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22200000003

第3章 慈悲为本,为善心安(2)

阿那律是一位精进的修道者。他专心诵读经文,时常通宵不睡觉。因为过度疲劳,所以眼睛瞎了。他虽然伤心,但却不颓丧,反而更加勤奋学习。

有一天,他的衣服穿破了一个洞,便自己动手缝补。后来线脱了,他又看不见,十分狼狈。佛陀知道阿那律的困难,便来到他的房中,替他取线穿针。

“是谁在替我穿针呢?”阿那律问。

“是佛陀为你穿针。”佛陀一面回答,一面为他缝补破洞。

阿那律感动得流下泪来。

“同情别人,帮助别人,是我们应有的责任。”佛陀教训大家说。佛陀以身作则,给大家一个好榜样。弟子们知道了,十分感动,都互相勉励,互相帮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在其名作《岳阳楼记》中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言明心志。这种以民为先的思想,既是范仲淹身为政治家所坚持的理念,也是文正公作为慈善家,实践于其一生善行中的大德。

范仲淹自幼家境贫寒。少年读书于长白山僧舍的时候,范仲淹每天只熬一锅粥。待到第二天粥凝固成饼后,他便用刀将“粥饼”切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十数根咸菜,权当饭食。范仲淹幼时发奋于贫穷中的这段经历,不仅给后人留下一个“断齑(jī)画粥”的故事,也使得范仲淹终生知道体恤穷人的疾苦。

身居高官之后,范仲淹虽然薪俸丰厚,却依然勤俭。他把自己积攒下的大量家财拿出来,在家乡苏州郊外的吴、长两县购买土地近千亩,以地力所得救济当地的穷人,使他们“日有食,岁有衣”。这千亩田地因此被人们誉为“义田”。当地凡有人家婚丧嫁娶,范仲淹都会拿出钱来资助。对于鳏寡孤独之人,范仲淹还会定期给予周济。范仲淹的家乡因而也被人们称作“义庄”。

除了扶贫济困,范仲淹还非常热心于赞助苏州的教育事业。《范文正公全集》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范仲淹在苏州南园购得一处草木葱茏,溪水环绕的好地。原本范仲淹是想在此建设自家的住宅。当房屋建好后,范仲淹请来一位得到高僧。先生探查了一番,连夸此地风水好,称若久居此处“必踵生公卿”,也就是说范家住在这里可以世世代代出高官显贵。范仲淹听后却说,“吾家有其贵,孰若天下之士咸教育于此,贵将无已焉”(我家独享此处的富贵,不如让普天下的人都能来这里读书,这岂不是能出更多的贵人)。于是范仲淹毫不犹豫的将房地献出,奏请朝廷批准设立了苏州学文庙,以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范仲淹捐宅兴学的举动在当时影响极大,以至当地富户纷纷效仿,有了“苏学天下第一”的说法。

佛在心中

成就了苏学天下第一的范仲淹,是一个将善行做到了恰到好处的人。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天下悲悯之情,足以感动任何一个人。除了乐善好施的本性,范仲淹感动我们的还有他那超乎寻常的善心给很多受助的人带来了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范仲淹这种乐善好施的精神。慈悲的胸怀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学习范仲淹善举善为,不一定要有轰轰烈烈的举动,不一定要捐多少钱财物品,关键在于我们要时时有一颗关爱别人的心。在都市的车流中多一分避让,给行人一个实在方便,平常用真心关照一下身边的人,包括相识的、陌生的……这些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却实实在在透着一份友善。

【人间世态】

不付账,我的良心会不安

一对姊妹在超市购物时,顺手拿了不该拿的东西,由于人潮拥挤,她们做了漏网之鱼。

走出店门,妹妹不安地打算回头付账,姐姐却说:“都已经走出来了,何必付账?”

妹妹说:“不付账,我的良心会不安。”说完,还是回头付了帐。

过后看也没看就把找回的钱塞给了姐姐,突然,姐姐高兴的对妹妹说:“你看,多找了我们三十元。”

此时的妹妹毫不犹豫的夺过姐姐手里的钱,又向超市的方向走去……

安心释语

怎样低档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诱惑呢?就必须有自己的正见、远见、定见,特别要注意从点滴小事上“养吾浩然之气”,培植自己的节操和意志,对一些是非昭然的问题敢于刚正不阿地说“是”或“不”,做到毫不含糊,斩钉截铁。

我们必须承认生活无小事,人生无小事,要想做个真正的好人,就必须脚踏实地时时谨行,处处慎独。古谚有云“今日偷韭,明日偷油,后日偷牛”,就是说如果不防微杜渐,小错必铸成大过。古往今来的大奸大恶都是从小诈小恶演化来的。

诚然,做个好人既不那么容易,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俗话说:难难难,易易易,不难不易。要说难,一片贪欲之云横眼前,就可能叫人钻入死胡同,直碰得头破血流甚至一命呜呼也闯不过去。要是容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心见性也只在刹那。关键看一个人又没有真诚的信念、坚强的心、刚毅的意志和切实的躬行。

有这样一幅楹联:“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不管当下世风如何如何,也不问你周围的人怎样怎样,盼望每个行走在尘世间的世人都能怀有一颗慈悲感恩的心,这样方可堂堂正正地生活,坦坦然然地工作,光明磊落地处事,清清白白地做个正直、善良的人。

佛学常识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法力,也是如来佛祖得意的徒弟之一。他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他就可以听见世上苦难的声音,所以称观世音。

在庙堂里,观世音被置于佛祖释迦牟尼的大雄宝殿之后的大悲殿来供奉,但是在民间,观世音的影响和知名度却远远超过了佛祖释迦牟尼。

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又译作“光世音”、“观自在”等。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

所谓观音,即是说神通广大的观世音,时时都在观照着世间受苦受难的众生,一旦称诵其名,她就立刻前往解救。

早在佛教尚未产生的公元前7世纪,印度婆罗门教的古经典里就记载了“观世音”。不过,婆罗门教里的观世音不是人,而是一对可爱的孪生小马驹,又叫双马神童,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善神,象征慈悲和善良,而且神力宏大。据说这对双马神童能使盲人复明,病者康复,残者健全,不育妇女生子,公牛产乳,朽木开花。

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双马神童被佛教接纳,成了一位慈善菩萨,叫“马头观世音”,形象依然是匹可爱的小马驹。

后来佛教徒把观世音人格化,变成一位威武的伟丈夫,并创造了观世音出身王族的新身世。据《悲华经》的说法,观世音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愿,生大悲心,断绝众生诸苦及烦恼,使众生常住安乐,为此,佛祖给他起名叫观世音。

观世音大约是在三国时期传入中国的,不过那时的观世音还是个威武的男子。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时的雕像,观音皆作男身,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到南北朝时,出现了大批出家的尼姑和女信徒。历史证明,西方的各路神明要想在中国站住脚根,必须汉化、世俗化。因此必须造出一位女菩萨,满足民间信众的需要。这个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观世音的身上。首先他是善神,其次他又可以有33个化身,可男可女,大约在隋唐之际,干脆就让他变为慈眉善目的女菩萨了。

最简便易行的慈悲之法,就是放生

在古代有位名叫金山的无量功德禅师,做了许多类似向卖鱼者赊账放生的义举与善行。

因为他是“身无分文”的人,可是他要实行他的悲愿,普救众生,怎么办呢?只有想出教人出钱放生的方法。凡是禅师所到过的城市,他与那些贩卖鱼鸟的人都有往来,他虽然身上“一文莫名”,可是来者不拒,说定价钱,全部买下来。钱呢?暂时赊账,对他们说:“你在何日何时去何处去向某某居士取多少钱。”鱼贩按时间、地点去找某居士,从来没有不应验和失信的,那些人都是欢欢喜喜的如数付钱。因此那些卖鱼鸟的人,看见禅师来了,如接财神似的说:“只要禅师答应了,一句话送到那里,没有钱,没有关系。”他们为什么对禅师这样客气呢?说穿了,还不是想多赚几文钱。因为禅师慈悲,从来不和他计较多少,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所以他们赊生物给禅师,也有很大利益。

有人要问:“为什么那些居士肯替他付钱呢?”这是因为禅师有先见之明,某居士有了病,已到了医药无效的关头,禅师赶到,替他把病医好,再为他说法:“你前生多杀生,今生要得多病短寿的果报,一切是自作业,自受报,我虽然暂时把你的病苦减少,可是你前生的杀业未消,恐怕有短命之虑,最好的消业方法,莫过于放生,世界上最大的恶业莫过于杀生害命;反过来说,世界上最大的善业莫过于戒杀放生,所以放生是最大的功德。你能依我的话,赶快量力买动物放生,就能增福延寿的。”如此一说,谁不喜欢增福延寿,有谁愿意多病短寿呢?禅师见病者极欢喜放生消业,恨不得马上就能看见那些活跳跳的小生命,由他放生活命而去。这时禅师就告诉他说:“我已为你做了这一切功德,在某日某时有卖鱼鸟的人会来向你取钱,你要如数给他,这是你做的功德。”

或者是禅师先将鱼鸟等买好,吩咐卖者在什么时候送至什么地方哪一家内,禅师先在这家看好病,说明放生的功德,病者正需要放生,这时卖鱼的人把鱼蟹之类,一担一担的挑来,主人当然很喜欢的给钱,大做放生功德了。

有时禅师还率在家弟子们,买了大批的鱼鳖、虾、鳝之类的小生命,雇船到大河里放生,并惯例的做仪式,说三皈依,念大悲咒,然后为水族说法,将它们倒入水中,这些小生命真是“如鱼得水”了。不要看它们小,它们并不忘恩负义,它们在水中并不马上散去,成群结队的浮在水面上,抬起头来,望着禅师,摇头摆尾的活跃水面,像在表示感谢禅师救命之恩似的,在家弟子们看见这一情景,都大为感动,后来都不断地自己买物放生。

佛在心中

弘一大师说过:“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难否?四欲心安否?倘愿者,今有一最简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大智度论》说:“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每一条生命都是平等珍贵的,所以救一众生,功德已无量无边,更何况救众多生命!放生就是积最大的福,行最大的善。弥勒菩萨云:“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莲池大师说:“疾病之由,多从杀生中来,故偏重放生也。”缘因老法师告诫我们:“放生就是还债,还多生累世以来无数的杀债。人们今生遭受的疾病苦痛,都是以前欠的杀债而来,还杀债最好的方法就是放生。佛陀无论到什么地方去,都告诉人们说,牺牲动物是错误的。有些人听他这么说,就对佛陀发脾气的说:“据我们的经本,杀动物来拜神,没有什么不对?你竟敢持不同的意见?”佛陀回答:“损人利己是不对的,使人不快乐而使自己快乐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每个众生都想活命,就像你一样。因此,你若杀一只动物当牺牲来拜神,你是个自私的人。我一再教人:自私的人是不会有幸福。不但如此,神祗在帮助你之前,先要求动物的血,那一定不是仁慈的神祗。这种神就不值得人去拜。但假如你对众生慈爱——动物和人一样平等无分别,神就会崇拜你!这就是佛陀慈悲的智慧良言。

【人间世态】

今天吃胎盘,明天吃什么?

人生在世匆匆过,世间何物不能食?古来万事东流水,惟有“食”者留其名!很多人在吃过扒鸡、排骨、猪头肉之后,胃口已不满足于这些小打小闹的土玩意儿。于是,虎视眈眈于生猛海鲜、山珍海味和野生动物。“豆腐皮、花生仁、白菜帮子、小炸鱼,伺候一般人”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于是,很多人的嘴里咀嚼过鱼翅、熊掌、猴脑、燕窝;品尝过蛇、鼠、青蛙、刺猬、穿山甲……十二生肖吃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地下钻的,大的、小的,温顺的、凶猛的,见啥吃啥,直吃得大腹便便,双眼通红,直吃得雄赳赳气昂昂……对了,还吃果子狸。前年,南方某城又兴起了“人乳宴”。动物麻木了一些人的味觉,于是,干脆就朝人下手。“男人是泥作的”,味道自然不佳;再说,恣意大吃多为男性,他们深知“异性相吸,同性相斥”,于是便将色迷迷的眼睛、贪婪的嘴、无耻的胃,紧紧的盯住了女同胞。小时候吃妈妈的乳汁长大,乳汁可是纯正的好东西。几十年下来,淡忘了乳汁的味道,要来个“温故而知新”。某家饭店又把人体胎盘堂而皇之的端上了菜桌,以满足那些猎奇之徒。今天吃胎盘,明天还会吃什么?

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当时的首领大禹就曾经下令在夏三月,川泽不入网,以成鱼鳖之长,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法令,然而在公元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地球上相当多种类的野生动物们很快就要被人类赶尽杀绝,全世界所有的法律加在一起也不能够救它们的命,人类该怎么样才能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再去吃那些就要被吃光了的野生动物呢?

安心释语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关注“食”的国度。数千年前便有“食不厌精”,“食色性也”的教诲,出现了“食客”、“美食家”这些因“食”而派生出的人群和行业。可以理解的是:“食”确为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温饱解决以前,天天惦记着吃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当我们衣丰食足、酒足饭饱后,是不是该想点、做点别的?

有位德高望重的禅师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能够吃素当然很好,但吃素只是消极地不再造新的杀业,不再积欠新的杀债而已。但是今生累世以来,我们已造的杀业,已欠的杀债,按照因果报应的铁律,还是要偿还的。放生就是积极地还债,积极地救赎物命来偿还命债。放生的人如果不能吃素,所做功德都属有漏,好不容易积来的功德,又因为吃肉杀生而赔光了!所以吃素放生应该同时并重,既不再造杀业又能偿还杀债,如此修行最为圆满。”当然我们不是提倡每个人都要素食,但对于案例中的飞禽走兽、人乳胎盘……我们应该念及慈悲为善之仁放过它们。

放生这件事情,不单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也非常容易,无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钱多的时候,便买多一点,多放一些物命;钱少的时候,便买少一点,少放一些物命。自己可以衡量自己的能力量力而为,没有金钱上多少的限制,而且人多人少都可以进行。放生最容易消业障,只要有信心努力去做,灾祸危难可以消除,福报感应可以到来。一个人放生,可以免除一个人身家的疾病灾难,众多人放生,可以挽救世界的浩劫,改变世界的命运。

佛心故事

双耳换野雉

智舜禅师,隋代人,一向在外行脚参禅。有一天,在山上林下打坐,忽见一个猎人,打中一只野雉,野雉受伤逃到禅师座前,禅师以衣袖掩护着这只虎口逃生的小生命。不一会儿,猎人跑来向禅师索讨野雉:“请将我射中的野雉还给我!”

禅师带着耐性,无限慈悲地开导着猎人:“它也是一条生命,放过它吧!”

“你要知道,那只野雉可以当我的一盘菜哩!”

同类推荐
  • 老北京古建筑与祭坛

    老北京古建筑与祭坛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革命烈士诗抄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革命烈士诗抄

    本系列丛书为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本书收集了革命烈士的大量诗抄。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 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

    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

    《日本之镜》通过对电影、戏剧、文学、艺术和神话传说鞭辟入里的分析,剥开附在日本文化表面的层层面纱,解释日本民族这些两极又矛盾的文化特性,同时勾勒出日本人如何映照出自身的样貌。无论是黑泽明的电影、三岛由纪夫的小说、文乐《忠臣藏》、宫本武藏的传说,或是黑帮片与家庭剧,伊恩·布鲁玛都信手拈来,幽默风趣地探索有如镜子般反射出现实的戏剧性幻想。他对日本大众文化中病态怪诞的行为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解释,让读者能理解这个被迫温文尔雅的民族如何借由“人为”的风格化与仪式感,寻求压抑自我的解放。
  • 心灵对话:中国古代绘画精品探赜

    心灵对话:中国古代绘画精品探赜

    编辑藏画集工程之浩繁,对我而言,可谓经历了人生的再次选择。编辑工作开始之初,踽踽独行,困难远比想象大得多。《诗经》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究竟能否善终,心中委实动摇不定。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听雨湖畔

    听雨湖畔

    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人活着的意义又是为了什么?持剑的人被称之为剑客,那他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 奇妙的咒印之旅

    奇妙的咒印之旅

    青年艾格本是一位平淡无奇的花匠,在获得了一本使徒的游记手札后,很是羡慕使徒所拥有的神秘能力,直到他获得咒印成为使徒才是故事的开始……
  • 锦绣未央之毁灭的爱

    锦绣未央之毁灭的爱

    本该是平淡的生活,回到李府也是平静,不想却爱上了自己的哥哥。
  • 带着黑科技闯仙侠

    带着黑科技闯仙侠

    莫名奇妙来到神魔妖兽遍地跑的世界里,与那些神通广大的大能争地盘谋发展,给您另外一种修仙体检感,也让大伙看到黑科技与神通之法博弈。
  • 天人张小仙

    天人张小仙

    一个看似简单的乞丐,实则是聪明绝顶的侦探,在一次次巧妙的推理侦探中,竟发现了惊天的大阴谋,而他的身世也在慢慢的浮出水面。
  • 2015中国年度小学生优秀作文

    2015中国年度小学生优秀作文

    小作者们从真实的体验着笔,写家乡美景,写家庭趣事,写老师的关爱,写社会百态,写荣誉也写悔恨,写幸福也写悲伤,语言质朴纯粹,不事雕琢,充满童真童趣。本书由《作文报》小学版主编李国元先生从众多的学生报刊中精选而成,收入2015年最有代表性的作文,旨在检阅2015年度小学生的作文实绩。
  • 初云集

    初云集

    平凡从来都辛苦,偶有彩蝶幻梦生,提笔点滴成记忆,总有三千初云集!
  • 针锋天下

    针锋天下

    沈星空,生于贫困之家,虽然勉强上了医科大学,但生活仍然窘迫尴尬,受尽了身边人的白眼。一次倒霉的遭遇,他与一只变异黄蜂无意间狭路相逢,结果胜者死去,败者却得到一根神奇的蜂尾金针,从此他的命运华丽转身,强悍的人生无需解释。【起点第二编辑组】【桃花派都市小说2010初冬巨献】【四年七部全本小说,八百万字钻石信誉保证】【郑重声明:桃花老张小说唯一授权发布网站为起点中文网】【敬请支持原创,远离盗版】
  • 那个男人征服了星辰大海

    那个男人征服了星辰大海

    林深是没什么执念的。虽然年纪轻轻就死了,但是还尽因果也没什么好舍不得。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不畏生死就是林深的真实写照。也不知道哪个王八蛋惦记着他,让他死后也不得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