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51800000014

第14章 中外奇书(4)

《史记》本无书名。司马迁完成这部巨着后,曾给当时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看后非常钦佩司马迁所取得的成就,遂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但这仅仅表明它是谁的着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着录这部书时也只写了《太史公百三十篇》。

那么“史记”二字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与司马迁同代或后代的一些学者在引用这部着作时,常嫌《太史公百三十篇》这个书名过繁,常简称为“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久而久之,人们就据“太史公记”而省略成“史记”。这种称呼大约是在三国魏以后的事了。

中国史学名着清单

古史类《尚书》《世本》《国语》《战国策》《逸周书》《通鉴外纪》;编年类《春秋》《左传》《竹书纪年》《前汉纪》《后汉纪》《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国榷》《明纪》《明通鉴》《明元清系通纪》;纪传类《史记》《通志》《续通志》断代史《汉书》《后汉书》《东观汉记》《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

《同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元史新编》《蒙兀儿史记》《新元史》

《明史》《清史稿》;纪事本来类《绎史》《左传纪事本末》《左传事纬》《通鉴纪事本末》

《宋史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西夏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清史纪事本末》;实录类《大唐创业起居注》《顺宗实录》《太宗实录》《明实录》《清实录》《东华录》;制度史类《通典》《续通典》《清朝通典》《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

《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志》《春秋会要》《七国考》《秦会要》《西汉会要》《东汉会要》《三国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宋会要辑稿》《明会要》《汉官六种》《唐六典》《唐大诏令集》《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元典章》《明会典》《清会典》;学术史类《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汉学师承记》《学案小识》《清儒学案》、《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传记类《列女传》《高僧传》《畴人传》《元朝名臣事略》《碑传集》

《续碑传集》《碑传集补》;地理、方志类《禹贡》《山海经》《水经注》《华阳国志》《大唐西域记》《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字记》《元丰九域志》《诸蕃志》《舆地纪胜》《大元大一统志》《徐霞客游记》《大明志》《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杂史类《越绝书》《吴越春秋》《楚汉春秋》《风俗通义》《十六国春秋》《佛国记》《洛阳伽蓝记》《贞观政要》《三朝北盟会编》《心史》《蒙古源流》《蒙古秘史》《站赤》《长春真人西游记》《国初群雄事略》《明季北略》

《明季南略》《中西纪事》;史评、史论类《史通》《文史通义》《校雠通义》《读通鉴论》《宋论》;史考类《二十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二十二史札记》《元史译文证补》《观堂集林》《古史新证》;金石、甲骨考证类《集古录》《金石录》《愙斋集古录》《古籀拾遗》

〈古籀余论》《三代吉金文存》《金石萃编》《隶释》《隶续》《寰宇访碑录》

《语石》《契文举例》《殷商贞卜文字考》《殷墟书契考释》;历史研究法类《中国历史研究法》《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古史辨》;笔记类《梦溪笔谈》《挥尘录》《东京梦华录》《南村辍耕录》《草木子》《日知录》《十驾斋养薪录》;类书、丛书类《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文编类《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元文类》《明经世文编》《清经世文编》;书目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四库提要辩证》《书目答问》《书目答问补正》《丛书集成初编目录》《四部备要书目提要》《中国丛书综录》;袁谱类《历代纪事年表》《历代职官表》《历代帝王年表》《二十史朔闰表》(附表例)《中西回史日历》(附表例)《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中外历史年表》;索引、辞典类《二十五史人名索引》《二十四史传目引得》《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辞海》《辞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

地方志

地方志古时称方志。唐张铣曾给“方志”二字作了简要的注说:“方志,渭四方物土所记录者。”用现代的话说,地方志是记载各地的建置沿革、山川形势、农田水利、物产田赋、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名胜古迹和名人轶事的一种着作,具有综合性、地区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是地方的百科全书。

宋代司马光称地方志为“博学之书”。明代统治者认为“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对地方志的评价是:“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

地方志起源很早,军迟在我国周朝便已出现,《周礼》曾多次提到外史“掌四方之志”,“掌道方志,以诏观事”。西晋左思《吴都赋》也有“方志所辨,中州所羡”句。地方志盛行于唐宋。唐太宗李世民曾称赞《括地志》一书“博采方志,得于旧闻”。清代是编修地方志的极盛时期。康熙、雍正、乾隆曾通令全国各级政府每隔60年必须重修地方志一次,这样全国有一统志,省有通志,府有府志,州有州志,县有县志,甚至一些较大的集镇也有志。方志便是所有这些志的通称,它作为“佐治之书”经历代发展完善成为“地方志”。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存地方志8500多种,约11万多卷。唐宪宗元和年间宰相李吉甫等编修的《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较完整的全国性方志。此志图文并茂,应用统计数字较多,地理性较强,颇有特色,但到南宋已是图亡志存,书也少了几卷。北宋乐史编撰《太平寰宇记》共卸0多卷,以历史上有关人物为主,其他内容记载较少。南宋把地方志定型为郡县志,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印的书质高量多,因此宋版地方志保存较多。如范成大的《吴郡志》、周棕和潜悦友先后编修的《临安志》、沈作宾的《会稽志》等。

古地方志对我国古代科学文化、政治经济发展起过促进作用,它所保存的大量珍贵资料对今天国家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如有关单位编辑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全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中国古今铜矿录》等,大多采用了地方志资料。对编修新地方志也有借鉴价值,它的精华部分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工具书的类别

1.书目:是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卷册、版本的工具书。

2.索引:是将书籍中的内容编为条目排列,或将有关论着篇名标题按类编排,供人们查找的工具书。

3.字典、辞典:是解释字、词的形、声、义及用法的工具书。

4.年鉴:是汇集一年内重要时事文集和统计资料的工具书。

5.手册:是汇集某一方面需要查阅的文献资料的工具书,包括某一专业的基础知识及一些基本的公式、数据、规律、条例。

6.年表、历表:是按年代顺序用表格形式编制的查考时间或大事的工具书。

7.图录:是用图象表现事物的工具书。

8.政书:是汇编历代或某一朝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方面资料的工具书。

9.类书:是辑录古代群书中各门类或某一门类资料的工具书。

最大的百科全书

明成祖朱棣曾在永乐元年(即公元1403年),命翰林学士解缙等编写一部太类书,第二年就完成初稿,题名《文献大成》。后来又派太子少师姚广孝等为监修,动员了两千多名文人,参加编修、录写、圈点工作,上自先秦,下达明初,共辑入图书七八千种,其中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通经、戏剧、评话、工技、农艺等,几乎无所不包。这部类书永乐六年冬告成,定名为《永乐大典》,全书按韵目分列单字,按单字依次辑入与此字相联系的各项文史纪载共22877卷,外加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

《永乐大典》比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的百科全书早300多年。因此,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大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完全是缮写的,后来又重录正副两本。正本在明朝灭亡时被焚,副本也渐渐散失,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又遭浩劫,至清末仅存64册。解放以来陆续收集到215册。

《康熙字典》

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康熙字典》,是我国当时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这部字典对于我们学习古汉语仍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这一部字典所收的字数,据有关资料记载,说法不一,有的资料之间,字数相差甚大。《康熙字典》到底收字多少?现将各种资料的不同说法综述如下。

1.收字49030个。这种说法居多。刘叶秋着的《中国字典史略》(中华书局1983年版)说:“《康熙字典》共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该段文字的注释说:“清汪汲撰《字典纪宇》一卷,对于《康熙字典》的字数曾作详细的统计。见《古愚老人消夏录》”。又陆以《冷庐杂识》

同类推荐
  • 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什么是文化?宏观层面它是指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变迁之间和谐关系的衡动系统,微观层面则是指平衡人类生命个体生存与发展之间价值关系的衡动元素。什么是文化管理?宏观意义上它是指以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为依托,使人类社会不同的组织形态能够匹配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事物,保持供求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实践方式;在微观意义上则是指以人类生命自我存在的价值成长为依托,使人类个体潜能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系统有效地激发和运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突破并创造出和谐可持续价值的管理实践方法。
  • 生肖——猪的民俗与科学文化艺术

    生肖——猪的民俗与科学文化艺术

    本书以生肖猪为中心,从猪的进化过程,不同种类的特性等自然属性。到猪文化在民俗文化中的作用地位等,以及猪文化与天象星宿的关系。与猪有关的成语,俗语,传说,谜语等,还包括与猪有关的逸闻趣事。最后介绍了历史上属猪的名人,和猪年大事记。内容全面详实。
  •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本书由“文学评论”、“学术评论”和“访谈及其他”三部分组成,理论、学术和记事色彩兼而有之。
  • 感受红色格言

    感受红色格言

    红色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点在于红色。故此,要探究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就必须由红色谈起。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与生俱来,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加拿大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加拿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我是仙人掌

    我是仙人掌

    人生就像做卷子,多选,单选,填空,问答,简答……都在迷茫中前进着
  • 魔龙法神

    魔龙法神

    一念之间伏尸百万,一法落定鬼哭神寒,天才少年,丹田被毁,从此沦落为废人,受人欺凌,突然有一天得到修真者灵魂指导,以法术修行,神识杀人于无形,阴人无极限,曾经欺负他的,侮辱他的必百倍奉还,帮助他的从此平步青云。
  • 我的姐姐是枪神

    我的姐姐是枪神

    从战场上退役回来的人造人姐妹,有一天踏入了电竞圈。
  • 白驹过隙成空白

    白驹过隙成空白

    小时候的舒瑾和陈佳,是众人羡慕的青梅竹马,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能够永远在一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管是谁都拆不散他们;小时候的林之年和陈佳,是再普通不过的前后桌,初中的三年里,说过的话加起来不超过两巴掌,即便一起交谈,最后也会不欢而散。可是,老天爷似乎总喜欢和我们这些再平凡不过的人开玩笑。曾经的青梅竹马,在飞快如流水般的时光里,在一次次的争执和变故中,再深的感情似乎也逐渐变淡了;而曾经在普通不过的前后桌,在光阴似箭的岁月中,在一次次的共患难下,曾经几乎如陌生人般的两个人,竟然渐渐亲密起来。本以为,这就是故事的结局,可为什么到最后,所有人都散落天涯?原来一切都是白驹过隙成空白。
  • 我能打怪加属性

    我能打怪加属性

    “其实我是一个儒雅随和的人,包括这次邀请大家到场我也没有用什么暴力手段。”看着台下一脸折服的众人。金逸一脸满意的点点头。“外界总有谣言,什么人形核弹,移动天灾,恶魔之王,雁过拔毛,这些等等这些无中生有的言论请大家不要相信,毕竟我是一个看破红尘,一心向善的社会青年。”在众人欢呼中,金逸和蔼可亲地收回了身后30米长的大刀。“那,这次个人澄清会就到此为止了,请大家排队缴费后有序离场。”系统温馨提示灵气复苏,恐怖归来。
  • 幻想系统战记

    幻想系统战记

    一个拥有系统的人,选择世界的方向,自己的人生由自己幻想
  • 我没有女儿

    我没有女儿

    王八蛋!你动我女儿一下试试,老子弄死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苍龙舞

    苍龙舞

    夏洛魂穿东胜国,穿越的人生看似恰意,却也步步惊心。有装逼打脸,更有无奈和缺憾。
  • 掌有乾坤

    掌有乾坤

    唯有专与武,方可达与人!无名师、无秘籍,全凭百炼锻为钢!无出身、无奇遇,世间百态人生路!武者走的是一条什么路?还有武者可以走的路吗?难道只能给人做狗吗?还是…有耐心看完觉得可以就收藏一下,给个推荐好吗?当然你要是认为是垃圾请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