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80000000009

第9章

道士

《太霄經》曰:人行大道,謂之道士。又云:從道為事,故稱也。周穆王因尹軌真人制樓觀,遂召幽逸之人,置為道士。平王東遷洛邑,置道士七人。漢明帝永平年,置二十一人。魏武帝為九州置壇,度三十五人。魏文帝幸雍,謁陳熾法師,置道士五十人。晉惠帝度四十九人,給戶三百。

《真誥》曰:劉栩,字子相,後漢人也。世居穎川,家富,以濟貧為事,為陳留太守。後去官,入山為道士。

又曰:淳于斟,字叔顗,會稽人。漢桓帝時為縣令,入山修道。

又曰:劉寬,字文饒,後漢南陽守,年七十三入華山,服丹棗。

又曰:王朗,字法明,太原人也。入茅山,師陶隱居。以梁大通三年正月十四日化。隱居為制銘誌,并設奠云:冕豈榮,隨璜非寶。萬里求真,緘玆內抱。

又曰:陶弘景父真寶,清辯有才學,工草隸,閑騎射、藥術。而陶隱居亦善隸書,雖效王書而別為一法,文章尺牘為世所重。

又曰:孫韜,字文藏,會稽剡人也。入山師潘四明,叅受真法,學摹寫,遂大巧妙。後學王書,殊有深意,當時稱之。南洞大碑及許長史壇碑,並是韜跡也。陶隱居手為經題,握中祕訣,門人罕能見之。惟傳孫韜與桓闓立曰開二人而已。

又曰:朱仲嘗於會稽賣珠,漢高俊時人也。仲以素書倚酒於女几家。几盜寫,學其術。

又曰:道士不欲臨喪損神壞氣,所以去世不仕,而獨存焉。懼父母及師,不懼性命之傷,必臨其喪,以此而傷是無傷也。

《抱朴子》曰:薛旅,字季和,燕代人。周武王時,學道於鍾山北河。經七試而不過者,由淫佚鄙滯敗其試耳。

又曰:郭文舉,河內朝縣人。入陸渾山學道,獨能無情意不生也。又曰:吴大帝時,蜀中有李阿者,穴居不食,累世見之,號八百歲翁。人往問事,阿無所言,但占阿顏色。若欣然則事吉,若慘戚則凶,若含笑則大慶,微嘆則深憂。如此之候,未曾不審也。一旦忽去,不知所之。

又曰:范零子,少好仙道,如此積年。後遇司馬季主,季主同入常山中。積七年,入石室北。東角有石甕,或作石牖。季主出行,懇戒之曰:慎勿開。零子忽發視之。季主還,乃遣歸。後復召至,使守一銅匱。又戒勿發。零子復發之,季主乃遣之,遂不得道。

又曰:馮良者,南陽人。少作縣吏,年三十為尉佐史。迎督郵,自恥無志,乃毀車殺牛,裂敗衣積,去從師受《詩》、《傳》、《禮》、《易》,復學道衛占遊候,十五年乃還。州郡禮辟不就,詔特舉賢良高第。半道委還家,年六十七奔世,東度八山,在鹿跡洞中。

又曰:安丘望之字仲都,京兆長陵人也。修尚黃老,漢成帝重其道德,常宗師之,愈自損退。成帝請之,若值望之章醮,則待事畢,然後往。《老子章句》有安丘之學,望之忽病篤,弟子公沙都輿於庭樹下,望之曉然有痊。時冬月,鼻聞李香,開目則見雙赤李著枯枝。望之仰手承李,李自墮掌中。因食李,所苦盡除,身輕目明,遂去,莫知何在也。

《道學傳》曰:燕濟,字仲微,漢明帝時人也。少好道德不仕,周遊名山。後居武當山,寢息無常所。或因積石,或倚大樹,四時衣服不變。恒散髮,亦有練巾。

又曰:鮑靚,字太玄,上黨人也。漢司隸鮑宣之後,稟性清慧,學通經史,修身養性,蠕而允切動不犯。聞人之惡,如犯家諱,人多從受業。揚道化物,號日儒林。

又曰:王嘉,字子年,隴西人也,在東陽谷口鑿岸穴居,其徒數百,各自穴處。為人貌短陋而聰察滑稽,有問世事善惡,終不直說,過率有驗。

又曰:嚴遵,字君平,蜀郡人也。修道自保,與人子言孝,與人臣言忠,與人弟言順,各因其發,導之以善。

又曰:王遠,字方平,常降蔡經家。須臾,麻姑至,騎從半於方平。麻姑手爪如烏,經私心曰:時背癢,得搔之佳也。方平曰:姑神人,汝何遽此。遂鞭之。經願從方平學道,方平使背立,從後觀之曰:心邪,不可教之仙道。乃與度世術。

又曰:庾承仙,字崇光,穎川人。明老莊,隱文江縣白水臺。立廬舍講肆,儒士釋老受其學。隱居江南,累詔不出。後來始興講《道德經》,剖析凝滯。

又曰:薛玉寶,字延世,沛國人也。梁時師玄圃先生,以文章見美。善書翰,嘗書一章於崇靈觀道正省壁上-,見者骯之也。

又曰:東鄉宗,超字逸倫,高密黔陬人也。嘗露壇行道,奩中香盡,自然滿縊。一又爐中無火,而烟氣自生,氤氳周遍,久之不歇。

又曰:張裕,天師十二世孫,起招真觀植名果,盡山柄之趣。梁簡文為製碑。

又曰:晋陵人錢妙真,於茅山騖口洞得道,門人立碑於茅山。邵陵王為觀序,今具存焉。

又曰:梁武帝天監二年,置大小道正。平昌孟景翼,字道輔,時為大正,屢為國講說。四年,建安王偉於座問曰:道家經教,科禁甚重,老子二篇,盟誓乃授,豈先聖之旨,非凡所說耶?景翼曰:崇祕嚴科,正宗妙化。理在相成,事非乖越。

又曰:劉法先,彭城人也。時顧歡著道經義於孔德璋,多有與奪。法先與書,討論同異。顧道屈服,乃苔曰:吾自古之遺狂,水火不避。得足下此箴,始覺醒悟。既往狂言,不足在怪。又云:法先每見道釋二眾,亟相是非,乃著息爭之論。顧歡又作《夷夏辯》。或及三科,論明釋老同異。

又曰:張談,吴郡嘉興人也。善玄言,屢講老子,修行上道,討論上經,人自遠來集也。談尋求真祕,甚識宗尚。

又曰:陳景尚,吴人也。善講誦,道釋中皆不可及。制靈書經,大行於世。梁邵陵王甚重之,召景尚隨王之郢,終於江夏。

又曰:桓闓字音舒,東海丹徒人也。梁初,崑崙山渚平沙中有三古漆筍,內有黃素寫千君所出太平經三部,村人驚異於經所起,靜供養,先呈陶隱居。隱居云:此真千君古本。聞將經至都,便苦勞瘧,諸治不愈。陶隱居聞云:此病非餘,恐取經為咎,何不送經還本。即依,二日送,尋愈。

又曰:曹寶,字世珍,丹陽人。善為步虛,兩凍冠絕貴,遊見者皆稱賞焉。

又曰:嚴智明,字惠識,晋陵人也。受性有善聲,幼工誦詠聲。明帝有疾,每引法眾於內殿行道,聞智明詠經,甚懷賞悅,云疾為之愈。及法席既解,智明還外,帝中夜不安寢,勁呼智明對御轉誦,即覺歡。

又曰:徐師子,字德威,東海人也。陳武帝立宗靈大觀,引德威為觀主。後卒,文皇劫責祕器葬焉。

《太平經》曰:嚴寄之,字靜處,丹陽句容人也。為道士,事親至孝。住石渚觀,母老,不敢遠離。乃迎母於觀,邊立小屋,以盡溫清。母終,毀瘠過禮,識者嘉之。

又曰:都惜,字方回,高平金鄉人,為晋鎮軍將軍。心尚道法,密自遵行。善隸書,與右軍相坍。手自起寫道經,將盈百卷,于今多有在者。

又曰:張孝秀以王元規筆跡妙巧,頻相請屈。元規但翫泉石,終日撫琴嘯詠,了不執筆。臨還,止為行書數行而已。孝秀雅相推憚,弗敢固祈。今簡寂館長膀猶有筆跡也。

又曰:許思玄者,許遠遊之弟也。生而好道,儒雅知名。晋簡文帝為俗外之交也。

又曰:任敦尚,博昌人。永嘉中,投茅山講道集眾,敦竊嘆曰:眾人雖云慕善,皆外好耳,未見真心可與斷金者。

又曰:晋陸納為尚書令,時年四十,病瘡,告杜恭云:弈世短壽,臨終皆患此瘡。恭為奏章,又與雲飛散謂納曰:君命至七十。果如其言。王右軍病,請恭。恭謂弟子曰:右軍病不差,何用吾。十餘日果卒。

又曰:蔣負芻,義興人也。與晋陵薛彪之為俗外之交。去來茅山,有志柄託。齊永明中,暫下都。陶隱居一遇便盡素契。陶後解紱結宇中茅中茅山也,仍請負芻度嶺相就經典藥術,常共論之。

又曰:楊超,字超遠,東海人也。出入事陶隱居,往復與陶論難,得為入室。

又曰:諸慧開,字智遠,吴興烏程人也。每以戒行自修,拯濟為務。齊大明八年,天下飢饉,慧開有少穀實,乃悉分賑,鄉邑賴之。有三人積飢食飽而致死,其家訴縣,稱慧開飼殺餓人,苦相誣謗。邑令笑曰:乞食飽死,反怨主人,法無此科。遣而不問。

又曰:濮陽者,不知何許人。事道專心,祈請皆驗。鄭鮮音帝女足跛,陽療之,尋差。晉簡文廢世子,無嗣,時使人祈請於陽。於是中夜有黃氣起自西南,遙墮室,爾時李皇後懷孝武。

又曰:許邁,字叔玄,少名映,後改名遠遊。志求仙道,入臨安西山,經月不返,人亦不知其所之。先娶散騎常侍吴郡孫宏女為妻,邁居臨安山中,為書謝遣其妻,云:欲聞懸雷之響,山烏之嗚,自為簫韶《九成》,不勝能也。偶景青蔥之下,柄息巖岫之室,以為殿堂廣廈,不能過也,情願所終,志絕於此。吾其去矣,長離別矣。

又曰:褚伯玉,字元璩,吴郡錢塘人。早慕沖虛,年十八,父為娶婦,入前門,伯玉後門出往刻,居瀑布山。性耐寒暑,在山三十餘年,隔絕人事。一說云:伯玉初遊南岳,路入閩中,飛湍走險。伯玉泊舟晚瀨,衝飆忽起,山水暴至,激船上巔,崩落絕蟑。徒侣以為冰碎,綠阻尋求,見伯玉自若,以小杖撝舟,涉不測之泉。吳眾以駭伏。入霍山而去。初隱瀑布山,齊高祖欽其風,欲與相見。辭以疾而去。帝追恨,詔瀑布山下立太平觀,孔稚圭立碑。

又曰:張陵博學,及河洛天文,悉窮其妙。靜處衡門,不求聞達。彈琴詠詩,順志而已。

又曰:龍威丈人,山中得道者也。時人莫知其名,號日山隱居。傲然不群,高絕人世。

又曰:陶弘景,字道明,魏郡平陽人也。自號華陽隱居,常謂人曰:我心恆如懸鏡,觸物不遺。好行陰德,拯濟困窮,合施諸藥,遠近賴之。平生未嘗晝眠,看書必至半夜。好聞松風之聲,少絕肥羶。晚惟進驅音餃苔、紫菜、生薑,飲酒能至一斗而斷不醉也。

《老氏聖紀》曰:神醫中岳仙人成公與以姚氏泓十五年七月六日仙化,門徒欲厚葬之。興忽然重起曰:道士絕累,與俗有殊,胡為哀哭厚葬。但建修齋功,此乃合太古淳真人法也。言訖而化。明日中時,有叩石室者,門人出視,見兩童子引入戶,公與欽起去,葬於鞏縣界潔素里。

又曰:孟道養字孝元,外名援,平昌人。少時聞有法席,不問遠近,往觀聽焉。及長,性沉靜,學專為己,不求聞達。閉戶開窗,披書玩古。及入室,讀誦聲纔出口,有劉緩、戴說相造,研論窗玄理,各歎伏,以為邁絕。

又曰:吴猛字世雲,豫章人也。性純孝,夏夜在父母側,不敢驅拂蚊蚋,恐去己而集親。年三十,邑人丁義士奉道以術傳之,鄉人隱銅為設酒,既去,酒在器中不耗。道士舒道雲病瘧此年,猛授以三皇詩使諷之,頓愈。嘗還豫章,以白羽畫江而渡。縣東有石筍,歷代未嘗開。猛往發之,多得簡牒,古字不可識。縣南有峻石,時立千仞,暖狖不能上,猛仗策登之。縣令新蔡千慶好畋獵,猛屢諫不聽。後慶大獵,四面引火烘天,而猛坐草中自若,鳥獸依附左右,火不能及。慶大駭,因是悔。王敦於坐收猛,俄失之,敦大怒。是歲敦敗。猛登廬山,見一叟坐樹下,以玉枉承甘露授猛。又有玉房金室,見數人與猛語,若舊相識,設玉膏終日。猛又乘鐵紅於廬山頂。

又曰:錢妙真,晋陵人也。幼而好道,便欲離俗,親族逼以適人,泣涕固兔,遂居大小二茅山。後往騖口洞,手裁書并詩七章與陶隱居。

又曰:孔靈產,會稽山陰人也。遭母憂,以孝聞。宴酌珍羞,自此而絕。饘蔬布素,志畢終身。父見過毀惻然,命具饌。靈產勉從父命,咽以成疾。父以人有天性不可移,遂不復逼。深研道幾,遍覽仙籍。宋明帝於禹穴之側立懷仙觀,詔使居之。遷太中大夫,加給事。高帝賜以鹿巾猿裘竹素之器,手詔曰:君有古人之風,賜以林下之服,登泛之日可以相存也。

又曰:張繹字士和,吴郡人也。獎勵學徒,整肅法事,屢講眾經,理致深密,詞端華辯,當時所宗。梁武帝雅相欽賞。時陶隱居著《法檢論》,明釋老二教。繹往復討論,甚有條理,隱居嘉焉。專心道法,居貧守約,善八體書,別制雲篆。作《茅山南洞碑》,甚工。

又曰:宋文同,字文明,吴郡人也。梁簡文時,文明以道家諸經莫不敷釋,撰《靈寶經義疏》,題日謂之通門。又作《大義》,名日《義淵》,學者宗賴,四方延請。長於著撰,訥於口辭。

又曰:王遂起,太原人,為集真觀主。性少眠,縱外熟,猶覺人語。言論相涉,即領其辭,莫不嘆其清寤。

又曰:晝夜不外,日月合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傲世灭天

    傲世灭天

    亿万星辰破碎,天地破损不堪,天道不容,成神之路断,欲成神,需灭天,看他如何踏破九天,灭天成神。
  • 鬼杀

    鬼杀

    鬼杀,鬼魂界的杀手,领取酬金,杀鬼无数。平凡人何飞却从一个历史老师变成拘魂者,一切从他得到骷髅台开始……
  • 精灵之逆天系统

    精灵之逆天系统

    本书已断更,有兴趣看几页或喷几句都可行!
  • 末年之葵花成海

    末年之葵花成海

    就像是两只怪兽在黑暗深处紧紧的纠缠在一起,互相用坚锐的身体狠狠的刺进对方的心脏深处,彼此残忍着彼此的残忍,堕落着彼此的堕落。时间就这样停止,以这样的姿态结束:不知什么时候,也许是厌倦了这样的缠绵,两只怪兽早已离去,只留下两颗已经千疮百孔的心脏在黑暗中慢慢腐烂........
  • 蜘蛛怨

    蜘蛛怨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却经历了黄山村那一个个诡异的事情。姑妈的异常和死去几年的姑父,还有那巨大的蜘蛛,虽着一件件一幢幢的诡异事情发生,我发现,我本身也已经开始变化,半人半鬼?我究竟是什么?阴曹地府?地藏?究竟亿万11来藏着什么秘密?而我又该走向什么样的立场,什么样的地位!
  • 斗罗之我是创世神

    斗罗之我是创世神

    主角道逍遥死后意外来到创世神所在地,创世神告诉他可以去许5个愿望,道逍遥说出5个愿望后,创始神将他送到了斗罗大陆。
  • 渡劫老怪的足球教父之旅

    渡劫老怪的足球教父之旅

    一名渡劫老怪重生在一名自杀的威尔士足球教练身上。且看他一边重拾修为,一边叱咤足坛,最终登上世界之巅的故事。你有C罗我有疾风符,你有梅西我有马失前蹄咒!你用钱买球星,看我是如何批量生产妖人的!(致敬加里斯皮德)
  • 梦幻飞花

    梦幻飞花

    未来怎样,我知道的很少,也许我的回来,将会改变一些以前的故事,但是我依旧是我,我会好好的做好我自己,不在像以前那样的。这辈子,我要登上巅峰。都市言情,职场,黑白双道都将是我慢慢的涉足,有些事是自己是自己可以把握的,有些事确实无能为力的,必须要上去的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梦想。林宇,前世的碌碌无为,再一次车祸中回到以前,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根据以前的事迹慢慢的寻觅着踪迹去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可是随着事情一件件的完成,所有的是将变得没有办法去掌握的时候,将会怎样?这是一部激情的小说,也是充满了年少激情的小说。主角的以后会怎样,期待你们的慢慢的陪伴与发现
  • 明天的末日

    明天的末日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 破宿记

    破宿记

    神秘的身世,是刻画在他血脉里的宿命,无尽的仇恨,是他挑战未知的动力源泉,命运的相遇,是他对所有寄托最大的期望。他在元力世界中前行,收获友情、亲情、爱情与背叛,他斩断身上所有的桎梏,只为寻找真正的自我!人、蛮、妖,三族相爱相杀,这是强者的舞台,也是打破宿命的机会!一个小人物,走上大舞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