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65900000010

第10章 人生真味,全在内心(3)

岳飞抗金,被秦桧陷害,朝臣很少有敢于秉公论理的,但是老百姓心里很清楚岳飞的品行,因此很多人每年会在岳飞受害的那天张贴岳飞的肖像,表示对岳飞的爱戴和对卖国贼的痛恨。这正是他们内心“空明”的表现。显然,他们和前面那些保持沉默的人一样,是非常有自明的人。他们更能看清楚人生百态,也更能体味百味人生。

曹雪芹也曾谈到“空明”这个问题,他在《红楼梦》里写过这样一首诗:“一局输赢料不真,烟肖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事,须问旁观冷眼人。”

这首诗大概意思是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置身事外者,才能得到“空明”。“置身事外”,也是“得公,得诚,得从容”的途径。而这,不正是行走人生难得的心境与状态吗?

事实上,在“空明”这一点上,弘一大师也持以同样的观点。大师尤为器重“公明”二字,而“公明”,说的又是什么呢?所谓“公明”指的是心境洞彻而灵明。弘一大师对“公明”这个词比较偏爱,他曾讲:“无心者公,无我者明。”还说:“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有公正心的人,会得到智慧;有诚意的人,会得到智慧;从容的人,会得到智慧。而这,不正与曹雪芹的意思是一致的吗?

由此可见,一个人若想让自己的心中“空明”,就必须先让自己做一个公明的人。换句话说,公明,是得到“空明”的途径。

一个人只有以正确的是非标准为依据,在心里形成正确的判断,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人,要有是非之辨,要能辨别善恶。这样,才不会为蛊惑和谣言所诱,才能让内心坚贞而不摇摆,才能趋善避恶。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内心“空明”,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明白的人,才能品味人生真味。否则,只能成为别人的附庸或傀儡,根本毫无成就可言,也毫无快乐可言。

总而言之,人生在世,要体味人生的真味,做一个有自我的人,就必须让自己的内心明了,做一个空明的人。否则,越是糊涂,越是庸俗,越是浅薄。

珍惜生命,但无须畏惧死亡

“悲喜交集”,是大师留给世人的绝笔。他写的这四个字好像带着表情,既像是“悲”又像是“喜”,单纯从书法的角度来看,并不带有笔画上的匀称美感,但是如果参考大师波澜起伏的一生,再想想我们每个人对待死神的态度,则可以说是“惊心动魄”,非常真实。

人都有对死亡的畏惧,但是每个人都终将面对死亡。从古到今经历过死亡的人有多少?真的很难确定,而且他们也不能在死后告诉活着的人死亡有什么感觉,因此我们常常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因此,通常人们不谈死,觉得这是一个太过沉重的话题,尽管也深知,这是一个再现实不过的问题。人生在世,最长不过百来年,最短也有数十年,当然,不包括极端情况。但是,不论长短,从历史长河中来看,人生都是短暂的。佛说,人有因果轮回,有转世投胎。其实,众人都清楚,这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

所以,人生于世,不要翘首下辈子,不要相信有上辈子,要知道,人只有一辈子。因此,我们应当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做有意义的事,做有建树的自己,切莫浪费生命。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死亡这个终点面前就得畏首畏尾。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但是人生不能。每一分,每一秒,过去了,就将永恒地成为过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畏惧死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更应当看到,正因为人生是有限的,是不可重复的,所以更要珍惜生命,充实自己的人生,让有限的生命充满无限的意义。

尽管肉体不能长存,但我们可以试着让自己的精神传递下去,甚至永垂不朽。这样,才是人生该有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充实自己的过程中,体味人生真味。否则,就可能因为生死这样的大事而忧心忡忡,杞人忧天。结果,时间过去了,人老了,生命到了终点了,却依然一事无成。

面对生死这样的大事,弘一大师是比较豁达的,他本着珍惜生命,却又不畏惧死亡的态度生活着,所以他能够雷打不动地修行,终成一代大师。

诚如大家所知道的,晚年的大师身体不是很好,加上常年颠簸,更是衰弱不堪,病痛常常来折磨他。1935年,弘一大师来到赣南的惠安弘法,患上了一种当地很普遍的病,得了此病的人皮肤瘙痒,一触即溃烂,据说这种病是由一种小黑虫引发的,因为南方地热气湿,蚊虫很容易滋生,大师的手足都溃烂成脓了,不胜其扰,只好暂停弘法的活动。

广洽法师专门从厦门赶来看望他,告诉他暂时停止活动,安心静养。弘一大师重病在身仍然坚持每天焚香、给净瓶换水,写字、念观音菩萨。

见到他后,广洽法师问他:“你的病好些了吗?”弘一大师道:“哎!你不应该问这些,你应该问我有没有念佛,这是念佛人最重要的一着,其他都是空谈。”生死之事,蝉翼之隔,弘一大师告人病中勿忘念佛,这并非怕死,死,芥末事耳。

事实上,这时候大师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他身上多处溃烂,奇臭难闻,两臂上甚至露出了白骨,直到1936年春季,腐烂的白骨上才长出肉芽。但是,在死亡如此临近的情况下,他却依然能把生死比作“蝉翼之隔”,并且不忘念佛,可见其对生死之事的坦然与无畏。但这并不是说,大师根本就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其实,大师一直坚持治疗,病中,他依然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潜心念佛,这,若非智者实难以为。

试想,要是大师参透不了生死,他又怎能在病中坚持念佛,品味佛经的真谛呢?人生亦如此,要知道生活的真味,在死亡这一大关面前,我们须得如大师一样坦然才行,否则,不但会浪费眼下绝好的青春年华,还会让自己沦为一个怕死的孱头,如此一来,难说人生有意义,更难说了解人生的真味。

不苛求完美,人生因缺憾而完满

“花开半妍”是最美的,缺憾中蕴含着圆满的希望,再美一些也是美,但难免演变成“凄美”。

余光中先生曾指出,翻开典籍,“唐初四杰”之首的王勃,虽然他英年早逝,但是他留给世人的永远是蓬勃英姿的背影;杜甫虽然享有天年,留给我们的却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者形象。

徐志摩1931年飞机失事而死,故而我们也难以想象在日寇肆虐的8年之间,他将以何种姿态应对事态。是像周作人那样的没有骨气的文人一样选择叛变,还是选择归属于某个政权做个御用的喇叭?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因此他的突然死去,既是文学史上的一种缺憾,也成就了他完美的诗人身份,无怪乎林徽因会说:“也许是一个绝顶聪明的选择!”

可见,人生于世,生命意义的大小不应以生命的长度来衡量,而应当以生命的深度为标准来丈量。延伸开来,我们便会发现,人生中,凡事不必苛求完美,要知道,某些缺陷恰恰能让人生完满无缺。前面所说的几个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一点上,弘一大师的言行举止也是暗合这样的观点的。大师非常在意人生中“度”的把握,他的不少名言警句都是说明“度”的重要性的。如“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再如“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等。吃饭也是,不要看见爱吃的就吃到撑,以至于从此厌恶,要知道,什么都要善于长期经营,人生的乐趣全在这里面。

李叔同做艺术家,本可以做得更大,可是因为忌讳这个“全盛”,他选择了在最恰当的时候转而学道,终身乐于苦海,最后成了闻名海内外的禅师。

这时候,他依然不苛求完满,而是本着谦虚的态度,尽力让自己做到最好而已。因此他在圆寂之前能写下“问余所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这样自感满意的话来,而这,不恰恰是在大师不苛求完满的要求下成就的圆满吗?

所以说,人生旅途中,品味生活,体味人生,我们不必苛求完美无缺,而应当如大师一样,在缺憾中赢得完满,看似是偶然所得,其实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人生能如此,要一点一滴地体味生活中的真实味道,看遍人生的众多风景,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大师能于佛经中找到让心灵安宁的良方,能修成正果,不正是品尝人生真味的表现吗?

因此,不完满未必就是缺憾。《晚晴集》里有首云峰禅师的偈: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不去做的事情宁可不做,要说一个“完”字根本就没有完的时候。大意也是凡事要看得自自然然,不要苛求完美。

的确,很多时候,不完美恰恰是最完美。《红楼梦》虽说是“四大名著”之首,却是部只有前80章的残书。《水浒传》里那些奢望“完身而退”的英雄没有几个得了好下场。“维纳斯”虽说是爱神,她的雕塑却没有双臂,哪个盖世英雄临死时不是满腹遗憾?哪个绝代美人到头来不是满脸皱纹?

有个大力神有一把神弓,他嫌神弓粗糙便去叫人雕刻,结果神弓不久就被拉断了。有个叫“东施”的丑女子学西施捂肚子叫痛,结果让中国人笑话到今天。因此,不要总苛求完美,不要要求事事都完满,要学李叔同,什么都只做到恰到好处,不苛求,不勉强。

要看到,完美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境界。希腊神话里没有一个是完美地开始,完美地继续,又完美地终结的。“阿喀琉斯的脚踵”讲的是阿喀琉斯在出生以后,他母亲为了让她的宝贝儿子炼成“金钟罩”,把他倒提着浸泡在冥河里,只可惜一时疏忽,脚踝没有浸到。在一场同赫克托尔弟弟帕里斯的角斗中被射中脚踝,因此丧命。可见,神仙都不能“完美”,何况人乎?

再者,还要看到,“完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止的东西。真正的美,是在时间的洪流中呈现的,而不是死巴巴的一个定点。人生在世,因缘相陈,此多些则彼少些,彼多些则此少些,彼此都多或都少的情况只存在于瞬间,是不可能永恒的。所以,不必时时刻刻都要求完满无缺,给美一个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长路上,如大师一样,边走边看,在每一份缺憾中获得猛进的动力,在每一份付出中品尝生活的真味,这样,才能让人生在缺憾中完满,才能真正实现完美。否则,反而会出现“过犹不及”的后果,也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倾向,果真如此,人生必然是不快乐的。

同类推荐
  • 智慧谋略文库·三教九流智慧谋略文库

    智慧谋略文库·三教九流智慧谋略文库

    巴里翁医生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妻子贤惠,孩于可爱,可他家的女仆奥尔茄不明不白地死了。他为了免除自身的嫌疑,凭着高明的医术,很快弄清了奥尔茄的死因:她的肠子里有一种像针一样的细芒刺,是肠穿孔而死的
  • 潜意识的奇迹:发现内心强大的自己

    潜意识的奇迹:发现内心强大的自己

    本书中,约瑟夫墨菲博士以科学的态度阐明了心理学中潜意识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并列举了大量来自生活的实例,以说明潜意识的影响力。同时,他还向读者介绍了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式,以使读者保持乐观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迈向成功,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都说“为人处事”,先学做人,再学处事。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呢?《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作者主张:低调做人,进退自如;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巧妙迎合,左右逢源;世事洞察,人情练达;克服自卑,树立信心。
  • 说话恰到好处,办事水到渠成

    说话恰到好处,办事水到渠成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说话恰到好处,办事水到渠成》让你说话办事,做到不卑不亢,圆滑中有果断,果断中有圆滑,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让你的话合乎人心,自然柔和亲近,刚柔并济,逢凶化吉,转难为易,从而促使你办事水到渠成。
  • 心灵的日出:感悟一生的精美散文

    心灵的日出:感悟一生的精美散文

    在读、品、悟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用人文社科的研究方法去探究文学案倒,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观察、体验、构建新的生活世界和艺术世界。
热门推荐
  • 我要做魔神

    我要做魔神

    几百年前,神魔大战后,世界恢复了短暂的平和然而暗流涌动,光明笼罩下的黑暗蠢蠢欲动艾伦从沉睡中苏醒,面对世界的变化,他该何去何从,且看他如何一步步化身为魔神。“你会死的。”“谁都会死,为什么不能是我。”
  • 虹杀手之赤燕

    虹杀手之赤燕

    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而是大名鼎鼎的虹组织的1号杀手,赤燕,她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孤儿,可天生的杀手能力让她对自己的身世产生的疑惑,她究竟是谁;北冥国是神州大陆北方的一个大国,这里是北方的中心,曾经的北方天堂,如今却一步步的走向未知的将来,这个国家将何去何从,而北方七国的结局又是生存还是毁灭;
  • 四分戒本

    四分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什么破总裁

    什么破总裁

    一个掌握全球经济命脉同时兼具Rothschild家族经济头脑与拿破仑军事智慧的上帝一般的任务,一个十五岁便加入某德国军事组织,生活复杂的御姐萌妹女汉纸。他们的戏码,华丽丽地开幕了。这是一个不符合实际的幻想,畅想,梦想,却也正因如此,它华丽,耀眼,令人甘愿沉溺其中。
  • 足坛典范

    足坛典范

    王诺从小踢球,并且明白一个道理——天赋和努力决定一个球员的上限,若是天赋平平,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王诺出道于比利时联赛,他要在欧洲足坛闯出一片天地。
  • 无名之剑

    无名之剑

    上古时期,盘古开天辟地,留下一把至尊神物,,,开天斧,被一对名叫干将莫邪的铸剑夫妇所寻,练就七把神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宿主是个大Boss

    快穿之宿主是个大Boss

    冥羽:这对男女主太恶心,活着浪费空气资源,死了还浪费土地,果然还是灭了好。系统:不要啊宿主!男女主死了位面要崩的啊!男女主死后……系统面如死灰:宿主,天道不会放过我们的,要死了,呜哇哇哇哇哇十分钟后……天道:大人,您想定谁为天运之子?小的听您吩咐系统:我应该在做梦,宿主你陷我一下————————————————冥羽看着前面的男人“你想干嘛?”某男舔舔唇“跟你商量个事”冥羽警惕地与他对视“有事说事,你压我干嘛!”————————————————自从绑定了系统开始玩转三千世界后,总有个男人对她一见钟情然后不要脸地贴上来。
  • 爱的信念

    爱的信念

    彼此怦然心动,一切都重新开始———这便是爱
  • 腹黑总裁:霸上拽丫头

    腹黑总裁:霸上拽丫头

    所有的人都知道华家小公主是最不能惹的,因为……如果你惹了她,还好只会死而已,如果你当着萧易寒的面“欺负”她,那么你将生不如死