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24900000007

第7章 太阳篇下(2)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汗解之后。胃中不和。既不能营运真气。并不能消化饮食。于是心中痞硬。干噫食臭。金匮所谓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令人噫是也。噫、嗳食气也。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土德不及而水邪为殃也。故以泻心消痞。加生姜以和胃。

按上条本少阳病。不宜入太阳篇中。此条汗解后病。亦不得谓之逆。而俱列于此者。所以备诸泻心之用也。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切)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黄芩(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一两) 干姜(一两)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甘草泻心汤主之。

伤寒中风者。成氏所谓伤寒或中风者是也。邪盛于表而反下之。为下利谷不化。腹中雷鸣。

为心下痞硬而满。为干呕心烦不得安。是表邪内陷心间。而复上攻下注。非中气空虚。何致邪气淫溢至此哉。医以为结热未去。而复下之。是已虚而益虚也。虚则气不得化。邪愈上逆。而痞硬有加矣。故与泻心消痞。加甘草以益中气。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按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二方。虽同为治痞之剂。而生姜泻心。意在胃中不和。故主生姜以和胃。甘草泻心。意在下利不止。与客气上逆。故不用人参之增气。而须甘草之安中也。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下复汗。正虚邪入。心下则痞。当与泻心汤如上法矣。若其人恶寒者。邪虽入里。而表犹未罢。则不可迳攻其痞。当先以桂枝汤解其表。而后以大黄黄连泻心汤攻其痞。不然。恐痞虽解。

而表邪复入里为患也。况痞亦未必能解耶。

按伤寒下后。结胸痞满之外。又有懊 烦满下利等证。盖邪入里而未集。而其位又高。则为懊。其已集而稍下者。则为结胸及痞。其最下而亦未结者。则为下利。结胸痞满。具如上文。凡十七条。以下凡十一条。则备举懊 、下利诸证也。

懊烦满证治六条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发汗吐下后。正气既虚。邪气亦衰。乃虚烦不得眠。甚则反复颠倒。心中懊 者。未尽之邪。方入里而未集。已虚之气。欲胜邪而不能。则烦乱不宁。甚则心中懊 郁闷。而不能自已也。栀子体轻。味苦微寒。豉经蒸 。可升可降。二味相合。能彻散胸中邪气。为除烦止躁之良剂。少气者。呼吸少气。不足以息也。甘草之甘。可以益气。呕者。气逆而不降也。生姜之辛。可以散逆。得吐则邪气散而当愈。不可更吐以伤其气。故止后服。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

得吐。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内加入甘草二两。余根据前法。

栀子生姜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内。加入生姜五两。余根据前法。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烦热者。心烦而身热也。胸中窒者。邪入胸间而气窒不行也。盖亦汗下后。正虚邪入。而犹未集之证。故亦宜栀子豉汤散邪彻热为主也。心中结痛者。邪结心间而为痛也。然虽结痛而身热不去。则其邪亦未尽入。与结胸之心下痛而身不热者不同。此栀子豉汤之散邪彻热。所以轻于小陷胸之荡实除热也。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浓朴汤主之。

下后心烦。证与上同。而加腹满。则邪入较深矣。成氏所谓邪气壅于心腹之间者是也。故去香豉之升散。而加枳、朴之降泄。若但满而不烦。则邪入更深。又当去栀子之轻清。而加大黄之沉下矣。此栀子浓朴汤所以重于栀豉而轻于承气也。

栀子浓朴汤方

栀子(十四枚擘) 浓朴(四两姜汁炒) 枳实(四枚水浸去穣炒)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大下后身热不去。证与前同。乃中无结痛。而烦又微而不甚。知正气虚。不能与邪争。虽争而亦不能胜之也。故以栀子彻胸中陷入之邪。干姜复下药损伤之气。

栀子干姜汤方

栀子(十四枚) 干姜(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凡用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病患旧微溏者。未病之先。大便本自微溏。为里虚而寒在下也。栀子汤本涌泄胸中客热之剂。

旧微溏者。中气不固。与之。恐药气乘虚下泄。而不能上达。则膈热反因之而深入也。故曰不可与服之。

下利脉证五条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太阳中风发热。本当桂枝解表。而反下之。里虚邪入。利遂不止。其脉则促。其证则喘而汗出。

夫促为阳盛。脉促者。知表未解也。无汗而喘。为寒在表。喘而汗出。为热在里也。是其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其病为表里并受之病。故其法亦宜表里两解之法。葛根黄连黄芩汤。葛根解肌于表。芩、连清热于里。甘草则合表里而并和之耳。盖风邪国中。病为在表。一入于里。则变为热矣。故治表者。必以葛根之辛凉。治里者。必以芩、连之苦寒也。而古法汗者不以偶。下者不以奇。故葛根之表。

则数多而独行。芩、连之里。则数少而并须。仲景矩 。秩然不紊如此。

葛根黄连黄芩汤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二两) 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太阳误下自利。而又表里不解。与上条同。然曰数下。则气屡伤矣。曰利下不止。则虚复甚矣。

虽心下痞硬。亦是正虚失运之故。是宜桂枝之辛。以解其表。参、术、姜、草之甘温。以安其里。而不可以葛根攻表。亦不得以芩、连清里。治如上条之例矣。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 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炙甘草(四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更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下后。邪气变热。乘虚入里者。则为挟热下利。其邪未入里而脏虚生寒者。则为下利清谷。各因其人邪气之寒热。与脏气之阴阳而为病也。身疼痛者。邪在表也。然脏气不充。则无以为发汗散邪之地。故必以温药。舍其表而救其里。服后清便自调。里气已固。而身痛不除。则又以甘辛发散为急。不然。表之邪又将入里而增患矣。而救里用四逆。救表用桂枝。与厥阴篇下利腹胀满身疼痛条略同。彼为寒邪中阴。此为寒药伤里。而其温中散邪、先表后里之法。则一也。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

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太阳病。二三日。为病未久也。不能卧。但欲起者。心下结满。卧则气愈壅而不安也。脉微弱。阳气衰少也。夫二三日。为病未久。则寒未变热。而脉又微弱。知其结于心下者。为寒分而非热分矣。寒分者。病属于寒。故谓寒分。犹金匮所谓血分气分水分也。寒则不可下。而医反下之里虚寒入。必为下利不止。若利止。必作结胸者。寒邪从阳之化。而上结于阳位也。若未止。四日复下之者。寒已变热。转为协热下利。故须复下。以尽其邪。所谓在下者。引而竭之也。总之。

寒邪中人。久必变热。而邪不上结。势必下注。仲景反复详论。所以诏示后人者深矣。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

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汤药亦下药也。下后下利痞硬。泻心汤是已。而复以他药下之。以虚益虚。邪气虽去。下焦不约。利无止期。故不宜参、术、姜、草之安中。而宜赤脂、禹粮之固下也。乃服之而利犹不止。则是下焦分注之所清浊不别故也。故当利其小便。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赤石脂(一斤碎) 禹余粮(一斤碎)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下后诸变证治八条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也。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此因结胸。而并详太阳误下诸变。谓脉促为阳盛。而不结于胸。则必无下利痞满之变。其邪将从外解。若脉浮者。下后邪已入里。而犹在阳分。则必作结胸矣。脉紧者。太阳之邪传入少阴之络。故必咽痛。所为脉紧者属少阴。又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咽痛。不可内食是也。脉弦者。

太阳之邪传入少阳之经。故必两胁拘急。所为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其脉循胁络于耳故也。脉细为气少。数为阳脉。气不足而阳有余。乃邪盛于上也。故头痛未止。脉沉为在里。紧为寒脉。邪入里而正不容。则内为格拒。故必欲呕。脉沉滑者。热胜而在下也。故协热利。脉浮滑者。阳胜而阴伤也。故必下血。

经曰、不宜下而更攻之。诸变不可胜数。此之谓也。以下并太阳下后之证。而或胸满。或喘。或烦惊谵语。或胁痛发黄。是结胸、痞满、烦躁、下利外。尚有种种诸变如此。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阳邪被抑。不复浮盛于表。亦未结聚于里。故其胸满、其脉促。促者。数而时一止也。夫促为阳脉。胸中为阳之府。脉促胸满。则虽误下。而邪气仍在阳分。故以桂、甘、姜、枣甘辛温药。从阳引而去之。去芍药者。恐酸寒气味。足以留胸中之邪。且夺桂枝之性也。若微恶寒者。其人阳不足。必加附子。以助阳气而逐阳邪。设徒与前法。则药不及病。虽病不增剧。亦必无济矣。

桂枝去芍药汤方

于桂枝汤内去芍药。余根据前法。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根据前法。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浓朴杏仁汤主之。喘家作桂枝汤。加浓朴、杏仁佳。

太阳误下。无结胸下利诸变。而但微喘。知其里未受病。而其表犹未解。胸中之气。为之不利也。故与桂枝汤解表散邪。加浓朴、杏仁下气定喘。然喘之为病。所关非细。而误下之后。其变实多。仲景此条。盖可以互证。而难以独引。亦如太阳病。脉浮者。可发汗。宜麻黄汤之文也。学人辨诸。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病在太阳。而反下之。正气遂虚。邪气则陷。乃其气反上冲者。阳邪被抑而复扬。仍欲出而之表也。故可与桂枝汤。从阳引而去之。因其轻而扬之之意也。用前法者。即啜热稀粥。以助药力之法。盖欲以救被伤之气。而引欲出之邪耳。若不上冲者。邪已内陷。不复外攻。当随脉证而调其内。不可更以桂枝攻其表也。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伤寒下后。其邪有并归一处者。如结胸下利诸候是也。有散漫一身者。如此条所云诸证是也。胸满者。邪痹于上。小便不利者。邪痹于下。烦惊者。邪动于心。谵语者。邪结于胃。此病之在里者也。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筋脉骨肉。并受其邪。此病之在表者也。夫合表里上下而为病者。必兼阴阳合散以为治。方用柴胡、桂枝。以解其外而除身重。龙、蛎、铅丹。以镇其内而止烦惊。大黄以和胃气止谵语。茯苓以泄膀胱利小便。人参、姜、枣。益气养营卫。以为驱除邪气之本也。如是表里虚实。泛应曲当而错杂之邪。庶几尽解耳。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半夏(二合洗) 柴胡(四两) 人参 龙骨 铅丹 牡蛎(熬) 茯苓 桂枝 生姜(各一两半) 大枣(六枚)大黄(二两)上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病六七日。脉浮不去。恶风寒不除。其邪犹在表也。医反二三下之。胃气重伤。邪气入里。

同类推荐
  • 北山录

    北山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宝藏论

    宝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寄永道士

    寄永道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House of the Wolf

    The House of the Wolf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山亮禅师语录

    西山亮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少年鬼王

    少年鬼王

    那一年的炎黄,还是“无尽轮回梦,画饼求梦中”的仙魔会馆;那一年的炎黄,亦是“物竞三千路,天择斗长生”的妖孽秀场;宅男登仙坠亡,残躯化鬼;重生少年捧缱绻红尘,破轮回魔障;鬼王回首,天开、梦醒、血激扬!
  • 全能护花小农民

    全能护花小农民

    濒临破产的小农民偶得逗逼商业系统,为了挽救爷爷的养殖场,为了饲养牛逼的神仙,为了收获丰满娇艳的女...爱情!叶三包舍得一身剐义无反顾的杀入美艳系统的怀抱。饲野兽,制佳肴,我是顶级美食供应商,扩农庄,办工厂,生态化农业致富家乡。斗奸商,干贪官,巅峰权贵照样干你娘,养八戒,遛啸天,嫦娥妹妹给我暖暖床。青山顶,海风吹不尽叶三炮的怒火,回头看了眼那些人间绝色,冰山总裁,热辣明星,文艺教授,清纯校花....三包叹了一口气呜咽道:你们到底看上我哪一点了?我改还不行吗?
  • 随心而来

    随心而来

    “会!当然会!不管你变成什么样,我都会一直在你身边的!”晨明哈了口气,坚定地说道。“嗯。我也是,我爱你,像这漫天的白雪,粘着广阔的土地,虽然我总有一天会融化,但我终究躺在了你的怀里。”随心捏起一个雪团,抛向远处。青春时期的爱情,往往是懵懂而又不可捉摸,残缺的回忆似乎永远断断续续。我们,在经历过无数次的绝望中慢慢成长,待成熟的那一刻,我们回首往事,人生的五味就这样慢慢散开来。随心和晨明的第一次相遇,倔强的斗嘴和无休止的争吵,两个人从吵到爱,从爱到恨,又因恨生爱。“两年,给我两年!我给你一辈子!““我知道我的坚持是我们的爱在维持,但它太脆弱,我们还年轻!很多还难以摸清!”
  • 余情晚叠

    余情晚叠

    客舍青青柳色新,余下诗句谁人听,各自人生跌撞路,转还回来时不晚……通过三章主人公在人生转角时‘心如明镜’选择的结局告诉我们:一辈子尽用来倒时差,醒与未醒之间谁带的路?
  • 我和女神直播的日子

    我和女神直播的日子

    十五穿越到现代成为一只狗。跟着女神天天搞直播,可直播粉丝值就是上不去。有一天在直播间里,初九对着女粉丝来一个飞吻的动作,从此神奇一幕发生了;“哇偶!它居然吻了我!真是一只富有爱心的小狗啊!!”“啊!天呢!它居然会跟着音乐跳舞蹈,难道它上一世是一个女神级的舞蹈家!”“啊!她居然对着女神在拉屎!毁三观我受不了!”
  • 最后一个阴灵师

    最后一个阴灵师

    诸水合流,是为“同流”。我是一名广告文案人员,和朋友有着自己的工作室。可是自从朋友从外地旅游回来后一切都变了,我在楼道监控里看见我大半夜自己给自己烧纸,朋友办公室里莫名其妙有棺材;我以为是朋友拖我下水,可实际上,是我把朋友拖下了水。
  • 都市上门狂婿

    都市上门狂婿

    为了她,三年来,徐帆心甘情愿,献上自己所有的一切。结果居然被当成替代品?她转眼找了别人,还让自己去参加她的婚礼?想要再次当众羞辱?她却不知道,他已然灵界的五方天帝之首,重生归来:“下个月十五,我会让你们成为整个江城的笑话。”
  • 今世花

    今世花

    本应死于白血病的我,竟阴差阳错地穿越到了晋朝,我以为我是因此获得重生,可却看着身边的朋友在战乱中一个个死去,那时便下定决心,我要成为一名医者。我告诉他我要学医时,他点点头,随即又告诉我:“我要成亲了。”“哦。”我应了一声,心中却似刀割。
  • 我在魔都的日子

    我在魔都的日子

    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少年,机缘巧合之下来到大都市,凭借山里人特有的善良,果敢,以及对所有人的爱心,渐渐影响这坐城市的潮流,看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 何必耿耿于怀

    何必耿耿于怀

    本文是接着网剧最好的我们来写的,讲述了耿耿独自一人在北京上完大学后的生活经历,一边摄影赚钱,一边等着那个阳光一样的男孩,而路星河一直守护在她的身边,时不时来个表白求婚。终于,在多年之后,两人在家乡的医院里相遇,经过多次挽留,耿耿发现,余淮似乎已经变了很多,但是自己的内心又放不下,另一边的路星河却是穷追不舍的苦等,耿耿很是感动。一面是耿耿于怀,一面是耿耿星河,故事的结局到底何去何从?让朕来改变你们的世界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