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32100000027

第27章 文治武功(1)

——汉字与政治军事

汉字本身是活的社会化石,她凝结和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文献的历史更具有的说服力。循着汉字走过的足迹,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刀光剑影、追名逐利的历史瞬间。

割耳记功——“取”字趣释

据《左传·宣公二年》记载,郑国公子归生接受楚国的命令攻打宋国,结果宋军大败,郑军囚禁宋国的华元,俘虏了250人,割下了被打死敌人的100只耳朵。

为什么要割下耳朵?其实,这是古代统计战功的方法。先秦时,双方交战,获胜的一方常常割下敌人的左耳,以左耳的数量来衡量功绩。“取”字就记录了这一种统计战功的做法。

“取”字甲骨文的写法描绘的是一个人用手割取另一个人的耳朵。金文和小篆的“取”字均与甲骨文“取”字的结构相同,只不过耳朵的形状已大大走样了。“取”字形体到隶书时已基本固定。

因为“取”的本义是捕获战俘,杀死敌人后割耳朵,是‘获’意,所以后来便从这本义引申出‘捕捉’、‘擒拿’、‘获得’、‘接受’、‘收取’(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选取’、‘择定’(如“取景”、“取道”)、‘拿’、‘拿出’、‘战胜’、‘收复’等义。

含义丰富的师——“师”字趣释

《诗经》中有“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意思是:无论是步行或驾车,我的部队是成师又成旅。这里的“师”字是军队编制的单位,这与我们平时“师”字最常用的“老师”之义不太一样,那么,“师”字的原意是什么呢?

“师”字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师”字为会意字,本义为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说文解字》中说“二千五百人为一师”,这是周朝军队的编制。

也有的学者对“师”字有不同的理解,他们认为,“师”为形声字,左面部分表音,原读“堆”,又读“诗”;右面部分原是一幅丝帛形,也是古代系在腰间前“围裙”样的“佩巾”的形象。后来,这种腰前佩巾成了有地位的高贵的人穿的“命服”(即古代官员按其等级所穿的礼服)的一部分。古代老师很有地位,所以也要穿“命服”。

“师”字最常用的意思是“老师”、“教师”等,我国汉代文字学家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一书中是这样说的:“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意思就是说:“师”这个字,就是人们对那些“教人们懂得道理的人”的称呼。教师一般指直接从事教育工作或其他传授知识、技术的人,也用来泛指在其他方面值得学习的人。从史书中看,先秦时期就有师傅、师长、先生等称谓,一直沿用至今。至于“老师”原是对年辈最高学者的称呼,比如,我国汉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所著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到后来,人们就习惯地把“老”和“师”并称,也不再管年龄的大小,一概称“教”师为“老师”。

古代还有一种官职叫“太师”,“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我”为兵器——“我”字趣释

我国古代,第一人称最初多用“吾”、“予”、“余”表示,“我”字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直到后来用法才渐多。那么,“我”字最初指什么?清代甲骨文出土后,“我”便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联系古金文中的许多“我”一考察,学者们终于发现,“我”原来是种兵器的形象。

甲骨文“我”字像一种长柄而带齿形刃口的兵器,这种兵器是用来行刑杀人或肢解牲口的。这种兵器后世罕见,所以“我”字本义也不常用,后来就借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自己的。

说“我”是一种兵器,还可以从出土的文物中得到佐证。1978年,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种类似三戈戟的兵器。有的学者叫它多戈戟。学者们较一致地认为这种三戈戟就是“我”。因此,学术界初步认定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的“我”的本义,其实是古代的一种三戈戟的象形字,而且认为这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武器。

有的学者认为,“我”用于第一人称代词是一种假借现象。对此有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从“我”字来看,“我”是一种兵器,说明作为表人的“我”与指兵器的“我”是有联系的。私有制出现后,人与人、部族与部族之间的争夺便开始了,为了保卫“我”的权利与尊严,是要靠武力的。由于古人要用兵器来捍卫个人的利益与尊严,于是“我”便引申为第一人称代词。

举旗前进——“游”字趣释

古代重大的户外活动或军事行动,都要大张旗鼓以壮声威。在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古代战场上两军对垒时,双方擂鼓助威、摇旗呐喊,放眼望去,战场上旌旗飞扬。中国从原始社会后期起即以旗帜作为聚集族人的标志。当时的旗帜样式简单,只是系在竿头上的象征性物件或图形。而“游”字的来历,也与古代的旗帜有关。

“游”的本字为“斿”,甲骨文和早期金文的“斿”字,像一人手持大旗在行走,大旗上方旗幅飘扬的样子。它的本义为执旗行进,又特指旗幅上的飘带饰物,后来,金文出现了加“止”形的“遊”,表示行动之义。至于小篆中从水斿声的游字,则是表示在水中浮行的意思。但今天不论是“游”义还是“遊”义,都只用“游”字了。

另外,古代帝王所戴的皇冠前后下垂的玉串,也叫“斿”,亦称“旒”。这种旗上飘带的数量和颜色,按《周礼》的规定,地位越高,旗斿越多:天子十二斿,公爵九斿,侯、伯七斿,子、男五斿。殷商时代,商王所圈定的狩猎地区,也叫做“斿”。

以车自围——“军”字趣释

古代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西周以前是“师”,春秋以后才有“军”,因此,甲骨文中没有“军”字,“军”字应当是春秋以后才出现的。

“军”字为会意兼形声字,金文“军”字从車,从匀(环臂有所包),会以车环绕意。匀也兼表声。篆文变为从勺。隶变后楷书写作軍。如今简化作军。《说文解字》云:“军,环围也。四千人为军。从事,从包省。军,兵车也。”上古时候,车不仅是普通的交通工具,还是重要的战具。古代车战时,休整的时候要把车围起来扎营,防止敌人侵袭。“军”的本义为以车自围扎营,即驻军。引申为“包围”之义,用作名词,指“营垒”、“士兵”、“军队”等。军,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凡从军取义的字皆与军事活动等义有关。

在现代社会,军是现代陆军的编制,由若干个师或者旅组成。在现代军队编制中,军作为一个战略单位,一般用于完成特定战役中的军事或勤务任务或者担负战略任务。在编制上通常由多个技术兵种混合编成。军的指挥官称为军长,军衔一般是中将或者少将。一般兵力在3至5万人左右。各国有所不同,就是在一个国家每个时期也有变化。如果编制兵力在10到30万人左右,就组成了军的另一种编制——集团军,在战时也有叫方面军的,如红军第四方面军。它的最高统帅也是军长(有时为司令)。

“止戈为武”——“武”字趣释

人类自古就有尚武的精神,历史上,无论是希腊、波斯、罗马,还是我国古代的大秦、大汉和大唐,尚武精神无不为民族的强盛提供了巨大的推力。那么,“武”字是怎么来的呢?

甲骨文“武”字上面是“戈”,“戈”是古代作战时用的兵器,在这里代指交战用的武器;下面是“止”,为脚,在这里表示“行走”、“行动”。可见,“武”字是由“戈”和“止”组成的会意字。于省吾先生在《释武》中说:“武从戈,从止,本义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止’即示行也。征伐者必以武器,‘戈’即武器也。”现在,“武”的主要义项是“军事”、“勇力”。“武”字在很多意义上与“文”构成意义相反的一对词语,如文臣武将,煎熬中药的时候也有文火与武火之分。

《说文解字》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解释是不科学的,但从文化的角度看,却可以反映古人对“武”的观念。在古代,作为一种抽象的道德观念的“武”,其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其中有武力的一面,但武力是用来制止武力的。就军事领域来说,“武德”也并不就是单指打仗取胜,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战争和善于制止战争都叫“武”。

“武”字一直是勇武、威武的代名词,也可泛指武功、武力与军事。古代“谥法”中,凡是“刚强理直”、“威强睿德”、“克祸定乱”均可谥“武”。历代帝王中,凡以战功著称的,都带有武字,殷商时候有武丁、武乙,周有武王,西汉有汉武帝刘彻,东汉有光武帝刘秀等。

“武”还用作姓,其始祖为周平王的幼子姬武。据《姓纂》一书载:“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其意思是:东周迁国都于洛阳的周平王的小儿子姬武刚出世时,人们发现他的手掌中有一种特殊的纹理,看上去就像一个“武”字,因此,就给他取名“武”。不仅如此,他后来的子孙也因此以“武”为姓。也有人认为以“武”为氏,其先祖一定是尚武者,此说也有一定的道理。

强者为王——“王”字趣释

上古时期斧子在先民的狩猎和采集生活中是一种重要的劳动工具,在部落之间的冲突或战争中也是一种重要的武器。随着部落首领权力的不断扩大,他们所使用的斧钺逐渐演变成一种象征权威的兵器,因此,古人造字便以这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作为“王”字,以下是“王”字的发展演变。

甲骨文“王”字是个斧头的形状,上端表示斧柄,下端表示斧头的刃。金文“王”字的形体和甲骨文基本一致,只是下端表示斧刃笔画更粗,更像实物。到了小篆阶段,表示斧柄的两横还在斧头顶,但斧身和斧口却已经变形,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到隶书的“王”字,已经看不出半点斧头的形状。

对于“王”字的解释,历来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三画而连其中所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有的说,“王”的甲骨文像人立地上,这人是个有地位的人。不管怎么说,“王”都是权力的象征。

用武力守卫的国家——“国”字趣释

在“国”字的甲骨文写法中,中间表示国土,四周短竖表示国界,右戈示以戈卫国。金文的发展延续了甲骨文的风格。从甲骨文、金文的“国”家看出,“或”是“国”的最初文字,“或”字里的“口”表示城池,意思是以兵戈守卫城池,经过发展,“或”字外边加了一个方框,强调自己的边界用武装力量守卫。“国”字的本义是邦,邦就是国家的意思。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字整理组广泛收集异体字的资料,发现“国”字竟有40多种写法。历史上的“国”字发展也经过了很多反复。

“国”字曾被武则天改为“國”。当时有位幽州学子,为讨武皇所好,向她上书说,国家的“国”(國)字方框中的“或”字像“武”字而实际上又不是“武”字,有“乱天象”之嫌,将方框中的“或”字改为“武”字上承天意,下合民愿。武则天一听,高兴极了,随即诏令天下,将“國”字改成“”字。可是没过多久,又有人上奏说:“把‘武’字嵌进‘口’中,与把‘人’放在口中为‘囚’的意思似乎相同,此为不祥之甚,请即罢改。”并建议用八方的“分”字取代,即成“”。于是武则天又下令停用“”字,改用“”字。

洪秀全建立了太平天国后,也在“国”字上用了一番心思。在他看来,他所建立的“国家”的“國”字中,不应与一个表示大概或可能等“疑惑”之义的“或”字谐音,于是在1853年,他诏令将“国”字中的“或”字改为“王”字,这样才与他自称的“天王”二字相符,同时也与他一心要代替上帝主宰一切的思想相吻合。

武则天和洪秀全对“国”字的修改都没有坚持下来,而是成为后人的笑柄。1956年6月1日,中央颁行的简化字中,将“國”简化为“国”。这是一个从“玉”的“国”字。参加汉字改革的专家认为我国的玉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玉”是珍宝,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其意思是:让人们像爱护珍宝一样珍爱自己的国家,为创造一个如玉一样的美好国家而奋斗。这就是从“玉”、从“口”的“国”字的深刻含义。

“逐鹿中原”指什么——“鹿”字趣释

楚汉争霸时,齐地有个叫蒯通的辩士,认为天下的胜负将取决于韩信,于是假扮看相之名,前去游说韩信。蒯通见到韩信后,说:“将军难道没有听说过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道理吗?将军如今既有震主的威名,又挟难赏的大功,若不自立为王,何处是你的归宿呢?”

韩信听了,连连推辞道:“请你不要再说了,汉王待我不薄,我怎么能见利忘义呢?”于是,韩信谢绝了蒯通的建议。

同类推荐
  • 普林斯顿的智慧

    普林斯顿的智慧

    “走进常春藤”系列丛书,茅于轼作序。选取了四所著名高校,与其有关的故事,从人生智慧、品性修养、风骨气质、励志精神等多方面给人们以启示,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可贵的激励作用。抓住每所大学的特点,因此在选择上,侧重于领导力、管理能力、还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侧重人文方面的素养、心灵的诉求;侧重于领导力、创新、科学精神等。
  • 世界文明史讲稿

    世界文明史讲稿

    本书以编、讲和目的形式展开,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韵律和节奏。书中的“编”从纵向的角度展示了文明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的进程;“讲”和“目”则从横向的角度提炼出最能代表时代特征的文明要素,勾勒出人类文明机体的立体形象。
  • 德国人

    德国人

    我们自小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对德国的哲学怀有无比的崇敬之心。随着改革开放,才知道德国不仅有缜密而抽象的哲学和深奥揭示资本秘密的经济学,还有许多顶尖级的科学家、音乐家、文学家、诗人,这才开始注意德国。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纺织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纺织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热门推荐
  • 三国之西凉鄙夫

    三国之西凉鄙夫

    魂归汉末,生而卑微;祖上无显赫名声,家中无逾岁之粮。然,大丈夫生逢乱世,安能妄自菲薄!君不闻,昔王侯将相宁有种之呼,依旧振聋发聩?君不见,昔亭长刘邦尊号高皇帝,依旧被人津津乐道?吾乃华雄,虽西凉一鄙夫,亦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PS:本文无系统、无外挂,有那么一丁点先见之明。 群:864523705
  • 人类的审判

    人类的审判

    人类诞生即具有黑暗和光明双重属性,有人说这是人类优于动物的表现,但也有人认为这是阻碍人成为神的屏障。具有这一特点的人类在不断的毁灭中扩张,这到底是对还是错,是福还是祸?写作完全是我思考的过程,希望能为自己找到答案。
  • 三国之猛将乱入

    三国之猛将乱入

    一名未来世界的科学家,一名汉朝末年的被废皇帝,一次机缘的巧合,二者合二为一,造就了一位功盖寰宇的神奇皇帝——汉神帝。关公战秦琼,张飞斗罗成!千古猛将,历代豪杰,会聚一堂,争锋相对,谁可为天下英雄?
  • 花都武神

    花都武神

    都市浪荡子重生到年轻时期,修武道,泡美女,灭仇人,登临武道颠峰,踏上武神之路。前世一心为我好的女子,这一世我用一生来呵护,前世玩弄我利用我的女人,这一世我肆意践踏。前世的仇人,通通踩在脚下,前世的遗憾,一件件弥补。强大纷繁的武技,传承古老的心法,古武与科技的碰撞,力量与速度的结合,且看主角如何踏足武道颠峰,征战全球。ps:新书上传,求推荐,求收藏。
  • 我真是休闲玩家

    我真是休闲玩家

    侠之大者,喂国喂民!这是一个想法多多的玩家,带领小伙伴在游戏里开餐厅,开农场,经营温泉山庄,努力建设新农村,在游戏内外都走向繁荣富强的故事。霍思哲:你努力建设新农村的样子,非常的靓仔!我们休闲玩家热爱和(核)平!
  • 修士成长记

    修士成长记

    传说日月坠落,苍穹爆裂,灵气流失,有大能者追溯根源,拯救苍生。
  • 洪荒历

    洪荒历

    那是在很久很久很久之前发生的故事……那是人类沉沦在无边血色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年代……那一天,一个名为盘的部落,诞生了一个名为古的婴儿……那一天,一个名为鸿的部落,诞生了一个名为钧的婴儿……那一天,一个名为李的部落中,三兄弟正在苟延残喘……那一天,一个名为耶的部落,诞生了……那是发生在很久很久很久之前发生的故事……那是人类以无穷奋斗,万千牺牲而最终开天辟地的故事,那是……洪荒历!
  • 美人为将:撩个冰山妖王

    美人为将:撩个冰山妖王

    一夕惨遭灭族,一朝身负血仇。被他救起,赐名清凝。毁他联姻,醉中强吻,受他一掌,她心甘情愿。披上战袍,开疆拓土,所向披靡,只为助他入主凌霄。天界门前,拔剑相向,终是一剑诛心,黄泉碧落,永不相见。她身前血污遍地,再听他惨声唤她名字,只是一笑,“清凝二字乃九叔亲口所赐,这便还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血神

    血神

    强者为王的世界,没有背景的叶风该如何生存下去?得到的是废品法门?没关系,我变废为宝!被人鄙视了?没关系,我强自我强!新颖的升级体系,超快的升级节奏,热血沸腾的战斗,让你爽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