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64900000025

第25章 青春无价,学海无涯(1)

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人生于世,一切恍然如梦。因此,一寸光阴不可轻。时间不等人,青春无价,美好年华中,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成就自己的知识与本领,为走上社会和规划人生做好准备。要知道,知识改变命运。

不学便老而衰

梁先生语录:

如果想免掉“初意不错,越做越错,青年时还不错,越老越衰越错”,就得留意于此,就得求学。

梁先生认为,一个人一生都有他的英雄时代。而这指的就是一个人的青年时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往往青年时不大见锐气的,到后来亦不大变;愈是青年见英锐豪侠气的,到老愈变化得厉害,前后可判若两人”。诚如爱因斯坦曾在63岁时所说的:“一个人没有在30岁以前达成科学上的最大成就,那他永远也不会有。”

如此看来,人生于世,我们是否就难以甚至不能保持自己英雄时代特有的可爱呢?梁先生指出:“依我看,是可能的。”也就是说,一个人要保持自己的“豪侠气”,不老不衰,是可以实现的。对此,梁先生提出的方式是:在增进自觉,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上求之。

而能“求能了解自己且对自己有办法”的便是学问。因此,梁先生劝诫青年人,要在学问上体会、用工夫,才不至于哀而衰。但是,梁先生认为,这样的学问只限于中国古人的学问。事实上,古今中外的学问,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开卷有益的。

因此,人生于世,我们要看到,不学便老而衰。学而能保持青年时的“可爱”之处。可以说,学无涯,思无涯,其乐亦无涯。学习是人生的一大美事,也是一个有志者毕生的事业与追求。学,然后知困;学,然后明志;学,而后有所为。宋代朱熹主张:“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如此一来,活到老,学到老,才知书中味,才能让自己不老不衰,不断地给自己的思想注入活水,以让其得以长青。否则,“人老珠黄”,思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老,不动,不进,不新,便会变成冥顽不化的“老古董”,为时代所摒弃。

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所以我们要惜时如金,认真学习。古人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由此可见,读书,能通,能达,便能找到书中的黄金屋与颜如玉。而不学,便不知,甚至无知。

人们常说,知识能改变命运,于是,当上天将学习这根救命索抛向我们的时候,紧紧抓住它才是我们的选择。不然,人生几十年,一事无成,或者是沉于生活的底端,老来是非常憾恨的。

更为重要的是,诚如梁先生所强调的,要保持青年时的可爱之处,必须求助于中国古人的学问。历数古往今来的大思想家,无一例外都如此。然而,事实表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不仅要求助于中国古人的学问,古今中外的学问都是应当学习的。只有这样,才能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进而开拓自己的眼界,最主要的是,不断地为自己的思想注入新鲜的血液,以求人老而心不老、思想不老的境界。从另一层面来说,这正是老来也有建树与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因为如此,所以梁先生推崇宋代程颐的“人不学便老而衰”的观点。人生于世,不论是青年时期,还是耋耄老年,都应当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求助于学问,不仅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用学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更要用源源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自己的思想与生命。否则,“老大徒伤悲”的憾恨将是挥不去,抹不平的。

梁先生的一生几乎都在学习。所以,即便是在94岁的时候,他也能登上讲坛,讲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更为可贵的是,一生都在思考与学习的梁先生,其晚年的精神面貌,其对哲学、对学问的热情,仍然是深为后人所叹为观止的。这一切,都得益于梁先生毕生不懈的学习。

所以说,人生于世,我们应当以梁先生为楷模。坚持学习,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诚如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言:“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特别是青年时期,堪称是人生中的英雄时代,更应当惜时如金,坚持在无涯浩瀚的学海中航行,有搏击,有抗争,才能不断收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无论何等之老人,学其所不知者,决非耻辱之事。”所以说,青年时要懂“不学便老而衰”的道理,认真学习,不断追求学问,而老年也不能“倚老卖老”,再不学习。相反,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下去,才能如梁先生一样,保持青年时的豪侠之气,精神上不衰不老。

总而言之,往者可鉴,来者可追。人生于世,须知,青春无价,学海无涯,不学便老而衰。

是真学问,才有受用

梁先生语录:

什么才是学问?学问就是能将眼前的道理、材料,系统化、深刻化。更扼要的说,就是“学问贵能得要”,能“得要”才算学问。

梁先生认为,判定一种学问究竟有受用还是没有受用,关键看这种学问能不能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如果所学所得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就不能说这种学问有受用。“所以没有问题,因为他学问已经通了。”从反面来看,所以有问题,就是因为学问没有学通。也就是说,没有收获真正的学问。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学问才算是真正的学问?梁先生认为,知道很多,学识很渊博,并不算真正的学问。真正的学问是“得要”了的学问。所谓“得要”,主要有两层意思:

第一,“能从许多东西中简而约之成为几个简单的要点,甚或只几个名词……在他口若不说时,心中只有一个或几个简单的意思;将这一个或几个意思变化起来,就让人家看着觉得无穷无尽”。

有人说:“罗素让我喜欢,是因为西方哲学在他笔下变成八卦一样容易读的东西。”这就是真正有学问的人,纵然其思想可能很深奥,然而他却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深不可测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东西。而其本身,能用极为简单的词语概括已得的或者是自己的学问。

第二,“得要”的表现是能够有效地学以致用。也就是说,“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在相关的问题面前,能有效地运用自己所得的学问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学,不问得,更不问用;也不是只学,有得,却无用。

只有有学、有得,并且有用,才算是真正的“得要”,否则,就将出现“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可是等到打仗对敌却应付不了,跑回来搬请老师”的笑话。

从中,我们可知,是真学问,才有受用,否则,就只能走马观花罢了,即便读的书再多,知道的理论再高深,也不过是空洞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换句话说,学能自知还不够,最好能让别人也知,这是其一;其二,学要致用才算是真正的有学问,才算是真正的学问。二者缺一,便算不得有真学问,自然而然,也是不受用的。

既然如此,那么,学习或研究中,我们要从何获得真学问呢?对此,梁先生的建议是:在自己这一方面能从许多东西中简而约之掌握几个简单的要点,甚或只几个名词,就已够了。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要如梁先生一样有主见,发现问题;“肯用心思”去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才能融会贯通,才能思而有得,才能以简驭繁,才能深入浅出。

因为真正的学问是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去消化的。而所学也难以有所得,更主要的是,难以学以致用。

《菜根谭》中说:“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为眼前花。”它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读圣贤书如果不能领会圣贤的真义,那不过是书本的奴隶;当官的人如果不知道体恤百姓,那就如同穿着君子衣冠的强盗;做学问的人不懂得身体力行,那不过是夸夸其谈而已;建功立业者不想着布施德行,其功业也不过如眼前花,一瞬而逝。从中,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

据说福州大中寺里有个老和尚,他有三位弟子。这三个弟子都刚从外面修行回来。一个弟子在都城习得诗文,一个弟子从诸长者处学得经论,只有第三个弟子说自己什么也没学到。

老和尚见状,从此非常嫌弃他,将寺庙里的脏活、累活、杂活都交给他干。一天,这个弟子在澡堂一边帮老和尚擦背,一边说,“庙虽好,可庙里的佛不行。”老和尚回过头来看了弟子一眼,他接着说,“佛虽然不行,可是还有光。”

一天,老和尚在窗下默诵经文,这时一只野蜂想飞出去,没头没脑地乱撞纸窗。第三个弟子见此情形,便说:“房子这么大,有门洞开,不从空处出,偏撞纸窗,白费力气。”并立即挥手作一偈道:“不肯出空门,投窗是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时才出头。”

老和尚一听,拍手叫好。说:“你小子所言,另有一番气度,一定逢得名师,快快道来。”于是,这位弟子把自己在百丈和尚门下修行悟道的经历讲了一遍。老和尚心生羞愧地说道:“老僧到这般年岁才识到禅宗真诀啊!”

故事中老和尚之所以心生羞愧,就是因为他一直埋首于故纸堆,不能消化自己所学之道,更不能将所学之道学以致用。

学习或研究中,我们要看到真学问的价值,也要探索真学问得来的途径,还要懂得珍惜时间,用心积累学问,更要懂得将所学得的学问或自己悟出的学问致力于解决实在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真学问,才有受用”的道理。

所以说,要拥有真正的学问,不仅需要因学而得,也要将所得灵活地运用起来。而要实现运用自如的目标,就必须将学后的所得及时地消化,否则,“虽有一车兵器而不能用”,这是不可取的。真学问是“老僧虽只寸铁,便能杀人”的出神入化,这也正是真学问有受用的具体表现。而这,也正是梁先生的独特之处。

得失长短一望而知

梁先生语录:

这时候学问过程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与主张,其中的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

虞世南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而王之涣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杜甫也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无不在强调,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试问,在山中看群山,能看到山的全貌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深处山林之中,看山犹如雾里看花,难以清楚地望见山的全貌。若想一眼尽览层叠的群山,博览崇山峻岭的蜿蜒屈曲,我们必须站到高处去。

而求学、为学、治学亦如此。如想成就自己的学问,对于别人的得失与长短,能够达到“一望而知”的程度,就必须把自己置于高处。具体地说,就是和他人相比,自己的学问要略胜一筹,是别人难以企及甚至是无法企及的。

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是一时一刻的努力能成就的,也不是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能实现的。相反,这不仅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也需要日积月累的积攒,更需要独辟蹊径的研究视角与观点。

梁先生谦虚地说,(在学问上)对于“得失长短一望而知”这一点,自己“亦不过庶几望见之尔——只是望见,非能实有诸己”。事实正好相反。举个例子来说,梁先生在哲学上的众多观点是极为新颖而又独到的。他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从中我们不难看到,梁先生不仅能站在前辈哲人的肩膀上进行思考,而前人观点中的不足之处,他也能及时地发现。正因为如此,所以他能另辟蹊径,找到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的其他视角,比如将进化论的意义注入其中。而这不正达到了“得失长短一望而知”的高度了吗?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老人掏心掏肺地对我们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而他们说这话的依据常常是: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吃的饭比你吃的盐还多。归根到底,其所强调的是经验的重要性。然而,在求学、为学与治学的过程中,要将自己的学问水平置身于高处的方法,自然也少不了经验。当然,这里的经验,不是依年龄而定的。而是依个人对学问的态度而定,但是,这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更为具体地说,要让自己的学问达到“得失长短一望而知”的高度,我们必须经历一番甘苦。诚如人生中,要抬头挺胸地站在人前,背后要吃很多苦。学问胜人一筹,也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

试问,若是认为自己自幼愚笨的梁先生没有比别人付出更多,他能改愚为明,化柔为刚吗?又何况是要达到“得失长短一望而知”的高度?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而这其中的甘苦,具体来说,指的是什么呢?根据梁先生的经历,主要有以下几点:

要因“肯用心思”而得“主见”。毋庸置疑,主见的来源,不是天马行空的空洞的想象,而是有据可依的新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可称之为“灵感”。更为形象地说,需要瞬间的顿悟。这一瞬间的灵感,就如即开即逝的烟花。可是,为了遇见它,又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艰辛。

总而言之,若想让自己的学问达到“得失长短一望而知”的高度,青春年华时须得认真学习、勤思考,做到“自家有判别”才行。要有能“感觉出旁人意见与我两样”的敏锐度。这样一来就容易在对比中发现不同之处,发现问题之所在,进而谋求一个解决的办法。而这,较之洋洋得意于自己的观点的人来说,是更为进步与聪明的。长期如此,便能让自己的学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步。

同类推荐
  • 成功小窍门

    成功小窍门

    人生中最大的悲剧是碌碌无为、成功像陌路者一样一次次与自己失之交臂。有人叹气发牢骚,但是我们反思过自己吗?成功者有成功的窍门,失败者有失败的借口。一个个充满智慧的成功小窍门、小妙招,都是来源于生活并经过的现实生活的检验,它们是人类生活灵感和经验的总结,是人们成功生活的实用方法,是解开生活难题的金钥匙。走向幸福的人生之路的必经之道。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培养处世能力,获得成功人生启迪。
  • 管好自己就能成功

    管好自己就能成功

    你是否经常抱怨:没有目标,时间不够用,莫名情绪化……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如何管理自己,才能走向成功?本书精选白岩松、孟非、孙俪、舒淇、王宝强、李开复、刘强东等70多位名人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目标、时间、兴趣、个性、情绪、财富、身体、人生八个方面的管理路径,它将帮助你——明确自己的目标,向主动目标迈进;建立平衡的时间观,学会“碎片化时间”管理;坚持自己的兴趣,丰富内在心灵;发掘自己的个性,开辟个人成功之路;管好自己的情绪,和情绪做朋友;合理利用财富,做个懂生活之人;管好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习惯;坦然面对现状,丰满自己的人生……
  • 总有一个人,温暖你远方

    总有一个人,温暖你远方

    迷茫·不畏将来。人生是没有答案的,我们都是边寻找边学习着生活。青春·告别与寻找。我遇见了未曾预料的烟花,与未曾预料到的告别。那些想要说出口的喜欢和我的眼泪,请一起淹没在森户海岸。行走·慢品时光。一段什么都不用担心的时光,一座不担心浪费生命与时间的小镇。邂逅·都是想象。似乎有些事情,存在在你想象里的才是最好的。梦想·拼尽全力。即使我们都在担心未来,悼念过去,每个人都在如此拼命地活着,拼命地向前奔跑着。爱情·终于等到你。在全世界与我为敌时,你说会跟我站在一起。远方·美好将至。你所坚信的、一直努力的东西总有天会来到你身边,在最好的时刻。
  • 责任胜于能力

    责任胜于能力

    几乎每一个优秀企业都非常强调责任的力量。“责任”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和商业精神,它可以让一个人在所有的员工中脱颖而出。一个人的成功,与一个企业和公司的成功一样,都来自地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责任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不容错过的一本书:现代成功企业中的员工培养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理念的培训读本和参考用书;一本使每一个员工认清职业态度,把握人生成功先机的必读之书。
  • 卡耐基当众演讲的艺术

    卡耐基当众演讲的艺术

    开发你所拥有但却不曾利用的潜能,这正是这本书要教会你的东西。哈佛大学著名教授詹姆斯曾这样说:“和我们所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我们只是处于半醒的状态。现在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一部分。从广义上来说,人类现在还只是生活在自身潜能远远没有得到开发的狭小天地中。人类具有各种潜力,但却不曾开发和利用。”卡耐基曾坦言,这些年来他维持生活的,不是靠教授演讲术的收入,那不过是偶然而已。他说,他主要的工作是帮助人们,怎样展示他们的勇气,克服自身的恐惧。通过本书的强化训练,可以强化你的勇气、自信和热情,并很自然地将所学应用到私人谈话中,你将会发现,当众演讲将不是一件难事,自己也将可以展现魅力口才。
热门推荐
  • 末世之魔神赌约

    末世之魔神赌约

    前一秒寄人篱下,后一秒争霸天下。未知的灾难,莫名的种族纷争,就让重生归来的我,解开这一切谜团。ps.这月掂量开始有时间了,双更开始,希望大家记得收藏,暂定时间早8点跟晚8点,不定期也会爆更!
  • 神经大条小萌妻

    神经大条小萌妻

    一场同学聚会顾二小姐顾琬误闯入未来姐夫祁御的房间,害怕被家人知道后影响姐妹关系,就偷偷溜到国外去避难,本想着回来之后当作什么也没发生的,谁知道却被未来姐夫堵上门,"怎么,不想认账,以为跑到国外就没事啦",“是啊,琬琬可得负责啊”,mygod!我看见了啥,姐姐竟然当着未婚夫的面挽着他哥哥的手臂,让自己的妹妹对自己的未婚夫负责!!!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突然觉得自己这170的智商也不够用了,等等我得好好捋顺一下。。。
  • 护短妖孽萌萌哒:废材逆天六小姐

    护短妖孽萌萌哒:废材逆天六小姐

    她是21世纪黑道最强大神,走一步地球都会抖三抖。她是落云大陆远近闻名的废材花痴加脑子里少根筋。一次撕心裂肺的背叛后,穿为洛府废柴六小姐身上。废材、花痴、白痴?很好,她很快就会让这些愚蠢的地球人知道,他们的狗眼该治治了!穿越异世界,看她如何玩的生龙活虎,站上巅峰。
  • 魔武修

    魔武修

    魔法与力量的抗挣,兄弟的龙争虎斗,风回路转的剧情,恢宏的战斗,只你有想不到。
  •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胡适成名作,在北大讲义内容基础上,胡适经过一年的删补修定,写成《每天学点中国哲学》(原书名《中国哲学史大纲》)。它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辉煌成果。作为一部划时代的巨著,绝对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 穿越之妃卿不可

    穿越之妃卿不可

    当她穿越异世附身到比自己大两岁的身体上时当她发现自己是一名空间法师时当她因为友谊而感动时当她面对突发情况不知所措时她,将如何选择?异世,是一片未知的领域。哼,那又怎样?她夏慕歆就不是一个轻易言败的人!说我是废物?那是姐姐懒得修炼!你若不想要这天才头衔,我替你担着。说我没势力?哼,那是怕拿出来到时候后会亮瞎你那24k纯*的狗眼!
  • 超级懒神

    超级懒神

    一分懒惰一分收获,懒,可富可敌国,懒,美女投怀送抱,懒,可以一敌万,懒,可脑洞大开所向披靡。这是一个懒人七彩的世界——懒神qq窝:158287583
  • 电影的旅行

    电影的旅行

    旅行在电影世界,欣赏无限的美丽景色,领略无尽的风光
  • 异界之旅之巅峰强者

    异界之旅之巅峰强者

    一次意外的穿越。一个巅峰的老者。一位心中女生,视为第一个心中之人。一次阴谋,令的少年心生仇恨。奋斗一生,报答恩师,成为巅峰强者!
  • 苏禄王

    苏禄王

    一幅瑰丽迷人的异域风情,一次惊涛骇浪的朝贡之路。一卷万邦来仪的大明史诗,一段海枯石烂的爱恨情仇。这是永乐年间南洋苏禄群岛的部落首领苏禄王带领家人、部属梯山航海,不远万里来大明王朝朝拜,却不幸死在大明,作为大明的一位王爷安葬,子嗣分布在中国和菲律宾两国的故事。故事曲折,文笔优美,绮丽迷幻,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