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90200000036

第36章 书家

简墨

欧阳询:一棵树

他是我向往过100遍的那棵树。

唉,人跟书、跟某一种书体的缘分,和人跟人的缘分多么像啊!小时候,如果父亲交到我手里的是一本欧体字帖,我会不会不像今天这样,对书法一阵子热、一阵子凉呢?会不会热爱书法如同热爱一棵树呢?

没错,欧体就是这样一棵树。

据记载,他的相貌并不好看,算得上丑陋。这当然也正符合我对于一棵树的审美标准——他完全没必要好看,好看是不好的,对于一种绝顶好的书体来说,如同对于一棵绝顶好的树来说一样。当然,对于一名绝顶好的男人来说,也一样。

他(它)难看,他(它)傻乎乎,他(它)有小恙……就更激发起我对他(它)的怜惜和喜欢,忍不住想照顾到他(它)。很奇怪的性情。这简直是没办法的事。

他虽然丑陋,但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在他年近70岁时,有一次在外出途中,偶尔看见路边杂草丛中有一石碑,于是下马观看,发现是西晋著名书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碑石,他非常喜欢,端详了许久,可是站得时间太久,感到腰酸腿痛,便转身策马上路,走不多几步,又返身回来,舍不得离去,最后干脆以毯铺地,坐在卧碑前三天三夜,细心琢磨领会碑文的风采和神韵……这种笃定的辽远也是一棵好树的徽征呢。倔强也是。

将字写笃定,反而比动更为不易。何况再加上辽远?

单从那八风不动心的三天三夜的碑前琢磨看,知道了他痴不假,还有就是:他不怕慢。反观当代书法学习,是特别怕慢的——怕死了。多以才气相矜夸的工作室、函授站和培训班雨后春笋似的不断涌现,十天速成的书法班也出现了——好像人人都忙着赶路,慌不择路。那就赶路,用其他可行的方式辅助找工作赚钱去,不要学书法好了,何必来裹乱?就这样,书法从“慢工出细活”变成了“一夜暴富”似的天方夜谭,和学厨师、学修摩托车、学美容美发差不多了。重天资、轻勤奋成为普遍失衡的状况,“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和决心已抛到九霄云外。急功近利、浮躁狂妄的心态在书法领域内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是艺术的大忌讳,需要远远地躲着走的——能多远就多远。因为书法是抒情达意、表现心迹的艺术方式,哪怕一点点不好的蛛丝马迹就会暴露出来,满纸躁气,东挪西跳,张牙舞爪。“快”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节奏,谁跟不上潮流就是落伍,就可笑。但是我们忘了,书法是一种很慢的艺术,越慢越好,虽然和时代不相称,却是1000年都变不了的道理。欧字则是慢中需慢的一种字体,因为看到它的那一刻面对的是一个遥远的、无欲无嗔、沉着安详的灵魂。他不说话,更不说大话——你去看,说大话的人往往做不来大事。因为力气都被说话用光了,将会没有力气走路。还有,说得精神亢奋,连觉都睡不好,别说能力,精力都难以保证,做什么大事?大事就像一个圆球,大话就是锥子和刺,会把要做的事情扎破的。那些行路的勇气就在你的大言不惭里一点点泄露,像气球漏气,最后就瘪了或干脆爆炸。他把根须深植,在土里慢慢行走,脚步沉实,不吭声——不吭声是最难学的一种语言,很多人一辈子也没能学会。他们总是说得太多:辩白、吹牛、抗争、谄媚;诅咒、恶骂、血口喷人……而所有这些,一概没用。

然而,纵然离开热闹的尘世再远、生发得再慢,一棵树,它总是要被伤害的——你不招惹他(它),他(它)还要招惹你。或者雷击,或者干旱,或者秋风(秋风从来就是利刃一种,它总是无端打开树的美玉之心,将之切割),或者,干脆就是个人,把长钉子深深地揳入树干,使它流血,而目的不过是要晾几件家常的衣裳——喏,上帝给每一个的身边都派来魔鬼,以测试那个人是不是天使。这儿的“魔鬼”说的是小人。

而人的成就是特别忌讳小人的。可是,人的大成就又是需要小人的——是个悖论吗?有点像,是个非常有意思和意趣的逻辑。你有了点成就之后,不免要沾沾自喜,小人唾液横飞骂声不绝可阻止你的骄傲;你不免要躺倒歇着,小人兜头兜脸泼你冷水,可防止你懒惰;你不免要辗转浮躁场所喝得红头涨脸,小人在阴暗处射出的冷箭,可警醒你保持冷静和安静,去争取更大胜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人是我们的恩人。一棵树也要经历许多,才能把疤癞长成腱子肉。

他的腱子肉也是从疤癞长起。

这“疤癞”就是爱好舞文弄墨的人。这样的事例很多,最稀奇的是,某人居然杜撰了一部传奇《补江总白猿传》,内容叙述梁将欧阳纥(他父亲的名字)携妻随军南征,略地至长乐山,其妻为白猿所窃,他历尽艰险,四处寻找,找到白猿居处,设计将白猿杀死。其后妻生子,貌类猿猴事。此故事明显具有嘲谵性质,讥诮他是猿猴之子的顽劣之作,几乎卑鄙。

这样的“疤癞”虽然酷肖刀锋,也是一根长长的撑杆呢,有着很强的支持力和反作用力,加上他自身的勤勉,促他不仅一跃而成了一代书法大家,而且在临池之余,不忘专心研究书法理论,坚持不懈,终有双料的大成。

这种严谨、理性和坚强也是好树的品格之一啊。你什么时候、在哪里见过一棵好树长得东倒西歪、如醉酒的人?他总是醒的,并一直向上——身为书法巨擘而醒着,一直向上,不休止,是大不易的事呢。

欧体是尤其需要临摹功夫的字体之一。而临摹的意义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戴着镣铐跳舞”,在规矩中寻找自由,正如火车必须始终行驶在铁轨上才不会翻车。临摹中,一点一捺,一撇一顿,程式化的训练是不可少的,舍弃这个过程,书法学习便是空中楼阁。只有临摹,才能像郑板桥说的慢慢做到“七分学,三分抛”,才能像李可染先生讲的“最大的勇气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而临摹又是一种弹性行为,要有适应能力,如果入不了帖,于己无益,而出不了帖,则徒劳无功。临摹不易,他的字又是最不好摹的,以至于在书法界有俗话说“十欧九不成”,因为,一个不留神,就入了刻板的、类似仿宋字的窠臼,无法自拔,别人也没法拔。那就糟糕透了,像天天见面却依然陌生的朋友,终究成不了彼此的挚爱。

别着急,先读帖吧,读两年再说。沏杯茶,最好再插一朵花在旁边细颈细腰的瓶子里,坐下来,细细、慢慢地背临和意临他的作品,像一个好爱人似的,与他的精神和灵魂去暗自靠近,去紧密结合。你会发现,他是很典型的横平竖直,甚至看上去几乎没有太强的个性,平正、从容,外形柔和,结构沉着,通篇气息初品平淡,细品依旧平淡,里面藏着的斯文气度不是咄咄逼人,而是似有若无地飘散着,如同那些入过《诗经》的细草和香花,有着白露茫茫、森幽无际的河气。摩下去,便觉它每一字都全神贯注,气息畅达,而自己的脚底也有活力开始在静态中潜行游弋,像微风徐来,小泽涓滴,而体内也有什么久久沉睡的东西,被瞬间启动了、催醒了……这个碑帖让人常读常新,足以使一个人心清气平。

“静为躁君”,坐久才思动,静到极处才求动,而妄动、躁动、骚动和冲动,哪一样是好的?静并不是死气沉沉,但可以清幽空灵,池塘生春草,无声胜有声,是充实丰富,是平和宁谧,是风平浪静和万籁俱寂,是仰望等候和蓄势待发……到真正深雄的景色中去,便可知,山无言,水无语,是大美。大梅和尚曾经写过:“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华食有余。住处刚被世人知,更移茅舍入深谷。”其实,真正的隐士内心是渴望那样的音尘绝尽的,正如他曲折地表示出的:他需要安静。这是一切修习的根本。

安静时,合欢花开起来,木吉他弹起来,明月清溪素影,便满眼和色舒颜;浮躁时则烈火烹油,垒石狰狞恶状,到处不堪难抑。我们生活在生活里,心动性起,行为举止,无不随心意起伏张合,一副躯壳,如受役马奔停……实际上,人一旦静下来,声音反而会多起来,本来细微如丝线的风声、雨声和市声,可以更清楚地进入耳朵,同时会发现心里面新鲜的思潮情绪不断浮现。所以说,静并不是空,而是腾空自己,放下一切,在澄怀观道的心灵状态中,能看到本来看不到的和平时视而不见的,感受到原本感受不到的,想到平常想不到的角度与内容……观察变得敏锐,在最平凡中可以有新的发现和洞见,装一大车来,落纸便成云烟。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实在是有如天赐。

而真正持久的东西本质上应该是静的,动是爆发力,转瞬即逝,静才是永久的。就书法而言,总的来说,动得势,形式应该是静的。静则古,静则守势,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是真正的学书之道。作书静,就有了隐忍,不出夸张之笔,但一定字字飞动,宕逸之气充盈,也才能出来真正的上品。

他的作品里没有任何心绪的波动,没有忧伤或欢喜,没有抗争与激烈,它所散发的安静是如此深厚和浩大,使所有看得到的人都为这种安静所吸引,向这种安静的内里靠拢和深入——这是一种陌生的安静,因为你很难从别的地方寻到,它是非自然的,它是人为的,却如此自然;它是一条小溪,蓝色的,无声息,将外在的我和内在的我相互连接;它也是一条你与自己相遇的小溪,因为在那里流淌的虽然不是你的灵魂,是他的,但因为他是与你相对应的灵魂,因此,你会从中触摸到自己的灵魂。你和他都缄默不语,可是你和他都听得见彼此灵魂的人欢马叫……把书法读懂,把他读懂,就读懂了自己的灵魂。

相较于其他门类,书法是个十分特殊的例证:艺术之伟大不仅仅在于表现内心的痛苦。在这里,大艺术最终是对灵魂的大慰藉,从大牢笼得大自在。这大自在来自对社会、对生命的敏感,也来自特立独行的人格和寂然自守的孤独——那根部的孤独,从而达成自我新鲜的、可以摸得到的不朽符号,而在枝头悄然萌动,长成光荣,钤印高古。

学书是多好的事情啊。一用毛笔,人的精神自然集中起来,毛笔柔软多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动隐约深藏的柔软思绪,临摹或创作,慢慢抄写经文、诗句,体味其中的意境和神韵,带来灵性、彻悟、改变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法,对生命的意义和目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沉静作书就是细细消受美好的人生啊。书法同那些世界上最美丽的事物亲亲热热排坐在一起,并有着相似的本质:麦子,晚霞,鸟鸣,收割后的田野,像一个花旦的蚕豆花,像一台大戏的油菜香……

这自然还是一棵好树的气质:它安静。

几乎是最好的一种气质了。他或者它。

颜真卿:雪封门

他一生都像圣婴,初来人间。

那时节,雪正紧。

而他的一生,也似乎正是沿着雪的禀性,这一既定轨道求真求清,而兼具了那可爱生灵天下无双的忠诚,玉树临风迎来送往,历任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辅国大臣,以致逆风飞扬,残枝断柯,为唐王朝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他秉性朴质,有正义感,一生忠烈豪壮的事迹,提高了他在书法界的地位——尽管他的成就,根本无须这事迹来提高。而且,我倒觉得,好多不喜“****”的人,会因此倒戈去爱赵、王。随便吧,反正褒贬增损不到人家成就的分毫。

他少时家贫缺纸笔,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了“初唐四家”的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反了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造就了“颜体”。只要还能认识毛笔的,谁不知道颜体?伟大的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

遭遇得够多了:他字“清臣”——透过他的字,不难看出父辈首先对他道德品行方面提出的要求和希冀,也注定了他的一生将是不凡和不安宁的一生:作为小小的平原郡守,他大胆改革,废苛政,黜宵小,除奸诡,从大唐强劲开放而渐次转弱的坐标系中,激切地想变革当时衰颓的现状,充满着雄迈的责任意识和开拓创造的虎虎生气。他的时代处处充斥着假繁荣和真浮躁,使得灵魂既因高翔于个体生命的宇宙而舒畅,又因不能自由地振翅而沮丧……他一生都受到来自四面八方这个那个的疯狂围攻和阴险掣肘。

这件事是绕不过去的,非说不可——只因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将军:在与安禄山的斗争中,他将原来的3000兵迅速扩充到万人,并择取统帅、良将,与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相约共同抵抗安禄山。颜杲卿在安禄山后方讨伐叛军,他被大家推为联军盟主,统兵20万,横扫燕赵。战乱过后,当时兵力最强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又起意造反,刀兵出鞘。其时,业已须发全白的他全不惧怕,只带了几个随从奔赴淮西。

而李希烈得知他到来,就在见面时,令他的部将和养子1000多人聚集在厅堂内外,以壮声势,吓住来者。他刚开口劝说李希烈停止叛乱,其部将、养子就一冲而上,个个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围住他又是谩骂,又是威胁。但他面不改色,只朝着他们冷笑。

李希烈于是命令人们退下。接着,把他送至驿馆,企图慢慢软化他。

叛镇的头目都派使者来跟李希烈联络,劝李希烈即位称帝。李希烈大摆筵席招待他们,也请他来参加。叛镇派来的使者见到他,都向李希烈祝贺说:“早就听到颜太师德高望重,现在元帅将要即位称帝,正好太师来到这里,不是有了现成的宰相吗?”

他却登时气怔,旋即扬眉破口:“什么宰相不宰相!我年纪快上80了,要杀要剐都不怕,难道会受你们的诱惑,怕你们的威胁吗?!”

李希烈拿他没办法,只好关起他来,派士兵昼夜监视。士兵们在院子里掘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土坑,扬言要把他活埋。第二天,李希烈来看他,他平静地对李希烈说:“我的死活已经定了,何必玩弄这些花招。你将我一刀砍了,岂不痛快。”

过了一年,李希烈自称楚帝,又派部将逼他投降。士兵们在关禁他的院子里,堆起柴火,浇足了油,威胁说:“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烧!”

他二话没说,纵身跳火,叛将们把他拦住,向李希烈汇报。

就这样,他怀抱骄傲,杀身报国,刚烈如钢刀,又柔情似春水;他凛凛无犯,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又日月高悬,把同时代的那些对手都照成了爬过惨白墙面的小虫。他让我想起了409年前的意大利修道士——伟大的天文学家布鲁诺,在被柴火烧烤的时候,还有心情跟教会那帮浑蛋家伙理论,也是烈士心胸,一般人比不了的。

即便如此道德君子,器宇轩昂,人初见时必被其气势所震慑,然而再低头看他的字,却不由得觉出他性格的笃实淳厚,稚真木讷,而摩挲把玩,舍不得丢手。

江山疲软,除了豁出性命扶持挺立,就似乎只有书法是最好的避难所和最后的家园了。

他总是在他的传奇里,头戴幞头,光芒四溢,不可企及,把他的墨迹呈现。那些墨迹仅仅由黑白两色组成,它们却震颤着回荡在时间的天空里。一个每一次都以不同方式出现的点画,寻找着一个目标,沉浸在简单的墨色中。忽然,像开始时那样,他停住了。没有延续,没有结尾,戛然沉寂……这是我们享受传奇的时刻:被抑制的期待,被诱惑的观者。观看并分享他的充实,他的开阔,他的练达,他的思辨,他的天真,甚至他的怒斥,他的悲伤,他的流离……

然而,他则将以此开始新的段落,手捻笔管,流淌出的线条震荡在心里,感受到他的情绪侵入了进去,令情绪进入到书法最初的高贵中。无论生活还是艺术,他不是人们可以轻易仿效和仿效成功的人,也不是随意说些细雨轻风、晴空明月、对逝去事物发点小感喟的人。

他的传奇,人们心中的传奇,以及对他的书法尺牍的无限敬仰,与飞鸿雪泥般的记忆纠结在一起,犹如某种出其不意的情绪迸发,仿佛我们一生里不同阶段的微妙转变,不同的理想路标的沉默指引。

他的字自不必说——无论多大,个个都站得住,立地生根,一枚枚神气十足,像那样一种里黄外黄的肥美水果,表里如一,头大肉肥,色彩逼人——略有点闷。然而一枚一枚排出来,还是雄壮得叫人诧异。读他的帖是需要放慢节奏的,否则总难免要被它的波澜壮阔所厌烦。

我们总是愿意放出十二分的耐心来对待爱着的物事。好东西,总是值得我们为它逗留更多的时光。

不得不提的是他的《祭侄文稿》——这是为纪念他的侄子颜季明而作的,所以又称《祭侄季明文稿》,是一个男人吹出疼痛的一把长号。此篇远不似他正书的沉着肃穆,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秃笔,以圆健的笔法,极尽流转篆书的本事,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墨醮,因停顿初始,不免黑灰枯破,然而前后一气呵成,哭天泣地。

这篇大文、大字的诞生有着不寻常的背景:“安史之乱”时,他任平原太守,堂兄颜杲卿任常山太守,相约起兵抗击叛军。杲卿的幼子季明曾往来传递信息,后来常山失守,“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文稿》原文)又由于奸臣构陷,三年后他出任蒲州刺史时,杲卿父子才得以追封。弹去伤疤如同弹去征尘的他,在寻找死难亲人尸骨的最后一瞬间落泪了——他仅寻得了季明头骨归葬。

抚今追昔,他不由得疾痛惨怛,哀思郁勃。援笔作文之际,国恨家仇齐齐漫卷心头,血泪并迸,以至华彩灿然,一泻千里,心中的波澜起伏都一一现于纸上:开篇从“维乾元元年”开始,前六行因是记叙时间、人物等,所以心情异常沉重,落笔比较冷静,变化赋形,尚能控制,墨色凝重而近于凝固,似乎在书写过程中还在构思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结体也算得端正,运笔顿挫速度也较慢,像一些大的白鸟清晨的赤足过溪流和傍晚时分在苇丛间的跌宕起伏;第七行至第十二行,主要是回忆季明幼时的品性及“安史之乱”的情况,激愤之情渐次高扬,运笔速度明显加快,在“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一处竟连续涂改三次,难以定稿,笔墨翻飞间,他想到了与自己手足情深的兄长颜杲卿,字体芜杂横飞,如同旧疮迸发的鹰展开夜一样大的翅子,朝着岩石一次一次地扑击;当他写到“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时,字形兀然放大,行笔加重。手稿节奏铿锵,音调悲壮,呜咽之声由弱至强,声声入耳:当写到“百身何赎,呜呼哀哉”、“抚念催切,震悼心颜”时,我们仿佛看到他老泪纵横,痛心疾首;当“呜呼哀哉”第二次在文中出现时,“手稿”已经是满篇狼藉,肆意涂抹,无列无行,雷霆轰鸣——对逝去亲人铭心的追念和对叛乱奸佞刻骨的仇恨,使得他无法抑制自己胸中的情感,无法控制手中的这支笔,沉浸于深悲大痛之中的他,腕下字形、笔画更为随意、潦草,多处涂抹修改,见出了彼时他心境的复杂纷乱,如同幼子被捉走的虎豹,在洞穴外暴戾的逡巡和啸叫:时而哽咽不前,时而慷慨悲歌,时而渴笔凝涩,时而纵笔浩放;至最末两行,几不成字,纸尽而情难尽,如同绝望的大鸟和大兽的暴走寻找、泣血的昏厥和醒来后的无力站起……整幅作品楷、行、草相互交错;中、侧、露锋,浓浓淡淡,一任心绪。若论以书法抒发情感,那么这幅作品已臻高度自由的化境,似乎不是在写,而是天然一段浩气充塞平端在了人间……江海翻涌,山峦崩摧,其惊心动魄,令人叹美不可停止。

因融合了德行的正义和性格的端方,所以他的字无法不宽博平正。而那样的宽博平正,注定只能来自于一颗同样宽博平正的心灵,笃实丰腴,光照四野。连史上好大块头的苏东坡也衷心赞美“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颜鲁公”呢。而且,就书法的学书道路而言,你不平正,哪里来的行草?“溢而为行草”,是说须平正得满满的,满得不得了,流出来,才成了行草。因此,只有从楷(也有从隶)入手,从平正入手,才是最好、最稳当的开始。

平正多好啊,它是一种发端,是实在的根基,同时又可以作为一种目的,一种虚灵的终极境界。当然,即便再好的东西也不可太过——他恰好,不过。与之相反的险绝是我不轻易喜欢的——险绝一般最多不过到二流阶段也便梗在瓶颈那里,顶不上去了。险绝可以作为一个过程,是和平正纠缠在一起的必由之路。沿着平正走下去,过了,就是匠气就是俗;险绝着,或沿着险绝走下去,就是怪异就是狂;只是像他一样,由平正而险绝再至平正的虚实转化,才是简直跋涉之后的风景,是质朴劳动之后的喜悦。

同类推荐
  • 伟大的念头在孤独中不朽

    伟大的念头在孤独中不朽

    青春,对你来说只是匆匆一段逝去的时光,对我来说除了好久不见,还有遗憾。如果这七年之间,我能赶在他之前联系你,向你释怀这么多年的思恋。也许,站在你身边的新郎不再是他。时隔多年,朋友换了一批又一批,身边的一切都在发生改变。我再见你时,当初那种对你心动依然还在,仿佛除了你,其他的都是将就。
  • 词韵人生

    词韵人生

    《词韵人生》收录了作者1983年至2011年间的部分词作,共计59首。主要以其经历的四个工作阶段为背景,以词为表现形式,刻画了真实生活的所见所闻,反映了作者的志情感受和成长感悟,展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美好追求和良好心态。
  • 永生的海拉

    永生的海拉

    美国作家丽贝卡·思科鲁特耗时十年挖掘这段跨越近一个世纪的精彩历史,记述拉克斯一家如何用一生的时间来接受海拉细胞的存在,以及这些细胞永生的科学原理,揭开人体实验的黑暗过去,探讨医学伦理和身体组织所有权的法律问题,以及其中的种族和信仰问题。本书细腻地捕捉了科学发现中的动人故事,及其对个体的深远影响。本书出版之后,在外界的捐赠下,家人终于为海瑞塔树立了墓碑,碑上镌刻着“永生的海拉细胞,将永远造福人类”,对海拉细胞为人类做出的贡献进行了完美注解。本书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并被美国HBO公司改编为电影,奥普拉·温弗瑞倾情主演,获艾美奖、美国评论家选择奖等多项提名。
  •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是著名作者张雅文的报告文学作品集。在《四万:四百万的牵挂》这篇报告文学里,她讴歌了著名心外科专家刘晓程用精湛的医技拯救着人类的生命,用圣洁的心灵净化着社会人群的精神境界。
  • 戴望舒精品选

    戴望舒精品选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被称为“雨巷诗人”。在他的作品中,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均有体现。他不作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而是采取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向、隐逸、自由联想和语言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进而曲折地表达他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感受,颇具内涵之美。
热门推荐
  • 无心蔷薇之守护骑士

    无心蔷薇之守护骑士

    命运的残酷使她失去了双亲与族人后又失去记忆,但又是命运使她与前世的爱人相遇,突现的邪尊身份,令她决定不再爱,越是喜欢的人越要远离才不会使他们受到伤害。连自己的爱情都无法守护,再强大的力量又有何用……断情绝爱如此简单,又为何我迟迟未能做到。无情是爱最好的掩饰。“既然这样,那你就去粉碎这份爱,它由我们来守护。”——只属于优娜的守护骑士们。。。。
  • GONE IS GONE

    GONE IS GONE

    In this delightful story we meet Fritzl,a farmer who lives with his wife Liesi,their baby kinndli,and Spitz,their dog.Fritzl works hard in the fields every day.Liesi works hard all day,too,but Fritzl somehow feels that he works harder.
  • 赣水童谣——60年代我的49个瞬间

    赣水童谣——60年代我的49个瞬间

    本文主要内容为:赣风拂面、小镇余韵、童谣已远、远去的桃林、在世界还很小的时候等内容。
  • 案中谜

    案中谜

    小人鱼的家族被冤枉,导致整个家族被追杀,小人鱼为就家族,在重重谜案中披荆斩棘,最后陷入皇位争夺的泥潭中无法脱身,小人鱼的命运该何去何从?
  • 游秩

    游秩

    一群游走于秩序边缘的人。一个温柔却又神秘的医生。正义和邪恶是否真的那么渭泾分明?——我此生最厌恶光明。但你记住了,我向光而生,是为你。只为你。
  • 我能进入副本

    我能进入副本

    想要成为世界首富的江小苏,却因诅咒一事无成。直到父亲交给他一个手环,并将他带进一个异兽横行的副本世界。成为世界首富,已经不是他的目标,他的新目标,是成为一个横行副本的男人。
  • 摄政王的病娇妾室

    摄政王的病娇妾室

    她说这是她笔下的世界,现在的她被软禁了。她说这个人是女主,现在这个人已经死了。她说这个人是男主,现在这个男人归我了。还有个人说,我本该死的,我微笑的面对她,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轻轻插入这个人的胸口,现在你死了。O(∩_∩)O~~ps:女主病娇变态,残忍。并不圣母。男主忠犬轻微变态,总之这一个宠溺病娇女的故事。
  • 领头差生

    领头差生

    一个以“优异”成绩考到职中在这个地方,和一群和自已一样的同学一起疯。明明说好以后要一直一起的,可最后还是没有。
  • 妖娆冷公子:帝师早安

    妖娆冷公子:帝师早安

    荒唐穿越架空时代,一身男装在身,满金城霎时男风盛行,温香闺阁中红裙在身,赢得无数皇子竞折腰!
  • 仙劫

    仙劫

    吾之气数即是众仙之劫——《仙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