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63800000005

第5章

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此节叙刺法浅深之宜是统释五脏十二节浅深手法之大义也不作通篇之退出而作中间之枢纽是篇法之变幻)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取皮气。此肺之应也。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前后左右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谓直刺又左右之其深尽筋上也)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四曰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此节叙刺法之内应五脏并用针之手法也)平铺直叙条理井然。首节从反面浑写大意笼罩全篇。次节叙九针功用。为下文安根。下三节畅发用针手法。夹叙夹议不必互相照顾而自成文理。此篇叙用针之手法也。重刺字不重针字。故第四节特详浅深之义。

本神第八(法风)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其淫 。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

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以上用淡笔以统冒全篇大意)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流充溢也薄鼓舞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至。长生久视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而不止。

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此节凡三段源流俱备云垂海立气象万千是通篇之上游精神结聚之处也)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 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肝悲哀动中则伤魂。

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敢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肺喜乐无极则伤魄。伤魄则狂。

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 痿厥。精时自下。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

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是故用针者察观病患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也。(此节接论五脏之伤而不可治者)肝藏血。血舍魄。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

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此节接论五脏之虚实而宜调者)以神字为主。以五脏为骨。以伤字虚实字为次第。从源头说起。层递而下浩然沛然之中。铸词仍自精湛。非惟才大。

实由理熟。是极正大光明文本。此篇言五脏之神不可伤。伤之者。其死各有期。其神未伤而气有虚实者可审而调之也。

终始第九(法野)

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四字似衍)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先从阴阳脏腑说到气复从气说到阴阳脏腑小小段落用笔亦有往复回环之致)传之后世。以血为盟。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谨奉天道。请言终始。(以上叙阴阳补泻大意总冒通篇)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

平与不平。天道毕矣。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司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小而不称尺寸也。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如此者弗灸。(据此是古法固以灸为补也)不已者。因而泻之。则五脏气坏矣。(此节凡三段总叙平与不平一段分叙平字一段不足一段而以有余一层留于下文发挥支对参差详略互出极篇法之变幻。少气者一段前半句法与上段起处作对待后半句法与下节收处作对待)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

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

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

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

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上指所验之病脉上也)气和乃止。人迎二盛。泻足太阳。而补足少阴。

二泻一补。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三盛。泻足阳明。而补足太阴。二泻一补。日二取之。

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一盛。泻足厥阴。而补足少阳。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

气和乃止。脉口二盛。泻足少阴。而补足太阳。二补一泻。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三盛。

泻足太阴。而补足阳明。二补一泻。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所以日二取之者。阳明主胃大富于谷气。故可日二取之也。人迎与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阴阳俱溢。如是者不开。(据此是古法固以刺为泻也)则血脉闭塞气无所行****于中。五脏内伤如此者。则变易而为他病矣。(此节叙有余将病与治法分作两截写上节则平与不足两项连写详略悬殊无理而有趣盖凡事之对待而头绪多寡不同者均可用此体例也)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气益彰。

耳目聪明。反此者。血气不行。(此下当接邪气来也紧而疾至其脉皆实下再当接凡刺之属三刺至谷气)所谓气至而有效者。

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坚如其故者。适虽言故(故字疑误)病未去也。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大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故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故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取之其经。(以下当接阴盛而阳虚文义相属也)凡刺之属。三刺至谷气。邪僻妄合。阴阳易居。逆顺相反。沉浮异处。四时不得。稽留淫 。须针而去。故一刺则阳邪出。再刺则阴邪出。三刺则谷气至。谷气至而止。所谓谷气至者。已补而实。已泻而虚。故以知谷气至也。邪气独去者。阴与阳未能调而病知愈也。故曰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矣。(此下当接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正申释此段之义也)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此下当接故曰从腰以上者)三脉动于足大趾之间必审其实虚。虚而泻之。是谓重虚。重虚病益甚。凡刺此者。以指按之。脉动而实且疾者。疾泻之。虚而徐者。

则补之。反此者。病益甚。其动也。阳明在上。厥阴在中。少阴在下。(自三脉动于足大趾之间至重虚病益甚当在此下)膺中膺。背 中背。肩膊虚者。取之上。重舌。刺舌柱。以铍针也。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补须(补须二字疑有脱误下文所叙乃一人之病虚实互见而各据于一偏者非可以补字统之也)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 。以极出其邪气。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 。无使邪气得入。(自凡刺此者至此当在后一刺阳也之下)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刺诸痛者。其脉皆实。(自邪气来也至此当在前反此者血气不行之下。自三脉动于足大趾之间至此皆前后文错简今各分移前后擅易经文非徒论文亦欲明理也读者谅之)故曰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 。病生于头者头重。

生于手者臂重。生于足者足重。治病者先刺其病。所从生者也。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病痛者阴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

深刺之。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痒者阳也。浅刺之。病先起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刺热厥者。留针反为寒。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刺热厥者。二阴一阳。刺寒厥者。二阳一阴。所谓二阴者。二刺阴也。一阳者。一刺阳也。(前文凡刺此者至少阴在下再自三脉动于足大趾之间至重虚病益甚再自膺 中膺至无使邪气得入当根据次移置于此)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脉。刺道毕矣。(自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至此新订次序当分两节上节从凡刺之道至可得传于终始矣是重发气字下节从故阴阳不相移至此是重发阴阳补泻之事也)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形肉未脱。少气而脉又躁。躁厥者必为缪刺之。散气可收聚气可布。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精气之分。专意一神。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

令志在针。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休。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凡刺之禁。新内勿刺。新刺勿内。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劳勿刺。已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

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乘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之。出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顷。乃刺之。凡此十二禁者。其脉乱气散。逆其营卫。经气不次。因而刺之。则阳病入于阴。阴病出为阳。则邪气复生。粗工勿察。是谓伐身。形体淫 。乃消脑髓。津液不化。脱其五味。是谓失气也。太阳之脉其终也。

戴眼反折螈 。其色白绝皮乃绝汗。绝汗则终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尽纵。目系绝。目系绝。一日半则死矣。其死也。色青白乃死。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喜惊。妄言。色黄。其上下之经。盛而不行。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塞。上下不通。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喜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

闭不得息。气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上下不通。则面黑皮毛 。而终矣。

以经气终始为纲。以虚实补泻为纬。前叙经脉阴阳之气。虚实之诊。随手拖到治法中间。即接叙刺法。处处跟定气字后。分叙得气失气两段。是从补泻推出。末叙六经终证。近承失气。远映关格。有神龙掉尾之势。通篇看似散乱不续无意为文。而局阵自工。其训词之深浓。每读一句。即令人涵味不尽。以炼字精也。篇中有意绪不相承接者。略根据事理重订。而分注之。以待高明之指正。

同类推荐
  • 周子全书

    周子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家宗旨纂要

    五家宗旨纂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陵百咏

    金陵百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素问玄机原病式

    素问玄机原病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许你情深,予我意长

    许你情深,予我意长

    那一天,宁城的风很大,吹得两个人的衣服猎猎作响。风乱了她的发,亦乱了她的话,“人都说沈氏嘉年面冷心热最重感情,可是,你的情深意长,为何吝啬分于我半分?这个问题困扰我多时,可是后来,我却不愿再想了。”他惨白了一张脸,沉沉的声音夹杂着风在耳边作响:“顾亦,我后悔了。”
  • 老狐狸经全集

    老狐狸经全集

    老狐狸不是在教你诈,而是在指导你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存,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以寻找到发挥的舞台。
  •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披露了中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解读中国水问题存在的内在根源,剖析了世界上水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为中国解决水问题、水危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 君如楚服:凤追凰妃戏天下

    君如楚服:凤追凰妃戏天下

    身为当今圣上的嫡孙世子,却是举国皆知的龙阳废物?一朝惨死,再睁清眸,她是不澹的无冕之王!人前,她以君家楚服之身,翩翩君子,澹泊回绝男宠们的勾引,更为爹爷筹谋划策,除奸商,灭贪官,在世人面前初露锋芒,无一不叹为观止;人后,她用衣冠楚服之姿,女扮男装,契灵兽,修灵道,结交天涯知己,夺得神器异宝,惊才绝艳,筛风弄月,从废柴变天才,从病弱到王者!众人云,废物世子性情大变终入正道,前途无限。殊不知,这一切不过是她复仇计划的冰山一角!后,冬夜初雪,月下竹林。她重现女身,遇见注定为她倾生之人。回望,火照之路,所谓前世今生,不过魂牵梦萦。君看,衣冠楚楚戏天下。“天之大,地之广,海之深,你身之所处,我随之追去”
  • 异界之接手系统

    异界之接手系统

    啊~这苦逼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为什么小说里别人穿越不是都带着强大的金手指吗,我这是个什么垃圾金手指嘛!!!(作者新手上路,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请各位提出意见)
  • 蝶落剑葬

    蝶落剑葬

    一个少年走出深谷,在探寻身世的过程中探寻江湖,在简单与混杂中追寻自我。
  • UI程序员

    UI程序员

    当种族繁衍提到日程上的时候,一切都不一样。尤其是遇到种族繁衍不成问题的种族,该当如何?任何事虽然并不是非白即黑,但是黑白灰必然存在,而且不只是三种。原本蛰伏的梁动,由于意外,成了独一无二的旗帜。从殊的柔情似水,是梁动的家。人在,家就在,人在那里,家就在那里,看似简单,要是那里都放不下家,该当何如…………
  • 因为一本日记我开始抓妖

    因为一本日记我开始抓妖

    从远古时期便存有的奇士异怪因为灵气衰落而渐渐蛰伏于暗处。千百年后,物换星移。现如今灵气再度复苏,又将给已经发展稳定的现代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
  • 今宵明月

    今宵明月

    那年她5岁,他18岁,他牵着她的手看海,她说,哥哥,我长大了一定要嫁给你。他说好,我等着,却从此消失不见。12年后的少女,再次踏上寻找的旅程,却在旅程中遇上傲娇、腹黑的少年郎。。。。。。
  • 六封信:见字如面

    六封信:见字如面

    他本是富家子弟,却一夕惊变;她本是平凡女孩,却与他一世纠缠。灯火阑珊之处,是否还记得当初如花的笑靥?再次相见,当他和她在尼姑庵里对视,曾经的背叛曾经的血肉都还隐隐作痛……六封信,写尽悲欢离合,倾毕生心力,交一颗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