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659300000004

第4章

摩诃衍论云。诸法亦非有相亦非无相。中观云。诸法不有不无者。第一真谛也。初引智论。后第二十七中一句。又义引中论转释。云即第一真谛。引此二论以为宗依。下论广释。皆云诸法者。则统贯一切也。以是义宗故引通名。总辨即中之理。次下依宗开示。或约空色乃至言说心行等。一一别显。末后引中观等二论。约因缘生法以辨之。乃复总摄一切。非真空色等也。始末依此详考。方知论旨成立之妙。第一者。真俗非二故。非真俗之二故

寻夫不有不无者。岂谓涤除万物杜塞视听。寂寥虚豁。然后为真谛者乎。二论皆云。不有又不无者。非拨丧万物闭目塞聪。绝色灭声。取虚豁混茫之空。是真谛也

诚以即物顺通故。物莫之逆。即伪即真故。性莫之易。就物顺通。非杜塞视听故。不逆其物。即俗伪而显真。何待虚豁。故不易其性也

性莫之易故。虽无而有。物莫之逆故。虽有而无。虽有而无所谓非有。虽无而有所谓非无。初四句蹑前释成。以理事相即故。互存相夺故互亡也。后四句蹑前释成。非有非无之中也。此中真谛故无。俗谛故有。相夺两非第一真也

如此则非无物也。物非真物。物非真物故。于何而可物。即物示真性。真物假名相皆不立也。密严云。二合生分别名量亦非有。非真即题中不真。于何可物。即题中空字。自下依宗广释。皆初引教。后依教释义。文虽各殊义旨无异。今依论中会释。或约空色。或依二谛等。一一随次明之。大要皆约诸法。以明不异第一之真也

故经云。色之性空非色败空。初依色空以释中也。净名经文。然诸经多有

以明夫圣人之于物也。即万物之自虚。岂待宰割以求通哉。空非色外色即是空。空色非一亦非异也。宰割析灭岂是即空。故二乘析色断见未祛。乱意迷空即真未了

是以寝疾有不真之谈。超日有即虚之称。双引二经。皆证前义。初净名问疾品略云。菩萨病者非真非有等。二超日明三昧经。彼云。不有受不保命四大虚也。四大色法法即空故

然则三藏殊文统之者一也。文则殊说旨归一揆

故放光云。第一真谛无成无得。世俗谛故便有成有得。二依成得以示也。放光第八云。世俗之事有逮有得。最第一者无有逮无有得

夫有得即是无得之伪号。无得即是有得之真名。真名故虽真而非有。伪号故虽伪而非无。初二句辨得相真伪。住俗有得而非得故伪也。依真无得而乃得故真也。如下玄得中广示。后四句蹑释前名

是以言真未尝有。言伪未尝无。二言未始一。二理未始殊也。胜义故非有俗谛故非无。有无二言非一。中道之妙非二

故经云。真谛俗谛谓有异耶。答曰。无异也。义引大品也。前虽有二谛但依成得辨之。今直约二谛以释也

此经直辨真谛。以明非有。俗谛以明非无。岂以谛二而二于物哉。二谛之义真俗宛分。二谛之体一物非异

然则万物果有其所以。不有有其所以不无。有其所以不有。故虽有而非有。有其所以不无故。虽无而非无。虽无而非无。无者不绝虚。虽有而非有。有者非真有。若有不即真。无不夷(平)迹(相)。初二句明万物皆具非有非无。次四句蹑示两非。以入中道次四句亦蹑前。如次不落断常。后二句但成前四句。以非真有故。若有不即真。以非虚绝故。若无不夷迹。若字贯此。谓非宰割事迹。然后是无。夷者。亦芟夷也

然则有无称异其致一也。真俗是体有无是义。依体辨义。义亦一也。古人云。二谛并非双。恒乖未曾各

故童子叹曰。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璎珞经云。******者亦非有转。亦非无转。是谓转无所转。连引二经。依言说相。以显中道。初即净名经长者子宝积叹佛偈也。初句叹如来说法。与实相相应故。有说无说皆双绝也。后句意云。有无既绝。何故现一切言说。答云。以俗谛因缘故诸法生也。后经即彼第十一卷中文。初句牒说。次二句亦有无双绝。后句明说即无说。二经义同。非转而转。三百余会不舍穿针。转而不转。四十九年不说一字。岂谓舌覆三千即成有说。身默丈室便谓无谈

此乃众经之微言也。虽引二经义同众典故。云众经等

何者。谓物无耶。则邪见非惑。谓物有耶。则常见为得。文通二对反核以明。皆上句明着下句核破。邪见断见也。若计物是无。外道断见应非是惑。下对例知。物虽通诸且目****

以物非无故。邪见为惑。以物非有故。常见不得。顺显可知

然则非有非无者。信真谛之谈也。真谛第一也。以说法非有非无。方是真谛之转也

故道行云。心亦不有亦不无。即彼经初品中文。心为诸法之本。然通真妄。真谓如来藏心亦非有无。如无名论引释。妄即妄想识心。从缘生者亦非有无。此中辩之。以经义含有二法故不可局

故中观云。物从因缘故不有。缘起故不无。义引中论亦转释前经也。从缘不有谓真也。缘起不无谓俗也

寻理即其然矣。推寻论旨法非有无。实乃如是。此以教如绳正理亦衡直

所以然者。夫有若真有。有自常有。岂待缘而后有哉。譬彼真无。无自常无。岂待缘而后无。初句含二意。一征辞。二牒不有等。反推诸法正显从缘。谓法若实有。缘前亦合有。不待缘集然后方有。后三句例明真无二说。一太虚。二真空。此二元空不待缘离然后空也。异喻显法理亦极成

若有不能自有。待缘而后有者。故知有非真有。有非真有。虽有不可谓之有矣。初二句顺牒前文。明法待缘非真。后二句相蹑以显非有也

不无者。夫无则湛然不动可谓之无。万物若无则不应起。起则非无。以明缘起故不无也。初句牒论。次二句举例。以示如前二空皆凝湛不动。可谓者。堪可许其是无。次二句承例反明。次一句顺显。后二句成前不无也

故摩诃衍论云。一切诸法一切因缘故应有。一切诸法一切因缘故不应有。一切无法一切因缘故应有。一切有法一切因缘故不应有。大论前后有斯义而无斯文。通成二对。初对中明法从缘故不有不无。初句缘起故不无。后句从缘故不有。后对约有无二法。对辨以明不有不无。一切无法等者。大论三十一。以过未法为无。现在法为有。涅槃三十四云。一切世间有四种无。一未生名无。二灭已名无。三各异互无。四毕竟名无。皆因缘有此四无。后句可知。皆云一切等者。法乃万殊缘亦无数

寻此有无之言。岂直反论而已哉。若应有即是有。不应言无。若应无即是无。不应言有。初句收前四句。以前论不出有无故。次句反谓相反。犹云岂但是有无相反之说耶。后通有六句。出论中有无相反之相。前三句中若应有者。收前初三二句。即是有者。定应唯有。不应言无者。收前二四两句。如何却言无耶。后三句中。若应无者。收前二四两句。即是无者。定应唯无。不应言有者。收前初三两句。如何却言有耶。已上辩定相反。下显缘法有无皆具。谓若有若无俱有其理。非相反也

言有是为假。有以明非无。借无以辩非有。此事一称二。其文有似不同。苟领其所同。则无异而不同。初二句论云应有。明缘起故假有也。次一句论云不应有。明从缘故非有也。事一下缘生事一有无名二。四句之文似乖。若解其不有不无之同。岂有无之异能违

然则万法果有其所以不有。不可得而有。有其所以不无。不可得而无。义承前起。故云然则。前约二谛已出此文。展转引释至此义周。故复举此以结。不可等者。物性本空孰能强之令有。缘起既形。孰能排之令无

何则欲言其有有非真生。欲言其无事象既形。象形不即无。非真非实有。然则不真空义显于兹矣。初有四句。明于诸法不可定执是有是无。皆上句举执。下句推破。欲谓将欲。言谓意言。将谓诸法定有。邪有非实生。但假缘故如何定有。欲待谓无事象已起。如何定无。次有二句。初句蹑前缘起之事。次句结成即假即空。非真假有也。非实真空也。后有二句。正结论名。首建此名以标宗致。逐节引教。随教会释。显理已周中道实相可令悟入。最后结归不出题示。故云尔也。问论周至此后说何为。答前已通叙其意可了。义若未尽何此结之。可细推绎

故放光云。诸法假号不真。譬如幻化人。非无幻化人。幻化人非真人也。彼经二十七云。佛告须菩提。名字者不真。假号为名。引此之意已见前文。初法说谓诸法不真。名亦假也。后三句喻明。于中初句经文。次二句义释也。谓幻成一人似非无也。似岂为真。故云非真

夫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非物也。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此与论初大旨无殊。文小变尔。名自情生好恶何定。或于一物立多名。或以一名召多物。物虽应名。亦无当名之实理。如以地龙木贼等名药也。又名虽召物。亦无得物之实功。如谈水濡唇言秽不涴口。应知名是假号物为幻化。但顺世俗不入实相

是以名不当实。实不当名。名实无当。万物安在。一切诸法不出名相。此二既空万物不立。已上名相境寂。下辩妄想心虚

故中观云。物无彼此。而人以此为此。以彼为彼。彼亦以此为彼。以彼为此。初句论文。彼论第四云。诸法实相无有此彼。而人下释也。如二人相向彼此互执也

此彼莫定乎一名。而惑者怀必然之志。然则彼此初非有。惑者初非无。正举妄计也。彼此互指既无定在。柰何惑者必然而执我定名此。他定名彼。妄想之心。依然取着。然则下名相元空迷夫妄执。亦可名相无暂始有。妄想无暂始无。以无暂始无之妄情。执无暂始有之名相。病眼花生病耳蝉鸣。蝉花恒无病根常执

既悟彼此之非有。有何物而可有(执)哉。故知万物非真假号久矣。初句遍计性空。次句名随相遣翳差花亡。耳聪蝉丧。后二句结成经义。此中虽带名相而言。意显妄执本空。况后引成具等。又唯约妄情说邪

是以成具立强名之文。园林托指马之况。成具经云。是法无所有强为其名。园林即漆园也。曹州地名。庄周曾为此吏。故以目之。彼齐物云。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指谓手指。马谓戏筹。若今双六之马也。如二人相向各以己指是指。他指非指。是非互在本无实也。喻晓也。马可例之

如此则深远之言。于何而不在(具)。通指上文。内教妄想元空。外典是非无主。文亦备在

是以圣人乘千化而不变。履万惑而常通者。以其即万物之自虚。不假虚而虚物也。初句举能证之圣。令物则之。次二句显证悟之相。千化名相万物也。不变者。即名相而如如故。惑妄想也。常通者。即妄想而正智故以其下出即真所以。可知

故经云。甚奇世尊。不动真际为诸法立处。非离真而立处。立处即真也。初引经。即同放光不动等觉建立诸法。非离下论主释经义也。谓依理成事。事岂离真而立也

然则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初二句明境。初句举体而核。道谓如如。下句指属触谓六触。事即名相。事相既近。体虚即真。真岂太远。后二句明心。亦初句举圣而核。圣即智也。下句属体。谓体究神心也。即神者。即我之心为神圣矣。岂太远乎。仁王经云。菩萨未成佛。以菩提为烦恼。菩萨成佛时。以烦恼为菩提。今详论意。自放光已下。乃密严楞伽五法相翻之义。故密严云。名从于相生。相从依他起。此二生分别。诸法性如如。于斯善观察。是名为正智。名为遍计性。相是依他起。名相二俱遣。是为第一义。略解云。五法者。一名。二相。三妄想。四正智。五如如。此五约迷悟配之。谓迷时即如如。以成名相。即正智以成妄想。悟时翻名相为如如。翻妄想成正智。经中初三句如次名相妄想。次三句说正智。后一偈约三性显如如也。略示如此。论意谓依彼名相显示论旨。苟识相等体虚。不舍一论能诠之名所诠之义。即境而会如。即解而成智。故先举圣人证法为式。然后示以即真之理。但在文甚隐致令难求。若前后冥搜义如指掌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绽放吧,青春

    绽放吧,青春

    青春时期的爱,就像一种昙花,很美丽,但又易逝。要想让这朵花长期地开下去,永不凋谢,就需要我们懂得用心去浇灌。这样一来,昙花才有足够的水分生长,从而开出芬芳的花朵。
  • 忍界最强者

    忍界最强者

    五大阵营,火,水,土,风,雷!各种职业-忍术师。--体术师。--幻术师。--剑术师。--通灵术师。--傀儡术师。--医疗术师。--结界术师。--手里剑术师。-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神秘的血继限界......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看主角水奈如何一步步成为忍界最强者!
  • 一段短暂却又漫长的暗恋

    一段短暂却又漫长的暗恋

    第一次见面时两个人对对方都没有感觉。第二次见面时女孩爱上了那个男孩。而那个男孩还是没有喜欢那个女孩。后来女孩把这份爱埋在心里八年。当她准备表明自己的心意时,那个男孩向那个女孩发来了喜帖,告诉她他已经结婚了。后来女孩她也嫁人了,嫁给了一个曾经很喜欢很喜欢她的人。男孩:傅子衿。女孩:姜琼玖。嫁给男孩的女孩:肖静芷。娶了女孩的那个男孩:韩瑾瑜
  • 铁掌王

    铁掌王

    民国时的国术宗师,练至极处,有神行机圆之灵感,不见不闻之知觉,潜力开发,力大无穷,一苇渡江,四象不过。神意一动,弹指之间扑杀强敌于数丈之外。前辈风采,令人神往。现代呢?国术消亡了吗?没有!只是隔行如隔山,普通人无法接触而已。这便是一个铁掌门少年以一颗铁心,一对铁掌,会遍天下英雄的故事。本书风格:热血、纯正、专业。有感情戏,但不多。喜欢疯狂YY者慎入。《龙蛇》看完无书可看,于是写了这本书,向神机致敬,望能解和我一样的国术迷们书荒之渴。书友交流QQ群:512270578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花开诱君来

    花开诱君来

    从废柴苏醒变成武功卓绝的侠女,进学院、入江湖。有婚约又如何,你若无意我便休,毁弃婚约又何妨!寻觅到理想的夫君,用尽千般风情、万般手段,也须他今生今世心里眼里唯我一人!
  • 阳光好暖你好甜

    阳光好暖你好甜

    “你为什么喜欢我?”“今天阳光很暖啊。”“问你话呢!”“你挺甜的。”……披着野猫皮的越小奶猫VS全能一百分的尤大灰狼……越乔:“没有人喜欢我。”尤怀:“我叫没有人。”越乔:“你喜欢我什么,我改还不行吗?”尤怀:“我就喜欢你不喜欢我。”
  • 瓦罗兰的孙悟空

    瓦罗兰的孙悟空

    那一天,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次次的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日日夜夜的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 萌妻宠上天:男票,你大姨妈来了

    萌妻宠上天:男票,你大姨妈来了

    一场意外,系花跟男神顾易互换了身体,之后,他们是这样的。一向意气风发的大神,窝在床上,捂着肚子,看着窗外的风景,享受大姨妈的痛感…一向考试前才冲刺的秦安宁,一跃成为了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成为了同学眼中的学霸“男神”,日子过的不要太爽了。每天被数不清的萌妹子围着,人人喊着她大神,除了偶然会蛋疼之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