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35400000014

第14章 山水诗(1)

海阔浪高古幽燕——《浪淘沙①·北戴河②》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③,

白浪滔天,

秦皇岛④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⑤挥鞭,

东临碣石⑥有遗篇⑦。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9年1月号。

题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由战争年代进入到和平建设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农村的合作化运动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逐步开始着手,举国上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1954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戴河,在这里一边工作一边疗养。有一天,正好赶上下雨,北戴河的风浪很大,毛泽东不顾身边卫士长的劝阻,坚持下海游泳,并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在波涛汹涌的海滨畅游了一个多小时。上岸后,他面对辽阔的大海,想到当前中国喜人的态势,于是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词。

注释

①浪淘沙:又名《卖花声》、《过龙门》,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本来是小曲单调28字4句,南唐李煜沿用旧曲名另创新声作《浪淘沙令》,为双调54字。

②北戴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南,是紧邻渤海湾的一个山清水秀的避暑、疗养胜地。

③幽燕:指河北省。因为古幽州及燕国都在河北省一带,所以也称河北省为幽燕。

④秦皇岛:市名,位于河北省东部,离北戴河不远,三面环海,终年不冻。相传秦始皇曾为求仙来过这里,因此而得名。

⑤魏武:魏武帝,即曹操。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建立魏国,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⑥碣石:山名,位于北戴河西南,汉代时还在岸上,靠近渤海边,北魏时没入海中。

⑦遗篇:指曹操所创作的《观沧海》。

赏析

曹操曾创作过一首被千古传颂的《观沧海》,在诗中他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自己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自强不息、叱咤风云的豪情。与他不同的是,毛泽东的这首《浪淘沙·北戴河》则为我们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因此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词的上阕通过对风雨中北戴河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描写,赞美了新中国渔民的英勇顽强,从而表现出作者广阔的胸怀和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关怀。“大雨落幽燕”,一开篇,作者就为我们营造了一种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氛围,紧接着又以一句“白浪滔天”来增加气势,写出了浪声如雷形如山的宏伟,仿佛大海已经与苍天连接在一起了。前两句营造出一幅无限壮阔的雨中海景图。

接着作者的视线由近及远,并发现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竟然还有“打鱼船”在工作,这是何等激动人心的劳动场景和多么高涨的劳动积极性,因此引起了作者的关注。但是雨越下越大,以至于放眼望去却是“一片汪洋都不见”,这是对“白浪滔天”的进一步描写。滔天的白浪这时已经成为一种苍茫弥漫的状态,作者的视线受阻,已经看不见那些打鱼的船只,因此他关切地问道“知向谁边”,在大雨白浪所构成的惊涛骇浪中,谁又能知道打鱼船向何方驶去了呢?作者在字里行间中表达了对渔民的关怀,同时也对不畏艰险、辛勤劳动的劳动人民进行了高度的赞扬。

此时的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这样的景色自然会让作者联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上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流传千古的《观沧海》。因此他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开始倒转时空,追忆千年前的往事。“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两句就像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单而明了地为我们勾勒出曹操当年东征乌恒,登高观海,激昂赋诗的雄姿。

作者对往昔的追怀,其实是为了歌颂今天的美好,因此作者马上由千年前回到了现实中,并且很自然地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两句是全词的主旨,虽然萧瑟的秋风还与往年一样,但是长期被封建制度统治的中国如今已经变成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成为国家的主人。作者把这一沧桑巨变用新颖奇丽的景象表现出来,让我们读后回味无穷。

这首词笔力雄健,风格豪迈壮阔,是毛泽东杰出的抒情词之一。上阕触景生情,下阙忆史生情,把自然美和生活美结合起来,把现实与历史对照起来,这既突出了主题,又使人读后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因此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欢迎有晚鹰——《五律·看山》

一九五五年

三上北高峰①,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飖②下,欢迎有晚鹰。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党的文献》1993年第6期。

题解

杭州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山水风光景秀壮丽。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来到这里,在工作、疗养之余,他也游览了当地的名山胜水。

1955年4月至6月,正当春暖花开的时候,他又先后两次来到杭州,并兴致勃勃地接连攀登了南高峰、北高峰、莫干山等名山,这首诗就是他在游览北高峰时所作的。

注释

①北高峰:在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后,与南高峰相对,是西湖群山之一,高300余米。在北高峰附近有飞凤亭、桃花岭、扇子岭、美人峰等名胜。

②飘飖:同“飘摇”,飘荡、飞扬的样子,这里指鹰翔。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纯粹的山水诗,全诗有层次地表达了作者登高赏景后的愉悦心情,这在毛泽东的诗词里并不多见。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首联开门见山,总写登高的感受。一个“三”字,表明作者登临北高峰已经不止一次,由此可见作者的游兴之高。北高峰最高海拔约300米,人们站在峰顶,极目远眺,能够总览杭州全景,所以作者说“杭州一望空”,这也说明了作者为什么对北高峰情有独钟。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颔联写游览的具体景点“飞凤亭”和“桃花岭”。飞凤亭边青翠葱茏,桃花岭上春风轻拂,寥寥几笔,作者就描绘出一幅夏秋之际的江南山景图。

颈联“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扇子”和“佳人”分别指北高峰附近的扇子岭和美人峰,在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扇子岭和美人峰写得十分形象具体;一“冷”一“热”则突出了山上的气候多变,温差悬殊,但是这并不能影响作者登山观美景。

在尾联里作者变换视角,从眼前的山景写到空中的晚鹰。“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作者抬头望去,看到秋冬的晚空中一只雄鹰就像一片树叶一样,飘飘荡荡地扑向群峰,那姿势就好像是在欢迎远方来的客人。这里作者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广阔的天空,进一步开拓了全诗的意境,用雄鹰加以点染,也使画面增添了生气,并且使景物与人物互动,增添了游山的乐趣。

总的来看,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温文尔雅、柔情闲适的情调,将这首诗与作者在长征时期写山的《十六字令三首》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两者有着迥然不同的诗意。

初稿对照

五律·看山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晚莺。

回首峰峦入莽苍——《七绝①·莫干山②》

一九五五年

翻身复进③七人房④,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⑤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⑥。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党的文献》1993年第6期。

题解

这首诗与《五律·看山》属于同一时期作品,是毛泽东在杭州工作、疗养期间,游览莫干山时所作。

注释

①七绝:七言绝句的简称。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由四句组成。

②莫干山:位于浙江省德清县西北,距离杭州60公里,是游览、疗养的胜地。相传春秋时吴国在此铸“莫邪”、“干将”二剑而得名。

③复进:初稿为“复入”,改后避免了与下句的“入”字重复。

④七人房:指作者使用的卧车,可坐七人。

⑤四十八盘:指曲折盘旋的盘山公路。

⑥钱塘:旧县名,这里指杭州市。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的是杭州郊外德清县境内的莫干山,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写登山游览的过程,也没有全面、具体地描写登山时所见的景物,而是写回程之中的感受,借游山后的畅快来反衬游山时的喜悦。

首句“翻身复进七人房”,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坐进能容纳七个人的卧车。在这里作者先从乘车启程写起,“翻身复进”,表现了作者行动的矫捷和精力的充沛,这也说明作者畅游了莫干山的风景名胜之后心情欢愉,毫无倦意。

次句“回首峰峦入莽苍”,当作者启程返回的时候,情不自禁回过头再看一眼莫干山,却发现它已经隐入茫茫不清的暮霭中。返程回望表明莫干山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作者,他仍沉浸在畅游莫干山的美感之中。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这两句是长距离的空间转换,作者乘坐的汽车沿着曲折盘旋的山路刚到山下,就风驰电掣般来到了钱塘江大桥,这时,已经万家灯火的杭州就在眼前。“才走过”与“又已到”相呼应,这与“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出了作者精神上的轻松和娴雅。

这是一首快诗,是毛泽东的即兴之作,全诗一气呵成,生动地描绘了从莫干山返回杭州的全过程,充分显示了他的才情。毛泽东在诗中用进、入、过、到几个动词,全从动态着笔,使全诗充满了动感。

初稿对照

七绝·莫干山

翻身跃入七人房,回首烟云是上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五云山中闻莺啼——《七绝·五云山①》

一九五五年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②。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党的文献》1993年第6期。

题解

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期间游览五云山时所作,参看《五律·看山》和《七绝·莫干山》

注释

①五云山: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群山之一,靠近钱塘江。相传因有五色彩云萦绕山顶,并且长久不散而得名。

②堤:这里指钱塘江的江堤。

赏析

五云山地处西湖侧畔临近钱塘江的地方,传说有五色彩云缭绕山顶经久不散,山顶还有一座小庙。出生于偏远山区、长期在边远山区生活战斗的毛泽东来到这种祥云紫气的地方,自然非常高兴,因此写下了这首《七绝·五云山》,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五云山的美景,表达了自己无比欢畅的情怀。

首句“五云山上五云飞”,开门见山,点出该诗的本题,七个字里两写“五云”,为我们描绘出五云山高耸入云,山顶上五色彩云舒卷飘飞的动人景色。

次句“远接群峰近拂堤”承接上句,进一步写“云飞”的情况。作者站在五云山顶放眼远眺,看到的是彩云“远接”西湖周围的“群峰”;俯瞰山下,看到的是彩云“近拂”钱塘江堤。作者在这里用彩云把远方的群峰与近处的钱塘江堤连接起来,十分传神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动感、多姿多彩的图画。

第三句“若问杭州何处好”是一个过渡。在这里作者以设问的形式为人们造成一个悬念,从而引起人们探索的兴趣,并且起到突出末句,为末句蓄势的作用。

末句“此中听得野莺啼”回答了第三句的提问,可以说是画龙点睛的一句,使全诗的审美意境变得更加丰富。在缭绕的彩云中,娇莺婉转地啼叫,这样美好的场景不仅使五云山更加令人神往,也表现出作者内心那美好、闲适的情调。

毛泽东以写词见长,而写诗则以写律诗见长,偶有绝句也大多选取战马、红旗这一类意象,因此像本诗中这样写景的绝句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这首诗自然畅达,轻盈潇洒,充分表现出作者当时轻松、自得的心态。

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

一九五七年九月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①。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②从容杀敌回。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党的文献》1993年第6期。

题解

钱塘江涌潮是古今一大奇观,早在汉唐,人们就有观潮的习俗。1959年9月11日,正在杭州视察工作的毛泽东得知这段时间正是观看钱塘江涌潮的最佳时间,于是就来到海宁观看了这一壮观景象,这首诗就是他在观潮后不久所写的。

注释

①钓鱼台:钓鱼的石台,这里指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

②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指钱塘江涌潮。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赏析

毛泽东的这首七绝诗不仅写出了钱塘涌潮的气势,也写出了其内心的一贯气势。他眼中的钱塘潮阵容壮阔,来回奔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势,如此气壮山河的气魄恐怕也只有毛泽东这样的诗人才能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

全诗的头两句紧扣“观潮”的“观”字,写出了作者目送涌潮而来,又目送涌潮而去的神情,并为我们描绘了钱塘潮涨时的磅礴气势。钱塘江外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喇叭状海湾。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这也就造成了壮观的钱塘江涌潮。“千里波涛滚滚来”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出了海潮初涨时的实景,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逐渐增粗的白练正由远及近而来,这是作者的远观。“雪花飞向钓鱼台”则写出了涌潮磅礴的气势,奔涌而至的钱塘大潮,以排山倒海之势,扑面而来,潮水与石岸相撞击,溅起雪白的浪花,好像要飞洒到钱塘江上游钓鱼台一样,这是作者的近看。

同类推荐
  • 中国传奇

    中国传奇

    《中国传奇》是林语堂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力作,书中收录中国古代短篇小说杰作20篇,按照小说内容的属性分成神秘与冒险、爱情、鬼怪、讽刺、幻想与幽默、童话六大类。这些短篇小说的主旨在于描写人性,一针见血,或加深读者对人生的了解,或唤起恻隐之心,而给予读者愉快之感。
  • 英雄先遣连:1950年西北部队进军阿里纪实

    英雄先遣连:1950年西北部队进军阿里纪实

    这部书,是一本关于高原生命和英雄灵魂的书。是对生命瑰丽史诗般礼赞的书,是军区部队文学创作的又一个峰巅,是军人生命命运个体在酷寒和卓绝的艰苦中破损并得以修复的大书。英雄神话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用心去阅读,以灵魂去感受,在历史偶然因素中去寻找未知的必然。为写好这部书,丕才同志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遍布英雄们战斗生活的角角落落,他先后采访数百人次,查阅了大量资料档案,自《天殉》之后,他又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了大量的史料,把一首天殉地殇的英雄之歌唱了十几年,今天终于成就了这部史诗般的《英雄先遣连》。
  • 随园诗话(第三卷)

    随园诗话(第三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我读2

    我读2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对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打磨,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递给读者。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

    本书拟分上下两册,上册是有关中国现代小说的精选,下册是有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戏剧戏曲和电影脚本的精选。书中有一些作品是在类似作品选中初次选录,比如近代言情小说,现代戏曲,现代电影剧本等,这些作品的选录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学术发展的新进程,增强了本书的时代感,另一方面也在细微处透露了编选者的学术追求。
热门推荐
  • 莫青的穿越之旅

    莫青的穿越之旅

    这是一个回不了头的穿越之路,是自己选择道路还是被安排。。。
  • 神后万岁

    神后万岁

    【男强女强文,多种族多样貌,苏甜超炸,小可爱放心get.】她,有着不同种族,倾国倾城,还是玄月都第一宗明月宗宗主,但在仙境试炼中被人威胁杀害,意外的穿到下界琼林大陆人族皇朝的最宠爱的小公主中,看她是怎样逆转乾坤,手刃仇人,拍拍打脸的。还有那个俊美无双的男人,不是说冷酷残暴吗?怎么到了这里直飙甜言蜜语?
  • 浮光浊世

    浮光浊世

    “我看不起你”,一个尖锐刺耳的声音由远处传来。呲,香烟燃烧尽最后一点光热。世界戛然而止,整个世界都静止了,不远处的霓虹灯也停在了亮眼的红色上,跳舞的人群全都停下了转动的舞步,一个个脸上浮现出鄙夷的神色。散落一地的折断的香烟,停留在脚边扭曲的烟盒。泪水顺着脸颊流下,两道水印映衬着远处亮眼的红色,余焱的喉结上下动了动,一缕青烟吐了出来,终是没有说出一句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逐渐远去的身影,拇指不知觉的抽搐了一下,心里闪过一句话:祝你幸福。
  • 神帝佩

    神帝佩

    亲人的血海深仇,家族的复兴重任神秘的古兽玉坠命运将把他推向何处?天若灭我,我先逆天普天之下,谁敢为敌.
  • 灵居体

    灵居体

    相传超远古时代,人届,天界,地届之间仅仅隔着一层仙膜,防止三届发生冲突,可不知远古时代的哪一天,吸收三届之力传出得灵居体
  • 我的DIY系统

    我的DIY系统

    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遇到一个自称强大到不能再强的系统。但为什么我的系统什么功能都没有?“本系统功能需要自行开发。”“我想要发财!”“太简单了!”“我想要变强!”“非常容易!”“我想要长生不老!”“不成问题!”“那么快点实现这些吧!”“很快的,有我帮你,有个一亿年差不多就够了。”
  • 失败的狮王托克

    失败的狮王托克

    所选寓言,文笔流畅,语言朴素,短小精炼,长不过千字,短的仅有几十字,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大都在文末点明寓意,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这些寓言,取材于生活,多以动物为角色,采用拟人的手法,揭示了深刻的现实,或哲理,或教训,或讽喻。本书的另一特点是,为了吸引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寓言大都是以童话形式撰写,内容轻松活泼,寓意贴近生活,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删去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粘贴美丽的心情,复制开心的时刻。”
  • 华夏归元

    华夏归元

    一名孤儿的修真悟道之路,与爱恨情仇的故事
  • 艾特尔中的颜色

    艾特尔中的颜色

    在科技与魔法里,和林浩宇一起揭开神秘的艾特尔行星
  • 重生我在火影很快乐

    重生我在火影很快乐

    自来也:螺旋丸可以这样用的吗?钢手:我的怪力不是来玩这个的啊!呵呵:我的忍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