺盡三尸道可期。此乃鑄惡成仁,化頑從善,被其制伏,故曰稽首也。魔精鬼妖者,乃九蟲六賊之類。三尸是渠魁,蟲賊是徒伴,勦其渠魁則徒伴自潰,故曰喪眼滅爽也。若然者,故能延垂死之年,續已絕之命,則神炁壯盛,學者勉而行之,其功不言可知矣。

所以爾者,學士穢氣未消,體未洞真,召制十方,威未制天政。德可伏御地祇,束縛魔靈,但卻死而已,不能更生。

《內義》曰:學者欲心未絕,性理未明,探鍊雖勤,玄虛未達,只可保神嗇炁,制伏陰魔,駐景延年,辟卻疾病。長生之道,未可冀矣。

輕誦此章,身則被殃。

謂不整形服,不按科儀,行立眠臥,聊耳誦念。若夫誦而不敬,不若不誦而敬矣。

《內義》曰:輕誦此章,謂輕行是道。夫金丹之要,全在燮調,首則動於釆取,次則戒於持盈,以俟鼎器圓成,藥物全備,則運符進火,添抽汞鉛,時晷相符,節侯無爽。故得陰陽炁足,離坎珠圓,神化成真,長生久視。若乃情躁心怠,妄作謾為,緯候相差,符節不應,則隆冬大暑,盛夏嚴霜,姹女逃亡,赤龍奔逸。神精既失,金液難求,氣索體贏,形衰身歿矣。

供養尊禮,門戶興隆。世世昌熾,與善因緣。萬災不干,神明護門。

《內義》曰:若修行篤敬,外則宅合昌盛,內則身心安寧。日新其德,動與吉會,禍患無侵,神明衛護。

斯經尊妙,獨步玉京。度人無量,為萬道之宗。巍巍大範,德難可勝。

《內義》曰:《七籤經教部》云,夫三洞者,蓋是一乘之妙旨,三境之玄言。了達則上聖可登,曉悟則高真斯陟。龍章鳳篆,顯至理之良詮,玉簡金書,引還源之要術。所謂斯經尊妙,獨步玉京者,又為三洞之冠矣。從古至今,仙真上聖未有不由是而修證者。錄籍具載,莫知幾何。萬法千門,靡不出此。巍巍蕩蕩,非可以名言思議。

道言:凡誦是經十過,諸天齊到,億曾萬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昇朱宮。

凡誦者不限高下之格,是能依法精心誦持十過者,則諸天齊到,眾聖降集於房廟,拔祖襧之幽魂,及昆宗之苦爽,下離北府,上入南宮也。

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為貴人,而好學至經功滿德就,皆得神仙。飛昇金闕,遊宴玉京也。

格皆九年者,即九年之格,法三火之數,三三如九。朱宮是南方屬火,以火鍊形,故云三火。九年受其鍊化,然後更生貴族。生則便修此經,昔需習之仍在,萬徧之功既滿,三千之德復圓,遂超然昇度,徑得神仙,登金闕而事聖君,遊玉京而謁元始。按《三元品誡》朱陵度人之格有三等。大福三年,中福九年,小福二十四年。九年者,約中福之格也。

《內義》曰:此言十過者,則月之理也。諸天齊到者,萬神混歸元一也。億曾萬祖,乃父母假合之物;幽魂苦爽,即有身之後,昏濁之炁,皆即受度。上昇朱宮者,乃鍊化假合昏濁之氣,超入靈明炳煥之域。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為貴人者,謂融鍊假合昏濁之氣,俱化陽神,更生真炁,萬神為一神,萬炁為一炁,長養聖胎也。學士到此地位,已得神全炁足,延生長年,所謂仙者未可言也。故曰:而好學至經,功滿德就,皆得神仙,更須進修,內功成就,德行庶可以冀。內功者,火候脫胎神化之道。修行之法詳著于後。德行者,要在濟物利人,如漢天師區別人鬼,葛仙翁普度幽魂,許真君誅剪蛟蛇是矣。經云:學者雖守道,不作功德,亦不能得道。昔漢天師丹成未服,謂王長真人曰:神丹成就,若服餌之,當必沖天,便為真人。然吾未有大德,宜須為國為民、除害興利,後可服丹輕舉上昇。臣事三境則無愧矣。如是,方能飛昇金闕,遊宴玉京也。

上學之士,修誦是經,皆即受度,飛昇南宮。

上學者聞道勤行,見法必學,始終不替,寒暑無虧,此太清九宮以下有仙名者。既修誦此經,使身得道而飛昇仙域,受鍊南宮朱陵之府。夫魂魄升仙,則火鍊鬼質;生舟得道,則火鍊垢穢,是故皆入南宮;然後登真本位矣。

世人受誦,則延壽長年,後皆得作尸解之道,魂神暫滅,不經地獄,即得返形,遊行太空。

世人即常流之人,非出羣之士。既以祖因福淺,身業功微,生前享壽遐齡,歿後解形暫滅。然不拘三官之制,不受九府之艱,期限數登,則神歸形復;既改形容於三宮之館,易童顏於九鍊之房,故不入南上之宮,便歷太空之境矣。○尸解有四種。一者兵解,若嵇康寄戮於市,淮南則託形於獄。二者文解,若次卿易質於履,長房假形於竹。三者水火鍊質,若馮夷溺於大川,封子焚於火樹。四者太陰鍊質,視其已死,足不青、皮不皺、目光不毀,屈伸從人,亦尸解也。肉皆百年不朽,更起成人。《真誥》云:尸解仙不得御華蓋,乘飛龍、登太極、遊九宮,但不死而已。《內義》曰:修誦雖殊,成功則一。金丹之道,難遇易成。儻宿命合真,得之者努力而行,必契經旨,無疑矣。

此經微妙,普度無窮。一切天人,莫不受慶。無量之福,生死蒙惠。

《內義》曰:此經隱奧,是道玄微,廣濟有情,普度無量。經功滿足,丹道圓成,先亡蒙解脫之恩,兆身被生成之澤。

上天所寶,不傳下世。至士齋金寶效心,盟天而傳。輕泄漏慢,殃及九祖,長役鬼官。

長役鬼官者,死魂被謫於天徒驅雷役電官,地徒擔沙負石官,水徒撻汲溟波官。

《內義》曰:三洞真經列于金格,玄都所祕,萬劫一開,傳授效盟,經有明旨。在昔劫數蹇屯,世運否塞,西臺龜母有請玉京,由是降授,用濟斯民。玉晨道君付于玄一真人,玄一真人付太極徐真人,徐真人付葛仙公,傳行於世。法有內外,事仍兩存。以丹而言,禁戒尤重。須嚴盟誓,不敢漏洩,內象之作,已露機緘,告天而行,廣用提拔。凡得此者,切勿慢輕,威神護持,靈官司察。若違此祝,身必禍殃貽累九玄,冥責難逭。

侍經五帝、五帝巳解在前。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營衛神文,保護受經者身。

童女都四十八人,既常營衛神經,亦兼保護誦者。必薦舉精誠,司察慢泄,受誦之士宜慎之焉。若出入遊行,必宜携帶,使持文而護身,免災而無慮。

《內義》曰:經者,祖炁也。五帝者,妙化五行之炁也。玉童玉女二十四人者,內外二景真神,真炁也。保養元神,是謂營衛神文,保護受經者。

道言:正月長齋,誦詠是經,為上世亡魂斷地逮役,度上南宮。

正月,上元大慶之月,故能福及上世祖曾,幽魂苦爽,斷鬼神連逮之役,受仙官技度之慶。齋者,謂身無雜務,心不外想,內外清虛,抱元守一,終乎此月,故言長齋。南官,已解在前。《內義》曰:正月者,寅也。修丹採藥以寅申為起伏之候。寅乃陽起之候,欲於申時行功,則於寅時先守,以至申時施用。長齋者,清心也。誦經者,攝炁也。謂之採藥。上世亡魂,乃陰炁也。陽炁雖曰子時發生,一陽尚在五陰之下。至於寅時,猶陰陽相半,陰上陽下,鬱而未暢,故曰逮役。至於申時以法薰蒸,陽炁奮發上騰,入于離宮,得不謂之斷地逮役,度上南宮乎?

七月長齋,誦詠是經,身得神仙,諸天書名,黃錄白簡,削死上生。

七月,中元大慶之月。中及己身,諸天上生名於白簡,酆都落死籍於黑書。身得神仙,位登天府。黃籙白簡者,以黃金為書,白玉為簡也。凡修道之法,普度九窮,通濟生死。

《內義》曰:七月者,申也,乃陽伏之候。欲於寅時行功,則於申時先守。至寅時運汞投鉛,入鼎成寶。亦名採藥,亦鑄鼎器,如此則陽炁日盛,陰炁日消,所謂純陰鬼也,純陽仙也。陽炁既壯,即修仙之漸,功滿炁足,神化長生,故曰身得神仙。凡得道之士,皆酆岱落名,移注仙籍,膺圖受錄,乃獲上昇,故曰諸天書名,黃籙白簡;削死上生也。

十月長齋,誦詠是經,為國王帝主、君臣父子,安鎮國祚,保天長存,世世不絕。常為人君,安鎮其方,民稱太平。

正月寅為鬼道,故拔先亡:七月申為人門,故度己身;十月亥為天門,故上為帝王安鎮國祚,永保太平。

《內義》曰:探藥足備,鑄鼎圓成。預先十月入室,調和神炁,去冬至十五日為始,謹存神腎間,謂之築固靈根,使根元本始神炁俱生。國者,身也。神為身之主,炁為神之臣。神滿炁盈,百骸俱理,丹成質蛻,久視長生,骨肉同飛,形神俱妙,一如經之謂矣。

八節之日,誦詠是經,得為九宮真人。

八節日,元始分遣天尊天君天帝神仙兵馬教化人間,開度羣品。北斗南辰四司五帝亦復下降,條錄罪福;含炁之流,每至是日,各有變化,翾飛蠕動,草木飛沉,隨緣感應,改故易新。輕或更重,重或更輕。善惡回換,炁象之運,自然而然。上學之士,每於此日,自當存想祈謝,因變行化,習吉除凶,進善黜惡,陞明棄暗,入正去邪,鍊偽成真,勵思登真,開度羣品,生成萬彙。夫八節與八卦九宮相表裏,故八節誦經,得為九官真人矣。

《內義》曰:八節八卦入室運符進火,以冬至之日、子時為首,起火神,存在腎。陽火運行,其神隨逐而進。腎中,根也。神室,蒂也。自根至蒂,根帶相連,結胎成果矣。一舉三時,自子至寅末住,金火逼,逐至神室。其丹漸結,應冬至立春節,坎艮卦。卯時沐浴,辰時進火,至巳末住。金火逼逐至髓海,應春分立夏節,震巽卦。陽火至極,午時運符,至申末住。金水推運,從雙關鵲橋入室,玄珠漸兆,應夏至、立秋節,離坤卦。酉時沐浴,戌時運符,至亥末住。真炁歸元,一陽來復,應秋分、立冬節,兌乾卦。周而復始,循環不已,蓋促一年之功於一日之內,以應八節,用符八卦,凡此運用陽火陰符,皆歸中宮。長養聖胎,十月炁足,寶鼎功成,脫胎神化,是為真人。夫八卦環列,外實中虛。《易》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此其所以為九宮真人。

本命之日,誦詠是經,魂神澄正,萬炁長存,不經苦惱,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名書上天,功滿德就,飛昇上清。

人身有三魂:一魂居直,本屬宿官;一魂居地府,一魂居形內,七魄常住而不散也。遇本命日,魂神降體就尸,合同循環,歸降不絕,則生人安穩,災病不生。若其日清淨身心,不酒不色,著新衣服,焚香習善,更於其日眠睡少時,即魂與魄合,陰與陽并,道炁內隆,命根堅固。若嗜酒色,昏亂形體,則魂當歸時,去身三步之遠,取合不能,穢惡衝射,魂復而往。若三度昏亂,魂不合魄者,則陽衰陰旺,魄靈與陰鬼交通,致使遊夢眾惡,耽睡迷亂,災病俱生,將至於死。人能於本命齋誦,則有如上感應,功滿德就,則飛昇也。既以我本命之日修誦,故能存我神炁,聖人作則,皆有由然。以此推之,則修真之理自明矣。

《內義》曰:火候畢,行脫胎神化之道,聖胎存於髓海之中。以周星六十日為期,本命一周以合周星之數。忽然如霹靂之聲,天門裂開,聖胎脫出,凡蛻為仙,長生不死,魔王保舉,諸天奉迎,功備德隆,飛騰可待。李昌齡曰:功者,日用之謂;德者,日新之謂。苟能閔閔然如農夫之望歲,汲汲然如商賈之營財,今日積德,明日又積德,今日累功,明日又累功,所謂天仙一千三百善,行之只在四年;地仙三百善,行之只在一年。第人不能,多至中廢,不聞穿石禮樹之說乎?紫虛元君曰:昔有傅先生者,自少好道,入焦山石室中。積七年,忽遇太極真人,授以木鑽,使之穿一磬石。戒曰:石透,吾當度汝。石厚五尺餘,傅穿之不息,積四十七年。石忽穿透,太極真人果來度之。又南嶽夫人曰:昔有人勵志於道,然不知求道之方,唯日夕禮一枯樹,求丐長生,如是不已。積二十八年,樹忽生花,有汁如蜜,其人取花并汁吞之,遂獲度世。嗚呼!鑽石、禮樹,尚得度世,況持經行妙道,寧有不得者乎?

道言:行道之日,皆當香湯沐浴,齋戒入室,東向叩齒三十二通,上聞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過。

誦經之日,先被服盥漱,置經於案。然後焚香禮請,跪啟修誦之意。即東向正坐,焚香披讀,注心歷目,微聲誦詠,若或錯誤,則卻上三十字讀,忽使匆速,苟貪徧數,翻為失功,誤人不少。調聲誦詠,令神魂和暢,常令香炁不絕於室。叩齒者,當以中齒上下兩兩相叩,令響,內以集神,外以徹天。《真誥》云:叩齒以集神,咽津以和真。次則存拜三十二天,每想天帝,存一拜之。從東北方首始,東行左旋,止於西北。

閉目靜思,身坐青黃白三色雲炁之中。

玄炁青,元炁黃,始炁白。

內外蓊冥,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獅子、白鶴,羅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煥室內,項生圓象,光映十方,如此分明。

青龍左,白虎右,朱雀前,玄武後;獅子左右各兩行,行有其八,對坐相望;白鶴亦然。日在額左,月在額右。光明一室,項生圓象;九色相間,青、赤、黃、白、黑、綠、紅、紫、紺,照徹十方,存令分明如睹。

密呪曰:密者,口動而無聲也。

貪羅鬱羅,符無蘇陀。太沖太極,陰陽包和。出有入無,出生入死。鬼神莫測,變化自如。元始混炁,玄中又玄。上干有頂,下洞太淵。誦之一徧,沉痾自痊。鍊魂浴魄,真陽自全。齋戒禮誦,萬過飛仙。無上祕呪,萬神綿綿。心中心呪,重復宣傳。貪羅洞明,與道合真。玉清上極,梵炁氤氳。分靈布炁,降注臣身。形神俱妙,變化飛昇。一如令格,統攝萬靈。急急如律令。元上三天玄元始三炁太上道君。

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寶君,各居一天。三天在人額上髮際。中為清微天,天寶君治之;左為禹餘天,靈寶君治之;右為太赤天,神寶君治之。凡誦經,當存思三帝君。

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侍香金童、傳言玉女、五帝直符、直日香官,各三十六人出。

上、中、下三境,每境八人,三八二十四人,并三魂七魄、陰陽二君,共三十六人。

關啟所言,

受法籙者,即具位。如未受法籙,即稱奉道弟子,當盡心中所欲言詞。然亦貴在簡當,至誠默奏。

今日吉慶,長齋

今某日吉慶,隨其日言之。如長齋即言長齋,如不長齋即不言也。

清堂,修行至經,

若知三洞中盟之道,見行事即言修行至經,自非此人即不言修行至經。但言清堂誦經。

無量度人。

或為一事而誦,即言為某事誦經。若為十方普度,乃可言無量度人。

臣及甲乙,轉經受生,

若常時自誦,即言臣及祖考。若為他人,即言臣為某人。但以意而陳述。甲乙者,某人某人之理也。

願所啟上徹,徑御無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几前。

元始上帝者,即非元始天尊,乃上帝高尊,位齊元始者。或云元始上帝即天尊也。畢,引炁三十二過,引者,以鼻引而咽之。三十二過者,東南西北方,每方八天,各一引。東方青炁,納於肝;南方赤炁納於心,西方白炁,納於肺;北方玄炁,納於腎。洞徹五內,然後誦經。

東向誦經。

東方乃長生之方,諸天所尊重。誦經之格,初一徧從序誦起,至此存思畢,即誦後經。第二徧,則宜從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起誦。每十徧為一過,若欲禳襘濟拔,須得十徧為佳,以遵十回度人之義。或有事務暫起,亦得若經時稍久,即須依前法。

《內義》曰:如上發爐,密呪乃誦經,行持啟出官將通奏齋意,以祈感格。若夫三炁蓊冥,六神侍衛,日月洞煥,圓象照明,皆備內象之中矣。萬法皆有內外,事仍兩存,有內無外,皆非大道,乃屬旁門,內修祕密,外用顯明。是故太上微示內修,彰顯外用,令人泝流尋源,窮末知本,使其自悟自得,兼而行之,以取仙道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精分大佬的团宠日常

    精分大佬的团宠日常

    纯熙自小患有人格分裂症,每个人格都是大佬!在她眼里,钟离痕胆小,可怜,极其需要保护!在钟离痕眼里,纯熙身世不详,在夏家受尽苦楚还想着保护自己,十分可爱,善良被掏空的钟离一族:胆小?可怜?那我们遇见的是鬼吗?被虐得哭泣泣的一众配角:爱情的滤镜太恐怖!
  • 生活啊慢慢来好吗

    生活啊慢慢来好吗

    记录牢骚+琐碎日常,喜欢就多看几遍吧!嘿嘿!
  • B+推理:生死一线

    B+推理:生死一线

    知名女主持人裸死在家,是自杀还是他杀?一个连环杀人案犯在二审前忽然引颈自戕,是畏罪还是冤情?接连出现在C市街道上的人体残骸,有明显的咬痕与刀印,是怎样的变态情形?一波三折的故事,环环相扣的去情节,不到最后一秒,难以揭开的迷局案底!且看一位业余选手如何以精妙的推理,解开这些难题,还事实一个本来面目。
  • 宇宙最强男人

    宇宙最强男人

    一百年前,紫薇大帝柳风阳,被自己心爱的女子苏幕遮所杀。一代明君就此陨落。苏幕遮取而代之,不仅自封“琼天女皇”,更是将柳风阳辛辛苦苦创立的华夏帝国推翻,发动了全大陆的战争。华夏大陆为之囹圄,变成了一个侧头侧尾的野兽丛林。一百年后,柳风阳重生,看着硝烟四起的大陆,他心中怒火熊熊燃烧。琼天女皇,终有一日我会让你堕下黄泉!青铜下品夷龙营地中,柳风阳目光锐利,心沉如铁。
  • 九十九度深吻:铭记挚爱顾先生

    九十九度深吻:铭记挚爱顾先生

    互相顾及而已,谈何相爱?整个A市的人都知道,顾铭川身边来了一位不得了的女人,把他迷得不得了的女人。他给予她数之不清的宠爱,纵容到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可安夏茗被困在顾家的地下囚牢,昏迷不醒,迷离间,她想,她大概从来没有尝试过这么疯狂却又这么失败的爱情,是她,失算了...再次见到安夏茗的时候,是在安家的晚宴上,那时,她坐在轮椅上,笑的一脸的温婉,与旁人交谈...你的身旁足够热闹,人山人海靠近不了,遇见你,只为怦然心动。后来顾太太站在媒体的镜头前问了顾先生一个问题,她作祟心泛滥,问他,为什么她是顾太太?顾先生盯着身侧的人儿,脸上始终是化不开的温柔,语出惊人:“第一次看见你,就觉得,这是我的顾太太了。”
  • 白手相诺岁月老

    白手相诺岁月老

    阿丑的妆术,举世独绝。此刻,她就是他的沈长清。脸一样,抱在怀里的感觉也一模一样。怎还会是其他人?
  • 谢谢你没有让我输

    谢谢你没有让我输

    “皓白,待会儿我们去吃什么啊”,徐若晗的纸条上写着。“老师让我抱作业去办公室,你乖乖坐着,回来后,我带你去吃你最爱的草莓布丁”林皓白回传纸条……
  • 何处情深起

    何处情深起

    顾衍期一直觉得,罗衾笑起来很好看,罗衾有点娇气,罗衾的性子很软。可是他没想到,性子那么软的人,有一天也会一声招呼都不打就突然消失。所以,他找了她许久。后来,终于在江南烟雨里,找到了她。……小剧场:顾总:衾儿,过来给我抱抱。衾儿,做你以前做过的桂花糖糕给我吃好不好。衾儿,来亲我一下。罗衾:顾总现在真的变得好黏人啊肿么破。
  • 武魂大陆之最强系统

    武魂大陆之最强系统

    叶天意外穿越到武魂大陆获得了“最强系统”在这个满是武魂的大陆,叶天表示:“我已经无限接近无敌了”………………………………………………书友群:693097957
  • 你的名字有余生

    你的名字有余生

    初识,她对他说,初次见面,请多关照!郑敏敏:我可以知道你的名字吗?余生眉头一欣,淡笑着走开。后来,她发现他的小秘密。余生:我不希望任何人知道它。郑敏敏:可以,但你要做我男票。有一天,他对她说,我不该告诉你我的名字。她却微微一笑,说: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我的余生里有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