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32100000016

第16章 原始先民的生活图景(1)

——汉字与日常生活

我们祖先的衣食住行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人都感兴趣的话题。为弄清这个问题,民俗专家除了参考一些考古发现,还惊喜地发现,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汉字正向现代人展现了一副原始先民的生活图景。

领导中国时装潮流——“衣”字趣释

远古时代,古人们是没有衣服的,《五经要义》一书说:“太古之时,未有布帛,食兽肉而衣其皮,但知蔽前,未知蔽后……”据传说,中国到了黄帝时候,才开始有穿“衣”之说,而三千多年前甲骨文时代的“衣”字款式,则领导了中国时装潮流。

先看甲骨文中“衣”字的写法,很像衣服的样子,上边的“人”字形部分就是衣领,两边开口处就是衣袖,下边交叉的是衣襟。金文、小篆的字体演变,没有脱离甲骨文的原形,只是大部分衣襟是向右拐的。《说文解字》释:“衣者,人所倚,以蔽体者也。”隶书里,“衣”字逐步失去了衣服的样子。

“衣”本来只指上衣,后来才指为上、下衣的统称。用“衣”作为表意的符号,大都与衣服或布匹有关。作为意符,放在字的左边,写成“衤”,如“衬衫”;放在字的下部写成“衣”,如“袭”。

《说文解字》云:衣,所以蔽衣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衣”的本义是“上衣”,泛指衣服,例如“衣冠楚楚”。“衣”由“蔽体”之意引申指包在物体外面像衣服的东西,例如“糖衣”、“炮衣”等词。“衣”还用作动词,表“穿”的意思,例如有个成语为“衣锦夜行”,指夜里穿着华丽的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

乘舟办事——“服”字趣释

关于“服”字,我们平时既有“衣服”一词的“服”,也有“服从”一词的“服”。“服”字本义是什么,从“服”字字源可见一斑。

关于“服”字,《说文解字》云:“服,用也。一曰车右所以舟旋从舟声。”甲骨文的“服”字左偏旁就是一个舟字。舟作为人类交通的一种工具,“服”字的本义为使用工具,含有乘舟办事的意思。

“服”字由本义使用工具引申为进行某种劳动;进行某种劳动应该是自愿的,因此“服”字又引申出服从、顺从的意思;服从的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因此“服”字又有了习惯、适应的意思,例如“水土不服”中的服字是习惯的意思,衣服、服装的服字就是适应的意思。

我国古代服装的种类、样式和现代是有所不同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出现了很多特殊的服装,比较典型的是胡服、品服和补服。

所谓胡服,实际上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它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式汉族服装有较大差异,一般为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瘦窄,便于活动。首先采用这种服装的赵武灵王,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这种服装最初用于军中,后来传入民间,成为一种普遍的装束,并沿用了两千多年。

品服,即封建时代官吏所穿的公服,亦称“品色服”,出现于我国隋代。官吏的服色,按品级高低各有规定,至唐代形成制度。唐贞观四年(630年)规定:三品以上着紫衣,四、五品着绯(大红)衣,六、七品着绿衣,八、九品着青衣。平民百姓多穿白布。士兵在汉代衣赤,隋代衣黄,唐代衣皂。

补服,是明、清两代的官服,在前胸和后背都有用金线和彩线绣成的补子,是官员品级的标志。这种制度开始于明朝,清朝作为官服制度固定下来。根据《清朝通典》的记载,清代文官的补服上要绣上鸟类,武官的补服上要绣上兽类。

什么是“巾”——“巾”字趣释

在古代诗歌中,“巾”字是经常出现的一个字,例如“儿女共沾巾”、“归来泪满巾”,等等,那么,“巾”是什么东西?古人是如何造“巾”字呢?

关于“巾”字,《说文解字》云:“佩巾也。”古文字的“巾”字,就像是挂着的一幅布或一条手巾。它的本义是指擦汗或擦东西的实用物品,类似现在的手巾;后又指头巾、领巾。汉字中凡从“巾”的字皆与布匹有关,如布、市、幅、常、帷、幕、幡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作出突出贡献的女性称作“巾帼英雄”,“巾帼”往往也表示对妇女的一种尊称。“巾帼”最初指我国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在我国古代,巾帼的种类非常多,颜色也各式各样。头巾一般选用高级的丝织品制成,发饰品上面缀有一些珍贵的翡翠和玛瑙。正因为巾帼用料考究,做工精细,价格昂贵,所以,后人把妇女尊称为“巾帼”。“巾帼”一词最早见于《晋书·宣帝纪》,其中记载道:“诸葛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女人之饰。”

鱼羊合烹分外鲜——“鲜”字趣释

关于“鲜”字,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曾经一度很困顿,缺衣少食,身边只有颜渊、子路、冉有、曾参等忠实信徒。

有一天,孔子早晨只喝了一碗菜汤,待到中午,饮食还没有着落,弟子们没有办法,便分路乞讨。

“先生,有羊肉吃了。”子路捧着一块羊肉,满头大汗地跑回来。孔子一见这难得一吃的肉,脸上显露出笑容。

刚点火烹煮,冉有又提回几尾鱼,收拾好了,随手放进了锅里。

羊、鱼同煮,孔子他们还没有吃过,心里有一些忐忑不安。

合烹的肉鱼很快就熟了,曾参先给孔子舀了一大碗,孔子尝了一口,觉得羊肉很香,鱼味很美,汤汁分外的好,令人回味无穷。孔子突然想到,鱼和羊肉合烹味道如此好,那就把“鱼”和“羊”字凑成一个“鲜”字吧。

姑且不论孔子造“鲜”字的传说是否真实,“鲜”字为什么要用“鱼”和“羊”两部分来构形呢?

“鲜”,甲骨文中还没发现有这个字。金文中还有一个“鲜”字,其结构是由“鱼”和“羊”两字构成,并且“羊”字在上,“鱼”字在下,可以隶定为“鲝”。小篆仍然保持了“鲜”的结构,只是“羊”和“鱼”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鱼”在左,“羊”在右。许慎《说文解字·鱼部》对此解释道:“鲜,鱼名,出貉国。”对北方干旱地区的貉国人来说,鱼是很少的,他们多吃羊肉。在他们看来,羊肉味道是鲜美的,而吃到鱼后感到它的味道更鲜美,因此用“鱼”和“羊”造出了“鲜”字,其意思是:像羊肉一样味道可口的鱼。这就是“鲜”字的来历。

使人高兴的餐具——“箸”、“筷”二字趣释

筷子,被西方誉为“东方的发明”,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

相传,尧舜时代,洪水泛滥成灾,舜命禹去治理水患。有一次,大禹乘船来到一个岛上,饥饿难忍,就架起陶锅煮肉。肉在水中煮沸后,因为烫手无法用手抓食,大禹不愿等肉锅冷却而白白浪费时间,就砍下两根树枝把肉从热汤中夹出,吃了起来。从此,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热锅中捞食,这样可省出时间来治理洪水。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熟练使用细棍夹取食物的本领。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子的雏形。

筷子原来称“箸”(zhù)。《说文解字·笔部》:“箸,饭欹也。从竹,者声。”王筠句读:“欹,持去也。《通俗文》:‘以箸取物曰欹。’”由此可知,许慎所说的“饭欹”就是吃饭时所使用的餐具,那么“箸”就是后之筷子无疑。

“箸”怎么变成“筷”呢?这是因为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同音,“住”有“止”、“停止”的意思,人们认为以“箸”字作为餐具的名称不吉利,加之古人都希望自己在事业上一帆风顺、永不停止、快快成功,因此另造一个由“竹”和“快”二字组成的“筷”字代替了“箸”,之所以用“竹”,是因为这种餐具多为竹子制成。“快”除了发音外,也有表意功能,“快”有“高兴”、“愉快”的意思。

神农氏发现茶——“茶”字趣释

传说神农氏时代,人类渐渐增多,人们靠打猎难以获得足够的食物,加上当时什么食物都吞咽,因此时常会闹病。神农氏为此十分担忧,下决心要去找可以定期获取食物的方法。传说中神农氏的肚子是透明的,肝脏肠肺全能看得一清二楚,吃下去的东西也能看出它的消化情况。他就凭着这个肚子,看吃下去的东西会发生什么变化。于是他开始尝百草了。

神农氏准备了两个口袋,一个放在左边,一个放在右边。能吃的东西放在左边的口袋里,作为食物;不能吃的东西放在右边的口袋里,当做药用。他尝了一片嫩尖的绿叶,发现它落入肚子里后,把肚里的各部分擦洗得干干净净。神农氏把这种东西称作“查”,后来人们就叫它为“茶”。“茶”在中国历史悠久,到了商汤时代,人们开始普遍饮用茶了。

茶这种植物,在我国出现很早,而“茶”字出现较晚。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早在公元前1世纪,史书上就有关于茶的记载。不过当时不叫“茶”而叫“荼”。 “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它还指一种苦菜。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画,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这种在原字基础上减去一笔而造的一个新字实际是汉字形体结构的变例,属于后起字的范围。

茶对我国人民来说是一种历史悠久且独具魅力的饮品,因而,“茶”也就形成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人把品茶看做个人修养的象征,品茶过程中,不仅能品出茶的色、香、味,而且能辨出茶的好坏,品出茶的产地、制法和采茶时节等。古人还通过茶作种种联想,如“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治国;多而不害,如举世之能得贤”等,历史上以茶为诗、为文者更是多得不可计数。

醋是怎么造出来的——“醋”字趣释

醋和食盐一样,属于最古老的调味品,人类食用醋的历史非常悠久,有人认为约有一万多年。有关醋的文字记载的历史,至少也有三千年以上。我国在数千年前已经可以掌握谷物酿醋的技术,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专门酿醋的作坊。关于醋以及“醋”字的产生,历史上有两个传说。一是相传在远古时期,夏代杜康的儿子叫黑塔,成人后他带领自己的部下东迁到现在的江苏靠近长江的镇江市一带定居下来,并在长江边上开设了一家酿酒的作坊。当酒糟用水泡至21天后,他打开缸盖,突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他一尝,感到这种东西又酸又甜,与酒不同。他想给这种物质取个名字,想了想,这东西是用酒糟经过21天后才制成,于是他用“二十一日”,即“昔”字加上“酉”字造了一个“醋”字,以此字作为这种又酸又甜的物质的名称。自此,镇江的醋闻名遐迩,直到现在,镇江的醋仍然是以21天为一个酿制周期。

另一个传说是杜康造酒时,将酒糟浸在缸里,21天后的酉时(下午5~7点),他揭开缸盖,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再尝尝缸里的水,香喷喷、酸溜溜、甜滋滋,味道很好。于是,杜康又照此制作,并把它推广开来。后来,造得多了,得有个专名才好。杜康想了许久,猛击一下脑门,这是二十一日酉时成功,“二十一日”加上“酉”不是“醋”字吗,就叫做醋吧。

以上只是古代传说,不足为据。在我国古典文献中,醋本作“醯”(xī)或“酢”(cù),曾被先人称为“苦酒”。最初的制法是用麦曲使小米饭发酵,生成酒精,再借醋酸菌的作用将酒精氧化成醋酸。春秋战国时醋还是比较贵重的调味品,汉代才普遍生产。

从结构来看,“醋”字的左边为“酉”,“酉”本为古代的盛酒器,此处指酒。它说明了“醋”与酒有关,或者说“醋”是酒类物质,其右之“昔”字据许慎说为声符,因此,人们认为“醋”为形声字。

杜甫猜谜——“米”字趣释

米指的是去掉皮、壳的谷物,如大米、小米等,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先”,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离不开米,“米”字是如何造型的呢?

《说文解字》云:“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甲骨文的“米”字,像散落的米粒之形,中间加一横主要是为了和沙粒、水滴相区别。米是人类经常食用的粮食,故汉字中凡从“米”的字大都与粮食有关,如籼、粒、粳、糠、粟等。现在的“米”字,还用作长度单位名称(旧称公尺),一米的长度相当于三市尺。

古人在说到年龄时,有一个说法是“米寿”,“米寿”即为八十八岁,因为“米”字便是八、十、八三个字组成。

关于“米”字,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杜甫自幼聪慧,祖父杜审言(唐初有影响的诗人)十分喜爱杜甫。在金秋的一个黄昏,祖孙二人漫步田野,农夫正忙着收割,杜审言触景有感,便吟诗四句,考考孙儿。诗曰:四个“不”字颠倒颠,四个“八”字紧相连,四个“人”字不相见,一个“十”字立中间。杜甫沉思片刻,便说出了答案。祖父喜上眉梢,笑在心间。原来,诗谜的谜底为“米”字。

酒的传说——“酒”字趣释

酒是中国各民族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大饮料。酒产生于何时,现在已无可考。《战国策·魏策》载:“昔者帝女今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这则传说,可能是后人杜撰的,但它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酒便与人们的生活有很大关系,甲骨文中早就出现了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

同类推荐
  •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一书披露了好莱坞电影业同美国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和大牌军火承包商之间的密切联系。作者阿尔福特在书中分析探讨了近年来拍摄制作的100多部各种类型影片,向我们表明有些貌似开明的影片,如《夺金三王》、《卢旺达旅馆》,其实常常同美国军方插手拍摄制作过程的影片一样(如《黑鹰坠落》、《钢铁侠》和《变形金刚》),只不过是一些墨守成规、具有误导作用的影片。
  • 二酉文化探幽

    二酉文化探幽

    秦代焚书时,一群卓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冒着发配边关或满门抄斩的风险,抢救出一千多卷珍贵的先秦古籍收藏在二酉山石穴。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后,这批书被完好无损地献给国家,为传承先秦历史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二酉山也因此成为历代读书人敬仰膜拜的文化圣山。该书广征博引大量文献史料,结合实地调查得来的第一手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旁搜博采、探幽发微,在中国藏书这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对二酉藏书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贡献、在民族文化融合中的作用以及酉藏至今的先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开展研究和讨论,不失为一本开二酉文化研究之先河的著作。
  •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介绍了世界各地的10家豪华酒店,从酒店的区域、历史、风格、服务等方面出发,提示酒店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和生活内涵。酒店各有不同,有的是设计酒店、度假酒店,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豪华酒店,虽然坐落在不同城市,但均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延伸,并且为旅客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异国文化。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
  • 谚语歇后语

    谚语歇后语

    《谚语歇后语(最新图文普及版)》是百姓语言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们经过千百年的流传、使用和锤炼,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谚语在古代也称为“俗语”,《礼记·大Q学》释文:“谚,俗语也”。谚语、歇后语都是定型语汇,谚语在表义功能上相当于词。它们通俗浅易,流传广泛,简练深刻。歇后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截是一种比喻,后半截是这个比喻的揭晓。无论口头还是书面使用,都可以“歇”去后半截,以前半截示意。歇后语也有叫做“俏皮话”的,它与谚语比较,更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含蓄、幽默而饶有风趣。由于歇后语的比喻部分取材丰富、具体、形象、奇妙,因而许多歇后语读起来乐趣无穷,久而不忘。
  • 建设和谐文化中的文艺

    建设和谐文化中的文艺

    此书主要写了建设和谐文化中的各种文艺,是用来让读者欣赏建设和谐文化中的艺术,提升自我价值。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奇宝贝之天蓝

    神奇宝贝之天蓝

    外面那个!!你进来!!!!!!大好的青春啊!!老子还得憋在屋子里码字,你们还就不看!!点点收藏吧!!收回去手指!不准退出去!藏着干嘛?给我!我看见票了!丫.的!还得我管你们要!
  • Michael Strogoff

    Michael Strogoff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祭殇之歌

    神祭殇之歌

    他们存在于异世,矗立于金字塔的顶端!而它们来自于人的心魔,就像恶鬼一般!悄然而至,使其坠入深渊!再无轮回!
  • 仙剑奇侠之剑奴传奇

    仙剑奇侠之剑奴传奇

    蜀山多剑侠,斩妖除魔,伏魔卫道。首任掌门赵云图在蜀山立锁妖塔。锁妖塔侧,独孤剑冢。剑冢门人世代替蜀山派镇守。水云涧似闲云野鹤,不问世事,问道只问己心,从不过问天下大事。道然门自拟正道魁首,虽行事无忌,但为天下公。每代总有杰出门人,为天下苍生战,战不惜死。慈航仙宗,门人均是绝代佳人,心怀慈悲仗剑诛魔。历代弟子因循师长教导,皆怀莫测心机。即使未曾为祸,也叫人讳莫如深。靖源寺,佛门重地。天下佛徒共尊之,每遇仙孽,魔难,必身先士卒,普渡苍生。女娲祠,何为正,何为邪?天地之道,人伦之属。杀该杀之徒,救可救之人。毕生宿命便是守护女娲石,不为幽都获取。情天,恨海,万厄门,修极不休全。性格偏执,至死不渝。
  • 赤炎战神

    赤炎战神

    战灵大陆,以灵为尊,强大的王级战灵,诡异的天地元能、神秘的附体战战魂……这是一个讲诉拥有“天赋赤灵”的少年神秘故事……
  • 斗罗之封号剑仙

    斗罗之封号剑仙

    苏秦意外穿越到斗罗大陆,书写出了一个属于他的传奇……唐三:“师兄,你除了贱(剑)还会其他的嘛?”苏秦:“我这还有一壶上好的仙酿,你要来一口嘛?效果杠杠的!”唐三:“师兄,你为什么不拔剑,是看不起我吗?”苏秦:“贱(剑)气纵横三万里,一贱(剑)光寒十九洲!威力太大我怕你承受不起啊!”十数年后,师兄两人再一次相见,却已是刀剑相向。唐三摇头叹息:“师兄,你终究还是入了武魂殿。”苏秦却是摇头笑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唐三叹息,随即语气凝重道:“既然如此,那师兄就不要怪我了!看招!”苏秦:“请!”ps:创了个群,有兴趣的可以一起来聊聊天,1058513317单女主、不成神、派系武魂殿(一百二十章之后)、剧情一定程度上有魔改
  • 最终我们结婚了

    最终我们结婚了

    曾经青梅竹马的婚姻,我以为那是命定的姻缘。后来你被你的白月光所骗,我们的孩子没有了,我心甘情愿跳湖。许是上帝可怜我,让我遇见一个爱我至深的人。最后,你却换了一个样子,对我说爱。可,我知道,我已经爱上他了。
  • 余音未显

    余音未显

    轻松但催泪的校园故事,高中作家与学妹的唯美恋爱,文学创作社里隐形的红线,每周更新。
  • 凡与道

    凡与道

    她没有主角光环,没有高强灵力,就这样普通的身份,只凭一颗善良正义的心,做着一个成仙成侠的梦。平凡的人想要不平庸,能否求得道义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