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03900000010

第10章 孟浩然(四首)(1)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赴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而归。张九龄镇荆州,曾入其幕,后病疽而死。

他“沦落明代,终于布衣”(殷璠语),故有“不才名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的慨叹。其诗多写山水及旅情。诗风清新淡远,自然天成,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有《孟浩然集》,共录诗两百余首。

委婉含蓄不落俗套

——读《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又作“临洞庭”,大约作于张九龄为相期间,即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至开元二十四年(736)。当时,孟浩然第二次西游长安,政治上仍然没有找到出路,于是写了这首诗赠予张九龄,希望得到引荐。

一说题中的“张丞相”是指张说。张说是唐朝的大臣和诗文家,开元十一年(723)二月,任右丞相兼中书令。从孟浩然的交往来看,恐怕还是指张九龄的可能性大些。

诗的前四句,着力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洞庭湖方圆五百余里,位于湖南省北部,为我国著名的淡水湖。秋水盛涨,水深波阔,汪洋无际,湖水与湖岸几乎平接,故而诗人用“八月湖水平”一句起笔,一开始便勾画出一幅浩瀚动人的图景。这开头一句,既写出了诗人“临”洞庭的时间,又流露出“临”的感受,可见用笔之妙。

次句写远望之景:“涵虚混太清。”诗人一眼望去,水天相接,自然融合,景色十分壮丽。“虚”、“太清”,即天空。一个“混”字,不着痕迹地把诗人的感受融于水天茫茫的景象之中。

三、四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势更为宏阔。“云梦泽”,是古代的大泽,原为“云”、“梦”二泽,在湖南、湖北二省境内,长江之南为梦泽,长江之北为云泽,后世大部分淤积为陆地,并称云梦泽。洞庭湖为古云梦泽的一部分。诗人用一个“蒸”字描写“云梦泽”,突出了水汽弥漫的动态感,那广袤的云梦大泽都被这蒸腾的水汽所笼罩,其景色之壮丽,气象之万千,如在目前。

“波撼岳阳城”一句,极状水势,笔力雄健,非同凡响。且看湖水浩荡,波涛涌起,整个岳阳城都被摇动了似的。这一句,妙就妙在“撼”字上。“撼”,是摇动、振动的意思。诗人将“波撼”二字放在“岳阳城”上,以波撼岳阳,衬托湖水的澎湃动荡,既有声势,又有力量。正因如此,这一联和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同被传为咏洞庭的名句。元人方回《瀛奎律髓》云:“予登岳阳楼,此诗(孟诗)大书左序毬门壁间,右书杜诗,后人自不敢复题也。”

面对如此波澜壮阔的洞庭湖,诗人不禁联想起自己还在隐居,无所作为,于是后面四句很自然地转入到抒情。

“欲济无舟楫”,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说面对这浩渺无垠的湖水,想渡而苦于没有船只,而实际上是表现了诗人欲出仕而无人引荐的感慨。他曾在《岁暮归南山》的诗中说:“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结合起来看,他成为隐士,是被“逼上梁山”的。所以诗的下一句又说:“端居耻圣明。”“端居”,犹言独处、隐居。“圣明”,圣明时的略文,圣明时即太平时的意思。上句“欲济”二字,已隐含迫切要求张丞相援引之意,然而却“无舟楫”,一“欲”一“无”,即呈现出主观愿望与客观形势的矛盾。这“端居耻圣明”一句,则是“欲济”心情的进一步表露:在这个“圣明”的时代,自己却坐在家里吃闲饭,无所建树,一事无成,实在感到羞耻。言外之意是说:只要你张丞相愿意帮忙,将我推荐给朝廷,我不就可以出来做一番事业了吗?

最后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是诗人向张丞相发出的呼吁,但仍然写得隐而不露,不失身份。诗以“垂钓者”暗喻已经出仕的人,其实是就张丞相而言的。表面上说:“我”看到钓鱼的人,对于他们钓到了鱼,未尝没有羡慕的心情,只是没有钓具,只好空羡慕罢了。“羡鱼情”,语出刘安《淮南子·说林》:“临河而羡鱼,不如回家织网。”诗人信手拈来,另翻新意,巧妙地表达了对张丞相的期望。诗以“垂钓”收结,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其要求援引、急欲出仕的心情却仍然可以体味得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的生动描写,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意欲求官、恨无伯乐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迫切要求张丞相援引的心情。

单从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看,并没有多大意义。不过,读了这首诗,我们则可以看出孟浩然成为一个隐士,并非本愿。对于出仕做官,他还是向往的,只不过是找不到门路罢了。

另外,在所谓“圣明”的开元盛世,像孟浩然这样一位有才华的诗人,渴望为国效力,出仕干一番事业,然而却遭到“明主弃”,以布衣终身,这在客观上也不是没有暴露意义的。

在写作上,此诗的最大特点是委婉含蓄,不落俗套。全诗上半部着重写景,下半部则转入抒情,寓情于景,情由景生,过渡自然,衔接巧妙,首尾暗合。诗中明明是写希求引荐之情,但始终不露“干谒”之痕。

其次,起承得体,虚实相生。诗中“欲济无舟楫”一句,上下贯通,为全诗思想之主线。

另外,用字精当,极见功力。清人王士祯在称赞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在用字上的工夫时说:“‘蒸’字、‘撼’字,何等响,何等确,何等警拔。”(《然镫记闻》)

看似平淡实际丰厚

——读《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中的“过”,是访问、探望的意思。《史记·魏公子列传》“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中的“过”字同此意。“故人”,老朋友。题目的意思是:访问老朋友的村庄。

这首诗是孟浩然描写田园生活的名篇之一,大约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写的。鹿门山在襄阳城外,是孟浩然的家乡。我国古代诗人,没有一个是不爱自己家乡的,孟浩然更是如此。他曾在《登望楚山最高顶》中写道:“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意思是自己的家乡比会稽还要美。所以,在他笔下的襄阳,无论是一山一水,还是一草一木,都很美。这首《过故人庄》虽然主要是写到故人家中做客的情景,但诗人把那里的农村风光描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因为这首诗的题目叫“过故人庄”,故先得从故人邀请写起:“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开篇便点出了“过故人庄”的原因,是“故人”“邀”而“我至”。“具鸡黍”写出了故人的热情款待。“具”,准备,备办。“鸡黍”,泛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菜。“黍”,黄米,小米的一种,古人认为是上等的粮食。《论语》里有“杀鸡为黍”的话。首联两句,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如深入体会,却蕴涵丰富,耐人咀嚼。作者在这里暗用了两个典故。据《论语·微子》记载,有一次子路跟从孔子出行而落在后面,遇见一个老人用拐杖扛着除草的工具,便问他可看见孔夫子了。老人回答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能称为夫子呢?”说完又接着干他的活。子路看了很感动,拱手向老人表示敬意。老人留子路住宿在他家里,杀鸡用黍米做饭给子路吃,并叫他两个儿子出来见子路。又据《后汉书·范式传》:东汉范式(金乡人)和张劭(汝阳——今河南商水县西北人)在太学读书,成了好朋友,分别时,范式约定两年以后去张劭家拜望,并确定了日期,到期,张劭杀鸡做黍米饭等待。他母亲说:“你们相隔很远,他不一定今天就到吧?”张劭说:“我和范式相处很好,了解他,他这个人一直是讲信用的,不会不来的。”话音还未落,范式果真就到了。这样,“鸡黍”二字的内涵就更加丰富、有趣了。不仅如此,从“具鸡黍”三个字当中,读者还能很自然地联想到故人一家是怎样互相商量,忙着杀鸡、做黄米饭的。这种“鸡黍”宴对一个农户来说,已经是够丰盛的了。“邀”字显示出故人的殷勤好客,也说明了宾主之间关系的密切。“田家”二字,很自然地点明了朋友的身份,是个庄稼人,为下面描写农村风光暗伏一笔。既然主人如此热情邀请,而且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看来是非去不可了。因此,诗人应邀而至。

接着,颔联两句便写途中所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写景名句。有人解释为到庄后所看到的景象,恐不确切。这里是写诗人进庄之前所见到的优美景色。诗人边走边望,一路忘情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走到村庄附近,只见绿树繁盛茂密,整个村庄都在绿树的怀抱之中,故诗人着一“合”字,准确形象,简直把村庄的自然景色给写活了。这村边有密树环绕,满目碧绿,正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的是近景。

“青山郭外斜”则轻宕一笔,由村边写到郭外。“郭”,外城,古代的城墙,有内外两道,这里指村庄。下一“斜”字,可见郭外青山之远,如果山太高太近,就看不出山势的横斜。作者这里是采用了“因物赋形,随影换步”(清·袁枚《续诗品·即景》)的艺术手法,一写村边树木的翠绿茂密,一写远山倾斜的雄姿,集中突出了“故人庄”的自然环境之美。

在整首诗中,唯有这两句是写景的,笔墨虽不多,但写得自然传神,宛如一幅色彩鲜明、生趣盎然的水墨山水画。在这幅画上,诗人十分注意色彩的点染,因是近看,村边树木浓密苍翠,故用一个“绿”字形容;因是远望,山上树木花草,难以尽览,看不清楚,颜色似乎比“绿”色略深一些,故用“青”字来形容。这村边的绿树,郭外的青山,一近一远,一绿一青,色彩明丽,相映成趣。后来元人马致远写了一段散曲:“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更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双调夜行船》)这是名曲,单看起来,的确写得不错,但与孟诗作一比较,便觉不及孟诗清新自然,境界也不如孟诗开阔。马致远是从一个茅舍的角度来写的,孟浩然则从整个村庄着笔,而且有村边绿树、郭外青山作陪衬,大大开拓了诗的空间,读之使人感到心胸爽朗,印象深刻,当然,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也有很大关系。

诗的前面四句,曾以一首绝句的形式,误入王维集中。可见,此诗与王维作品的意韵颇为相近。

同类推荐
  • 如梦记

    如梦记

    《如梦记》一卷九篇,本身是一篇描写儿童生活的文章。虽然描写儿童生活,但它不是儿童文学,是写给大人看的。它也不是儿童自己来写自己,而是一个成年人回望童年时留下的一点回忆。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文章传达出的趣味是一种经过历练、经过省察的趣味,如果说这里面也有童趣的话,那它也是一位三十六岁的成年人的童趣。
  • 再见亦是人生

    再见亦是人生

    尽管我们都不愿意说再见,可人生中却充满了再见,这些都令我们感到不安。总在担心眼前的这些明天再也不会出现,难过地流着泪,迟疑地挥挥手,不情愿地在心中默默说声再见。你可曾记得,初降人世的日子里,面对陌生的世界心中充满的好奇;可曾记得,青春年少的日子里,面对成长眼中充满的迷离;可曾记得,走过的这些年里变化无常的每一季云天;可曾记得,每一个美好思念里温馨动人的瞬间……走过的路,我用笔细心记录,其中的所有,都是日后的感动。年华流过,我用文字将它永远留住,在纸上,在心中,在那曾经走过的每一条街道旁。
  • 大地之爱:全国广泛开展“母亲水窖”爱心活动

    大地之爱:全国广泛开展“母亲水窖”爱心活动

    共和国故事主要讲述建国以后,我们国家六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它从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方面加以阐述,《大地之爱:全国广泛开展“母亲水窖”爱心活动》主要讲述全国广泛开展“母亲水窖”爱心活动等相关情况。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高尔基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高尔基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常春藤诗丛北京大学卷·清平诗选

    常春藤诗丛北京大学卷·清平诗选

    《清平诗选》是《常春藤诗丛·北京大学卷》的其中一册,共分为三辑。诗化特征明显、省略成分居多,如此干净利落的语言表达方式,给读者带去轻松畅快的阅读体验。通过描绘象征意义强、变化明显的事物,表现出作者对诗歌写作偶然性的向往与追求。
热门推荐
  • 赤怜谣

    赤怜谣

    凄美,无奈,离人断肠,萧萧雨兮,苦诉衷肠
  • 那是遇见你

    那是遇见你

    “凌寂,我喜欢你很久了今天就是要告诉你”“刚好我也喜欢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可是魔龙

    我可是魔龙

    身为魔龙之子,米诺·莱克斯·麦力多德,深深地相信着,这个世界出了问题。魔龙没做过恶;巨龙害怕公主;勇者总是跑来喝闷酒;……米诺:果然还是这个世界的问题吧!!!我果然还是待不下去了!
  • 青迷,寻

    青迷,寻

    这是一个95后又宅又丧的故事,是一个在不该迷失的时间段里迷失自己,又不断寻找自己的一个过程,是我吗?是吧!是你吗?或许吧!至于有没有找到,或许还需要不断探索吧!
  • 诸天之千面郎君

    诸天之千面郎君

    张峰是个普通人,也是个很孤独的人,他的生活就是那么平平淡淡的一个人过,没有父母,没有老婆孩子,只是一个人在这社会中孤独漂流着。他本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了,等攒够了钱,买房买车再随便娶个媳妇儿就完事儿了,直到某一天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从此以后生活再不复普通了……
  • 地球上最后一个男人

    地球上最后一个男人

    我叫莫凡,凌晨五点左右,地球上只剩下我一个男人了,具体原因Idon'tNO!总是其他国家我管不着,反正我们国家就剩下六亿多女性外加个叫莫凡的男人,就是我!
  • 路道

    路道

    不一样的情路,不一样的官道。看一个农家小子是怎么样的处处留情,却能左右逢源,仕途路上,危机四伏,遭遇不断,如何的逢凶化吉,在官途上纵横开阖,官运亨通,步步高升,一直走进了红墙里。
  • 我的诸天时空商城

    我的诸天时空商城

    接引无数世界,无穷天骄,为我所用。。。。。。。。。。
  • 乌托邦命运史

    乌托邦命运史

    闲来无事写着玩,权当博大众一乐,本故事纯手工制造,绝无半点杂质,正在连载中、、、文笔欠妥,资质尚浅,还望亲友们多多指教。。。==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