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71800000038

第38章 卷八(4)

宋淳熙刻本《礼记注》二十卷,吴门顾安道明经所得,前有二小印曰“乾学”、曰“徐健菴”,知为昆山徐氏“传是楼”旧藏。明经将刊行,未及而没。阳城张古余官苏州知府,借读而爱之,亟觅好手影钞重雕覆校者,即明经之弟千里茂才。刻成,考其异同,为《考异》二卷,极为精审。《祭义》“天子设四学”,注“四学,谓周四郊之虞庠也”。顾千里云:“四郊之四当作‘西’,《正义》云‘天子设四学,以有虞庠为小学,设置于西[1][1]《正义》原文“西”作“四”。郊。是天子设四学,据周言之’,《正义》本此注,是‘西’字非‘四’字。后来本误改作‘四’,并《正义》中‘设置于西郊’亦改之,非是。”又云:“其所以致误者,因《正义》释此注曰‘皇氏云四郊虞庠’以为四郊皆有虞庠,故遂改之耳,不知此《正义》但广异说,即《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正义》所谓‘或遍在四郊’者耳,皆不取为义。彼说从‘西郊’不从‘四郊’,此可互见皇侃之义。以《北史·刘芳传》证之,实出于王肃,或肃义作‘四郊’。《正义·序》已言皇氏时乖郑义,无足怪者。乃或又据《芳传》所引,并欲改《王制》‘虞庠在国之西郊’亦作‘四郊’,致为巨谬。”云云。按:所谓或据《芳传》者,盖指孙颐谷侍御《读书脞录》有云:“《王制》‘虞庠在国之西郊’,据《北史·刘芳传》引作‘四郊’,盖‘西’字误也。”是书初出,段茂堂大令作《礼记四郊疏证》[2][2]“《礼记四郊疏证》”,一作“《礼记四郊小学疏证》”。

[3]清人庄述祖作有“与臧在东说虞庠四郊西郊异同”,朱珔作有“四郊小学辨”、皮锡瑞作有“虞庠在国之西郊当作四郊考”等,分载《珍艺宦文钞》卷六、《小万卷斋文稿》卷四、《经训书院自课文》卷三,可参考。

,申孙黜顾,其略云:“《王制》‘四郊’,孔本作‘西’,而《祭义》‘四学’,注谓‘周四郊之虞庠也’,系用《王制》语,彼以‘四’释‘四’,则此必是‘四’字确然无疑。必特著周之虞庠在四郊者,以其不在国中王宫之东,亦不专在西郊,与前三代迥异,故特书之。[3]”云云。凡数千言。顾复作《学制备忘记》以辨之,亦数千言,彼此遂成水火。海宁陈仲鱼征君欲为调人,竟莫能解,因汇其书为一册,题曰《段顾校雠编》,洪稚存编修见之曰:“正可对‘朱陆异同辨’。”相与一笑云。

注释

①薛子韵,指薛传均,字子韵。甘泉(今江苏扬州)人。诸生。博览群籍,强记精识。曾为福建学政陈用光聘,陈见其所著书,恨相见晚。后以疾卒于汀州试院。著有《说文答问证疏》、《文选古字通疏义》等。本书卷十一载有他的小传。

②班、范、陈三史,指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三部纪传体断代史书。

③姚佩中(1792—1844),一作“姚配中”,字仲虞,安徽旌德人。道光年间诸生。工书嗜琴,博通经史百家之言,尤精于象数《易》。著有《周易姚氏学》、《周易通论月令》、《易学阐元》等。本书卷十有他的小传。

④陈立(1809—1869),字卓人,又字默斋。江苏句容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升刑部主事、郎中,官任南曲靖知府。早年师从凌曙、梅植之,又从古文经学家刘文淇问学,通晓《春秋公羊传》、许慎《说文解字》和郑玄《三礼注》,以罗列材料见长。著有《公羊义疏》、《白虎通疏证》、《尔雅旧注》、《句溪杂著》等多种。本书卷六载有他的小传。

⑤汪沅,字芷生。生平不详。

⑥王西御,指王僧保,字西御,江苏仪征人。工书,包世臣弟子。

⑦梅植之(1794—1843),字蕴生,号嵇庵。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少勤学,家贫无书,手自抄写。通经学,工书善琴,陈立、江都薛寿从其学。曾拟著《穀梁集解正义》,未成而卒。

⑧杨亮,字季子,甘泉(今江苏扬州市)人。师承包世臣书法。著有《二十三峰草堂诗》。

⑨吴熙载(1799—1870),字让之,亦作攘之,别署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包世臣的弟子。工书善画,精篆刻。著有《通鉴地理今释稿》。

⑩王翼凤,字句生,江苏仪征人。诸生。治经师从包世臣、李兆洛、黄承吉、江藩等;善学北碑,深得包世臣书法精华。游幕浙江十余年,太平军攻占杭州,赋绝命诗,自缢死。著有《舍是集》、《声远堂文集》等。

胡氏,指胡渭(1633—1714),初名渭生,字胐明,一字东樵,浙江德清人。曾与黄仪、顾祖禹、阎若璩等人入幕徐乾学府编修《大清一统志》,后撰《平成颂》奉献,得康熙皇帝的赞赏。因著《禹贡锥指》有功于经学,被康熙召至南书房赐宴,并亲书“蓍年笃学”四字相赠,一时传为“旷典”。著有《易图明辨》等。

王氏,指王懋竑(1668—1741),字予中,一作与中,号白田,江苏宝应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雍正元年(1723)与蔡世远同被召引见,授翰林院编修。著有《白田草堂存稿》、《朱子文集注》、《朱子语录注》、《读经记疑》、《读史记疑》等。

梅赜,又作“梅颐”或“枚颐”;字仲真,东晋人。曾为豫章太守,因将伪古文《尚书》献于朝廷而知名。

丰坊(1492—1563),字人叔,一字存礼,后更名道生,字人翁,号南禺外史,明鄞县(今宁波)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吏部主事,改南考功主事,因立义免官。他曾伪造了不少《河图》、《鲁师》、《大学》等,全祖望讥其为“贻笑儒林,欺罔后学”。晚年穷困潦倒,贫病交加,乃至寄居萧寺,客死僧社。

朱氏,指朱筠(1729—1781),字美叔,号竹君,又号笥河,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翰林学士。论学崇尚汉代经学。著有《笥河集》、《书林纪事》、《昭代尺牍小传》、《朱文正公集》等。

张揖,字稚让。魏明帝时为博士。事载《魏书·江式传》。《广雅》,一名《博雅》(避隋炀帝讳)。该书承袭《尔雅》的体例,对《尔雅》未收词语作了增益,对已有的解释也作了补充。卷首《上广雅表》自述此书分为三卷,唐以后析为十卷,是研究传统训诂学的重要典籍。

胡墨庄,指胡承珙(1776—1832),字景孟,号墨庄,安徽泾县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任编修。嘉庆十五年(1810)为广东乡试副考官。后历任御史、给事中,至台湾兵备道。著有《毛诗后笺》、《仪礼古今文疏义》、《尔雅古义》等。本书卷九载有他的小传。

胡匡衷(1728—1810),字寅臣,号朴斋,安徽绩溪人,乾隆年间由岁贡生候选训导。与胡秉度、胡培翚合称“三胡”。著有《仪礼释官》、《周易传义疑参》、《三礼札记》、《周礼井田图考》、《郑氏仪礼目录校证》、《论语补笺》、《左传翼服》、《庄子集评》等。本书卷九载有他的小传。

李巡,汝南(今河南平舆)人。汉灵帝时为黄门侍郎,当时博士试甲乙科,争第高下,甚至行赂兰台漆书经字,建议诸儒共刻五经文字于石。后有蔡邕等人正其文字,五经始有官方定本。事载《后汉书·吕强传》。著有《尔雅注》,今佚。

谢承,字伟平,三国吴山阴人。官拜五官郎中,后迁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博学洽闻,著有《后汉书》一百三十卷、《谢丞集》四卷。

王隐,字处叔,晋陈郡陈(今河南淮阳)人。博学多闻,晋元帝时为著作郎,爵平陵乡候。编撰《晋史》,黜归无资,庾亮供其纸笔,书乃得成。

姚幼榰,指姚柬之(1785—1874),字幼榰,号佑之,一号伯山,桐城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官大定府知府。师事族祖姚鼐受古文法,以文学知名。著有《伯山文集》、《诗集》等。

胡大灵,指胡方,字大灵,居金竹冈,学者称“金竹先生”,广东新会人。康熙年间贡生,论学以理学为主,曾注释《周易》与《四书》。著有《鸿桷堂集》。

杨至堂,指杨以增(1787—1856),字益之,号至堂,别号东樵,山东聊城人。道光二年(1822)中进士。初在贵州任知县、知府。后调广西、湖北、河南等省诸道,官至两淮盐运使、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等。一生喜收集珍本古籍,后得苏州黄丕烈“士礼居”藏书,于道光二十年(1840)创建藏书楼—海源阁,辑印《海源阁丛书》。

王右军,指王羲之(321—379),字逸少,号淡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渔洋山人,指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谥“文简”。著有《带经堂集》等。

吴廷华(1682—1755),初名兰芳,字中林,号东壁,浙江钱塘(今浙江余杭)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以《五经》中乡试,雍正二年(1724)授中书舍人,为福建海防同知、兴化通判。乾隆十五年(1750)以经学举。著有《三礼疑义》、《仪礼章句》、《曲台小录》、《东壁书庄集》等。

敖氏,指敖继公,字君善,南宋长乐(今福建福州市)人。通经术,知礼法,擢进士。因平章高彦敬的推荐,授信州教授。所著《仪礼集说》首开义理说《礼》之风。

汪远孙(1794—1836),字久也,号小米,浙江钱塘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因先世藏书之所为“振绮堂”,日读十三经注疏。著有《诗考补遗》,《汉书地理志校勘记》、《借闲生诗词》等。

胡竹邨,指胡培翚,本书卷八载有他的小传。

朱竹坨,指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小长芦钓鱼师,浙江秀水人(今嘉兴)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布衣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与李因笃、潘耒、严绳孙号称“四布衣”,预修明史,为康熙间文坛领袖。著有《曝书亭集》、《日下旧闻》、《经义考》、《明诗综》、《词综》等。

汪莱(1768—1813),字孝婴,号衡斋,安徽歙县人。嘉庆十二年(1807),以优贡生入都,考取八旗官学教习,参与编写天文、时宪二志,后选授石埭县训导。与焦循、李锐合称“谈天三友”。著有《衡斋算学遗书》。

王伯厚,指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厚斋,自号深宁老人,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进士,调西安主簿。宝祐四年(1256)中博学宏词科,累迁太常寺主簿。景定元年(1260)召为太常博士,迁著作佐郎,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生前著作繁富,影响较大的有《困学纪闻》,《玉海》等。另著有《深宁集》,已佚。

张禹(?—前5),字子文。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东南)人。通经学,为博士。专治《论语》,从施雠受《易》。曾改编今本《论语》,合《齐论》、《鲁论》为《论语章句》,史称《张侯论》。

何晏(?—249),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早年随母为曹操收养,以才秀知名,后为司马懿所杀。好老庄玄学,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著有《论语集解》。

杜子春(约前30—58),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官太中大夫。初治《公羊》,后从刘歆治《左传》。曾传《周礼》,以授郑众、贾逵。事载唐贾公彦《周礼正义序·序周礼兴废》。所注《周礼》,曾被郑玄采纳。今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录有《周礼杜氏注》二卷。

徐健庵,指徐乾学(1631—1694),字原一,号建庵,江苏昆山人。康熙九年(1670)探花,授编修。先后任顺天乡试副主考官,左赞善,日讲起居注官,《明史》总裁官,侍讲学士等。论学推崇程,朱理学,训诂推崇古注而不废宋、元经说。搜集唐、宋、元、明学者解经之书,编成《通志堂经解》。著有《读礼通考》、《簷园集》等。家有“传是楼”藏书,辑有《传是楼书目》。

张古余,指张敦仁(1754—1834),字古余,泽州阳城(今山西阳城)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南盐绎道、扬州知府。家藏书富,建“六一堂”,奉欧阳修像于堂中。后侨居于江宁(今南京),又建“与古楼”。著有《开方补记》、《抚本礼记郑注考异》等。

同类推荐
  • 世说新语译注

    世说新语译注

    《世说新语》是中国传统的志人小说的名著,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所记人物故事,上起于秦末,下至南朝宋,但绝大部分篇幅记的是东汉末至刘宋初近三丰百年间的人和事。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和《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对《世说新语》作了典范的论述。作者以鲁迅的论述为指导思想,对《世说新语》作了全面详尽的阐释和译注,以方便读者阅读。
  • 周易

    周易

    《周易》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之为“三玄之一”。其玄妙深奥的哲学和象数图式,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术数家为之倾倒。它以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在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园里筑起了一座神秘的宫殿,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受到人们的普遍推崇。
  •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国学经典)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著名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 鲍鹏山说孔子

    鲍鹏山说孔子

    本书为鲍鹏山先生孔子讲座的整理稿。鲍鹏山先生为国内推广古典文化的著名学者,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历来很受欢迎。鲍鹏山先生通过对《论语》一书的解读,展示了孔子的哲人风范。
热门推荐
  • 意外重生之废材农家女

    意外重生之废材农家女

    意外穿越到自己写的小说里,被叔伯欺负?被白莲花表妹诬陷?幸好还有爱自己的父母和弟弟。嗯?这个男主怎么有点眼熟!?看她如何扭转局面带家人发家致富走向人生巅峰!
  • 神话机械师

    神话机械师

    “惜生命,争朝夕,不负韶华”是贯穿本书的时代口号精神。人类科技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发现了自然界中的精金之气,进而有了靠精金之气来变强的机械师。极致的科技发展,让人类科学产生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流派——宏观和微观科学流派。宏观科学流派通过极致的科技发明了外置穿戴装置,能让普通人穿戴后直接变强,而微观科学流派,则是受到意识机械的仿生芯片启发,利用极致手段发明了可内置进人体的成套仿生芯片,植入普通人体内之后,同样能直接变强。可是,时代在变迁的过程中,还有人通过仿生动物,创造了驯化与反召唤式的变强模式,各变强模式,不管是单一还是综合起来,都被各自的大佬推崇并形成数个大联盟势力……黄宇复活之后,经过深入了解之后,发现他所处的竟然是历史最关键节点的宇宙诸天大动荡时代前夕,为了能苟起来活命,他躲在幕后搞了很多事情……
  • 云柔九幽恍如梦

    云柔九幽恍如梦

    真皇作为银谭之王,却即将面临着被灭的举动。那场战争中,林溪圣女陨,青州灭,小公主被则被送往九悠……
  • 毕福剑的幽默智慧

    毕福剑的幽默智慧

    在中央电视台这个俊才云集之地,毕福剑不仅长相另类,主持风格也颠覆传统,甚至连普通话都不够标准,但他却是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中“最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也是《新周刊》推选出的“最有百姓缘主持人”。本书从毕福剑主持节目和接受采访时的精彩对话或语录,以及在其他公众场合的幽默话语着眼,全面解析他的说话之道和幽默智慧,从而让读者从他的幽默与口才中得到启发,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与处世智慧。
  • 快穿之男配有点撩

    快穿之男配有点撩

    安籽因一次意外而成了任务者,只有完成任务,才能回到现实世界,并且还会满足安籽的三个愿望。任务结束后,安籽依然过着平静的生活。只是有一天,一个陌生的男人找上门。“你好,我是系统附赠的老公。”男人一身西装,矜贵清俊。安籽啪一声关上门,“不是,系统咋没说过啊!”本文1V1,甜宠文,作者新手上路,文笔不好,望多多包涵。
  • 青梅凝落雪

    青梅凝落雪

    大婚之日,众目睽睽下,她青梅竹马的未婚夫选择了魔教妖女并非他薄情,而是重情她素来善良温婉,却也柔中带刚,当断则断。她医者仁心,救了走火入魔的魔教教主陌青阳,却被疯子一般的陌青阳纠缠窥视,最后导致家破人亡,束手无策之际,终究还是嫁给了那个疯子。
  • 杀神后传之岩破天惊

    杀神后传之岩破天惊

    与太初大战后的石岩吞并太初宇宙,成就众人仰慕的“岩祖”,手下“岩盟”高手万千,本应是平静的生活却因石岩偶然的发现而改变,这一次,他又将如何应对?
  •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开篇即写道:“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已经有前人绘声绘色地书写过,我不愿意再写。我现在所创作的这部书绝不是为了讲述这一段大历史,而是志在思考、研究、透视这一场大革命。”这部作品从宏观角度揭示了大革命的本质、使命与功绩,从中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制度性诱因,从微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社会性诱因。这部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国大革命,并从中获得历史的启示。
  • 自由人类的白光

    自由人类的白光

    科幻作品,写着玩。书名原本是白光,不知道和哪位大神的重名了,增加了前缀。白光是文章结尾地球转变的一个现象(暂定,也许那天不开心就改了)。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要指望和网文一样,我就是喜欢不一样的东西,MESBW。
  • 战略管理行为

    战略管理行为

    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目标的实现到效益的取得以及形势变化后的战略转变,无不与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有密切关系,即高水平的战略管理依赖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在实施战略管理中卓越的行为表现。战略管理行为与人的思维特点、认知模式、文化传统、行为习惯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从行为的角度对战略管理及战略管理行为进行研究,探讨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组织活动过程,有助于解决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找到企业提高战略管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选择战略管理行为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