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64900000015

第15章 真情之道,亲情无价(1)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南怀瑾先生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父母的养育之恩,恩重于山,深于海,几乎不可量。毋庸置疑,没有父母的苦心培育,就没有现在的我们。再有,世上有种痛,它叫“子欲养而亲不待”,其不可承受之重,不言而喻。所以说,人生中,我们应当懂得孝悌之道。须知,孝敬父母,珍重亲情的人生,才是完满幸福的人生。

再者,须知人间真情之得来,几乎无不与家庭有关。因此,不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子女,抑或是对爱人,我们都应当有一定的合理的态度与方式,方可得人间之真情,日日体味生活的真味。那么这其中的真情从何而得呢?我们不妨来看看梁先生的观点与经历,并从中收获一定的启示吧。

为孔孟之道讨个说法

梁先生语录:

你把吃人礼教和孔孟之道作为一事,岂得谓平?如若孔孟之道就是吃人礼教,吃人礼教就是孔孟之道,则数千年来中国人早被吃光死光,又岂能有民族生命无比绵长,民族单位无比拓大之今日?

历史上有一个轰动全中国的运动,那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有唤醒民族革命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这场运动的提倡者们都认为封建礼教有吃人的本质,而孔教的核心便是封建礼教,因此,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掀起了一场狂热的批孔运动——“打倒孔家店”。

代表人物陈独秀说:“独尊孔氏,则学术思想之****,其湮塞人智,为祸之烈,远在政界帝王之上。”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孔孟之道的误解之深,厌恶之深。

后来李大钊评论孔教说:“锢蔽其聪明,天阏其思想,销沉其志气,桎梏其灵能,示以株守之途,绝其迈进之路。”话里话外,无不透露出对孔孟之道的批判。

梁先生疾呼孔子有功有过,不可全盘否定。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孔子提倡的礼乐之道在梁先生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下是极为被批判的,时至今日,也常为人所诟病。但是,孔孟之道中的礼教与近代的“吃人的礼教”是不等同的。在这一点上,梁先生认为,类如所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者皆出自后儒。也就是说,近代所谓“吃人的礼教”并非是孔孟之礼教,而是礼教后来发展的模样。换句话说,孔孟之礼教,有它独到的好处。且不说他对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就从眼下看,它仍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而孟子的民本思想也是对孔子之“仁”的继承。在“仁”的核心中,孔子以孝悌为根本。可见,孔子对孝悌之道的重视。生活中,特别是在当今这个以声色名利为重的社会中,这对那些看轻孝悌之道的人来说,不正是一面明镜吗?

梁先生独能生命化孔子,因为他懂儒家的精华。孔孟之道中的礼教,事实上不是近代“吃人的礼教”。孔子所强调的“礼”与“仁”,不是一种行为上的束缚,而是道德上的要求。因此,梁先生疾呼:儒家不是宗教,是道德。因此,作为后人的我们,要继承的是孔子的“活的礼教”,特别是其“仁”之本——孝悌之道。

关于孝悌之道,孔子曾告诫弟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如今,这些句子不依然是能让为人子女者不断反省自己的良言警句吗?有多少人会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要掩卷自责,又有多少人喜乐忧惧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可以说,这些话无时无刻不给人以情感的激发和人性的启迪。

人生于世,我们当时时谨记孝悌之道,做一个孝顺的人,方不枉为人。若不然,麻雀尚能反哺,何况是我们人类呢?又何况是21世纪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人呢?

人生中,我们也应当本着客观的眼光去看孔孟之道,去评价孔子的礼教思想,将孔孟之道的精华部分,特别是孝悌之道,作为自我修持的明镜,做一个懂孝悌之道、有道德的人,这样一来,才能享受无价的亲情带来的天伦之乐。而这,也不失为人生的一种大智慧。

伦理本位,孝悌为本

梁先生语录:

中国文化原来是起于家庭,它就是“孝悌慈和”。

当年,梁先生送给毛主席一本书,叫做《乡村建设理论》。在这本书中,梁先生针对“中国的社会贫富贵贱不鲜明、不强烈、不固定,因此,阶级分化和对立也不鲜明、不强烈、不固定”的情况,提出了“伦理本位”“职业分途”八个字。

梁先生认为,所谓“伦理本位”是针对西方人“个人本位”而言的。西方人讲自由、平等、权利,动不动就把个人的权利放在第一位,借此分庭对抗。但中国不是这样,注重的是义务,而不是权利。

从社会伦理学角度上看,“父慈子孝,还有兄友弟慕,夫妻相敬,亲朋相善”等,都是“伦理本位”的内容。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它们是指导中国家庭和社会的重要原则。社会注重明确的分工,人也一样。比如在家庭关系上,这样的分工就更明确。例如我们一旦来到人世间,慢慢就需要扮演各种角色,从子女开始,再到兄长、姐妹、父母等。而“伦理本位”所要教会我们的是,给我们以明确的义务与责任。譬如,为人子女者,最基本的任务莫过于孝敬父母,除此还有尊敬兄长等。人人都有自己的义务,人人都应当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义务,进而“本着自己的义务去尽自己的责任,孝家庭,也孝社会”。

大家都知道,儒家正是“伦理本位”的规范。而在“伦理本位”所有内容中,它尤为强调孝悌,并且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对此,梁先生是深表赞同并且力尽推崇的。

“我们有好的心理,自然发出来好的生活。许多好的生活,亦即许多好的事情,我们最眼前的人,就是父母兄弟的事情。”的确,从我们落地,到我们睁开双眼看世界,最先看到的人,还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如若我们想要用心地去创造美好的生活,首先就应当用心地和最眼前的人快乐地生活,不然,最眼前的人我们都无法相处好,不能真情相待,何况是茫茫人海中其他的人呢?关于这一点,梁先生也持以同样的观点,他说:“如果对最眼前的人,最当下的事情,不曾弄好,其他的事情也自难说了。我们不愿作好的生活则已,若要作好的生活,则当然从根本的地方作起,从眼前开端。”

而最眼前的人,与我们最密切相关的人,是父母。不言而喻,“故人的生活,即应从孝悌开端”。所谓“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能诚心诚意地对父母行以孝悌之道,才能让自己处于一个和气、幸福和快乐的环境中,这样的生活是充满人间真情的,而拥有这样的生活的人,才算是真正体味生活真味的人。对此,梁先生将孝悌看成是一种很柔和、很好的行为,他说,这样的行为,“仿佛是先把自己化成一团和气”,由此层层推进,“然后把家庭化成一团和气,以至把社会、国家、世界化成一团和气”。

可以说,不懂孝悌之道,不能以孝悌为本的人,是难以体味生活真味的。试问,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养父母没有真情,“我们敢断言他对别人能有真情么”?再者,“越过家庭的和气春风”,何谈“国际的和气春风”?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人生于世,我们要以孝悌为根本。有本乃立。不懂孝悌之道,不能侍奉孝敬自己的父母的人,犹如水中浮萍,只能随波逐流,一生为人虚伪;亦如没有根的树,必将枯槁。人没有良心,就好比树木没有根茎;人生不讲孝悌,无异于咬舌自尽。懂孝悌之道,并且以孝悌为本的人,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是一个有根的人。

因此,梁先生主张,人们不仅要学孝,谈孝,更要身体力行,做个孝顺父母的人,这样的人,才配谈孝。而真正尝过孝悌的味道的人,才能体味人间真情,进而体味生活真正的味道。

人生于世,我们不仅要知道“百善孝为先”的道理,更要坚持“伦理本位,孝悌为先”的道理。人生几十年,孝悌乃是我们立身的根本,无本不立,有本方可立。不论身处何境,身在何处,不论贫贱富贵,不论年龄大小,父母在,不可不孝。

了解孝悌的本质

梁先生语录:

孝梯礼乐的根本地方是无声之乐,无体之乐,即生命中之优美文雅。孝悌之根本还是这一个柔和的心理,亦即生命深处之优美文雅。

“孝悌”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道德观念。中国伦理以“孝悌”为实践的原则,几乎一切伦理的实践,均以“孝悌”为基础而发展出去。可见,“孝悌”对中国的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之深、之大。

若要穷根究底,到底什么是“孝悌”?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不懂孝悌之意,不知孝悌之义。

所谓“孝悌”,《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悌,善事兄长者。”孔子曾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由此可见,尽管“孝”“悌”分工明确,但是二者的关系却互为表里,甚为紧密。

而梁先生谈到“孝悌”时,说:“孝悌是什么?是说儿子、或者幼辈,对父母、对长辈的尊重、顺从,这就叫孝悌。”

由上可知,不论是从哪种解释,孝悌不外乎是对父母的孝敬和对长辈的尊重。这可以说是“孝悌”的内核。

自古至今,人们对孝悌都是极为重视的。孔子的弟子有若曾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现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可见,不论是在伦理道德上,还是在个人修持上,孝悌都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人生于世,若是缺少孝悌这一环,就好比是脱环的链子,难得完整。

所以说,生命中,我们要看重孝悌的意义,重视孝悌之道,方可成就完满的人生。但是,真正的孝悌不是依葫芦画瓢,临摹而来的,也不是通过学习就能得到的。这就好比是吃糖,究竟这糖是哪种甜,有多甜,不是听别人的描述就能完全知味的,相反,可能会完全不知其中的滋味,只有亲自去品尝了,个中滋味,才能了然于心。

了解孝悌之道的真谛也是一样的。人生于世,若要懂得孝悌之道的本质,须得亲身去践行孝悌之道,才可以。不然,无异于鹦鹉学舌。更有甚者,可能会歪曲孝悌之道,误解为封建纲常中的糟粕,是对人性的一种束缚。

事实上,并非如此。关于这一点,梁先生认为,不能从社会生活需要的层面上去理解它,而应当从个体生活本体上去理解它,依此去看,孝悌在本质上是一种柔和的心理,“亦即生命深处之优美文雅”“是生命里面灵活的、自然的一个心情”,而不是一种桎梏,更不是社会生活中的枷锁。

生活中,有人把孝悌当做是人生的一种强迫性的责任,实则不然。从梁先生的观点中,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启示:孝悌乃生命之美,它是一种柔和心理,能内化生命,也能外化生活。换句话说,人们对双亲的孝顺,对长辈的孝悌是发自肺腑的感激,是源自生命深处的赞美,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责任,更不是仅仅把它当做是生命中应尽的一种义务。试问,若是人人行孝,都是出自这样的心情,那么,我们能不说这样的人打心底是一个充满内在美的人吗?而这样的人,又怎会被人间的真情所辜负?答案皎如天日。

而行孝悌之道更是如此。真正的孝悌之道要身体力行。但是,真正奉行孝悌之道时,又不能曲解孝悌之道的内涵,若是将其孝悌之道仅仅当做是为人的一种义务或是责任,那么,就可能会走进为了行孝而行孝的误区。身处其中的人,我们不能绝对地说,其情其意不是源自肺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样的行孝方式,难以让自己体味人间的真情,也难以让父母长辈感受到晚辈的爱意与温暖。因为这样的孝悌,是出于某种道德上的要求,抑或是无奈。换句话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把孝悌当做了生命中的包袱与束缚。显而易见,在这样的心理的引导下行孝,若要在内感知生命的优美,在外荣获人生的真情、生活的真味,是极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综上可知,孝悌在本质上是一种柔和的心理,是收获人间真情,捕捉生活真味难得的捷径。人生于世,风风雨雨几十年,人情冷暖也好,世态炎凉也罢,为人子女,势必要了解孝悌的本质。这样才能真正行使孝悌之道,进而从内心到外在的生活,都能品味生活的真味,感受人间的真情。这是梁先生对孝悌更深层次的与众不同的解读,也是我们完善自我,进而品味人间真情不可或缺的人生智慧。

同类推荐
  • 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

    没有控制意志力的力量,便没有持之以恒的恒心,也就没有发明与创造的可能性。有很多年轻人最初很热心于他们自己的事业,但往往就在一夜间,竟然会放弃自己原有的事业,而去进行别的事业。他们常常在怀疑着,自己是否能处在恰当的位置上?他们的才能怎样加以利用会最有价值?有时面对困难,他们会感到灰心,甚至是沮丧,或者当他们听了某人成功了某项事业,他们便开始埋怨自己,为何自己不也去做同样的事业。
  • 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舒服

    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舒服

    所谓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说话。要怎么说话呢?说到底就是,照顾别人的感受,不让人难堪。本书以“说话让人舒服”为主题,将语言和人性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要点,教会我们,如何通过洞察别人的心里来说出让人爱听的话,如何通过体察别人的需要来说出让人开心的话,如何通过“包装”自己的语言来说出不伤人的话……让你的每一句话都说得得体又令人舒服,到哪都受欢迎!一书在手,从此不再为“说话让人不爱听”所困扰。
  • 幸福生活讲座

    幸福生活讲座

    《幸福生活讲座》的意义,不在于教给读者怎样的知识,而是教会读者如何去对待自己,对待生活。只有自己,才能造就自己、拯救自己和完善自己。
  • 电话行销的100个关键细节

    电话行销的100个关键细节

    每一名电话行销人员都渴望成功,可有的人却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他们忽略了电话行销的关键细节。本书正是为了能够提高电话行销人员掌握细节的技巧而编写的,其中包括了电话行销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100个细节问题。如果你能在电话行销中注意到本书所建议的关键细节问题并且运用其中的技巧,那么相信你的电话行销水平一定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本书语言流畅、案例生动,每个细节之后都配有相应的实践练习,可读性和互动性很强,适合电话行销人员、其他销售人员及销售主管阅读。
  • 儿童教育格言(经典格言)

    儿童教育格言(经典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儿童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一个关键,本书针对儿童的道德情感方面,以名人的警句,教儿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热门推荐
  • 幽灵伴侣

    幽灵伴侣

    本书中收录了英、法、俄等国家的世界顶级灵异小说大师的代表作,其中不乏古典巨匠,也有新锐先锋,如伊迪斯·内斯比特的《半根石手指》,欧文斯·莱顿的《鬼船》,亨利希·冯·克莱斯特的《古堡惊魂记》,等等。
  • 流年况味

    流年况味

    本书为散文作品集,收入了作家今年创作的优秀散文作品,每一篇散文作品都是作者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这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家们积极、健康向上的一种新状态。
  • 微信修仙

    微信修仙

    全校师生都被拉进了一个相同的微信群抢红包。“运气王王安任务:与任意一名异性接吻一分钟!”……“运气王王安完成任务!奖励晋升炼气一品。”……“运气王未能完成任务,惩罚死在天雷之下。”……这是个一旦开始,就不能结束的游戏。
  • 镇魂书

    镇魂书

    阴间生死簿,阳间镇魂书。一本判生死,一本定乾坤。
  • 精灵之黑暗之子

    精灵之黑暗之子

    一次意外的发生使得一个本该在神奇宝贝历史中消失的人,重获新生,这一世,我将背负着坂木的名字响彻整个神奇宝贝世界
  • 感动心灵的精美散文

    感动心灵的精美散文

    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引导人的一生走向成功。正是基于此,我们编著了《中华阅读文库》,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才可以认清世界。这些已经被中外智慧人士不断印证过了。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有着矢志不移的追求;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有着对痛苦等闲视之的心境。在一次次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中自我提升与超越,才使他们成就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 异世勇者召唤术

    异世勇者召唤术

    穿越到异世界,若是偶然间获得了一本穿越秘籍,可以带朋友一起来玩,你会想要带谁?晕血的刀客纵火狂火法师近视的弓手……看他们如何在异世界闯出一片天
  • 以夫为尊

    以夫为尊

    现实世界的楠竹苦觅良人……不想一颗葡萄让她颠落女尊王朝,还在路边捡了个小夫郎……天赐良缘,一步一惜……
  • 异世星者

    异世星者

    中土九派,超然对决,一个发生在异界地球的交锋故事。境外的神秘组织“异世纪”也在蠢蠢欲动。看超稀有能力“分子重构”如何让主角允言突破障碍,成就巅峰。
  • 魔道狂魔

    魔道狂魔

    一个平凡少年,因被未婚妻上门退婚,不甘受辱,即将死的时候,一个万年魔王附体,从此一生就此改变,为了报万年之仇和侮辱之恨,一代魔道狂魔就此成长,杀强敌,灭仇敌,脚踢众族天才,拥绝世美女,成就一代魔道大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