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150000000147

第147章

一产妇遍身头顶作痛,发热不食,脉浮紧,此风寒之症也,用五积散,一剂汗出而愈。但倦怠发热,此邪气去而真气虚也,用八珍汤调理而愈。

周慎斋治一妇,产后受湿,遍身疼痛。众以风药治之,遂致卧床不起,手足渐细,此产后气血虚,而风药愈损气血故也。治宜大补气血,用参、各钱半,防己五分,煎服愈。

一产妇遍身痛,坐不得卧,已经两月,痰多食减,众治不效,以参、归各一两,木香一钱为末,酒煎,分为九次服之愈。

****仪治卜氏外家,产后胸中作痛,痛甚则迫切不能支,至欲求死,诸治不效。延至五月,病转危急。诊其脉,两手弦涩少神,不能转侧,不得言语,曰:胸中者,阳气所治之部,今为阴邪所入,阴与阳搏,所以作痛。

前医破气不应,转而和血,又转而温补,又转而镇逆,不知阴阳相结,补之则无益,攻之则愈结。若镇堕之,益足以抑遏生阳,而阻滞邪气。惟交通一法,足尽开阳入阴,通上彻下之妙,使阴治于下,阳治于上,太虚之府旷然,何胸痛之有哉?用人参三钱,肉桂一钱,合仲景黄连汤,一剂痛减,二三剂顿释。次进加桂理中汤,数剂全愈。

接:是症即胸痹是也,故入痛痹门。

缪仲淳治王善长夫人,产后腿痛,不能行立,久之,饮食不进,困惫之极。诊之曰:此脾阴不足之候,脾主四肢,阴不足故病下体。向所饮药虽多,皆燥苦之剂,不能益阴。用石斛、木瓜、牛膝、白芍、枣仁为主,生地、枸杞、茯苓、黄柏为臣,甘草、车前为使,一剂辄效,四剂而起。

来天培治潘履端内,年约四旬,患头身手足麻木疼痛,产后感风,不能节劳,致风入经络,而成痛风之症也。询之,果以前岁产后而起。以归身、红花养血,钩藤、秦艽通络,黄芩、银花清火,羌活走百节,川芎理头痛,菖蒲利肠消满,甘草缓痛,姜皮达肌肤、通腠理。服二剂而头痛愈,腹胀减,惟发热身疼未除,更心神恍惚不寐,脉稍和。此表症稍退,里热未清,改用生地、归、芍、柴胡、地骨皮、续断、钩藤、半夏曲、枳壳、枣仁、建莲,二剂而诸症痊。惟两膝内肿痛,扶杖而行,此风入三阴,而将愈矣。前方减柴胡、地骨皮、半夏曲、枳壳,加丹皮、赤芍、红花、威灵仙、清风藤、防己、牛膝、五加皮、生甘草,又三四剂全愈。

薛立斋治人产妇,六月,多汗人倦,不敢袒被,故汗出被里,冷则浸渍,得风湿,身疼痛,遂以羌活续断汤,数服愈。(未选入。)

头痛

薛立斋治一产妇头痛,日用补中益气汤不缺,已三年矣,稍劳则恶寒发热,为阳气虚,以前汤加附子一钱,数剂遂不发。

一妇人产后,头疼面青二年矣,日服四物等药。薛谓肾水不能生肝木而血虚,用六味丸加五味子,两月而痊。

缪仲淳治黄桂峰乃正,产后头痛,大便秘,用生料五积散一剂不效。令加归身一两,一服大便通,头疼立止。

薛立斋治一膏粱之妇,产后,月经不调,唇裂内热,每作,服寒凉之剂,后不时出水,薛用加味清胃散而愈。后值春令,兼怒,唇口肿胀,寒热作呕,痰盛少食,用小柴胡加山栀、茯苓、桔梗,诸症顿退。但内热仍作,乃以加味逍遥散,调理而安。

沈明生治袁令默女,素禀不足,分娩后,体倦发热,医者以其弱龄瘦质,且遵丹溪产后当大补之法,遂以参、进之,病益甚。诊之,脉浮而涩,此不惟有瘀血,且有风寒在内。夫瘀血未尽,外邪初感,均有用参之诫,是以补之无功耳。遂用解表散瘀之剂,三四服后,热除胸爽。然倦怠如故,曰:参、之用,此其时矣。

而袁惩噎废食,因循勿与。越至四五日,忽舌喑不语,或用茯神、枣仁,或用南、半、姜、橘,或用芩、连,皆不效。复延治,察其神情,虽不能语,然每对食物,辄注目以视,得食则神稍旺,更衣则神即疲,且脉空而大。经云:脾之脉,连舌本,散舌下。心之别脉系舌本。今火土两虚,医药杂乱。经又云: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况经月不语乎,不惟用参,且应用附矣。服五六日,诸症悉愈。夫病机者,间不容发,有昨宜用攻,而今宜用补,旦宜用热,而夕宜用凉,惟视其机之所在,以法合病耳。故是症也,不用补之害,与骤补之害,同失其机甚矣,机之难也。

病乳

薛立斋治一妇,产后劳役,忽乳汁如涌,昏昧吐痰,此阳气虚而厥也,灌以独参汤而苏,更以十全大补汤,数剂而安。若妇人气血方盛,乳房作胀,或无儿饮,胀痛憎寒发热,用麦芽二三两,炒熟,水煎服,立消。其耗散气血如此,何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方中,多用之邪。

张隐庵治一妇,产后乳上发痈,肿胀将半月,周身如针刺,饮食不进。诊之,六脉沉紧有力,左乳则肿连胸胁,用麻黄、葛根、荆芥、防风、杏仁、甘草、石膏,温服取汗遂愈。《金匮》云:产后妇人喜中风。经云:开阖不得,寒气从之,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此系风寒内壅,火热内闭,荣卫不调所致。众以凉药治热,不知开阖之故。今毛窍一开,气机旋转,荣卫流行,而肿痛解矣。经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病属阳明厥阴二经,是以饮食不进。今经气疏通,自能食矣。孰谓疡医可不知经乎?薛立斋治一妇人,产次子而无乳,服下乳药,但作胀。曰:人乳气血所化,今胀而无乳,是气血竭而津液亡也,当补其气血,自然有乳。乃与八珍汤,倍参、术,少加肉桂,二十余剂,乳遂生。后因劳役复竭,夫其初产有乳,再产而无,其气血只给一产耳,其衰可知。

王肯堂治一娠妇,患乳肿不散。八月,用火针取脓,用十全大补汤,外敷铁箍散不效,反加喘闷。九月,产一女,溃势愈大,两乳旁烂尽,延及胸腋,脓水稠粘,出脓六七升,略无敛势。十一月,乃用解毒和中平剂,外渗生肌散、龙骨、寒水石等,脓出不止,流溅所及,即肿泡溃脓,两旁紫黑,疮口十数,胸前胁下皆肿痛,不可动侧,其势可畏。此产后毒瓦斯乘虚而炽,令服黄解毒,归、参和血生血为臣,升麻、葛根、漏芦为足阳明本经药,连翘、防风散结疏经,蒌仁、蒡子解毒去肿,角刺引脓,白芷排脓长肌,川芎、桂、炒黄柏为引,每剂入酒一杯,送白玉霜丸,疏脓解毒。时脓水稠粘,不可遽用收涩之剂,理宜追之,乃制青霞散外糁。明日脓水顿稀,痛定秽减,始有向安之势。至正月,皆生新肉,有紫肿处,俱用葱熨法,随手消散。但近胁足少阳分尚未敛,乃加柴胡一钱,青皮三分,及倍川芎。脓水将净,即用搜脓散糁之。元宵后,遂全安。凡治痈疽,须审经络部分,今所患正在足阳明之分,少侵足少阳经分,俗医不复省别,一概用药,药无向导,终归罔功,甚可叹也。(是症得生,全在脓水稠粘,其人必能食,故可治也。)按:乳病全是肝火上逆入胃,大络不降而成,即肝木侮胃之病。近治鲍渌饮夫人,素有血虚肝病,忽一日,憎寒壮热,头痛口苦,乳肿痛不堪,熨吮俱无效,予用生地、杞子、当归各五钱,麦冬、蒌仁各二钱,丹皮、赤芍各一钱五分,地丁、银花各三钱,二剂即愈。凡用此方最效者,不可枚举矣。

朱丹溪治一妇人,产后患乳痈,用香白芷、连翘、甘草节、当归、赤芍、青皮、荆芥穗各半两,贝母、花粉、桔梗各一钱,栝蒌半个,作一帖水煎,半饥半饱服,细细呷之。有热加柴胡、黄芩,忌酒肉椒料。敷药用南星、寒水石、皂角、白芷、川贝、草乌、大黄,七味为膏,醋调,鹅翎扫敷肿痛效。(《治法》。)陈良甫曰:余荆布因产前食素,得痰瘦弱,产后乳脉不行,已七十日,服诸药无效,婴儿甚苦。偶有人送赤豆一斗,遂如常煮赤豆粥食之,当夜乳脉通行。因阅本草,赤小豆能通奶乳,谩载之。

王洪绪曰:产后两乳伸长,情势如鸡肠,垂过小腹,痛难刻忍,此名乳悬,急用芎、归各一斤,内取各四两,水煎时服。以所余斤半,于产妇面前放一棹,下放火炉,将芎、归入炉慢烧,令妇伏于棹上,口鼻及乳皆吸烟气,便可缩上。如未愈,取蓖麻子一粒,冰水磨涂,一缩即洗去。但用此药,恐异日再产,必复发不救。

故膏药不可以蓖麻煎入,倘贴孕婢下体疮疖,即致小产,再贴即致命。巴豆、蓖麻之害如此,不可轻用也。(何廉访郡伯云:此症以女人臭裹脚布扎敷即收上。曾用有效,亦古方也。)

腰胁痛

薛立斋治一产妇,腰痛腹胀,善噫,诸药皆呕,薛以为脾虚弱,用白术一味炒黄,每剂一两,米泔浸,时饮匙许,四剂后渐安,服百余剂而愈。

一产妇因怒,两胁胀痛,吐血甚多,发热恶寒,胸胁胀痛。此气血俱虚,用八珍汤加柴胡、丹皮、炮姜而血顿止,又用十全大补汤而寒热退。此病非用姜辛温,助脾肺以行药势,不惟无以施其功,而反补其胀耳。(雄按:亦须参之以脉,始可用也。)王时亨室,产后腰间肿痛,两胁尤甚。此由瘀血滞于经络而然也,不早治,必作骨疽,遂与桃仁汤,二剂稍愈。更用没药丸数剂而痊。亦有恶血未尽,脐腹刺痛,或流注于四肢,或注股内,疼如锥刺;或两股肿痛,此由冷热不调;或思虑动作,气所壅遏,血蓄经络而然。宜没药丸治之。亦有经血不行而肿痛者,宜当归丸治之。凡恶血停滞,为患匪轻,治之稍缓,则流注以为骨疽,多致不救。

腹痛

衍义治一妇人,产当寒月,脐腹胀满,痛不可按,百治不效。或作瘀血,将用抵当汤。曰:非其治也,此脾虚寒,邪客于子门也。以羊肉四两,当归、川芎、陈皮各五钱,姜一两,煎服,二三次而安。

周慎斋治一产妇,腹胀痛,服败血去瘀之药,致小腹胀痛,硬入大腹,用姜、桂、吴茱萸、荜茇,数剂而愈。(同上。)一产妇患小腹痛,或作呕,或昏愦,此脾气虚寒,用人参理中汤渐愈。又以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全愈。

后复作痛而兼喘,仍用补中益气汤,培补脾肺而遂瘥。(《良方》。)一产妇小腹作痛,小便不利,内热晡热,形体倦怠,用加味逍遥散以清肝火,生肝血,用补中益气汤补脾胃,升阳气而痊。(同上。)朱丹溪治冯宅妇,产后发热,腹中痛,有块,自汗恶寒,曾服黑神散,用白术、白芍各三钱,滑石五钱,黄芩、丹皮各二钱五分,人参、川芎、归尾、陈皮、荆芥、干姜各一钱,甘草些须。

薛立斋治一妇,产后小腹作痛有块,脉芤而涩,以四物加元胡、红花、桃仁、牛膝、木香,治之而愈。

周于文母,产后月余,腹中作痛不已,甚至恶心不食,恶寒发热,服药不效。有人教用荔枝四两,连核壳烧灰存性,称准四两,好酒煎服。或作几次服下,亦无不可。按此系平阳事也。其地产后每食老姜汤,或服姜醋,以其山水寒冷故也。如少饮,则为患不小。(雄按:此不独东瓯为然,而广东尤盛,亦习俗使然耳。贫苦之家,或无大害,席丰履浓者,多伤损而死,不悟也。)

浮肿

薛立斋治一产妇,饮食少思,服消导之剂,四肢浮肿。薛谓中气不足,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君子汤而愈。后因怒腹胀,误服沉香化气丸,吐泻不止,饮食不进,小便不利,肚腹四肢浮肿,用《金匮》加减肾气丸而愈。

一产妇泄泻,四肢面目浮肿,喘促恶寒,此脾气虚寒,用六君子加姜而泄泻愈。又用补中益气而脾胃健。

杜壬治一妇,产后,忽患浮肿,众作水气治不效。曰:水气必咳嗽,小便不利,今便利而不作嗽,独手足寒,乃血脏虚寒,气塞不通,故生浮肿也。治宜益和血气,后服丹皮散愈。

张子和治曹典史妻,产后,忧恚抱气,浑身肿,绕阴器皆肿,(肝经所络。)大小便如常,其脉浮而大,此风水肿也。先以齑水潦其痰,以火助之发汗。次以舟车丸、浚川散泻数行。后四五日,方用苦剂涌讫,用舟车丸、通经散行十余行。又六日,舟车、浚川复下之。末后用水煮桃红丸四十余丸,不一月如故。前后涌者二,泻凡四,约百余行。当时议者以为倒布袋法耳,病再来则必死,不知此乃《内经》治郁之玄旨,但愈后慎房室等事。

况风水不同水,无复来之理。

虚汗

薛立斋治一产妇,略闻音响,其汗如水而昏愦,诸药到口即呕。薛以为脾气虚败,用参、附末为细丸,时噙三五粒,随液咽下,乃渐加至钱许,却服参附汤而安。

一产妇盗汗不止,遂至废寐,神思疲甚,口干引饮。薛谓血虚有热,用当归补血汤以代茶。又以当归六黄汤,内黄芩、连、柏炒黑,倍加人参、五味子,二剂而愈。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有一颗阴阳珠

    我有一颗阴阳珠

    一颗阴阳珠,一部《阴阳经》,揭开了地球高武时代的序幕!PS:内签已过,节操嘛,还算是留了一点点,求点击、收藏、推荐票、打赏包养!
  • 魔尊独宠:这个魔妃有毒!

    魔尊独宠:这个魔妃有毒!

    世人皆说她有病,行,她偏偏有病给他们看!世人都在抢神器,只有她淡定的看戏;世人都在杀魔,只有她默默的放出了某个煞神;跟她讲话只要是她说的就都是对的,不服,来战!闺蜜表示:同是天涯穿越人,咋待遇辣么差捏,你说,你是不是有外挂!某人轻笑:呵,外挂?老子自己就是外挂!
  • 精灵之冠位召唤

    精灵之冠位召唤

    为什么这个世界的训练师不用精灵球?为什么这个世界的训练师能用终极吸取?为什么我堂堂冠军训练师还要去魔都上大学?白轩看着自己手上有些玄幻的召唤阵,思虑良久——好像不用精灵球也挺好的。众宝可梦大呼:“好不好的无所谓,主人你什么时候把我们召唤过去?”白轩淡定的摆了摆手:“急什么,我老婆和女儿还没来呢。”冠位执事群:714793938需要5000以上粉丝值。
  • 爱情贷款

    爱情贷款

    翼扬集团“这里是哪里呀?”叶盼四处张望,小巧的脸蛋因为陌生的环境而皱成一团,一双黑溜的大眼不死心的想找出个人来。她是一个孤儿,生活上一切开销都得靠自己努力打工赚取,所以只要有打工的机会,她通常都不会放过。今年已是大三生的她,更是拼命赚钱,以便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今天,她帮一个同学到翼扬企业代班,没想到竟然会在公司里头迷了路。眼见上班时间就要到了,偏偏她还处在一个她完全分不清方向的地方,她真的好想哭啊。“为什么这里都没有人出现……”她嘟嚷的抱怨,当场想跪下求天拜佛,希望奇迹出现。“小姐,你怎么了?”一个宛如天籁的嗓音突然出现。
  • 重生九龙洲

    重生九龙洲

    大学生唐尘意外穿越异世界一九龙洲,在这个世界唐尘醒神魂,生人格,战狱鬼,闯地狱,与自已的伙伴创立凌阁对抗毁灭者,看唐尘如何一步一步成为虛空之主,揭开自已身世之迷……
  • 剑侠奇情录

    剑侠奇情录

    新婚还未拜堂,新郎横死。以后,小新娘又于其徒孙产生了千古奇情,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有悲欢,有离合;一系列的腥风血雨,描绘出一个侠义江湖……
  • 浴火凤凰:谁主后宫

    浴火凤凰:谁主后宫

    樊云微,乃吴贵人宫中贴身宫女,只因吴贵人淡薄名利,与世无争,谁料被堂姐联合贵妃娘娘合计杀害,樊云微誓要为主子报仇,为了报仇不得已进宫,只因大咧咧的性格,获得皇帝无限宠爱
  • 最棒导购的200个实战绝招

    最棒导购的200个实战绝招

    本书内容极为丰富,包涵了导购工作中的各个层面,全都是从销售终端的实际出发,用实际有效的例证来告诉你在面对顾客时说话、做事的技巧,极其方便实用,是每个导购必备的操作指南。这本书会告诉你,只要全方位地学好书中技巧,做个超级导购真的不难,你也一定可以做到。
  • 祭情

    祭情

    伤心,伤情,人心不古,识人不清,怪得了谁?爱,恨,一念之间,天人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