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93500000005

第5章 志学(1)

第一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注释】

①罔:通惘,迷惑、糊涂。

②殆:疑惑、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学习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惘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延伸阅读】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阐明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如果人们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惘然无知而没有收获,更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而只会空想从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人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变得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更不可能做到博观约取,标新立异。

在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和思考是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人们的思考才能够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人们的学习才有效果。同时,人们还要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并反复实践,知识才能内化,这就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只学习不思考无法学得深刻,只思考不学习只能算作胡思乱想。只有将学与思正确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在学习中有所受益。

孔子所说的“学习”主要指从书本上汲取间接经验。读书则是人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大学问者,无一不是博览群书,读破万卷。孔子评价自己“我非生而知之者”,圣人即如此,更何况普通人了。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前人的经验、成果,拓展自己的知识,并在已有的知识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思考社会问题时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世界观指导,在后半生竟用了25年的时间,苦思冥想,企图证明“上帝是存在的”这一假设,这种思考显然是徒劳无益的。

学习本身并非目的,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才是真正的目的。这就要求人们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认真的思考活动,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知识间的有机联系。思考是人们汲取知识的必要活动。如果学到的东西不经头脑加工,非但无益,反而容易让自己变得自以为是。法国大革命时启蒙作家伏尔泰这样论述过:“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善于思考是用“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钻研,切不可浅尝辄止。读书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思考同样需要有蜜蜂酿蜜的精神。每一滴甜美的蜂蜜不知凝聚了多少小蜜蜂的心血。

戴震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考据学家,“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乾隆年间为《四库全书》纂修官。他出生于贫寒之家,幼读私塾,以过目不忘和善思好问著称。

有一次,老师教授《大学章句》,戴震愈听愈觉得可疑,于是向老师发问:“这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学生记下来的呢?”

老师难以回答这个出乎意外的疑问,于是抬出朱熹这一权威:“这是朱文公说的。”

戴震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

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追问:“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老师回答:“周朝人。”

戴震又问:“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

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戴震问:“既然这样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

老师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得说:“你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

戴震不仅好问,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敢于怀疑先贤,怀疑课本,而不是一味地听从权威的解释。明代陈献章曰:“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和“问”是思的表现。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思与学,始终相辅而行。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孔子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但是人们如果一味地读书,而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只能被间接经验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知识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反之,一味地埋头苦思而不进行知识的积累,看似合理的研究推敲,也只能流于对知识的空想,实际问题仍得不到解决,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疑惑和困惑。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也只有这样才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释了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荀子也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我国古代哲人的认识是惊人的一致。学习的目的是应用,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学而不思地死读书,无论是死记硬背还是囫囵吞枣,读至白头也无用。而不学只思,会让人的思想渐渐远离实际,更会给自己的成长和成才带来危害。

第二节博学而无所成名

【原文】

达巷党人①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②。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

①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达巷党人”又为达巷党这地方的人。

②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

【译文】

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延伸阅读】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自己的评价。射箭的最大特点是要始终瞄准于一个靶心,可以暗喻专才,而驾车不会只有一个方向,被暗喻为通才。孔子一生努力使自己成为能适应各个方面的通才。在这里,孔子借达巷人的口,使人们知道,他不仅是这样要求别人的,他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孔子博学而多才,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圣人,否则他的身边也不会聚集那么多的弟子。如果孔子没有真才实学,他的弟子怎么会众口一词地对他表示服膺与维护。被称为“孔子文化第一书”,最早见录于《汉书·艺文志》的《孔子家语》中的《辨物》篇里,记载了孔子关于各种事物的论断、谈话,证明了孔子的博学多闻、好古敏求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那么,孔子是如何让自己变得“博学”的呢?

第一,好学与乐学。这是孔子博学的重要原因。孔子本人对自己也是肯定的,他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十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有像自己一样忠信的人,只是都赶不上自己的“好学”。他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几乎不放过一切求知的机会。学生子贡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学无常师”也说明了他的“好学”,惟其好学,才能“博学”。孔子好学,诚如黄庭坚所说:“君子无一日不学也,岂惟日哉?无一时不学也,岂惟时哉?无须臾不学也。”

孔子还“乐”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把思辨的快乐视作是神才配享有的幸福,而孔子也是把学习作为人生的一种快事来对待。今天的人常说“态度决定一切”,以孔子的求学态度,怎么可能不博学多才呢?

第二,多能鄙事。这是孔子博学的直接原因。有人问孔子“何其多能”,他的回答是“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后因统治集团的内争避祸至鲁。孔子生于没落贵族家庭,他的社会身份属于“士”,是贵族的下层。孔子幼年丧父,过着贫贱的生活。他曾经当过吹鼓手,二十岁左右时为鲁国贵族季氏做过管理账目的“委吏”,当过管理牲畜的“乘田”。

孔子的母亲去世后不久,鲁国的执政大夫季孙氏“飨士”,孔子当时还在守丧期间,腰间还系着孝麻。但是,孔子兴冲冲地去了,却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挡在门外。

这对于急于进入贵族阶层的孔子来说,不啻于当头一棒。青年时期的孔子在逆境中更加奋发向上,博览群书。

第三,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孔子之“博学”,包含的内容极广,但不局限于读书而已。学,学问也,泛指知识与技能。孔子所追求的“学”,除了通过读书以求得知识,还追求关乎品行、关乎忠信的道德人格修养,更有天下治平、大道运行的哲学思考。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立志所向的并不是一般的知识与技能,而是一种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孔子以广博的知识与技能,成就了他的“大学问”基础。

实际上儒家将全能人才作为个人奋斗的理想目标。全能人才是接受了全面均衡教育才能实现的。而孔子选择学习御的戏言,在体现了儒家追求学问至上的同时,也显示出了其对专项技术的歧视。虽然孔子鄙视专项技术存在一定的偏颇,但是他对博学的认识以及如何变得博学,对今天的人们仍旧有着重要的启示。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很多领域非常需要专门的人才。但是,今天的很多领域又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不可能做到独存。作为一个社会人要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某领域获得一定的高度,越来越需要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专才可以让人获得一份工作,但不博学就很容易遇到个人发展的瓶颈。

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吾将执御”是不是还可以理解为孔子希望自己成为领导文化的人呢?孔子作为一个历史时代的先驱者,弟子们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供后人以品读。但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有这样的资格呢?必然还是博学多才的圣人。

第三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原文】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③也。

【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②女:同汝,你。

③知:此处同“智”,聪明。

【译文】

孔子说:“仲由,我告诉你什么叫知道吧,知道就是知道,不说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硬说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延伸阅读】

这则语录讲的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当然也是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诚恳谦虚的态度。子路是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算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这句话就是孔子针对子路不知以为知的缺点,教育他凡事要老老实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孔子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列为人生最高的智慧。这不只是高深道理,更是生活修养。

这句话强调的是求知的态度。求知最忌自欺欺人,不懂装懂。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加以隐瞒,不虚心向他人请教,在他人面前仍然不懂装懂,那才是真正的无知和愚蠢,也会让人觉得你为人太虚伪。其实,很多有大学问、眼界广的人,偏偏认为自己懂得太少。只有那些无知的人,才喜欢炫耀自己的“学问”。蒙田曾经把真正有学问的人比喻成麦穗:“当它们还是空的,它们就茁壮挺立,昂首藐视;但当它到臻于成熟,饱含鼓胀的麦粒时,便开始低垂下采,不露锋芒。”

人贵有自知之明。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的。在《师说》中,韩愈曾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陋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惑而不从师的结果要么使人变得迷惑无知,要么就是不懂装懂。不知道并不可怕,也不丢人,真正可怕和丢人的是不懂装懂。因为当人们没有了“无知感”“求知欲”,“不知”便以为“知”,这才是最可怕的无知。

生活中多见一些人不自量。他们不愿承认自己有“不知道”的问题,不承认自己知识的局限性,对自我评价没有做到客观。现实的生活中,很多人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羞于向别人请教的心理和思想会大大抑制人们的发展,消减人们的才能和努力,使人们骄傲自满的心理潜滋暗长。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人们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不断向前行进。

有一次,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孔子就让马车停下来,上前去问他们:“你们在争辩什么呢?”

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

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

先说话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

同类推荐
  •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哲学知识。近5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又共同组成一幅精彩的哲学画卷,清晰地呈现出哲学发展的脉络。此外,还增设了“哲学辞典”、“哲学家小传”、“名人名言”、“名人评说”、“著作列表”等辅助栏目,以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世界大师侃幽默人生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世界大师侃幽默人生

    本书收录了伏尔泰和马克·吐温的探讨人生的文章。包括了《天生的性格》、《常识与理智》、《先知的痛苦》、《变化的地球》、《宗教起源》、《尊敬的女士》、《劳动骑士团》等。
  • 辩谬篇

    辩谬篇

    辩谬篇是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的著名作品之一,诠释着哲学中逻辑思维的真正涵义。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其中辩谬篇就是其中一部对逻辑具体剖析的书籍!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尼采的幸福哲学

    尼采的幸福哲学

    这是一本能够引导读者开心、幸福生活的读物。作者在研习尼采思想的基础上,从改变自己、丢掉坏情绪、寻找爱、享受当下、正确交友、懂得舍弃等八个方面总结出了尼采在“经营幸福人生”上的精髓和感悟,给生活中常感到浮躁、压力巨大、不快乐的人们以指导。本书可以引导我们改变自己的心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卸下压力和负担……从而让喜悦永驻心间,活出自己的精彩,拥有幸福的人生。
热门推荐
  • 齁甜的欢喜

    齁甜的欢喜

    “我爱你,以穿梭为名提前邂逅你,唯有你,是齁甜的欢喜。”某天晚上宋喜喜躺在唐先生怀里看着小说。宋喜喜:“别人都是青梅竹马,我遇见你都二十七啦,要是我大学就能认识你就好了,提前把你搞定!”唐先生闷声:“你放心,大学我没计划谈恋爱。”宋喜喜:“哼,某人还说三十岁不结婚的呢,现在还不是有了我这么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唐先生:“如爆米花似烤山芋?”……然后,宋喜喜就坐进了唐先生研制的时空机器里面,穿越到唐先生大学时代,准备提前搞定唐先生!穿越过去才发现,学霸的学期生活真的插不进爱情啊……真TM时间排的满,小哥哥,你能挤出一点时间给我先谈个恋爱吗?读者群:910273634齁甜三部恋爱等级介绍——顶配宋喜喜VS青铜唐之欢《齁甜的欢喜》青铜宋喜喜VS王者唐之欢《齁甜的喜欢》顶配宋喜喜VS王者唐之欢《齁甜的糖》
  • 霸道男友让我当团宠

    霸道男友让我当团宠

    女主被渣男伤害后与男主在一起,校园团宠,毕业后,突然有一人来到馨儿和临沂中间,发生一系列悲伤,最后终于结婚…
  • 李真是个魔鬼

    李真是个魔鬼

    “听说你是个秀儿?”“其实我也是个魔鬼。”“只不过,我这个魔鬼,货真价实。”李真发出一阵嚣张至极的怪笑。……三好学生李真,在高考之际收到一封神秘的邀请函,觉醒魔鬼血脉,从此开始了自己浪出一片天的魔鬼人生……
  • 星灵闪耀

    星灵闪耀

    “武装化—凯—不灭魔躯!”刘星浮在空中怒喝一声,属性全面加强,一层魔焰笼罩身躯。西拉米同样不甘示弱,怒吼出声,“武装化—蛮王—无尽怒火!”两人一上一下,双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身形同时消失不见,又瞬间撞击在一起。
  • 穿越之农田稻花香

    穿越之农田稻花香

    她前世孤寂,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重活一世,她要爱人,也要被爱。这是一个女子努力生活的获取幸福的历程。
  • 风偃雪国

    风偃雪国

    九生浮屠幽冥塔天道茫茫仙灵经“我不过是一个从魔国捡回的弃儿,却身怀幽冥塔、仙灵经两件至宝,仙与魔都是我的敌人!我拼命地厮杀,杀红了眼,染红了衣:我拼命地逃,忘忽一切,紧握着剑。只是这风何时停?雪何时休呢?我是一个胆小鬼,我只想活着!”——苏长歌
  • 楚倩兮

    楚倩兮

    刚刚从一颗小草化形而来的楚楚一觉醒来,就被一位自称宇宙无人能敌的圣兽白给赖上了,并允诺她助它去攻略那些即将黑化的人,让他从世界毁灭者,变成一位做好人行好事的积极分子,它便帮她早日成仙,脱离三界苦海。从此以后楚楚走上了去往各各位面的任务者。只是越到后面,楚楚表示碰到的攻略对象,越来越容易炸毛?难搞哦……从此以后从此就过上了,你在疯狂炸毛,我在努力顺毛的幸福快乐的日子。微笑脸……世界真美好啊!小白:可不,世界真美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世炼丹师之华丽逆袭

    绝世炼丹师之华丽逆袭

    转世重生,她成为白家废柴大小姐?享尽屈辱?我要让你们欺凌过我的人后悔!天赋可在这昭凤大陆排名第一!神级兵器!天级丹药当糖豆撒……我要你们从我这夺走的,我一定要千倍,百倍的夺回来!莫骚男悄悄凑过来“灵儿,可是在想我?”白莫灵黑线。然……轰的一声地球没有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