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158900000048

第48章 焦头烂额

在艰难的叙利亚穿梭外交取得成功之后,基辛格犯了一个错误,他没有立刻缔结一份约旦—以色列协议,侯赛因国王耐心地等着基辛格来他的国家就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占领区问题穿梭往返,他没等到。果尔达·梅厄的继任者伊扎克·拉宾领导的以色列内阁断然拒绝与温和的约旦进行谈判,基辛格没有坚持,转而提出,要以色列从埃及边境再撤退10或15公里,以增进埃以关系。

以色列的固执和基辛格的迟疑,促使阿拉伯首脑会议授权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约旦河西岸跟以色列谈判,导致了阿拉法特的崛起。

以色列内阁对基辛格的撤退建议也不感兴趣,基辛格有关世界末日的演说流露出一种真情,感动了拉宾和他的手下,但没有说服他们坐下来谈判,西奈二期协定流产了。

基辛格保证他不会公开埋怨是以色列破坏了西奈二期穿梭外交,但这没有阻止他对“同宗教者”进行个人攻击,他称拉宾为“小男人”,悲叹没有一个像果尔达·梅厄这样强有力的领导主持大局。

1975年3月对美国外交政策和对基辛格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北越开始了最后的攻势,美国支持的柬埔寨政府遭到红色高棉的袭击。在葡萄牙,一场反左倾政府的政变流产了。在安哥拉,爆发了一场有古巴军队、苏联援助支持的国内战争。杰克逊—凡尼克的可笑结局损害了缓和,在海参崴缔结的军备控制谈判协议框架在一片细节争议中土崩瓦解。

1975年8月,基辛格打点精神又开始了埃及、以色列之间的穿梭外交,期待挽回面子。他在以色列遭遇到一群犹太人的骚扰。他们在他的旅馆外面叫嚣“犹太伙计!犹太伙计!滚回去!”他们用的是尼克松的称呼,他们知道这称呼会叫基辛格气得发疯,他们没有猜错。

在耶路撒冷,连续12夜通宵谈判总算有了结果,美国以2.6亿军事援助换得以色列在西奈二期谈判协议上签字。NBC电视台播音员在“晚间新闻”中不无讥讽地说:“这是能用钱买来的最好的协议。”

从1973年春季开始,基辛格倡议用B-52轰炸柬埔寨和越南在柬埔寨的渗透路线,以表明美国维护和平的决心。6个月里,倾泻到红色高棉控制区的炸弹超过二战时期投到日本的所有炸弹,但柬埔寨政府军未重新获得一寸土地,美国国会忍无可忍,于1973年8月禁止在印度支那任何地方投弹。

由于北越和红色高棉同时发起最后攻势,美国朝野都以为这两支共产党力量是一种通力合作的关系。实际上,1972年底,他们之间已出现很深的裂痕,红色高棉谴责北越在停火协定中出卖了自己。几年后,当他们各自赢得国内战争之后,几个世纪沉淀的越南与柬埔寨之间的仇恨开始浮出水面,边境冲突不断,最后两国之间于1978年爆发了战争,北越占领柬埔寨,逐出了红色高棉。

由于基辛格也错误地以为红色高棉和北越是盟友,他策划了一场错误外交。他以为中国人想要阻止红色高棉在柬埔寨取得胜利,因为红色高棉代表河内和莫斯科在印度支那的扩张,他正确地察觉出中国与苏联支持的北越之间出现了紧张局势。于是,他于1973年6月向中国建议,让西哈努克回去建立联合政府取代红色高棉的全面统治,中国拒绝了。中国清楚地知道红色高棉是北越的对头,不是傀儡。

当红色高棉发起进攻时,柬埔寨军队所能做的就是在撤退前乱放一阵空枪。美国5年的支持和5亿美元的援助却没能使他们敢与人数少、装备差的红色高棉较量。

美国国内的鹰派、鸽派都反对给柬埔寨进一步的支援。福特也意识到一切已为时太晚。

柬埔寨总统朗诺已经逃跑了,美国大使给朗诺的继任者提供了一架供逃跑的直升飞机,他拒绝了。“我不能像个懦夫一样离开,我只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相信了你们这些美国人。”他说。几天后,他被红色高棉砍了头。金边被红色高棉攻占。

1975年1月8日,河内政治局宣布: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具有如此完善的军事、政治条件和战略优势。在南方完成国家民主革命、和平统一我们祖国的时候到了。

受基辛格、福特委托去越南观察局势的维扬特将军回来说,必须马上恢复美国飞行员驾驶的B-52轰炸机的轰炸,外带7.22亿美元的紧急军事援助。即使有了这些东西,维扬特将军断定,也挽救不了比擅长跑步的福特还跑得快的南越军队。

基辛格清楚地知道南越溃败不可避免,但他处于对美国信誉的考虑,要求国会拨款7.22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福特大部分助理反对提供援助,其中包括新闻秘书尼森和福特的私人摄影师肯纳里,后者被福特看成像儿子似的,福特常引用他的妙语。肯纳里认为任何人说南越能被挽救都是一派胡言。

福特尽管同意基辛格的援助计划,但对此事一点不热心。他拿着基辛格起草的援助申请报告到国会去念,巧妙地删除了基辛格谴责国会对巴黎和平协定失效负有责任的语句。

国会没有一个人赞同用7.22亿美元去做表面文章,支持一场毫无希望的战争。

在外交政策方面,福特很少违拗基辛格的建议,但是,在他的7.22亿美元请求还未正式否决之际,他采取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举动:他告诉他的顾问哈德曼,他要到图兰大学去演讲,他要表达他认为越南战争已经结束这个意思。

“你为什么不立刻直截了当地说呢?”哈德曼问。

“亨利会不会同意,我没把握。”福特说着抬了抬眉毛。显然,他为这个想法感到得意。

遵照福特的吩咐,演讲稿送到基辛格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时,有关战争结束的那几句话没有写在里面。

新闻秘书尼森立即意识到没有写在演讲稿的那几句话有多重要。但他害怕劳累了一天,又喝了鸡尾酒的福特会破坏这场轰动效应。“慢慢地把话说出来。”尼森建议道。摄影师肯纳里则更干脆:“他的意思是不要把事情搞砸了。”

福特没有。在拥挤不堪的6000名学生面前,他宣布:“美国可以重新获得越南以前的骄傲。就美国而言,这种骄傲不能靠重新投入一场结束的战争来取得。”顿时响起一片欢呼雀跃、跺脚、吹口哨声。

简简单单的一句“结束的战争”震撼了整个国民的心。这反映了福特慷慨、正派的本能,反映了这位老橄榄球运动员知道在哨声吹起、比赛结束之际如何优雅地接受失败。基辛格复杂的地缘政治目标和想把责任归咎于国会的愿望有一定道理,但它们不合适。

“总统先生”,当福特在“空军一号”走进记者舱时,其中一位问道:“基辛格国务卿有没有为你准备讲稿或事先同意了这份讲稿。”

“没有!”福特大声说,盖过飞机的轰鸣声让所有人都听到。

第二天清晨,哈德曼通向福特办公室的直线电话“响得像烟火报警器”。他冲到椭圆形办公室发现福特抽着烟斗,基辛格像只笼子里的狮子来回踱步。这一次福特怎样解释也无法叫基辛格平静下来。

“为什么我对此一无所知?”

哈德曼嘟嘟囔囔地说,最后定稿写得太晚,他们没有料到有关越南的那一行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他没提福特打一开始就要求把这一条加进去。哈德曼注意到总统的眼睛朝他顽皮地眨了一下。

一天,基辛格走进办公厅主任拉姆斯菲尔德的办公室,愤世嫉俗地宣称:“我是惟一在3周内丢失2个国家的国务卿。”

3诸圣日前夕大屠杀

1975年10月底,福特的一群老伙伴和没有担任公职的顾问来见他,跟他谈起他的声望在下降。他们认为内阁成员之间无休止的争论使白宫呈现出内部无政府状态。他们特别指出基辛格和施莱辛格老是吵个没完,这些人的结论是如果想要结束这种状态,必须把这两人都解雇了。

福特不用别人怂恿就想解雇施莱辛格,并且过后说,他的惟一错误是没有早点动手。“他那副孤芳自赏的样子,那种目中无人的态度叫我很反感”,福特过后说,“我不敢肯定他会对我以诚相待。”哈德曼回忆说这种憎恶甚至在不值一提的小事中反映出来。“福特不喜欢内阁官员来见总统时忘了扣衬衫扣子,忘了系领带”,他说。

至于基辛格,福特不仅能容忍他,并且的确喜欢他。多年以后,在1991年,当福特给基辛格颁发纳尔逊·洛克菲勒公仆奖时,福特说:“我不仅非常赞赏亨利,我也喜欢他。”但是,基辛格的缓和政策正遭受来自施莱辛格的猛烈抨击,国会也即将采取背离缓和路线的重大行动。基辛格的实用政治和不谈人权的外交政策也淹没在一片谴责声中。福特的政治顾问们告诉他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基辛格已被共和党内的极端保守派视为一块绊脚石,而这些人控制着共和党的初选,福特决定降低基辛格的知名度,但保留他的外交政策的实质。

其次就是中央情报局局长比尔·科尔比。用基辛格的话说:“这该诸圣日前夕:基督教纪念日前夕,即10月31日之夜。死的笨蛋每次一靠近国会山就抵御不住坦白可怕罪恶的冲动。”福特决定尽早摆脱他。

于是,就产生了座次变动的计划。办公厅主任拉姆斯菲尔德接替施莱辛格国防部长的职位。助理办公厅主任理查德·切尼升为办公厅主任。他后来成为乔治·布什的国防部长。乔治·布什在中国呆了一年后写信给总统,要求回国。福特开始想要他当商业部长,后来给了他中央情报局局长的位置。

内阁改组没有波及到副总统纳尔逊·洛克菲勒,但在1976年的总统竞选中,福特不再把他作为竞选伙伴(副总统候选人)考虑。

基辛格仍做他的国务卿,但放弃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位置,由助理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接任。

福特在10月25日打电话给基辛格和拉姆斯菲尔德,要他们过来商议改组一事。虽然拉姆斯菲尔德非常想得到高级内阁职位,但他过后宣称他对这次调整感到吃惊。“见鬼,牛已经出栏了,靠这种办法帮助树立你的形象已为时太晚,等到选举过后再说吧。”基辛格也反对这种变动,可福特主意已定。

最难办的是摆脱施莱辛格,福特在星期天早晨叫他来椭圆形办公室,谈了几乎一小时。施莱辛格的脸绷得愈来愈紧,福特的火气愈来愈大。当福特提到施莱辛格有必要递来辞呈时,国防部长抢白道:“我没有辞职,是你解雇了我。”

基辛格像其他大多数人一样把这次内阁改组看成拉姆斯菲尔德的阴谋。他坚信,这位原国会议员自己想成为福特的副总统人选的竞选伙伴,所以逐步排挤掉洛克菲勒。再者,拉姆斯菲尔德把布什一脚踢到中央情报局,等于又消灭了一个竞争对手,因为总统要确保情报局长不介入政治。

拉姆斯菲尔德否认自己有想当副总统的野心。“我知道布什对我怀有竞争心理,但我告诉他那不是真的,福特也跟他说过。”但随着布什后来步步高升,拉姆斯菲尔德颓然结束了他的政府官员的生涯。

拉姆斯菲尔德与基辛格和斯考克罗夫特的关系更糟糕,因为他们发现,主要是拉姆斯菲尔德在背后唆使福特免去基辛格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职位,并且他敦促福特把这个空缺给哈德曼而不是斯考克罗夫特。他这样做实际上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班子继续朝国务院而不是朝国防部倾斜。

基辛格的批评者责怪基辛格而不是拉姆斯菲尔德策划了这次改组。基辛格在军队里的“伯乐”弗瑞兹·克雷默尔就是其中一位。他跟施莱辛格一样反对缓和,俩人常在一块儿为基辛格的狡诈、他的悲观的历史观、他的失败主义和他愿意跟苏联人做交易而扼腕痛惜。

克雷默尔对施莱辛格被解雇一事感到十分震怒,他决意作出一个非同寻常的姿态:拒绝跟基辛格说话。情况变得不能再糟糕,南希·基辛格不得不带着他们的狗泰勒去拜访克雷默尔的儿子史文,想从中斡旋,但于事无补。

施莱辛格本人倒是认为这事不能怪罪基辛格。他知道基辛格并不真正想赶走他。施莱辛格认为,不停地说对手的坏话只是基辛格的天性而已。“他跟我共事比跟拉姆斯菲尔德共事要舒服得多……”施莱辛格说。有一阵子,因为失去了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职位,基辛格感到很丧气,他又到处宣称他想辞职。他召集了一群顾问和智囊型人物给他出主意,叫他害怕的是,大家一致请求他别干了。

一个由亲密朋友组成的核心小组在基辛格家和温斯顿·洛德家开了4天会,起草了一份又一份的辞职信。为了让福特意识到这不是另一场阴谋,基辛格将只给总统一刻钟时间考虑。

但是,在实施这项计划之前,基辛格决定当面跟福特讨论此事。温和地、平静地抽着烟斗,福特请他留下。这次花了一个多小时,但福特终于使他相信局势还没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又一次决定不辞职。

10月31日内阁大改组,被后人称为“诸圣日前夕大屠杀”。

§§第二十一章 退场

同类推荐
  • 日本行,中国更行

    日本行,中国更行

    本书打破以往反映日本的书籍单纯分析日本的做法。从全新的视角,把日本作为参照物,关照中国的百年兴衰,寻求中国各种问题的解决之道。书中关于中日两国的一系列对比,无论是经济发展指标,还是国民素质。乃至于在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和陶瓷领域,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在许多领域还落后于日本,本书纠正了人们诸多惯常的关于日本和各种史实的认知。同时也自我剖析和深入反省中国的各种问题,许多观点十分独特。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今天。日本经验对于中国十分重要。勇敢地承认日本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优点。不妨碍批判日本的缺点,这才是中国励志进步的必然一步。承认当前日本行,是为了未来中国更行。中国更行是深切的期待,也更是未来的必然和可能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韩非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韩非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入唐三韩人研究

    入唐三韩人研究

    本书对入唐三韩人进行系统探讨,从新视角审视唐与三韩的关系。在学界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充分利用正史记载,并结合石志资料、野史、笔记小说、各种文集和杂记等等进行论述。在论述过程中,侧重对“人”的相关情况(生平、出身、家庭情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生活追求)的探讨。
  •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人类学笔记》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亦可称《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等一样,是马克思“重要著作”之一。但长期以来,《人类学笔记》并没有得到与其它两个笔记相同的重视和关注,更缺乏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的解读。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本以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社会哲学理解模式全面解读《人类学笔记》的学术著作。本书将《人类学笔记》置于和谐社会建构理论的学术谱系之中,阐明了其相同的问题域和重要的现实价值。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文献摘编、历史考证、研究状况、当代解读。
  • MPA教学案例汇编(一)

    MPA教学案例汇编(一)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适应了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性和多样化人才的迫切需求,从1991年我国第一个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试办,到目前为止,经过近16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有了16种专业学位。
热门推荐
  • 明之闲的生活

    明之闲的生活

    为什么主角叫明之咸呢?因为妈妈说要少扯淡……话说我真的开始这种莫名其妙的生活了么……
  • 别怕我是读书人

    别怕我是读书人

    有一天一个叫陆好的初中男生忘记把作业带回家,于是趁着天还没黑匆忙返回学校拿作业。在走近教室的时候,却意外听到有人背诵单词的声音,诡异的是他发现教室里却没有人,当他吓得半死的时候,一个人影从窗帘后面走出来叫住了他……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 半夜无人

    半夜无人

    有些声音,只能在半夜听见。而有些‘人’,只能在半夜看见。
  •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详略得当,有着都德一贯的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风格,主题开掘很深。小学生小弗郎兹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阿梅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
  • 城市里的向阳院

    城市里的向阳院

    从2000年的世纪之交开始,通过住在向阳院中的四家人面临的情感、生活、工作及子女教育、婚姻生活、社会问题等矛盾冲突,写出了四家人共同经历的喜怒哀乐和各家各人展现出的不同的人生态度,以此引起读者的反思和共鸣。
  • 黑猫巷

    黑猫巷

    男主角陆之与他奇奇怪怪的朋友们在某个租金便宜的巷子里租了一间侦探事务所,某天陆之和他的朋友们接到了一个奇怪的委托......
  • 我在东南亚经商的日子

    我在东南亚经商的日子

    沈尘,泰国某公司员工,一个面色黝黑大专毕业的大龄青年,被女友甩了却遇系统,从此努力+系统=美好人生!Ps:故事发生在2015年6月的泰国,沈尘以后也会主要在东南亚发展——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为大家展示一个不一样的东南亚世界。Ps2:开餐厅,练武功,卖护肤品,保健品,日入斗金。公司商战,坑蒙拐骗,农场牧场,海岛金矿,龙虾鲍鱼,香车美女两不误。Ps3:老茱萸奋力码字中,有事评论区留言,作者每一条都会看的????????
  • 荣辱

    荣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楼之玉溶潇湘

    红楼之玉溶潇湘

    金玉缘成,黛玉毅然离开,却因意外为水溶所救。不期的邂逅,原是前缘早定。清泠飘逸的她,霸道不羁的他,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命运多舛的林妹妹也难敌他许下的誓言:即便拱手江山,也要将你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