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641300000009

第9章

元洞玉曆:

此章論劫運成壞。按《龜山玄錄》曰:天尊結元洞之炁,為玉曆之書。《內義》曰:《太極妙化神靈混洞赤文章》云:九霄總梵,八帝治天,非混洞赤文,不能攝化九陽而明天度。此九霄九天皆混洞赤文之所開化,故赤文化混洞,混洞化彌羅,五劫開化。《元洞玉曆章》云:昔混元溟涬,大梵彌羅,諸天未分,九陽冥合。三因九轉,六變七回,元始肇形,五劫初化。乃命道君筆錄天元,運乘五劫。故元洞者,以明祖炁;玉曆者,以紀天元。劫運五周,復歸其一,是以五劫既周,昊天成象也。即此而推混洞赤文,而曰太極妙化。神靈者,先天自然之道也。元洞、玉曆而曰五劫開化者,後天修證之理也。故李少微謂此章論劫運成壤是也。以丹而言,元洞乃先天虛無之祖炁,空炁金胎是矣。玉曆則炁之結而成象,乃我之本來面目,丹基藥祖也。與混洞赤文一理無殊,故曰元洞以明祖炁,玉曆以紀天元。天元則人之根本是也。即此而修證真道者矣。

龍漢延康,

劫之名號。龍者,神也;漢者,大也;延者,長也;康者,安也。

《內義》曰:嚴東云:元炁始結而成玉字,顯乎龍漢,隱乎延康,光乎赤明,耀乎開皇,逮至上皇也。夫龍漢之劫,玉字初顯,類乎人之分炁初生也。延康之劫,玉字淪隱,類人身之沒也。赤明之劫開圖,玉字復光,類乎人之再出世也。開皇上皇之劫,玉字耀明,類乎人之處世也。所謂劫運五周,復歸其一,五劫既周,昊天成象者也。天地以三界空壞為劫,人身以死為劫。天地不知幾經成敗,人身不知幾度生死,而虛無自然之炁歷劫常存。劫終之後,三界空壞,萬物精爽,長在太空。人之老死,百骸枯朽,一靈真性,亦復如是。《西昇經》曰:上世無始以來,所更如沙塵,動則有載劫,自惟甚苦勤,所以為生死之根本,升沉六道,苦輪不息,唯得道乃己。

渺渺億劫,混沌之中。

言此二劫,眇邈久遠,莫知歷數,在於溟涬之中矣。

上無復色,下無復淵。

每劫運終,三光冥暗,天地混沌,上有何色,下有何淵?

《內義》曰:《陰符經》云: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上清經》云:大運之交也,天炁窮於太陰,地炁極於太陽。陽極則孛,陰極則否。陽極則其精化為水,陰極則其精化為火。先焚以大火,次漂以大水,上至九天之下,下至九地之內,毫末無遺,然後元炁復合,謂之混沌。混沌再分,亦如初劫。如比變革,總名為元炁離合。夫龍漢延康之前,與夫此身之先,不知其幾經變革離合,歸乎空洞而無色無淵矣。

風澤洞虛,金剛乘天。

風澤者,道之炁。金剛者,精之炁。道炁至柔則洞洽於虛,精炁至剛則運乘於天。

《內義》曰:風者,有炁無形;澤者,有形無質,乃虛無自然之理也。薛幽棲云:道之炁是矣。《易》曰:澤上有風,中孚。其為卦也,內外皆實而中空,象乎虛無。《道德經》云: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乃能順信一切,造化萬物。故曰說而巽,孚乃化邦也。《麻衣》曰:中孚則始生之理也。道之炁,豈非始生之理乎?金者,亘古不變;剛者,堅貞不壞。是純真至妙之精。薛云:精之炁是矣,乃合乾道。夫乾者,六爻皆陽,反覆顛倒,其體不變。四德俱備,萬物以之亨長遂成。《麻衣》曰:乾者,造化之樞機。精之炁豈非造化樞機乎?此兩者,《道德經》所謂惚兮恍

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者也。即是人之一靈妙有。夫劫運變革,三界消壞,而種民之上,寂然不動,故此炁洞虛無之妙,乘不壞之天,分化開圖,成立三界,如人一靈復胚胎而生身者也。是炁也,金液還丹之基本矣。

天上天下,無幽無冥,無形無影,無極無窮。

謂天上天下,不可觀測,唯混成自然而獨立也。

《內義》曰:類人之死,殞其形骸,真性獨存者也。《道德經》曰: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徹。夫如是,故曰無幽無冥,無形無影,無極無窮,不可得而致詰,故混而為一,是謂大行梵無炁也。

溟涬大梵,寥廓無光。

劫壞之後,唯有大梵之炁,溟涬寥廓,三景無光矣。

《內義》曰:張子平《靈憲》曰:太素之前,厥中惟虛,厥虛惟無。斯謂溟涬道之根也。玄師曰:人自溟涬大梵而生,亦自溟涬大梵而死。夫溟涬大梵者,乃自然之炁,渾沌未分者也。父母搆精之始,此炁欻然感附成胎,強名曰神。於混洞赤文下詳註。自是而生者,此也。寥廓無光者,乃混沌未分,陰陽屈鬱,日月滅景,天地冥然,象人受胎於母腹之中,未出世也。及其生也,動之死也。故《莊子》曰: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遇於渾沌之地,而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註云:儵,有象也;忽,無形也。渾沌乃清濁未分,喻自然也;其鑿之者,不順自然,強開耳目矣。蓋喻七情開發,走失大梵祖炁而致衰朽,所謂自是而死者也。

赤明開圖,運度自然。

元始於延康之中,開啟赤明之運,開圖籙之煥爛,運陰陽之分度,因此遂號赤明之劫也。

《內義》曰:赤明者,劫壞之後,陽炁復肇,立劫之名也。開圖者,劫運再立,天尊開演圖籙,運度自然之道。圖籙者,混洞赤文,元洞玉曆是也。由是天地成立,日月光明,羣生遂性,萬彙亭育。以人而言,出離母胎,立劫之始也。性識萌動,開圖之理也。口言目視,鼻嗅耳聞,手執足行,心明意達,乃運度自然之道也。而愚者不及,知者過之,以是失中,自然之道喪矣。

元始安鎮,敷落五篇,赤書玉字,

祖炁復肇,安天鎮地,五文開廓,混洞赤文,宣布復出。

八威龍文。

乃八威召龍之錄,能禦伏妖異,策役神靈。

保制劫運,使天長存。

大樸既散,炁結成文。有無相資,顯仁藏用。經曰: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在道則造化不忒,在天地則長久不壞,在人則長生不死。故曰保制劫運,使天長存。

《內義》曰:元始安鎮,乃純精一炁,鎮靜坤宮,敷落五篇,乃妙化五行。簇置神室,赤書玉字,乃元精真炁。八威龍文,乃八景陽神,保度此身,不終之劫,超越生死,使與天而長存。夫人之稟生,有命有性,命有限而性不滅。性雖不滅,庸愚之流,命終之後,不能無淪蕩。達者戒慎修持,死生一政,命雖有終,性無革變。然雖如是,不若金丹之道,形神俱妙。故彭真人云:將無涯之元炁,續有限之凡軀。元炁乃天地長生真精、聖父母之炁也。凡軀乃陰陽短促濁亂,凡父母之身也。故將此聖父母之炁變化,凡父母之身,為純陽真精之形,乃得與天地同壽矣。

梵炁彌羅,萬範開張。

《內義》曰:道炁彌綸,包羅太虛,萬物軌範,由此開張。如日月星辰人民品彙,皆因梵炁生成肇化也。按《開化置品經》曰:吾於無名無形,濛頭溟涬之中,開導玄黃,分靈散炁,從大羅下生三境,次生九天,立九天帝為三寶之玄津,二十七天為境界之修品,三十六部為三景之玄根,下為三十六天之域宅。次三十二天、三十二帝濳運開化,下分三界,傍貫璇璣,二十八宿五星躔度以明五方。清炁上騰,重濁下凝,下生九地,中生九人,天地人物,無不備焉。故陽和正炁,化生上聖高真;柔和冲靜之炁,化生元君聖后、仙妃玉女;剛烈英勇之炁,化生天丁力士、神兵將史;陰陽五行之炁,化生男女;雜謬之炁,化生禽獸。咸承一炁,萬種不同,隨其生化。夫太虛既在道炁彌綸包羅之內,則此身亦在其中矣。如萬物軌範日月星辰人民品彙者,類一炁升降而應陰陽,寒暑推運而為砂汞鉛銀者也。此蓋無中化有,強名法象,若執而有之,即非妙道;返而合元,是為丹矣。

元綱流演三十二天,輪轉無色,周回十方。旋斗歷箕,回度五常,三十五分,總炁上元。八景冥合,炁入玄玄。

五常者,五行也。三十五分者,日月五星及二十八宿也。

《內義》曰:元始祖炁,綱維一體,三官升降,往來無窮。是謂元綱流演三十二天,輪轉無色,周回十方也。旋斗歷箕、回度五常者,明大梵祖炁始旋於斗,終歷於箕,周回天度而成五行也。斗、箕屬東北之方,艮寅之位。以人身而測天度,則下丹田之上是矣,元炁初發,沖漠幽隱。寅時於下丹田之上,始得舒暢。當是之際,以鉛攝汞,以陰召陽,類大鈞之播物,無不發生者也。《參同契》曰:混洞鴻濛,牝牡相從,滋液潤澤,施化流通。始於東北斗箕之鄉,旋而右轉,嘔輪吐萌,濳潭見象,發散精光者也。然後陽炁上升,陽極生陰,陰炁下降,返本歸源,匝繞周身,運化五行。故易玄子云:還丹命可延,返覆陰陽炁。父子與君臣,循還歸一位。春仁煦於木,夏火存於禮。秋則義屬金,冬以水為智。黃君獨守信,土符稱戊己。此是真五行,五行固同類,道德甚分明,祖師專味是耳。夫一日之間,一年節炁天地萬物皆備於我。元炁發而陰陽分,陰陽分而四時成,四時成而炁節周,炁節周而五行備,五行備而造化成。陰陽二炁,日月也。四時者,四象也。二十四節炁,火候也。五行,藥物也。陰陽五行,應北斗四時。二十四炁,應二十八宿。是謂三十五分。造化成者,皆由一炁綱維,八卦變化,密運妙機,濳符玄理。故曰三十五分,總炁上元,八景冥合也。不可以致詰,故混而為一,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故曰炁入玄玄。

玄中太皇,上帝高真。

凡稱皇者,即天尊之號,與元始之齊位。

《內義》曰:玄中者,仙中之仙,真中之真,聖中之聖,道中之道。太皇即元始也,上帝即道君也,高真即老君也。紀云:元始是大羅天人,道君是西那國人,老君乃元生之至精,兆形之至靈也。三號雖殊,其道則一。以內而言,元始大羅天人者,祖炁也;道君西那國人者,金母也;老君元生之至精、兆形之至靈者,丹體也。皆我真性,初非別物。道經云: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矣。釋氏所謂自性具三身者也。六祖云:清淨法身,汝之性;圓滿報身,汝之智;千百億化身,汝之行。儒書亦然。《中庸》曰天命之謂性,元始也。率性之謂道,道君也。修道之謂教,老君也。一以貫之,皆道也。儒者以之治世、禮君臣、正上下,功及於物,亦能度世。故《元始上仙記》云:自古至忠至孝、至貞至廉者,不同常流,皆擢仙職。釋氏以之出世,故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玄門則有無互用,虛實相通,聚則成形,散則成炁。故曰玉符保神,金液鍊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也。

汎景太霞,嘯詠洞章。

汎者,浮也;景者,身也。言天尊汎景霞霄而吟詠洞章也。

《內義》曰:汎景者,經所謂大道汎兮,其可左右之理。太霞者,常陽之炁,蓋道無不在,汎兮所至,無非常陽之域而嘯詠洞章,乃雍容自適之理。若人之真性,涵泳於元和之中,熙熙怡怡者也。《莊子》曰:遊心於淡,合炁於漠之謂也。

金真朗郁,流響雲營。玉音攝炁,靈風聚煙。紫虛鬱秀,輔翼萬仙。

金真者,自然之章,流響慶雲之宮。玉音,玉光之章,侍晨一嘯而靈風聚煙。

《內義》曰:金真朗郁,真神明盛也。流響雲營,炁歸神室也。玉音攝炁,鉛炁感汞也。靈風聚煙,真汞結砂也。紫虛鬱秀,輔翼萬仙,乃陽神隱煥,萬炁簇擁,居於神室之中。是謂金丹之體。故文始先生《讚紫虛陽光錄》曰:虛元無上紫虛祕錄,乃三洞之玄根,天地之真祖,至高至極,至妙至靈,修之長年;神仙行之,還淳返樸。諦觀此言,紫虛之道,金丹無殊矣。

千和萬合,自然成真。

《內義》曰:千神和為一神,萬炁合為一炁。自然之理,契合成真。

真中有神,長生大君,

《內義》曰:即性中之真神,長生不死之本道。經所謂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者也。是謂金液還丹矣。

無英公子,白元尊神,太一司命,桃康合延。

無英公子乃肝神也,白元乃肺神也,太一乃百神之主,司命為南上之真,桃康、合延乃左右腎神也。

《內義》曰:帝一混合法曰:白元、無英、桃君、司命、太一,混合五神,捧籍列侍。五神,各有所主,混合九變,三五洞化。於是三宮鎮真,百節受靈。帝君寶籍,宿命無傾。周旋虛煙,啟通玄精。二十四真,忽然化生。上開上元,下開八冥。左朝六甲,右使六丁。玉華引日,太一并形。千乘萬騎,舉身登晨。修帝一真道,功成百神混合,如此金丹之理道備亦然。

執符把籙,保命生根。

《內義》曰:符籙者,以有象而言,則文字也;以無象而言,則靈炁也。修丹之士,把握陰陽,挈提天地,明造化之妙用,運鉛汞之玄微,神全炁備,與道合真,真神保其性命,靈炁護其生根。

上遊上清,出入華房。八冥之內,細微之中。下鎮人身,泥丸絳宮。中理五炁,混合百神。十轉回靈,萬炁齊仙。

華房,玉清三華房也。八冥,即八極也。細微,毫芒也。泥丸,腦宮也。絳宮,心也。此等真神以太一為主,則遊行三清,出入三華之房,周於八極之內,徧於毫芒之中。下鎮人身,則太一在腦,總眾神也。司命處心,納生元也。無英在肝,制三魂也。白元在肺,拘七魄也。桃君處臍,保精根也。延康居腎,守命門也。中在空洞,則理於炁,和合百神,《易》曰神元方,陰陽不測之謂。然則神無不在,所在皆無不可以識,智知不可以有無定。

《內義》曰:內外之理,一致無殊;上清華房,八冥細微,此乃外象,一炁所化泥凡絳宮,五炁百神,此乃內象,亦一炁所化。夫無,大無不包,細無不入,神之為物,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孟子》曰:浩然之炁,塞乎天地之問。《莊子》曰:精神四達並流,無所不極。上際於天,下蟠於地。若乃順而養之,則三部八景、三關五臟六腑、九宮金樓玉室、十二重門紫戶玉閤、三萬六千關節,根源本始,神全炁足,是謂道純素者也。故曰能體純素。謂之真人,則遊躋上清,出入華房,大包八冥,細入毫芒,聚則為形,散則為炁,天關為之十轉,諸真為之度靈。萬炁還元,俱成仙道。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上開八門,飛天法輪。罪福禁戒,宿命因緣。普受開度,死魂生身。身得受生,上聞諸天。諸天之上,各有生門。

天中有無量大聖眾,常簡學仙之人生死錄籍,開度九幽之魂,升入八方法輪之門也。已上正文;元始天尊所說。

《內義》曰:仙道所貴,唯在長生。初無限量,應度即度。《感應篇》曰:欲求長生者,是道則進,非道則退;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其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其禍。人之善惡,皆由心造。夫心者,出入以象,其門運動以象。其輪心機成於內,天機應於外,由是有八方法輪之門,中有罪福之場,禁戒事跡,因緣所由,具載《法輪經》。雖曰大慈之化,善開濟度,而福有淺深,報應有差等,是謂夙命皆聞,上天隨其善功,稟賦受生,死魂則有隨果受生之門,生身則有仙階高下之品。

中有空洞謠歌之章,魔王靈篇,辭參高真。

《內義》曰:上文諸天之上,各有生門。道君繼而述云:中有空洞謠歌之章。或云空洞者,三界總名;或云即洞章之理。合而言之,三界者,諸天在其中,蓋諸天之中,有空洞歌章,乃三洞經錄所載,天真著述,讚頌之類,玄文妙理,開悟後學者也。魔王所作飛空歌音,義在儆戒,理契天真。道君叙述于左,即非靈寶本章,故不在內象之列,唯釋其義矣。已上正文,玉晨道君叙述。

第一欲界飛空之音:

《內義》曰:欲界魔王作歌,凡人口業淨盡,有十善功,上生欲界六天。人道眇眇,輕浮。仙道莽莽,難明。鬼道樂兮,當人生門。邪僻趨死。天道貴生,欲人長生。鬼道貴終。欲人終死。仙道常自吉,知常,明,故吉也。鬼道常自凶。妄作,是以凶也。高上清靈爽,悲歌朗太空。唯願仙道成,不欲人道窮。

《內義》曰:謂明則高真上聖,幽則清靈精爽。哀憫世人,聲明物理,警覺至學之士,昭彰天地之間。唯願仙道成,不欲人道窮也。古德云:幽林鳥叫,碧澗魚跳。雲片展張,瀑聲嗚咽。如是景象,示人入處。由是觀之,紛紜萬化,無非悲歌。洞山云: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裏聞聲始得知。《莊子》曰: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有如湍水逝川,白駒過隙,日鳥月兔,顯示丹基;蛇脫蟬蛻,彰明解理。靈龜服炁,蜣蜋轉丸;漆園濠上之魚,濂溪窗前之草,皆可心領意會,目擊道存。是謂不言之教,無聲之聞也。

北都泉曲府,中有萬鬼羣。但欲遏人筭,斷絕人命門。

《內義》曰:羅酆之職,主治罪罰,收錄愆過,削奪壽筭。壽筭既除,命限滅絕。饉按,經云:人之受生,所謂之筭。記在諸天,太上勅勒,諸天諸地、日月星斗、天真上聖、將軍使者、大神童子、天地飛仙、三界四司、嶽瀆官屬執籙把籍,巡行考案。三日一言,十日一奏,百日一結。三元八節,五臘三會,考較功過,不輟須臾。若修善則延年,為惡則减筭,錄送羅酆,毫分無失。

阿人歌洞章,以攝北羅鄧。束送妖魔精,斬馘六鬼鋒。諸天炁蕩蕩,我道日興隆。

《內義》曰:外奸除則諸天炁蕩蕩,內行著則我道日興隆。

第二****魔王之章:

《內義》曰:****魔王作歌,凡人身業淨盡,有三百善功,上生****十八天。

落落高張,天也。明炁四騫。炁也。梵行諸天,周迴十方。梵炁匝繞。無量大神,皆由我身。諸得道者.皆自魔王保舉成真。蓋示學人陞黜之意,使其知所懲戒也。我有洞章,萬徧成仙。

《內義》曰:洞章乃龜山丹黃飛玄紫文。昔尹真人道成,老君與之西道毫臺,入七寶園,觀其文,修之有法,具載靈寶經法中,功成為靈寶真人,即非魔王之歌也。萬徧成仙,萬乃一之積,非一朝夕能造乎,是故在積習而致之。昔定錄真君謂雷平許君曰:學道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難出。若不堅心正行,豈得見泉源邪?此乃積習之理也。

仙道貴度,鬼道相連。

修仙所貴長生度世,否則身歿炁散,魂神被考,累及祖宗,可不謹哉!

天地眇莽,穢氣氛氛。三界樂兮,過之長存。身度我界。體入自然。此時樂兮,薄由我恩。

《內義》曰:物形之大,無出天地,而穢濁之氣亦盈其中。太虛廓然,不礙紛觸。大慧有言,太虛空中還有一物,礙得他否?雖不受物礙,而不妨諸物往來。人若性天虛廓,不滯於物,以象太空之含容,則離六根六塵而超欲界、****、無色界,結習都忘,不復淪墜。骨肉同飛,昇入無形,得至於此,真樂長存。雖由修進,功滿德就,亦自魔王保舉。此乃修行經力成道者。若丹道功成,不歷階級,即登上品之仙。

龍漢蕩蕩,何能別真。

龍漢者,初劫之名。是時大道淳朴,徒有其化,難可為雜,人之本性亦如然。

《內義》曰:受性之初,如嬰兒之未孩,安有精粗之別?夫本有之性,湛然清淨,因情識迷幻,故有染著。太上曰: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有身者,有識情也。無身者,無識情也。夫識情皆因惑於妄幻;能知妄幻,識情自除。《圓覺經》云: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亦不須強生排遣,則性復心冥,渾然龍漢之初。經云:專炁致柔,能如嬰兒。如是,則真亦何有?

我界難度,故作洞文。

我界,即****也。洞文,即此歌也。蓋魔王欲人成道而作歌以勉之。

變化飛空,以試爾身。

《內義》曰:關尹子云:物來無窮,我心有際。故我之良心,受制於情;我之本情,受制於物。夫世緒紛紛,類似妨道,隨機而應,勿留於心。故曰物非我物,不得不應;我非我我,不得不養。雖應物,未嘗有物;雖養我,未嘗有我。若夫所不免者,衣食也。然衣食者,人之涉世舟楫。若到彼岸,亦無所用。萬事已定,浮生自忙,功名隨分,軒冕倘來,故非力取巧得,隨世緣可也。其或迷惑聲色、輕棄精神、决性命之情、造生死之業者,意逐物遷,神識流蕩;於至無中,執以為有;於至變中,執以為常。經曰:耳目聲色,為子留愆;鼻口所喜,香味是冤。身為惱本,痛癢寒溫;意為形累,愁毒憂煩;弗疾去之,壽命不延。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何待其試乎!

成敗懈退,度者幾人?笑爾不度,故為歌音。

《內義》曰:成敗懈退,四字之中,一利而三害。倘不以輪迴生死為念者,則信道不篤,進寸退尺,必矣。故經曰: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饉終如始則無敗事,謂其鮮克有終也。

第三無色界魔王歌曰:

《內義》曰:無色界魔王作歌,凡人心業淨盡,有六百善功,生無色界四天。

三界之上,眇眇大羅。

三界之上,即種民四天也。種民之上,即大羅天也。

上無色根,雲層峨峨。

大羅天上有玉京山,無根而生,據空而停。山上有九層雲樓,高而峨峨也。

唯有元始,浩劫之家。部制我界,統乘玄都。

元始天尊自空劫以來,宅居其中,總治三界者也。

有過我界,身入玉虛。

《內義》曰:我界即無色之界,玉虛乃虛無玉京。修行之人,得度無色之界,以入四種民天之上、玉京虛無道境,方無墜墮。未得過者,猶滯輪迴;蓋生死之根未斷,陰陽之炁猶存,尚隸乎數,或陞或墜,輪轉無窮,唯得道乃已。

我位上王,匡御眾魔。空中萬變,穢氣紛葩。保真者少,迷惑者多。

《內義》曰:保真者,乃任常不渝;迷惑者,即居幻易遷。有如蘭麝之馨,達者謂之妖淫穢氣也;是非之場,達者謂之罪福紛擾也;粉黛之容,達者謂之鳩毒葩華也。舉世樂為,故曰迷惑者多。

仙道難固,鬼道易邪。

仙道恬淡無為,雖設禁戒,鮮有堅守。世事縱心快慾,不待教誘,自然從靡也。

人道者心,諒不由他。

《內義》曰:三教皆由心地發明。儒曰存心,仙曰修心,佛曰明心。或曰正心、洗心;或曰虛心、靜心;或曰息心、降心,無非令人淑此以復其善。故儒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皆由心正而後身修。推此及彼,綽然有裕,豈外乎心!《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若夫致知、格物,亦自正心而得矣。道家云:生我於虛,置我於無;生我者神,殺我者心。又曰:眾生受諸惡業,皆由自心妄想顛倒,不悟無為。一切罪根,皆由心造。天堂快樂,自由心生;三界沉淪,亦從心起。佛家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又曰: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馬祖所謂:即心是佛也。《圓覺經》云:是諸眾生清淨覺地。裴休曰:真淨明妙,虛徹靈通,卓然而獨存者,心也。背之則凡,順之則聖;迷之則生死始,悟之則輪迴息。楊龜山曰:孟子一書,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養性,收其放心。千變萬化,只說從心上來。人能正心,則事無足為者矣。邵康節曰:天向一中分造化,人從心上起經綸。又曰:身生天地後,心在天地前;天地自我出,其餘何足言。由是觀之,信乎不由他矣。其要在於謹獨,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見可欲,使心不亂。靜定棲神,毋生雜想。抱一守真,神和炁清。死灰其心,槁木其形。外景不入,內景自扃。勿逐勿染,萬慮自澄。專炁致柔。復性如嬰。其或反此,徒取苦辛耳。

仙道貴實,見素抱朴,復命曰常。人道貴華。如享太牢,如登春臺。爾不樂仙道,三界那得過。其欲轉五道,我當復奈何。

《內義》曰:不樂仙道者,人道貴華也。為貪世樂,不知輪迴之苦。按《本起經》云:思想不能復,還反于道,便入五道無休息時。何謂五道?一道者,神上天為天神;二道者,神入骨肉形為人神;三道者,神入禽獸為禽獸;四道者,神入薜荔為餓鬼;五道者,神入泥犁地獄中考。嗚呼!大聖慈悲,諄諄告戒,倘或悟世樂之非樂,度三界之為樂者,必不忍輪迴於五道矣。已上正文,道君叙述。

此三界之上,飛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參洞章。誦之百徧,名度南宮。誦之千徧,魔王保迎。萬徧道備,飛昇太空;過度三界,位登仙公。有聞靈音,魔王敬形。

靈音謂靈寶本章,道君嘆美魔王歌章,誦之尚得成真入道,況我靈寶本章乎!

《內義》曰:心與經通,行與經合,唯善為一,杜絕諸緣者,誦之方如經旨。

敕制地祇,侍衛送迎,拔出地戶五苦八難,七祖昇遷,永離鬼官。魂度朱陵,受鍊更生。右敕制乃元始天尊所降,道君紀錄。

《內義》曰:敕制乃元始天尊之命令元始祖炁也。命令,造化也。地,土也;衹,神也,喻祖炁造化、真土之性而生神。侍衛者,養正持盈、守雌抱一也。送迎者,坎流於戊,離就於己也。此乃功成而丹就也。故《悟真篇》曰:取將次位心中實,點化離宮腹裏陰。從此變成乾健體,濳藏飛躍自由心。如是則陽炁純全,陰炁剝盡,離五行之數,脫八卦之機,故曰拔出地戶五苦八難也。陰炁絕於坤戶,故曰七祖昇遷,永離鬼官。陽神聚於離宮,故曰魂度朱陵,受鍊更生。此乃脫胎神化、長生神仙也。

是謂無量,普度無窮,有祕上天文,諸天共所崇。泄慢墮地獄,禍及七祖翁。

《內義》曰:大而天地,微而昆蟲,此道具足,初無欠闕。不以貴而與,不以賤而抑。其所祕者,蓋恐人之輕瀆,倘能尊敬奉行,獲福無量;或有不饉,冥憲具存耳。

道言:此二章並是諸天上帝、及至靈魔王隱祕之音,皆是大梵之言,非世上常辭。言無韻麗,曲無華宛,故謂玄奧,難可尋詳。

《內義》曰;此二章,混洞赤文、元洞玉曆是也。一明先天之道,一明後天之理。隱祕之音,大梵之言,丹藥玄微,理亦如之。非世言辭,難以尋究,不因師旨,其可易為乎?

上天所寶,祕於玄都紫微上宮,依玄科四萬劫一傳。若有至人齎金寶質心,依舊格告盟十天,然後而付焉。

萬劫如昨夜,千春如今朝。則四萬劫一傳,亦非久遠,此乃天真之格,非人世傳受之期限也。

《內義》曰:此經此道,上天寶祕,授受有格,其可輕邪。

道言:夫天地運度,亦有否終。

否者,陽九百六之厄。終者,三界消亡也。

日月五星,亦有虧盈。至聖神人,亦有休否。末學之夫,亦有疾傷。

天地聖人尚有休否,況末學之夫,寧無疾傷?倘有遭遇,甘之勿怨。

凡有此災,同氣皆當,齊心修齋,六時行香,十徧轉經,福德立降,消諸不祥。無量之文,普度無窮。

《內義》曰:人與天地萬物,均一炁也。故太上謂四眾曰:凡彼有災,同氣皆當齊心修齋,行香誦經者,欲其一體同觀也。為人者詎宜以靈臺置人我於其間?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然則我之欲安,彼寧不欲安乎?故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則不殺不害,不嫉不妬,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言無華綺,口無惡聲。齊同慈愛,異骨成親,由此而致。所謂欲為地仙,當立三百善;欲為天仙,當立一千三百善,是不難也。苟能遵行,何特成仙,太平之道畢矣。

道言:夫末學道淺,或仙品未充,運應滅度,身經太陰,臨過之時,同學至人為其行香誦經十過,以度尸形如法。魂神徑上南宮,隨其學功,計日而得更生。轉輪不滅,便得神仙。

《內義》曰:學力未至,數不可逃。委蛻此形,視其已死。然而足不青、皮不皺、目光不毀,屈伸從人。依科作度尸之法,則神經陰鍊,隨其功業之淺深,準其年月之多少,時限既畢,神歸返形,復得更生。外雖終歿,經時積稔,有同時頃。從玆已往,便得神仙,此亦得尸解之道也。

道言:夫天地運終,亦當修齋,行香誦

經。星宿錯度、日月失昏,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四時失度,陰陽不調,亦當修齋,行香誦經。

此三者,造化不能逃乎數,假人力而助之,人力不能政其功,而道與之。

國主有災,兵革四興,亦當修齋,行香誦經。疫毒流行、兆民死傷,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師友命過,亦當修齊,行香誦經。

此三者,天不能神其用;人成之,人不能極其摯,亦道與之也。

夫齋戒誦經,功德甚重,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賴,其福難勝。故曰無量,普度天人。

《內義》曰:人肖天之貌,身處陰陽之間,未離範圍,寧免屯否。造化濳運,寒暑密移,倘不以時消息,忽罹沴疫,豈無疾患乎?以內而言,所謂天地運終者,則數之盡也。星宿錯度,日月失昏者,乃神氣濁亂,心目眩悸也。四時失度、陰陽不調者,則燥濕寒溫失宜、二炁乖理也。所謂修齋行、香、誦、經者,即虛心鍊炁,頤神葆真也。可以濟世垂死,弭患蠲疾矣。其或國主有災,兵革四興,疫毒流行,兆民死傷,師友命過,當奮發忠誠,慈悲惻隱,禳禬消度,拯救濟技,以資善果,積著陰功。故曰齋戒誦經,功德甚重。夫齋者,齋其心也。顏子不飲酒,不茹葷,孔子謂祭祀之齋,非心齋也。心齋者,虛其心也。《道藏紀算錄》云:清齋一旬,增筭一紀;清齋一日,增筭十旬。清齋即心齋是矣。戒者,老君曰:夫學上道,不奉大戒而誦經行呪、佩符析神、合丹服藥、隱處山林、求昇仙之舉,恐未可希也。若能全戒於內,和光於外,乃庶幾於靈標之崖矣。非修行難,奉戒難耳。子能全戒,念及十方,太上將保爾登仙矣。戒全而誦寶經,佩大符而行事,若復不仙,則天下無有不死之道矣。我所慨世,求其人難得耳。夫有經而無戒,猶涉海而無舟楫,猶有口而無舌,何緣度兆身也。夫道要在行合真科、積善內足,然後始涉大道之境界。弗能耳者,皆為徒勞於風塵,無益於生命之修短也。故戒有別文,略具其目:老君五戒,授尹真人一百八十戒,授干真人天師七十二戒,太清二十四戒,修齋行道十二戒,修真十戒,九真妙戒,靈寶九戒,正一五戒,其他具載經懺,不可盡名。無非檢心律己,止惡防非。約而言之,思無邪、毋不敬而已。所最急者,淫慾為先。故曰淫慾為十敗之首,殺又次之。其他行妨於道事,礙於理,皆應去之。經曰: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凡行戒者,須當精詳修習,或有不解,或有遺忌,或有謬誤,或冒禁故,皆招愆罪,悉名破戒。即應懺悔首謝。西王母曰:夫好道慕仙者,精誠志念,齋戒思愆,輒除過一百,克己反善,奉敬真神,存真守一。行此一月,輒除過一千。如是則過者化、存者神、濟世福國,其以美利利天下,陰陽和靜,鬼神不擾,羣生遂性,萬物不傷。外應如是,內應可知。得不謂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賴,其福難勝?故曰無量普度天人乎。

同类推荐
  • 寄范评事

    寄范评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Crock of Gold

    The Crock of Gol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孔雀王咒经

    佛说孔雀王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居官格言

    居官格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文小品咀华

    古文小品咀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花木兰精神

    花木兰精神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也会有一千个花木兰。花木兰精神在不同的时代里,在不同的语境中,在不同人的心目中,都会得到不同的解读。但是,高贵的品质总会有恒定的价值,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并不会阻止优秀的女性在花木兰身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那种精神。花木兰,也许就是她们心中的另一个自己。《花木兰精神》的作者是曹荣。
  • 书生无罪

    书生无罪

    这个把走路称为体力劳动,皮肤白的像鬼能吃的像猪样的男人,是那个风卷江湖所有美男子的女魔头隐白鸿的徒弟?!没人告诉她啊,她只知道他“稍通医术”,啥,他就是那个自己找了很久的“医王”?她只知道他“会使些毒”,不是吧,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毒皇”也是他?可是他自己不知道?!这下好了,当大家都知道时已经晚了,谁来救救她这个扮猪吃老虎的假书生,他说要“入赘”啊
  • 穿越之娘子有才

    穿越之娘子有才

    她一个现代高智商青年难道还玩不转穿越的生活?被虐?她可以忍。被羞辱?她也可以忍。但是共事一夫?对不起,姐忍无可忍!N年后他厚颜无耻地来说她是她妻?她好像没这印象。她是他孩的娘?那是,可那又怎滴?谁规定孩他爹就要和孩他娘在一起?萌娃说,爹,我很同情你,但想和我娘在一起,不好意思请排队。(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旁门修仙

    旁门修仙

    一个凡人的挣扎求仙之路!!!看一个无背景,无神功,无神器的三无凡人求仙问道之路!!!新书求推荐、求点击、求收藏!!!
  • 新婚夫妇必读:新婚生活枕边书

    新婚夫妇必读:新婚生活枕边书

    《新婚生活枕边书》为了让即将走进新婚殿堂的朋友们不再受各种问题的困扰,《新婚生活枕边书》从结婚到性生活,从怀孕到分娩,从产后到康复,以及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满,都做了全面的指导,内容简洁、新颖、可读性强,是一本新人必备的方便实用新婚百科全书。
  • 忆今朝归鸿何处

    忆今朝归鸿何处

    信念,让人生存,勇敢希望,坚定着信念时间,希望用信念拥抱温暖
  • 少女沦落天上人间:浮生未歇

    少女沦落天上人间:浮生未歇

    甘尚川本是纪委书记的掌上明珠,随着父亲的锒铛入狱,母亲的骤然发疯,她被骗进了S城最奢华的“天上人间”。从天真少女沦为仇人禁脔,变为满怀仇恨的妖娆女子。十年后的她,沿着昔日逃亡的路线回归,顶着层层面具游走于昔日侮辱、侵害、背负过她的男人之间,向他们设下足以颠覆一切的生死迷局……
  • 情如诗爱如画

    情如诗爱如画

    一个拥有“流浪诗人”、“旅行作家”、“最年轻的全能才俊”等一系列标签于一身的吕塔,当年,才刚满十八岁的他已经成为了娱乐的焦点。却因青梅竹马的女友的不告而别,从此一蹶不振。也因此事,让这位,当时红了一片天的青年才俊“隐居”了七年之久。直到,与乔氏集团的千金-乔诗诗的相遇,彻底改变了他的现状。这位,拥有着善良又充满着活泼,还带点傲娇的千金小姐;从与吕塔刚开始相遇时的不对付,到后面又是强吻,又倒追的。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原本选择安逸的吕塔,有些措手不及……一个是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喜欢画画集团千金,一个是沉寂多年的而不受拘束的“流浪诗人”,他们会怎样点燃这如诗如画的的爱情故事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个世界很超凡

    这个世界很超凡

    我有一个很无敌的游戏系统。而我应对超凡世界的战略是:打钱,发育,升级,猥琐,不浪,演。嗯。没错。猥琐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