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183300000002

第2章  学历攻坚战——从乒坛皇后到剑桥博士

邓亚萍人生的上下半场在1997年截然分开,之前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世界瞩目的乒乓女皇;之后,她开始了运动员向剑桥博士的演变。离开赛场,天空广阔,却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学历和能力,几乎寸步难行,得到国际奥委会的工作却不能通过语言关,邓亚萍不露声色,心里却焦虑万分——冠军的光环终有一天会被坐吃山空,她无法想象自己有不能掌控自己命运的一天。“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世界之外还有世界,思维之外还有思维,我所追求的,是我在每段时间,都尽力达到自己的最好。人是不能低头的,一低头,就不可能再骄傲了。”

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人格发展的逻辑图上,邓亚萍在每一个节点都不马虎。

1.春分清华

在从国家乒乓球队光荣退役之前,邓亚萍免试进入清华大学学英文。能进入名校求学,可以说是莘莘学子的一个夙愿,但对于只有小学三年级学历、认不全英文26个字母,甚至不分大小写的她,有些蚂蚁啃大象的意味了。邓亚萍终生难忘1997年11月上第一节课时自己所遭遇的尴尬——那是初冬里一个阳光温暖的日子,她走在清华大学校园的路上,与同龄人擦肩而过,她为新生活而兴奋。而见过英文系的老师之后,教授问她:“你的英语相当于什么水平?”亚萍想起之前几次搁浅的英文学习之旅,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几乎是零。”老师虽然有些吃惊她参加多年国际大赛仍无英语基础,但还是亲切地说:“没关系,你试试看,能不能将26个英语字母分清大小写,默写一遍?”亚萍虽然有点犯难,但还是勇敢地照做。可最后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她还是没能把26个字母写全。

这是漫长的一节课,邓亚萍想起早年参加比赛时无法跟国外朋友自由交流的困境,想起没有翻译就寸步难行的尴尬,更想起萨马兰奇对她的嘱托和期待。一直以来,作为国家乒乓球队的中坚力量,她习惯于吃穿住行跟随大部队,她尽职尽责完成运动员的本职工作,而在退役之际,当她发现要脱离国家队这个母体,离开依赖已久的大家庭,却有了大学生的“毕业等于失业”的无助感。

但是,人是不能低头的,一低头,就不可能再骄傲了。低头了,也就不是邓亚萍了。回到宿舍,这位曾经在世界乒坛上叱咤风云的世界冠军什么也没说,只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拼”字,力透纸背。

于是亚萍给自己制定了近于苛刻的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即从书的第一页开始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开始背起;以前参加国际比赛,她也接触英语环境,但多数都是比赛术语,而落实到读写上,亚萍等于从零开始。在24的时候,亚萍重新回到以前的少年时光,开始一个新的牙牙学语阶段。在学校,系里根据邓亚萍的实际情况,单独为她制定了教学计划。而在正式上课之前,亚萍给自己定下的学习量是每天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

队友对她说:“亚萍,你这样嘴里不停叨咕着,像着了魔!”

就是这几个月的英文初体验,让亚萍体验了冰火两重天的煎熬。进步并不明显,别人六七年的英文积累要在短时间内全部吸收,亚萍如临大敌。就在此时,清华大学为了给邓亚萍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将她作为交换生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语言中心学习。

2.雨水剑桥

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这一步,邓亚萍走得很艰难。如果说前几个月的英文学习是热身的话,这次的剑桥之旅就等于真枪实战了。

剑桥这座大学名城充满着富有学院气息的建筑——幻变七彩的玻璃窗花,童话般的都铎式庭院,以及如诗如画的河上风光,都足以吸引全世界的“朝圣者”驻足观望,不仅是因为那些历史悠久的建筑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是因为那里能感受到领先于世界的教育理念。1998年2月26日,在刚刚过完25岁生日之后,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邓亚萍到英国的第二天就开学上课。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在让大家做自我介绍之后。剑桥第一课开始了。

老师用最传统的语言训练方式——每人发了两张讲义,概括基本课堂要点。随意提问,随意回答。也许作为有一定英文基础的国外留学生,这种方式是迅速提高的教学形式,而对于完全陌生的亚萍,这无异于进入动物园,陌生世界、陌生语言、陌生的自己。

她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第一节课。随即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随即,生活环境的不如意,花销的昂贵,甚至在邮局无法成功邮寄的窘迫,都让邓亚萍不能平静。

也更激发起世界冠军的斗志,剑桥是个精英云集的学府,其规模就相当于世界杯或者奥运会,是最顶级的平台。学生要在剑桥被得到认同,就相当于运动员的实力要达到代表国家队比赛的标准。“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循,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

邓亚萍的好斗因子又一次被激发出来,为了赶功课,邓亚萍延续在清华时的作息,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从一开始完全听不懂老师讲什么,只能记录黑板上的讲义,到越来越多的单词被她能认出,邓亚萍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中午简单应付,晚饭更是草草了事。当能流利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时,亚萍别提有多兴奋了。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但我虽不想比别人强,却不能比别人弱。”

等回到清华的时候,方便面、三明治积累的日子历历在目,清晰可见,可邓亚萍依旧神采飞扬。她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论文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事件:学士毕业典礼

时间:2001年6月29日下午2:30

地点:清华大学外语系二层会议室

学校考虑到邓亚萍即将赶赴莫斯科做陈述报告,没法参加学校7月5日举行的全校毕业典礼,为邓亚萍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破例为她开了一个仅有校方领导、外语系几位老师和学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

在毕业典礼上,邓亚萍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这是她给清华、给剑桥最好的答卷。

3.惊蛰诺丁汉

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国最棒的外语系,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

这是世界冠军的又一个奇迹,如果说亚萍上清华是有国家体委的协助的话,去诺丁汉就完全是她个人能力所致。甚至她的研究课题也是她自己早已计划好的——《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例子用的就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

十年的冠军生涯让她的行动保持“动”的激情与活力,退役后十年的求学生涯则让她体会到了“静”的苦寂与艰难。读硕士是为了什么?研究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还在清华的时候,邓亚萍就已经开始问这个问题。

读硕士仅仅是为了镀金吗?当然不是。如果是那样的话,自己的剑桥留学生涯足以撑住光环。自己是世界冠军,这样的光环难道还不够吗?

那么读硕士是为了找好工作?从1997年邓亚萍退役,国际奥委会的职位就一直虚位以待,随时等待邓亚萍的任职,这是一个体育竞技运动员最光明的出路,邓亚萍没有找不到工作的可能,她还有什么顾虑?

那么她读硕士到底为了什么?不为无聊的虚荣心,不为短暂的权宜之策,她为的是自己的人生计划。从少年时代,她就已经学会估量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不是自负、偏颇的,而是客观分析。她知道自己在哪些环节上仍有空间,也知道自己在哪些环节上后劲不足,而对于读硕士,对于清华大学曾给予她的研究旅程,邓亚萍回味无穷。做研究使她沉静,她会用系统的结构来分析一个事物、事件、一段历史。而这些,是做运动员时被忽略掉的。在国际体育界,能让人理解你的见解,接纳你的主张并非易事。一定要有凭有据、逻辑清晰、立论明确,这就是亚萍准备攻读研究生的初衷之一。

邓亚萍认为,辛辛苦苦得到的东西也许并不尽遂人愿,但轻而易举得到的一定不是自己最需要的,因此她从来不给自己制定触手可及的目标。选择读诺丁汉大学,就是因为她有了剑桥的求学经验,她知道研究能力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多么大的影响,这些东西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在之后的工作、家庭中,于是邓亚萍毅然决定,再走他乡!

十年的冠军生涯让她全身伤痛累累,而几年的求学时光,让她成为真正的“眼镜女生”——打球的时候,她视力两眼都是1.5,上学以后下降得很快,一只眼已经降至0.6.因为在诺丁汉的时候,她仍然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工作,她要用一部分的时间去参加国际会议,和国内的申奥准备。所以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进步,学习上的她拿出打球时的劲头。按说老师安排的课程已经呈饱和状,每周天天有课,周末的作业也不轻松,做完作业还要准备下一周的课,周而复始。可她还是觉得“吸收”得不够。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下了课,她必须匆匆赶到另一个老师那里去做个别辅导,这是学校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同而特别安排的单独辅导时间。

在诺丁汉大学,亚萍过着典型的大学生三点一线式生活,和校园里那些普通的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学校的领导和她的同学丝毫感觉不到邓亚萍居然是位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和14个世界冠军的乒乓球明星。诺丁汉大学的工作人员甚至很好奇:她在中国到底名气有多大?

虽然邓亚萍是非常有名的运动员,但是学校并未因此对她放松要求,或给予特别照顾,她依然要自己独立完成硕士学术论文,并需要经过严格考核,才能获得学位。于是当邓亚萍把3万5千字的《从小脚女人到世界冠军》用英文参加硕士答辩的时候,在场所有教授一致同意,合格通过。

事件:硕士毕业典礼

时间:2003年12月12日

地点:诺丁汉大学

12月12日是邓亚萍参加毕业典礼的日子。亚萍跟其他的同学一起,把硕士帽抛向天空,向母校致敬,向未来挥手。诺丁汉大学的新闻办公室还特意为邓亚萍出了一份新闻公报,称邓亚萍经过3年多的学习,已获得该校的中国当代研究硕士学位,同时特意强调邓亚萍是位乒乓球名将,在中国的声誉相当于贝克汉姆在英国。

4.小满剑桥

自诺丁汉毕业回国,邓亚萍的舞台转移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与此同时,她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录取通知书,研究方向是“2008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如果说邓亚萍的硕士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是对中国乒乓球国家队的献礼,她的博士论文就将是她对中国整个奥运事业的献礼,邓亚萍硕士时期的“中国研究”又得以继续下去了。无人比肩的是,邓亚萍将成为中国奥运冠军中学历最高的运动员。

邓亚萍在剑桥的导师彼德·纽伦是一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已经研究中国经济30余年,深知2008年奥运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奥运的整体运作模式将会给中国带来极高的经济研究价值。从北京申奥成功,即开始关注中国的经济走向,特别是商业布局、城市建设、文化产业等方面,“中国学”成为了世界学界的热门词,投向中国的目光也更加聚集。鉴于邓亚萍在奥委会的工作和她研究项目的特殊性,彼德·纽伦对她说:“我特批你回去,但是我要看到的是活生生的资料和高人一等的分析研究,我相信你能做得到。”回国不仅让亚萍能为祖国服务,也为她的论文研究收集第一手的珍贵材料。

有人开始猜测,这回我们的冠军博士应该轻松了,不用再披星戴月地学习了,相反,2003年年底,为了完成博士生论文的一部分,邓亚萍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写了20多天,没有下过楼一步,整天靠速冻饺子解决“吃饭问题”。她的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品质让她做任何事情都不容马虎。

现在,邓亚萍定期向导师汇报论文进程。每天用固定的时间阅读经济类专业书籍,隔一段时间赶到剑桥大学将研究成果给导师汇报,跟老师交流下一阶段的研究。

这就是一个世界冠军的学历攻坚战。谁知道,永不满足,永不服输的下一个人生目标是什么?

同类推荐
  •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的一生,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是短暂的,但是,他的生命历程如同史诗一般;那深刻的底蕴,肤浅的人根本不可能体会,只有崇尚真实的人才能走到他的内心深处。他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一生写就了生命的悲歌。在他身上,我们会看到自信和勇气,激情与幻想,勤奋与斗志,而他也凭借这些,使自己的人生达到辉煌。今天,世界充满着变化,无数的机遇,只有那些有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得到。全欧洲的热血青年们,没有谁比拿破仑更适合做你们的榜样了!他在所有的西方人中,独一无二,在历史的舞台上呼风唤雨,掀起狂风巨浪,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代价。
  • 兴国富家:范蠡

    兴国富家:范蠡

    本书讲述了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范蠡的一生。内容包括:范蠡出世、吴越恩仇、卧薪尝胆、伍子胥奔吴、扰乱吴国、勾践灭吴、一代商圣等。
  • 谁是互联网下一任帮主:亚马逊CEO贝索斯传

    谁是互联网下一任帮主:亚马逊CEO贝索斯传

    本书是亚马逊CEO贝索斯的一本传记。IT界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贝索斯就是这个奇迹,无论是英雄造时事,还是时事造英雄,贝索斯就是这个英雄,而如今这个IT时代便是时事。无论是比尔·盖茨、马克·扎尔伯格还是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这位贝索斯,每位都英雄出少年,凭着一个想法、一个主意创造一个帝国。除去英雄和时事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两点,一是创造力,二是对技术的执着力。曾经有一个教授说过:在知识领域,最关键的是创新速率和探研深度。他们的成功就是这个道理。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李约瑟研究

    李约瑟研究

    李约瑟(JosephTerenceMontgomery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其所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李约瑟对中国文化做出了极为重要的研究,被中国媒体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热门推荐
  • 涨姿势系列丛书之每天学点衣食常识

    涨姿势系列丛书之每天学点衣食常识

    本书是一本有关衣食方面的常识精编荟萃,把读者可能感兴趣的、觉得有意思的,然而又零散的衣食常识编辑成册,帮助读者轻松熟悉古今中外有关衣食的基本常识,从而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具有较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 慢慢爱,不慌张

    慢慢爱,不慌张

    《慢慢爱,不慌张》是由散文,书信和摄影组成的作品集。Su在二十八岁之前的生长轨迹,同每个人身边认识的某某某并没有太大区别,然而在刚满二十八岁的那个夏天,他选择离开家乡,开始了一个人在海外的生活。书中收录的三十篇文章,是对于这样选择的一个解答,亦是在漫长旅途中写给童年,朋友,亲情和爱情的一封封信。
  • 绕过山河错落

    绕过山河错落

    我会迷失自己,但只要你在我总会回归正轨,只要你还愿意努力世界一定会给你惊喜带上你的微笑面对人生的不期而遇好好生活等到合适的时间总会在相遇记住要去追寻月亮,即使坠落也是浩瀚星河。所以林沉心才会在经历那么多的友情爱情之后遇到那个唯一的月亮,怪她之前分不清星星月亮,这一次不是很高兴认识你,是终于对了,所以你很重要!
  • 我钔是雨泣到微笑

    我钔是雨泣到微笑

    我钔一路磕磕碰碰始终是如两条相交线般相交后便各走一方我钔是雨,泣到微笑
  • 天意难偎

    天意难偎

    我和阿爹还有师兄三人住在东耀之国的一个小道观里,娘亲当年因为生我难产而亡,他俩对我一直疼爱呵护着。每日嬉闹玩乐,偶尔受人所托下山做法,他们每每都故意夸大三分,居然还被说成是高人,报酬颇丰,方圆百里人尽皆知清风观。本来以为这样的日子能一直下去,我们修道之人的生命很长,所以我对师兄刻意的躲闪,还有每次下山故意跟漂亮姑娘搭讪的行为不悦但是并没有放在心上,那些只是过客,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就像母亲娘亲之于阿爹一般,想必师兄也是清楚的。只是忽有一日,西津来请,阿爹算出东耀有大乱,带着我们下山。却遇见了一位白衣少年,谪仙般的人物,对我和阿爹倒是极为和气亲善,但是莫名的觉着他对师兄有种特别的情愫。阿爹云游前问我要不要同去,我未允,实在舍不得师兄,他于是告诉我两位师兄的事情无需挂怀,守得云开见月明。对于阿爹的话,我是信的。“小狸,你觉得师弟怎么样?”他问我。“他很好啊,长得帅,家世好,功法高!”我气他是根木头,不过他表情很复杂,我未辨得分明。先国师仙逝,师兄继位,我和天羽师兄便陪他除奸佞斩妖魔,得机缘,收灵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屌捉鬼师

    最屌捉鬼师

    诶,不要再问老子为毛你总觉得冷好吗!要么是撞鬼,要么是感冒罗。不过撞鬼就来找我,诺,这是老子的名片。黄泉路181号,欢迎光临!
  •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本书包括王小波《他们的世界》——第一本中国男同性恋研究的专著,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和其他四部未竟稿。
  • 绯雪彼岸之冷王请宠妃有度

    绯雪彼岸之冷王请宠妃有度

    特工素质最重要的是麻?冷血啊对不对,可这个小小特工只能维持不到五分钟,结果……一不小心被闺蜜在悬崖边上踢了一脚,于是就穿了……常规套路咱们就不说了,预测不到的是竟然被男主的侍卫围攻,为什么?失血过多晕了!一起来,怎么就被男主当成心尖宠了?这不科学啊!(相信我,这不是玛丽苏体质!)当常年绯红的彼岸花海因飘起了鹅毛大雪而变得惨白,当时隔千年的爱恨情仇因岁月的沉淀而渐渐消失……究竟是爱……还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