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25700000027

第27章 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平台不可或缺

自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于今已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并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走科技强国之路,才能使中国繁荣昌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抚今追昔,我们深切地感到:不再“夹着尾巴做人”的科技人员和致力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大众传媒,在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方面,委实功不可没。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某些曾经办得红红火火、轰轰烈烈的科技传播平台,竟悄悄地从其所在的大众传媒中退出了,“蒸发”了。例如我市某报的“科学与生活”专版、某报的“科普茶座”专版等等。这是很让科技人员、科普作家和广大读者痛心疾首的。

作为门外人,我不想深究大众传媒中科技传播平台悄然消失的原因,而只是想说,搭建科技传播平台,为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添砖加瓦,是大众传媒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此时此际,国民的科学素质是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无须大众传媒再对他们进行科技传播了呢?我以为,答案是否定的。

不是吗?在我们这个城市中,知道“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方向恒指向地心,其大小为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之积”,同时还知道“重量为物体在特定参考系中,获得其加速度等于当地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力”,并且能够严格区分质量、重量和重力的,究竟能有多少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民的基本科技素养不高,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任重而又道远。例如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固然早在1993年12月27日就已经批准颁布(1994年7月1日付诸实施),可是直到如今,那些诸如“20斤”“16公分”“17英寸”“35大卡”“40马力”“1度电”等本当“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的废弃单位,不是还时常被人们“挂在嘴上”,甚而“写在纸上”吗?说句实在话,倘若大众传媒淡忘了自己肩负的科技传播的责任,不肯大力进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宣传,并率先付诸实践,那么,再过一百年、一千年,只怕“废弃单位”也是“废”不了、“弃”不掉的。

尤其严重的是,我们的某些学有专长的科技人员,由于未能与时俱进地继续学习,更新知识,以致至今仍在稀里糊涂地使用非标准化量名称,把相对体积质量、相对密度称为“比重”,把质量热容、比热容称为“比热”,把电流称为“电流强度”,把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称为“浓度”,如此等等。前不久,我应邀参加一个图书编委会的审稿会,发现与会的一些审稿专家竟然不知道“浓度”指的是“物质的量浓度”,滥用“浓度”的情况相当普遍。而且,不少人对贯彻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还存有抵触情绪,甚至拒绝按规范正确使用。在科技人员中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也许很多,但无论如何,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力度不够、平台缺失,似乎不失为一个主要原因。

有人说,科技传播枯燥无味,难讨读者喜欢。窃以为不然。讨不讨读者喜欢,就看你写得好不好了。我省科普作家刘兴诗,从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说到唐代的成都空气质量非常好,能见度很高,以至于在远离“西岭”的草堂,也能望见山上的积雪。如此这般地传播环境保护的理念与知识,不是就饶有趣味吗?

当然,除了不做干巴巴的说教,科技传播还应当有深入浅出的诠释。例如消炎止血牙膏中,有一种成分叫甲硝唑。为什么要在这种牙膏中加入甲硝唑呢?因为牙龈的发炎、出血是由于厌氧链球菌作祟,而甲硝唑对厌氧链球菌则有着强烈的抑制作用。这么一说,读者就非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也容易记得准,记得牢。

话扯得远了点,还是言归正传吧!总而言之,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平台不可或缺,这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是振兴中华的需要,是党和人民的需要。无论何时,大众传媒都理应把这个关乎宏旨的“社会效益”问题摆在一切考量的首位。我想,但凡传媒的老总们都能有这种正确认识,勇敢地肩负起科技传播的社会责任,倾力打造科技传播精品,科技传播的再度辉煌就指日可待了。

(本文在2008年12月17日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传播与大众传媒论坛上发表)

同类推荐
  • 梦断乡心又一程

    梦断乡心又一程

    本书是一部文学作品评论集,共分为三部分:作家与作品、学术与批评、诗歌与诗人。
  • 世界名人情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世界名人情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收集了众多名入撰写的情书。他们当中,既有政治明星、高官权贵,又有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等。每一封情书都表达了写信人诚挚炽烈的情感。编者在每封情书前,对写信人作了详细介绍。部分书信还在结尾处给出了写作背景,方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写信人的心理。这些出自名人之手的情书,不仅能带来美的享受,还能让大家更深刻地领悟到爱的真谛。
  • 澈悟的思与诗

    澈悟的思与诗

    “思”既是精神世界心路历程的艰难求索,亦是心性外化关照之灵动;“诗”是对艺术、社会、人生的感性体验,也是个体内心深处所思的言说。本书集笔者多年研究所得,以李叔同出家之前创作的诗、文、歌曲等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细读分析过程中,注意阐释艺术形式诸多方面的客观品质,尽力呈现其作品本体所特有的“思性”与“诗性”的特殊意义和透明内涵。
  • 耕余遗穗

    耕余遗穗

    本书收录作者在各媒体的“千百年眼”、“海外生活”、“专题研究”、“校园走笔”等栏目刊载的文化小品、域外见闻、生活杂感等。这些随笔既包括王日根教授个人的治学从教之道,还包括他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文化问题的思考与评论。随笔以悠闲的心态,轻松的笔调漫谈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域外风情。文如心,这种静谧、恬淡的文风大致反映出王日根教授淡定的心境,淡泊的心志,淡雅的心智。
  • 在春深:一饮一江山

    在春深:一饮一江山

    本书讲述了作者们青梅煮酒、煎雪烹茶,尽述茶酒文化的风流与韵致。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医兽妃:妖王,宠上天!

    神医兽妃:妖王,宠上天!

    第一赏金杀手,穿越成了丑女废物大肥婆怎么办?颜值、身材不是问题,她照样拿下了国都最高冷绝色的妖王殿下。从此外挂开启,灵力觉醒,脚踩炮灰,走上人生巅峰,亮瞎渣渣们的狗眼!丑女肥婆,转眼变倾城美人,桃花朵朵开,妖王忙追妻。“小妮子,你只得负责本王一人!金山银山江山,全给你!只要你爱我,便好。”
  • 西游重生之通晓大圣

    西游重生之通晓大圣

    知天地,晓阴阳,避死延生!帝释天阴差阳错的重生为四大灵猴之一,在三界打响了自己通晓大圣的名号,与七大妖圣结为兄弟,为了救出远在九重天之外的孙悟空,一件件洪荒之事揭竿而起,转眼间,星瑾尘傲立在花果山顶端,手持济世浮屠棍,一脸蔑视的仰头望向乌云之上的天兵天将,一脚踏在山巅,手指着满天众神暴喝到:“通晓大圣在此,尔等速速前来送死!”
  • 四重奏

    四重奏

    消失的前夫,前生后世隐藏着什么秘密?同床共枕一年半,他究竟是谁?姐妹情深,世上唯一的亲人,彼此可以将命交付,偏偏,中间又夹着个阴魂不散的男人。到底是该姐妹联手,同仇敌忾?还是,鸳鸯比翼,双宿双飞?谁藏在暗处?谁不肯放弃?!侦探领衔出击,剥茧抽丝,剥皮寻鬼,朋友的前夫也罢,诡异的姐妹也罢,查就查个彻底!当然,如果有人从中作梗,顺便收个男人做助手,也不是什么难事。等等,你说谁是谁的助手?就是你啊,木子顺手从张浩脸上捞了一把,不服么?!
  •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

    生死之间相隔到底有多远,就像太阳和月亮永远没有相见之时,她以为是永恒,却有那么一个人,隔着这道名为永恒的界限,从地狱一路披荆斩棘朝她奔来。
  • 妃自商丘,妾不侍候

    妃自商丘,妾不侍候

    那一世,他是魔,她是神,他们从一出生便注定不能在一起,最终,玉石俱焚。这一世,他是万人之帝,她只是从异世来的一抹孤魂,红线再一次的将他们无情的绑在一起,这一次的结果又会是什么?十里青峰,百里桃花,死不过是一种解脱,在天之灵,不过是慰藉未亡人的心灵。亿年前一句无意的话,让亿年后所有人的惨痛付出代价,是阴谋还是天意让她来到这个一千年以前的上古时期。两亿五百年的等待,奈何桥畔是谁哭碎了他的心,手腕上的牙印又是为谁而留,无数次的轮回,无数次的想起,无数次的忘却。心,一个在逃一个在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命源武装

    命源武装

    一代机战天才为了全人类的延续,与源亚同归于尽。醒来时却带着源亚穿越到异世界,书写新的机战传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佬重生要复仇

    大佬重生要复仇

    夏兮白,前世身为白门掌舵人——白泽(化名),代号羽。无论是武力,智力,容貌,都是万里挑一的好。但奈何太过出众,遭小人妒忌,被迫身亡。一朝重生,穿越到了同是女扮男装的夏兮白身上,从此开始了虐渣之路。继承了家产,又重新成为了白门掌舵人。正准备报仇之际……夏兮白:为什么这仇人这么粘人?江宸:兮兮~我都说了那不是我干的,我都替你报仇了!夏兮白:……她能说,她后悔了吗?有兴趣的加一下QQ群:744958748
  • 热血咏春

    热血咏春

    本文以校园为背景,以幽默诙谐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发生在南方的别样校园生活!讲述了一群青年学生用热血青春来书写一个真实的校园生活,真实地分析了学校、家长、学生三者之间出现沟通问题的真正原因!一部90年代的真实校园生活写照!如果你曾经历过那个年代,那么它将勾起你的点点回忆,带你穿越回那个年代,一起分享那曾经青春懵懂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